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允海 王军龙 许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5-1347,I0006,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胆囊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探究特定穴是否能够反映脏腑病症。方法:收集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受试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自带系统对受试者左右双侧胆的募穴(日月)、背... 目的:比较慢性胆囊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探究特定穴是否能够反映脏腑病症。方法:收集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受试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自带系统对受试者左右双侧胆的募穴(日月)、背俞穴(胆俞)、下合穴(阳陵泉)进行测温,分别进行组内自身左右两侧温度及组间温度的比较。结果:1对照组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自身左右温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的日月穴自身左右温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左右两侧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与胆囊疾病相关,其特定穴具有反映脏腑病症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胆囊炎 经穴特异性 背俞穴 募穴 下合穴
下载PDF
电针上巨虚等下合穴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NF-α及NF-κB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艾坤 易细芹 +3 位作者 张泓 凌希 吴金峰 邓石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7,I000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并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并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取材,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及炎症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NF-κB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NF-α、NF-κB表达(除承筋组外)均较低(P<0.05或P<0.01),且上巨虚、足三里组溃疡评分明显偏低(P<0.05或P<0.01);(2)与上巨虚组比较,其他4个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偏高(P<0.05或P<0.01),且下巨虚、阳陵泉、承筋组结肠的溃疡评分及NF-κB表达亦较高(P<0.05或P<0.01);(3)各组大鼠TNF-α含量与NF-κB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2,P=0.000)。结论:(1)电针治疗UC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NF-κB等调控炎症反应、改善结肠组织损伤来实现的;(2)电针上巨虚治疗UC模型大鼠的效应优于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其部分效应优于足三里,提示上巨虚治疗UC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下合穴 UC模型大鼠 TNF-α NF-ΚB 合治内府
下载PDF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赛赛 杨云涛 +1 位作者 潘冉 岳岩岩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 mg,每日2次;...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 mg,每日2次;观察组给予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予迎随补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心理症状、生活质量、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反流症状严重程度、频率以及RDQ总分降低,SAS评分、SDS评分降低,SF-36躯体健康总评分以及SF-36精神健康总评分升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反流症状严重程度、频率以及RDQ总分较低,SAS评分、SDS评分较低,SF-36躯体健康总评分以及SF-36精神健康总评分较高,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反流症状、心理症状,调节血浆胃动素含量,从而促进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随补泻法 针刺疗法 下合穴 胃食管反流 心理疗法 胃动素
下载PDF
针刺下合穴促进胃癌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钱昌林 刘骅 +3 位作者 张捷 邱伟箐 沈志勇 孙建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9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下合穴促进胃癌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 目的观察针刺下合穴促进胃癌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总费用及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压积值(PC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QLQ-C30评分为(38.35±15.25)分,对照组为(76.23±10.6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 WBC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可应用于胃癌术后早期治疗,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下合 胃肠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胃肿瘤
下载PDF
电针下合穴对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核因子-κB等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凌希 张泓 +3 位作者 易细芹 吴金峰 艾坤 邓石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7-400,I000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下巨虚、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十二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肠下合穴下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模型大鼠下巨虚、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十二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肠下合穴下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下巨虚、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承筋组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皮下注射盐酸半胱胺建立十二指肠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 d后,肉眼观察大鼠十二指肠黏膜溃疡情况,ELISA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TNF-α、HMGB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中NF-κB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5个穴位组TNF-α、HMGB1含量均降低(P<0.01),且上巨虚、下巨虚和足三里组溃疡评分及NF-κB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或P<0.01);2与下巨虚组比:阳陵泉组和承筋组评分、TNF-α、HMGB1含量以及NF-κB的表达均偏高(P<0.01或P<0.05),上巨虚组TNF-α、HMGB1含量亦增高(P<0.05),足三里组较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下巨虚对DU大鼠炎症干预效果明显优于阳陵泉、承筋穴及上巨虚穴,提示下巨虚穴对DU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2足三里穴效果与下巨虚穴相当,二穴靶器官效应可能存在交集,其具体机制和内涵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DU模型大鼠 下合穴 TNF-α HMGB1 NF-κB
