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空最优低维动力系统的多尺度可压缩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1
作者 齐进 吴锤结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36,共19页
按照周培源教授关于研究湍流数值模拟建模时必须分析和求解脉动速度场的思想,该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地建立了基于时空低维最优动力系统的多尺度可压缩湍流数值模拟方法(LMS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多次冲击Richtmyer-Meshkov问题的数值... 按照周培源教授关于研究湍流数值模拟建模时必须分析和求解脉动速度场的思想,该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地建立了基于时空低维最优动力系统的多尺度可压缩湍流数值模拟方法(LMS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多次冲击Richtmyer-Meshkov问题的数值模拟中,首次得到了可压缩湍流的中尺度流场和不同于DNS近似解的湍流近似解.数值结果表明,LMS方法可以用较少的网格获得更精确的湍流近似解.首先解决了研究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为LMS方法的构建铺平了道路.这些问题是:基于湍流的物理特性,提出了湍流大、中、小尺度分解的新概念;找到了box滤波空间相关性的计算方法;指出了湍流建模理论中长期存在的逻辑错误,提出了多尺度湍流模型的概念;讨论了湍流封闭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给出了克服湍流封闭问题的数值方法.采用box滤波方法/空间网格平均方法且在大尺度网格的意义下,LMS方法的本质是一种将RANS、LES、DES和DNS等湍流数值模拟方法统一的全新湍流数值模拟方法.需要指出的是,LMS方法也可以作为湍流模型研究的辅助工具,以检验SGS尺度方程/脉动方程中各项所对应的湍流模型是否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培源对湍流研究的开拓性贡献 时空最优低维动力系统 LMS方法 多尺度湍流模型 可压缩湍流
下载PDF
川南森林湍流通量质量评价及贡献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德民 张宇 +1 位作者 苏有琦 张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40,共14页
由于通量观测容易受复杂下垫面和仪器精度影响,需基于涡动相关系统观测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本研究选用2021年5-12月来自于川南地区四峨山森林下垫面的涡动相关系统的湍流观测资料,观测设备架设在不同高度包括粗... 由于通量观测容易受复杂下垫面和仪器精度影响,需基于涡动相关系统观测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本研究选用2021年5-12月来自于川南地区四峨山森林下垫面的涡动相关系统的湍流观测资料,观测设备架设在不同高度包括粗糙副层内、粗糙副层与常通量层边界以及常通量层内。利用上述观测数据量化了两种坐标旋转方案下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并结合湍流稳定性和发展性检验对通量资料序列进行了质量评价,最后分析了不同大气稳定度和不同观测高度下足迹函数所表示的通量贡献区域变化范围。结果表明:二次坐标旋转校正后的通量数据大于平面拟合后的数据,且两者的校正差距随观测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从通量数据质量等级分布特征来看,感热通量数据质量优于潜热通量及CO_(2)通量,且低层数据质量优于高层。38 m和56 m观测高度主风向在东北-西北方向上呈现昼夜相反的变化,其中5-9月尤为明显。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通量贡献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大气稳定条件下,38 m观测高度的通量信息80%来源于距离观测塔西侧50~1400 m区域;在大气不稳定条件下,通量测量的源区水平范围在0~500 m之间。在56 m观测高度且大气稳定条件下,通量贡献80%的源区边界距测点可达1500 m;不稳定条件下,源区范围在0~750 m之间。冬夏两季在稳定大气条件下贡献区范围有明显差异,在38 m观测高度上,夏、冬季节最大湍流通量信息分别来于1320 m、 700 m。在相同大气稳定度下,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受观测高度的影响,56 m观测高度通量源区大于38 m的通量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质量评价 通量贡献区 森林下垫面
下载PDF
管道湍流摩擦阻力研究成就与启示
3
作者 赵聿章 何发龙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对管道流动阻力的准确预测是包括水利工程在内诸多工业过程设计和运行控制中基本但关键的要求之一。文中以管道湍流摩擦因子为主要对象,详尽梳理了雷诺相似准则与勃拉修斯公式、普朗特混合长度假设与普朗特-冯·卡门-尼古拉斯公式... 对管道流动阻力的准确预测是包括水利工程在内诸多工业过程设计和运行控制中基本但关键的要求之一。文中以管道湍流摩擦因子为主要对象,详尽梳理了雷诺相似准则与勃拉修斯公式、普朗特混合长度假设与普朗特-冯·卡门-尼古拉斯公式以及科尔布鲁克公式的发现历程,强调了物理思想创新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文中特别就科尔布鲁克公式自身的经验本质展开了讨论,以便正确使用和诠释其预测结果。此外,我们简要介绍了在该领域中国的贡献,从外国人在华的工作、华人在国外的工作到中国人在国内的工作,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现代科学在国内的传播和发展历程,昭示着中国科学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湍流 摩擦因子 雷诺相似准则 勃拉修斯公式 普朗特-冯·卡门-尼古拉斯公式 科尔布鲁克公式 中国贡献
下载PDF
湍流低频贡献对半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建华 金文岩 +1 位作者 刘宏谊 王胜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通过Finnigan等提出的获取湍流低频贡献的总块平均方法研究了低频部分对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1)感热和潜热的低频部分较小,对感热的贡... 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通过Finnigan等提出的获取湍流低频贡献的总块平均方法研究了低频部分对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1)感热和潜热的低频部分较小,对感热的贡献在-1%~11%之间,对潜热的贡献在-7.3%~0.3%之间,对感热与潜热和的贡献在-1.4%~0.7%之间;(2)低频部分对感热和潜热的贡献随平均周期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3)不计低频部分时,地表能量的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阴晴混合天分别为0.93、0.76和0.87;(4)计入低频部分时,闭合度在晴天、阴天和混合天分别提高到0.98、0.86和0.93,提高了5%~10%;(5)阴天低频部分对闭合度的贡献随平均周期的加长而加大,晴天则增至1.5 h后开始递减,混合天增至1.5 h后保持定值。所以,低频贡献可以显著提高地表能量闭合度。但是考虑低频贡献后,仍存在2%~14%的欠闭合度,地表能量平衡问题还有未知的原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平衡 湍流低频贡献 闭合度 总块平均
下载PDF
湍流相干结构在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起沙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建华 隆霄 +3 位作者 张峰 杨永龙 刘世祥 梁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67-3980,共14页
