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LSPR效应的金、银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制备 被引量:3
1
作者 顾雪凡 吴宥伸 +1 位作者 张智平 吴道澄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689-693,共5页
对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LSPR)效应的Au、Ag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的制备进行了综述。从尺寸调控和形貌调控两个方面综述了Au、Ag纳米颗粒的制备;从基于构造子之间的静电组装作用、功能化修饰以及... 对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LSPR)效应的Au、Ag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的制备进行了综述。从尺寸调控和形貌调控两个方面综述了Au、Ag纳米颗粒的制备;从基于构造子之间的静电组装作用、功能化修饰以及不对称修饰三种组装策略综述了Au、Ag纳米颗粒组装体的制备。通过制备上述具有不同LSPR效应的Au、Ag纳米颗粒及其组装体,使得获取更为优良的表面增强光谱效应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银纳米颗粒 组装体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光纤端面可调LSPR金纳米半球壳阵列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腊梅 廖艳林 +2 位作者 范群芳 曹杰 毛庆和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2-3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光纤端面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利用二维胶体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的可转移性,结合溅射沉积,在光纤端面上获得了金纳米阵列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单个纳米颗... 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光纤端面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利用二维胶体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的可转移性,结合溅射沉积,在光纤端面上获得了金纳米阵列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单个纳米颗粒具有半球壳结构,阵列结构呈现六角密堆积排列;光谱测量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具有明显的LSPR效应,改变溅射时间可实现对LSPR峰位从可见至近红外的调控,且金纳米半球壳直径改变时其LSPR峰位调控规律相似,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聚苯乙烯球(PS)单层膜 金纳米半球壳阵列
下载PDF
基于Ag纳米粒子的LSPR传感器装置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刘宪华 石潇璇 +1 位作者 杨娇凤 米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4,81,共4页
设计了一种集原位芯片制备和在线检测于一体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生物传感器装置,减少了检测过程中芯片移动产生的误差,并实现了小型化、在线化、简易化的目标。在该装置上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Ag纳米粒子的LSPR芯片,实验测试结... 设计了一种集原位芯片制备和在线检测于一体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生物传感器装置,减少了检测过程中芯片移动产生的误差,并实现了小型化、在线化、简易化的目标。在该装置上利用电沉积法制备了Ag纳米粒子的LSPR芯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铟锡(ITO)层厚度为23±5 nm时,在-1.4 V电位,制得折射率灵敏度为246 nm/RIU的LSPR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银纳米粒子 自组装 电化学沉积
下载PDF
Al纳米颗粒尺寸对LSPR特性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浩程 葛成 +4 位作者 周婧 陈鹏 施毅 张荣 郑有炓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6-179,185,共5页
以能够在紫外波段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Al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立方柱形Al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和远场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对不同尺寸的立方柱形Al纳米颗粒的远场消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能够在紫外波段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Al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立方柱形Al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和远场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对不同尺寸的立方柱形Al纳米颗粒的远场消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纳米颗粒尺寸,共振峰红移,并且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呈现出一定的展宽,其消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其次分析了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波长下的近场增强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对该共振波长下的电场增强效果显著。从研究中发现,Al纳米结构的尺寸会对其LSPR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参数来调控纳米结构的LSPR特性,实现紫外波段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共振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Al纳米颗粒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粒子LSPR效应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聂兴国 王琛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6期111-115,共5页
等离子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作用吸收可见光,可以用于光催化反应。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了金纳米颗粒的LSPR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将着重讨论LSPR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并展望该... 等离子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作用吸收可见光,可以用于光催化反应。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了金纳米颗粒的LSPR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将着重讨论LSPR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并展望该领域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电催化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LSPR光纤生物传感DDA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雯菁 元秀华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行为,并讨论了其在光纤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 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行为,并讨论了其在光纤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同时受到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影响,但形状对其传感灵敏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纤生物传感 灵敏度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周期阵列LSPR传感特性仿真研究
