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otal Fatty Acid Profiles of Two Types of Low-Fat Goat Milk Ice Creams
1
作者 Christopher E. McGhee Binod P. Gupta Young W. Park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5年第1期21-29,共9页
Effects of frozen-storage on fatty acids profiles and basic nutrient contents of two types of low-fat caprine milk ice cream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0, 2, 4, 8 weeks of storage at -18°C. Two types of the experi... Effects of frozen-storage on fatty acids profiles and basic nutrient contents of two types of low-fat caprine milk ice cream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0, 2, 4, 8 weeks of storage at -18°C. Two types of the experimental low-fat soft-serve goat ice creams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whole (full-fat) milk and 2% fat goat milk with addition of commercial powdered vanilla flavor pre-mix containing 0.25% fat (Alpha Freeze, D466-A9047, Tampa, FL, USA).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were quantified using a Thermo Electronic gas chromatography (GC)-MS (Model TRACE GC Ultra, Austin, TX, USA) equiped with an automatic sampler (Model AS-3000, Thermo Electronic C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t content was the only basic nutrient component exhibi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ice creams, while no other components have show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ow-fat ice creams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s. The level of lauric acid (C12:0)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16 fatty acids, followed by palmitic (C16:0), linoleic (C18:1), and myristic acid (C14:0). The high levels of the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C12:0 and C14:0) might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goat milk as well as the palm oil asa part of the ingredients in the commercial ice cream premix. Among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almitic acid (C16:0)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oleic acid (C18:1) and stearic acid (C18:0). All of the long chain fatty acids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or 0.01) in whole milk ice cream than those in 2% fat ice cream, except for the C22:0 and C24:00 aci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ean levels of the individual fatty acids in the caprine ice cream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types of milk fat used in the ice creams, but not by storage periods and storage × fat type interaction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T MILK ICE cream low-fat FATTY Acid Profiles Storage
下载PDF
油脂组成和结晶特性对奶油品质和搅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奕 柴秀航 +1 位作者 韩宛君 刘元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为构建油脂组成、结晶特性与产品品质、搅打性能的内在联系,分析三大类不同原料用油(植物、动植物和动物油)稀奶油的油脂组成、结晶特性,奶油乳液性质和打发后的产品品质以及稀奶油的搅打性能。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脂形成的晶体网络结构密... 为构建油脂组成、结晶特性与产品品质、搅打性能的内在联系,分析三大类不同原料用油(植物、动植物和动物油)稀奶油的油脂组成、结晶特性,奶油乳液性质和打发后的产品品质以及稀奶油的搅打性能。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脂形成的晶体网络结构密集,对剪切诱导的部分聚集敏感度高,对应的乳液黏度较高,打发率低,但是打发后产品的硬度大,保形能力适中;而植物油脂的结晶特性与动植物油脂正好相反,对剪切诱导的部分聚集敏感度较低,对应的植物奶油乳液黏度较低,打发率高,但是打发后产品硬度低,保形能力最好;动物油脂因为具有最低的固体脂肪含量,导致形成的晶体网络结构最弱,对应的乳液部分聚集率、黏度和打发率最低,并且打发后产品硬度最低,保形能力最差。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油脂组成和结晶特性控制产品品质和搅打性能。本研究可为开发高品质稀奶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油 油脂结晶特性 搅打性能 产品品质
