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results of paclitaxel plus cisplatin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loco-region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15
1
作者 Han-Ting Zhu Da-Shan Ai +10 位作者 Hua-Rong Tang Harun Badakhshi Jian-Hong Fan Jia-Ying Deng Jun-Hua Zhang Yun Chen Zhen Zhang Yi Xia Xiao-Mao Guo Guo-Liang Jiang Kuai-Le Z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3期540-546,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and late toxicities of paclitaxel(PTX) plus cisplatin(DDP)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ancer.METHODS Between 2008 and 2011, 76 pat... AIM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and late toxicities of paclitaxel(PTX) plus cisplatin(DDP) with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ancer.METHODS Between 2008 and 2011, 7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a phase Ⅱ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with radiotherapy(68.4 Gy/44 fractions or 61.2 Gy/34 fractions) combined with 4-cycle chemotherapy consisting of DDP(25 mg/m^2 per day for 3 d) and PTX(175 mg/m^2 for 3 h). The primary endpoints were overall survival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toxicity and the treatment failure pattern.RESULT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f whom 63.2% finished the whole regime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for the per-protocol population and intent-to-treat population were 25.4% and 26.4%, respectively,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rates were 23.7 mo and 28.5 mo, respectively. Grade 3 or 4 late toxicity was observed in only one patient(heart failure). In log-rank analysis, the pretreatment stage(stage Ⅱ + Ⅲ: 36.1 mo vs stage Ⅳ: 14.9 mo) and the completed cycle(1-3 cycles: 16.1 mo vs 4 cycles: 35.5 mo) wer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P = 0.037 < 0.05 and P = 0.013 < 0.05).CONCLUSION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consisting of PTX and DD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RADIOTHERAPY long-term result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Phase trial
下载PDF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term 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efficacy in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被引量:7
2
作者 Zhi-xin Yang Jia-hong Xie +4 位作者 Yong-ping Liu Guang-xin Miao Ying-han Wang Sheng-mei Wu Yua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83-588,共6页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 and safety of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in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DATA ReTRIevAL: We retrieved relevant random and semi-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th...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 and safety of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in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DATA ReTRIevAL: We retrieved relevant random and semi-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that used the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to treat ischemic stroke compared with various control treatments such as conventional drugs or other acupuncture therapies. Searched databases include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Weipu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 Wanfang Medical Data System,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ochrane Library, and PubMed, from May 2006 to July 2014. SeLeCTION CRITeRIA: Two authors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literature screen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The quality of article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 and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using Cochrane system assessment methods. RevMan 5.2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Mortality rate, recurrence rate, and disability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Nine randomized and sem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reating 931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eduction (risk ratio (RR) = 0.58, 95% conifdence interval (CI): 0.17–1.93,Z = 0.89,P = 0.37) or recurrence rate (RR = 0.55, 95%CI: 0.18–1.70,Z = 1.04,P = 0.30)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between the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and control treatment groups. However, the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had