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analysis for the roles of crustal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ivity body in process of stro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炳乾 牛志仁 段锋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2期151-158,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roles of low velocity and high conductivity body inside the crust in the process of strong earth quake preparation are approached by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 In this paper, the roles of low velocity and high conductivity body inside the crust in the process of strong earth quake preparation are approached by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es on the fine structure of strong seismic source in the North China.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ivity body plays the promoting role for the action of deep-seated structure in the medium stage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except that its existence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tress concentrating in the overlying brittle lay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it plays the triggering role for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later stage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ivity body stro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moting function triggering funct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0.025 mol NaCl Solution at 0.25-3.75 GPa and 20-370℃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g Haifei Xie Hongsen +2 位作者 Xu Yousheng Song Maoshuang Guo Jie and Zhang Yueming Earth’s Interior Material Laborato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Guizho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3-281,共9页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0.025 mol NaCl solution was measured at0.25-3.75 GPa and 20-370℃.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the conductanc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re is a liner relation between the reciproc...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0.025 mol NaCl solution was measured at0.25-3.75 GPa and 20-370℃. As shown by the results, the conductanc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re is a liner relation between the reciprocal of temperature and the logarithm ofthe conductance but their slopes a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pressur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conductance and pressure is rather complex and there are some discontinuities: in the range of2.25-3.75 GPa, the conductance increases with the pressure; in the range of 1.25-2.0 GPa, theconductance is not related to the pressure; and at a pressure of 0.75 GPa, the conductance ishigher than that at the pressures nearby. This reflects that the NaCl solution has rather differentproperties of electronic chemistry at various pressures, and probably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the existence of the layers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ance and low velocity in the Earth's crustand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 P NaCl solu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low-velocity and high-conductance layer
下载PDF
Crust-mantle structure feature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main tectonic units in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被引量:2
3
作者 牛雪 卢造勋 +2 位作者 姜德录 雷清清 石盛昌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2期159-165,共7页
Using recent data of geoscience transa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feature of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result shows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re o... Using recent data of geoscience transa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author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feature of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result shows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at both sides of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fault activity and segment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abruptly