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ssessment of the Within-Year Seasonality in the Loan Loss Provisioning Behavior of European Banks
1
作者 Enrico Laghi Michele Di Marcantonio Maria Teresa Bianchi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4年第12期1167-1186,共20页
This study aims at assessing whether a significant within-year seasonality exists in the loan loss provisioning behavior of European listed banks observed in the period from 2004 to 2013. Since the accuracy of auditin... This study aims at assessing whether a significant within-year seasonality exists in the loan loss provisioning behavior of European listed banks observed in the period from 2004 to 2013. Since the accuracy of auditing processes and the level of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in financial reports differ among quarters, during the year, banks may have a leeway to underestimate and postpone the complete provisioning of loan losses in the less regulated and less audited quarters. We hypothesize that those differences are relevant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non-lower or significantly higher average levels of loan loss provisions in the half-yearly and especially in th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s than in the interim management statements disclosed in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quarters of the year.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develop a special analysis for the ltalian banks' cas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pport our hypotheses, suggesting that, in some cases, a convergence among quarterly levels of auditing processes and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may be needed. Our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additional evidences and considerations on the within-year seasonality in the loan loss provisioning behavior of European listed banks observed in the last de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n loss provisions SEASONALITY BANKS earnings management means comparison
下载PDF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2
作者 Mohd Yaziz Mohd Isa Yap Voon Choong David Yong Gun Fie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3年第6期814-822,共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e up with factors in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on commercial banks that reflect on collectability of defaulted loans. The need for this research is due to failures in the loa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e up with factors in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on commercial banks that reflect on collectability of defaulted loans. The need for this research is due to failures in the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which resulted in loan loss provisions (LLP) not reflecting on collectability of the defaulted loans. As a consequence, the banks do not capture their loss expectations and do not continuously reassess their loss expectations as the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ir borrowers may change. Henceforth, in their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banks do not represent relevantly and faithfully their true underlying credit risks conditions. When the banks do not represent relevantly and faithfully their true underlying risk conditions, they contradict the objectives of useful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explanatory variables, bad debt recoveries as a factor in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that reflect on collectability of defaulted loans was rejected. Bad debt recoveries was a biased variable and inconsistent estimator. In context of perceived credit risks as the basis to make credit judgments, an estimate of bad debt recoveries had not fulfilled the criteria. On the other hand, non-performing loans (NPL) as a factor in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was not rej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n loss provisioning practices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s (NPL) estimated bad debt recoveries defaulted loans
下载PDF
Loan Loss Reserves (LLR), Expected Loss (EL), and Value at Risks (VaR)
3
作者 Mohd Yaziz Mohd Isa Yap Voon Choong +1 位作者 David Yong Gun Fie Md. Zabid Hj. Abdul Rashid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5年第4期218-222,共5页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loan loss reserves (LLR), expected loss (EL), and loan loss provisions (LLP). The paper also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impairment assessment ...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loan loss reserves (LLR), expected loss (EL), and loan loss provisions (LLP). The paper also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impairment assessment of local commercial banks in Malaysia collected from their annual reports. Most banks have maintained collective assessment (CA) allowance ratio of lower than 1.2% of gross total lo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assessment (CA) loan loss reserves (LLR) value at risk (VaR)
下载PDF
骗取贷款罪中“重大损失”之理解
4
作者 李瑞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经修改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条件,然而关于重大损失的数额计算、产生时间和体系位置等问题的学理讨论尚不充分。重大损失不应包括放贷利息,其产生于贷款到期之后。将重大损失理解成骗取贷款罪客观...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经修改骗取贷款罪的入罪条件,然而关于重大损失的数额计算、产生时间和体系位置等问题的学理讨论尚不充分。重大损失不应包括放贷利息,其产生于贷款到期之后。将重大损失理解成骗取贷款罪客观处罚条件的观点,不符合立法修改主旨和刑法条文内在逻辑,缺乏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客观超过要素理论本身存在缺陷,其也不适合描述重大损失在骗取贷款罪中的体系位置。骗取贷款罪中“重大损失”与“特别重大损失”直接影响行为刑事可罚性,属于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取贷款罪 重大损失 构成要件要素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推波助澜还是解危济困
5
