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射器治理工作面隅角低氧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关欣杰 李晓龙 邓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7-12,18,共7页
矿井工作面正常回采时隅角容易产生低氧现象,会导致工作人员作业期间呼吸困难等问题。通过现场测试,回风隅角的氧气浓度为15.5%~17.5%,且随地表气温的升高而降低。为此,提出了基于引射原理的工作面隅角低氧防治技术,并将技术与现场应用... 矿井工作面正常回采时隅角容易产生低氧现象,会导致工作人员作业期间呼吸困难等问题。通过现场测试,回风隅角的氧气浓度为15.5%~17.5%,且随地表气温的升高而降低。为此,提出了基于引射原理的工作面隅角低氧防治技术,并将技术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结果表明,引射风流对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环境改善效果良好,引射风流方向与回风巷呈一定夹角设置时,改善效果最佳;此位置条件下引射风速8 m/s便可有效消除回风隅角低氧现象,使整体氧气浓度保持在19%以上。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陕北某矿112207工作面实际情况,进行了引射器现场应用与效果检验。在设备正常运行7 d后,工作面回风隅角氧气浓度维持在18.5%以上,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器 回风隅角 低氧现象 氧气浓度
下载PDF
基于均压通风系统的浅埋深综放工作面低氧防治实践
2
作者 许金钟 《晋控科学技术》 2024年第4期27-31,34,共6页
为了治理山西河曲晋神磁窑沟煤矿13108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工作面CO气体超限、低氧这一难题,开展了13108工作面均压通风体系调试试验,保持工作面风压略高于上覆采空区,使采空区涌入回风隅角及工作面的有害气体减少。结果表明:1台FBDNO.... 为了治理山西河曲晋神磁窑沟煤矿13108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工作面CO气体超限、低氧这一难题,开展了13108工作面均压通风体系调试试验,保持工作面风压略高于上覆采空区,使采空区涌入回风隅角及工作面的有害气体减少。结果表明:1台FBDNO.8.0局部通风机双电机与2台FBDNO.8.0局部通风机单电机运行,既满足工作面风量(1 618 m^(3)/min),又能使工作面与上覆采空区的正压差降至最低。在均压通风系统启动后,13108综放工作面及回风隅角的CO和O2体积分数均能降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有效解决工作面及回风隅角气体超限问题,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压通风 低氧现象 采空区漏风 防灭火
下载PDF
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覆岩结构对工作面低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岱岳 张翔 李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4-89,共6页
针对神东矿区回风隅角低氧现象频发的问题,从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采空区覆岩结构特征角度出发,以上湾煤矿22104工作面作为例,使用PFC离散元软件对开采过程中覆岩垮落、裂隙发育与采场应力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深近距... 针对神东矿区回风隅角低氧现象频发的问题,从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采空区覆岩结构特征角度出发,以上湾煤矿22104工作面作为例,使用PFC离散元软件对开采过程中覆岩垮落、裂隙发育与采场应力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裂隙可发育至地表,形成贯通漏风通道;下煤层开采可导致复合采空区的形成,同时对上部旧有垮落空间具有明显活化作用,裂隙发育程度升高,加剧地表漏风量。上煤层开采会造成下煤层顶板大幅卸压,导致采空区顶板不易垮落,易形成大面积悬顶。提出并建立了采空区漏风控制、工作面调压、强制放顶相结合的低氧防治体系分别解决地表漏风严重、复合采空区低氧气体涌出与大面积悬顶突然垮落问题,有效解决了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低氧现象 浅埋深煤层 漏风通道 水力压裂
下载PDF
黔南泥盆纪停滞缺氧盆地的生物相模式及沉积水深和古坡度的确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余生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61-67,共7页
黔南泥盆纪沉积盆地是一个停滞缺氧盆地。本文提出该停滞缺氧盆地的生物相模式,并运用它确定了该盆地沉积时水深和古坡度,解释了某些沉积层序的韵律性变化。
关键词 泥盆纪 停滞缺氧盆地 生物相 水深
下载PDF
基于均压通风技术的浅埋深超大面积采空区综采工作面低氧防治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斌 杨英兵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3期94-98,共5页
以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22307综采工作面为案例,分析了浅埋深超大面积采空区综采工作面低氧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采空区与综采工作面之间时刻处于一种多元动态平衡的状态,打破平衡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气压变化。对前期防治的一些引流、卸... 以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22307综采工作面为案例,分析了浅埋深超大面积采空区综采工作面低氧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采空区与综采工作面之间时刻处于一种多元动态平衡的状态,打破平衡最直接的因素是大气压变化。对前期防治的一些引流、卸压等技术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其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重点对均压通风技术的实施及防治效果进行介绍,结果表明:在众多低氧防治措施中,均压通风技术对低氧防治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压通风 低氧现象 防治技术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