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How to Adapt Raw Clay Housing to Climate Change: Locust Bean Tree (Parkia Biglobosa) Used as Protecting Material
1
作者 Samah Ouro-Djobo Essoavana Amey Kossi Bollanigni +2 位作者 Sanya Emile Vianou Antoine Atcholi Esso Kokou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The use of raw clay in housing construction dates back from ancient times and is still living on. Traditional habitat comprising various buildings all over different places of our planet, give evidence. Among any othe... The use of raw clay in housing construction dates back from ancient times and is still living on. Traditional habitat comprising various buildings all over different places of our planet, give evidence. Among any other pathologies affecting naked earthen walls, the rain water wash remains a major concern and deserv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ich justifies the interest of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protection means of such types of walls. This article relates 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low walls made out of raw clay mixed with composite protecting product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ones as well), being tested to intensive water floods. The result of the tests assessed through efficiency of the protecting materials, shows that the locust bean tree (local tree) fruit husk extract added to raw clay mortar and carefully blended seems to provide better ability to protect walls against water assault. Moreover, consistency check and plasticity reveal better performance in clay materi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aterial protection locust bean tree consistency plasticity.
下载PDF
Temporal changes in nitrogen acquisition of Japanese black pine(Pinus thunbergii) associated with 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被引量:2
2
作者 M.L.Lopez C. C.Mizota +2 位作者 Y.Nobori T.Sasaki T.Yamanak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85-589,共5页
The alien woody legume,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has invaded Japanese black pine (Pinus thunbergii) forests located in Japan’s coastal plain and hill regions where gaps are formed in pine forests aft... The alien woody legume,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has invaded Japanese black pine (Pinus thunbergii) forests located in Japan’s coastal plain and hill regions where gaps are formed in pine forests after nematode infestation. Nitrogen fixation by legumes acceler-ates N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 We studied temporal change in the annual tree-ring resolution N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δ15N, a per mil deviation of δ15N/14N ratio, relative to atmospheric N2δ15N=0‰) at two natural locations of Japanese black pine forest with black locust that differed in the time since black locust establishment (Shohnai in north-east and Kita-Kyushu in southwest Japan). Analyzed tree-rings covered the period from 1990/1992 to 2009. N acquisition by Japanese black pine from black locust N input to the soil was evidenced by temporal shifting of N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on the annual pine tree rings. With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stand,δ15N values of earlier tree-ringsδ15N of -5‰) from black pine associated with black locust shifted to-wards values similar to those of