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 low-recoil gun with front nozzle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g Cheng Chong Wang Xiaobing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03-712,共10页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n the design of a gun is to balance muzzle velocity and recoil,especially for guns on aircrafts and deployable vehicles.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gun power and recoil force,a conc...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n the design of a gun is to balance muzzle velocity and recoil,especially for guns on aircrafts and deployable vehicles.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gun power and recoil force,a concept of rarefaction wave gun(RAVEN)was propose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weapon recoil and the heat in barrel,while minimally reducing the muzzle velocity.The main principle of RAVEN is that the rarefaction wave will not reach the projectile base until the muzzle by delaying the venting time of an expansion nozzle at the breech.Developed on the RAVEN principl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engineering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low-recoil gun with front nozzle.First,a two-dimensional two-phase flow model of interior ballistic during the RAVEN firing cycle was established.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ublished data to validat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Next,the effects of the vent opening times and lo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ru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AVEN with front nozzle.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bove,simple nonlinear fitting formulas were provided to explain how the muzzle velocity and the recoil force change with the vent opening time and location.Finally,a better vent venting opening time corresponding to the vent location was proposed.The findings should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the RA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IOR BALLISTIC low recoil RAREFACTION wave Prediction method Two-dimensional
下载PDF
极低过载引信无返回力矩擒纵后坐保险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艾志远 李世中 +2 位作者 杨超 张冬梅 常慧珠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极低发射过载下引信安全系统的环境利用和保险问题,采用一种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和质量重块相结合的后坐保险机构,通过结构参数优化和设计,对保险机构在勤务处理环境和发射环境下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Adams动力学仿真表明... 针对极低发射过载下引信安全系统的环境利用和保险问题,采用一种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和质量重块相结合的后坐保险机构,通过结构参数优化和设计,对保险机构在勤务处理环境和发射环境下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Adams动力学仿真表明,该机构在极低过载发射环境中效果良好,其勤务处理安全性和发射可靠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解决了极低过载发射弹药使用后坐保险机构的适应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极低过载 后坐保险机构 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
下载PDF
降低火炮后坐力技术概述 被引量:37
3
作者 谈乐斌 侯保林 陈卫民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2,共4页
低后坐力技术是协调火炮威力、机动性和精度三者之间矛盾的关键技术。降低火炮后坐力技术主要有前冲技术、超长和串联超长后坐技术、二维后坐技术、炮口制退器技术、膨胀波减小后坐力技术和电(磁)流变技术。前冲后坐技术需要适应多种装... 低后坐力技术是协调火炮威力、机动性和精度三者之间矛盾的关键技术。降低火炮后坐力技术主要有前冲技术、超长和串联超长后坐技术、二维后坐技术、炮口制退器技术、膨胀波减小后坐力技术和电(磁)流变技术。前冲后坐技术需要适应多种装药的变化,要有专门的卡锁装置,迟发火或瞎火时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尤其要解决首发射击精度问题。膨胀波火炮红外目标特征太明显,要求能精确控制火炮相关机构,需系统、全面地研究探索内弹道技术、火炮自动机技术等相关技术。在火炮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降低后坐力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提出相容性好的低后坐力技术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火炮威力 低后坐力 炮口制退器 膨胀波火炮 电(磁)流变液
下载PDF
