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ervation Artifacts and Loss Pattern of Arsenic: A Case Study from Highly Contaminated Location in Central-East India
1
作者 Piyush Kant Pandey Hansa Zankyani Madhurima Pande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年第9期1211-1217,共7页
Arsenic is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wider prevalence and toxicity. Proper sampling is important in characterizing toxic water contaminants in the groundwater.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s... Arsenic is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wider prevalence and toxicity. Proper sampling is important in characterizing toxic water contaminants in the groundwater.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sampling, preservation artifacts, analytical issues etc. in a natural arsenic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rsenic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at three locations of village Kaudikasa in Rajnandgaon (Chhattisgarh). The standard method of sampling and preservation of arsenic was examined. The permitted sample holding time in this state is 180 days which has been found to be unrealistic on examination. The communication also compares the loss pattern of arsenic in unpreserved samples with samples preserved and kept at 4?C. It was found that about As losses during hold- ing after preservation were about 0% in one day, 35% in seven day, 70% in fifteen day, and 65% in thirty days time. Hence, the present recommended method of preservation leads to huge under reporting of As in natural samples. If the pattern of losses observed at the present location exists at other locations then the actual As levels could be much higher than the reporte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PRESERVATION loss pattern CHHATTISGARH
下载PDF
Determinants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in Males and Females with Pattern Hair Loss: A Retrospective Study
2
作者 Shadi Zari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4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Background: Pattern hair loss (PHL)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air loss affecting both men and women. The occipital region,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scalp, has been considered resistant to hair loss in PHL. It is o... Background: Pattern hair loss (PHL)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air loss affecting both men and women. The occipital region,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scalp, has been considered resistant to hair loss in PHL. It is often used as a donor site for hair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s. Howev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occipital region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PHL, although to a lesser extent compared to the frontal and vertex region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evels and determinants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in PHL, focusing on gender and disease severity. Such data woul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HL progression and inform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ed 1993 adults (1000 males, 993 females) following for PHL at a specialized hair clinic in Jeddah, Saudi Arabia. Any patient who had hai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past and any male who had balding areas (Hamilton-Norwood scales 4 to 7) at the initial consultation was exclud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occipital involvement, defined as >10% thin hairs in the trichometry assessments of the occipital region. Additional data included patients age, treatment status, disease severity, and other trichometry parameter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was found to be 23.8% overall,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females (35.6%) than males with early PHL (Hamilton-Norwood scales 2 and 3) (12.1%) (p Conclusion: This study underscored the relevance of gender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occipital involvement in PHL. Fema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occipital involvement, suggesting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are critical in understanding PHL progress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im to validate these findings, with an aim to refine therapeutic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Hair loss Occipital Involvement GENDER Trichometry Donor Zone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Muzzle Velocity Loss by Bore Wear Pattern
3
