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耐低磷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颖慧 佘冰雨 +1 位作者 葛才林 王泽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作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低磷适应机制,主要涉及土壤磷的活化、吸收、转运和内部磷的循环、再利用等过程。从作物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形态、根系分泌物、与...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作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低磷适应机制,主要涉及土壤磷的活化、吸收、转运和内部磷的循环、再利用等过程。从作物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形态、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共生体系、分子机制4个方面综述了作物耐低磷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作物栽培调控及耐低磷作物品种的改良与选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低磷胁迫 根系形态 有机酸 微生物共生体系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二氧化硫低温等离子法改性粉煤灰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催化木糖制糠醛性能
2
作者 王茜 张鸿伟 +4 位作者 吕世钧 朱劼 王利群 陶昱恒 卿青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采用绿色、高效的方法实现活性基团与载体的连接是非均相催化剂构建的关键。通过二氧化硫(SO_(2))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工业粉煤灰(CFA)表面进行含硫官能团的接枝改性,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CFA-HSO_(3),并将其用于木糖降解制糠醛。采用傅里叶... 采用绿色、高效的方法实现活性基团与载体的连接是非均相催化剂构建的关键。通过二氧化硫(SO_(2))低温等离子技术在工业粉煤灰(CFA)表面进行含硫官能团的接枝改性,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CFA-HSO_(3),并将其用于木糖降解制糠醛。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全自动比表面积(BET)及孔径分析仪、有机元素分析仪(OEA)、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了催化反应中糠醛的产率。结果表明,SO_(2)低温等离子改性后,样品表面成功接枝了含硫官能团,该方法还缩短了催化剂的制备时间。在水和4-甲基-2-戊酮(MIBK)体积比为1:3的双相溶剂体系中,加入0.6 g木糖、0.2 g NH_(4)Cl和0.3 g催化剂,于190℃下反应20 min,糠醛的产率可以达到89.6%,相较于纯水体系提高了47.9%。此外,CFA-HSO_(3)还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和可回收使用性。采用的绿色高效的催化剂改性方式为糠醛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低温等离子技术 粉煤灰 固体酸催化剂 双相溶剂体系 木糖 糠醛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火龙果植株抗氧化系统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3
作者 王晓莉 罗弦 +1 位作者 王楚侨 徐嘉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下2种火龙果植株的耐寒性差异及机理。【方法】以‘白水晶’和‘台湾6号’火龙果植株为材料,设置适温(30℃/24℃)、冷害(15℃/8℃)、冻害(4℃/-2℃)3个温度梯度,分析火龙果植株的冷害指数、抗氧化系统及脂肪酸组分...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下2种火龙果植株的耐寒性差异及机理。【方法】以‘白水晶’和‘台湾6号’火龙果植株为材料,设置适温(30℃/24℃)、冷害(15℃/8℃)、冻害(4℃/-2℃)3个温度梯度,分析火龙果植株的冷害指数、抗氧化系统及脂肪酸组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低温胁迫使2种火龙果植株的冷害指数均升高,且在冻害下升高幅度更大;冷害和冻害下,‘白水晶’的冷害指数均低于‘台湾6号’。低温诱导2种火龙果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白水晶’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始终高于‘台湾6号’;同时,‘白水晶’植株ROS积累量、MDA含量和REC增幅更低。2种火龙果植株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UFA/SFA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其中‘白水晶’植株的降幅较小。【结论】低温胁迫使2种火龙果植株均受冻,其中‘白水晶’的耐寒性强于‘台湾6号’。在冷害和冻害下,‘白水晶’植株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ROS清除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是其耐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结果可为亚热带地区火龙果植株的抗寒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火龙果 耐寒性 抗氧化系统 脂肪酸
下载PDF
海上低渗砂岩储层酸压可行性及酸液体系研究
4
作者 林科雄 陈霄 +3 位作者 舒福昌 任坤峰 罗刚 胡墨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01-405,409,共6页
采用常规基质酸化作业无法对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实施整体改造,并且由于部分储层渗透率较低,酸液无法顺利进入地层。因此,以涠洲X低渗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的酸化压裂可行性分析研究,并优选了相应的酸液体系,评... 采用常规基质酸化作业无法对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实施整体改造,并且由于部分储层渗透率较低,酸液无法顺利进入地层。因此,以涠洲X低渗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的酸化压裂可行性分析研究,并优选了相应的酸液体系,评价了酸液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目标油田储层段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岩矿物,储层的脆性较好,并且储层段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在0.114~0.130之间,具备酸化压裂施工的物质基础,压裂施工可使储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采用有机酸HCW-1、有机酸盐HCF和高温缓蚀剂HSJL-3为主要处理剂,构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酸压施工的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腐蚀速率,同时具有较强的铁离子稳定能力和防膨能力。另外,储层段天然岩心采用酸压工作液酸蚀作用后裂缝导流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岩心表面完整,未出现微粒脱落的现象。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具备酸压施工的条件,可以采取酸压施工对其进行增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低渗砂岩储层 酸压 可行性分析 酸液体系
