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初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特征及环流特点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记芳 顾万龙 +2 位作者 潘攀 朱业玉 刘和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利用全省1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天气现象等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全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51年以... 利用全省1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天气现象等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全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冬季最长连续低温日数为1978年以来的最多值,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和最长连续冰冻日数均为1958年以来的并列最多值,特别是豫南的信阳连降3次暴雪,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1956年以来的最大值。这次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河南省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雨雪 冰冻 气候特征 环流特点
下载PDF
AREM对2008年西南地区低温雨雪天气预报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7
2
作者 肖玉华 何光碧 +2 位作者 陈静 顾清源 高文良 《暴雨灾害》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与实况吻合较好,且预报温度值误差亦较小;对降温不明显的昆明和拉萨站,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温度的波动,只是预报温度值误差较大,尤以拉萨为最。此外,AREM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最大降温区也有较好的预报。从过程平均的Ts评分看,AREM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弱于T213和日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M模式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预报检验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富川脐橙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后续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柒广萍 廖铭燕 奚广平 《广西农学报》 2012年第2期27-30,57,共5页
2008年初富川县脐橙经历了一场种植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文章通过对脐橙受害后以及两年来生长发育情况的后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场50年一遇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富川北部的脐橙为害较为严重,表现为全株末级梢及叶片... 2008年初富川县脐橙经历了一场种植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文章通过对脐橙受害后以及两年来生长发育情况的后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场50年一遇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富川北部的脐橙为害较为严重,表现为全株末级梢及叶片干枯,但当年恢复生长并开花结果,只是花量明显减少,产量下降。第二年正常开花结果。而富川中南部的脐橙受害较轻,当年产量较高。通过此后续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发展富川脐橙生产、以及脐橙的冻害防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川脐橙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 灾害 后续分析
下载PDF
The Unprecedented Freezing Disaster in January 2008 in Southern China and Its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一汇 王遵娅 +1 位作者 宋亚芳 张锦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8年第4期538-558,共21页
The unprecedented disaster of low temperature and persistent rain, snow, and ice storms, causing widespread freez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08, is not a local or regional event, but... The unprecedented disaster of low temperature and persistent rain, snow, and ice storms, causing widespread freez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08, is not a local or regional event, but a part of the chain events of large-scale low temperature and snow storms in the same period in Asia. The severity and impacts of the southern China 2008 freezing disaster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among others. This disastrous ev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major features: (1) snowfall, freezing rain, and rainfall, the three forms of precipitation, coexisted with freezing rain being the dominant producer responsible for the disaster; (2) low temperature, rain and snow, and freezing rain exhibited extremely great intensity, with record-breaking measurements observed for eight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made by China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and the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southern China; (3) the disastrous weathers persisted for an exceptionally long time period, unrecorded before in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history of China. The southern China 2008 freezing disaster may be resulted from multipl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superimpose on and interlink with one another at the right time and place. Among them, the La Nina situation is a climate background that provided conducive conditions for the intrusions of cold air into southern China; the persistent anomaly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Eurasia is the direct cause for a succession of cold air incursions into southern China; and the northward transport of warm and moist airflows from the Bay of Bengal and South China Sea finally warran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storms and their prolonged dominance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a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this disastrous event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is presented. This event may be viewed as a short-term regional perturbation to the global warming. There is not any possibility for this event to divert the long-term trend and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global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freezing rain rain and snow storms global warming the southern China 2008 freezing disaster
原文传递
挪威寒区铁路工程技术考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钱征宇 《中国铁路》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寒区特有的低温冻胀、结冰积雪对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寒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线路冻胀防治、移动设备防冻除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挪威寒区铁路的现场考察与技术交流,为我国寒区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借鉴。介绍挪威铁... 寒区特有的低温冻胀、结冰积雪对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寒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线路冻胀防治、移动设备防冻除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挪威寒区铁路的现场考察与技术交流,为我国寒区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借鉴。介绍挪威铁路网和运营管理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挪威寒区铁路在路基防冻胀、隧道防冻结、线路防雪害和耐久性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针对寒区铁路低温积雪特点采取的线路维护、道岔融雪和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同时对挪威铁路北极快运(ARE)服务进行介绍,就完善我国寒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技术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铁路 挪威 低温冻结 路基冻胀 道岔融雪
