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n Tao and his Long Xi Expedition Poems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Chen Tao and his long Xi Expedition poems
下载PDF
大鱼弋游,珠贝闪烁——读张驰长诗《大陈诗章》
2
作者 洪迪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张驰长诗《大陈诗章》从天人合一与往古来今的大视野,讴歌了开辟新天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主旨遥深;其颇强的总体性,更创造了较高的诗美含量,堪称当今中国诗坛的一部长诗力作。
关键词 长诗 张驰 《大陈诗章》
下载PDF
苏轼长题日记体诗对“以文为诗”的发展
3
作者 杨雅茜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7,共7页
日记体诗的长题者在宋代的数量倍超前代,多记日常生活与感触,体现了宋诗私人化、日常化的典型特征,苏轼的长题日记体诗在艺术性上实现了对“以文为诗”的发展。首先,苏轼长题日记体诗题具有的散文特质,体现出日记文体对诗题的渗透。其次... 日记体诗的长题者在宋代的数量倍超前代,多记日常生活与感触,体现了宋诗私人化、日常化的典型特征,苏轼的长题日记体诗在艺术性上实现了对“以文为诗”的发展。首先,苏轼长题日记体诗题具有的散文特质,体现出日记文体对诗题的渗透。其次,苏轼长题日记体诗的内容因其文以载道的性质具有文的特征,其长题日记体诗的叙事与苏轼仕宦经历有密切关联。最后,苏轼长题日记体诗是对杜甫、韩愈“以文为诗”的新发展,是其重视自然的文艺观的直接反映,也是其文道并重观念的间接反映。苏轼以其长题日记体诗创作丰富了“以文为诗”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题日记体诗 以文为诗 文体渗透
下载PDF
李白歌行“叙情长篇”对七言歌行抒情艺术的发展
4
作者 王景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90-99,共10页
清代王闿运谓“李白始为叙情长篇”,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成就。“叙情长篇”指向一批具体的歌行作品,以叙述诗人经历、抒发主体情志为特征,显示出自觉的主体抒情意识。李白七言歌行突破齐梁以来的赋题之法,充分吸收楚骚... 清代王闿运谓“李白始为叙情长篇”,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成就。“叙情长篇”指向一批具体的歌行作品,以叙述诗人经历、抒发主体情志为特征,显示出自觉的主体抒情意识。李白七言歌行突破齐梁以来的赋题之法,充分吸收楚骚精神与汉魏古辞的叙述艺术,并与南朝文人诗歌的情思流转相结合,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这是对七言歌行抒情艺术的重要发展。李白以“叙情长篇”创作赠答歌行,突破了盛唐酬赠歌行以一事一物为兴、篇末致意的模式,从抒情强度和内容深度上,呈现出诗歌史上歌行赠答风气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七言歌行 叙情长篇 抒情艺术
下载PDF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叙事长诗英译研究——以《召树屯》为例
5
作者 张朦 安胜昔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翻译不仅有助于学术传播和学科交流,还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对比《召树屯》不同版本的汉英翻译,详细阐述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进行的...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翻译不仅有助于学术传播和学科交流,还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对比《召树屯》不同版本的汉英翻译,详细阐述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进行的适应性转换,指出学术外译需在忠实原则基础上,选择目标语读者接受的语言形式,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进行语言形式的适当调整,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其“三维”转换过程与方法可为后续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典籍译介与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刘勰与元好问创作观的相似性析微——以《文心雕龙》和《论诗三十首》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杨秋萍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刘勰与元好问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文心雕龙》与《论诗三十首》亦震古烁今。生逢朝代更迭之际,二人皆有匡正文风之心,创作观亦存在相似之处。一则刘勰“修辞立其诚”观与元好问“以诚为本”观皆对创作者的道德、情感作出要求;二则刘勰... 刘勰与元好问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文心雕龙》与《论诗三十首》亦震古烁今。生逢朝代更迭之际,二人皆有匡正文风之心,创作观亦存在相似之处。一则刘勰“修辞立其诚”观与元好问“以诚为本”观皆对创作者的道德、情感作出要求;二则刘勰重道和宗经,元好问明辨正体和伪体,二人皆推崇合乎中庸的“雅正”风尚;三则刘勰与元好问皆力主骨峻风清、刚劲健直的“风骨”之美。使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探讨跨文体、跨时代的文论观,对刘勰研究、元好问研究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皆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元好问 《文心雕龙》 《论诗三十首》