下载PDF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海燕 毕文双 +4 位作者 王燚 田礼欣 任晓松 刘赵月 李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7,共9页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施加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2、4、6、8 d)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幼苗茎叶和根系干鲜重,抑制根长、根表面...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施加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2、4、6、8 d)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幼苗茎叶和根系干鲜重,抑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提高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施加15 mg·L^(-1)ALA处理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降低活性氧物质和丙二醛产生,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玉米 低温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腐植酸浸种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海燕 孔德庸 +3 位作者 胡慧影 杜丹凤 马传芳 郭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85-5397,共13页
低温冷害是导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而关于低温胁迫下玉米抗氧化应激能力和程度的研究较少。采用清水为对照(CK),以腐植酸质量浓度为0.2%、0.4%、0.8%、1.2%、1.6%和2.0%浸种,研究了昼夜温度为15℃/8℃... 低温冷害是导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而关于低温胁迫下玉米抗氧化应激能力和程度的研究较少。采用清水为对照(CK),以腐植酸质量浓度为0.2%、0.4%、0.8%、1.2%、1.6%和2.0%浸种,研究了昼夜温度为15℃/8℃低温胁迫48 h下玉米幼苗的代表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抗性及碳氮代谢的变化,以明确腐植酸对玉米的耐低温胁迫响应机制及适宜的浸种浓度。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腐植酸浸种主要受过氧化氢(H_(2)O_(2))积累诱导,随着浸种浓度的增加,大多数抗氧化酶和系统抗性酶活性、AsA-GSH循环、碳氮代谢主要物质含量、根系活力和鲜重均呈单峰曲线分布,其中0.8%—2.0%浓度处理的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3.3%—34.9%和31.9%—89.6%;1.6%浓度处理的叶片和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6.8%和38.8%,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7.7%和13.4%,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2.6%和55.3%,脱氢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9%和66.4%;0.8%浓度处理的叶片和根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66.4%和108.1%。因此,腐植酸浸种处理的叶片H_(2)O_(2)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了18.7%—37.6%,根系H_(2)O_(2)含量显著降低了27.5%—49.7%。0.4%和0.8%浓度处理的根系鲜重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85.2%和105.3%,单株鲜重分别显著增加了31.9%和40.8%。腐植酸0.4%—0.8%处理增强了AsA为核心的AsA-GSH循环系统的运转活性和系统抗性,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获得最大的根系活力和植株鲜重,是水培条件下较为适宜的浸种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胁迫 抗氧化系统 腐植酸
下载PDF
新型深穿透酸液体系在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蒲春生 郭艳萍 +3 位作者 肖曾利 石道涵 李亚洲 陈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7,101,共4页
针对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透储层注水井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普通酸液增注效果不理想的实际情况,通过岩心溶蚀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储层主体酸化用液配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深穿透酸液体系SG-1。通过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对该体系的防腐... 针对西峰油田长8特低渗透储层注水井注水效果不好,欠注严重,普通酸液增注效果不理想的实际情况,通过岩心溶蚀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储层主体酸化用液配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深穿透酸液体系SG-1。通过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对该体系的防腐性能、防乳化及酸渣性能、稳定铁离子能力、防膨性能、配伍性、注入性能、热稳定性及岩心酸化效果等进行了评价。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深穿透酸化体系SG-1后,西峰油田西31-14井在油压为18.4MPa的条件下,注入量达到41m3/d,吸水指数达到了2.23m3/(d·MPa),与措施前相比,注入量增加了19m3/d,吸水指数提高了85.6%,有效地解决了油藏的欠注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深穿透酸化体系 室内研究 现场试验 西峰油田