作者 刘怡昕 王桂玉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A method to determine muzzle velocity los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measured bore wear pattern is proposed.Therefore,it is unnecessary to conduct live firing and other experiments for determination of muzzle velocity l... A method to determine muzzle velocity los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measured bore wear pattern is proposed.Therefore,it is unnecessary to conduct live firing and other experiments for determination of muzzle velocity loss.It has been applied to a 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 since July 1,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统计学 枪支 喷口速度 磨损模型
下载PDF
梁子湖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及氮磷流失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响应
4
作者 王静 王峰 +4 位作者 熊昱 杨雪 程益涵 吕国安 廖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9,共9页
景观格局决定小流域能源流动与水沙过程,是影响氮磷流失的重要因素。以湖北梁子湖流域的双溪(农林复合型)和石桥(林地型)2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于2016年1-12月对流域出口断面水质水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丰水期... 景观格局决定小流域能源流动与水沙过程,是影响氮磷流失的重要因素。以湖北梁子湖流域的双溪(农林复合型)和石桥(林地型)2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于2016年1-12月对流域出口断面水质水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丰水期典型次降雨径流过程,探讨了不同景观格局下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和氮磷输出特征,为梁子湖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降雨径流过程在不同景观格局小流域内呈现出明显差异。相比于双溪小流域,石桥小流域产流能力较强,径流过程呈现出汇流时间较短、径流响应速度较快、径流模数较大的趋势;(2)双溪小流域总氮(TN)和总磷(TP)月均输出浓度范围分别为1.29~4.28 mg/L和0.04~0.22 mg/L,均高于石桥小流域(TN:0.62~1.90 mg/L;TP:0.02~0.11 mg/L),其中硝态氮(NO_(3)^(-)-N)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TN流失的51.8%~88.2%。相比于石桥小流域,双溪小流域的NO_(3)^(-)-N/TN较大。2个小流域的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输出浓度均较低并且无明显变化趋势;(3)双溪小流域的TN和TP月均输出通量范围分别为1.83~20.03 g/s和0.04~1.45 g/s,均高于石桥小流域(TN:0.62~10.01 g/s;TP:0.01~0.54 g/s),且与同时段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双溪小流域的TN和TP流失强度分别为3.68和0.20 t/(km^(2)·a),分别是石桥小流域的1.32倍和1.30倍。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降雨频繁的4-7月,占全年流失负荷的70%以上。综上,梁子湖流域景观格局显著影响养分流失,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和科学合理施肥是改善该流域水环境的科学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过程 氮磷流失 梁子湖 景观格局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港口岸电系统冲击性负荷功率柔性控制方法
5
作者 李尚龙 刘乾易 +2 位作者 邹润民 刘芳 李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587-6596,I0025,共11页
为解决港口岸电系统中负荷功率存在较强冲击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储能电池的负荷功率柔性控制方法,在实现功率实时平抑和无功动态补偿的基础上,降低系统网侧线损、提升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及应对极端工况的能力。首先,介绍负荷功率柔性控制... 为解决港口岸电系统中负荷功率存在较强冲击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储能电池的负荷功率柔性控制方法,在实现功率实时平抑和无功动态补偿的基础上,降低系统网侧线损、提升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及应对极端工况的能力。首先,介绍负荷功率柔性控制系统(load power flexible control system,LPFCS)的拓扑结构及控制方式;其次,依据负荷功率和电池荷电状态来划分负荷工况,进而以负荷功率波动的平抑、防止电池过充过放以及提升储能系统应对极端工况的能力为原则,将LPFCS的工作模式分为空闲、填谷、削峰以及限幅4种模式;然后,建立系统网侧线损优化模型,求解模型得出功率补偿值的取值区间,并基于该区间确定不同工况下LPFCS的功率补偿值。最后,基于长江某岸电系统实测负荷数据,对LPFCS的工作性能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LPFCS的补偿响应时间小于0.3 s,负荷功率波动抑制率达到90%,系统网侧线损率下降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岸电系统 负荷功率柔性控制 网侧线损 模式划分
下载PDF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的社会关系变迁
6
作者 隋玉杰 贾思茗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4期92-109,共18页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群体数量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将带来更大的社会服务需求。理解这一群体社会关系的动态变化,不仅有助于明晰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演变特点,也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人口政策,防范家庭陷入困境的风险。本文采用扎根理论作为...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群体数量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将带来更大的社会服务需求。理解这一群体社会关系的动态变化,不仅有助于明晰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演变特点,也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人口政策,防范家庭陷入困境的风险。本文采用扎根理论作为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主要方法,选取某市某养老机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专区为主要的田野点,深度访谈了21名7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去世的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的社会关系主要形成了四种模式,分别为收缩型、扩展型、替代型和平衡型。这四种模式都是他们在子女去世后重建社会关系的方式,一些模式可能存在不稳定的风险,有必要在政策上对该群体提供更精准的回应和关怀。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从社会关系角度切入,将能更有效地为这一群体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模式
下载PDF
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引发土体沉降解析解研究
7
作者 肖方奇 朱春柏 +3 位作者 甘晓露 俞建霖 龚晓南 刘念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191,共6页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形分量的影响,以全面描述复杂施工或地层情况下类矩形盾构开挖引发的土体位移模式。利用实际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各个变形参数对地表土体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解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较好地评估类矩形盾构引发的土体沉降,类矩形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旋转位移会使地表沉降呈现非对称形态,并会使最大地表沉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土体沉降 解析解 体积损失 位移模式
