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ising up of the Maternal Love against Slavery
1
作者 刘维娜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5期182-184,共3页
By analyzing the two stories' social backgrounds,writing backgrounds and comparing the two slave mothers' life experiences,the essay explores the rising up of the two mothers for their children's free and ... By analyzing the two stories' social backgrounds,writing backgrounds and comparing the two slave mothers' life experiences,the essay explores the rising up of the two mothers for their children's free and happy lives,their endurance during the escape and their strive for true freedom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love freedom Shadow of Slavery
下载PDF
Choice of love under slavery
2
作者 刘婷婷 李莲茹 《大观周刊》 2013年第2期242-242,共1页
下载PDF
“平等”比“自由”更重要——作为思想史文本的《伤逝》
3
作者 王小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6,共11页
从清末“罗兰夫人热”到五四“娜拉热”可知,清末以来的女性启蒙思想进入“‘自由’压抑‘平等’”的思维之中。鲁迅《伤逝》延续清末何震关于男女平等的思考,批判清末以来“‘自由’遮蔽‘平等’”的现象,反对将“性别权力问题”转化... 从清末“罗兰夫人热”到五四“娜拉热”可知,清末以来的女性启蒙思想进入“‘自由’压抑‘平等’”的思维之中。鲁迅《伤逝》延续清末何震关于男女平等的思考,批判清末以来“‘自由’遮蔽‘平等’”的现象,反对将“性别权力问题”转化为“新旧等级问题”的启蒙思路。而且鲁迅在《伤逝》中对男女间“温习旧课”的思考,否定了“五四”时以强者为中心的爱情自由变迁观,反思“‘自由’压抑‘平等’”思维所带来的现实破坏性。同时《伤逝》凸显“家务平等”在自由爱情、婚姻中的重要性,提出日常家务的性别属性并非女性专属,强调“家务平等”与“经济平等”“精神平等”同等重要。总之,作为思想史文本的《伤逝》是近现代女性主义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平等 爱情变迁 家务
下载PDF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English Poems Collarbone of a hare and Garden of Love
4
作者 Duan Liangliang 《郴州师专学报》 1994年第3期72-74,共3页
This essay is intended to present the resemblanc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eats'poem Collarbone of a Hare and Blake's poem Garden of Love in regard to their theme and poetical techniques.
关键词 英文诗歌 写作技巧 文学评论 耶茨 爱尔兰 布莱克 英国
全文增补中
五四时期张竞生的爱情观
5
作者 林茵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1923年4月张竞生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提出他的爱情观,引发了现代中国第一次爱情大讨论。在张竞生看来,爱情是男女双方的自由,是有条件可比较可变迁的,情爱比离合更重要。他认为夫妻双方都要“竭... 1923年4月张竞生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提出他的爱情观,引发了现代中国第一次爱情大讨论。在张竞生看来,爱情是男女双方的自由,是有条件可比较可变迁的,情爱比离合更重要。他认为夫妻双方都要“竭力向上”努力使爱情不变迁。当时许多人难以接受他的爱情观,特别是不支持他说的离婚自由,盖因它背离了中国家本位等文化传统。尊重个性崇尚自由是张竞生爱情观的本质内涵,是个体本位文化理念的体现。爱情自由是张竞生生命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情定则早就存在他的生命美学构思当中,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去辨析,批判地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张竞生 “爱情大讨论” 爱情观 爱情自由
下载PDF
“妇女主义”:五四时代的产物——五四时期章锡琛主持的《妇女杂志》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慧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38,共9页
五四时期由男性"新青年"主办的《妇女杂志》曾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们也讨论妇女求学、就业等问题,但却将更多的篇幅集中于"自由恋爱"和婚姻生育问题,欲以"自由恋爱"和&qu... 五四时期由男性"新青年"主办的《妇女杂志》曾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们也讨论妇女求学、就业等问题,但却将更多的篇幅集中于"自由恋爱"和婚姻生育问题,欲以"自由恋爱"和"母性"取代妇女问题的解决的意向极为明显,为此他们提出了包含着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欲望想象等多重因素的"妇女主义"。虽然"妇女主义"已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想象。但却依然是一种以男性主体性为根本出发点和立场的对妇女的想象,它与中国现代初期的女权启蒙一样,是一种男性话语对女性乃至女权主义的建构,而不是妇女自己创建和从事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主义 自由恋爱 母性 《妇女杂志》
下载PDF
《伤逝》:鲁迅对思想启蒙的困惑与反省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剑华 邹婧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6,共6页
《伤逝》是鲁迅小说创作当中题材独特、寓意深刻的作品文本。作者通过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对于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作了形象生动的深刻反省。《伤逝》具有明确的自我批判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它对以"恋爱自由"为中心话语... 《伤逝》是鲁迅小说创作当中题材独特、寓意深刻的作品文本。作者通过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对于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作了形象生动的深刻反省。《伤逝》具有明确的自我批判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它对以"恋爱自由"为中心话语的五四精神,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强烈质疑;并借助涓生灵魂忏悔的痛苦追忆,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与"绝望"、"寂寞"与"虚无"的真实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思想启蒙 恋爱自由 反抗叛逆
下载PDF
