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low-swing interconnect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delay and bandwidth constraints
1
作者 朱樟明 郝报田 +1 位作者 杨银堂 李跃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530-536,共7页
Interconnect power and repeater area are important in the interconnect optimization of nanometer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Based on the RLC interconnect delay model, by wire sizing, wire spacing arid adopting low-swi... Interconnect power and repeater area are important in the interconnect optimization of nanometer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Based on the RLC interconnect delay model, by wire sizing, wire spacing arid adopting low-swing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d a power-area optimization model considering delay and bandwidth constraints simultaneously. The optimized model is verified based on 65-am and 90-nm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interconnect parameters. The verified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s of 36% of interconnect power and 26% of repeater area can be saved under 65-nm CMOS process. The proposed model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nanometer scale systems-on-c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onnect power repeater area low-swing circuit time delay BANDWIDTH
下载PDF
Implementation of low-swing differential interface circuits for high-speed on-chip asynchronous interconne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QIAO Fei YANG HuaZhong HUANG Gang WANG Hui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8年第7期975-984,共10页
A novel low-swing interface circuit for high-speed on-chip asynchronous interconn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takes a differential level-triggered latch to recover digital signal with ultra low-swing voltage l... A novel low-swing interface circuit for high-speed on-chip asynchronous interconn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takes a differential level-triggered latch to recover digital signal with ultra low-swing voltage less than 50 mV, and the driver part of the interface circuit is optimized for low power using the driver-array method, With a capacity to work up to 500 MHz, the proposed circuit, which is simulated and fabricated using SMIC 0.18-pm 1.8-V digital CMOS technology, consumes less pow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ower circuit low-swing interfac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tapered-buffer INTERCONNECT asynchronous circuit
原文传递
A low-power multi port register file design using a low-swing strategy
3
作者 闫浩 刘岩 +2 位作者 华斯亮 王东辉 侯朝焕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a low-power register file is designed by using a low-swing strategy and modified NAND address decoders. The proposed low-swing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feedback scheme and uses dynamic logic to reduce the active feedb... a low-power register file is designed by using a low-swing strategy and modified NAND address decoders. The proposed low-swing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feedback scheme and uses dynamic logic to reduce the active feedback power.This method contains two parts:WRITE and READ strategy.In the WRITE low-swing scheme,the modified memory cell is used to support low-swing WRITE.The modified NAND decoder not only dissipates less power,but also enables a great deal of area reduc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ingle-ended register file,the low-swing strategy saves 34.5%and 51.15%bit-line power in WRITE and READ separately.The post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39.4%power improvement when the twelve ports are all bu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swing multi port NAND register file