a tendency towards higher efifcacy in mor-tality reduction and recurrence rates. The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was signiif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in reducing disability rate (RR = 0.51, 95%CI: 0.27–0.98, Z = 2.03,P 〈 0.05). CONCLUSION:The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 control treatment in reducing disability rate. The long-term effect of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treatment. However,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limit the strength of the conclusion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a strict, reasonable design, and multi-center, large-scale samples and follow-up are necessary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ischemic strok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ystemic reviews meta-analysis long-term efficacy MORTALITY RECURRENCE DISABILITY adverse reactions health economics indicator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定位与模式选择
3
作者 郑秉文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9期5-15,共11页
2016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地区)已扩大到49个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出现了诸多制度创新,但也存在明显的政策碎片化现象。本文着重讨论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碎片化现象较为明显的四个问题,包括享受待遇的目标人群、... 2016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地区)已扩大到49个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出现了诸多制度创新,但也存在明显的政策碎片化现象。本文着重讨论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碎片化现象较为明显的四个问题,包括享受待遇的目标人群、服务方式的供给结构、服务项目的侧重比例、两大制度板块的覆盖边界等;着重分析了模式选择的四个不同做法,包括运行模式、保障模式、筹资模式、经办模式等,并逐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论,本文认为,应尽快结束试点,进入顶层设计阶段,以减少沉没成本;根据不同国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时间节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充分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建议以2035年为界进行“两阶段推进”,以期平稳过渡到全国一盘棋的统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养老保险改革 社会保障改革 多点试错 顶层设计
下载PDF
基于BioBERT与BiLSTM的临床试验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
4
作者 李盛青 苏前敏 黄继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BioBERT预训练模型的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BioBERT-Att-BiLSTM-CRF),可自动提取临床试验相关信息,为高效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帮助。方法:结合UMLS医学语义网络和专家定义方式,制定医学实体标注规则,并建立命名实体...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BioBERT预训练模型的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BioBERT-Att-BiLSTM-CRF),可自动提取临床试验相关信息,为高效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帮助。方法:结合UMLS医学语义网络和专家定义方式,制定医学实体标注规则,并建立命名实体识别语料库以明确实体识别任务。BioBERT-Att-BiLSTM-CRF首先将文本转换为BioBERT向量并输入至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以捕捉上下文语义特征;同时运用注意力机制来提取关键特征;最终采用条件随机场解码并输出最优标签序列。结果:BioBERT-Att-BiLSTM-CRF在纳排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数据集上的效果优于其他基准模型。结论:使用BioBERT-Att-BiLSTM-CRF能更高效地提取临床试验的纳排标准相关信息,从而增强临床试验注册数据的科学性,并为临床试验纳排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排标准 命名实体识别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条件随机场 临床试验
下载PDF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s a putative surrogate for overall survival in phase Ⅲ trials of curative-intent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
5
作者 Raphael LC Araujo Paulo Herman Rachel P Riechelman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7年第3期266-272,共7页
AIM To verify whethe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 surrogates overall survival(OS) in phase Ⅲ trials for resectabl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METHODS MEDLINE,EMBASE,and Scopus databases were consulted.Eligib... AIM To verify whethe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 surrogates overall survival(OS) in phase Ⅲ trials for resectabl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METHODS MEDLINE,EMBASE,and Scopus databases were consulted.Eligible studies were phase Ⅲ trials testing any type of systemic therapy(neoadjuvant,adjuvant or perioperative) added to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CRLM.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hazard ratios(HR) of OS and RFS was performed.RESULTS Of 3059 studies,5 phase Ⅲ trials(116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es.A linear regression weighted by each tria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ach HR and RFS.The originated formula was:OS HR =(0.93 × RFS HR) + 0.14;with RFS 95%CI(0.48-1.38),with P = 0.007.CONCLUSION This association suggests that RFS could work as a putative surrogate endpoint of OS in this population,avoiding bigger,longer and more resource-consuming trials.The OS could be assumed based on RFS and our model could be useful to better estimate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of phase Ⅲ trials of CRLM aiming for 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Surgery Chemotherapy Clinical trial long-term outcomes Surrogate ENDPOINTS