下载PDF
电针阳陵泉等下合穴对急性胆囊炎豚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祁芳 张泓 +3 位作者 易细芹 邓石峰 周予婧 许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后对胆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及核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究胆囊下合穴——阳陵泉是否在治疗对应腑病方面... 目的观察电针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后对胆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及核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究胆囊下合穴——阳陵泉是否在治疗对应腑病方面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 7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陵泉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下巨虚组共6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除正常组外,其余豚鼠均手术于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建立急性胆囊炎豚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5 d后,取胆囊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RT-PCR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比:各穴位组NF-κB mRNA表达均较低(P<0.01),阳陵泉组HMGB1、IL-1β含量均较低(P<0.01);(2)与阳陵泉组比:其他各穴位组HMGB1、IL-1β含量及NF-κB mRNA表达均较高(P<0.01或P<0.05)。结论 (1)电针胃、肠、胆腑下合穴干预AC其可能的机制是:经电针治疗的AC豚鼠其胆囊组织内HMGB1、IL-1β等炎性因子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达到缓解胆囊组织炎症的目的;(2)阳陵泉组对AC模型豚鼠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组,提示电针阳陵泉对AC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电针 下合穴 豚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介素-1Β 梭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十二指肠溃疡大鼠肠黏膜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余明哲 杨光正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48-49,共2页
为探讨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及其机理 ,将 97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 2 0只 ) ,模型组( 19只 ) ,足三里组 ( 19只 ) ,上巨虚组 ( 19只 ) ,下巨虚组 ( 2 0只 ) ,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以盐酸半胱胺诱发十二指肠溃... 为探讨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及其机理 ,将 97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 2 0只 ) ,模型组( 19只 ) ,足三里组 ( 19只 ) ,上巨虚组 ( 19只 ) ,下巨虚组 ( 2 0只 ) ,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以盐酸半胱胺诱发十二指肠溃疡 ,并分别针刺相应穴位 ,10日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十二指肠溃疡面积、溃疡指数、以及十二指肠黏液厚度。结果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均可不同程度缩小溃疡面积、降低溃疡指数及促进肠道黏液的分泌。其中以足三里穴的效果最好 ,上巨虚与下巨虚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针刺治疗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梦娟 孙晓伟 张菶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根据...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胃食管反流 迎随补泻 下合
下载PDF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β及nAchRα7mRNA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易细芹 张泓 +3 位作者 凌希 吴金峰 艾坤 邓石峰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0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结肠组织白介素-1β(IL-1β)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7信使核糖核酸(nchRa7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结肠组织白介素-1β(IL-1β)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7信使核糖核酸(nchRa7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下巨虚组、阳陵泉组及承筋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 d后,肉眼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溃疡及炎症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b含量,RT-PCR检测nAchRa7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各穴位组结肠损伤有不同程度好转,组织IL-1β含量明显偏低而n ACh Ra7m RNA表达均较高(P<0.05,P<0.01),且上巨虚组、足三里组结肠溃疡评分亦较低(P<0.05,P<0.01);与上巨虚组比,其他4个穴位组结肠n AChRa7mRNA表达均较低(P<0.01),而下巨虚组、阳陵泉组、承筋组结肠溃疡及炎症损伤较严重,结肠溃疡评分及IL-1b含量均偏高(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IL-1β、n Ach Ra7m RNA等调节异常的免疫功能,改善结肠黏膜损伤等来实现的;上巨虚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体效应优于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穴,说明上巨虚穴与对应大肠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下合 结肠炎 溃疡性 大鼠 IL-1B nAchRa7mRNA 合治内府
下载PDF
