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钼精矿多膛炉氧化焙烧炉床底料增厚机理分析
1
作者 符新科 孙博 +5 位作者 杨猛 闫剑 韩晓波 翟钰华 王伟安 李小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0,共8页
工业上一般采用氧化焙烧-氨浸工艺处理钼精矿,多膛炉在氧化焙烧钼精矿过程中时常出现烧结现象,造成炉床增厚,严重影响生产。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某公司钼精矿多膛炉炉床底部增厚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垂直立体取样检测,分析样品的物相组成与... 工业上一般采用氧化焙烧-氨浸工艺处理钼精矿,多膛炉在氧化焙烧钼精矿过程中时常出现烧结现象,造成炉床增厚,严重影响生产。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某公司钼精矿多膛炉炉床底部增厚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垂直立体取样检测,分析样品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炉底增厚料底层由CaMoO_(4)、CuMoO_(4)、CuSO_(4)、CaSO_(4)等杂质,以及MoO_(3)和MoO_(2)物相组成;中层主要由MoO_(3)以及少量Mo_(4)O_(11)、MoO_(2)和CaSO_(4)等物相组成;顶层主要由MoO_(3)以及极少量Mo_(4)O_(11)、MoO_(2)物相组成。分析认为炉底增厚料初期大量杂质元素在铺底料(SiO_(2))表面富集,形成“黏结”的低熔点化合物;随着生产进行,低熔点化合物和钼氧化物在初期增厚料底层上进一步沉积形成炉底增厚料顶层料,随着生产时间的增长,炉底增厚料不断沉积增厚。通过控制入炉原料杂质元素种类及含量、焙烧温度、物料搅拌强度、焙烧时间、料层厚度等措施可以减小炉底料的增厚速度,减少多膛炉炉床维护,节约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精矿 氧化焙烧 多膛炉 炉底增厚料 低熔点化合物 杂质元素 料层厚度
下载PDF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Use of Zinc and Zinc Compounds in Paper-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s
2
作者 Amer Charbaji Hojat Heidari-Bafroui +1 位作者 Constantine Anagnostopoulos Mohammad Faghri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21年第3期257-270,共14页
Zinc and its compounds, alloys and compos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day world and find application in almost every aspect tha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This ranges from supplements and phar... Zinc and its compounds, alloys and compos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day world and find application in almost every aspect tha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This ranges from supplements and pharmaceuticals that are meant to improve our health and wellbeing to additives meant to guard or reduce corrosion in metals. However,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 new area of technology has been garner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nd has made use of zinc and its compounds. This is with reference to paper-based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that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 and that keeps expanding in the amount of applications it covers. In this paper, a review is offered for the applications that have used zinc or zinc compounds in paper-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Zinc Oxide Zinc compounds Paper-Based Devices Paper Microfluidics low-Cost Platforms point-of-Care Diagnostics
下载PDF
低熔点含能化合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郝雪 叶志文 周新利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0,共15页
综述了苯环类、氮杂环类、氮氧杂环类、烷烃类及含能离子盐类低熔点含能化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与爆轰性能,并分析了其性能优劣及实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等,对比不同分子主体结构和官能团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探... 综述了苯环类、氮杂环类、氮氧杂环类、烷烃类及含能离子盐类低熔点含能化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与爆轰性能,并分析了其性能优劣及实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等,对比不同分子主体结构和官能团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探索今后含能材料的重点研究方向以便设计出更好的低熔点化合物,更好地满足熔铸炸药应用要求。指出DFTNAN、DNP、DNBF、BOO、BODN、TNTON等化合物性能优良,可以作为取代TNT作为新型熔铸炸药载体;可以尝试以四唑为基础原料,引入不同性能优良的基团,如:—N 3、—F、—ONO 2、—NHNO 2等,设计新型低熔点含能化合物。附参考文献11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铸炸药载体 低熔点含能化合物 含能离子盐 熔点 爆轰性能
下载PDF
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4