下载PDF
文留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重复酸化用酸液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淑萍 高瑞民 +6 位作者 刘亚勇 朱公顺 曹莘 程宝生 白杨 杨志英 邢淑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9,102,共5页
中原文留油田文 16断块储层渗透率低 (2× 10 -3 ~ 6 0× 10 -3 μm2 ) ,温度高 (12 3~ 130℃ ) ,长石含量高 ,油井重复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分析了用土酸或含 (潜在 )氢氟酸的酸液处理砂岩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 ,提出了对重... 中原文留油田文 16断块储层渗透率低 (2× 10 -3 ~ 6 0× 10 -3 μm2 ) ,温度高 (12 3~ 130℃ ) ,长石含量高 ,油井重复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分析了用土酸或含 (潜在 )氢氟酸的酸液处理砂岩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 ,提出了对重复酸化用酸液的要求 ,包括氢氟酸含量适当 ,减少二次伤害等。根据这些要求研制了适合中原油田砂岩油藏重复酸化用的由膦酸、脂肪酸酯和含氟盐组成的有机缓速酸 ,提出了前置酸 (10 %~ 15 %盐酸或盐酸 /醋酸 +添加剂 )—主体酸 (有机缓速酸 )—后置酸 (10 %~ 15 %盐酸 +添加剂 )—顶替液酸液体系。在短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岩心渗透率的幅度高于低伤害酸 (磷酸 /氢氟酸 /盐酸胶束酸 ) ,低伤害酸又高于常规土酸。在长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串连 3段岩心渗透率的幅度均远高于低伤害酸。在现场试验中将有机缓速酸体系用于 4口井的再次酸化 ,均获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详细介绍了两口经过土酸类酸液处理但效果不佳的油井再次酸化的情况和效果。图 2表 4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留油田 储层 砂岩 酸化工艺 胶束土酸 油层 渗透率 孔隙度
下载PDF
高低温胁迫对番茄叶片抗坏血酸代谢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云霞 于贤昌 +2 位作者 李超汉 李青竹 郭晓青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为探明番茄在温度逆境下抗坏血酸(AsA)代谢系统抗氧化的生理机制,以番茄幼苗为试材,分别研究了高温(40℃)和低温(5℃)胁迫(0、4、8、12、24、36 h)下,叶片AsA代谢的主要酶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 为探明番茄在温度逆境下抗坏血酸(AsA)代谢系统抗氧化的生理机制,以番茄幼苗为试材,分别研究了高温(40℃)和低温(5℃)胁迫(0、4、8、12、24、36 h)下,叶片AsA代谢的主要酶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和AsA+DH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和低温胁迫下,除36 h外,番茄叶片AsA、DHA和AsA+DHA含量和GalLDH、DHAR、APX、MDHAR及GR活性均明显高于25℃(CK)处理,H2O2含量始终明显高于CK,AsA/DHA始终明显低于CK,说明短时间(24 h)高温和低温胁迫,番茄幼苗以AsA为核心的抗氧化系统功能明显增强,但长时间(36 h)温度胁迫,AsA抗氧化系统的功能明显下降,导致H2O2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高温 低温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系统
下载PDF
依地酸钙钠、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勇 郭明阳 +4 位作者 张俊 刘德芳 贠明东 郭玲林 晏姣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依地酸钙钠(EDTA)、丹参注射液、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SSc患者进行EDTA1.0g静滴,1次/d,连用5d后停用2d,再静滴5d为一疗程,每1个月重复一10~次1,5共mg4/次d维;丹持参。注治射疗液前3... 目的观察依地酸钙钠(EDTA)、丹参注射液、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SSc患者进行EDTA1.0g静滴,1次/d,连用5d后停用2d,再静滴5d为一疗程,每1个月重复一10~次1,5共mg4/次d维;丹持参。注治射疗液前3后0对ml患静者滴皮,1肤次紧/d硬;强改的变松进0行.5自m我g/评(kg价·d和),改分良2次Ro口dn服an,评1个分月,对后炎或症症指状标改血善沉后(逐ES渐R)减、C量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除1例因不良反应未完成整个疗程外,其余患者自我评价的总有效率为87.10%。改良Rodnan评分为治疗前(22.48±9.02)分,治疗后(11.26±5.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R、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结论 EDTA、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SSc能较快地、显著地改善SSc的皮肤紧硬症状及炎症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地酸钙钠 丹参注射液 小剂量强的松 系统性硬化症
下载PDF
低渗砂岩油藏深度酸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师静静 黄新宇 +1 位作者 陈栋 李国勇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443-446,共4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井产量面临着衰减,以往大都采用酸化或者压裂的方式进行增产。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大油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增产措施,酸压工艺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新型高效深度酸化技术成为了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一系列...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井产量面临着衰减,以往大都采用酸化或者压裂的方式进行增产。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大油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增产措施,酸压工艺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新型高效深度酸化技术成为了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酸岩反应、酸液配方优选等问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现场的油田作业中。运用多氢酸体系进行实验分析,获得了深度酸化处理效果,能够弥补土酸等砂岩储层酸化酸液体系的缺点。与此同时,低渗砂岩油藏深度酸化技术实施效果也受注水井地层参数影响,因此实际应用过程需要结合酸液体系和注水井储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 酸化技术 深度酸化 酸液体系