喷孔前置式膨胀波枪炮发射过程数值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帆 廖振强 +1 位作者 刘国鑫 陈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5032-5034,5039,共4页
喷孔前置式膨胀波枪炮是一种结合了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枪炮和膨胀波火炮性能优点的新型低后坐力武器。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运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内弹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特殊的减后坐组件结构提出了身管... 喷孔前置式膨胀波枪炮是一种结合了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枪炮和膨胀波火炮性能优点的新型低后坐力武器。提出了其发射过程的四阶段物理模型,运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内弹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特殊的减后坐组件结构提出了身管—反作用导气管双流场耦合计算的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以14.5mm喷孔前置式膨胀波弹道枪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普通14.5mm机枪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结构参数匹配合理的情况下14.5mm喷孔前置式膨胀波弹道枪能在不减小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减少40.56%的后坐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低后坐力武器 内弹道模型 准两相流 发射原理
下载PDF
超高射速武器低后坐力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赫雷 周克栋 +1 位作者 张中利 李峻松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超高射速武器是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概念武器,射速高,后坐力大,要考虑设计合适的减后坐力装置,使武器后坐运动达到合理程度,实现武器的低后坐力柔性发射。研究武器在采用有预压的双向弹簧缓冲器和高效膛口制退器共同作用下的情况,建立了... 超高射速武器是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概念武器,射速高,后坐力大,要考虑设计合适的减后坐力装置,使武器后坐运动达到合理程度,实现武器的低后坐力柔性发射。研究武器在采用有预压的双向弹簧缓冲器和高效膛口制退器共同作用下的情况,建立了武器后坐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分别对非耦合、弱耦合和强耦合3种发射模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出了发射装置的受力和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射速越高,武器后坐的位移、速度和产生的运动阻力越大。该技术研究可为超高射速武器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超高射速武器 低后坐力 动力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反器材步枪应用弹簧液压缓冲器理论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刚 姚养无 张伟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采用优化设计和仿真的方法,寻求一种有效的反器材步枪低后坐力发射技术.得到了一组优化后的缓冲器结构参数和该组参数下的全枪动力学特性.采用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器材步枪发射时的后坐力,是实现反器材步枪低后坐力发射...  采用优化设计和仿真的方法,寻求一种有效的反器材步枪低后坐力发射技术.得到了一组优化后的缓冲器结构参数和该组参数下的全枪动力学特性.采用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器材步枪发射时的后坐力,是实现反器材步枪低后坐力发射的一种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器材步枪 弹簧液压缓冲器 后坐力 优化设计 仿真
下载PDF
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武器内弹道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帆 廖振强 +1 位作者 刘国鑫 陈杨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武器通过从膛内导出部分火药气体经喷管向后喷射实现了大幅度减小后坐冲量的目的。运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内弹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14.5mm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弹道枪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普通... 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武器通过从膛内导出部分火药气体经喷管向后喷射实现了大幅度减小后坐冲量的目的。运用准一维准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其内弹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14.5mm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弹道枪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普通机枪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参数匹配合理的情况下,14.5mm口径的喷气反推式低后坐力武器能以仅损失6.3%的初速的代价减少40.56%的后坐冲量,这一性能对于增强单兵和轻型作战平台的火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低后坐力武器 内弹道模型 准两相流 发射原理
下载PDF
低后坐力武器喷管推力特性研究
8
作者 郭保全 黄通 +2 位作者 丁宁 武宪威 栾成龙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162,共5页
为探究低后坐力武器喷管对后坐力的作用效力,建立了低后坐力武器喷管仿真模型,利用ANSYS FLUENT对不同燃气压力作用下的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喷管型面阻力特性和推力特性,根据推力特性仿真结果探究了喷管结构参数对推力特性的影... 为探究低后坐力武器喷管对后坐力的作用效力,建立了低后坐力武器喷管仿真模型,利用ANSYS FLUENT对不同燃气压力作用下的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喷管型面阻力特性和推力特性,根据推力特性仿真结果探究了喷管结构参数对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后坐力武器喷管在火药燃气开始作用瞬间推力急剧增大;在燃气作用初期由于膛内压力较大,火药燃气在喷管尾部形成低压区产生负推力;在燃气作用中后期,喷管推力呈现幅值较小的平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后坐力武器 喷管 气动特性 结构优化