下载PDF
女性型脱发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与雄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宇凌 白杨娟 +2 位作者 王奕欣 董薪 李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女性型脱发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与雄激素的相关性,为女性型脱发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分析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与体检中心招募的65例健康人的血清维生素D,分析其与严重程度、人口学特征、... 目的:探究女性型脱发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与雄激素的相关性,为女性型脱发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分析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与体检中心招募的65例健康人的血清维生素D,分析其与严重程度、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以及雄激素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型脱发患者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13.59±5.82)ng/ml,健康人群的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15.94±6.89)ng/ml(P<0.05)。女性型脱发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呈正相关,与游离睾酮呈负相关(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或游离睾酮升高的患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暂未发现女性型脱发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严重程度、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论:女性型脱发较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提示维生素D降低可能是女性型脱发的发病因素之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游离睾酮升高与维生素D水平降低存在的相关性,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女性型脱发的机制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脱发 维生素D 雄激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游离睾酮
下载PDF
PRP在脱发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熙 刘国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作为第一代自体血制取的生长因子,不断有研究者将PRP应用于脱发类疾病的治疗,成为治疗脱发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对近年来PRP在治疗脱发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PRP 脱发 雄激素性秃发 斑秃 女性型脱发
下载PDF
降雨等级与种植模式对大别山变质岩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10
作者 阮云钊 欧泽文 +3 位作者 罗敏玄 杨涛 周钊 胡庚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目的]研究降雨等级、种植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变质岩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为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策略和植被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别山区罗山县潘新镇开展了3种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单种油茶、单种茶... [目的]研究降雨等级、种植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变质岩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为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策略和植被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别山区罗山县潘新镇开展了3种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单种油茶、单种茶树和油茶/茶树间隔式混种),采用水土流失监测仪、翻斗式自记雨量计等仪器设备,实时跟踪监测了各径流小区2023年的产流产流及降雨情况,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降雨因子和种植模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不考虑降雨等级时,单种茶树小区的产流量最高,混种小区的产流量显著低于单种小区,但各小区的产沙量无显著差异(p>0.05);小雨和中雨等级下,各小区的产流量无显著差异,混种小区的产沙量低于其他小区,尤其在中雨等级下表现明显;大雨和暴雨等级下,混种小区的产流量显著低于单种小区(p<0.05),但各小区的产沙量无显著区别;产流量、产沙量与总降雨量、每小时降雨量均存在显著关联,且产流量还受最大60 min雨强的影响。[结论]相比于单种油茶或茶树,混种模式能显著降低大别山变质岩区的坡面产流量,且中/小雨等级下的坡面产沙量也能得到有效抑制。未来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策略制定和植被配置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种植模式 产流量 产沙量 大别山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下幼龄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振道 周启华 +6 位作者 朱原立 朱慧 向旺 伍琪 任一平 李书玲 任世奇 《桉树科技》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设计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的垂直、水平、块状三种混交方式的试验林,以研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红椿、大花序桉和闽楠分别在水平、块状、块状和水平混交模式下的树... 设计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的垂直、水平、块状三种混交方式的试验林,以研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混交林的生长和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红椿、大花序桉和闽楠分别在水平、块状、块状和水平混交模式下的树高增长率最大,依次为1560.00%、863.33%、457.50%和6.67%,因此水平混交模式和块状混交模式的林分树高生长效果较好。在尾巨桉×红椿和大花序桉×闽楠两种林分中的月均地表径流以块状混交模式最少,分别是107.72 L和215.24 L,月均土壤流失以块状混交模式较少,分别是4.95 kg和7.25 kg,因此块状混交模式对水土保持的效果较优于垂直混交模式和水平混交模式。综合考虑,采用块状混交模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混交模式 林分生长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基于边缘增强和关联损失的服装图像风格迁移
12
作者 陈雨琪 薛涛 刘俊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6,共10页