下载PDF
长期连续施用猪粪的旱地红壤肥力健康与花生产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司绍诚 涂晨 +2 位作者 吴宇澄 李远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0-487,共8页
依托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内一个连续施肥23 a的旱地红壤-花生作物体系长期定位试验点,重点研究长期施用猪粪对土壤酸度、有机质含量和主要养分等土壤肥力指标与健康的影响。采用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探讨旱地红壤肥力的制约... 依托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内一个连续施肥23 a的旱地红壤-花生作物体系长期定位试验点,重点研究长期施用猪粪对土壤酸度、有机质含量和主要养分等土壤肥力指标与健康的影响。采用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探讨旱地红壤肥力的制约因素,并采用土壤健康指数面积法定量评估土壤肥力健康指数水平,最后以连续施肥23 a后的花生产量验证土壤肥力健康指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连续23 a的施肥提升了花生地土壤肥力健康水平;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猪粪大幅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性酸度,同时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从而将整体土壤健康指数从0.70提高到1.20,施用猪粪处理组的花生植株总生物量与花生果粒产量分别是施用化肥组的2.84和2.28倍。因此,长期施用猪粪可有效改善旱地红壤酸度强、养分少等肥力限制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健康水平及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花生 长期定位试验 猪粪 土壤肥力健康指数
下载PDF
长期连续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小麦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陈哲 靳鹏辉 +7 位作者 胡天龙 王慧 周蓉 张静如 刘琦 张燕辉 蔺兴武 谢祖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0-1236,共7页
基于长期田间试验,研究了6 t/(hm^(2)·a)玉米秸秆还田(Straw)以及2.4、6和12 t/(hm^(2)·a)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分别记为BC1、BC3、BC5)对土壤肥力、小麦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 基于长期田间试验,研究了6 t/(hm^(2)·a)玉米秸秆还田(Straw)以及2.4、6和12 t/(hm^(2)·a)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分别记为BC1、BC3、BC5)对土壤肥力、小麦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炭的处理(CK)相比,BC5处理显著提高了2021年小麦产量,且3个剂量生物质炭处理2021年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5%。经过11 a的连续添加,土壤容重从CK的1.06 g/cm^(3)降低至BC5处理的0.73 g/cm^(3),全碳从CK的14.9 g/kg增加至BC5处理的83.8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表现为BC5>BC3>BC1>Straw≥CK。本研究中,长期连续施用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没有显著改变细菌群落多样性,而BC5处理略增加真菌群落多样性。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了碳固定相关功能基因丰度,而降低碳降解相关功能基因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田间试验 生物质炭 土壤肥力 小麦生产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渤海稠油活化水驱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健 华朝 +5 位作者 刘玉洋 王秀军 刘义刚 张洪 王传军 杨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7,共10页
为了大幅提高地层黏度150 mPa·s以上稠油采收率,设计研制出一种能有效提高水相黏度和降低油相黏度的稠油活化剂。通过旋转滴张力仪、接触角仪、黏度计和岩心驱替等手段考察了活化剂强化原油洗脱、长程长效降黏及动态驱调提高采收... 为了大幅提高地层黏度150 mPa·s以上稠油采收率,设计研制出一种能有效提高水相黏度和降低油相黏度的稠油活化剂。通过旋转滴张力仪、接触角仪、黏度计和岩心驱替等手段考察了活化剂强化原油洗脱、长程长效降黏及动态驱调提高采收率机理。结果表明,岩石-油-水三相体系中活化剂溶液在岩石表面接触角为27°,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68 mN/m;相对于模拟水,活化剂使得油滴在石英表面的黏附功减小99%,促进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油滴洗脱。现场受效井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活化剂具有油藏尺度及“活化水驱+后续水驱”全开发周期的“拆解”及“分散”二阶长程长效降黏作用,二阶复合降黏率87.2%。三层非均质岩心、平板均质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活化剂兼具水/油流度同调扩大波及、强化洗油及分散体系动态驱调提高采收率作用,提高采收率幅度分别达21.1、12.7个百分点。建立了稠油活化水驱两相三组分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实验结果反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选取渤海S油田边部井组开展了稠油活化水驱试验,取得了预期控水增油效果,验证了活化水驱作用机理及技术可行性、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剂 稠油 强化洗脱 长程长效降黏 数值模拟 井组现场试验
下载PDF
Long-term memory was impaired in one-trial passive avoidance task of day-old chicks hatching from hypo-magnetic field space 被引量:5
9
作者 WANGXuebin XUMuling +2 位作者 LIBing LIDongfeng JIANGJinc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2期2454-2457,共4页