下载PDF
一种降低后坐力的火炮发射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永存 周霁 +1 位作者 袁稳新 岳文龙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2,共3页
将弹丸、后坐部分和发射药组成的火炮试验装置看作是一个自由后坐的质点系,利用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火炮射击过程中后坐部分的运动方程,根据数值分析计算得知:当膛底压力达到最大值时,爆破片被剪切,使火炮在膛内时期即... 将弹丸、后坐部分和发射药组成的火炮试验装置看作是一个自由后坐的质点系,利用质点系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火炮射击过程中后坐部分的运动方程,根据数值分析计算得知:当膛底压力达到最大值时,爆破片被剪切,使火炮在膛内时期即开闩排气,对火炮产生向前的强大推力,从而减小火炮后坐力。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后膛火炮相比,弹丸炮口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后坐力却降低了50%以上。这种火炮发射方法在解决火炮威力与机动性这对矛盾上,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发射方法 低后坐力 火炮威力 后膛火炮 爆破片
下载PDF
某微后坐力转膛自动炮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如锋 张国平 +1 位作者 李勇 王茂林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某微后坐力转膛自动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考虑喷管推力、机构之间的运动阻力及碰撞等因素,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 Dyn建立了该自动炮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2个射击循环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获得了自动炮... 以某微后坐力转膛自动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考虑喷管推力、机构之间的运动阻力及碰撞等因素,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 Dyn建立了该自动炮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2个射击循环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获得了自动炮后坐与复进过程中的机构运动特征数据,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所建虚拟样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转膛体转动惯量对滑板运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转膛体转动惯量的变化对滑板运动特性影响较小。仿真模型与结果可对该炮参数优化及结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后坐力 转膛自动炮 动力学 虚拟样机 仿真
下载PDF
某车载多管火炮降低后坐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世毓 何永 何庆国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10期12-13,20,共3页
针对某多管车载式迫击炮,提出一种新的后坐结构。以4套身管为一组共用一套反后坐装置,通过增加配重来增加火炮后坐部分质量,进而降低火炮后坐力,使多管火炮能够实现车载;对该结构进行分析,并用Fortran语言建立数值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 针对某多管车载式迫击炮,提出一种新的后坐结构。以4套身管为一组共用一套反后坐装置,通过增加配重来增加火炮后坐部分质量,进而降低火炮后坐力,使多管火炮能够实现车载;对该结构进行分析,并用Fortran语言建立数值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能使火炮的后坐阻力降低80%以上,后坐长度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后坐结构 低后坐力 配重块 车载多管火炮
下载PDF
炮口制退器高效率低危害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永河 张世全 +1 位作者 赵静 余英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9,49,共4页
炮口制退器带来的压力波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提出了在不降低制退器效率情况下实现GJB50-1985规定的压力波允许值的研究目标。通过进行制退器和炮口流场两方面原理分析,得出减小出口处喷流压力和最大瞬间秒流量,增加气流在装置内滞留... 炮口制退器带来的压力波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提出了在不降低制退器效率情况下实现GJB50-1985规定的压力波允许值的研究目标。通过进行制退器和炮口流场两方面原理分析,得出减小出口处喷流压力和最大瞬间秒流量,增加气流在装置内滞留时间的理论依据。对以下4种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新型炮口制退器结构;将气流引向炮口后部,增大腔室空间,在制退器内径向分流;纵向截流;减小冲击波膨胀时相互干扰,抑制激波瓶的形成。为高效率低危害炮口制退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炮口制退器 高效率 低危害 制退效率 脉冲噪声
下载PDF
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晨 程广伟 +2 位作者 豆松松 王华亭 胡勇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大幅降低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并保持弹丸初速基本不变,设计了一种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和验证火炮机构。根据火炮内弹道理论和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的内弹道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弹药后药室喷... 为了大幅降低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并保持弹丸初速基本不变,设计了一种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和验证火炮机构。根据火炮内弹道理论和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的内弹道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弹药后药室喷管喉径、装药质量及燃速对弹药前推力的影响,确定了与弹药前药室底推力规律和总冲量大小相当的最优设计方案,得到了火炮后坐运动部分发射过程中的受力规律。仿真计算表明:发射某中口径火炮弹丸的后坐冲量可减少82. 1%,初步验证了火炮发射双药室低后坐能弹药技术可行,对未来大幅减小火炮的后坐力和提高火炮机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低后坐力 双药室 内弹道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带提升阀的被动式体积管低流量测量性能的提升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峰 官志坚 《计测技术》 2013年第4期52-54,共3页
