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02
篇文章
<
1
2
…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爱与儿童道德养成:基于卢梭《爱弥儿》的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俊凡
李浩宇
邓芝韵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9,共11页
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亦是与道德有着重要关联的情感。在探讨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的论述中,卢梭《爱弥儿》的阐说独特而深刻。《爱弥儿》论述了家庭之爱、自我之爱、同情之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家庭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外...
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亦是与道德有着重要关联的情感。在探讨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的论述中,卢梭《爱弥儿》的阐说独特而深刻。《爱弥儿》论述了家庭之爱、自我之爱、同情之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家庭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外在力量,母亲之爱则是家庭之爱的基础和本源。自我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内生动力,儿童道德养成遵循了从自爱到爱他人、从爱对自己有利的人到爱普遍的人的演进路径;当个体的爱达到“爱人类”的层次了,则意味着他已经获得了“正义”的美德。同情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关键因素,同情既能够对自爱进行利他式修正,也能够通过想象的力量促进儿童道德的养成。卢梭基于爱的儿童道德养成观,对当前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儿童道德养成既要充分发挥爱的力量,也要直面个体的“自爱”本能,还要重视个体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儿童
道德养成
《爱弥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中的异化书写
2
作者
吴志梅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麦克尤恩是一位始终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且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家。以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文章从道德和情感两个向度出发,透析麦克尤恩在《爱无可忍》中所揭示的异化现象,总结出麦克尤恩极力倡导通过爱的途径建立人与人之...
麦克尤恩是一位始终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且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家。以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文章从道德和情感两个向度出发,透析麦克尤恩在《爱无可忍》中所揭示的异化现象,总结出麦克尤恩极力倡导通过爱的途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实现人性的健全,从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无可忍》
道德
情感
异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长松
王熠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过程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创新发展,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领。从逻辑遵循和方法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育人智慧
仁爱之心
弘道追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圣治章》注释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杨红伟
汪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9,共13页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而《圣治章》将其具体化、系统化、圆融化了,即来自母亲的爱与来自父亲的严依次熔铸到子代心性结构中,形塑出爱敬并重、自由与秩序兼备的中和人格。《圣治章》注释从“习得”“天性”两个面向呈证此点。魏晋人孝母不尊父的实践将由爱至敬的“习得”路径截断,且以个体所禀之“理”取代了敬父之“天性”,任诞士风因之形成。此可反证《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乃至当下伦理建构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爱敬之德
家庭伦理
人格生成
任诞
先唐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园林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惠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8,共3页
园林类课程都需要识别植物,植物识别技能是园林类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在园林类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拓宽思政教育“主战场”,借助植物识别,承载自然、人文、生态及价值观,承担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育人职责。
关键词
植物识别
草木情缘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感的变奏——康德道德哲学接纳情感的三种方式
6
作者
惠永照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258-274,共17页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敬重和道德愉悦这类智性的道德情感由理性自身而生发,爱和同情等经验性的道德情感通过成为德性义务而获得纯粹化,美和激情等自然情感基于道德目的论也获得了道德上的某种承认,因而由目的而得以升华。然而情感的道德化并不意味着取消自然情感,自然情感也并不能够被道德情感所取代,自然情感服务于人的幸福,道德情感服务于人的德性,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人生两个相对独立但都极其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情感的变奏
敬重
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俗的道德意蕴及其教育实现
被引量:
3
7
作者
杨正宇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7,共12页
民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渗透着经过历史选择的群体意志,是社会群体基于群体经验在解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的文化符号,其背后隐藏着既促成普通民众生活意义建构又糅合于日常生活的社会伦理道德。民俗在价值导向上与社会主...
民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渗透着经过历史选择的群体意志,是社会群体基于群体经验在解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的文化符号,其背后隐藏着既促成普通民众生活意义建构又糅合于日常生活的社会伦理道德。民俗在价值导向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趋同,教化民众群体基本道德规范,以群体价值理念规范与约束个体行为,培育民族认同感,温润家国情怀,磨炼道德意志,促成良好道德行为的生成。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应将民俗元素融入课程与教学、校园环境创设、学校管理方式中,通过开发民俗相关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创设具有民俗特色的校园环境,结合乡规民约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育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学校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
校园环境
乡规民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的自然观对于高校生态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价值
8
作者
陈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自然观
天人合一
仁爱万物
保护自然
生态德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被引量:
2
9
作者
广少奎
陈仁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
自爱作为人珍视自我、保全自己、关注自身的愿望和情感,与他爱并行不悖,与自私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尊重和认识自我是构成自爱的三大要素。自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析。正视自...
