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stern Han Tomb Figurine Shows Passages of Human Body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Western Han tomb Figurine Shows passages of Human Body BC
下载PDF
论中唐碑志文之题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春华 《唐都学刊》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中唐碑志文在题式上的变化是碑志文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概述中唐碑志文题式的特点,然后具体从妇女碑志之题,僧、道碑志之题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各类碑志文题式之特点,从而展现碑志文题式的概况。
关键词 题式 中唐 神道碑 墓志铭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墓道发展与墓葬建设关系研究——以高等级墓葬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晨仰 王欣亚 +1 位作者 陈洪海 赵丛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0-1024,共5页
关于墓道功能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墓道发展与墓葬建设关系的研究却鲜有涉及。该文以北方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墓道为研究对象,将主流墓道——长斜坡墓道的发展分为东汉以前的敞口式和北魏至宋前带天井的半券洞式两个阶段,旨在理清其在墓... 关于墓道功能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墓道发展与墓葬建设关系的研究却鲜有涉及。该文以北方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墓道为研究对象,将主流墓道——长斜坡墓道的发展分为东汉以前的敞口式和北魏至宋前带天井的半券洞式两个阶段,旨在理清其在墓葬建设中的发展演变及作用。通过综合分析与古今对比,笔者认为长斜坡墓道的发展变化与墓葬建造技术有关,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出土和墓壁减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装饰和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长斜坡墓道 天井 墓葬建设 放坡开挖
下载PDF
2006年阿斯塔那古墓Ⅱ区607号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永兵 鲁礼鹏 《吐鲁番学研究》 2010年第2期3-6,I0001-I0003,共7页
2006年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对阿斯塔那被盗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随葬品有文书、代人木牌、葡萄干、草绳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纪年文书判断,该墓时代为唐西州时期(640-840)。
关键词 斜坡墓道洞室墓 考古发掘 “此是麴仓督身” 纸文书
下载PDF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5
作者 郭亚杭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13-16,共4页
辽代墓葬是辽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墓葬形制、葬式、随葬品等无一不反映当时的真实生活。墓葬中的墓道、墓门和甬道作为墓葬形制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 辽墓 墓道 墓门 甬道
下载PDF
六朝石柱源流试探
6
作者 张恺悦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7期139-142,共4页
当今遗存的金陵兰陵地区萧梁神道石柱,传承自南阳颍川一代的汉柱,吸收了六朝时进入中国的佛教元素,而汉柱又是直接承于丝绸之路沿线希腊文明浸润的费尔干纳与索格狄亚那诸国。纪念性石柱之习经亚历山大征服,从希腊到达中亚,在犍陀罗、... 当今遗存的金陵兰陵地区萧梁神道石柱,传承自南阳颍川一代的汉柱,吸收了六朝时进入中国的佛教元素,而汉柱又是直接承于丝绸之路沿线希腊文明浸润的费尔干纳与索格狄亚那诸国。纪念性石柱之习经亚历山大征服,从希腊到达中亚,在犍陀罗、巴克特里亚与北印度,希腊式石柱经历了文明融汇,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并最终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遥远的建康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石柱 希腊石柱 希腊化 印度石柱 文明融合
下载PDF
试论西周带墓道大墓墓道的区域特征
7
作者 李准烨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4,共13页
西周时期带墓道大墓根据墓道后端是否有较宽大的平台可分为“一段式墓道”“二段式墓道”两种类型,各类型下又有“深墓室式”“通二层台式”“通墓底式”等亚型。西周带墓道大墓可分为三个区,即以陕西、山西、宁夏和北京为代表的I区,以... 西周时期带墓道大墓根据墓道后端是否有较宽大的平台可分为“一段式墓道”“二段式墓道”两种类型,各类型下又有“深墓室式”“通二层台式”“通墓底式”等亚型。西周带墓道大墓可分为三个区,即以陕西、山西、宁夏和北京为代表的I区,以河南、山东为代表的II区和以湖北为代表的III区。各区带墓道大墓的特点如下:1.II区基本沿用了晚商时期的墓道底形制,少见墓道内摆放马车现象。2.I区二段式墓道较为流行,这一形制与墓道内摆放马车有关,并随着摆放马车习俗的消退,二段式墓道逐渐由一段式通二层台式墓道所取代,部分非姬姓周人还使用了一段式深墓室式墓道。3.III区流行一段式深墓室式墓道,墓道内不见马车随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带墓道大墓 墓道 区域特征