下载PDF
高产优质胞核两系杂交油菜绵油12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代斌 蒲定福 +4 位作者 蒙大庆 李之凡 胥岚 郭子荣 蒋梁材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绵油 12系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经多年优良基因重组逐渐积累,集型间、种间、地理及生态远缘之亲本的优良因子于一体的双低胞核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它不但具有丰产性突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的优点,而且芥酸、硫苷含量都达到国内自用标... 绵油 12系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经多年优良基因重组逐渐积累,集型间、种间、地理及生态远缘之亲本的优良因子于一体的双低胞核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它不但具有丰产性突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的优点,而且芥酸、硫苷含量都达到国内自用标准,抗倒耐病力强,适应性广, 适宜在长江中上游的平丘区种植,也可以在其它类似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油12品种 甘蓝型油菜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高效低温苯胺降解菌JH-9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山丹 马放 +1 位作者 王晨 韩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为获得高效低温苯胺降解细菌,采用变温培养驯化的方法,从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苯胺降解菌JH-9.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低温降解特性及酶活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10℃的低温条件下,培养42 h,对初始质量浓度... 为获得高效低温苯胺降解细菌,采用变温培养驯化的方法,从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苯胺降解菌JH-9.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低温降解特性及酶活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10℃的低温条件下,培养42 h,对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的苯胺去除率为74%,52 h内去除率可达100%.通过Sherlock脂肪酸鉴定系统分析,该菌属于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最佳扩培接种量为10%,乙酸钠和葡萄糖作为第二基质促进低温下JH-9对苯胺的生物降解,NO3-作为外加氮源会严重抑制JH-9对苯胺的生物降解.通过对苯胺降解的关键酶进行初步研究,得出该菌是通过间位开环裂解途径降解苯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低温 分离 脂肪酸鉴定系统 关键酶
下载PDF
胶凝酸体系在印尼Rama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震 杨永庆 张嘉兴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印尼海上Rama油田历经40余年开发生产,目前属于典型的低压、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油藏,且多年来的酸化增产措施使得近井地带过度溶蚀,常规酸液体系酸化有效期越来越差。针对Rama油田油藏特征,研发出一种CRACS胶凝酸体系,通过实验证明该体... 印尼海上Rama油田历经40余年开发生产,目前属于典型的低压、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油藏,且多年来的酸化增产措施使得近井地带过度溶蚀,常规酸液体系酸化有效期越来越差。针对Rama油田油藏特征,研发出一种CRACS胶凝酸体系,通过实验证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耐温耐剪切性、低残余黏度、低摩阻及缓蚀性能。现场应用表明,胶凝酸体系可进入深部储层形成窄而长的酸蚀蚓孔,达到更好的增产效果;针对长井段酸化,结合泡沫酸工艺,可以达到更好的分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CRACS胶凝酸体系 低压油藏 印尼Rama油田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饲料的脂肪含量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际英 宋志东 +5 位作者 李培玉 李华东 李宝山 柳旭东 苗淑彦 张利民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研究在低温条件下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制作脂肪含量为7.53%(G1)、9.52%(G2)、13.27%(G3)和16.64%(G4)的石斑鱼试验饲料,在闭路循环水16.1-21.3℃的低温下养殖石斑鱼,试验结束时称重并进行生物学指标和氨基... 为了研究在低温条件下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制作脂肪含量为7.53%(G1)、9.52%(G2)、13.27%(G3)和16.64%(G4)的石斑鱼试验饲料,在闭路循环水16.1-21.3℃的低温下养殖石斑鱼,试验结束时称重并进行生物学指标和氨基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对鱼类的生长性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低温条件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实验石斑鱼的增重率、肝脂率、肌脂率有明显程度的提高,而肝体比、脏体比相应的降低,摄食G1、G2实验饲料的石斑鱼为负增长,其肝脂率和肌脂率显著高于摄食G3、G4实验饲料的石斑鱼,而肝体比、脏体比却显著的低于后者,肌肉蛋白含量、水分及消化道指数无显著差异,死亡率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各组石斑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差异不大,仅表现为酪氨酸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减少的趋势,本实验说明了低温条件下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脂肪含量有利于保持石斑鱼的生长,同时为鱼类的越冬期及低温胁迫下的管理提供了1种可行的营养供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路循环水 脂肪含量 