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椎间盘Ⅰ型和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无忌 李悦 原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57-4864,共8页
背景:胶原纤维是维持椎间盘正常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物质,椎间盘中胶原的类型及含量的变化,影响整个椎间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Ⅰ型及Ⅱ型胶原是椎间盘胶原的主要组分。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致伤兔椎间盘Ⅰ型、Ⅱ型... 背景:胶原纤维是维持椎间盘正常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物质,椎间盘中胶原的类型及含量的变化,影响整个椎间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Ⅰ型及Ⅱ型胶原是椎间盘胶原的主要组分。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α致伤兔椎间盘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新西兰白兔带终板的45个L2-L5椎间盘随机分为空白第1天组、空白第14天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组、中药血清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中药血清组。后两种培养液中分别含5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和体积分数10%六味地黄丸血清,培养14d后收集髓核和纤维环观察。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纤维环中Ⅰ型胶原及髓核中Ⅱ型胶原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可加速这种变化,而含药血清可延缓Ⅰ,Ⅱ型胶原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提示六味地黄丸可通过稳定Ⅰ,Ⅱ型胶原蛋白和基因表达,对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六味地黄丸 椎间盘源性腰痛 六味地黄丸 I型胶原 Ⅱ型胶原 椎间盘 省级基金 '
下载PDF
自编康复操联合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闫佩峰 席朝垒 +3 位作者 牛建栋 杨智勇 张丽萍 闫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观察自编康复操结合腰椎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编康复操结合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对2组... 目的观察自编康复操结合腰椎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编康复操结合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M-JOA下腰痛评分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M-JOA下腰痛评分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编康复操结合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程度,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且近期疗效显著,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编康复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M-JOA下腰痛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熏蒸疗法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润 张喆 +1 位作者 葛玲玉 李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熏蒸疗法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普通健康教育,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ODI、腰椎功能分级及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熏蒸疗法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普通健康教育,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ODI、腰椎功能分级及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中药熏蒸后,ODI、腰椎功能分级情况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而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ODI评分、腰椎功能分级较疗程结束时有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则进一步降低(P<0.01)。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的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熏蒸疗法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下腰痛患者ODI、提高腰椎功能,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蒸疗法 强化健康教育 下腰痛
下载PDF
腰痛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维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浩 余波 +2 位作者 孙丹 刘英 黄馨凝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腰痛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疗效维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CNLBP患者,均经悬吊运动、核心肌力训练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稳定(VAS评分<3分,1个... 目的探讨腰痛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疗效维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CNLBP患者,均经悬吊运动、核心肌力训练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稳定(VAS评分<3分,1个月内无复发)。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通过腰痛学校模式进行疾病知识、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再次随访6个月。比较随访1、3、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评价远期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期间VAS、ODI评分均逐渐升高,但随访1、3、6个月的观察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学校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维持CNLBP患者临床疗效,延缓CNLBP复发,提升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疗效维持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
5
作者 田帅 宁春芳 +4 位作者 韩嵩博 田春艳 张立华 郎宁 袁慧书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0,共5页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30例反复下腰痛患者及24名无症状的健康志愿者被纳入本研...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30例反复下腰痛患者及24名无症状的健康志愿者被纳入本研究。在轴位DTI中的椎间盘纤维环后缘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并比较ADC、FAλ1、λ2及λ3值。结果 下腰痛组受试者[(58±6)岁,16例女性]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54±6)岁,12名女性]中,下腰痛组ADC值高于对照组(下腰痛组:9.84±4.01;健康对照组:6.10±3.17;P<0.001),而FA值低于对照组(下腰痛组:0.231±0.150;健康对照组:0.341±0.201;P<0.007)。结论 3.0 T磁共振DT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诊断和责任节段的术前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干预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椎间盘源性腰痛 纤维环 椎间盘造影
原文传递
深圳市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其肩颈腰背健康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周丽 黄园园 +4 位作者 谌丁艳 张栋 罗青山 王赟 吴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其肩颈、腰背健康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区10所中学的3 952名学生进行脊柱健康状况及日常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调...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其肩颈、腰背健康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区10所中学的3 952名学生进行脊柱健康状况及日常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中学生中有肩颈症状和腰背症状的分别为20.3%和15.2%;有肩颈症状的女生(25.3%)多于男生(16.2%),高中生(24.5%)多于初中生(15.5%),住校生(24.4%)多于非住校生(17.6%);有腰背症状的女生(17.9%)多于男生(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学校类型、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因学习或玩电脑熬夜、自评学习压力、持续长时间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与学生肩颈症状相关(P〈0.05);性别、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因学习或玩电脑熬夜、自评学习压力、持续长时间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与学生腰背症状相关(P〈0.05)。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不容忽视,学习压力、长时间静坐行为和不良的睡眠习惯均对脊柱健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日常行为习惯 肩颈症状 腰背症状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椎间盘内破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观察
7
作者 隰建成 马远征 +3 位作者 白一冰 史迎昌 黎立 侯树勋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建立椎间盘内破裂的动物模型,观察其病理学及行为学表现。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全麻后取仰卧位,经腹腔正中入路,钝性撕开后腹膜,暴露L_(6~7)椎间盘,逐层缝合。椎间盘轻度破坏组(手术1... 目的建立椎间盘内破裂的动物模型,观察其病理学及行为学表现。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全麻后取仰卧位,经腹腔正中入路,钝性撕开后腹膜,暴露L_(6~7)椎间盘,逐层缝合。椎间盘轻度破坏组(手术1组),全麻后取仰卧位,经腹腔正中入路,暴露L_(6~7)椎间盘。于椎间盘前正中点以直径0.2mm的特制针头刺入L_(6~7)椎间盘至后侧纤维环下,深度控制为3mm。少许明胶海绵堵塞针口,逐层缝合。关腹前滴入约1ml左右生理盐水。椎间盘重度破坏组(手术2组),全麻后取仰卧位,经腹腔正中入路,暴露L_(6~7)椎间盘。于椎间盘前正中点以直径0.2mm的特制针头刺入L_(6~7)椎间盘至后侧纤维环下,深度控制为3mm。仍以前正中针口为刺入点,与第一针道各成30°角向左右分别穿刺至后外侧纤维环下。结果手术椎间盘内可见由前方至后方的裂隙,后侧的外层纤维环未破裂。术后髓核内纤维组织样细胞透明样变性,与胶冻状物交织在一起,内层纤维软骨细胞变性。椎间盘内破裂模型手术2组的大鼠术后静止不动时间延长、运动时间减少,同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一种椎间盘内破裂的动物模型,并观察了手术间盘的病理及行为学改变过程,该模型可模拟临床上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内破裂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试验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