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尹湛纳希作品中婚恋模式的现实基础及其超越
1
作者 乌凤琴 瞿鹏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2-168,178,共8页
清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尹湛纳希的小说《月鹃》《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中的婚恋模式独特,主要表现为“世代联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指婚”“一男多女”人物结构,注重男女双方感情交流。力求在前人... 清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尹湛纳希的小说《月鹃》《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中的婚恋模式独特,主要表现为“世代联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指婚”“一男多女”人物结构,注重男女双方感情交流。力求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尹湛纳希各部作品中婚恋模式的承继关系,婚恋模式中各个要素存在的社会根源,并挖掘其中的进步思想。关注和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解读尹湛纳希作品,走进尹湛纳希的内心世界,彰显尹湛纳希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更加立体化的尹湛纳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湛纳希作品 婚恋模式 现实基础 超越
下载PDF
“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重窥
2
作者 王哲 刘继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有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影子,又在其中注入了现代革命意识。大致来说,其主题形态可分为“革命战胜爱情”“革命与爱情交融”“革命衍生爱情”三类,其话语模式也有失度的革命话语建构、... 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有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影子,又在其中注入了现代革命意识。大致来说,其主题形态可分为“革命战胜爱情”“革命与爱情交融”“革命衍生爱情”三类,其话语模式也有失度的革命话语建构、虚夸的浪漫主义表达、鲜明的“男权”中心话语等类别。“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模式中的女性并未因革命而真正实现个人解放,其在“男权”话语中的弱势地位、失语状态或极端抗争方式等,仍在昭示着革命时代的女性解放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 主题形态 话语模式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宋元明清织绣品中蝶恋花纹样探究
3
作者 唐亚杰 曾慧 纪亚红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文章通过阐述宋元明清织绣品中“蝶恋花”纹样的造型艺术风格、色彩装饰组合、构图形式规律及文化象征意蕴,发掘织绣品中蝶恋花纹样稳中求变的发展脉络、自由活泼的造型特点及吉祥美好的文化寓意,以此展现蝶恋花纹样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 织绣品 蝶恋花纹样 色彩
下载PDF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 被引量:7
4
作者 沈学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z1期141-144,共4页
琼瑶的小说 ,大多有同样的背景 ,相似的人物 ,相类的故事。琼瑶擅写爱情故事 ,且有传统、现实、浪漫、传奇的爱情模式 ,但琼瑶所描写的爱情重在渲染“情”字 ,表现为“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纯情和对“性”的消解。
关键词 琼瑶 小说 爱情模式 纯情
下载PDF
大学生网恋及其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代显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21-123,126,共4页
在网络时代 ,网恋 (借助网络的恋爱事件 )已经变成一种新型的亲密关系形式。本文通过分析这种新型的发展爱情关系的特点 ,试图描述这个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及并发的问题 。
关键词 网恋 心理类型 存在问题
下载PDF
略论“三言”“二拍”中的女性恋爱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桂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3-95,共3页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文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文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者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恋爱模式 女性意识 形成原因
下载PDF
革命“克理斯玛”信仰的隐喻性书写——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颜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 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通过爱情"得"与"失"的叙述来体认和确证革命的超验性和权威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革命"克理斯玛"信仰,因而充满了"布局的欲望"。恋爱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述功能,这既是"革命的艺术化"叙事理念展示,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渴望再生的普遍文化心理再现,更有隐身其后的现代文人追求"圣道"传统心态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革命-恋爱”模式 恋爱话语 神圣性 权威性
下载PDF
灵犀一点情无限 蓬山万重梦难圆——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缺憾美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然而,在我国“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时代,爱情从未获得过应有的地位,反映爱情的诗歌也因此受压抑被扭曲。“男弱女强”的爱情模式,“男子作闺音”的主体错位,“好梦难圆”的悲剧情...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然而,在我国“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时代,爱情从未获得过应有的地位,反映爱情的诗歌也因此受压抑被扭曲。“男弱女强”的爱情模式,“男子作闺音”的主体错位,“好梦难圆”的悲剧情结,这些独有的特征为我国古代爱情诗带来一种特有的缺憾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爱情诗 爱情模式 主体错位 悲剧情结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初探 被引量:28