走向关爱与自由的教育之境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剑桥 高晓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只有具有重大创新天赋的人,才有可能在合适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为现实的重大创新人才。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受教育经历表明: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中小学阶段充满卓越人文关怀的教育。我国现行公共教育体系尚未培养出重大创新人才,原... 只有具有重大创新天赋的人,才有可能在合适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为现实的重大创新人才。华裔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受教育经历表明: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中小学阶段充满卓越人文关怀的教育。我国现行公共教育体系尚未培养出重大创新人才,原因之一是公共教育职能在于保证公平和推进全民教育。标准化与过度竞争的培养方式,难以关爱到每一位学生。为此,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现有体系之外,增设一套以学生自由学习为基本特征的面向少数人的教育系统。新增体系旨在营造宽松和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开放个人天性,使人成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天赋 创新人才 关爱 自由 教育体系
下载PDF
超越感性回归理性——对毛姆《人性的枷锁》的接受与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娟莉 韩鲁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6-160,共5页
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接受和解读《人性的枷锁》,给我们一个启示:人成长的历程是一部艰难的精神磨练史。儿童时期的恋母情结,少年时期的宗教信仰,青年时期的情欲冲动,既给人精神寄托又成为人的精神羁绊。当人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 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接受和解读《人性的枷锁》,给我们一个启示:人成长的历程是一部艰难的精神磨练史。儿童时期的恋母情结,少年时期的宗教信仰,青年时期的情欲冲动,既给人精神寄托又成为人的精神羁绊。当人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时期时,精神上会产生矛盾、裂变和超越,这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但只有经得起这个历练过程的人才可趋向人性的至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恋母情结 弗洛依德 超越 自由
下载PDF
恋爱自由与双重爱情标准——民国时期关于“爱情定则”论争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华林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婚姻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改革的视野。婚姻中的爱情要素被国人赋予了神圣而崇高的意义,人们猛烈批判旧式无爱的婚制,呼吁恋爱革命的到来。但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新旧过渡的时期,一般知... 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婚姻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改革的视野。婚姻中的爱情要素被国人赋予了神圣而崇高的意义,人们猛烈批判旧式无爱的婚制,呼吁恋爱革命的到来。但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新旧过渡的时期,一般知识青年的思想一方面接受了新学说的启蒙,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旧观念的影响。通过对民国时期关于“爱情定则”大争论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般知识青年是如何糅合新旧观念,构造出怪异的具有双重爱情选择标准的爱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自由 爱情定则 双重爱情标准 民国时期 社会问题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爱和自由——尼尔教育思想简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6-39,共4页
英国教育家尼尔的教育思想的宗旨是爱和自由。尼尔尊重生命,勇于实践,其观点虽然有些激进,但是对于当今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 尼尔 教育思想 自由
下载PDF
《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姗 罗嗣亮 《兰州学刊》 2006年第8期74-76,共3页
“情”是《牡丹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剧的灵魂。汤显祖将“情”提升到了本体的意义,在该剧中,“情”首先是一种自然意义的情,即情欲,然后才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情,即情爱,通过对情欲和情爱的肯定,《牡丹亭》实际上也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 “情”是《牡丹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剧的灵魂。汤显祖将“情”提升到了本体的意义,在该剧中,“情”首先是一种自然意义的情,即情欲,然后才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情,即情爱,通过对情欲和情爱的肯定,《牡丹亭》实际上也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理”的反抗和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正因为《牡丹亭》中的“情”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欲 情爱 个性 自由
下载PDF
爱恨共辉煌——《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创作赏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斯敏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4-67,共4页
分析了小说《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其在不幸遭遇和疯狂残暴的复仇史中迸发的强烈的爱与恨。初步赏析了作者的艺术手法和小说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复仇 自由
下载PDF
20世纪日本女性文学: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水莲 《职大学报》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合子等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追求性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离婚自由等;20世纪的80、90年代,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等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爱 婚姻自由 厌恶母性 解体家庭
下载PDF
灵魂之根的追寻与隐喻——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綦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6,161,共6页