下载PDF
打开一片新的文学世界——晋冀鲁豫边区诗歌(1937—1948)创作综论
7
作者 张立群 王瑞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晋冀鲁豫边区诗歌(1937—1948)是晋冀鲁豫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晋冀鲁豫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诗人兼文艺战士的创作队伍,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在史料搜集、整... 晋冀鲁豫边区诗歌(1937—1948)是晋冀鲁豫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晋冀鲁豫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诗人兼文艺战士的创作队伍,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在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晋冀鲁豫诗歌可从主题、形式及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在研究上呈现的空白点客观上决定其具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鲁豫边区 诗歌 主题 形式 长诗
下载PDF
彝文文献长诗中的“韵律”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曲 李平凡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4,共5页
彝族诗歌的音律,从原文看与汉语诗歌相比有根本的不同,其基本形式是押包括韵母、声母、声调在内的音节。彝文文献长诗的音律,也是押的音节,是对一般诗歌押音节模式的灵活运用。在一个长诗文本中,交替着押不同的音节,且有时为行行押,有... 彝族诗歌的音律,从原文看与汉语诗歌相比有根本的不同,其基本形式是押包括韵母、声母、声调在内的音节。彝文文献长诗的音律,也是押的音节,是对一般诗歌押音节模式的灵活运用。在一个长诗文本中,交替着押不同的音节,且有时为行行押,有时为隔行押,有时为段尾押,有时为句首押,有时为句中押,使作品在音律上呈现出起伏变化的动态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文文献 长诗 音律
下载PDF
毛泽东长征题材诗歌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正栓 任婷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5,共5页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成就卓著。他创作于1935年2月至1936年2月红军长征时期的诗词被誉为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诗词作品,而这些诗词都是红军长征情况的真实写照。其中"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成就卓著。他创作于1935年2月至1936年2月红军长征时期的诗词被誉为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诗词作品,而这些诗词都是红军长征情况的真实写照。其中"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太平盛世,环球同此凉热"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毛泽东长征题材诗词的翻译传播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一历史壮举。由于当前毛泽东诗词翻译的译本数量众多,翻译质量和翻译策略皆各有千秋。面对这样繁杂的翻译现状,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对毛泽东长征题材诗词进行翻译,应遵循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化策略,译意为主、形神兼备的翻译原则以及文学为主、文献并重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长征题材诗词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大国写作”或向往大是大非——以四个文本为例谈当代汉语长诗的写作困境 被引量:7
10
作者 颜炼军 《江汉学术》 2015年第2期19-25,共7页
近几年诞生的四部汉语长诗或说大篇幅的诗歌作品:欧阳江河的《凤凰》、西川的《万寿》、柏桦的《史记》、萧开愚的《内地研究》,多半是诗歌强力"转向"所谓当代中国复杂生活现场的产物,它们显示了这一代诗人写作的一种集体性... 近几年诞生的四部汉语长诗或说大篇幅的诗歌作品:欧阳江河的《凤凰》、西川的《万寿》、柏桦的《史记》、萧开愚的《内地研究》,多半是诗歌强力"转向"所谓当代中国复杂生活现场的产物,它们显示了这一代诗人写作的一种集体性的转向。它们的横空出世,似乎满足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的期待,甚至满足了一些汉学家们寻找当代中国隐喻的需求。可就当代汉语长诗两个方面的困境——精确性和整体性,即技艺层面和观念层面而言,这些作品有诸多不足;从写作立场的角度看,在这些长诗写作中,诗人的非诗学立场没有成功地转换为词语立场,进而却对写作造成了干扰。一首理想的长诗,应该拨开"现实"的云雾,展开一幅令我们沉迷的新的语言"现实",这才是它应追求的大是大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诗 精确性 整体性 隐喻 欧阳江河 西川 柏桦 萧开愚
下载PDF