作者 范凤阁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车辆行驶在交通干道上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尾气中包含挥发性有机物,很容易造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给城市居民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为有效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研究一种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技术,在该研究中前一部分确定交通干... 车辆行驶在交通干道上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尾气中包含挥发性有机物,很容易造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给城市居民健康带来严重的损害。为有效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研究一种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技术,在该研究中前一部分确定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评估交通干道重要程度,并结合交通干道基本参数,计算干道上防控点点距,完成设计防控点规划。将吸附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组合在一起,设计一种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装置,并将该装置放置在防控点处,实现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净化防控。结果表明:经过研究技术防控之后,交通干道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防控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证明研究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干道 挥发性有机物 防控点规划 吸附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污染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三种低熔点二异噁唑含能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敏杰 毕福强 +4 位作者 张家荣 翟连杰 李祥志 周彦水 王伯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91,共7页
为研究二异噁唑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以二氯乙二肟、炔醇和炔溴为原料,经过[3+2]环化反应、硝化和叠氮化反应合成得到三种低熔点含能化合物:5,5′-二叠氮甲基-3,3′-二异噁唑(2)、3,3′-二异噁唑-5,5′-二亚甲基硝酸酯(4)和3,3′-二... 为研究二异噁唑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以二氯乙二肟、炔醇和炔溴为原料,经过[3+2]环化反应、硝化和叠氮化反应合成得到三种低熔点含能化合物:5,5′-二叠氮甲基-3,3′-二异噁唑(2)、3,3′-二异噁唑-5,5′-二亚甲基硝酸酯(4)和3,3′-二异噁唑-4,4′,5,5′-四亚甲基硝酸酯(6),总收率分别为66%,67%和64%。利用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C+=N—O-和C≡C经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二异噁唑的反应机理。利用DSC和TG研究了化合物(2)、(4)和(6)的热行为。化合物(2)、(4)和(6)的熔点分别为77.46,95.18℃和124.36℃,热分解起始温度分别为179.21,165.34℃和16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噁唑 含能化合物 低熔点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热媒中低沸物含量超标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永冰 《聚酯工业》 CAS 2005年第6期35-38,共4页
对聚酯装置使用的热媒T-66中低沸物含量超标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系统存在的局部过热会导致T-66品质变化。通过高点膨胀罐升温脱除低沸物等方法,使聚酯装置热媒劣化趋势得到缓解。
关键词 聚酯 热媒 低沸物含量
下载PDF
一种低熔点含能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脉冲超声辅助萃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进 刘玉存 +5 位作者 刘燕 王建华 柴涛 袁俊明 于雁武 常双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297,共6页
以甲基肼、双氰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化、氧化两步反应合成1-甲基-3,5-二硝基-1,2,4-三唑(DNMT)。精制后,熔点为93~95℃,用核磁光谱(1H,13C NMR)、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DNMT的热分解性... 以甲基肼、双氰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化、氧化两步反应合成1-甲基-3,5-二硝基-1,2,4-三唑(DNMT)。精制后,熔点为93~95℃,用核磁光谱(1H,13C NMR)、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DNMT的热分解性能,热分解峰温281.5℃.分析了DNMT的合成反应机理。同时,改善了产物后处理精制工艺,改用热的乙酸乙酯采用脉冲超声辅助液液萃取(ULLE)法萃取目标产物,系统地研究了超声功率、时间、温度、乙酸乙酯体积和萃取次数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进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结果表明:ULLE法有利于高效地获取高纯度目标产物;产物总收率由16.8%提高到52.8%,高效液相色谱纯度≥9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含能化合物 低熔点 合成 超声辅助液液萃取
下载PDF
提高GCMS离子源温度准确定量低浓度DEHP和PAHs 被引量:4
8
作者 颜涛 金玲仁 +2 位作者 李红莉 王述伟 朱晨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为解决GCMS难以准确定量环境样品中低浓度多环芳烃、酞酸酯类等高沸点、难挥发性有机物的难题,对比了GC进样口温度与MS温度对测定低浓度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PAHs的影响。结果证明,MS离子源温度是准确定量DEHP、PAHs的关键... 为解决GCMS难以准确定量环境样品中低浓度多环芳烃、酞酸酯类等高沸点、难挥发性有机物的难题,对比了GC进样口温度与MS温度对测定低浓度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PAHs的影响。结果证明,MS离子源温度是准确定量DEHP、PAHs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高MS离子源温度能大幅度提高PAHs的灵敏度,且MS温度对沸点越高的PAHs灵敏度影响越大。在高MS离子源温度(330℃)条件下,建立了16种PAHs的SIM校准曲线,定量浓度低至5 ng/m L,表现出极高的灵敏度。为今后开发各类环境中低浓度难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定量方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质谱 离子源温度 低浓度 高沸点 难挥发性有机物 多环芳烃 酞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下载PDF
布洛芬片粘冲问题的3种解决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曾伟 李达富 《中国药业》 CAS 2005年第10期51-52,共2页