自爱作为人珍视自我、保全自己、关注自身的愿望和情感,与他爱并行不悖,与自私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尊重和认识自我是构成自爱的三大要素。自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析。正视自爱、倡扬自爱、满足自爱,是当前提升德育成效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爱
自私
他爱
德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以韶关学院学生为例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李奕慧
赵娟
陈国聪
《湘南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7-93,共7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选取了韶关学院500名大学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恋爱道德观、性观念、恋爱中大学生基本情况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道德观比较理智,性...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选取了韶关学院500名大学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恋爱道德观、性观念、恋爱中大学生基本情况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道德观比较理智,性观念较为开放。性观念上男女大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男大学生的性观念更加开放,性观念的开放程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
恋爱价值观
恋爱道德观
性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刘学敏
武雁萍
+2 位作者
黄童圣
洪青
李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层次军校学员婚恋心理特点,为军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161名军校研究生和219名本科学员,采用自编的婚恋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结果 73.2%的军校研究生和,44.8%的本科学员有过恋爱经...
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层次军校学员婚恋心理特点,为军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161名军校研究生和219名本科学员,采用自编的婚恋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结果 73.2%的军校研究生和,44.8%的本科学员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热恋中;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学员,其恋爱动机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两者恋爱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666,P<0.01);88.1%的研究生和78.7%的本科学员均把人品内涵排在择偶标准的第一位,研究生和本科学员对对方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所持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1.453,P<0.01;χ2=5.086,P<0.05);两者在对待对方出现新恋情的看法和态度上有明显差异(χ2=4.515,P<0.01);研究生和本科学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26.4%和13.8%,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χ2=9.445,P<0.01),但不同层次的军校学员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多数军校学员具有正确的婚恋观,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的恋爱动机、择偶标准、道德观存在差异,应加强其婚恋道德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研究生
本科学员
婚恋观
道德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
45
12
作者
王美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内在因素,尤其是性格与气质、品德、感情、共同语言以及健康状况等,而不太看重家庭背景、职业、学历等外在因素...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内在因素,尤其是性格与气质、品德、感情、共同语言以及健康状况等,而不太看重家庭背景、职业、学历等外在因素。(2)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婚外性行为持否定态度,重视恋爱与婚姻中的忠贞,认为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有必要征求家人意见;但同时也对婚前性行为、离婚和独身等持宽容态度。(3)不同性别和专业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婚恋观
家庭道德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德教育中的自爱
被引量:
7
13
作者
沈嘉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12,共8页
自爱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他爱只能产生于自爱的前提下,因为就其产生的机制来说,它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就外在行为结果来看,它指向的是他人的利益,是他爱,但就其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来说,它指向...
自爱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他爱只能产生于自爱的前提下,因为就其产生的机制来说,它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就外在行为结果来看,它指向的是他人的利益,是他爱,但就其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来说,它指向的是自我,是自爱。自爱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层次是相对应的。低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主要指向自己,高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更多扩展于他人。没有强烈的自爱,就很难表现出强烈的他爱。他爱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爱
他爱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
被引量:
6
14
作者
冷惠玲
吴晓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形成首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决定的 ,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便是构成这种见解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婚姻
实用
道德观
实用婚姻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与道德——兼从生命的角度谈道德教育
被引量:
32
15
作者
程红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生命与道德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哲学家认为道德的源头是自爱,道德的原则是生殖的原则,而生命的热望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动力。学校德育的失效,正是道德教育忽视了生命的结果。道德教育应从个体的生命出发,引导生命获得意义。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命
自爱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同情与学校德育:基于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理论
被引量:
8
16
作者
朱晓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2,共6页
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着人们实存的心态与样式。舍勒的理论研究视角从经验的财富世界转向先天的情感——价值世界。舍勒关注生活共同体中的爱与同情,其研究成果为重新理解学校德育中的一些基本问...
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着人们实存的心态与样式。舍勒的理论研究视角从经验的财富世界转向先天的情感——价值世界。舍勒关注生活共同体中的爱与同情,其研究成果为重新理解学校德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开辟了新的视域。尤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中,要关注孩子在共同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同情
价值
德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武德的人性基础及其伦理意蕴
被引量:
18
17
作者
冯鑫
尹碧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内在和社会活动趋向"致中和"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人性
仁爱
自律
致中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孔子“仁”的思想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
被引量:
3
18
作者
路丙辉
马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8-82,共5页
仁是儒家价值理念的核心,强调亲亲爱人的真心,注重自立通达的善行,追求天下归仁的美景。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出现心理失调、行为失范、理想失落等现状,凸显出仁的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应该以弘扬孔子仁的思想为路...