black locustδ15N values nearly to-1‰), which suggests acquisition of N by N2 fixation (Shohnai site). In con-trast, in a forest where black locust had settled for two or three genera-tions, in a black pine stand (Kita-Kyushu site), longer periods of N en-richment in the soil were reflected in the elevated tree-ringδ15N values of newly established black pine trees. Based on tree-ringδ15N data from the Shohnai site, we determined that about 10 years after black locust establishment, soil N had already been enriched by black locust N, this, in turn, contributed to N fertilization of surrounding trees in mixed st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5N natural abundance Japanese black pine black locust nitrogen acquisition tree-RING
下载PDF
黄土高原健康和衰退刺槐林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宗善 陈维梁 +7 位作者 焦磊 张钦弟 李兆林 王聪 高光耀 卫伟 孙婧雅 白应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769,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区域森林生长衰退和死亡普遍发生,并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以及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相关研究在国内还显偏少。根据黄土高原延安羊圈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健康和衰退个体分别构建了刺槐健康和衰退...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区域森林生长衰退和死亡普遍发生,并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以及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相关研究在国内还显偏少。根据黄土高原延安羊圈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健康和衰退个体分别构建了刺槐健康和衰退树轮年表,并对人工刺槐林健康和衰退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敏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刺槐衰退年表质量较低,其年表统计参量,包括平均敏感度、样芯间相关系数、信噪比和样本群体代表系数均要低于刺槐健康年表。刺槐衰退年表在生活史早期(1985—2007年)与生长健康年表的波动趋势相类似,而在生活史晚期(2008—2016年)与健康年表指数出现生长分离现象,生长速率明显偏低。年表与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刺槐生长衰退年表对气候要素响应敏感性要低于刺槐生长健康年表,但是两者均含有干旱胁迫气候信号,主要体现在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雨和干旱指数的正相关关系。年表与极端气候年份的时序叠加分析表明,生长健康和衰退年表对极端干旱年份响应敏感性均较高,表明极端干旱胁迫条件对刺槐生长健康和衰退个体均有抑制性影响;生长健康年表对极端湿润年份响应敏感性明显高于衰退年表,表明刺槐健康个体比衰退个体更能有效利用湿润年份有利条件,而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研究揭示出黄土高原健康和衰退刺槐个体生长趋势变化及对气候响应敏感性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将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和死亡预测模型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因而对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恢复和保护及可持续经营具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生长衰退 人工刺槐林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刺槐×油松复垦模式17~22年间群落生长动态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冰清 郭东罡 白中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为了解矿区复垦土地人工重建植被的群落生长动态,基于2010年和2015年对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0.8 hm^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复垦模式动态监测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 为了解矿区复垦土地人工重建植被的群落生长动态,基于2010年和2015年对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0.8 hm^2"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复垦模式动态监测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人工植被复垦17~22年间群落生长动态特征。结果表明:5年间,群落的树种组成较为稳定,优势种仍为刺槐,但其重要值大幅下降,入侵种榆树的重要值增长较快;草本层植物由44种减少到35种,在优势成分上呈现出由1年生或1~2年生向多年生、旱中生向中生演替的趋势;样地内胸径≥1 cm的独立个体数由1530株增加到2854株,其中死亡194株,新增1518株,每年死亡率和每年增补率分别为2.71%和15.18%;死亡量最大的树种是刺槐,增补量最大的是榆树;群落总的胸高断面积由10.99 m^2·hm^(-2)增加到14.19 m^2·hm^(-2),其中因死亡而减少的胸高断面积为0.65 m^2·hm^(-2),新增的胸高断面积为3.85 m^2·hm^(-2),以刺槐的损失量和新增量为最多;刺槐和油松的平均胸径增加,榆树的平均胸径减少;小径级个体死亡量较大,大径级个体死亡量较小;不同树种的死亡个体径级分布基本类似于2010年该树种的径级分布;刺槐和油松的种群大小变化率分别为-2.88%和-0.24%,均呈小幅度负增长,榆树的种群大小变化率(33.37%)在5%以上,属于快速增长的种群。从群落5年间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来看,不同树种的死亡率和增补率各异,群落的物种成分和结构变化较大,复垦生态结构尚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群落动态 死亡 增补 刺槐 油松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的天然发育规律 被引量:17