The retained curve in one-trial passive avoidance task (OTPAT) of day-old chicks hatching from natural geomagnetic field (control group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knowledged three-phase model. The two dips are at the ... The retained curve in one-trial passive avoidance task (OTPAT) of day-old chicks hatching from natural geomagnetic field (control group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knowledged three-phase model. The two dips are at the 20th min and the 60 min, and the avoidance rates (AR) to the red bead in short- and intermediate-term memory are 68.4% on average, while that in the long-term momory was 74.8%. The OTPAT retained curve of day-old chicks hatching from hypomagnetic field space (experimental groups) presents the marked timing effect. The two dips were at the 25th min and the 50th min, the avoidance rates to the red bead (ARR) in the short- and intermediate-term memory was 74.1% on an average, which was resembled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long-term memory appeared an obvious fluctu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s, ARR and the deviation coeffici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decreased by 25.3% and increased by 1.3 times, respectively. That is to say, both the memory 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chicks decl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ypomagnetic field spac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ck brain function, and that cannot be neglig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偏离系数 记忆能力 记忆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作物碳同化与土壤碳固定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肥料长期试验为例 被引量:101
10
作者 潘根兴 周萍 +4 位作者 张旭辉 李恋卿 郑聚锋 邱多生 储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04-3710,共7页
肥料施用对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是农业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太湖地区黄泥土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作物系统作物碳同化及土壤碳固定的影响。所研究的肥料施... 肥料施用对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是农业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太湖地区黄泥土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作物系统作物碳同化及土壤碳固定的影响。所研究的肥料施用处理包括不施肥(NF)、单施化肥(CF)、化肥与秸秆配施(CFS)以及化肥与猪粪配施(CFM)4个处理,始于1987年,一直实行稻.油轮作,实行少耕。连续观测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并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采集了土壤剖面样品和耕作层(0—5cm和5-15cm)土壤,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尤其以配施有机无机肥处理水稻产量显著最高且最为稳定,而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施肥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碳密度,而对全土碳密度没有显著影响。施肥处理的固碳速率介于0.1-0.4t/(hm^2·a),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固碳速率与作物根茬+有机肥源碳的总碳输入量呈显著的对数关系。这提示土壤有机碳积累主要与作物产量有关,而并非依变于有机肥源碳输入。因此,与作物产量直接关联的作物碳输入的增加是土壤中碳固定提高的重要途径。施入N素对水稻碳同化和土壤碳固定的效应均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这揭示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高与稳定稻田生产力和促进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赢措施。当然,不同施肥下上述效应的差异可能与土壤-作物系统中碳分配和土壤生物碳利用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碳固定 长期试验 施肥措施 水稻产量
下载PDF
15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固碳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景 吴会军 +5 位作者 武雪萍 蔡典雄 王碧胜 梁国鹏 姚宇卿 吕军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90-4697,共8页
【目的】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措施。论文旨在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级别团聚体的固碳特征,为阐明土壤固碳机理和筛选黄土坡耕地区农田土壤增... 【目的】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措施。论文旨在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级别团聚体的固碳特征,为阐明土壤固碳机理和筛选黄土坡耕地区农田土壤增碳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试验位于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开始于1999年,共设4个处理:少耕(R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传统翻耕(CT)。利用15年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和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农田碳投入和土壤固碳量;通过湿筛法筛分>2、1—2、0.25—1、0.053—0.25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分析不同团聚体的固碳特征。【结果】15年长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0—10 cm表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同传统翻耕处理相比,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2.9%和21.8%,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了21.8%和16.7%,固碳速率分别为0.09和0.06 t C·hm-2·a-1。微团聚体(<0.25 mm)存储了大部分的有机碳,占总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65%,但其有机碳含量较低。大团聚体(>0.25 mm)有机碳含量较高,约为微团聚体的3—8倍,且对不同耕作措施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指标。土壤固碳量随着累积碳投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要维持土壤有机碳储量稳定,每年最低需投入外源碳2.4 t C·hm-2。【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包括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提高了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是有利于该地区土壤增碳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试验 固碳速率 团聚体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严昌荣 刘恩科 +2 位作者 何文清 刘爽 刘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3,共6页