原文传递
带狄拉克源的超低功耗负电容晶体管研究
4
作者 全辉 曹觉先 +1 位作者 肖化平 邱晨光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由于电子/空穴随能量的分布受玻尔兹曼限制,场效应晶体管在室温下的亚阈值摆幅(SS)无法低于60 mV·dec^(-1),这使得晶体管的功耗无法进一步减小.而狄拉克源晶体管和负电容晶体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低于60 mV·dec^(-1)的... 由于电子/空穴随能量的分布受玻尔兹曼限制,场效应晶体管在室温下的亚阈值摆幅(SS)无法低于60 mV·dec^(-1),这使得晶体管的功耗无法进一步减小.而狄拉克源晶体管和负电容晶体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低于60 mV·dec^(-1)的陡峭SS,为降低晶体管功耗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文首次在实验上将两个物理过程结合起来,实现了带狄拉克源端的超低功耗负电容晶体管.所制备的器件实现了低于60 mV·dec^(-1)的陡峭SS,开态电流能够达到10μA量级,关态电流低于0.1 pA,整体的电流开关比超过8个数量级,器件的栅极电容匹配良好且回滞可忽略.该工作为超低功耗电子器件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负电容晶体管 狄拉克源晶体管 超低功耗 亚阈值摆幅
下载PDF
低浓煤变压吸附提纯技术的模拟优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璐瑶 李广学 张成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944,共4页
综述了低浓煤变压吸附提纯技术的模拟优化研究进展。从吸附剂与变压吸附工艺这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简洁明确的介绍。从吸附剂角度的发展趋向来看,通过模拟与优化能够提高吸附剂性能与原料配比,提升吸附剂有效性。从变压吸附角度的发展趋... 综述了低浓煤变压吸附提纯技术的模拟优化研究进展。从吸附剂与变压吸附工艺这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简洁明确的介绍。从吸附剂角度的发展趋向来看,通过模拟与优化能够提高吸附剂性能与原料配比,提升吸附剂有效性。从变压吸附角度的发展趋向来看,模拟与优化变压吸附设备能使其自动化效果更好,经济效益更高。总结指出,两个角度都能看出模拟与优化在本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效率与产能得到了提升,在为技术带来不少便利的同时,两个角度也有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在吸附剂的角度上,多组分混合物的模拟与优化仍需继续进步;在变压吸附的角度上,实际操作中的动态变化模拟仍存在局限性,装置运转中的安全性优化应多加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煤层气 变压吸附 模拟 优化
下载PDF
粗氦精制技术应用及展望
6
作者 王科 周璇 +2 位作者 李光照 邹应勇 蒲黎明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粗氦气中含有少量的烃类、氮气、氢气以及微量氖气等杂质,为生产纯氦、高纯氦等合格的氦气产品,应对粗氦气进行精制处理。近年来随着中国氦气产业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粗氦精制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介绍了粗氦精制... 粗氦气中含有少量的烃类、氮气、氢气以及微量氖气等杂质,为生产纯氦、高纯氦等合格的氦气产品,应对粗氦气进行精制处理。近年来随着中国氦气产业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粗氦精制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介绍了粗氦精制技术的应用场景;综述了粗氦精制中催化脱氢、变压吸附、低温吸附等技术的原理和指标以及典型工艺流程;详细分析了典型粗氦精制工业化应用的技术路线、流程设置和产品指标;最后展望了未来粗氦精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氦精制 脱氢 变压吸附 低温吸附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宽摆幅的绝对值电路设计
7
作者 祖文俊 钟啸宇 +1 位作者 虞致国 顾晓峰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宽摆幅的绝对值电路。该电路通过比较器输出结果判断输入电压的正负,正值利用负反馈进行保持,负值利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和电流镜转换为正值。与传统利用二极管的设计相比,该电路避免了线性度差、功耗高的问题。基于55 ... 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宽摆幅的绝对值电路。该电路通过比较器输出结果判断输入电压的正负,正值利用负反馈进行保持,负值利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和电流镜转换为正值。与传统利用二极管的设计相比,该电路避免了线性度差、功耗高的问题。基于55 nm CMOS工艺进行了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1.2 V和1.2 V的条件下,电压输入摆幅高达-400~400 mV,绝对值电路误差在0.5%以内,功耗为450μW,版图面积为4 800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值电路 低功耗 宽摆幅 低面积开销
下载PDF
CaLi-LSX分子筛的制备及其母液循环利用
8
作者 王少强 崔凯 +3 位作者 鲁墨弘 吕芳芳 李柯志 任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9-1266,共8页
通过对Ca-LSX分子筛进行Li^(+)交换制备了不同锂交换度的CaLi-LSX分子筛,对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母液回用法降低了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锂盐用量,并采用XRD,ICP,FTIR等表征手段及吸附热、静态竞争吸附、Rietveld精修等模拟... 通过对Ca-LSX分子筛进行Li^(+)交换制备了不同锂交换度的CaLi-LSX分子筛,对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母液回用法降低了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锂盐用量,并采用XRD,ICP,FTIR等表征手段及吸附热、静态竞争吸附、Rietveld精修等模拟计算对分子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锂交换度的提高,CaLi-LSX分子筛的吸附容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氮氧分离系数先升高后降低,在锂交换度43.7%时达到最高值5.23,此时氮气吸附容量为28.94 cm^(3)/g;Rietveld精修结果显示,单个晶胞中有10.357个Li^(+)位于SⅢ位点;母液回用法制备的分子筛吸附性能无显著下降,重复性好,产品锂交换度和常温氮氧吸附容量均相差较小,可使锂盐用量降低约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X型分子筛 母液回用 变压吸附 氮氧分离 钙锂