5
作者 邓磊 张文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22,共8页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刺槐人工林在经过25年发育,林木达到成熟阶段,个体平均胸径、高度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达到比较稳定状态;刺槐人工林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建群种树高、胸径增加迅速,体现群落生境质量参数也迅速增加,但25年以后增加不够明显。阴坡与阳坡生境的人工刺槐林比较,阴坡生境的林分,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均具有足够数量萌生幼苗,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土壤养分水分相对优越,群落具有持续发育潜力。而阳坡刺槐人工林建群种个体发育不良,缺乏足够幼苗数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养分相对较差,不具备持续发育特征。未来该区域刺槐人工林培育,丘陵沟壑区应尽量避免在阳坡营造刺槐林,现有刺槐林也应该通过更换树种,改造成稀疏灌木-刺槐林。在现有阴坡刺槐林经营管理中,造林25年后就可以适当间伐一些劣质木、病虫木,促进幼苗萌生更新,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间伐中,应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提高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刺槐人工林 不同恢复阶段 群落稳定性 天然化发育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种群的无性繁殖与更新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长庆 张文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干扰较轻的样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的无性繁殖潜力趋势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上部。【结论】刺槐人工林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是阴坡下部及沟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人工林 不同立地条件 无性繁殖
下载PDF
不同刺槐品种的观赏性评定与园林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芳绒 陈培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45-47,共3页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栽培的10个刺槐品种(无性系)的观赏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刺槐观赏性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体系作了说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金叶刺槐、二乔刺槐、品种I在园林方面更具有应用推广潜力。
关键词 金叶刺槐 品种 观赏性状 评定 园林应用 Different CHARACTERS Application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综合分析 指标体系 推广潜力 二乔刺槐 无性系 栽培 权重 河南
下载PDF
刺槐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芳 敖常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对配合使用酸法、碱法以及加热法提取刺槐叶蛋白的工艺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叶蛋白的提取条件为:常温下料液比为1∶5,pH值为7;刺槐叶蛋白的分离条件为:温度为60℃时,沉淀分离得到叶绿体蛋白,调节pH值... 对配合使用酸法、碱法以及加热法提取刺槐叶蛋白的工艺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叶蛋白的提取条件为:常温下料液比为1∶5,pH值为7;刺槐叶蛋白的分离条件为:温度为60℃时,沉淀分离得到叶绿体蛋白,调节pH值为10时分离出细胞质叶蛋白I,调节pH值为2时分离出细胞质叶蛋白质I;刺槐叶蛋白产品的干燥条件为:50~70℃条件下真空干燥.采用此工艺提取刺槐叶蛋白得率为4.7%,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为50%~80%,原料总氮提取率为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叶蛋白 沉淀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露天煤矿生态复垦地刺槐+油松混交林样地:物种组成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冰清 吴兆飞 +6 位作者 许子艺 阴紫璇 王倩芝 王学为 王甲璞 王丽媛 郭东罡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复垦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群落学特征,更好的进行复垦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监测,采用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立标准,于2010年在安太堡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地建立了刺槐+油松混交林配置...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复垦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群落学特征,更好的进行复垦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监测,采用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立标准,于2010年在安太堡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地建立了刺槐+油松混交林配置模式的固定监测样地。