仁是儒家价值理念的核心,强调亲亲爱人的真心,注重自立通达的善行,追求天下归仁的美景。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出现心理失调、行为失范、理想失落等现状,凸显出仁的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应该以弘扬孔子仁的思想为路径,以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用"仁"的思想构建和谐的心理环境;用"仁"的思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仁"的思想秉持积极的人世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爱人
道德现状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性爱的现代性与文明的再造——茅盾早期性爱思想浅探
被引量:
5
19
作者
徐仲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核心是灵肉一致的现代性爱观。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文明再造是进行社会改革的根本途径。因此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阐发带有明显的再造文明的意识。茅盾认为在文明再造过程中以性爱为中心的道...
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核心是灵肉一致的现代性爱观。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文明再造是进行社会改革的根本途径。因此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阐发带有明显的再造文明的意识。茅盾认为在文明再造过程中以性爱为中心的道德改革与政治制度的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大革命失败以后 ,茅盾在《蚀》中分析其原因 ,认为是这两者的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性爱思想
现代性
茅盾
性爱观
道德
改革
政治制度
源流
《蚀》
三部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他主义新探
被引量:
9
20
作者
王海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1,共6页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定、儒家的否定之否定而成为一种新的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它主张爱民多于爱亲、先民后亲、"全心全意为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他律
爱有差等
爱无差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与儿童道德养成:基于卢梭《爱弥儿》的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俊凡
李浩宇
邓芝韵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9,共11页
基金
202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培养现代中国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中的个体成人研究”(项目编号:23B0046)。
文摘
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亦是与道德有着重要关联的情感。在探讨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的论述中,卢梭《爱弥儿》的阐说独特而深刻。《爱弥儿》论述了家庭之爱、自我之爱、同情之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家庭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外在力量,母亲之爱则是家庭之爱的基础和本源。自我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内生动力,儿童道德养成遵循了从自爱到爱他人、从爱对自己有利的人到爱普遍的人的演进路径;当个体的爱达到“爱人类”的层次了,则意味着他已经获得了“正义”的美德。同情之爱是儿童道德养成的关键因素,同情既能够对自爱进行利他式修正,也能够通过想象的力量促进儿童道德的养成。卢梭基于爱的儿童道德养成观,对当前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儿童道德养成既要充分发挥爱的力量,也要直面个体的“自爱”本能,还要重视个体的经验。
关键词
爱
儿童
道德养成
《爱弥儿》
Keywords
love
children
moral
cultivation
Emile or On Education
分类号
G611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中的异化书写
2
作者
吴志梅
机构
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当代英国华人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2023AH051647)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为例”(2023jyxm0732)。
文摘
麦克尤恩是一位始终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且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家。以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文章从道德和情感两个向度出发,透析麦克尤恩在《爱无可忍》中所揭示的异化现象,总结出麦克尤恩极力倡导通过爱的途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实现人性的健全,从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
关键词
《爱无可忍》
道德
情感
异化
Keywords
Enduring
love
moral
ity
affection
alienation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长松
王熠龙
机构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KS015)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22YBA046)。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过程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创新发展,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领。从逻辑遵循和方法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关键词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育人智慧
仁爱之心
弘道追求
Keywords
China's unique educators'spirit
ideals and beliefs
moral
sentiments
wisdom in educating people
benevolence and
love
the pursuit of the way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圣治章》注释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杨红伟
汪鹏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9,共13页
文摘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而《圣治章》将其具体化、系统化、圆融化了,即来自母亲的爱与来自父亲的严依次熔铸到子代心性结构中,形塑出爱敬并重、自由与秩序兼备的中和人格。《圣治章》注释从“习得”“天性”两个面向呈证此点。魏晋人孝母不尊父的实践将由爱至敬的“习得”路径截断,且以个体所禀之“理”取代了敬父之“天性”,任诞士风因之形成。此可反证《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乃至当下伦理建构上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孝经》
爱敬之德
家庭伦理
人格生成
任诞
先唐时期
Keywords
Book of Filial Piety
moral
s of
love
and respect
family ethics
formation of character
unruliness
the pre-Tang time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园林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惠兰
机构
山西开放大学
出处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8,共3页
基金
2023年度山西省现代远程教育协会科学研究课题“数字学习资源与农科远程教育深度融合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XYJ202343)。
文摘
园林类课程都需要识别植物,植物识别技能是园林类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在园林类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拓宽思政教育“主战场”,借助植物识别,承载自然、人文、生态及价值观,承担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育人职责。
关键词
植物识别
草木情缘
立德树人
Keywords
Plant recognition
The
love
of plants and tree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感的变奏——康德道德哲学接纳情感的三种方式
6
作者
惠永照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258-274,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康德道德心理学研究”(22BZX07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敬重和道德愉悦这类智性的道德情感由理性自身而生发,爱和同情等经验性的道德情感通过成为德性义务而获得纯粹化,美和激情等自然情感基于道德目的论也获得了道德上的某种承认,因而由目的而得以升华。然而情感的道德化并不意味着取消自然情感,自然情感也并不能够被道德情感所取代,自然情感服务于人的幸福,道德情感服务于人的德性,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人生两个相对独立但都极其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情感的变奏