下载PDF
机器人液压旋转关节低速运动机理及实验
9
作者 李龙 谢中取 李娟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2,共10页
针对机器人液压旋转关节的死区和低速爬行,研究其产生机理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首先,论述了密封摩擦的机理,计算摆动缸各种密封机构的摩擦力矩,构建低速状态下的摩擦模型;然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对低速爬行现象进... 针对机器人液压旋转关节的死区和低速爬行,研究其产生机理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首先,论述了密封摩擦的机理,计算摆动缸各种密封机构的摩擦力矩,构建低速状态下的摩擦模型;然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对低速爬行现象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对死区和爬行现象进行验证和分析,并观察PID控制对爬行现象的改善作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密封元件的摩擦下,液压摆动缸存在较大死区,且低速运行时,液压摆动缸出现明显爬行现象,在PID控制器下可良好的改善跟踪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摆动缸 密封 死区 低速爬行
下载PDF
变压吸附实验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改进
10
作者 李清骊 行甜雨 +1 位作者 杨钰欣 王卓鹏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173-177,共5页
目前的变压吸附实验中通常使用商品化设备,存在尺寸大、成本高、气路复杂等问题,不利于大规模开展本科实验教学。本文对变压吸附装置进行了小型化、低成本化改进,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室常见材料自行搭建变压吸附装置,了解并掌握设备搭建、... 目前的变压吸附实验中通常使用商品化设备,存在尺寸大、成本高、气路复杂等问题,不利于大规模开展本科实验教学。本文对变压吸附装置进行了小型化、低成本化改进,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室常见材料自行搭建变压吸附装置,了解并掌握设备搭建、调试、运行的整个流程。以Li交换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该设备的制氧效果与商用制氧机相当,出口氧气浓度可达95.8%。该装置具有安全性高、可反复拆装的特点,搭建、调试过程具有一定趣味性,适合用于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变压吸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创制实验装置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小型装置 低成本 制氧 本科实验教学
下载PDF
制氧吸附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谢沛辰 张全立 +6 位作者 张志军 孙宁起 李烨 岳慧卿 杨雄 李子宜 刘应书 《医用气体工程》 2024年第3期10-20,共11页
吸氧是减轻高原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群身心健康损害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制氧技术因其装置体积小、操作灵活、产氧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势,已经成为主流的高原制氧技术。但是高原低气压环境会降... 吸氧是减轻高原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群身心健康损害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制氧技术因其装置体积小、操作灵活、产氧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势,已经成为主流的高原制氧技术。但是高原低气压环境会降低制氧吸附剂在PSA工艺中的利用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吸附剂在高原低气压环境中的产氧性能已成为当前高原PSA制氧技术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首先分析了制氧吸附剂的氮氧分离原理;探讨了影响吸附剂氮氧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然后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制氧吸附剂的发展应用现状,重点讨论了制氧吸附剂的改性研究,并对制氧吸附剂高原低气压环境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前人得出的不同结论,论证了不同的制氧吸附剂和相关改性方法对氮氧吸附系数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展望,期望为面向高原低气压环境制氧吸附剂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气压 变压吸附 制氧吸附剂 氮氧分离系数 吸附剂改性
下载PDF
用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
12
作者 李振国 苏萌 +5 位作者 田迪 肖春 侯佳力 胡毅 沈红伟 王亚彬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905,共7页
针对工业领域数据采集系统对大摆幅模拟信号精确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便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集成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VGA)。该VGA基于反相放大器结构,在5 V单电源供电的条件下支持最大±10 V信号输入。对传递函数的设计和... 针对工业领域数据采集系统对大摆幅模拟信号精确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便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集成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VGA)。该VGA基于反相放大器结构,在5 V单电源供电的条件下支持最大±10 V信号输入。对传递函数的设计和电路结构的优化可保证VGA高线性度的同时不降低信噪比(SNR)。电路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并流片,面积为0.23 mm^(2),5 V供电时功耗为1.5 mW。在输入信号1 kHz、采样率200 kS/s条件下,将VGA与16 bit逐次逼近寄存器(SAR)ADC进行联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信噪比达到89.80 dB,总谐波失真(THD)为-102.31 dB。该VGA具有输入范围大、精度高、面积小的特点,为工业信号采集应用提供了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CMOS工艺 宽摆幅 模数转换器(ADC) 低噪声 低失真
