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BCC微胶囊蛛网膜下植入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薛毅珑 罗芸 +15 位作者 徐龙河 高宇红 何立敏 崔忻 李雁凌 郭水龙 李新建 田磊 潘静坤 孙燕 罗健 张伟京 李留树 邸立军 张树才 王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镇痛微胶囊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按常规腰穿的方法注入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 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镇痛微胶囊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按常规腰穿的方法注入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按数字分级法(NRS)评定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记录止痛药使用情况;按WHO分级法评价不良反应;按孙燕等指标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1)APA-BCC注射后0.5~5天,在停用、减量和/或降级使用其它镇痛药的情况下,其镇痛的有效率(CR+PR)为84%、总有效率(CR+PR+MR)为96%,镇痛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2)1至2次使用后镇痛持续时间为9~220天,明显长于现有镇痛药.(3)APA-BCC治疗后,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4)APA-BCC注射后,除部分病人出现与常规蛛网膜下腔注射相近的轻度不良反应外,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单次使用1.5剂量时,2例患者出现了难以耐受的下肢震颤和背部沉重压迫感等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APA-BCC微胶囊植入脑脊液内对癌痛病人具有明确的长效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 长效镇痛 嗜铬细胞 免疫隔离 异种移植 蛛网膜下植入 癌痛患者 镇痛效应 微胶囊 病人
下载PDF
丁丙诺芬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纳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长效镇痛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危立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05-206,共2页
目的分析丁丙诺芬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纳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效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广安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帕... 目的分析丁丙诺芬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纳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效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广安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帕瑞昔布纳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丙诺芬透皮贴剂。若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大于5时,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静息疼痛评分为(1.11±0.43),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2.50±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曲马多单日用量为(210.09±20.90)mg,显著少于对照组用量(1123.90±60.90)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丙诺芬透皮贴剂联合帕瑞昔布纳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镇痛作用较为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止痛药用量,可能的不良反应仍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芬透皮贴剂 帕瑞昔布纳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长效镇痛
下载PDF
不同镇痛药物对直肠癌患者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段锦玉 李勇 曹建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8期1310-1312,13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对直肠癌患者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吗啡组及地佐辛组,吗啡组术后给予吗啡自控镇痛,地佐辛组术后给予地佐辛自控镇痛,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对直肠癌患者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吗啡组及地佐辛组,吗啡组术后给予吗啡自控镇痛,地佐辛组术后给予地佐辛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2组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值、NK细胞)情况,对比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地佐辛组的CD3+、CD4+、CD4+/CD8+、NK百分比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较吗啡组短,地佐辛组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肿瘤的远期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吗啡组。结论术后镇痛地佐辛效果确切,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同时降低远期复发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吗啡 自控镇痛 免疫细胞 远期复发转移率
下载PDF
Pain and memory: Do they share similar mechanisms?
4
作者 Merab G. Tsagareli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3年第1期39-48,共10页
Pain receptors, nociceptors inputs to the spinal cord and supra spinal structures triggering a prolonged but reversible increase in the excitability and synaptic efficacy of neurons in central nociceptive pathways, is... Pain receptors, nociceptors inputs to the spinal cord and supra spinal structures triggering a prolonged but reversible increase in the excitability and synaptic efficacy of neurons in central nociceptive pathways, is the phenomenon of central sensitization. Key processes for pain memory stabilizing could be considering processes of peripheral and central sensitizations. Mechanical hypersensitivity and allodynia to light touch after central sensitization are pathologic in that they are evoked by Aβ low 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s, which normally do not produce painful sensations. Peripheral sensitization allows low-intensity stimuli to produce pain by activating Aδ and C nociceptors whereas central sensitization allows normal low-threshold Aβ mechanoreceptors to produce pain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sensory processing in the spinal cord. During peripheral and central sensitization, the receptive fields of dorsal horn neurons expand beyond the site of injury into surrounding non-injured tissue. The clinical result of all above changes is hyperalgesia, allodynia, spontaneous pain, referred pain and sym-pathetically maintained pain. Therefore, these persistent sensory responses to noxious stimuli are a form of memory, the memory for pain. Long lasting synaptic plasticity as the long-term potentialtion at spinal and supra-spinal levels could undergo hyperalgesia and allodynia. The latter could be providing neuronal basis for persistent pain and pain memory. Thus, it will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know how to regulate long-lasting plastic changes in spinal cord, thalamus and cortex.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se plastic processes could be main targets for new therapeutic drugs in pain reli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DYNIA analgesia HYPERALGESIA NOCICEPTION SYNAPTIC Plasticity long-term POTENTIATION
下载PDF
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应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桂杰 傅国强 +5 位作者 李富荣 李连红 郭丰 薛慧 贺坤 王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术后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痛;镇痛泵组采用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留针... 目的:观察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术后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痛;镇痛泵组采用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留针组应用电针刺激仪镇痛,术前穴取日月、气冲、阳陵泉,平刺穴位置入针灸针,用无菌贴膜固定留置,于术后8、20h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Hz/100Hz,均持续30min。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4、8、12、24、36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术后2、4、8、12、24h各时点留针组与镇痛泵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留针组在以上各时点的镇痛效果优于镇痛泵组(均P<0.05);留针组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而镇痛泵组出现嗜睡3例、恶心6例、呕吐3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留针组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两组[(14.77±4.99)h vs(18.50±4.22)h,P<0.01;(14.77±4.99)h vs(18.17±4.69)h,P<0.05]。结论: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LC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避免了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促进肛门排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电针 长留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长时程增强及长时程抑制与全麻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媛媛 闵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48-550,共3页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作为突触可塑性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是学习记忆活动的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基础,与记忆的形成和维持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的遗忘、...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作为突触可塑性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是学习记忆活动的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基础,与记忆的形成和维持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的遗忘、镇静催眠及镇痛等效应与影响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即LTP和LTD有密切的关系。现就近年来LTP及LTD与全身麻醉药之间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抑制 全身麻醉药 学习记忆 镇痛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三虎 王居正 +3 位作者 黄立军 李小飞 王伟峰 卢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9期5683-5685,5718,共4页
目的:比较经静脉自控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术镇痛两种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我科行全麻下后外侧开胸手术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使用肋间神经冷冻组(INC组),... 目的:比较经静脉自控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术镇痛两种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我科行全麻下后外侧开胸手术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使用肋间神经冷冻组(INC组),B组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组(PCA组)。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QOL)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PCA组恶心、呕吐及疼痛较INC组严重(P<0.05);INC组经济困难较PCA组严重(P<0.05)。结论:不同的术后镇痛方式会产不同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种镇痛方法术后生活质量,肋间神经组患者恶心、呕吐及疼痛等方面较轻,肋间神经冷冻术较静脉镇痛更能改善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肋间神经冷冻 长期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长效止痛剂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夏二容 邓惠玲 +2 位作者 莫永全 郑衍昌 梁亮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8年第3期39-40,共2页
为观察长效止痛剂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的效果,将310例肛门病术后患者分为长效止痛剂组(250例)和常规处理组(60例),观察其止痛效果。长效止痛剂由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及注射用水制成注射液。常规处理组由颅痛定及度冷丁组成... 为观察长效止痛剂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的效果,将310例肛门病术后患者分为长效止痛剂组(250例)和常规处理组(60例),观察其止痛效果。长效止痛剂由亚甲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及注射用水制成注射液。常规处理组由颅痛定及度冷丁组成。结果显示,长效止痛剂组Ⅰ度止痛效果达63.6%,常规处理组为25.0%(P〈0.01)。结果表明,长效止痛剂对肛门病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长效止痛剂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