电针下合穴阳陵泉等对急性胆囊炎模型豚鼠血清TNF-α及胆囊组织nAchR α7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石峰 过灵香 +3 位作者 凌希 易细芹 祁芳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穴对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囊组织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信使核糖核酸(nAchRα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胆之下合穴阳陵泉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穴对急性胆囊炎(AC)模型豚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囊组织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信使核糖核酸(nAchRα7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胆之下合穴阳陵泉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 7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组六组,12只/组,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于胆囊注射大肠杆菌建立豚鼠急性胆囊炎模型,成模后予电针治疗5 d,取胆囊组织行HE染色,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PCR检测胆囊nAchRα7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E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其他组胆囊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且nAChRα7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胆囊nAChRα7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阳陵泉组比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胆囊nAChRα7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与消化系相关的内腑下合穴对AC模型豚鼠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及nAchRα7 mRNA表达而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比可知,阳陵泉组的干预效应较其它治疗组突出,说明阳陵泉穴与对应胆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电针 下合穴 肿瘤坏死因子-α 乙酰胆碱量体α7信使核糖核酸 合治内府
下载PDF
上巨虚治病理论依据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菁 胡霞 +1 位作者 唐宏图 李佳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1期94-97,共4页
上巨虚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被广泛取用,本研究从上巨虚的经络关系、穴类特点、主治功效以及解剖学、实验机制等现代研究探析上巨虚的治疗领域。上巨虚分属足阳明胃经,与冲脉相关联,在腹部、胫足疾病的各腧穴协同治疗上具有重要作... 上巨虚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被广泛取用,本研究从上巨虚的经络关系、穴类特点、主治功效以及解剖学、实验机制等现代研究探析上巨虚的治疗领域。上巨虚分属足阳明胃经,与冲脉相关联,在腹部、胫足疾病的各腧穴协同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上巨虚可能影响炎性分子的变化、神经元细胞、神经核团的放电情况以及生物能量信息,治疗范围包括但并不局限于胃肠道疾病。在今后的研究中,为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可从控制变量入手对针刺、灸法和穴位注射等不同干预方式采取分类讨论,为腑病穴位组合的标准化施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巨虚 下合穴 机理 经络
下载PDF
“合治内府”的理论溯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申治富 佘天薇 +1 位作者 王亚楠 胡幼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0,共2页
追溯"合治内府"的理论根源,发现"合治内府"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指运用下合穴来治疗六腑疾病。故从经脉循行和六腑功能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合治内府"治疗六腑病症的内在机制,有望使&q... 追溯"合治内府"的理论根源,发现"合治内府"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指运用下合穴来治疗六腑疾病。故从经脉循行和六腑功能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合治内府"治疗六腑病症的内在机制,有望使"合治内府"在理论基础上更加完备;并进一步探讨了《内经》及后世医家对"合治内府"理论及临床应用的深入和发展,结合现代医学中下合穴在胃肠术后的显效临床应用,为越来越广泛的中西医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使下合穴治疗六腑疾病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治内府 下合穴 理论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对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胃肠反应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古旭莹 高志清 +3 位作者 张子敬 黄展明 郝蕾 谢晓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的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治疗脾胃虚弱型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H...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的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治疗脾胃虚弱型结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HIPE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疗程为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患者消化道指标[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食欲恢复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胃肠反应和KPS评分的改善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反应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6.67%、86.67%,对照组分别为50.00%、53.33%、86.67%,观察组改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食欲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对KPS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为56.67%,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对KPS评分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B、ALT、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指导下的辰时电针胃肠下合穴治疗脾胃虚弱型结肠癌术后HIPEC患者胃肠反应,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程度,提高食欲恢复程度,改善KPS评分,从而有利于术后HIPEC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纳子法 辰时 电针疗法 结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脾胃虚弱型 胃肠反应 胃肠下合穴 足三里穴 上巨虚穴 下巨虚穴
下载PDF