起沙机制是沙尘暴天气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提取沙尘源地涡动相关数据中的湍流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研究了CS在起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起沙期间存在CS,其典型特征表现为上... 起沙机制是沙尘暴天气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提取沙尘源地涡动相关数据中的湍流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研究了CS在起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起沙期间存在CS,其典型特征表现为上扬—下扫循环,即暖空气的辐合上升与冷空气的辐散下沉相伴;(2)起沙期间,CS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短、间歇性适中、连发频繁、速度切变大、水平尺度远大于垂直尺度和尺度变化比较大的特点;(3)CS是重要的起沙机制,它可起动粒径在0.1~156μm之间的各种沙粒,起动最多的是粒径低于8μm的粉粒与粘粒,但CS不是唯一的起沙机制;(4)CS的上扬与下扫两过程均可引起起沙,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暖空气的上升将沙粒向上空输送,后者则是将上空高速冷空气拖带下来引起地表沙粒的起动;(5)CS起沙分为单起式和连发配合式两种形式.单起式是单发CS产生的起沙形式,连发配合式是连发的CS产生的跃移—上扬的配合起沙形式.其中,连发配合式为主要形式;(6)下扫过程对起沙的贡献是上扬过程的1.8~15倍,上扬过程可将下扫过程中起动沙粒的1/3左右向上输送到空中;(7)一般情况下,CS对起沙具有稳定的贡献,其贡献率为51%,当临界起沙风速大于13 m·s-1时,其贡献急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沙机制 湍流相干结构 起沙贡献
下载PDF
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的实验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爱东 姜楠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和X形二分量热线探针以采样间隔小于湍流耗散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用条件采样和相位平均技术提取了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相干结...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和X形二分量热线探针以采样间隔小于湍流耗散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用条件采样和相位平均技术提取了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和随机脉动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基于理论上对湍流相干结构动量方程中随机脉动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和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的分析,对两种雷诺应力项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在数值上具有和随机脉动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相同的数量级,表明在相干结构动力学模型方程中,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并不像以前估计的那样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 随机脉动贡献雷诺应力
下载PDF
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松庆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7年第1期49-62,共14页
周培源教授(1902-1993年)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力学界的奠基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 周培源教授(1902-1993年)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力学界的奠基人。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同时在组织、领导、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培育科技人才、支持和指导师生的科学研究、推进国内外社会活动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该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周培源先生的生平及主要任职、学术成就与科学贡献、高贵品德与重要事迹、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培源 相对论 湍流 科学贡献 业绩 教育思想
下载PDF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mpinging shock wave 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over a wavy-wall 被引量:4
8
作者 Fulin TONG Dong SUN Xinlia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50-363,共14页
The interaction of an impinging oblique shock wave with an angle of 30°and a supersonic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t Ma_(∞)=2.9 and Re_(θ)=2400 over a wavy-wall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 The interaction of an impinging oblique shock wave with an angle of 30°and a supersonic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t Ma_(∞)=2.9 and Re_(θ)=2400 over a wavy-wall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interaction on a flat-plate under the same flow conditions.A sinusoidal wave with amplitude to wavelength ratio of 0.26 moves in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 and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spanwise direction.The influences of the wavy-wall on the interaction,includ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low field,the skin-friction,pressure and the budget of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The region of separation grows slightly and decomposes into four bubbles.Local peaks of skin-friction are observed at the rear part of the interaction region.The low-frequency shock motion can be seen in the wall pressure spectra.Analyses of the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budget indicate that both diffusion and transpor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near the crests,balanced by an amplified dissipation in the near-wall region.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ost energetic struc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eparated shock and the shear layer over the bubbles.Only the bubbles in the first two troughs are dominated by a low-frequency enlargement or shrin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low-frequency unsteadiness Shock waves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Wavy-wal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