长诗传统与济慈诗歌中的拓扑学空间构建——以《恩底弥翁》的得失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益民 刘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1-91,155,共22页
长诗在西方诗歌传统中是首要的。它的最高形式是史诗,史诗的传统一直持续到庞德(1885-1972)和T.S.艾略特(1888-1965)的时代。济慈长于短诗,他的颂歌已经炉火纯青,到达了一个至高点。他自己感到遗憾终身的是,他在长诗方面没有能够名垂千... 长诗在西方诗歌传统中是首要的。它的最高形式是史诗,史诗的传统一直持续到庞德(1885-1972)和T.S.艾略特(1888-1965)的时代。济慈长于短诗,他的颂歌已经炉火纯青,到达了一个至高点。他自己感到遗憾终身的是,他在长诗方面没有能够名垂千古。究其原因,从拓扑学的角度看,是因为多变而等效但形式不同的主题拓扑空间或审美机制的拓扑空间没有找到,才有著名的"声明水上书"之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诗 济慈 拓扑学 空间 《恩底弥翁》
下载PDF
形式与意蕴的织染:重读洛夫《石室之死亡》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慧如 《江汉学术》 2016年第1期5-12,共8页
洛夫的《石室之死亡》为组诗/长诗,具有大致整齐的形式:64首,每首2段,每段5行,共640行。组成的每一首诗以标号为序次,从1、2、3……直至64,不另取诗题。《石室之死亡》以煞尾句营造崭截语势;以排比修辞形塑等待、栖止之感;以逗号作为所... 洛夫的《石室之死亡》为组诗/长诗,具有大致整齐的形式:64首,每首2段,每段5行,共640行。组成的每一首诗以标号为序次,从1、2、3……直至64,不另取诗题。《石室之死亡》以煞尾句营造崭截语势;以排比修辞形塑等待、栖止之感;以逗号作为所欲强调的分隔,或并两句为一句,处理本来可能增加的行数;在每小节五行的短秩之内表现唾手可得的警句;以"住于不住,不住于住"为内容与形式奇诡搭配的结果。因为固定的形式,飞奔辐射的各种想法不致于溃散无归;因为生灭变幻的生命情境,从一而终的结构不致于沉闷、僵固。这是一首攀缘于传统形式,在强烈的主体性与汪洋般的潜意识中释放紧张的诗。10行的最初设计经过丰约不一的剪裁,最后为了集结再统一为每首10行。就外部形式与思维意蕴检视,它不是以形式为先导再填入文字;更不是意念先行的创作,而是一个意念又一个意念,或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因宜适变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 《石室之死亡》 组诗 长诗 形式 意蕴
下载PDF
论秦观的伤心词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峰 戴月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72-75,84,共5页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隔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促使秦观的词作中 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秦观在感伤词的艺术表现方面,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营造出萧瑟 凄厉的"有我之境"。他的长调慢... 北宋新旧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隔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促使秦观的词作中 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秦观在感伤词的艺术表现方面,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营造出萧瑟 凄厉的"有我之境"。他的长调慢词章法跌宕疏朗,语言含蓄柔婉,为词体艺术的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贬谪 感伤 慢词
下载PDF
《河流》:海子“大诗”的端倪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迎春 庞代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29-35,共7页
海子的《河流》既是将历史的感知和审美融注到个人生命的体验,也是诗人突破时间、历史的维度展现生命的形而上学的追问,他不断将个人的抒情融入知性的思辨与思考探求中,从个人生活的河流绵向精神的大河。河流中渗透着传统、东方的美学体... 海子的《河流》既是将历史的感知和审美融注到个人生命的体验,也是诗人突破时间、历史的维度展现生命的形而上学的追问,他不断将个人的抒情融入知性的思辨与思考探求中,从个人生活的河流绵向精神的大河。河流中渗透着传统、东方的美学体验,也同时开始吸收借鉴西方的知性、宗教意识,包含了极具现代视野的神话与哲学思维,是世界性文学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的体现。这为他后来所形成的跨越东西方文化经验、跨越民族与人类、诗与真理相结合的"大诗"写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大诗 思想 大诗写作
下载PDF
杜甫排律体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成武 张东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6-41,共6页