下载PDF
单,双脂肪酸酯与吐温80复配亲水亲油平衡值对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陈雅丽 冯文慧 +8 位作者 剧柠 杨永龙 李志伟 耿骁璐 吕加平 王筠钠 谢宁 钱文涛 张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共7页
利用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及吐温-80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对稀奶油稳定性及搅打特性的影响,对稀奶油打发硬度、打发率、表观黏度、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乳液... 利用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及吐温-80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对稀奶油稳定性及搅打特性的影响,对稀奶油打发硬度、打发率、表观黏度、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乳液表观黏度下降,所有的稀奶油组均出现了剪切稀化现象,离心乳析率和稳定性指数先降低后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先增加后降低。搅打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HLB值的增加,稀奶油搅打时间缩短,打发率降低,打发后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当HLB值为9时硬度最大(1150.1 g)。HLB值在9~11范围内,稀奶油具有较短的搅打时间、较高的打发硬度、适宜的打发率,且裱花性能良好、无坍塌变形;此时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打发后奶油气泡大小相对均匀,气泡周围的脂肪球致密且彼此接近,形成了更紧密的网络结构保护气泡,使得泡沫较为稳定。因此,复配乳化剂HLB值应控制在9~11的范围内,可获得稳定性及搅打特性良好的稀奶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油 亲水亲油平衡 搅打性能 稳定性 复配乳化剂
下载PDF
重组稀奶油静态稳定与搅打再稳定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彤 崔利敏 +2 位作者 任敏 李志国 宗学醒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重组稀奶油与生鲜稀奶油相比拥有成本低廉、生产批次间一致性高、搅打后泡沫保型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咖啡、茶饮等行业中。但因其生产配料众多、工艺复杂、对静态稳定性与搅打特性要求高,目前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对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 重组稀奶油与生鲜稀奶油相比拥有成本低廉、生产批次间一致性高、搅打后泡沫保型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咖啡、茶饮等行业中。但因其生产配料众多、工艺复杂、对静态稳定性与搅打特性要求高,目前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对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很高的挑战。首先介绍了重组稀奶油在储藏期间发生静态失稳现象的机理,包括初始稳定阶段、析水阶段与脂肪球聚结上浮阶段,探讨了各阶段失稳速率与失稳程度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储藏期间脂肪球以及乳化剂等其他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对重组稀奶油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探讨了重组稀奶油在搅打时发生部分聚结而起泡的过程与再次稳定过程的机理,阐述了固体脂肪含量、脂肪结晶特征与乳化剂组分对脂肪球部分聚结的影响,旨在为国内企业重组稀奶油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稀奶油 静态稳定 搅打 部分聚结 脂肪结晶 乳化剂
下载PDF
高纤低糖型复合甜味剂在搅打稀奶油中的应用
5
作者 梁莹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开发一种高纤低糖型复合甜味剂,应用于搅打稀奶油中,用于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和提升奶油的口感和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膳食纤维、功能性糖醇、乳化剂的种类,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甜味剂的整体配方,采用TA.XT物性测定仪、感官测评等方... 开发一种高纤低糖型复合甜味剂,应用于搅打稀奶油中,用于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和提升奶油的口感和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膳食纤维、功能性糖醇、乳化剂的种类,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甜味剂的整体配方,采用TA.XT物性测定仪、感官测评等方法评价奶油的口感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聚葡萄糖添加量3.0%,赤藓糖醇添加量5.0%,酪蛋白酸钠添加量0.15%用于搅打稀奶油中,奶油的口感良好、体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低糖 稀奶油 感官测评 稳定