7
作者 王加鑫 王君 +2 位作者 陈星 宋丽圆 金向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84-587,共4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别对Au纳米粒子在不同间距及不同尺寸下的消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u纳米粒子的尺寸、间距变化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金球间距的减...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别对Au纳米粒子在不同间距及不同尺寸下的消光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u纳米粒子的尺寸、间距变化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金球间距的减小,消光因子、吸收因子和散射因子峰值强度明显增大,且当L=R时峰值变化最剧烈;随着纳米金球半径的增大,其消光和吸收峰值波长出现蓝移现象,而散射因子发生了红移现象,但峰值强度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时域有限差分(FDTD) AU纳米粒子 周期阵列 消光特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thickness & shape on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of sexfoil nanoparticles
8
作者 Yan Chen Xianchao Liu +3 位作者 Weidong Chen Zhengwei Xie Yuerong Huang Ling L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08-513,共6页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LSPR) resonance and sensing properties of a novel nanostructure (sexfoil nanoparticle) are studied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For the sandwich sexfoil nanoparticle, ...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LSPR) resonance and sensing properties of a novel nanostructure (sexfoil nanoparticle) are studied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For the sandwich sexfoil nanoparticle, the calculated extinction spectrum shows that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increasing, long-wavelength peaks blueshift, while short- wavelength peaks redshift. Strong near-field coupling of the upper and lower metal layers leads to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 resonances; as the thickness increases, the electric field resonance gradually increases, while the magnetic field resonance decreases. The obtained refractive index sensitivity and figure of merit are 332 nm/RIU and 3.91 RIU^-1,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sensing ability, we further research the LSPR character of monolayer Ag sexfoil nanoparticle. After a series of trials to optimize the thickness and shape, the refractive index sensitivity approximates 668 nm/RIU, and the greatest figure of merit value comes to 14.8 RIU^-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foil nanoparticl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xtinction properties lspr sensors
下载PDF
Adaptive Biorthogonal 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for Interference Excision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9
作者 朱丽平 胡光锐 朱义胜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A novel time-frequency domain interference excision technique is proposed.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adaptive biorthogonal 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 form (BLDCT). It uses a redundant library of biorthogonal local d... A novel time-frequency domain interference excision technique is proposed.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adaptive biorthogonal 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 form (BLDCT). It uses a redundant library of biorthogonal local discrete cosine bases and an efficient concave cost function to match the transform basis to the interfering signal.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algorithm over conventional trans form domain excision algorithms is that the basis functions are not fixed but ca n be adapted to the time-frequency structure of the interfering signal. It is w e ll suited to transform domain compression and suppression of various types of in terference. Compared to the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that provides logar ithmic division of the frequency bands, the adaptive BLDCT can provide more flex ible frequency resolution. Thus it is more insensitive to variations of jamming frequency.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roved bit error rate (BER) perf ormance and the increased robustness of the rece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thogonal 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BLDCT) interference excision spr 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雨曦 孙雅婷 +2 位作者 杨梦朝 金伟 牟颖 《生命科学仪器》 2014年第5期7-16,共10页