服装图案风格的迁移可以依据个人需要调整对应的风格服饰,满足大众对精神生活越来越高的需求。传统的服装图案风格迁移多采用简单纹理,内容较为单一,图像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增强和关联损失的服装图案风格迁... 服装图案风格的迁移可以依据个人需要调整对应的风格服饰,满足大众对精神生活越来越高的需求。传统的服装图案风格迁移多采用简单纹理,内容较为单一,图像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增强和关联损失的服装图案风格迁移方法(EnAdaIN)。首先,依据Kirsch算子对图像的原始边缘特征进行提取,同时结合Mask R-CNN深度学习方法对服装图像进行语义分割;然后,通过改进AdaIN算法构建基于空间关联损失的EnAdaIN方法,并输出风格迁移图像。EnAdaIN方法在融合边缘特征与语义风格图像的基础上实现服装图像的风格迁移,在融合空间关联损失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图像的特征相似度。研究表明:EnAdaIN方法峰值信噪比相较于其他方法提升超过0.95%,结构相似性提升超过2.43%,迁移效率提升超过了3.53%,生成后的图像信息色彩更为丰富、特征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图像的对比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IN 关联损失 风格迁移 服装图案迁移
下载PDF
多功能仿生肽联合微针导入治疗女性型脱发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殷玥 陈曦 +1 位作者 王幼学 魏爱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功能仿生肽联合微针导入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Sinclair分级Ⅱ~Ⅲ级)采用多功能仿生肽联合头皮微针导入治疗,每2周1次,共12周6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毛发改善情况(大体照片、皮肤镜下毛... 目的观察多功能仿生肽联合微针导入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Sinclair分级Ⅱ~Ⅲ级)采用多功能仿生肽联合头皮微针导入治疗,每2周1次,共12周6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毛发改善情况(大体照片、皮肤镜下毛发密度、终毛所占比例等),统计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每4周随访1次,共8周2次,比较每次随访皮肤镜下毛发密度的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76.67%的受试者皮肤镜下毛发密度明显改善(P<0.001);平均终毛密度及占比、多毛发毛囊密度,均较前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褐色毛周征、蜂窝状色素沉着、白色毛周征和针尖状白点征等女性型脱发的皮肤镜征象发生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90%的受试者自觉脱发症状得到改善;除操作过程中可以耐受的轻微疼痛及少部分受试者出现一过性头皮瘙痒、头屑和头皮油脂增加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共20名受试者完成为期8周的治疗后随访,其中85%的受试者出现复脱,但平均毛发密度仍较治疗前高。结论多功能仿生肽联合微针导入治疗女性型脱发可缓解脱发症状,有效增加毛发密度,且安全性良好,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脱发 多功能仿生肽 微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檀龙海 王俊霞 陈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分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分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B组采用米诺地尔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C组采用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满意度、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油腻、瘙痒、头屑、脱发)、毛发镜指标(平均毛发密度、平均毳毛比例、平均毛干直径)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B组(73.33%)、C组(6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油腻、瘙痒、头屑、脱发主观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A组油腻、瘙痒、头屑、脱发主观症状评分低于B组、C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毳毛比例均降低,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均升高(P<0.05),且A组毳毛比例低于B组、C组,毛发密度、毛干直径高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B组(76.67%)、C组(73.33%)(P<0.05),但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头皮症状,增加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2940 nm点阵铒激光 女性型脱发 疗效
下载PDF
不同生草模式下降雨强度对土壤氮磷淋溶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徐翠 刀承娇 +4 位作者 赵鹏程 邢赟 陈建军 李元 祖艳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9,共12页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 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鸭茅混作],研究暴雨和大暴雨强度对淋溶过程(20、40、60 cm)中氮、磷流失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模式的差异对淋溶氮流失通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单作氮流失严重,60 cm处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流失浓度较40 cm处孔隙水增加27%和29%,鸭茅单作能有效降低0~40 cm孔隙水和60 cm淋溶液中全氮和可溶性氮的浓度,60 cm较40 cm处均降低60%左右。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能显著影响磷流失通量,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较紫花苜蓿单作、鸭茅单作分别减少70%和60%。相关性分析表明,淋溶液中总氮、可溶性氮、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相关,并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生草模式对速效氮的影响增大,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后0~4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为32.6 mg·kg^(-1),到60 cm处3种生草模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暴雨强度下,鸭茅单作对减少氮流失通量有显著作用,大暴雨强度下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增加,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在20~40 cm处的截留,减少土壤中速效氮成分向深处的迁移,因此,推荐紫花苜蓿-鸭茅混作模式以减少极端降雨下氮、磷流失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生草模式 降雨强度 淋溶 氮磷流失
下载PDF
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对水土流失及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朱进辉 赵武成 +9 位作者 Erastus Mak-Mensah 王琦 张登奎 周旭姣 赵晓乐 戚文佳 马文 崔循臻 李旭春 刘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4-1326,共13页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和2020年紫花苜蓿生育期,与平作处理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20.1%~37.7%和60.1%~64.7%,54%~75.5%和77.1%~87.6%,44.4%~65.5%和49.0%~81.8%,36.7%~75.3%和48.6%~87.3%,48.2%~72.9%和58.6%~85.4%,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9.5~52.1和31.2~60.5 mm,26.2%~31.7%和26.5%~35.2%,10.07~14.86和12.14~16.55 kg·hm^(-2)·mm^(-1)。与无生物炭施加处理相比,生物炭施加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48%~69%,94%~125%,12%~24%,28%~46%和35%~48%,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2.93~26.09 mm,106%~111%和1.96~6.90 kg·hm^(-2)·mm^(-1)。本研究表明,生物炭施加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是该区域适宜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添加模式 耕作模式 径流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坡地