作者 周晔 李冰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56,共20页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如何缓释其顺周期性始终是金融监管的一大焦点。本文基于我国233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间数据,探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如何缓释其顺周期性始终是金融监管的一大焦点。本文基于我国233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间数据,探究了银行金融科技对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够显著缓解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性。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显著增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前瞻性,缓解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行为,凸显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赋能效果。从宏微观层面进行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规模较小、外部监管水平较低的商业银行中,以及在宏观经济信心相对不足时期,顺周期问题更为严重;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的缓解作用则在规模较小、外部监管水平较低和报表粉饰程度较弱的银行中更为显著。分解检验发现,金融科技中,“科技管理”对缓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顺周期性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顺周期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 被引量:3
6
作者 纪佃波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1,共21页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及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增长。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显著降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机制分析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充分性效应和及时性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以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其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丰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信贷过度增长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下载PDF
担保贷款双重欺诈行为的定性研究
7
作者 李晓楠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5-87,共13页
担保贷款双重欺诈行为涉及刑民交叉,内部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行为的定性存在较大分歧。现有的定性模式存在对担保权本质属性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担保权效力的探讨缺失等漏洞。担保权作为一种财产性利益,在刑法评价中具有... 担保贷款双重欺诈行为涉及刑民交叉,内部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行为的定性存在较大分歧。现有的定性模式存在对担保权本质属性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担保权效力的探讨缺失等漏洞。担保权作为一种财产性利益,在刑法评价中具有“排除犯罪性”,能够弥补金融机构的财产损失。贷款诈骗罪模式忽视了担保权在财产犯罪中的地位,从而在财产损失要件的判断上存在误区;合同诈骗罪模式抓住了担保权这一关键性问题,但仍存在混淆担保权本身和担保权实现的漏洞。正确的定性思路应当是在确认金融机构取得的担保权合法有效的前提下,界分担保权本身与担保权的实现,最终采用合同诈骗罪模式认定行为人对担保人构成合同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 财产损失 担保权
下载PDF
论“套路贷”诈骗犯罪的司法限缩
8
作者 秦雨田 刘双阳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套路贷”不具有罪名概念的规范性和类型性,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独立的类罪名。受打早打小黑恶势力刑事政策影响,实务机关倾向于以“套路贷”典型行为取代诈骗罪构成要件,将“套路”与欺骗行为对等、忽视欺骗行为与认识错误的因果关系、... “套路贷”不具有罪名概念的规范性和类型性,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独立的类罪名。受打早打小黑恶势力刑事政策影响,实务机关倾向于以“套路贷”典型行为取代诈骗罪构成要件,将“套路”与欺骗行为对等、忽视欺骗行为与认识错误的因果关系、通过客观行为直接推定主观目的的做法都将模糊罪与非罪的界限。涉“套路贷”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需要坚持诈骗罪基本构造要件,在行为人与被害人两个层面对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进行双重评价,准确认定套路贷诈骗犯罪。应当在法秩序统一立场上判断被害人是否存在“财产损失”,选择与民法不冲突的财产损失认定标准,出借人设立虚假债权后不能认为已成立犯罪或实现既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犯罪 欺骗行为 非法占有目的 财产损失
下载PDF
风险溢价、预期损失与预测贷款损失准备金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宇嘉 陆军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6,共7页
在信贷市场完全信息的假设下,以贷款风险溢价为基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能够完全覆盖贷款预期损失。而在经济或行业处于繁荣或上升时期,银行扩张贷款总量、增加长期贷款、放松贷款标准的行为,实际上低估了贷款预期损失。应用马尔科夫... 在信贷市场完全信息的假设下,以贷款风险溢价为基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能够完全覆盖贷款预期损失。而在经济或行业处于繁荣或上升时期,银行扩张贷款总量、增加长期贷款、放松贷款标准的行为,实际上低估了贷款预期损失。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构建的预测贷款准备金模型,克服了预期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和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存在的实施难度大、监管制约等缺陷,能够保持银行经营的稳定以及客观地反映盈利状况,可以作为改革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溢价 预期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金
下载PDF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基于投资收益及风险管理的视角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胜民 翟光宇 张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85,共11页
本文论述了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 本文论述了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对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银行没有进行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也没有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但是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了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正得到逐步加强,并为银行监管的市场监督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市场约束 贷款损失准备 股票交易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具有顺周期性吗?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晔 张萍 高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对交互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GDP波动和税前利润的前提下,贷款规模、银行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银行资本化程度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证实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不适合统一的监管行为,监管当局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拨备和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 顺周期性 收入平滑效应
下载PDF
住房公积金个人自愿缴存制度资金盈亏平衡条件测算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晶晶 王祖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7,共14页
建立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制度、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已成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能够在"独立运行、缴存放宽、存贷挂钩、提取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住房公积金自愿缴... 建立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制度、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已成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能够在"独立运行、缴存放宽、存贷挂钩、提取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制度下资金运作的"自求平衡",是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一个典型的自愿缴存人在自愿缴存体系运行的一个完整周期内对该体系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出发,构建了住房公积金个人自愿缴存制度资金盈亏平衡的测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存贷比,实现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资金运作的"自求平衡"。在国家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存贷利率政策下,将存贷比设定在4~5倍之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此外,加强公积金中心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资金运转效率将有助于提高合理的存贷比的取值范围,促进该制度更充分地发挥其住房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个人自愿缴存 盈亏平衡 存贷比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信贷紧缩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宇嘉 陆军 陈千里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64,共9页