由于具有实时、免标记、高灵敏度等优点,表面等离体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在SPR能够检测的分子量范围内,基本所有的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生物分子都可以被SPR生物传感器检测... 由于具有实时、免标记、高灵敏度等优点,表面等离体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在SPR能够检测的分子量范围内,基本所有的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生物分子都可以被SPR生物传感器检测。因此,SPR技术越来越展示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从原理、技术改进以及应用等三个角度对SPR技术进行阐述,并从技术改进方面重点介绍了SPR技术的两个发展: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成像(SPRi)技术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子技术(LS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成像(spri)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lspr)
下载PDF
微球透镜阵列并行制造表面增强拉曼衬底及其光谱增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梦圆 赵晨 +2 位作者 闫胤洲 赵艳 蒋毅坚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SERS作为一种高灵敏物质指纹谱分析技术,在生物传感、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规整纳米结构的SERS衬底是保证拉曼光谱痕量检测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前提,实现高精度、大尺度和高效率的微纳结构制造是SERS衬底目前亟需突破的技术... SERS作为一种高灵敏物质指纹谱分析技术,在生物传感、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规整纳米结构的SERS衬底是保证拉曼光谱痕量检测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前提,实现高精度、大尺度和高效率的微纳结构制造是SERS衬底目前亟需突破的技术瓶颈。本工作提出了介质微球透镜—金纳米孔(ML/AuNHs)阵列复合SERS衬底新结构与制造新方法。首先,利用介质微球透镜光子纳米射流,在沉积于微球底部的金膜上制备纳米孔结构,形成ML/AuNHs复合结构。系统研究了532 nm纳秒脉冲激光能量、微球透镜直径、金膜厚度等工艺参数对金纳米孔的成形规律,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实现了微球透镜阵列底部直径215 nm金纳米孔的超分辨并行加工。之后,理论分析了微球透镜的SERS“热点”自对准聚焦、光学回音壁共振模式以及定向天线等光场调控过程,揭示了ML/AuNHs复合衬底的拉曼增强机制。最后,展示了ML/AuNHs复合衬底检出灵敏度10-10 M(硝基苯硫酚,4-NBT)的SERS检测能力,较单独使用金属纳米孔降低2个数量级。本工作提供了一种简易高效且具有高灵敏度的SERS衬底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拓宽了SERS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超分辨并行加工 微球透镜阵列 光子纳米射流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control materials based on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in smart windows 被引量:1
12
作者 Na Ta Jing-Yi Huang +2 位作者 Shuai He W.Hanggai Luo-Meng Chao 《Tungsten》 EI CSCD 2024年第4期711-731,共21页
The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due to cooling and heating,accounting for over one-third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society,has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Therefore,reducing building energy consum... The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due to cooling and heating,accounting for over one-third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society,has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Therefore,reducing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for countries worldwide.Windows serve as the primary channel for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the indoor and the outdoor environments.While providing natural lighting for occupants,windows are also the weakest link in terms of energy consumption.In recent years,there have been some new and superior coating glass technologi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low-emissivity glass.These coatings utilize various optical functional materials to regulate the incident sunlight,aiming to save cooling and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Materials,such as tungsten-based compounds,vanadium dioxide,lanthanum hexaboride,or copper monosulfide,can absorb near-infrared ligh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solar radiation by leveraging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effect of nanoparticle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icro-mechanisms of these materials and provides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coating materials.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these coatings i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re emphasized.Finally,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LSPRbased smart windows are discussed.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windows in green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 Tungsten-based compounds Vanadium dioxide Lanthanum hexaboride Copper monosulfide