目的:通过工艺改进,解决布洛芬片粘冲问题。方法:采用二步制粒法、薄膜液制粒法、薄膜液二步制粒法3种新工艺,进行小样及中试,考察粘冲情况及质量数据。结果:3种新工艺均能解决压片过程中的粘冲难题,提高了成品率和一次合格率,保证了产... 目的:通过工艺改进,解决布洛芬片粘冲问题。方法:采用二步制粒法、薄膜液制粒法、薄膜液二步制粒法3种新工艺,进行小样及中试,考察粘冲情况及质量数据。结果:3种新工艺均能解决压片过程中的粘冲难题,提高了成品率和一次合格率,保证了产品在有效期内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结论:3种新工艺在技术经济指标、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原工艺,对类似的低熔点、易粘冲品种,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片 低熔点化合物 粘冲 工艺
下载PDF
侧位甲基含氟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10
作者 章思汗 刘胜 +3 位作者 刘可庆 张智勇 张开诚 未本美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6-51,共6页
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因具有双折射率(△n)高、向列相温度范围宽等特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采用Sonogashira偶联法合成了4种苯基含氟和甲基的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Ⅵ),合成总产率达到20%,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因具有双折射率(△n)高、向列相温度范围宽等特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采用Sonogashira偶联法合成了4种苯基含氟和甲基的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Ⅵ),合成总产率达到20%,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正确。对目标化合物的物化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n(>0.42)和相对较低的熔点(72—83℃)以及较宽的向列相温度范围(60—100℃)。将这些化合物应用于液晶器件中,对于提高器件的响应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化合物 低熔点 宽相态 高双折射率
下载PDF
低分子有机物熔点测定的两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庞承焕 林木良 《广州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
利用DSC方法和数字熔点仪方法对塑料改性常用的几种低分子有机物熔点进行测定,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在塑料行业进行低分子有机物熔点测定的时候数字熔点仪方法更优,并提出用数字熔点仪测定时的要诀。
关键词 低分子有机物 DSC 数字熔点仪 熔点
下载PDF
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其体内小分子内含物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伟 秦昊东 +3 位作者 高宇 毕锐 崔娟 史树森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704,共8页
为研究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和耐寒机制,采用模拟自然埋土法调查越冬幼虫的存活率,用热电偶法测定越冬前后不同深度土层的幼虫过冷却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虫体小分子内含物含量。结... 为研究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和耐寒机制,采用模拟自然埋土法调查越冬幼虫的存活率,用热电偶法测定越冬前后不同深度土层的幼虫过冷却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虫体小分子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自然种群存活率随所处土层深度加深而显著升高,地表、地表下3 cm和8 cm土层的越冬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00%、51.14%和91.50%,土层对越冬幼虫起保护作用;按体重分组的越冬幼虫,在相同深度土层中其存活率随体重降低而升高,且大、小幼虫间存活率差异显著。越冬前结茧滞育的大、中、小幼虫过冷却点分别为-14.22、-16.30、-17.64℃,越冬后过冷却点降低,降低幅度随所处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在越冬幼虫体内检测到海藻糖、葡萄糖和L-异亮氨酸等10种化合物,海藻糖平均相对含量最高,为60.55%,其次是葡萄糖,为1.68%。幼虫过冷却点与海藻糖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藻糖对大豆食心虫越冬具有抗冻保护作用;除甘氨酸外其它7种氨基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幼虫过冷却点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6797。表明上述这些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能够调节大豆食心虫的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越冬 存活率 过冷却点 小分子物质
原文传递
转速对铝/镁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及低熔点共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洋 柯黎明 +1 位作者 毛育青 陈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09-4217,共9页
研究了转速对铝/镁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和低熔点共晶的影响,并用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了铝侧和镁侧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采用375 r/min的低转速时,镁侧界面上部出现由Mg固溶体和Al_(3)Mg_(2)相组成的共晶层,平均厚度为38.83μ... 研究了转速对铝/镁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和低熔点共晶的影响,并用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了铝侧和镁侧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采用375 r/min的低转速时,镁侧界面上部出现由Mg固溶体和Al_(3)Mg_(2)相组成的共晶层,平均厚度为38.83μm。在镁侧界面上部还发现一层厚度为12.3μm的连续柱状Al_(3)Mg_(2)层,垂直于Al_(3)Mg_(2)层与共晶层的边界。在镁侧界面的中部和底部,只有Al_(3)Mg_(2)层和Al_(3)Mg_(2)层,其厚度沿厚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此外,铝侧和镁侧界面的Al_(3)Mg_(2)层具有较高的平均晶粒取向差,这为铝和镁原子间的扩散提供了一条途径。当转速为600 r/min时,Mg固溶体与Al_(3)Mg_(2)相组成的共晶层沿厚度方向分布在镁侧界面上,共晶层厚度较低转速(375 r/min)时显著增加。镁侧界面上部的Al_(3)Mg_(2)层和共晶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32.89和68.92μm。最后,由转速引起的应变速率对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低熔点共晶 厚板铝/镁接头 搅拌摩擦焊 旋转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