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encapsulated essential oils combined with organic acids improves immun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as well as modulates the hindgut microbial community in piglets 被引量:8
1
作者 Jiayu Ma Shenfei Long +2 位作者 Jian Wang Jie Gao Xiangshu Piao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26-1142,共17页
Background: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of microencapsulated essential oils and organic acids(MOA)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o-antioxidant status,intestinal barrier func... Background: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of microencapsulated essential oils and organic acids(MOA)on growth performance,immuno-antioxidant status,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and microbial structure of the hindgut in piglets.A total of 120 piglets(Duroc×[Landrace×Yorkshire];weighted 7.66±1.79 kg,weaned at d 28)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allocated to 3 treatments with 4 replicates per group and 10 piglets per replicate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body weight and gender.The dietary treatments were as follows:1)basal diet(Ctrl);2)Ctrl+chlortetracycline(75 mg/kg)(AGP);3)Ctrl+MOA(1500 mg/kg).The experiment period was lasted for 21 d.Results:Compared to the Ctrl group,dietary supplemented MOA alleviated(P<0.05)the diarrhea rate from d 12 to 21,enhanced(P<0.05)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interlukin-10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 piglets on d 11 after weaning and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21-day piglets.The MOA group also improved(P<0.05)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DM),organic matter(OM)and gross energy(GE),up-regulated(P<0.05)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occludin,claudin-1 and mucin-2 in ileum and increased(P<0.05)the contents of propionic and butyric acids in the cecum of piglets.The MOA group modulated the cecal and colonic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ncreased(P<0.05)the abundance of Faecalibacterium and Muribaculaceae in cecum and Streptococcus and Weissella in colon.Additionally,AGP group decreased(P<0.05)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M,OM and GE as well as down-regulated(P<0.05)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level of claudin-1 in duodenum and jejunum,ZO-1 and mucin-1 in jejunum of piglets.Conclusion:In summary,dietary supplemented MOA alleviated diarrhea and improve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in piglets via enhancing immuno-antioxidant properties,increasing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stinal barrier-related genes,and modifying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cecum and colon.Therefore,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MOA as an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 was feasible to improve intestinal health of piglets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tial oil Gut microbiota Intestinal barrier mixed organic acid PIGLETS
下载PDF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organic additives for enhancing Zn and Cd phytoextraction by hyperaccumulators 被引量:13
2
作者 WU Qi-tang DENG Jin-chuan +2 位作者 LONG Xin-xian MOREL Jean-louis SCHWARTZ Christop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13-1118,共6页