change zone of th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There is a clear 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 geomorphic shape and asthenosphere undulate, the former restricts tectonic stability and tectonic style of dif- ferent crustal units. The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ing seismicity of north set and south set in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just correspond to the low-velocity and high conductivity layer of crust-upper mantle. In the North Tanlu fault zone, the main controlling structure of the mid-strong seismic generally consists of the active fault sectors, whose crust-mantle structure is more complicated in rigidity mass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Tanlu fsult zone crust-upper mantle structure low velocity-high conductivity layer seismicity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in multi-layered half-space
4
作者 张坚 张海明 陈晓非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in multi-layered half-space media models with high-velocity layer or low-velocity layer, and the model with a continuous transition-zone between the...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in multi-layered half-space media models with high-velocity layer or low-velocity layer, and the model with a continuous transition-zone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by using synthetic seismogra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wave are sensitive to the thickness and velocity of the high-velocity layer. There is obvious diffraction phenomenon of seismic wave if the thickness of high-velocity layer is very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In this case, the high-velocity layer cannot shield the head wave propagating along the upper interface of the media below it, and the amplitude of this head wav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hickness or the velocity of the high-velocity layer. When the thickness of high-velocity layer is nearly identical to the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of seismic wave, the wave phases reflect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high-velocity layer and the head wave phase may have very close arrival and weaken each other because of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As to low-velocity layer, the amplitude of the head wave is weak and decreases with the velocity of this lay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if a continuous transition-zone between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is introduced, we can get a strong apparent head wave phase in synthetic seismogram and the amplitude of this phase increases with the thickness or velocity gradient of the transition-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seismogram head wave high-velocity layer low-velocity layer transition-zone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2 位作者 陈启林 张虎权 卫平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29-36,共8页
柴达木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探明三大油气区:西南尕斯库勒一带的第三系油气区,北部冷湖、鱼卡、南八仙一带的侏罗系油气区以及东部三湖地区的第四系天然气区。但未来的油气勘探领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盆地榴辉岩、镁... 柴达木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探明三大油气区:西南尕斯库勒一带的第三系油气区,北部冷湖、鱼卡、南八仙一带的侏罗系油气区以及东部三湖地区的第四系天然气区。但未来的油气勘探领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盆地榴辉岩、镁铁—超镁铁岩的发现和盆地边缘大量金矿的分布,以及盆地中膏盐、白云岩、伊利石、锶矿床等的存在则表明了盆地广泛存在地幔流体活动。地震测深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中地壳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这是无机油气的发生器。分析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与深大断裂分布关系,大断裂与不整合面、浅层断裂及储集层的配套关系,对寻找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柴西地区深部花岗岩及其风化壳是未来石油勘探的重点,而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深部则是寻找大气田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无机油气 油气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朝繁 潘纪顺 +2 位作者 王夫运 田小峰 冯建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揭示汶川Ms8.0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广泛收集整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资料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一地壳厚度陡变带,两侧普遍存在低速高导层,地壳上地幔顶部结构存在... 