敬重
爱
Keywords
natural emotion
moral
emotion
variation of emotion
respect
love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俗的道德意蕴及其教育实现
被引量:
3
7
作者
杨正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出处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7,共12页
基金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0年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课题“小学德育课的评价研究”(编号:JDNNU20200702)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成果培育性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测评工具研发”(编号:2019-05-027-BZPK01)。
文摘
民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渗透着经过历史选择的群体意志,是社会群体基于群体经验在解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的文化符号,其背后隐藏着既促成普通民众生活意义建构又糅合于日常生活的社会伦理道德。民俗在价值导向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趋同,教化民众群体基本道德规范,以群体价值理念规范与约束个体行为,培育民族认同感,温润家国情怀,磨炼道德意志,促成良好道德行为的生成。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应将民俗元素融入课程与教学、校园环境创设、学校管理方式中,通过开发民俗相关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创设具有民俗特色的校园环境,结合乡规民约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育时代新人。
关键词
民俗
学校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
校园环境
乡规民约
Keywords
folk custom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riotism and family
love
campus environment
the countryside rules and regulations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的自然观对于高校生态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价值
8
作者
陈文
机构
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FJ2020MJDZ036)
武夷学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专项”项目(MGC201913Z)。
文摘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朱熹自然观
天人合一
仁爱万物
保护自然
生态德育
Keywords
Zhu Xi's view of natur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loving all things
protecting natur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被引量:
2
9
作者
广少奎
陈仁荣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研究>(课题批准号:FGB05053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爱作为人珍视自我、保全自己、关注自身的愿望和情感,与他爱并行不悖,与自私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尊重和认识自我是构成自爱的三大要素。自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析。正视自爱、倡扬自爱、满足自爱,是当前提升德育成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自爱
自私
他爱
德育
Keywords
self-
love
selfishness
other-
love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以韶关学院学生为例
被引量:
4
10
作者
李奕慧
赵娟
陈国聪
机构
赣南医学院
韶关学院
出处
《湘南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7-93,共7页
文摘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选取了韶关学院500名大学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恋爱道德观、性观念、恋爱中大学生基本情况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道德观比较理智,性观念较为开放。性观念上男女大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男大学生的性观念更加开放,性观念的开放程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递增。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
恋爱价值观
恋爱道德观
性观念
Keywords
the increasing undergraduate
grades
love
the view of
love
values
the view of
love moral
ity
sexual view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刘学敏
武雁萍
黄童圣
洪青
李婷
机构
军械工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476-1478,共3页
文摘
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层次军校学员婚恋心理特点,为军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161名军校研究生和219名本科学员,采用自编的婚恋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结果 73.2%的军校研究生和,44.8%的本科学员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热恋中;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学员,其恋爱动机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两者恋爱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666,P<0.01);88.1%的研究生和78.7%的本科学员均把人品内涵排在择偶标准的第一位,研究生和本科学员对对方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所持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1.453,P<0.01;χ2=5.086,P<0.05);两者在对待对方出现新恋情的看法和态度上有明显差异(χ2=4.515,P<0.01);研究生和本科学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26.4%和13.8%,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χ2=9.445,P<0.01),但不同层次的军校学员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多数军校学员具有正确的婚恋观,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的恋爱动机、择偶标准、道德观存在差异,应加强其婚恋道德观教育。
关键词
军校研究生
本科学员
婚恋观
道德观
Keywords
Academy postgraduates
Undergraduate cadets
Values of marriage and
love
moral
values
分类号
R473-4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
45
12
作者
王美萍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基金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4GL38)成果
文摘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内在因素,尤其是性格与气质、品德、感情、共同语言以及健康状况等,而不太看重家庭背景、职业、学历等外在因素。(2)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婚外性行为持否定态度,重视恋爱与婚姻中的忠贞,认为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有必要征求家人意见;但同时也对婚前性行为、离婚和独身等持宽容态度。(3)不同性别和专业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
婚恋观
家庭道德观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attitudes toward marriage and
love
family
moral
ity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德教育中的自爱
被引量:
7
13
作者
沈嘉祺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12,共8页
文摘