针对带提升阀的被动式体积管,提出了一种提升其在流量测量下限值附近范围测量性能的改造方案。设计采用辅助复进机构,使得被动式体积管的运动机构能够在低流量条件下获得足够的运动初速度,克服静摩擦力影响,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介质压力启... 针对带提升阀的被动式体积管,提出了一种提升其在流量测量下限值附近范围测量性能的改造方案。设计采用辅助复进机构,使得被动式体积管的运动机构能够在低流量条件下获得足够的运动初速度,克服静摩擦力影响,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介质压力启动活塞产生的压力突变,提高了带提升阀的被动式体积管运行的平稳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展了测量下限。对装置的校准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本装置性能和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提升阀的被动式体积管 低流量 辅助复进机构 静摩擦力
下载PDF
减后坐力燃气弹射装置的内弹道与数值分析
15
作者 任兴鸽 杜典 任杰 《战术导弹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8,共7页
针对开口气缸弹射装置的发射后坐力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后坐平衡的高低压发射装置,建立了液体射流后坐力平衡发射的理论模型。设计高低压发射系统的结构,计算平衡装置射流所需的反推力,从而确定平衡装置各关键尺寸。基于LS-Dyna对液囊进... 针对开口气缸弹射装置的发射后坐力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后坐平衡的高低压发射装置,建立了液体射流后坐力平衡发射的理论模型。设计高低压发射系统的结构,计算平衡装置射流所需的反推力,从而确定平衡装置各关键尺寸。基于LS-Dyna对液囊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拟了液体射流的产生过程,从而计算出射流反推力数据。对发射系统进行完整内弹道计算,验证减后坐装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设计的减后坐装置在满足发射负载预定指标的基础上,液体射流产生的推力能够平衡低压室产生的推力,起到了减后坐的作用。对高低压发射液体射流平衡装置进行了完整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可为后续工程设计、试验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弹射 高低压发射 液体射流 减后坐 内弹道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某低后坐火炮发射性能及后喷爆破装置延时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健 任辉启 +1 位作者 王海露 阮文俊 《防护工程》 2019年第3期49-53,共5页
现代高科技战争对防护工程的威胁越来越大,对防护工程抗侵彻研究中的火炮动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大口径常规火炮在用于防护工程试验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已经严重制约对防护工程抗侵彻能力的研究。针对该问题,基于膨胀波减后坐原理... 现代高科技战争对防护工程的威胁越来越大,对防护工程抗侵彻研究中的火炮动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大口径常规火炮在用于防护工程试验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已经严重制约对防护工程抗侵彻能力的研究。针对该问题,基于膨胀波减后坐原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防护工程研究的新型膨胀波低后坐火炮,建立了该低后坐火炮发射过程的两相流内弹道模型,模拟了该低后坐火炮发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后喷爆破装置的延迟时间对于膨胀波火炮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火炮相比,该低后坐火炮可在保证炮口动能的基础上,大幅降低发射装置的后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工程 低后坐 膨胀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N=127同中子素^(219)U和^(216)Ac的α衰变研究
17
作者 张明明 甘再国 +4 位作者 张志远 杨华彬 黄明辉 马龙 杨春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541,共6页
本工作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40)Ar+^(183)W,产生了质子滴线附近的轻锕系核素^(219)U和^(216)Ac。实验在兰州充气反冲谱仪(SHANS)上开展,目标核产生后从薄靶中反冲出来,在飞行中与大量的本底粒子进行分离并偏转到位于焦平面的探测系... 本工作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40)Ar+^(183)W,产生了质子滴线附近的轻锕系核素^(219)U和^(216)Ac。实验在兰州充气反冲谱仪(SHANS)上开展,目标核产生后从薄靶中反冲出来,在飞行中与大量的本底粒子进行分离并偏转到位于焦平面的探测系统中。探测系统对注入的反冲核和随后的α衰变进行探测,并利用寻找α衰变链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寻找和鉴别。在本次工作中,^(219)U已知的α衰变数据得到改善,其基态衰变到子核215Th基态的α粒子能量被确定为E_(α)=9 763(15)keV,半衰期为T_(1/2)=60(7)μs。首次发现了^(219)U两个新的α衰变分支,其能量为E_(α)=9246(17)keV,8975(17)keV,并指认它们分别是从^(219)U的基态衰变到子核215Th的低激发态(5/2^(-))和(3/2^(-))。此外,通过对^(216)Ac的α衰变数据的分析,证实了^(216)Ac存在同核异能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衰变谱学 原子核低激发态 兰州充气反冲谱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