下载PDF
面源污染时空格局动态演变预测与防治分区研究
17
作者 谭涛 孙玉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为对面源污染时空格局精准预测,改善其污染情况,此次研究以某研究区域为例,开展面源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并提出一定的防治策略。以研究范围内不同区域为实例,对20年来的面源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建立数据统计模型,并利用EKC预测模型获取... 为对面源污染时空格局精准预测,改善其污染情况,此次研究以某研究区域为例,开展面源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并提出一定的防治策略。以研究范围内不同区域为实例,对20年来的面源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建立数据统计模型,并利用EKC预测模型获取空间自相关关系,获取研究区内时空格局动态演变情况。研究区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污染数值均超过1%的置信水平,且空间相关测度GMI指数大于0.20;研究区域D及F为热点区域,区域A和G为过渡区域,区域B和E为冷点区域,可依据此进行分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时空格局动态演变 流失系数 冷热点分析
下载PDF
雨型和种植模式对鄱阳湖平原区农田水土流失的影响
18
作者 陈昱 刘方平 +1 位作者 吴彩云 王子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及泥沙流失对降雨雨型的响应,探究新形势下鄱阳湖平原区农田地表径流及泥沙输移规律,为防治农田地表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64场降雨进行分类,结合径流小区产流、产沙...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及泥沙流失对降雨雨型的响应,探究新形势下鄱阳湖平原区农田地表径流及泥沙输移规律,为防治农田地表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64场降雨进行分类,结合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等监测数据,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下不同雨型对农田地表径流及泥沙流失的影响。[结果](1)以次降雨历时、次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为降雨特征指标,降雨可划分为4种雨型(A雨型:“中历时、小雨量、小雨强”;B雨型:“短历时、小雨量、中雨强”;C雨型:“长历时、大雨量、中雨强”;D雨型:“短历时、中雨量、大雨强”)。(2)各种植模式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降雨量较大时,产生径流量也较多;各月份下旱作模式处理产生径流量最多。(3)无论何种雨型,旱作模式处理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均最高,在A,C雨型下,水作模式处理产流产沙量均最小,B雨型下,水旱轮作模式处理减少产流效果最佳。(4)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总量和泥沙流失总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旱作模式>水旱轮作模式>水作模式。[结论]与旱作模式处理相比,水作模式处理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应对A雨型和C雨型时,减少径流和泥沙流失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种植模式 农田 径流 泥沙流失
下载PDF
女性型脱发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黄晓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女性型脱发(FPHL)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例FP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湿热熏蒸组(33例)、肝肾不足组(31例)。检验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目的分析女性型脱发(FPHL)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例FP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湿热熏蒸组(33例)、肝肾不足组(31例)。检验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睾酮(T)、催乳素(PRL)]异常情况及E_(2)、T、E_(2)/T水平;分析FPHL患者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熏蒸组甲状腺激素检验值总异常占比为9.09%(3/33),肝肾不足组为3.23%(1/31);两组T_(3)、T_(4)、TSH检验值异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熏蒸组性激素检验值总异常占比为27.27%(9/33),肝肾不足组为32.26%(10/31);两组FSH、LH、PRL、T、E_(2)检验值异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H/FSH≥2者占1.6%(1/64),多囊卵巢患者占1.6%(1/64,此患者LH/FSH<1)。两组E_(2)、T、E_(2)/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_(3)、T_(4)、TSH与FSH、LH、E_(2)、PRL、T无相关性(P>0.05)。结论FPHL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检验值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指标与中医证型有关联,FPHL患者甲状腺激素T_(3)、T_(4)、TSH与性激素FSH、LH、E_(2)、PRL、T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脱发 中医证型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下载PDF
吉林省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翟宇坤 李永宏 +1 位作者 沈海鸥 车晓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1,共8页
[目的]研究吉林省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省水土保持与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各县市水土流失面积,结合相应年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GIS,GeoDa与OLS等技术与方法,对吉林省2017-2... [目的]研究吉林省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省水土保持与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各县市水土流失面积,结合相应年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GIS,GeoDa与OLS等技术与方法,对吉林省2017-2021年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并辨识了关键影响因素。[结果]①吉林省水土流失的Morans’I指数均为正数且最小值为0.2546,水土流失在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吉林省西北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②吉林省社会经济指标中,城市化率、建设用地比例、植被覆盖面积以及农业经济增长率的Moran’s I值相对较高,在空间上存在一定集聚特征。③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局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中,城市化率和林地面积的Moran’s I值较大,社会类型数据较人口类型数据和经济类型数据空间分布更集中。④农业GDP、农业用地比例、植被覆盖比例和水土流失的相关性较高,5 a平均Robust_Pr值分别为0.038,0.003和0.154。[结论]吉林省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及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双变量在空间上均具有较强自相关性,城市化率和植被覆盖面积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性 社会经济 水土流失 影响因素 吉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