为揭示汶川Ms8.0特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广泛收集整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龙门山构造带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资料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一地壳厚度陡变带,两侧普遍存在低速高导层,地壳上地幔顶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带内逆掩断层发育,低速高导层缺失,表现为高阻基底。西侧川西高原的Pn波速度较低(7.6~7.8krn/s),东侧四川盆地较高(8.0~8.2krn/s),低的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可能意味着川西高原壳幔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热交换过程,中上地壳内的低速高导层有可能成为龙门山L形的滑脱面,为龙门山中上地壳内浅源地震的孕育提供深部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构造带 汶川地震 地球物理探测 深部结构 低速高导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3 位作者 卫平生 张虎权 陈启林 李扬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8,共7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性质、基底断裂带分布、盆地巨厚白云岩分布,以及膏盐(特别是钾盐)和大量金属热液矿物,认为盆地曾有地幔流体的强烈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及西缘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的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表明,尽管鄂尔多斯...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性质、基底断裂带分布、盆地巨厚白云岩分布,以及膏盐(特别是钾盐)和大量金属热液矿物,认为盆地曾有地幔流体的强烈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及西缘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的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表明,尽管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没有中地壳低速层,但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中地壳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地幔流体在银川盆地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发生费托合成生成天然气;而在六盘山盆地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发生费托合成生成石油。中生代晚期发生了强大的构造挤压推覆作用,中生界石油沥青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古生界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特征均表明有地幔流体的参与。根据这一模式推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生物礁(白云岩为储集层,膏盐为盖层)是未来寻找大气田的主要靶区;盆地北部伊盟隆起的东胜地区深部中地壳有低速高导层,因此东胜砂岩铀矿下部可能有大油气田。最近,伊盟隆起中元古界钻遇天然气,表明了盆地北部基岩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成藏 地幔流体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费托合成 勘探靶区
下载PDF
1.0GPa、高温下岩石熔融玻璃的弹性波速测量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蒋玺 谢鸿森 +4 位作者 周文戈 刘丛强 刘永刚 范大伟 万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4,共7页
利用超声波反射法,在1.0GPa、最高温度分别达900℃和730℃条件下,测量了岩石成分从酸性到基性的7种熔融玻璃的纵波波速(vp)和横波波速(vs)随温度的变化。实验过程证明,高压下升温过程中样品被压缩导致了样品中弹性波走时减少,而降温过... 利用超声波反射法,在1.0GPa、最高温度分别达900℃和730℃条件下,测量了岩石成分从酸性到基性的7种熔融玻璃的纵波波速(vp)和横波波速(vs)随温度的变化。实验过程证明,高压下升温过程中样品被压缩导致了样品中弹性波走时减少,而降温过程中样品长度基本保持不变。结果显示,1.0GPa下,随实验温度升高,不同成分玻璃的vp首先以-0.2×10-3km.s-1.℃-1到-0.7×10-3km.s-1.℃-1不等的速率缓慢降低,而其vs多以-0.1×10-3km.s-1.℃-1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玻璃转变温度(Tg)后,玻璃的vp开始以-0.8×10-3km.s-1.℃-1到-3.6×10-3km.s-1.℃-1不等的速率快速下降。根据玻璃vp随温度变化速率的改变,拟合出这几种玻璃的转变温度从584℃到654℃。由实验获得的玻璃波速,利用Voigt-Reuss-Hill(VRH)平均计算出下地壳岩石中玻璃的存在将降低岩石的波速,并由此为下地壳低速层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非晶质体的存在可能在下地壳形成地震波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玻璃 弹性波速 地壳低速层
下载PDF
华北地区拆离滑脱带控震作用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牛树银 侯泉林 +2 位作者 王宝德 孙爱群 李红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华北东部盆岭区以地震多、震级大、损失惨重而著称。以往地震地质研究多注重断裂交汇、拐点、分枝等部位的控震作用。但是 ,华北盆岭区多次大震的烈度并不呈线型展布 ,震源也并非沿陡倾断裂走向分布 ,而是在一定深度上 (近水平 )弥散展... 华北东部盆岭区以地震多、震级大、损失惨重而著称。以往地震地质研究多注重断裂交汇、拐点、分枝等部位的控震作用。但是 ,华北盆岭区多次大震的烈度并不呈线型展布 ,震源也并非沿陡倾断裂走向分布 ,而是在一定深度上 (近水平 )弥散展布 ,故人们开始注意深部滑脱带控震的探讨。笔者依据近十余年华北地幔亚热柱的研究认为 ,华北断陷区之下为一强烈上隆的地幔亚热柱。地幔物质的上隆及上侵作用使上地壳裂解断陷 ,而中地壳在地幔、下地壳的影响下形成相间展布的低速—高导层。在地幔亚热柱热物质流向外拆离的带动下 ,中、下地壳亦由亚热柱顶部向外围拆离滑脱。当中、下地壳拆离到上地壳裂陷盆地边缘受到造山带的阻挡而减慢时 ,两者之间便产生剪切作用 ,导致应力不断积聚并阶段性释放 ,从而造成亚热柱外围地震频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亚热柱 拆离滑脱带 控震作用 地质构造 低速—高导层 华北地区 地震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无机油气生成模式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卫平生 张景廉 +1 位作者 张虎权 石兰亭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7-1513,共7页