原文传递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艳平 裴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现象从公元7世纪中晚延续到9世纪末,具有鲜明的特征,可认为是辨识唐代吐谷浑文化遗存的重要线索。甘青地区与该习俗相关墓葬间的共性,可能是吐谷浑人的传统习俗,而差异应与吐谷浑人在甘青两地面临不同自然环境、文...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现象从公元7世纪中晚延续到9世纪末,具有鲜明的特征,可认为是辨识唐代吐谷浑文化遗存的重要线索。甘青地区与该习俗相关墓葬间的共性,可能是吐谷浑人的传统习俗,而差异应与吐谷浑人在甘青两地面临不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时所做出的选择有关。殉马多寡基本上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相对应,但无明显的性别指向性。至于该习俗的来源,可能是吐谷浑人在其旧俗的基础上受到吐蕃整马殉葬习俗的影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唐代 墓道殉马 鲜卑习俗 吐蕃习俗
原文传递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晋墓(2003CXDM7)发掘简报
9
作者 刘呆运(文/摄) 党晓婷(图) +4 位作者 王学文(图) 李文发(图/摄) 李明(文/摄) 冉万里 张韵涵 《西部考古》 2023年第1期94-105,共12页
M7的形制为长斜坡墓道“凸”字形墓室,为西安地区魏晋时期常见的墓葬形制,其中较有时代特征的随葬品是男女俑和槅子盒,据其可以判断M7的年代在西晋时期。墓内以猪头作为祭奠的用品,为研究西晋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西晋墓 长斜坡墓道 墓内设奠
原文传递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东汉墓(2004CXDM107)发掘简报
10
作者 刘呆运(文/摄) 党晓婷(图) +4 位作者 王学文(图) 李文发(图/摄) 李明(文/摄) 冉万里 申行舟 《西部考古》 2023年第2期15-23,共9页
M107为长斜坡墓道前后室带侧室的砖室墓,据其形制与随葬品,结合西安地区东汉墓葬的研究成果,推断其年代在东汉晚期,大体相当于东汉桓灵以后至东汉末年。M107的出土物虽然不甚丰富,但其时代较为明确,为探讨西安地区东汉晚期的丧葬制度提... M107为长斜坡墓道前后室带侧室的砖室墓,据其形制与随葬品,结合西安地区东汉墓葬的研究成果,推断其年代在东汉晚期,大体相当于东汉桓灵以后至东汉末年。M107的出土物虽然不甚丰富,但其时代较为明确,为探讨西安地区东汉晚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斜坡墓道 砖室墓 东汉晚期 西安地区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中小型洞室墓的墓道——以河南荥阳薛村汉墓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立刚 楚小龙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5,共6页
本文以河南荥阳薛村汉代墓葬为基础,结合其他地区相关材料,对汉代洞室墓中不同形式的墓道结构及功能提出了看法。斜坡墓道及组合墓道的使用与墓室内祭祀活动有关,同时由于其占地范围较大,因此主要在规模略大的洞室墓中使用;竖井墓道则... 本文以河南荥阳薛村汉代墓葬为基础,结合其他地区相关材料,对汉代洞室墓中不同形式的墓道结构及功能提出了看法。斜坡墓道及组合墓道的使用与墓室内祭祀活动有关,同时由于其占地范围较大,因此主要在规模略大的洞室墓中使用;竖井墓道则在一般洞室墓中普遍使用。另外洞室墓中存在的一批特殊形状的斜坡墓道及组合墓道也需要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洞室墓 墓道 结构功能 墓内祭祀
原文传递
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北魏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少兵 索秀芬 +2 位作者 马婧 田丽 郭殿勇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博物馆、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对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周围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5座墓葬,其中4座为北魏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小型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大... 199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鄂尔多斯博物馆、乌审旗文物管理所,对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周围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5座墓葬,其中4座为北魏墓葬,墓葬均为带有墓道土洞墓。小型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大型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品数量不多,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铁器、料珠、泥钱等。对比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这批发掘的四座墓葬是北魏占领大夏国首都统万城后遗留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家梁村 北魏 带有墓道土洞墓 随葬品
原文传递
试论先秦墓道的使用与墓葬的规格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磊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先秦的多墓道墓葬中,墓道越多的墓葬规格也越高。而考古资料显示,在周、秦时期,墓道的数量并不是墓葬等级的标志。墓道是有着诸多实用性用途的,多墓道的出现可能和古代祭祀有关。
关键词 墓道 墓葬等级 先秦 墓道的功能
原文传递
商周墓道制度辩论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应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50,共6页
"晋侯请隧"的"隧"不做墓道讲,而是指乡遂制度中的"遂"。考古发现的商周墓道均是上无负土的斜坡形墓道,没有发现所谓"上有负土"的天子使用的隧道;商周墓道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不存在墓道等级制... "晋侯请隧"的"隧"不做墓道讲,而是指乡遂制度中的"遂"。考古发现的商周墓道均是上无负土的斜坡形墓道,没有发现所谓"上有负土"的天子使用的隧道;商周墓道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不存在墓道等级制度。当时墓道的主要功能应是修建墓葬时方便出土和下葬时输送棺椁和随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墓道制度 功能
原文传递