9
作者 曹锐 《南方人口》 CSSCI 2010年第5期53-59,23,共8页
本文通过对比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不同,分析婚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性,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从婚恋观念、婚恋行为、以及婚恋影响因素等三个侧面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依据调查数据资料,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 本文通过对比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不同,分析婚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性,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从婚恋观念、婚恋行为、以及婚恋影响因素等三个侧面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依据调查数据资料,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模式特点。同时把个人背景与流动经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婚恋模式 流动经历 再社会化
下载PDF
幻想与禁锢——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聊斋志异》的情爱模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碧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16,23,共3页
蒲松龄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的作家 ,但是几千年的男权思想却禁锢了他的想象。他在《聊斋志异》中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爱情故事 ,但情爱模式却不脱书生、青娥和书生、侠女两类 。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情爱模式
下载PDF
“子见南子”:历史公案与现代想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宗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子见南子"本来是无关情爱的礼节性拜见,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着导向情爱想象的意义结构,在王充、朱熹等人的谈论中早已与敏感的男女情事相关。现代以来,林语堂的独幕剧《子见南子》以南子为中心展示了一种个性自由、男女平等的... "子见南子"本来是无关情爱的礼节性拜见,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着导向情爱想象的意义结构,在王充、朱熹等人的谈论中早已与敏感的男女情事相关。现代以来,林语堂的独幕剧《子见南子》以南子为中心展示了一种个性自由、男女平等的现代精神;胡玫电影把"子见南子"演绎为情爱故事暗合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史诗性"特征,对中国文化及民族史诗的重构具有积极意义。应该从宏阔的文化视野出发理解"子见南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见南子 情爱想象 史诗格局
下载PDF
文人的自我设计——从元代婚恋剧模式看元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冬红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现存的150多种全本元杂剧中,反映婚恋题材的杂剧占了近1/3。这些婚恋剧有一个较为固定且与元代婚恋事实相悖的理想模式:富有才情的落魄书生都能婚姻美满,仕途顺畅。仕宦无望的元代文人意在借此模式来对失意的人生进行虚妄的设计,以弥... 在现存的150多种全本元杂剧中,反映婚恋题材的杂剧占了近1/3。这些婚恋剧有一个较为固定且与元代婚恋事实相悖的理想模式:富有才情的落魄书生都能婚姻美满,仕途顺畅。仕宦无望的元代文人意在借此模式来对失意的人生进行虚妄的设计,以弥补生活中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婚恋模式 创作心态 自我设计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欧洲文学的骑士恋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燕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骑士恋在欧洲文学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诸种文本中频繁呈现,鉴于此,本文以恋情与功业的关联性以及骑士恋的多元模式的文化流变等问题为切入点,从人类文化学、心理分析等层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多维阐释。论文力求通过对于骑士恋的观照,探究诸... 骑士恋在欧洲文学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诸种文本中频繁呈现,鉴于此,本文以恋情与功业的关联性以及骑士恋的多元模式的文化流变等问题为切入点,从人类文化学、心理分析等层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多维阐释。论文力求通过对于骑士恋的观照,探究诸文本中所存在的时、空、历史及文化等多维度的冲突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士恋 文化蕴涵 恋情模式
下载PDF
论安妮宝贝小说中的爱情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代云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描写爱情为主,但其早期小说中的爱情大多不指向婚姻,而是指向失败和死亡,随着生活的变化,她笔下的爱情开始指向婚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这和她的生活变化有关。这种以个人际遇为文学写作推动力的写作,带有明显的青春期...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描写爱情为主,但其早期小说中的爱情大多不指向婚姻,而是指向失败和死亡,随着生活的变化,她笔下的爱情开始指向婚姻,开始承担社会责任,这和她的生活变化有关。这种以个人际遇为文学写作推动力的写作,带有明显的青春期写作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宝贝 小说 爱情 模式
下载PDF