Chelant-enhanced phytoextr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to remove heavy metals from soil. The key of the technology is to choose suitable additiv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suitable plant. In the prese... Chelant-enhanced phytoextr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to remove heavy metals from soil. The key of the technology is to choose suitable additiv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suitable plant. In the present study, laboratory batch experiment of metal solubilization, cress seeds germination were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metal-mobilizing capability and the phytotoxicity of organic additives, including ethylene diamine triacetic acid (EDTA), citric acid, acetic acid, oxalic acid, glutamine and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 liquid (MGWL) from food industry. Experiments in po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additives on Zn and Cd phytoextraction. Furthermore, a leaching experiment with lysimeter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dditive-induced leaching to underground 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DTA had a strong mobilizing ability for Zn and Cd, followed by mixed reagent (MR) and MGWL. MGWL and acetic acid at 5 mmol equivalent per liter resulted in seed germination index less than 2%. Experiments in pots verified the phytotoxicity of acetic acid and MGWL. Addition of the mixed reagent at 6--10 mmol/k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Zn phytoextraction by Thlaspi caerulescens. The same for EDTA and the mixed reagent at 10 mmol/kg by Sedum dfredii. But only mixed reag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d phytoextraction by the studied hyperaccumulators.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strong chelant was not always the good agent to enhance phytoextraction. S. alfredii combined with 2--10 mmol/kg soil MR was preferr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Cd/Zn contaminated soils in southern China, this could result in high phytoextraction of Cd/Zn and reduce the leaching risk to underground water than EDTA assisted phytoex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phytoextraction heavy metals Thlaspi caerulescens Sedum alfredii EDTA organic acids mixed reagent leaching risk
下载PDF
双层SiO_(2)宽谱带减反射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
作者 赵昊森 肖志葳 +2 位作者 王逸翔 贾红宝 朱世海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采用无模板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透射率和良好疏水性的宽谱带减反射双层SiO_(2)涂层。采用提拉法在石英基底上沉积SiO_(2)双层涂层,底层和顶层的折射率分别为1.34和1.15。其中,底层由酸催化和碱催化混合SiO_(2)溶... 采用无模板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透射率和良好疏水性的宽谱带减反射双层SiO_(2)涂层。采用提拉法在石英基底上沉积SiO_(2)双层涂层,底层和顶层的折射率分别为1.34和1.15。其中,底层由酸催化和碱催化混合SiO_(2)溶胶制备得到,顶层薄膜的溶胶是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作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三甲基硅烷化的SiO_(2)纳米粒子体系。根据优化膜系设计要求,选择合适工艺参数镀制双层涂层,测试结果显示,SiO_(2)双层涂层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射率为98.64%,静态水接触角可达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酸碱混合SiO_(2)溶胶 减反射薄膜 表面有机改性
下载PDF
混菌发酵紫山药酒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研究
4
作者 谢晶晶 王水兴 +1 位作者 吴凌伟 吴佳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220,共6页
为改善紫山药酒风味,该研究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混和发酵制备紫山药酒。以感官评分与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德尔布有孢... 为改善紫山药酒风味,该研究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混和发酵制备紫山药酒。以感官评分与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德尔布有孢圆酵母的加入对紫山药酒抗氧化性、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山药酒最优发酵工艺为:酿酒酵母接种量8%,德尔布有孢圆酵母接种量4.8%,蔗糖添加量20%,发酵温度23℃,发酵时间10d。在此条件下酿造的紫山药酒,感官评分为92分,酒精度为10.3%vol,总酚含量为508mg/L,花青素含量为185mg/L。德尔布有孢圆酵母的加入显著增加了紫山药酒的抗氧化能力、有机酸含量和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酒相比,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11.2%、4.9%与2.8%;有机酸总量增加了0.52g/L;香气成分由11种升高到28种,酯类和醛类的种类和含量有所提升。综上,德尔布有孢圆酵母赋予了紫山药酒更多风味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紫山药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山药酒 混菌发酵 工艺优化 抗氧化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有机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5