“过渡礼仪”——解读墓室壁画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梅田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5,共6页
过渡礼仪是法国学者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1873—1957)提出的民俗学理论,用于解释礼仪的结构与意义,他将丧礼分为分离、临界、聚合三个阶段,象征着从生到死的状态转化。过渡礼仪理论为我们解读中国古代的墓葬遗存提供了一个有意... 过渡礼仪是法国学者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1873—1957)提出的民俗学理论,用于解释礼仪的结构与意义,他将丧礼分为分离、临界、聚合三个阶段,象征着从生到死的状态转化。过渡礼仪理论为我们解读中国古代的墓葬遗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有助于找到碎片化的考古遗存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对其叙事方式与叙事主题做出更深入的解读。本文尝试以过渡礼仪理论解读汉唐时期的墓室壁画,认为墓室壁画是丧葬礼仪的结果,具有明确的叙事特征,不同时期的图式皆围绕生死过渡这一主题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礼仪 墓室壁画 叙事逻辑 叙事主题
原文传递
唐代平民男子的服饰与生存状态初探——以唐墓壁画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纳春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47,共6页
从墓道壁画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唐代平民男子的服饰主要有:首服、身服、足服三大部分。材质主要有:麻、罽(毡、裘)等。这些服饰与同期的贵族相较,款式简单、轻便,材质简陋。说明唐代平民男子即使身处盛世仍生存艰难。
关键词 唐代 平民男子 服饰 唐墓壁画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试论明皇陵、孝陵神道石刻制度的形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寒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6,共13页
明代帝陵石刻制度较之唐宋帝陵有较大的变化。本文在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石刻雕凿年代和制度来源,指出明皇陵在经历了明初对北宋先帝陵神道石刻的刻意模仿之后,明孝陵的神道石刻在其基础上大胆创新,成为一... 明代帝陵石刻制度较之唐宋帝陵有较大的变化。本文在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石刻雕凿年代和制度来源,指出明皇陵在经历了明初对北宋先帝陵神道石刻的刻意模仿之后,明孝陵的神道石刻在其基础上大胆创新,成为一代之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神道石刻 明孝陵 明皇陵
原文传递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肖 张永兵 张振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7-72,I0005-I0008,共30页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 2004年10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巴达木墓地的79座墓葬进行发掘。这些墓葬的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天井洞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泥器、铜器、金币、银币、骨器、墓志和文书等。根据墓葬...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 2004年10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巴达木墓地的79座墓葬进行发掘。这些墓葬的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天井洞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泥器、铜器、金币、银币、骨器、墓志和文书等。根据墓葬形制、墓志和出土文书等判断,这批墓葬的时代为麴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木墓地 斜坡道洞室墓 斜坡道天井洞室墓 伏羲女娲绢画 麴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
原文传递
西周墓道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仲杨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158,共9页
通过对发掘的带墓道西周墓葬材料进行考古学观察,隧、羡和墓道均是墓道的名称,M1193四角墓道应不是墓道。墓道的数量的多少应能反映该墓葬的等级。墓道的功能不同时期可能有变化,但肯定有祭祀、下葬和修建墓葬等诸多实用功能。
关键词 西周 墓道 墓葬等级 墓道功能
原文传递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408、409号墓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李肖 张永兵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11,共9页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 408、409号墓 2004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两座墓葬进行发掘。墓葬形制均为斜坡墓道攒尖顶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串饰、银钗、铜钱、海贝、纺织品、文书等。从墓葬形制结构、随葬...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 408、409号墓 2004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西区两座墓葬进行发掘。墓葬形制均为斜坡墓道攒尖顶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串饰、银钗、铜钱、海贝、纺织品、文书等。从墓葬形制结构、随葬品特征来看,这两座墓葬的时代为十六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塔那墓群斜坡道攒尖顶墓 鸟龙卷草纹刺绣 十六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