下载PDF
乳清蛋白变性和清酪蛋白比对再制稀奶油稳定性和搅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月 谢羽斐 +3 位作者 李扬 李妍 张列兵 闫建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8-74,共7页
通过调整乳粉中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的变性程度以及WP和酪蛋白(casein,CN)的比例,探究其对再制稀奶油乳液稳定性和搅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P变性程度为60%乳粉制备的稀奶油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随变性程度进一步增加,体系稳... 通过调整乳粉中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的变性程度以及WP和酪蛋白(casein,CN)的比例,探究其对再制稀奶油乳液稳定性和搅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P变性程度为60%乳粉制备的稀奶油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随变性程度进一步增加,体系稳定性下降;WP变性程度增加,有助于缩短搅打时间,降低乳清泄漏率。在WP∶CN=1∶4(m/m)基础上,增加WP比例,乳液稳定性先提升后下降,但均优于WP∶CN=1∶4时稀奶油的稳定性;随WP比例增加,稀奶油搅打时间缩短、乳清泄漏情况减轻,但起泡率下降,泡沫塌陷率增大。综上所述,WP变性程度为60%乳粉制备的稀奶油同时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和打发性能;当乳粉中WP∶CN=2∶4时,稀奶油的稳定性最好,当WP∶CN=1∶4时,稀奶油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更佳,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WP与CN比例,以改善稀奶油产品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程度 清酪蛋白比例 稀奶油 稳定性 搅打特性
下载PDF
不同亲水基团的亲油性乳化剂对混合油脂结晶及淡奶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黎永豪 廖滔 +3 位作者 蔡勇建 邓欣伦 赵强忠 赵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8,共8页
研究亲油性乳化剂单甘酯(glycerol monostearate,GMS)、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PGE)和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monostearate,PGMS)对无水奶油基混合油脂结晶以及淡奶油稳定性的影响,旨在构建混合油脂结晶特性与淡... 研究亲油性乳化剂单甘酯(glycerol monostearate,GMS)、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PGE)和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monostearate,PGMS)对无水奶油基混合油脂结晶以及淡奶油稳定性的影响,旨在构建混合油脂结晶特性与淡奶油稳定性的内在联系,为调节淡奶油稳定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亲水基团为甘油基的GMS起始结晶温度最高,在结晶过程中作为成核模板,诱导混合油脂形成细小均一的晶体,又因为GMS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所以细小的脂肪球均匀分散在乳液中。这些晶体和脂肪球促使淡奶油形成牢固的泡沫结构。亲水基团为聚甘油基的PGE具有最大的空间结构,在结晶过程中可提供大量成核位点,促进混合油脂结晶形成细小均一的晶体,并最终改善淡奶油的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亲水基团为丙二醇基的PGMS,油溶性好,容易吸附到混合油脂表面,并诱导其异相成核,但PGMS的起始结晶温度低,所形成的异质晶体抑制混合油脂的晶体生长并降低晶体间相互作用。混合油脂形成细小但疏松的晶体网络结构导致其所制备的淡奶油形成脆弱的泡沫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基团 亲油性乳化剂 混合油脂 淡奶油 稳定性
下载PDF
花生油体对植脂搅打稀奶油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莹 赵路苹 +5 位作者 杨旭凤 周莉 马彩红 韩杰 王丹 丁秀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为解决植脂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带来的健康问题,该研究使用花生油体代替传统氢化植物油制备一种植脂搅打稀奶油。通过测定植脂搅打稀奶油的乳液性质、搅打性质以及流变学特性,确定花生油体在搅打稀奶油中的最适添加量。通过研究均质对花生... 为解决植脂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带来的健康问题,该研究使用花生油体代替传统氢化植物油制备一种植脂搅打稀奶油。通过测定植脂搅打稀奶油的乳液性质、搅打性质以及流变学特性,确定花生油体在搅打稀奶油中的最适添加量。通过研究均质对花生奶油乳浊液粒径、表观黏度及搅打性质的影响,确定植脂搅打稀奶油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花生油体添加量对搅打稀奶油性质影响显著,随着花生油体用量的提高,表观黏度逐渐增大,起泡率先升高后降低,最高能达到182.5%,泡沫稳定性均能达到92%以上,屈服应力最高为265 Pa,触变性及黏弹性均在33%(质量分数)添加量时表现最好,花生油体的最适添加量为33%。均质后奶油无法打发,均质不适用于植脂搅打稀奶油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体 奶油 乳液性质 搅打性能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二段均质压力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志鑫 王文琼 +2 位作者 袁佩佩 瓦云超 顾瑞霞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4-200,共7页