通过对野外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以及与复垦初期种植模式对比研究得出:复垦17年后,样地内除刺槐和油松外,还有入侵定居种榆树,共10073个活个体,样地内整体存活情况较好,枯死个体仅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0.7%。复垦17年后样地优势种为刺槐,从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度。样地内所有个体径级呈明显倒"J"型分布,总体更新状况较好;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峰型或"L"型。在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上,初期种植刺槐和油松均呈明显均匀分布,复垦17年后刺槐、油松和榆树的空间分布与种子性质和生境密切相关,且由于初期植被根系覆盖率低,地形土壤条件较不稳定,自然滑动及雨水冲刷造成了复垦17年后刺槐和油松个体发生了一定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露天煤矿 刺槐 油松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渭北沟壑区人工刺槐林根系生长、分布与地上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三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共3页
对渭北沟壑区的人工刺槐林进行了树高、胸径及根系测定和回归分析 ,建立了树高、胸径与根系之间关系的经验方程式 ,对刺槐林根系进行定量分析。归纳分析其根系分布规律 :当≥ 7.1cm时 (为 13a)水平分布达到均匀状态 ,此时林分根量为 12 ... 对渭北沟壑区的人工刺槐林进行了树高、胸径及根系测定和回归分析 ,建立了树高、胸径与根系之间关系的经验方程式 ,对刺槐林根系进行定量分析。归纳分析其根系分布规律 :当≥ 7.1cm时 (为 13a)水平分布达到均匀状态 ,此时林分根量为 12 9.183g/m2 ;当≥ 3.0cm时垂直分布层间 (0~ 10cm ,11~ 30cm ,31~ 5 0cm)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林龄为 4a) ,其层间根量比为 3.2 3∶1.5 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树高 根系 分布
下载PDF
基于TCM法的洪洞大槐树景区游憩价值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椿 董洁芳 《科技和产业》 201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洪洞大槐树在寻根觅祖旅游资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明确其经济价值的构成,可以为景区的保护、开发以及科学化管理提供量化依据。通过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资源价值评估领域中的TCM法对该景区的游憩价值进行测评。利用游客的费用... 洪洞大槐树在寻根觅祖旅游资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明确其经济价值的构成,可以为景区的保护、开发以及科学化管理提供量化依据。通过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资源价值评估领域中的TCM法对该景区的游憩价值进行测评。利用游客的费用支出情况建立游憩服务的需求函数,从而求出消费者剩余,进而得出景区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11年洪洞大槐树景区的总游憩价值为94 185 323.5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洞大槐树景区 TCM法 游憩价值
下载PDF
复杂的缠绕——鲁迅与槐树的渊源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银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补树书屋"的槐树在鲁迅的生命体验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小说中,槐树的"阴树"特征都与鲁迅身上的"鬼气"相契合;槐树的"茂树"特征又与鲁迅个体生命力的萎顿、人世变幻的无常相... "补树书屋"的槐树在鲁迅的生命体验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小说中,槐树的"阴树"特征都与鲁迅身上的"鬼气"相契合;槐树的"茂树"特征又与鲁迅个体生命力的萎顿、人世变幻的无常相背离;槐树作为鲁迅与周作人曾经"兄弟怡怡"的见证,还成为鲁迅隐秘表达情感的机制。探求鲁迅与槐树的渊源关系,为深刻理解鲁迅"蛰伏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条别样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槐树 渊源关系
下载PDF
从“槐”字语源探析看《南柯记》“槐树”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昌林 郑依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8-114,共7页
槐树对《南柯记》情节的展开与主旨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从"槐"字语源探析出发,可分析出槐树在《南柯记》中有三重文化意蕴。槐树的"通阴"和"悟道"一起构成了槐树的玄学意蕴;"三槐九棘"等典故... 槐树对《南柯记》情节的展开与主旨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从"槐"字语源探析出发,可分析出槐树在《南柯记》中有三重文化意蕴。槐树的"通阴"和"悟道"一起构成了槐树的玄学意蕴;"三槐九棘"等典故赋予了槐树具有明显的政治意蕴;"槐"的"怀"读音与槐树的社树意蕴使槐树具有了婚姻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柯记》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槐花酒的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贵红 《农产品加工(下)》 2005年第2期71-72,共2页
介绍以槐花为原料,生产槐花酒的工艺流程。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关键词 槐花 酒精 配置酒 花酒 研制 工艺流程 营养价值 保健作用 风味
下载PDF
唐诗槐意象的文化与文学观照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福清 《唐都学刊》 2012年第5期16-21,共6页
