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后的童话——《Loveless》的幻彩世界
1
作者 沁白 《少年人生》 2005年第15期53-58,共6页
离开北京的那个下午,我们在星巴克喝冰冷的咖啡。阳光热烈得刺眼,冰块在一次性的塑料杯中碰不出清脆的响声。冰拿铁浓重的奶味中有着猫一样慵懒的气息,而美式咖啡的焦糖里包含淡淡的烟熏味道。我指着两只杯子轻轻地笑,在心里说,这是立夏... 离开北京的那个下午,我们在星巴克喝冰冷的咖啡。阳光热烈得刺眼,冰块在一次性的塑料杯中碰不出清脆的响声。冰拿铁浓重的奶味中有着猫一样慵懒的气息,而美式咖啡的焦糖里包含淡淡的烟熏味道。我指着两只杯子轻轻地笑,在心里说,这是立夏,这是草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童话 loveless 幻彩 巴克 弥生 标本架 塑料杯 最后一天 都幸福 层层涟漪
下载PDF
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主旨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项文芳 贾正萍 李树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8-60,共3页
作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最受大众喜爱的诗人之一,弗罗斯特视隐喻为诗歌创作的灵魂,从而成为成功运用隐喻创作的大师。从隐喻的角度入手解读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可发现弗罗斯特对人类冷酷、混乱无序的生存状况的忧虑与悲悯。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隐喻 人类生存状况 冷酷
下载PDF
从“无爱无性”到“甜蜜野蛮”——美国文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利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7-79,共3页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为背景,美国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甜蜜野蛮"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无爱无性” “甜蜜野蛮” 女性文学 马克.吐温 华盛顿·欧文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无爱世界里的孤独者——《露辛达·布雷福特》中人物悲剧性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学梅 《嘉兴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小说《露辛达·布雷福特》的女主人公露辛达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典型的文化弃儿形象,并代表着一切无法适应环境的人们。文章以弗洛姆有关爱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露辛达由于生活在一个无爱的世界里,得不到爱的她,自身也缺乏爱的... 小说《露辛达·布雷福特》的女主人公露辛达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典型的文化弃儿形象,并代表着一切无法适应环境的人们。文章以弗洛姆有关爱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露辛达由于生活在一个无爱的世界里,得不到爱的她,自身也缺乏爱的能力,两方面盘根错节,注定了她孤独和悲剧性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辛达 无爱的世界 孤独 悲剧性
下载PDF
无爱之爱与真诚的欺瞒——重读《伤逝》
5
作者 汪洪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本文以鲁迅作品《伤逝》中子君的死亡原因的探究为切入点,对涓生的爱情和忏悔进行了剖析。认为其爱情实质是“无爱之爱”,即爱自己心中抽象的价值更甚于“他人”。之所以无爱,是因为在“无爱的人间”中的无能和无奈。而真诚的欺瞒才是... 本文以鲁迅作品《伤逝》中子君的死亡原因的探究为切入点,对涓生的爱情和忏悔进行了剖析。认为其爱情实质是“无爱之爱”,即爱自己心中抽象的价值更甚于“他人”。之所以无爱,是因为在“无爱的人间”中的无能和无奈。而真诚的欺瞒才是真正的伟大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鲁迅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人性 小说
下载PDF
还原无爱的本象──谈张爱玲笔下扭曲了的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荣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8-109,115,共3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塑造了一群“扭曲了的女性”形象。本文探讨了这些形象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造成这些女性悲剧的内在、外在的根源,同时揭示了这些形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 小说 悲剧 《金锁记》 《沉香屑·第一炉香》
下载PDF
余秀华诗歌核心意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怀凤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余秀华诗歌中最核心的三个意象是"白""秋"与"爱"。通过文本细读,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三个核心意象的分析,让读者走进余秀华的诗歌世界,发现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余秀华 诗歌 意象
下载PDF
谋爱与无爱——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两难命题
8
作者 李云霞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6-47,共2页
张爱玲毕生关注于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并试图给饮食男女一个启示,但通观其创作,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后的困惑。
关键词 无爱 困惑 两难命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