下载PDF
1949—2000年山西高原低温冷害特征及小波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孟万忠 刘晓峰 +1 位作者 王尚义 冯旭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5期251-256,共6页
低温冷害在山西高原四季均可发生,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此类灾害,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山西1949—2000年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地区低温... 低温冷害在山西高原四季均可发生,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此类灾害,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山西1949—2000年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地区低温冷害的等级、阶段、周期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2年来山西共发生低温冷害374次,轻度占16.8%;中度占61.0%;重度占22.2%。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1957—1975年为第二阶段,1976—1995年为第三阶段,1996—2000年为第四阶段。第一、三阶段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灾害频次较高,以中、重度灾害为主。第二、四阶段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灾害发生频次低,以轻、中度灾害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存在为2~3年、5~8年和15~20年的周期。降霜、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气温变化幅度为-25.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小波分析 灾害等级 周期规律 山西高原 1949--2000年
下载PDF
低温雨雪冰冻对4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影响分析
7
作者 柴守权 于海英 +1 位作者 尤德康 刘枫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17,共4页
对2005—2010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发生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08年,松墨天牛发生面积呈暴发式增长... 对2005—2010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发生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08年,松墨天牛发生面积呈暴发式增长,为偏重发生;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急剧下降,重度发生面积下降77.6%,发生程度呈轻度、中度;湿地松粉蚧当年发生面积略有上升,但总体呈连续6年的下降趋势;板栗疫病发生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特别是2009年较2008年重度发生面积增加了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雨雪 冰冻 松墨天牛 马尾松毛虫 湿地松粉蚧 板栗疫病 影响
下载PDF
区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的CART模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吉中会 李宁 +1 位作者 吴吉东 刘雪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0,164,共6页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逐级提取出了造成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7月降水量、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9月降水量以及人口密度。同时确定了影响阈值,当农作物受灾面积不超过56.8×103hm2,且受灾人口少于158.2万人时,预测损失级别为1,属于微灾;而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81.1×103hm2,7月降水量少于343 mm,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94.5%时,预测损失级别为5,属极重灾。CART模型应用简单、结果客观,为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CART模型 损失评估 预测 湖南省
下载PDF
1949—2014年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时空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亚辉 孟万忠 郝小刚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4-51,共8页
通过对1949—2014年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应用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法对这一时期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等级、时空分布特征、周期规律以及与ENSO事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4年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共... 通过对1949—2014年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应用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法对这一时期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等级、时空分布特征、周期规律以及与ENSO事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4年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共发生114次,其中1级、2级、3级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频次分别为28次、53次、33次;灾害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76年,第二阶段为1977—1998年,第三阶段为1999—2014年,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霜雪低温灾害发生频次较少,第一阶段以1级和2级灾害为主、第三阶段以2级和3级灾害为主,第二阶段霜雪低温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以2级和3级灾害为主;小波分析得出,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主周期,即7a、13a、24a、38a左右的周期;拉尼娜事件与京津冀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关系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霜雪低温灾害 时空变化 小波分析 灾害等级
下载PDF
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时空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小刚 孟万忠 王亚辉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6-102,共7页
通过搜集和整理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发生的历史文献资料,运用数理分析、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频次、时空特征、周期规律。结果表明:(1)有明一代,河北地区(京师)霜雪低温灾害共发生了68次... 通过搜集和整理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发生的历史文献资料,运用数理分析、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频次、时空特征、周期规律。结果表明:(1)有明一代,河北地区(京师)霜雪低温灾害共发生了68次,轻度、中度和重度占比分别为:58.9%,27.9%和13.2%。其中以轻度灾害居多,但受灾面广,具有连续性频发现象。(2)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368—1429年为第1阶段,以轻中度霜雪低温灾害为主,灾害发生频率较低;1430—1519为第2阶段,以中度霜雪低温灾害为主,灾害频次较高;1520—1644为第3阶段,以重度霜雪低温灾害为主、频次较高;明代中、晚期是河北霜雪低温灾害的高发期,且强度最大。(3)霜雪低温灾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冬季风的活动路径趋于一致。(4)小波分析显示,明代河北地区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周期存在着多尺度的特征,灾害存在着9a,20a、31a和41a左右的周期,其中在41a左右的震荡周期最为强烈。明代河北地区的寒冷气候事件都发生在1520年之后,说明明代中晚期的气候比早期寒冷,该地霜雪低温灾害的发生是对明代"小冰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地区 霜雪低温灾害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明代
下载PDF
湖南保险业抗灾救灾情况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正 肖举萍 +3 位作者 周灿 夏雪芬 侯旭华 徐沈新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4,7,共5页
湖南保险业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提升了行业形象: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完成国务院部署的抗灾救灾中心任务中弘扬了勇担责任的行业精神。保险业应从抗灾救灾工作... 湖南保险业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提升了行业形象: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完成国务院部署的抗灾救灾中心任务中弘扬了勇担责任的行业精神。保险业应从抗灾救灾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方面反思一些问题:如保险覆盖面小、防灾防损不到位、抗灾应急处理机制亟待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缺位等。如何应对灾害事故和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功能,建议如下:把握契机,唤起社会运用保险有效化解风险意识;广泛动员,构建社会风险管理预防救助体系;积极创新,建立国家财政支持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合作,形成相关部门联动风险防范机制;总结经验,夯实防灾防损物质技术保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保险业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作用发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