本文通过构建贷款风险迁移矩阵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抑制信贷紧缩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年代末芬兰、挪威和瑞典三个北欧国家及90年代日本的银行危机、信贷紧缩及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从贷款准... 本文通过构建贷款风险迁移矩阵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抑制信贷紧缩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80年代末芬兰、挪威和瑞典三个北欧国家及90年代日本的银行危机、信贷紧缩及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从贷款准备金的角度指出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的滞后性是这些国家信贷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实证分析了1996-2005年十年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国有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有强化或助推信贷紧缩的影响,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可以部分解释1996-1998年我国出现的信贷紧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金 信贷约束 贷款风险迁移矩阵
下载PDF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水平与银行绩效——基于信贷集中度与损失类贷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献中 禹天寒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6,共5页
文章采用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基于高管权力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水平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关注前十大贷款集中度和损失类贷款来研究高管薪酬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文章采用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基于高管权力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水平和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关注前十大贷款集中度和损失类贷款来研究高管薪酬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及银行业绩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过高的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不仅降低了银行绩效,而且也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增加会使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和损失类贷款增加,进而直接影响银行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高管薪酬 风险承担 信贷集中度 损失类贷款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重述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姗姗 戴德明 张东旭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64,共12页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期的过度放贷倾向显著高于未发生重述的银行,而在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重述的银行中则不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只有重述调增银行具有高于未重述银行的过度放贷倾向,而重述调减银行与未重述银行的贷款增幅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重述调增银行的过度贷款增量形成了更高的贷款集中率和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出于向上盈余管理动机而少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导致商业银行过度放贷从而信贷业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超过应有限额多提贷款损失准备也并不能有效优化信贷决策。因此,监管机构应在注重贷款拨备充足性的同时,考虑提升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会计准则也应降低职业判断空间,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 财务重述 商业银行 信贷行为
下载PDF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建军 杨坤 郗永春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贷款损失准备 现金流折现品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与监管规则的冲突和协调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杰 孟祥军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49,共6页
恶劣的资产质量和薄弱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导致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最主要原因,而通过提取充足的准备金,及时确认损失并予以核销,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信用风险积聚所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从会计和银行监管规则制定者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基... 恶劣的资产质量和薄弱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导致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最主要原因,而通过提取充足的准备金,及时确认损失并予以核销,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信用风险积聚所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从会计和银行监管规则制定者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基本立场出发,分析和比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范的最新发展及其冲突和协调的相互关系,以期对完善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相关的会计和监管规则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 会计 监管 冲突 协调
下载PDF
审计师特征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祝继高 王春飞 尤可畅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2,共8页
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由于信息效应的作用,本地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但是这... 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由于信息效应的作用,本地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四大"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中。上述结果表明,"四大"所发挥了较好的监督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选择"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倾向选择小所。如果同时考虑事务所是否为"四大"所和本地所,则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异地"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不可能聘请异地"四大"所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会计师事务所 贷款损失准备
下载PDF
不同担保类型之下违约损失率的结构特征:针对中国的实证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代太山 陈敏 杨晓光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8-39,共12页
信用资产的担保特性是其违约损失率(LGD)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实证研究挖掘不同担保类型的不良贷款的LGD的结构特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信贷投放导向以及信用风险监管,以及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定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 信用资产的担保特性是其违约损失率(LGD)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实证研究挖掘不同担保类型的不良贷款的LGD的结构特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信贷投放导向以及信用风险监管,以及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定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ossMetrics数据库中单笔单收的不良贷款数据为样本,对不同担保类型的LGD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实证分析,发现抵押担保和组合担保之下的LGD低于保证担保和信用担保之下的LGD,LGD与抵押品的市场价值负相关,LGD与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等很多有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违约损失率 担保类型
下载PDF
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监管与银行财务绩效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宇嘉 陆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4,共8页
不考虑商业银行是否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将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改善银行财务绩效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对美国银行业、我国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资产... 不考虑商业银行是否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将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改善银行财务绩效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对美国银行业、我国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依赖于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水平。银行充足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保证资本监管绩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金 资本监管 财务绩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