自爱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他爱只能产生于自爱的前提下,因为就其产生的机制来说,它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就外在行为结果来看,它指向的是他人的利益,是他爱,但就其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来说,它指向的是自我,是自爱。自爱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层次是相对应的。低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主要指向自己,高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更多扩展于他人。没有强烈的自爱,就很难表现出强烈的他爱。他爱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
关键词
自爱
他爱
道德教育
Keywords
self-
love
other-
love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
被引量:
6
14
作者
冷惠玲
吴晓燕
机构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文摘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形成首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决定的 ,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便是构成这种见解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
恋爱婚姻
实用
道德观
实用婚姻观
Keywords
love
and marriage
pragmatism
moral
ity
pragmatic marriag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与道德——兼从生命的角度谈道德教育
被引量:
32
15
作者
程红艳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文摘
生命与道德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哲学家认为道德的源头是自爱,道德的原则是生殖的原则,而生命的热望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动力。学校德育的失效,正是道德教育忽视了生命的结果。道德教育应从个体的生命出发,引导生命获得意义。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命
自爱
意义
Keywords
life
moral
ity
self-
love
meaning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同情与学校德育:基于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理论
被引量:
8
16
作者
朱晓宏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2,共6页
文摘
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着人们实存的心态与样式。舍勒的理论研究视角从经验的财富世界转向先天的情感——价值世界。舍勒关注生活共同体中的爱与同情,其研究成果为重新理解学校德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开辟了新的视域。尤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中,要关注孩子在共同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爱
同情
价值
德育
Keywords
love
sympathy
value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武德的人性基础及其伦理意蕴
被引量:
18
17
作者
冯鑫
尹碧昌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中南大学体育部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
文摘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内在和社会活动趋向"致中和"道德境界。
关键词
武德
人性
仁爱
自律
致中和
Keywords
Wushu
moral
value
humanity
love
self discipline
harmony of universe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孔子“仁”的思想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
被引量:
3
18
作者
路丙辉
马俊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8-82,共5页
基金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招标项目资助(2011sk705)
文摘
仁是儒家价值理念的核心,强调亲亲爱人的真心,注重自立通达的善行,追求天下归仁的美景。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出现心理失调、行为失范、理想失落等现状,凸显出仁的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应该以弘扬孔子仁的思想为路径,以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大学生用"仁"的思想构建和谐的心理环境;用"仁"的思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仁"的思想秉持积极的人世态度。
关键词
仁
爱人
道德现状
价值取向
Keywords
benevolence
love
others
the
moral
status quo
value orientation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性爱的现代性与文明的再造——茅盾早期性爱思想浅探
被引量:
5
19
作者
徐仲佳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文摘
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核心是灵肉一致的现代性爱观。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文明再造是进行社会改革的根本途径。因此茅盾早期性爱思想的阐发带有明显的再造文明的意识。茅盾认为在文明再造过程中以性爱为中心的道德改革与政治制度的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大革命失败以后 ,茅盾在《蚀》中分析其原因 ,认为是这两者的脱节。
关键词
早期性爱思想
现代性
茅盾
性爱观
道德
改革
政治制度
源流
《蚀》
三部曲
Keywords
Mao Dun, view on sexual
love
,
moral
reform,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他主义新探
被引量:
9
20
作者
王海明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1,共6页
文摘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定、儒家的否定之否定而成为一种新的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它主张爱民多于爱亲、先民后亲、"全心全意为人民"。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他律
爱有差等
爱无差等
Keywords
self-discipline by
moral
love
of hierarchy
love
of equality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爱与儿童道德养成:基于卢梭《爱弥儿》的解读
周俊凡
李浩宇
邓芝韵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中的异化书写
吴志梅
《铜陵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万长松
王熠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圣治章》注释为中心的考察
杨红伟
汪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园林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王惠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情感的变奏——康德道德哲学接纳情感的三种方式
惠永照
《哲学评论》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民俗的道德意蕴及其教育实现
杨正宇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朱熹的自然观对于高校生态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价值
陈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广少奎
陈仁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以韶关学院学生为例
李奕慧
赵娟
陈国聪
《湘南学院学报》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刘学敏
武雁萍
黄童圣
洪青
李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王美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道德教育中的自爱
沈嘉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
冷惠玲
吴晓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生命与道德——兼从生命的角度谈道德教育
程红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爱、同情与学校德育:基于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理论
朱晓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传统武德的人性基础及其伦理意蕴
冯鑫
尹碧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以孔子“仁”的思想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
路丙辉
马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性爱的现代性与文明的再造——茅盾早期性爱思想浅探
徐仲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利他主义新探
王海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