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转向人性更深度的探索,她逐渐开始关注促成人性或激发人性某一潜能的内在动因,意在揭示华人移民群体对家园文化的高度依赖,这种精神依托已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须。"家"与"爱"是严... 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转向人性更深度的探索,她逐渐开始关注促成人性或激发人性某一潜能的内在动因,意在揭示华人移民群体对家园文化的高度依赖,这种精神依托已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须。"家"与"爱"是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中的两大焦点,以追寻"自由"将之贯穿成一条主线,它落脚于人物的具体行为上就是"出走—回归"。在错置的生活经历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中,人物的种种追求既是对实在事物的渴求,也是对内心获得自由的拼争。这同时也映射了作家创作中所体现的意图——追寻内心自由与梦想。文章以此观照作家坚持以回望的视角和离散的姿态,展露人性、深掘灵魂,由此建构一个专属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作家赋予"寻根"新的涵义、缔造移民文化新的"灵魂之根"的巨大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犯焉识》 隐喻 家园意识 灵魂之根
下载PDF
四大民间故事的文学性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士卿 崔现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通过梳理《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民间故事的成型过程,对四则故事进行文学性考察。围绕人文主题分析和研究人物、特殊物象和情节构建的神奇色彩,探讨人物背后的价值观,四大民间故事表现出对封建... 通过梳理《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民间故事的成型过程,对四则故事进行文学性考察。围绕人文主题分析和研究人物、特殊物象和情节构建的神奇色彩,探讨人物背后的价值观,四大民间故事表现出对封建势力中神权、王权、父权和"人"权的打破,对人性中自由爱情的树立,"类大团圆"结局,进一步表现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大民间故事的流传也影响着当代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华美德的延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自由人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民间故事 文学性 爱情 自由
下载PDF
毛姆小说中独特的婚姻爱情景观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有着不幸的早期人生经历和比较特殊的婚恋生活,这些带给了他情感上的严重伤害。他把这些痛苦辐射到他的作品中去,反映为他笔下形形色色而触目惊心的婚姻爱情景观,表达了他对婚姻爱情失望、否定等的灰暗态度和观点。
关键词 婚姻 爱情 世俗 束缚 自由
下载PDF
残雪《新世纪爱情故事》的“爱情”幻象及其小说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残雪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她对新实验小说的执著,对人物精神突围与灵魂裂变的追求,对自我审视与自我反省的推崇等与众不同。《新世纪爱情故事》名为"爱情故事",但它不是反映现实爱情,不讲述感动人心的爱情故... 残雪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她对新实验小说的执著,对人物精神突围与灵魂裂变的追求,对自我审视与自我反省的推崇等与众不同。《新世纪爱情故事》名为"爱情故事",但它不是反映现实爱情,不讲述感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也无心揭露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下的物化情爱,而是开掘一种内心渴望,张扬普通人的生命强力和自由意志。以此岸爱情为表象手段,以彼岸意志超越和灵魂永生为指向,凸显人性深处的潜意识,展现黑暗地狱中的灵魂旅行。然而,这种反传统形式、内容和期待视野的小说,将文学哲学化的写作,因缺乏深厚的本土基因支持与普遍性的现代读者接受,难免会走向孤独和执迷,走向自我沉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故事 自由 灵魂 沉醉
下载PDF
消解现代自由的悖论——《逃避自由》读后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益君 欧阳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41-44,共4页
自由,曾经是一种解脱,现在却成了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人们在享有现代自由的同时,亦在忍受分离感、孤独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等痛苦。面对这一现代自由的悖论,文章指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两条路: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勇敢地面对。... 自由,曾经是一种解脱,现在却成了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人们在享有现代自由的同时,亦在忍受分离感、孤独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等痛苦。面对这一现代自由的悖论,文章指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两条路: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勇敢地面对。作为一个满怀希望而又有理性的思想家,弗洛姆试图用“爱”来消解现代自由的悖论,因为“爱”既能克服现代自由的弊端,又能保存人的自由与个性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孤独 主动性
下载PDF
自由与孤独:现代人的困境及其出路——读弗洛姆《逃避自由》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小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34-41,共8页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是:逃避孤独,放弃自由。他通过揭示人性的内部冲突解释了现代社会尤其是法西斯社会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心理根源。孤独和自由是一对双生胎儿,孤独是"自由之累",逃避孤独同追求自由一...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是:逃避孤独,放弃自由。他通过揭示人性的内部冲突解释了现代社会尤其是法西斯社会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的心理根源。孤独和自由是一对双生胎儿,孤独是"自由之累",逃避孤独同追求自由一样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启动了逃避心理机制,逃避孤独的同时也放弃了自由。但这种逃避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实践也证明这种逃避不仅是失败,更是一种灾难。对此,弗洛姆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用爱来拯救孤独,捍卫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姆 自由 孤独 逃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