该文在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经高压均质、热处理后分别使用1.0~5.0 MPa压力进行二段均质处理,并以未经二段均质处理的产品为对照,比较经不同二段均质压力处理后产品稳定性及搅打品质的变化。实验发现,对照产品脂肪球粒度分布出现明显双峰现... 该文在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经高压均质、热处理后分别使用1.0~5.0 MPa压力进行二段均质处理,并以未经二段均质处理的产品为对照,比较经不同二段均质压力处理后产品稳定性及搅打品质的变化。实验发现,对照产品脂肪球粒度分布出现明显双峰现象,乳液稳定性差,搅打时间为372.00 s,起泡率仅193.70%,并且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絮凝的脂肪球簇;当二段均质压力在1.0~3.0 MPa范围内增大,产品脂肪球平均粒径减小,产品稳定性增强,搅打时间缩短,打发率上升,絮凝的脂肪球簇的数量明显减少;当二段均质压力达到3.0 MPa,产品粒度分布趋于稳定,搅打时间仅需306.50 s,起泡率达235.10%,光学显微镜下未观察到明显絮凝现象。相比对照组,经3.0 MPa压力处理后的产品稳定性更好,搅打成型时间由372.00 s缩短至306.50 s,起泡率由193.70%提高至235.10%,实验结果表明,在搅打稀奶油生产中使用3.0 MPa压力进行二段均质可有效阻止乳液脂肪球絮凝,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及搅打品质,可满足工业生产高品质搅打稀奶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均质压力 絮凝 显微结构 粒度分布 搅打品质
下载PDF
二次均质处理对UHT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吉栋 郑远荣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系统地分析不同二次均质压力对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处理后的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MPa压力条件下对稀奶油进行二次均质可使乳液粒径向小颗粒方向偏移,并同时... 系统地分析不同二次均质压力对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处理后的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MPa压力条件下对稀奶油进行二次均质可使乳液粒径向小颗粒方向偏移,并同时增加表观黏度,从而提高乳液稳定性。然而,过高的均质压力会导致乳液内部出现脂肪聚结现象,影响稀奶油的表观黏度和泡沫稳定性。随着二次均质压力的增大,稀奶油出现打发时间延长,打发率、泡沫稳定性下降以及泡沫硬度降低等问题,甚至在12 MPa时已无法打发成型。因此建议将二次均质压力控制在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打稀奶油 稳定性 搅打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制备的关键技术
11
作者 冯思思 孟祥娟 +5 位作者 张喜瑞 马其浩 姬长建 张民 梁彬 孙婵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9-109,共11页
该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的制备工艺。市售打发奶油为对照,以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质构与市售产品硬度、稠度、内聚性、黏度的绝对差异值为响应值,研究微粒化乳清蛋白(micronized whey protein... 该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的制备工艺。市售打发奶油为对照,以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质构与市售产品硬度、稠度、内聚性、黏度的绝对差异值为响应值,研究微粒化乳清蛋白(micronized whey protein,MWP)的pH值、添加量、黄原胶在多糖凝胶中所占百分比对产品质构参数的影响。建立中心旋转数学模型,最终确定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pH4.3的MWP分散液与多糖凝胶(黄原胶占多糖凝胶80%)按微粒化蛋白分散液添加67%进行复配,采用手持打蛋器1100 r/min打发4 min即得。质构仪测定结果显示,该复合型脂肪模拟物的内聚性、黏度与市售打发奶油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硬度不足,稠度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黄原胶 果胶 打发奶油型脂肪模拟物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搅打稀奶油的搅打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强忠 赵谋明 +1 位作者 林伟锋 范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通过研究稀奶油在搅打过程中的起泡率、泡沫硬度和浆液分离系数随搅打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搅打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可将其分成3个阶段,即迅速充气阶段、脂肪球稳定附聚阶段和脂肪球急剧附聚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搅打过程的模型,并分析了... 通过研究稀奶油在搅打过程中的起泡率、泡沫硬度和浆液分离系数随搅打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搅打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可将其分成3个阶段,即迅速充气阶段、脂肪球稳定附聚阶段和脂肪球急剧附聚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搅打过程的模型,并分析了其搅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油 搅打 机理研究 变化规律 分离系数 微观结构 脂肪球 起泡率 附聚 浆液 泡沫
下载PDF