下载PDF
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制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汉城 李广学 张陈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0,共4页
从吸附剂改进及工艺优化模拟2个角度,对近几年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制甲烷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上述2个角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指出今后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原料选取及原料最适宜配比仍会是吸附剂改进的热点;工艺优化模拟大多... 从吸附剂改进及工艺优化模拟2个角度,对近几年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制甲烷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上述2个角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指出今后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原料选取及原料最适宜配比仍会是吸附剂改进的热点;工艺优化模拟大多在强调产能提高,过程的安全保障提及较少。在吸附剂改进及工艺优化模拟时,工业智能化都对煤炭资源的制备与利用起到了一定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煤层气 变压吸附 天然气提纯
下载PDF
既有高速铁路提速条件下低频晃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雅 魏子龙 +3 位作者 杨飞 吴军 李红艳 李威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0-2073,共14页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段的轮轨接触特性,通过建立车辆-有砟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深入分析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以及轨道平顺状态对高速铁路直线运行晃车问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晃车区段车体横向加速度出现明显周期性波动,振动频率为1.37 Hz,与提速前相比,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幅值增加了一倍,舒适性等级接近超限,乘坐舒适性明显降低;与采用CHN60&LMA廓形相比,采用实测轮轨廓形时的轮对蛇形运动加剧,轮对运动向一侧钢轨偏移,直接影响车体横向振动频率;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后车辆系统响应对轮轨廓形的变化更为敏感,采用实测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为250 km/h时的车体横向加速度谱峰较运行速度为200 km/h时的增大了1.6倍,较采用CHN60&LMA廓形时的增大了1.5倍;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轨道不平顺振动频率与轮对蛇形运动频率相同,轮轨动态响应进一步加剧,从而造成车体产生横向低频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提速列车 横向低频晃车 有砟轨道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可穿戴式头部摆动姿态检测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伦依 王鹏 +1 位作者 梁金伟 盛强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0,78,共6页
为解决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对于部分重度残疾人士或在某些特定场合不适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头部摆动姿态检测系统.首先,由头部摆动姿态检测模块采集头部的原始姿态数据;其次,在时域上分析三轴加速度数据,并利用四元数姿态解算三轴... 为解决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对于部分重度残疾人士或在某些特定场合不适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头部摆动姿态检测系统.首先,由头部摆动姿态检测模块采集头部的原始姿态数据;其次,在时域上分析三轴加速度数据,并利用四元数姿态解算三轴角速度数据;然后,结合三轴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确定5种头部摆动姿态相对应的阈值范围,通过滑动窗口法区分指令动作和无意识动作,完成头部摆动姿态检测;最后,采用蓝牙无线通信方式将指令传输至蓝牙子系统模块,并通过串口在上位机显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头部摆动姿态、区分无意识头部动作,头部摆动姿态检测平均正确率达96%.该头部摆动姿态检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准确率高、成本低、阈值可调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头部摆动姿态检测 可穿戴 低功耗蓝牙
下载PDF
基于一种高效吸附剂的CO提纯方法研究
16
作者 张济体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1-54,共4页
基于一种对CO有高吸附容量且对N_(2)、CH_(4)和CO_(2)有高分离系数的分子筛,利用变温变压吸附的工艺,在含H_(2)、N_(2)、CH_(4)、CO_(2)和CO等常见无机混合气体中提纯99%以上纯度的CO。实验装置采用5台吸附塔的变温变压吸附工艺,取得合... 基于一种对CO有高吸附容量且对N_(2)、CH_(4)和CO_(2)有高分离系数的分子筛,利用变温变压吸附的工艺,在含H_(2)、N_(2)、CH_(4)、CO_(2)和CO等常见无机混合气体中提纯99%以上纯度的CO。实验装置采用5台吸附塔的变温变压吸附工艺,取得合格稳定的CO产品,提供了一种CO提纯工艺的改进方向,为提高大规模装置的CO提纯项目的经济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提纯 高效CO分子筛 变温变压吸附工艺 低置换比
下载PDF
基于参数识别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索南加乐 邵文权 宋国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4,共7页