原文传递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of Cu@polycarbonate composites with strong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
13
作者 Fengyi Wang Jiangling He +3 位作者 Junshan Hu Zhihui Chen Yumeng Shi Qing-Hua X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9期8513-8520,共8页
Copper is relatively low cost and highly abundant compared with the well-studied noble metals such as gold and silver.However,the poor plasmonic and high susceptibility towards oxidation limit the study of its optical... Copper is relatively low cost and highly abundant compared with the well-studied noble metals such as gold and silver.However,the poor plasmonic and high susceptibility towards oxidation limit the study of its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as well.Herein,copper nanoparticles@polycarbonate(Cu@PC)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facile one-step solvothermal method.The Cu@PC composites have strong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LSPR)due to that the PC shell can induce the particles to form many-particles system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numbers,which not only lead to overlap and hybridize of the LSPR modes,but also shift the LSPR away from the interband transitions,and the PC layer also prevents the oxid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The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u@PC composites reaches 41.1%under 808 nm continuous wave(CW)laser irradiation which is high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Cu nanomaterials that have been reported.Meanwhile,the composites also have high photothermal stability.Moreover,interfacial evaporator is prepared by assembling the Cu@PC composites on scouring sponge as light absorption layer which has>92.8%absorption in entire solar spectrum range.Its seawater evaporation rate is 3.177 kg·m^(-2)·h^(-1)with a E_(evaporator)/E_(water)of 5.2.The high evaporation rate interfacial evaporator with low cost,simple,and scalable approach show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 of photothermal evap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nanoparticles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lspr) PHOTOTHERMAL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原文传递
利用纳米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方法检测痕量汞(Ⅱ)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莉 朱进 +2 位作者 吴飞 丛妍斌 谭克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7-1481,共5页
在Britton-Robinson(BR)(pH 为9.0)缓冲介质中,微量 Hg(Ⅱ)离子能诱使被巯基乙酸钠包被的AuNPs发生聚集,以此诱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散射峰的出现,随着 Hg(Ⅱ)浓度的不断... 在Britton-Robinson(BR)(pH 为9.0)缓冲介质中,微量 Hg(Ⅱ)离子能诱使被巯基乙酸钠包被的AuNPs发生聚集,以此诱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散射峰的出现,随着 Hg(Ⅱ)浓度的不断增加,体系在548 nm的LSPR散射信号显著增强,其散射强度与 Hg(Ⅱ)的浓度具有相关性,且在0.08~0.8μmol·L^-1范围内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由此构建了以 Hg(Ⅱ)为目标分析物的LSPR散射分析检测方法,检测限为8 nmol·L^-1。研究了体系的LSPR散射光谱以及吸收光谱,利用扫描电镜考察了AuNPs与 Hg(Ⅱ)反应前后粒径的变化情况,发现单独的AuNPs呈现良好的分散状态,当加入 Hg(Ⅱ)后,AuNPs呈现聚集状态。同时探讨了体系反应机理,结果表明Hg(Ⅱ)的加入与AuNPs表面的羧基发生螯合作用诱导了AuNPs的聚集。考察了体系对金属离子 Hg(Ⅱ)的选择性,实验中选择了一系列的金属离子与AuNPs作用,其结果表明 Hg(Ⅱ)与AuNPs作用的LSPR散射信号增强效果最为明显,而其余离子即使在浓度较高时其LSPR散射强度依然较弱,说明了实验设计方案对 Hg(Ⅱ)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此外,研究了体系酸度,离子强度以及稳定剂对体系的影响。实验所建立起来的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速,检测灵敏度较高。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 Hg(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Ⅱ) 金纳米(AuNPs)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
下载PDF
静电组装金纳米粒子制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膜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烨 卜凤泉 +5 位作者 谷玥娇 徐萍 宁晓华 徐抒平 赵冰 徐蔚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39-1543,共5页
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技术制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膜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依次沉积聚电解质PDDA,PSS和PVTC,并通过静电吸附构建胶体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形成LSPR传感膜.利用扫描电镜对LSPR传感膜表面形貌以及膜中金纳米粒子的... 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技术制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膜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依次沉积聚电解质PDDA,PSS和PVTC,并通过静电吸附构建胶体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形成LSPR传感膜.利用扫描电镜对LSPR传感膜表面形貌以及膜中金纳米粒子的粒径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紫外-可见消光光谱对其灵敏度和渗透深度等重要参数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SPR传感膜粒子分布均匀、单分散性好、稳定性高、重现性好;消光峰位对样品溶液折射率的检测灵敏度为71nm/RIU,相应的峰强检测灵敏度为0.21AU/RIU,对表面吸附层的渗透深度约为1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传感膜 金溶胶 自组装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二维周期阵列的LSPR消光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维 孙辉 +5 位作者 刘儒平 岳钊 王程 常胜江 耿卫东 刘国华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5-1010,共6页