乳化剂的HLB值对搅打稀奶油搅打性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谋明 赵强忠 +1 位作者 王才华 范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4,共5页
重点研究了乳化剂的HLB值对搅打稀奶油的脂肪部分附聚率与搅打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HLB值乳化剂在促进脂肪球的部分附聚的能力比低HLB值乳化剂强.HLB值低于6时,则部分附聚速度缓慢且部分附聚率低于50%,形成的泡沫结构稳定性差;乳... 重点研究了乳化剂的HLB值对搅打稀奶油的脂肪部分附聚率与搅打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HLB值乳化剂在促进脂肪球的部分附聚的能力比低HLB值乳化剂强.HLB值低于6时,则部分附聚速度缓慢且部分附聚率低于50%,形成的泡沫结构稳定性差;乳化剂的HLB值在6~8之间,部分附聚速度适中,能够获得60%左右的脂肪部分附聚率和形成较理想的泡沫结构; HLB值大于9时,部分附聚速度过快且部分附聚率高于80%,形成的泡沫结构粗糙且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HLB值 搅打稀奶油 搅打性能
下载PDF
乳蛋白对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强忠 赵谋明 +3 位作者 林伟锋 徐建祥 彭艳 杨晓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3,共5页
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的乳蛋白用量和种类对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乳蛋白的用量增加对搅打稀奶油的泡沫稳定性、泡沫强度、脱水收缩等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使搅打稀奶油的油腻感加重,入口即化感变差,对搅打稀奶... 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的乳蛋白用量和种类对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乳蛋白的用量增加对搅打稀奶油的泡沫稳定性、泡沫强度、脱水收缩等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使搅打稀奶油的油腻感加重,入口即化感变差,对搅打稀奶油的膨胀率和搅打时间的影响较小。乳蛋白的用量在1.0%左右,搅打稀奶油综合指标较好。在乳蛋白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酪蛋白的用量增加使搅打稀奶油的持水性变好,泡沫的硬挺性和稳定性有较明显的增加,但入口即化感变差,膨胀率降低;乳清蛋白用量增加使搅打稀奶油的入口即化感变好,光泽度变好,细腻度也有变好,油腻感减轻,但使搅打稀奶油泡沫硬挺性和泡沫稳定性、脱水收缩变差,搅打时间延长。结果表明,酪蛋白酪乳清蛋白的比例为2∶1时,搅打稀奶油综合指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蛋白 搅打稀奶油 品质影响 泡沫稳定性 强度 用量 奶油食品
下载PDF
乳化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搅打性能和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强忠 余权 +2 位作者 苏国万 王琳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5-179,共5页
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乳浊液粒度分布、脂肪球部分聚结、液相蛋白浓度、感官品质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浊液冷却及解冻后脂肪球粒径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脂肪部分聚结速度和液相蛋白质... 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乳浊液粒度分布、脂肪球部分聚结、液相蛋白浓度、感官品质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浊液冷却及解冻后脂肪球粒径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脂肪部分聚结速度和液相蛋白质浓度增加速度加快,搅打起泡率和感官品质以乳化剂用量为0.60%时最好,搅打稀奶油稳定时间随乳化剂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乳化剂用量为0.60%时,稳定时间达到最大2.4h。综合考虑,当乳化剂HLB值为7,乳化剂用量为0.60%时,搅打稀奶油搅打性能和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用量 搅打稀奶油 搅打性能 品质
下载PDF
油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搅打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强忠 龙肇 +2 位作者 苏国万 王琳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0-176,共7页
研究了油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粒度分布、脂肪部分聚结、液相蛋白质浓度、搅打起泡率、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和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油脂用量增加,冷却后乳浊液脂肪球粒径增大;搅打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速度和脂肪球粒径d4,3均随... 研究了油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粒度分布、脂肪部分聚结、液相蛋白质浓度、搅打起泡率、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和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油脂用量增加,冷却后乳浊液脂肪球粒径增大;搅打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速度和脂肪球粒径d4,3均随油脂用量增加而增大,且脂肪部分聚结率与脂肪球粒径d4,3有很好的相关性;液相蛋白质浓度和搅打起泡率降低;搅打稀奶油的质构特性值增加;稳定时间呈先增后减趋势,当油脂用量为23%时,搅打稀奶油的稳定时间最长达到2.7h;搅打稀奶油的感官品质以油脂用量为20%最好,综合考虑,油脂最佳用量范围是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用量 搅打稀奶油 搅打性能 品质