杜甫排律是排律体诗的巅峰,他把初唐时期诞生的这种诗体艺术推向极致。从声律、韵律、对仗、结构四个方面对杜甫排律的体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杜甫的排律体制有以下特点:(一)在声律上,入蜀之前偶有以三平尾对三仄尾,入蜀之后则不复出现;... 杜甫排律是排律体诗的巅峰,他把初唐时期诞生的这种诗体艺术推向极致。从声律、韵律、对仗、结构四个方面对杜甫排律的体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杜甫的排律体制有以下特点:(一)在声律上,入蜀之前偶有以三平尾对三仄尾,入蜀之后则不复出现;重视拗救,一联中如果出句拗,则于对句救之;存在大量三仄尾句;严守粘对规则。(二)在韵律上,严格使用平声韵,在总计1708个韵字中仅有5个韵字出韵、1个韵字重韵;使用韵部覆盖面广而又有所偏重;有相对稳定的韵字群;韵数皆为偶数。(三)在对仗上,五排首联对仗较为常见,七排则无;对仗种类、句式节奏、句法结构多样化;邻联间的对仗种类、句式节奏、句法结构绝少雷同。(四)在结构上,长篇排律段落分明,情思主线贯通首尾;在两段之间安排具有过渡功能的联语,使前后内容平稳转换。杜甫以其卓越的创作实践,为排律在声律、韵律、对仗、结构诸方面确立了体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排律 体制
下载PDF
毛泽东长征组诗的崇高美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志明 龙静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①毛泽东诗词中长征组诗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有着独...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①毛泽东诗词中长征组诗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词充满了乐观主义与进取精神;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诗史结合、哲理入诗,具有崇高美感。长征组诗以阳刚之美为主,豪放大气之作见长;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不乏文学涵养;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诗词极具崇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长征组诗 崇高美
下载PDF
独特的“长诗”——也谈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思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1,共7页
《安魂曲》是阿赫玛托娃晚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独特的长诗:篇幅与体裁独特,写作与发表独特,思想与内容独特,结构与手法独特。
关键词 《安魂曲》 阿赫玛托娃 长诗 独特
下载PDF
张秀亚抗战时期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芝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5-70,共6页
张秀亚作为台湾妇女写作的燃灯人,在抗战时期沦陷的京津地区,不仅坚持编辑纯文学期刊,也在自己的诗作中融合深沉的感时忧国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女性意识。她在诗歌的美学营造方面,以象征女性气质的秀美与温婉为主,而她在爱伦.坡的《钟声》... 张秀亚作为台湾妇女写作的燃灯人,在抗战时期沦陷的京津地区,不仅坚持编辑纯文学期刊,也在自己的诗作中融合深沉的感时忧国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女性意识。她在诗歌的美学营造方面,以象征女性气质的秀美与温婉为主,而她在爱伦.坡的《钟声》影响下用长诗讲述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不仅为新诗诗形建构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也引领了北京沦陷区的长诗创作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秀亚 感时忧国 传统 女性意识 长诗
下载PDF
宁调元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江祁 《云梦学刊》 2022年第2期62-67,共6页
宁调元自幼学习屈原的诗作,以屈原精神砥励志节,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通过化用、比拟、模仿、引注等方式,传承屈原精神,并将其与反清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志在将屈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关键词 宁调元 屈原精神 《离骚》
下载PDF
屠隆集外诗文辑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蓝青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屠隆是明代著名的诗文家、戏曲家,一生著述宏富。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屠隆集》是目前所见搜罗屠隆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然因屠隆交游广泛,所作的题赠诗文颇多,仍有不少作品未收入全集。今新辑得屠隆文4篇、诗2首,这些作品均未为《屠... 屠隆是明代著名的诗文家、戏曲家,一生著述宏富。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屠隆集》是目前所见搜罗屠隆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然因屠隆交游广泛,所作的题赠诗文颇多,仍有不少作品未收入全集。今新辑得屠隆文4篇、诗2首,这些作品均未为《屠隆集》收录,亦未见其他著述征引,当为屠隆佚作。现将所得整理如下,并对部分诗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史实加以相应说明与考证。这些作品对于全面考察屠隆的生平、交游以及文学思想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隆 集外诗文 辑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