作者 商姗姗 刘鹏飞 +4 位作者 于军 王东岳 于晓菲 赵丽芳 张娟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测定有机肥料的总氮含量采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处理样品,不仅耗时长,而且操作复杂。参考国家标准《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8572—2010)中的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采... 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测定有机肥料的总氮含量采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处理样品,不仅耗时长,而且操作复杂。参考国家标准《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GB/T 8572—2010)中的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采用上述2种方法分别消解有机肥样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机肥中总氮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均符合标准要求,且准确度较好;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操作简单,消解时间短,检测效率高,可用于大批量有机肥样品总氮含量的测定;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得到的消解液不仅可用于总氮含量的测定,还可用于总磷和总钾含量的测定,而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得到的消解液只能用于测定总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总氮含量 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 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法
下载PDF
Cycloaddition of CO_2 with epoxides by using an amino-acid-based Cu(Ⅱ)–tryptophan MOF catalyst 被引量:3
6
作者 Gyeong Seon Jeong Amal Cherian Kathalikkattil +2 位作者 Robin Babu Yongchul Greg Chung Dae Won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0,共8页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constructed from natural/biological units(amino acids)are prospective candidates as catalysts in CO2chemistry owing to their natural origin and high abundance of Lewis acid/base sites an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constructed from natural/biological units(amino acids)are prospective candidates as catalysts in CO2chemistry owing to their natural origin and high abundance of Lewis acid/base sites and functional groups.Herein,we report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an amino‐acid‐based Cu‐containing MOF,denoted as CuTrp(Trp=L‐tryptophan).The CuTrp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by direct mixing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methanol as a solvent-a synthetic route with notable energy efficiency.The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techniques,including XRD,FT‐IR,TGA,XPS,ICP‐OES,FE‐SEM,and BET analysis.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uTrp was assessed in the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s from epoxides and CO2.The CuTrp operated in synergy with the co‐catalyst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Several reaction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a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previou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ies.The CuTrp also exhibited satisfactory stability in water and could be reused more than three times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loss of activity.?2018,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ublished by 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Amino acid Copper tryptophan complex Direct mixing Carbon dioxide Cyclic carbonate
下载PDF
鲊辣椒生香酵母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红 尹小庆 +7 位作者 颜宇鸽 阚建全 武运 戚晨晨 王治国 Sameh AWAD Amel IBRAHIM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45-152,共8页