以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长期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和常规耕作等不同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壤有机碳有显著影响,而对4... 以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长期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和常规耕作等不同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壤有机碳有显著影响,而对40 cm以下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较小。免耕覆盖处理可以提高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但1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低于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处理。与浅旋耕和常规耕作相比,连续5年秸秆还田和免耕覆盖可显著提高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同时,不同耕作措施也影响活性有机碳含量,在0~5 cm土层中,免耕覆盖处理的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最高,其次为秸秆还田、浅旋耕和常规耕作处理。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20~40 cm土层的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提高了7.3%~121.8%、31.8%~49.3%和44.2%~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蚯蚓的多样性、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向昌国 张平究 +2 位作者 潘根兴 邱多生 储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67-1674,共8页
水稻土在不同施肥管理下的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当前土壤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关注领域。对太湖地区一个15a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进行了蚯蚓群落的调查采样,并测定了蚯蚓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供试水稻土中共检出7种蚯... 水稻土在不同施肥管理下的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当前土壤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关注领域。对太湖地区一个15a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进行了蚯蚓群落的调查采样,并测定了蚯蚓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供试水稻土中共检出7种蚯蚓。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影响了蚯蚓的群落结构,单施化肥下农田蚯蚓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明显降低,且蚯蚓总氨基酸的含量和大部分种类氨基酸含量降低,同时蚯蚓中分子量小于25kd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分子量33kd附近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相反,长期化肥配合秸杆还田和配施猪粪趋向于提高蚯蚓蛋白质含量或氨基酸含量。看来,农田中蚯蚓不但在种群变化上,而且在体内生命活性物质组成上均响应稻田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蚯蚓 氨基酸和蛋白质 水稻土 施肥措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 被引量:81
14
作者 宇万太 赵鑫 +1 位作者 张璐 马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40-2044,共5页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16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的增产效应与稳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作物平均产量NPK>NP>NK>N>PK>P>K>CK,不施N肥时(即P、K、PK等处理)作物产量...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16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的增产效应与稳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作物平均产量NPK>NP>NK>N>PK>P>K>CK,不施N肥时(即P、K、PK等处理)作物产量低;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年际贡献率在N、NP、NK、NPK处理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在P、K、PK处理中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化肥N、P、K的增产效果上看,总趋势是N>P>K;作物年际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随化肥的均衡施用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在NPK处理时的稳产性能最好,大豆在PK处理的稳产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棕壤 长期定位试验 肥料贡献率 增产 稳产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水肥交互作用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强 宇万太 +2 位作者 沈善敏 张璐 周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以沈阳生态试验站一组持续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不同降水年景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及水分对肥料增产的促进作用,估算了下辽河平原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蒸散耗水与其生育期内降水之间关系密... 以沈阳生态试验站一组持续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不同降水年景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及水分对肥料增产的促进作用,估算了下辽河平原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蒸散耗水与其生育期内降水之间关系密切,且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玉米消耗水分量影响不大。过少或过多的降水均会降低玉米产量。在高肥力水平下平水年(降水400-550 mm)玉米产量最高,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亦达最大,可占总增产量的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长期肥料试验 玉米产量 水肥交互作用
下载PDF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邹长明 高菊生 +1 位作者 王伯仁 申华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182-184,195,共4页
运用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的水稻植株样品研究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吸收P、Ca、Mn、Cu、Si,并抑制Cu、Zn、Si和P向籽粒运输,导致水稻结实率降... 运用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的水稻植株样品研究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吸收P、Ca、Mn、Cu、Si,并抑制Cu、Zn、Si和P向籽粒运输,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倒伏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化肥 水稻 生长 养分吸收 结实率 倒伏率