唐代沿袭周代以来视槐树为三公之位的文化心理,在长安的街道与宫廷广植槐树。但是,考察唐诗发现,槐的政治意蕴已经退化,从政治符号衍变成了情感符号,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槐意象既是一个时间意象,也是一个空间意象。对于游子而言... 唐代沿袭周代以来视槐树为三公之位的文化心理,在长安的街道与宫廷广植槐树。但是,考察唐诗发现,槐的政治意蕴已经退化,从政治符号衍变成了情感符号,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槐意象既是一个时间意象,也是一个空间意象。对于游子而言,槐暗示其与故乡的距离;对于举子而言,槐暗示考试的时间。诗人的时空体验是槐意象的文学意蕴得以建构的内在机制,游宦、赴举等新的文化是外在动因。唐诗中的槐意象传达出流寓者的漂泊情怀、举子的科场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意象 唐诗 漂泊情怀 科场心态 时空体验
下载PDF
蝴蝶槐的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娜 胡二红 《山西科技》 2014年第5期160-161,共2页
从蝴蝶槐接穗采集、繁殖技术要点、嫁接期的养护管理、成活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对蝴蝶槐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提高蝴蝶槐的嫁接成活率和成品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蝴蝶槐 嫁接繁殖技术 养护管理
下载PDF
长安的槐树景观与唐代的科举文化——以白居易为中心的研究
17
作者 杨为刚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槐树是唐代长安一道颇具都城色彩的自然景观,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浸染上帝都文化色彩而具有特定的人文含义。文章以白居易为中心,通过其不同时期诗歌中槐树意象所具有的不同含义,来考察中唐新兴知识分子在长安的生活经历及生存状态。... 槐树是唐代长安一道颇具都城色彩的自然景观,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浸染上帝都文化色彩而具有特定的人文含义。文章以白居易为中心,通过其不同时期诗歌中槐树意象所具有的不同含义,来考察中唐新兴知识分子在长安的生活经历及生存状态。由此进一步研究在科举文化背景下槐树所具有的时代含义,以及由此反映的科举士子在长安的生活情状,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观照中古时期由以经学为中心的贵族文化到以文学为中心的科举文化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树景观 长安 科举文化
下载PDF
槐树各部位的应用考证
18
作者 石开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槐角、槐花、槐枝、槐叶、槐耳、槐胶,均可入药。现知最早记载槐树各部位药用的医书是马王堆医方,其载有槐本、槐枝、槐叶、槐荚中实的应用,“槐本”指槐树根,“槐荚中实”即今之槐角。槐角,东汉《神农本草经》最早以槐实作药名,并较详... 槐角、槐花、槐枝、槐叶、槐耳、槐胶,均可入药。现知最早记载槐树各部位药用的医书是马王堆医方,其载有槐本、槐枝、槐叶、槐荚中实的应用,“槐本”指槐树根,“槐荚中实”即今之槐角。槐角,东汉《神农本草经》最早以槐实作药名,并较详细地记载了其药用情况,其后如《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药性论》《新修本草》《食疗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图经》《本草衍义》《嘉祐本草》《本草蒙筌》《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本草汇言》《药品化义》《滇南本草》《本草求真》《本草汇》《本草备要》《得配本草》等对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使用禁忌等进行了著录;《救荒本草》《农政全书》等记载了槐花、槐树嫩芽、槐叶、槐树嫩苗的食用方法;《本草述》《药物出产辨》记载槐花及果荚可做染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方 槐树 槐角 槐花
下载PDF
阔叶树种元宝枫和刺槐的生长及生物量研究
19
作者 闫晨曦 唐光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3-67,126,共6页
对阔叶树种元宝枫和刺槐采用旱棚人工控水的方法,在生长季末对植株的成活率、株高、地径、干物质、根系分级分别测定,研究了两个树种在水分阶段性胁迫下的生长动态规律和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规律.
关键词 元宝枫 刺槐 生物量 干物质
下载PDF
大叶饲料槐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试管苗工厂化生产
20
作者 杨汉乔 王关林 +1 位作者 刘秀梅 杜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0-482,共3页
通过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直接不定芽再生途径,建立了大叶饲料槐的高频再生系统,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愈伤组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附加0.5 mg/L 6-BA和1.0 mg/L NAA;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2.0 mg/L 6-BA和0.2 mg/L NAA,叶... 通过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直接不定芽再生途径,建立了大叶饲料槐的高频再生系统,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愈伤组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附加0.5 mg/L 6-BA和1.0 mg/L NAA;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2.0 mg/L 6-BA和0.2 mg/L NAA,叶片外植体直接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2.0 mg/L 6-BA和0.1 mg/L NAA;试管苗在1/2MS附加0.2 mg/L IBA、0.1 mg/L NAA和2 g/L AC的培养基上生根率高达100%,移栽成活率达90%,从而实现了大叶饲料槐的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饲料槐 愈伤诱导 分化 高频再生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