从自然发酵鲊辣椒中以嗅闻法结合总酯含量作为生香酵母的筛选依据分离筛选到1株生香酵母,经鉴定并分类命名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Y50,为探究该菌株混菌发酵生产鲊辣椒的品质提升作用,将Y50与植物乳杆菌混合... 从自然发酵鲊辣椒中以嗅闻法结合总酯含量作为生香酵母的筛选依据分离筛选到1株生香酵母,经鉴定并分类命名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Y50,为探究该菌株混菌发酵生产鲊辣椒的品质提升作用,将Y50与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鲊辣椒(C),以自然发酵的鲊辣椒(A)以及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鲊辣椒(B)为对比研究对象,对3种鲊辣椒的基本理化指标、辣椒碱、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鲊辣椒pH值、总酸、亚硝酸盐、胡萝卜素含量较为接近,但鲊辣椒C中有机酸含量达(25.46±0.32)g/kg,比鲊辣椒A和鲊辣椒B分别高出57.8%和32.2%。鲊辣椒A、B、C中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90种、67种和72种,其中鲊辣椒C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0101.11±99.04)μg/kg,酯类、醇类、醛类、酸类挥发性物质含量均有提高,相比A、B分别提升了75%、358%、106%、23%和102%、59%、68%、51%,赋予鲊辣椒更浓郁的酯香、花香和果香,说明添加生香酵母Y50能提升鲊辣椒整体的风味品质,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计算,共检出22种OAV>1的香气化合物,这些关键香味物质赋予了鲊辣椒特有的香气特征,其中β-紫罗兰酮、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己酯、正庚醇、(+)-柠檬烯、庚醛、愈创木酚是构成鲊辣椒C风味的关键物质。试验表明Y50具有进一步应用于鲊辣椒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辣椒 生香酵母 分离鉴定 混菌发酵 有机酸 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戴尔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贾世宽 刘亚琼 +3 位作者 陈佳威 杨学威 傅晓方 王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166,共10页
为探讨混合发酵对马瑟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酿酒酵母单独发酵为对照组,戴尔有孢圆酵母和酿酒酵母同时接种和顺序接种发酵为处理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测定该葡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高效液相... 为探讨混合发酵对马瑟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酿酒酵母单独发酵为对照组,戴尔有孢圆酵母和酿酒酵母同时接种和顺序接种发酵为处理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测定该葡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有机酸含量,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混合发酵残糖含量降低了0.03~0.46 g/L,总酸含量降低了0.30~0.93 g/L;混合发酵酒样中苹果酸和酒石酸显著降低(P<0.05);顺序和同时接种发酵显著提高了马瑟兰葡萄酒中酯类和醇类含量(P<0.05),其中顺序接种的乙酸酯和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P<0.05),尤其是乙酸异戊酯、正己醇、苯乙醇、异戊醇和异丁醇等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混合发酵可以改变葡萄酒的香气轮廓,提升葡萄酒的复杂性。感官评价显示顺序接种得分最高。结论:顺序接种发酵可有效提升马瑟兰葡萄酒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尔有孢圆酵母 混合发酵 有机酸 香气成分 马瑟兰葡萄酒
下载PDF
顺序和同时接种乳酸菌对马瑟兰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贾世宽 陈佳威 +3 位作者 郜成军 薛楚然 王颉 刘亚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8-55,共8页
为探讨乳酸菌、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戴尔有孢圆酵母、酿酒酵母与乳酸菌顺序接种(sequential inoculation,SEQ)和同时接种(simultaneous inoculation,SIM)为试验处理,以不接种乳酸菌自发进行苹果酸-乳... 为探讨乳酸菌、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戴尔有孢圆酵母、酿酒酵母与乳酸菌顺序接种(sequential inoculation,SEQ)和同时接种(simultaneous inoculation,SIM)为试验处理,以不接种乳酸菌自发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为对照(control,CK)酿造马瑟兰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挥发性香气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有机酸含量,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试验结果表明:SIM处理同CK处理的葡萄酒颜色差异明显;SIM处理缩短了苹果酸-乳酸发酵进程,且葡萄酒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显著低于SEQ处理和CK处理(P<0.05);SEQ和SIM处理显著提高了葡萄酒中酯类物质含量(P<0.05),尤其是己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化合物含量,CK处理异戊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SIM处理可以改变葡萄酒的香气轮廓,提升葡萄酒的复杂性,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乳酸发酵 混合发酵 有机酸 香气成分 马瑟兰葡萄酒
下载PDF
费托合成副产混醇作为MTP原料的处理方法研究
10
作者 齐静 雍晓静 +5 位作者 武燕娟 关翀 张伟 张堃 刘琰 焦洪桥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以费托合成装置副产的混醇为研究对象,借助固体悬浮物含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分析、激光粒度分布仪、气质联用等表征手段,对其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混醇中固体杂质、有机杂质、金属离子、酸类组分等有害物质的去除方... 以费托合成装置副产的混醇为研究对象,借助固体悬浮物含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分析、激光粒度分布仪、气质联用等表征手段,对其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混醇中固体杂质、有机杂质、金属离子、酸类组分等有害物质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混醇处理方案包括过滤、金属离子去除和酸类组分去除3个步骤,使用该方案处理后的混醇可以满足MTP反应的进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混醇 甲醇制丙烯 固体杂质 有机杂质 金属离子 酸类 去除
下载PDF