松辽盆地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也称塑性层),中地壳的塑性层与松辽盆地的成因以及盆山耦合系统有关.盆地地幔流体活动有下列表现:(1)高热流、高地温场;(2)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喷溢;(3)碱交代作用(如钠长石化、伊利石化);(4)Mg2+交代作用... 松辽盆地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也称塑性层),中地壳的塑性层与松辽盆地的成因以及盆山耦合系统有关.盆地地幔流体活动有下列表现:(1)高热流、高地温场;(2)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喷溢;(3)碱交代作用(如钠长石化、伊利石化);(4)Mg2+交代作用(如白云石化)等等.地球化学省与地球化学急变带控制了大油气田的分布并显示了盆地发生的壳—幔相互作用.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不是岩浆岩,而是一充满地幔流体的地质体,它们富含氢、碱金属(K+、Na+)、卤素(F-、Cl-)、碳(甲烷、CO、CO2)、氮、硫等.在中地壳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在Fe、Ni等催化剂的参与下,H2与CO(CO2)可发生费—托合成烃的反应.实验表明:这个反应不仅可生成气态烃还可生成液态烃,并将发生碳同位素分馏作用.松辽盆地的U形运移模型受到质疑.按照石油无机生成的模型,松辽盆地的深部将会有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庆深气田的发现便是一个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费—托合成 石油的无机成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与成岩成矿 被引量:22
11
作者 岳伏生 张景廉 杜乐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通常认为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和黏土矿物转化是埋藏深度加大的结果 ,温度升高是地热梯度的作用。深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现 ,黏土矿物的转化是深部富烃、富碱、富金热液碱交代 (K+ 交代 )作用的结果 ,与此伴随的次生石英生... 通常认为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和黏土矿物转化是埋藏深度加大的结果 ,温度升高是地热梯度的作用。深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现 ,黏土矿物的转化是深部富烃、富碱、富金热液碱交代 (K+ 交代 )作用的结果 ,与此伴随的次生石英生成是碱交代过程中排硅的结果。许多证据表明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曾十分活跃 ,不仅提供热能 ,还提供重要的源物质 ,对油气藏形成和黏土矿物组合特征都有重大影响。我国东部裂谷盆地和西部克拉通盆地 (如塔里木盆地 )深部热液活动都十分活跃 ,重新认识深部热液活动与沉积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 ,将对油气勘探产生革命性影响。参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伊利石化 深部流体 碱交代作用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济阳坳陷
下载PDF
10.6~1.5GPa、室温~1200℃条件下青藏高原地壳岩石弹性波速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麦宁 白武明 伍向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684-689,共6页
通过对采自青藏高原的六种地壳岩石 ,包括花岗闪长岩、混合岩、片麻岩、玄武岩、辉橄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进行高温高压纵波速度测量 ,发现绝大多数地壳岩石其纵波速度在压力高于0 .2— 0 .3GPa时基本上随压力线性增加 .在固定压力下随温... 通过对采自青藏高原的六种地壳岩石 ,包括花岗闪长岩、混合岩、片麻岩、玄武岩、辉橄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进行高温高压纵波速度测量 ,发现绝大多数地壳岩石其纵波速度在压力高于0 .2— 0 .3GPa时基本上随压力线性增加 .在固定压力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但在温度较低时这一现象并不明显 ,随温度的升高波速出现明显降低 .通过对实验后的样品进行显微薄片分析 ,发现含水矿物的脱水和部分熔融是造成岩石波速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高压下温度较高时 ,接收到的超声波振幅会增大 .对实验中发现的这些现象本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岩石 弹性波速 纵波速度 脱水 部分熔融 低速层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苏南块体的深部构造及其油气前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景廉 李斌 +1 位作者 李相博 张宁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苏南块体中地壳存在一低速层,Vp约为5.8~6.0km/s,它与地下高导层相对应,电阻率仅4~20Ω·m,是中地壳塑性层的反映;苏南块体属于太平洋型块体,是有利的油气分布区块;它处在地球化学急变带上,壳幔相互作用比较强烈,故该区的油气受... 苏南块体中地壳存在一低速层,Vp约为5.8~6.0km/s,它与地下高导层相对应,电阻率仅4~20Ω·m,是中地壳塑性层的反映;苏南块体属于太平洋型块体,是有利的油气分布区块;它处在地球化学急变带上,壳幔相互作用比较强烈,故该区的油气受深部因素的影响或控制比较明显,是有利的深部无机成因油气分布区。中地壳低速高导层(蛇纹石化橄榄岩)构成油气“发生器”;上地幔则是“原料库”;沉积盆地是“存储器”。当地幔流体中H2缺失或不足时便没有烃生成,只能形成CO2或以CO2为主的气藏。黄桥CO2气藏已被公认是幔源无机成因气体,实质上是由在中地壳进行的不完整费-托合成反应所致。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一带为油气富集带,具有深部成因油气的良好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层 高导层 地球化学急变带 太平洋型块体 油气藏成因 无机生油理论 苏南块体 苏北油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成因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继龙 袁晏明 +1 位作者 李德威 郝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8,29,共7页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下地壳普遍发育电性高导层、波速低速层和热流密度值异常区。下地壳电性结构和速度结构明显具有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块的特点,其热流密度值具有明显的南北条带性和东西分块性。下地壳高导层、低速层和热流密度值异常区...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下地壳普遍发育电性高导层、波速低速层和热流密度值异常区。下地壳电性结构和速度结构明显具有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块的特点,其热流密度值具有明显的南北条带性和东西分块性。下地壳高导层、低速层和热流密度值异常区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各构造单元有一定的匹配性,异常区的形成与青藏高原和周边盆地耦合过程中下地壳岩石的热软化以及韧性流动有关。下地壳层流是下地壳岩石热软化和韧性流动的结果,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层流作用的表现,目前层流作用的动力来源于恒河盆地下地壳,层流方向由恒河盆地流入青藏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下地壳 高导层 低速层 热流密度值异常 韧性流动
下载PDF
论中地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15
作者 张景廉 于均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4,共5页