在分析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单相故障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利用参数识别原理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永久性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恢复电压阶段的瞬时性故障π型等效模型为参数辨识模型,将并联电抗器电感和中性点小电抗电感参数作为辨识... 在分析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单相故障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利用参数识别原理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永久性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恢复电压阶段的瞬时性故障π型等效模型为参数辨识模型,将并联电抗器电感和中性点小电抗电感参数作为辨识参数,利用电感参数求解值与真实值的差异来区分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瞬时性故障情况下,故障模型与求解模型一致,电感求解值与实际值差异很小;永久性故障情况下,故障模型与求解模型不一致,电感求解值与实际值差异明显。该方法判别原理简单可靠,仅利用单端电气量,且不需要长数据窗滤波,理论上不受低频振荡分量的影响。大量ATP仿真表明,该文判别方法能够快速识别永久性故障,能够用于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快速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输电线路 并联电抗器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参数识别 低频振荡分量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功率摆动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辉 吴涛 +3 位作者 李群炬 王丰 沈宇 刘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3,共5页
2008年底联络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我国首个跨区域1 000 kV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特高压投运后,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发生的几次跳机故障引起了特高压联络线传输功率的大幅度摆动,特别是第1摆出现了明显的超调... 2008年底联络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我国首个跨区域1 000 kV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特高压投运后,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发生的几次跳机故障引起了特高压联络线传输功率的大幅度摆动,特别是第1摆出现了明显的超调,威胁到了特高压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分析功率摆动的机理已成当务之急。利用跳机故障后PMU录波数据总结特高压潮流波动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华北和华中电网特高压互联后出现的大区低频振荡模态,指出跳机后特高压潮流的波动实际是功率缺额再分配所引起的大区低频振荡,由于阻尼较强,波动很快收敛。用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理论推导出跳机后特高压有功潮流响应的数学表达式,并把第1摆幅度和稳态偏差的PMU录波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表明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利用该方法可以估算跳机故障时特高压潮流的波动情况,计算出第1摆的幅度及预测跳机故障对特高压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功率摆动 低频振荡 二阶系统 阶跃响应
下载PDF
结合行星借力飞行技术的小推力转移轨道初始设计 被引量:10
19
作者 尚海滨 崔平远 +1 位作者 徐瑞 乔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8,共10页
针对结合行星借力和小推力技术的行星际转移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逼近策略的初始设计方法。采用改进的逆六次多项式策略计算小推力弧段,通过引入B平面参数和推进器开关点时间系数实现行星借力和推滑混合轨道的拼接,将初始设计... 针对结合行星借力和小推力技术的行星际转移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逼近策略的初始设计方法。采用改进的逆六次多项式策略计算小推力弧段,通过引入B平面参数和推进器开关点时间系数实现行星借力和推滑混合轨道的拼接,将初始设计问题转化为求解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为降低规划模型求解难度,通过参数变换对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具有全局大范围搜索能力的改进微分进化算法求解最优设计参数。数值结果表明:相比正弦指数曲线设计方法,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对交会型转移轨道进行设计,并且可以提供更少燃料消耗的探测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探测器 小推力 行星借力飞行 转移轨道 初始设计
下载PDF
时钟低摆幅三值双边沿低功耗触发器的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小旁 汪鹏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3,共5页
通过对各类多值触发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反馈保持型时钟低摆幅三值双边沿低功耗新型触发器(Feedback Keeper Low-swing Clock Ternary Low-Power Double-Edge-Triggered Flip-Flop,FK-LSCTLPDFF)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反馈保持避免电路... 通过对各类多值触发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反馈保持型时钟低摆幅三值双边沿低功耗新型触发器(Feedback Keeper Low-swing Clock Ternary Low-Power Double-Edge-Triggered Flip-Flop,FK-LSCTLPDFF)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反馈保持避免电路因输入信号瞬间毛刺引起的错误翻转,利用时钟信号双边沿跳变敏感抑制冗余跳变,利用时钟低摆幅降低三值触发器功耗。该电路与三值单边沿触发器相比,在保持相同数据吞吐量的条件下,可使时钟信号的频率减半,从而降低整个电路的系统功耗。通过PSPCIE模拟,验证了所设计电路具有正确逻辑功能,低功耗特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值逻辑 触发器 时钟低摆幅 低功耗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