论青春偶像剧的伦理价值与审美意识——以《我只喜欢你》与《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近年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在艺术主题表现和审美意识方面做出了改变和创新。在剧情设置、叙事模式和受众导向上,立足普通大众阶层的现实爱情,融合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叙事,探讨当代青年差异化的恋爱观、多元化的亲情观与人生励志情怀,彰显积... 近年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在艺术主题表现和审美意识方面做出了改变和创新。在剧情设置、叙事模式和受众导向上,立足普通大众阶层的现实爱情,融合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叙事,探讨当代青年差异化的恋爱观、多元化的亲情观与人生励志情怀,彰显积极健康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的三观给予了不同受众群体的视觉冲击与审美期待,体现了青春偶像剧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偶像剧 爱情模式 人伦亲情 伦理价值 审美意识
下载PDF
“革命加恋爱”:一种文化消费符号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文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革命加恋爱”小说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普遍流行 ,从自身的主题模式看 ,恋爱有着强大的粘合性 ,革命是变量 ;它大多产生在上海这个 30年代的文化消费都市 ,“文化街”的繁荣为其流行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媒质 ;30年代的作家置身于... “革命加恋爱”小说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普遍流行 ,从自身的主题模式看 ,恋爱有着强大的粘合性 ,革命是变量 ;它大多产生在上海这个 30年代的文化消费都市 ,“文化街”的繁荣为其流行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媒质 ;30年代的作家置身于“文化街”与“亭子间”之间进行文学实践 ,这种文学生产方式将革命与恋爱相粘合产生出大量文本形态。主题模式、文化传播、作家的文学生产方式三者的结合使得“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 主题模式 文化消费 文学生产方式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的道德叙事样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庆东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46-51,共6页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中国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以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中国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以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婚恋文学中个性主义婚恋叙事、革命道德主义婚恋叙事、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婚恋叙事和审美快感化的后现代道德婚恋叙事四种基本形态。婚恋叙事样态的更迭衍变又形象地展示着道德理性流变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婚恋文学 道德理性叙事样态
下载PDF
“百花文学”中情爱小说的政治想象图式及其艺术质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惠雁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7-61,共5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迷途——救赎——重塑的革命文化逻辑。但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在看似整一的政治训诫模式下,这类小说呈现出结构形态的不对称、主题实现的不确定、环境渲染的阴郁化以及叙事语态的独特性等有别于同期小说的某种新质来。这种新的艺术质素组构的动力来源于这些创作者的年轻生命。他们对时代主题有着明显的年龄化、个人化、情爱化的理解,在对政治观念进行阐释时也更多地带有阶段性生活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百花情爱小说"的种种艺术特征,不过是这些作家青春期症候的艺术展现而已。只不过恰逢了50年代中期文学规范的开禁,这些作品又涉猎了前期作家不敢逾越的情爱生活,故而才有了文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文学 情爱小说 政治想象图式 青春期症候
下载PDF
萧红小说情节结构模式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抛开传统小说模式的评价系统,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或者说用“向内转”的方法来探究萧红小说的情节结构特色,发现萧红小说中蕴含一个宏大的情节结构模式———“背弃-逃离”模式。这一情节结构模式贯穿于她的大部分作品中。通过对... 抛开传统小说模式的评价系统,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或者说用“向内转”的方法来探究萧红小说的情节结构特色,发现萧红小说中蕴含一个宏大的情节结构模式———“背弃-逃离”模式。这一情节结构模式贯穿于她的大部分作品中。通过对这一情节结构模式的探究,还发现作家心灵深处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结”———“仇父”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结构 模式 背弃-逃离 情结 移情
下载PDF
从《傲慢与偏见》的婚恋模式看奥斯丁的婚恋观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素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3-37,共5页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把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妇女对婚姻如饥似渴的期盼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描述了多对男女的婚恋关系和故事。贝内特夫妇、夏洛特和柯林斯、莉迪亚和威克姆、简与宾利等婚恋模式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把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妇女对婚姻如饥似渴的期盼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描述了多对男女的婚恋关系和故事。贝内特夫妇、夏洛特和柯林斯、莉迪亚和威克姆、简与宾利等婚恋模式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及其价值取向。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体现了奥斯丁的婚恋理想。小说反映出来的婚恋模式,表现了奥斯丁既屈从于世俗又超越于世俗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模式 功利 爱情 屈从与超越 奥斯丁 婚恋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