下载PDF
辽西褐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中长期试验Ⅴ.不同降水年景作物产量对施肥的反应和水肥交互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璐 沈善敏 +1 位作者 宇万太 廉鸿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05-2207,共3页
通过比较平水年 ( 1996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4 5 6mm)和丰水年 ( 1998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5 98mm)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 ,初步估算了辽西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 .结果表明 ,施氮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降水增加 ) ,... 通过比较平水年 ( 1996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4 5 6mm)和丰水年 ( 1998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5 98mm)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 ,初步估算了辽西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 .结果表明 ,施氮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降水增加 ) ,作物增产 (玉米、大豆 ) 30 5 6kg·hm-2 ,其中 1996kg·hm-2 来自水肥交互作用 ,占 6 5 .3% .施NP和堆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作物增产 4 70 3kg·hm-2 ,其中 15 5 4kg·hm-2 来自水肥交互作用 ,占 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作物产量 水肥交互作用
下载PDF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田土壤氯积累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邹长明 高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57-2563,共7页
随着含氯化肥 (氯化钾和氯化铵 )在中国的广泛施用 ,其对稻田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此 ,1975年在湖南祁阳红壤站建立了含氯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3个处理 (CK、低氯和高氯 )的施 Cl量分别为 0、35 2、10 32 kg/ (hm2... 随着含氯化肥 (氯化钾和氯化铵 )在中国的广泛施用 ,其对稻田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为此 ,1975年在湖南祁阳红壤站建立了含氯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3个处理 (CK、低氯和高氯 )的施 Cl量分别为 0、35 2、10 32 kg/ (hm2· a) ,其历年土壤样品和 1997年水稻植株样品被用于研究长期连续施用氯化钾和氯化铵后 Cl-在土壤 -水稻系统中的累积及其对土壤养分平衡和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Cl- 极易随水淋失 ,在土壤中的总残留率极低 (占总施氯量的 0 .16 %~ 0 .2 1% ) ,但长期的积累还是使施氯处理土壤 Cl- 含量显著增加 ,连续施用高氯化肥 2 4 a后 (1998) ,表土 (0~ 2 0 cm)中的 Cl- 含量比试验前(1975 )增长了 5 2 .2 % ,0~ 10 0 cm土壤剖面中和稻草中的 Cl-含量也显著增加 ;长期施用高氯化肥使表土中有效 K、Cu、B、Mn及全 Ca含量显著降低 ,而剖面 (6 0~ 80 cm)中的有效 B显著增加 ,对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有效 Mo、Zn及总 Mg没有明显影响 ;长期施用高氯化肥还显著抑制早稻对 P、Ca、Mn、Cu的吸收和晚稻对 Ca、Mn、Cu、Si的吸收 ,促进水稻对 Cl和 Zn的奢侈吸收 ,妨碍早稻植株中的 P、Cu和晚稻植株中的 Cu、Zn、Si向籽粒运输 ,使这些元素在稻谷中的分配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含氯化肥 氯积累 土壤养分 水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养分收支及氮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强 宇万太 +2 位作者 张璐 沈善敏 周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7-1734,共8页
【目的】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收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农田养分收支与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 【目的】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收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农田养分收支与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施肥条件差异可使玉米移出农田的养分量高出无肥处理2~3倍。水分条件对农田养分移出量的作用虽不如施肥明显,但在较好的降水条件下,即使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玉米地土壤中养分仍有可能出现赤字;氮肥的施用加剧了土壤磷的赤字,而氮、磷肥施用可加剧土壤钾收支赤字,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养分收支赤字得到缓解;水分条件的改善则加速了养分收支赤字的出现,但适宜的水分供给对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结论】在下辽河平原地区,水肥条件对玉米土壤养分收支有显著影响,水分条件适宜土壤养分收支出现赤字的可能性增大,但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并根据土壤肥力适当施用化肥,既可满足作物丰产的养分需求又有利于平衡土壤养分收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玉米 长期田间试验 降水 施肥 土壤养分收支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菜田-蔬菜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Ⅲ)蔬菜产量与养分吸收量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晓光 高慧 +2 位作者 张恩平 王晓雪 张昕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6-460,共5页
长期单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生物产量不高,经济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如果不增施氮素化肥,产量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经过长期有机肥与氮素化肥施用与栽培,土壤中的钾素已经亏缺,钾肥与氮肥配施,增产效果明显;试验中配施磷肥基本上未见... 长期单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生物产量不高,经济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如果不增施氮素化肥,产量的提高就会受到限制;经过长期有机肥与氮素化肥施用与栽培,土壤中的钾素已经亏缺,钾肥与氮肥配施,增产效果明显;试验中配施磷肥基本上未见增产作用,在土壤有效磷充足条件下,过多施用磷肥可能会造成减产;依据长期试验观察与分析,提出“养分-产量的1/3空间规律”,并提出增施氮、磷、钾肥的有效性标准;土壤肥力较高或高产时,土壤养分利用经济;需肥量参数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应按照土壤肥力以及产量目标来合理调整并确定这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长期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量 需肥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