下载PDF
搅打稀奶油的搅打充气机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强忠 赵谋明 +1 位作者 苏国万 罗东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560,共6页
通过分析搅打稀奶油在搅打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率、液相中蛋白质质量比变化、搅打起泡率、质构特性和亚微观结构随搅打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搅打充气与搅打稀奶油品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搅打充气过程大致可分为迅速充... 通过分析搅打稀奶油在搅打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率、液相中蛋白质质量比变化、搅打起泡率、质构特性和亚微观结构随搅打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搅打充气与搅打稀奶油品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搅打充气过程大致可分为迅速充气、大气泡破裂成小气泡和小气泡合并成大气泡3个阶段。第一阶段,搅打起泡率、脂肪部分聚结速度、脂肪球粒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且泡沫结构的稳定性差,以大气泡居多;第二阶段,搅打起泡率、脂肪部分聚结率、质构特性值均迅速增加,气泡稳定性较好,体系中的气泡较小;第三阶段,搅打起泡率开始下降,脂肪部分聚结速度缓慢,质构特性值和脂肪球粒径仍然保持较快速度增加,脂肪球已经聚结形成较大块状的聚结体,并包裹着大气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搅打稀奶油 搅打充气 脂肪球部分聚结
下载PDF
稀奶油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涛 吴晖 +2 位作者 吴剑锋 黄巍峰 牛晨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全文介绍了稀奶油及其相关制品的种类、特性及生产过程;不同稀奶油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及目前在生产与使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其中着重介绍了目前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搅打稀奶油,同时探讨了未来稀奶油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
关键词 稀奶油 掼奶油 应用
下载PDF
热处理和调节pH改性乳清蛋白浓缩物对搅打稀奶油加工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颜君 莫蓓红 +4 位作者 郑远荣 石春权 朱培 焦晶凯 刘振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通过热处理和调节p H对乳清蛋白浓缩物80(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80)进行改性处理,并将改性后的WPC80添加至低脂稀奶油中,以改善其搅打性质。结果表明调节WPC80溶液的p H为3,在80℃下加热15min时具有最佳的溶解性和起泡性,相同... 通过热处理和调节p H对乳清蛋白浓缩物80(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80)进行改性处理,并将改性后的WPC80添加至低脂稀奶油中,以改善其搅打性质。结果表明调节WPC80溶液的p H为3,在80℃下加热15min时具有最佳的溶解性和起泡性,相同p H条件下,不同的热处理时间会对溶解性和起泡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将热处理和p H改性后WPC80加入搅打稀奶油中,研究发现不同热处理时间,p H为5改性的WPC80可以显著提高搅打稀奶油的打发率(p〈0.05),但是p H为7处理的WPC80使稀奶油的泡沫稳定性增加了154.67%~193.42%。因此可通过热处理和调节p H改性的WPC80来提高低脂稀奶油的搅打特性,且此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PH 乳清蛋白浓缩物80 低脂搅打稀奶油
下载PDF
乳化剂对以黄油为原料生产UHT搅打稀奶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阚传浦 李妍 +4 位作者 李海梅 尹未华 曹佳璐 刘畅 张列兵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对影响以黄油为原料生产的UHT搅打稀奶油稳定性的亲水型乳化剂和亲油型乳化剂进行了筛选,并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对筛选出的乳化剂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亲水型乳化剂蔗糖酯SE1670和亲油型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对搅打稀奶油稳定性最好,其... 对影响以黄油为原料生产的UHT搅打稀奶油稳定性的亲水型乳化剂和亲油型乳化剂进行了筛选,并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对筛选出的乳化剂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亲水型乳化剂蔗糖酯SE1670和亲油型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对搅打稀奶油稳定性最好,其最佳添加量均为0.2%~0.3%。当HLB为10时,稀奶油乳浊液的表观黏度最低,离心乳析率为0,脂肪的附聚率为63%,乳浊液的稳定性和搅打特性均处于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搅打稀奶油 乳化剂 稳定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