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DA)方法,对不同间距的Au纳米粒子阵列在不同介质情况下的消光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消光峰值波长和强度随纳米粒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但在间距较大的情况下折射率灵敏度基本不变。实验测量结果也表明,不... 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DA)方法,对不同间距的Au纳米粒子阵列在不同介质情况下的消光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消光峰值波长和强度随纳米粒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但在间距较大的情况下折射率灵敏度基本不变。实验测量结果也表明,不同的密度分布的Au纳米球阵列对应了基本相同的折射率灵敏度。因此,在纳米粒子间距较大时,纳米粒子阵列局部分布的不均匀不会改变整体的折射率灵敏度,相同的消光峰值波长红移量对应相同的介质折射率变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离散偶极子近似(DDA) AU纳米粒子 周期阵列 消光特性
原文传递
谷胱甘肽修饰金纳米棒的制备及与Cu^(2+)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龄月 迟娅楠 +2 位作者 单桂晔 陈艳伟 刘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9-1244,共6页
制备了谷胱甘肽(GSH)功能化的金纳米棒复合材料,根据金纳米棒的等离子体吸收峰对其组装排列敏感的特性,研究了功能化的金纳米棒在不同p H值下的组装行为及与Cu2+离子作用后引起的聚集程度、排列方式和光学吸收等变化.同时,测试了纯金纳... 制备了谷胱甘肽(GSH)功能化的金纳米棒复合材料,根据金纳米棒的等离子体吸收峰对其组装排列敏感的特性,研究了功能化的金纳米棒在不同p H值下的组装行为及与Cu2+离子作用后引起的聚集程度、排列方式和光学吸收等变化.同时,测试了纯金纳米棒和谷胱甘肽修饰的金纳米棒分别与铜离子作用后所得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纯金纳米棒材料强的光热转换效应,铜离子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效应,与其它金属离子比较,GSH修饰的金纳米棒的等离子光学特性对铜离子具有选择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谷胱甘肽 铜离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柱阵列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祖高 马文英 +1 位作者 姚军 陈科帆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1-786,共6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Ag纳米柱粒子构成的三角、方形和六角三种有限阵列排布方式下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三种阵列排布方式下栅格间距的变化对其消光特性、折射率灵敏度(RIS)和品质因素(FOM)的...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Ag纳米柱粒子构成的三角、方形和六角三种有限阵列排布方式下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三种阵列排布方式下栅格间距的变化对其消光特性、折射率灵敏度(RIS)和品质因素(FOM)的影响。栅格间距的变化使粒子间的电磁耦合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消光谱线,相应的折射率灵敏度和谱线的半高全宽也都发生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三角、方形和六角阵列的栅格间距分别为550,475和550nm时,品质因数分别取得极大值10.35,8.92和7.38RIU-1,较单个银粒子的2.76RIU-1分别提高了3.75,3.2和2.67倍。最优时,阵列结构的RIS均比单个的要高,分别为单个的1.2,1.16和1.18倍,且半高全宽(FWHM)均比单个的要窄,分别为单个的0.32,0.36和0.44倍。因此,阵列结构能够获得比单个结构更佳的传感灵敏度,且三角阵列结构比方形阵列和六角阵列的传感灵敏度要高。因此,三角阵列结构更能提高传感灵敏度,这对于纳米粒子的传感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阵列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灵敏度 半高全宽 品质因素 传感灵敏度
下载PDF
纳米等离子体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9
作者 蔡浩原 崔大付 张璐璐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3-449,共7页
近年来,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材料和器件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首先介绍了纳米等离子体与激发光的作用机理及其展现的独特效应;然后分别介绍了纳米等离子体作为传感手段在DNA分子尺、单纳米粒子检测、表面增强型... 近年来,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材料和器件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首先介绍了纳米等离子体与激发光的作用机理及其展现的独特效应;然后分别介绍了纳米等离子体作为传感手段在DNA分子尺、单纳米粒子检测、表面增强型喇曼光谱等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以及作为纳米操控手段在基因表达和抑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表面等离子体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 局域spr(lspr) 纳米等离子体 生物传感器 金属纳米粒子
下载PDF
光催化中表面等离子体与半导体间的电子转移与能量转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世康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近年来,表面等离子诱导的光催化反应由于可在阳光激发下通过电子转移、电荷分离进行选择性光氧化还原反应,引起了有机化学与环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近年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等离子光催化领域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如贵金属-纳米... 近年来,表面等离子诱导的光催化反应由于可在阳光激发下通过电子转移、电荷分离进行选择性光氧化还原反应,引起了有机化学与环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近年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等离子光催化领域一些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如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可见光激发、LSPR的生成、贵金属与半导体材料间的电子转移、贵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间的等离子诱导共振能量转移(PIRET),以及等离子光催化体系的结构和组成等,这些方面对体系光催化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的等离子共振(lspr) 等离子光催化 电子转移 等离子诱导的共振能量转移(PIRET) 二氧化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