地壳深部结构开始引起重视。中地壳与油气、金属矿床、地震之间的关系特别受到关注。地震低速、高导低阻、低密度是中地壳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表明:当中地壳地震波速vp<6.0km/s,密度ρ<2.75g/cm3时,有油气生成及油气藏;而当... 地壳深部结构开始引起重视。中地壳与油气、金属矿床、地震之间的关系特别受到关注。地震低速、高导低阻、低密度是中地壳的主要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表明:当中地壳地震波速vp<6.0km/s,密度ρ<2.75g/cm3时,有油气生成及油气藏;而当中地壳地震波速vp>6.0km/s,密度ρ>2.75g/cm3时,则有金属Fe、Cu、Ni、Au等成矿。深入研究中地壳的地球物理体的地质属性对油气、金属成矿、地震等的预测有重大意义,特别对大型、超大型油气田、金属矿床的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油气藏 地质构造 金属矿床 地震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成因关系初探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景廉 杜乐天 +1 位作者 张虎权 石兰亭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12,共8页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诸多困惑:大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大地震能否避免?本文根据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表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茂县(1933年)、松潘—平武(1976年)、汶川(2008年)大地震震源深度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诸多困惑:大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大地震能否避免?本文根据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表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茂县(1933年)、松潘—平武(1976年)、汶川(2008年)大地震震源深度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深度大体一致,可能成因上相关。历史上一些大地震如银川地震、海原地震、渭南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等也均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有关,这一切均可能与地球排气作用有关。而通过地震、森林大火、油气资源的一体化勘查,可查明地震可能发生的区域。通过油气的勘查、开发、排放,可有效减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因 震源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壳幔韧性剪切带 地球排气作用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乳化炸药稳定性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丽媛 张国虎 +4 位作者 汤代红 李玉艳 张冉 钱华 潘峰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6,共3页
采用高低温循环试验测试样品的爆速值、电导率和硝酸铵析出量,综合分析各测试方法的结果来评估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并设计了实验原理图。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高低温循环次数的增加,乳化炸药的爆炸性能逐渐下降,电导率和AN析出量逐渐增加,且... 采用高低温循环试验测试样品的爆速值、电导率和硝酸铵析出量,综合分析各测试方法的结果来评估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并设计了实验原理图。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高低温循环次数的增加,乳化炸药的爆炸性能逐渐下降,电导率和AN析出量逐渐增加,且呈现相类似的变化趋势。18次高低温循环后电导率增加更显著,当循环次数在18~30次内,破乳现象加剧,且乳化炸药的爆速逐渐降低,在27次循环后乳化炸药发生拒爆;将常温下爆速与高低温循环的爆速对比,得到高低温循环次数对应的自然存储天数,如高低温循环5次相当于自然存储76.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 稳定性 高低温循环 爆速 电导率 硝酸铵析出量
下载PDF
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与煤炭成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虎权 张景廉 +2 位作者 卫平生 陈启林 吴五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石英脉(硅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特别是煤矿中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均表明了裂谷的拉张构造环境;认为盆地中存在着地幔流体活动。地学断面揭示了盆地的深部地壳有一低速高导...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石英脉(硅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特别是煤矿中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均表明了裂谷的拉张构造环境;认为盆地中存在着地幔流体活动。地学断面揭示了盆地的深部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富含大量的Na+、K+、Mg2+等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还有大量的烃。这些流体不仅提供了一些金属离子与金属矿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碳元素,这些碳元素构成了煤的主要组成并形成了高变质的无烟煤。结论指出,煤不仅可以由植物而形成,也可以通过深部流体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因 碳堆积 地球排气作用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下载PDF
垂向非均匀介质中首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坚 张海明 陈晓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9-568,共10页
利用合成理论地震图方法研究了存在高速层或低速层的地壳模型及壳-幔过渡带模型中首波等震相的动力学特征,指出首波的特征对于高速层的结构变化比较敏感.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比较小时,地震波的衍射现象明显,这种情况下高速层不能... 利用合成理论地震图方法研究了存在高速层或低速层的地壳模型及壳-幔过渡带模型中首波等震相的动力学特征,指出首波的特征对于高速层的结构变化比较敏感.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比较小时,地震波的衍射现象明显,这种情况下高速层不能屏蔽在其下面一层的上界面传播的首波,且该首波震相的强度随高速层厚度或速度的增加而递减;当高速层厚度与特征波长相当时,高速层底面的反射波震相与首波震相到时接近,会因互相干涉而减弱;对于低速层,首波震相强度较弱且随低速层速度的减小而递减;在壳-幔间断处引入一定厚度和速度变化范围的过渡带,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视首波震相,强度随过渡带厚度或速度变化范围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非均匀介质 理论地震图 首波 高速层 低速层 壳-幔过渡带
下载PDF
甘肃天水强震多发区中地壳低速高导体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施锦 刘耀炜 高安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8-321,共4页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 ,推算了天水强震多发区历史地壳温度场结构 ,研究了中地壳低速高导体的成因。认为中下地壳含水岩石高温脱水反应及重力分异、流体向上运移 ,是该地区中地壳低速高导体形成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 中地壳低速高导体 地下流体 历史地壳温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