NONMEM法考察中国癫痫患者丙戊酸和卡马西平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焦正 钟明康 +6 位作者 施孝金 胡敏 李中东 王大猷 张莉莉 张静华 王宏图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考察中国癫痫患者中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估算722例服用VPA和(或)CBZ的中国癫痫患者的清除率来定量考察两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结果 VPA的清除率为CL=0.007 26×TBW0。... 目的 考察中国癫痫患者中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估算722例服用VPA和(或)CBZ的中国癫痫患者的清除率来定量考察两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结果 VPA的清除率为CL=0.007 26×TBW0。890×(1+18.1DOSE)×1.36CBZ×1.22CHILD,CBZ的清除率为:CL=1.21×DOSE0.409×TBW0.292×1.16VPA×0.845ELDER,其中CL为清除率(L·h-1);TBW为体重(kg);DOSE为日剂量(g·kg-1·d-1);当服用CBZ时,CBZ=1,反之CBZ=0;当服用VPA且VPA日剂量大于19 mg·kg-1时,VPA=1,反之VPA=0;当小于6岁的儿童时CHILD=1,反之CHILD=0;当大于65岁的老人,ELDER=1,反之ELDER=0。结论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合用时,丙戊酸的清除率增加36%,当丙戊酸的日剂量大于19 mg·kg-1 时,卡马西平的清除率增加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MEM法 中国 癫痫 丙戊酸 VPA 卡马西平 CBZ 药动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过量表达苹果酸酶对E.coli FMJ39厌氧混合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岷 谢鑫 +1 位作者 许琳 严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考察苹果酸酶对厌氧混合酸发酵的影响,从E.coliDH5α中PCR扩增苹果酸酶(NAD+-dependent,E.C1.1.1.38)基因sfcA,插入质粒pTrc99a构建了表达质粒pTrc99a-sfcA,有氧和厌氧的条件下,IPTG诱导在E.coliFMJ39(ldh,pfl)中均获得大量表达。... 为了考察苹果酸酶对厌氧混合酸发酵的影响,从E.coliDH5α中PCR扩增苹果酸酶(NAD+-dependent,E.C1.1.1.38)基因sfcA,插入质粒pTrc99a构建了表达质粒pTrc99a-sfcA,有氧和厌氧的条件下,IPTG诱导在E.coliFMJ39(ldh,pfl)中均获得大量表达。厌氧发酵结果表明,过量表达苹果酸酶会影响混合酸发酵中甲酸、乙酸、丁二酸途径。重组菌甲酸和乙酸的量分别比受体菌提高了17.58%和15.27%,丁二酸的量降低了26.87%,柠檬酸的量变化不大。实验证实即使pfl基因缺陷,高浓度的L-Thr和L-Ser也会诱导Tdc操纵元把丙酮酸转化为甲酸和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酶 E.COLI FMJ39 厌氧发酵 混合酸发酵 有机酸
下载PDF
2,6-二氨基(4-氨基)吡啶的二硝化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成健 刘祖亮 +2 位作者 姚其正 周新利 杜扬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为考察氨基吡啶硝化反应产物收率和硝化副产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2,6-二氨基吡啶在混酸和超酸硝化体系中的二硝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超酸硝化体系可以降低副产物比例并显著提高硝化产物收率。在混酸硝化体系中,硝化产... 为考察氨基吡啶硝化反应产物收率和硝化副产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2,6-二氨基吡啶在混酸和超酸硝化体系中的二硝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超酸硝化体系可以降低副产物比例并显著提高硝化产物收率。在混酸硝化体系中,硝化产物4-氨基-3,5-二硝基吡啶和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的收率分别为55%和66.4%,副产物的含量为5%~8%;在超酸硝化体系中,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分别可达到85.5%和92%,而副产物的含量降到0.5%以下。采用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对目标化合物及副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4-氨基吡啶 2 6-二氨基吡啶 硝化反应 混酸 超酸硝化体系
下载PDF
2种复合固化剂作用下有机质土的渗透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畅帅 徐日庆 +1 位作者 李雪刚 徐丽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1-2028,共8页
为研究复合固化剂GX07与XGL2005的降渗效果以及有机质对水泥土固化反应的影响,对这2种固化剂作用下的人工有机质土进行渗透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掺量为6%且水泥掺入比wc≤15%时,GX07的降渗效果比XGL2005发挥得更为迅速,XGL2005的... 为研究复合固化剂GX07与XGL2005的降渗效果以及有机质对水泥土固化反应的影响,对这2种固化剂作用下的人工有机质土进行渗透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掺量为6%且水泥掺入比wc≤15%时,GX07的降渗效果比XGL2005发挥得更为迅速,XGL2005的降渗效果完全发挥需要比60 d更长的龄期。通过分析龄期与水泥掺入比对土体固化的影响,提出水泥最优掺入比wco与固化土极限渗透系数ku的概念,并得出当腐植酸掺量为6%时,GX07和XGL2005固化土样的wco分别约为10%和12%。对GX07加固的试验土样,ku约为4×10-9 cm/s。进一步研究发现:当wc为10%~15%且T为3~28 d时,2种复合加固土渗透系数随龄期的变化在单对数坐标系下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这2种复合加固土的渗透系数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土 腐植酸 最优掺入比 极限渗透系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真氧产碱杆菌利用混合有机酸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群 堵国成 陈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80-1585,共6页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利用混合有机酸作为碳源进行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 .实验表明 ,在由乙酸、丙酸、乳酸、丁酸组成的混合酸中 ,各有机酸在细胞生长以及聚羟基烷酸酯的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另外 ,通过 5L罐进行的分批以及... 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利用混合有机酸作为碳源进行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 .实验表明 ,在由乙酸、丙酸、乳酸、丁酸组成的混合酸中 ,各有机酸在细胞生长以及聚羟基烷酸酯的合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另外 ,通过 5L罐进行的分批以及流加发酵实验证实 ,流加发酵 ,特别是经优化后的流加发酵 ,可以获得更高的细胞干质以及PHAs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氧产碱杆菌 聚羟基烷酸酯 混合有机酸 分批发酵 流加发酵