低温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桑螟越冬幼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3 位作者 张卫光 郭彦彦 牟志刚 郭光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能力变化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增减一致,12月至翌年2月间是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时期,此期的过冷却点亦最低;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含量与过冷却点的变化一致,随着寒冬的到来迅速上升,随着越冬期的结束又迅速下降,这5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桑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抗寒能力的变化;桑螟越冬幼虫以“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海藻糖、甘露醇、山梨醇)氨基酸(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油蛋白质结合脂肪”组成抗寒物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蛋白质 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抗寒物质系统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电源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苗风东 郝夏斐 潘三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提出了一种由太阳能光伏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的小功率、低功耗智能控制系统电源设计方案。阐述了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蓄电池的四阶段充电过程,设计了太阳电池与蓄电池之间的切换电路,给出了以UC3909为核心的四阶段充电方式具体电路。... 提出了一种由太阳能光伏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的小功率、低功耗智能控制系统电源设计方案。阐述了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蓄电池的四阶段充电过程,设计了太阳电池与蓄电池之间的切换电路,给出了以UC3909为核心的四阶段充电方式具体电路。最后将测试样机应用到智能温棚控制系统中。实践表明,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小功率、低功耗智能控制系统的电源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尤其在电源紧缺的偏远山区更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电池 小功率 低功耗 智能控制系统 铅酸蓄电池
下载PDF
陕北低渗油藏深度酸化降压增注酸液体系研发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鹏涛 赵琪 +1 位作者 王小军 马江波 《粘接》 CAS 2019年第6期156-160,共5页
针对陕北区块低孔、低渗储层注水过程泵压较高、储层堵塞严重,造成注水措施无法实施,从而影响油田整体开发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了储层堵塞物主要成分,按照深度酸化、转向功能、低伤害的要求,设计了新型深度酸液体系,通过长岩心(1m)实验... 针对陕北区块低孔、低渗储层注水过程泵压较高、储层堵塞严重,造成注水措施无法实施,从而影响油田整体开发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了储层堵塞物主要成分,按照深度酸化、转向功能、低伤害的要求,设计了新型深度酸液体系,通过长岩心(1m)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新酸液体系具有较好的深度穿透功能,酸化后岩心渗透率提高近9倍,渗透率沿酸液穿透路径损失率较低,仅10%左右,有效实现了深度酸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酸化改造 深度酸化 酸液体系
下载PDF
低成本超薄复合膜用于不同溶液体系钒电池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赵丽娜 何虹祥 +2 位作者 赵焕 刘建国 严川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采用廉价的聚烯烃微孔膜作为支撑体,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复合相,设计并制备了成本低、机械强度高、性能优异的超薄液流电池复合膜.研究了在H 2SO 4和HCl不同体系下复合膜的氢离子传导、钒离子渗透、电池性能.结果表明,25μm复合膜... 采用廉价的聚烯烃微孔膜作为支撑体,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复合相,设计并制备了成本低、机械强度高、性能优异的超薄液流电池复合膜.研究了在H 2SO 4和HCl不同体系下复合膜的氢离子传导、钒离子渗透、电池性能.结果表明,25μm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低的溶胀率;在混酸钒溶液体系(1.5 mol/L VOSO 4+1.5 mol/L H 2SO 4+2.5 mol/L HCl)的电池性能优异,100 mA/cm^2下能量效率(EE)为80%.同时,复合膜成本较低(40~60元/m^2),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膜 全钒液流电池 混酸体系 低成本
下载PDF
卫城低渗油藏高压注水井多氢酸酸化技术研究
20
作者 范志毅 丁其杰 +3 位作者 李先锋 赵长权 郭明安 穆哈拜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4期28-29,38,共3页
卫城低渗油藏以卫城油田沙三中—沙四段油藏为主,油层埋深为2700~3500 m,动用地质储量3184&#215;104 t,主要包括卫81、卫360块等6个开发单元.该类油藏埋藏深、储层低渗透,层间非均质性强,存在着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注水压力高,高... 卫城低渗油藏以卫城油田沙三中—沙四段油藏为主,油层埋深为2700~3500 m,动用地质储量3184&#215;104 t,主要包括卫81、卫360块等6个开发单元.该类油藏埋藏深、储层低渗透,层间非均质性强,存在着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注水压力高,高压欠注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酸液体系酸化过程中,一直没能较好的解决处理半径有限、易生成二次沉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问题.多氢酸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自2012年1月至今,卫城低渗油藏现场应用11井次,成功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19 m3,降压8.0 Mpa,平均年有效期152天,平均年增注3137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传统酸液体系 处理半径 二次沉淀 多氢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