下载PDF
DLA型解堵剂在曙光油田大凌河油层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义祥 张喜瑞 +2 位作者 郎宝山 杨国利 郝建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3,共2页
辽河曙光采油厂曙二区大凌河油藏在开采过程中 ,原油中的重质组分 (胶质、沥青质、石蜡 )和地层水中易结垢物质在近井地带沉积 ,造成油井频繁堵塞。为此研制了解堵剂DLA ,它是表面活性剂、无机和有机酸、分散剂、络合剂、缓蚀剂及其他... 辽河曙光采油厂曙二区大凌河油藏在开采过程中 ,原油中的重质组分 (胶质、沥青质、石蜡 )和地层水中易结垢物质在近井地带沉积 ,造成油井频繁堵塞。为此研制了解堵剂DLA ,它是表面活性剂、无机和有机酸、分散剂、络合剂、缓蚀剂及其他助剂的水溶液 ,注入地层后可以剥离岩石表面的有机沉积物 ,溶蚀碳酸盐岩和无机沉积物 ,吸附在岩石上的某些组分缓慢释放 ,起阻垢作用。在大凌河油藏的 15口油井用DLA进行了 2 2井次解堵作业 ,全部成功 ,解堵作业后油井产油量和产液量增加 ,经济效益良好。通过一个典型井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A型 解堵剂 曙光油田 大凌河油层 应用 油井堵塞 近井地带 有机/无机混合沉积 混合酸化液
下载PDF
遗传算法-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拟合滴定糖蜜中有机酸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家兴 陆建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3-747,共5页
分别用常规BP神经网络、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对多组分有机酸的滴定数据进行主成分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贝叶斯正则化能限制网络权值,避免过拟合;遗传算法则使网络的全局优化能力和稳健性提高。... 分别用常规BP神经网络、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对多组分有机酸的滴定数据进行主成分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贝叶斯正则化能限制网络权值,避免过拟合;遗传算法则使网络的全局优化能力和稳健性提高。对26个测试样本中的乙酸、乳酸、草酸、琥珀酸、柠檬酸和乌头酸6种组分,以及柠檬酸和乌头酸的总量进行了15次拟合预测,平均预测相对误差(RSE)分别为10.02%,9.34%,10.66%,12.18%,29.81%,31.94%和3.80%;性质相似的柠檬酸和乌头酸的拟合预测能力较差,但其总量可得较好的预测结果。应用本法对两种糖蜜中有机酸进行了分析,并与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贝叶斯正则化 糖蜜 有机酸分析
下载PDF
采用乙醇胺抑制核电站二回路系统的流动加速腐蚀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松彦 王今芳 +1 位作者 孙本达 宋敬霞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分析目前国内压水堆核电站二回路流动加速腐蚀的原因。通过试验室试验和实际应用试验,证明乙醇胺能够明显提高汽水两相流中水相的pH值,可有效抑制二回路的流动加速腐蚀,并能够延长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试验没有发现乙醇胺对系... 分析目前国内压水堆核电站二回路流动加速腐蚀的原因。通过试验室试验和实际应用试验,证明乙醇胺能够明显提高汽水两相流中水相的pH值,可有效抑制二回路的流动加速腐蚀,并能够延长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试验没有发现乙醇胺对系统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站 二回路 乙醇胺 流动加速腐蚀 氢电导率 有机酸 混床树脂
下载PDF
2-甲基吡啶在不同有机物/水混合溶剂中的电氧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斐 曹学静 +2 位作者 张恒彬 张玉敏 李克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4-708,共5页
通过循环伏安、线性扫描伏安测量和恒电位电解实验,在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内,分别以丙酮、乙腈和2-丁酮3种有机物与水作混合溶剂,研究了2-甲基吡啶在PbO2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与纯水溶剂比较发现,在丙酮与水混合溶剂中,2-甲基吡... 通过循环伏安、线性扫描伏安测量和恒电位电解实验,在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内,分别以丙酮、乙腈和2-丁酮3种有机物与水作混合溶剂,研究了2-甲基吡啶在PbO2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与纯水溶剂比较发现,在丙酮与水混合溶剂中,2-甲基吡啶电氧化生成2-吡啶甲酸的选择性和电流效率最高,阳极氧化电流密度也明显提高,完全可以替代在纯水溶液中进行2-甲基吡啶电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吡啶 2-吡啶甲酸 有机物/水混合溶剂 电氧化
下载PDF
深井高温解堵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冀秋 李海营 +1 位作者 杨斌 刘晓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中原文东油田砂岩油藏渗透率低(6.03×10-3~131×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高(2.75×105~3.47×105mg/L),温度高(130~149℃),井深(3100~3800m)。为了解除油水井的堵塞,开发了缓速酸液YH 01并在现场试用成功。YH 01酸... 中原文东油田砂岩油藏渗透率低(6.03×10-3~131×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高(2.75×105~3.47×105mg/L),温度高(130~149℃),井深(3100~3800m)。为了解除油水井的堵塞,开发了缓速酸液YH 01并在现场试用成功。YH 01酸液的主剂由5%~15%一元和二元弱有机酸、3%~5%氢氟酸、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在120℃和150℃时与油藏岩心的反应可持续3h。研制了由咪唑啉季铵盐、含氮杂环季铵盐和炔醇组成的特种缓蚀剂,可使酸液主剂的腐蚀速率降至要求值,120℃时加量2%,腐蚀速率18.76g/m2·h,150℃时加量2.5%,腐蚀速率37.41g/m2·h。缓速酸液YH 01由主剂、缓蚀剂、互溶剂、粘土稳定剂、铁离子稳定剂等组成,配方经优化,可有效解除钙质、硅质、铁质、蜡质、沥青质及细菌腐蚀产物等堵塞物造成的堵塞。在岩心流动实验中,注入10PVYH 01并在150℃保持不同时间,水相渗透率逐渐增大,保持180min时渗透率增加至原值的3倍。对14口油井和12口注水井试用YH 01进行酸化解堵,在施工和生产上都获得成功。以一口井为例介绍了施工情况和效果。表4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高温解堵技术 研究 现场应用 缓速酸 有机酸 氢氟酸混合酸 高温砂岩油藏 配方 酸化处理 中原文东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