电针针刺大肠俞、募、合、下合穴治疗功能性腹泻58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斌 王楠 +2 位作者 薛瑞文 曹星 刘智斌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募合下合配穴治疗功能性腹泻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探讨。方法将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曲池(均取单侧),得气后辅以电针;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均以1周内自...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募合下合配穴治疗功能性腹泻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探讨。方法将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曲池(均取单侧),得气后辅以电针;药物组则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口服;两组均以1周内自主排便总次数及粪便性状评分(1周平均分)作为观测指标,以治疗1w、4w、6w、8w后为观察节点。结果治疗1w到4w,两组观测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w、8w后,电针组与药物组观测指标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尤以治疗后8w更为明显(P<0.01)。结论电针大肠俞募合配穴与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对治疗功能性腹泻均有疗效,但电针组的疗效更持久、个体差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俞募合配穴 电针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上巨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鸿颖 张子忆 +2 位作者 徐伟晨 陈采益 王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基于现代临床文献报道,归纳上巨虚现代临床应用主治内容与常用配伍,并从中探析上巨虚、曲池二穴与大肠腑联系,理解"合治内府"的概念。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自2000-2019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基于现代临床文献报道,归纳上巨虚现代临床应用主治内容与常用配伍,并从中探析上巨虚、曲池二穴与大肠腑联系,理解"合治内府"的概念。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自2000-2019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上巨虚、曲池的临床研究文章,按照病症系统分类,列表统计二穴主治的疾病谱及频数并单独分析上巨虚文献的治疗处方,统计上巨虚常见配伍与疾病谱。结果:共筛选纳入861篇文献,其中上巨虚297篇,曲池592篇,二穴重复文献28篇。上巨虚主要用于以消化系统为主的22种病症,曲池主要用于以神经系统为主的60种病症。结论:①上巨虚在治疗便秘及术后胃肠诸症最具优势,常见的配伍有足三里、天枢、大肠俞、中脘、下巨虚、合谷、支沟、关元、曲池、气海;②上巨虚与大肠腑联系紧密,曲池主治内容除了外经病症也涉及部分消化系统病症,但与大肠腑的联系远不如上巨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合穴 上巨虚 现代临床应用 配伍
下载PDF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幼星 陈旻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和下合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和下合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为8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胆囊切除术 背俞 下合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电针对功能性便秘小鼠肠道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席梦含 王路 +5 位作者 张微 郑倩华 秦海燕 鄢香芸 陈思珏 李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9-1286,共8页
目的:基于肠道神经元自噬探讨电针大肠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及3-MA+针刺组5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 目的:基于肠道神经元自噬探讨电针大肠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及3-MA+针刺组5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14 d制备FC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3-MA+针刺组电针双侧“天枢”“上巨虚”,予疏密波,频率3 Hz/1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3-MA组及3-MA+针刺组于电针前30 min予3-MA溶液腹腔注射(15 mg/kg),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各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和6 h排便情况。干预后计算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神经元自噬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肌层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神经元核抗原蛋白(NeuN)表达。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3-MA组及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P<0.05),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P<0.05),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5,P<0.01)。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1),6 h排便粒数增多(P<0.01),6 h粪便湿重增加(P<0.01),6 h粪便含水率升高(P<0.01);与针刺组比较,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1)。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各层结构均正常、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1),自噬小体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升高(P<0.01,P<0.05),自噬小体增多;与针刺组比较,3-MA+针刺组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肠道神经元自噬,增加神经元数量,从而增加FC模型小鼠肠道运动,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电针 天枢 上巨虚 合募配穴 结肠 神经元 自噬
原文传递
电针下合穴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HMGB1及nAchR α7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泓 吴金峰 +5 位作者 祁芳 尹秀婷 艾坤 易细芹 凌希 邓石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观察分别电针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大鼠胃、大肠、小肠、胆腑下合穴后对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α7)的影响,探讨干预足三里治疗胃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60只健... 目的:观察分别电针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大鼠胃、大肠、小肠、胆腑下合穴后对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α7)的影响,探讨干预足三里治疗胃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下巨虚组及阳陵泉组共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WRS法诱导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束缚于鼠板上30min/次,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及阳陵泉组分别针刺与组名相应的双侧穴位并接电子针疗仪(疏密波10Hz/50Hz,左侧接正极,右侧接负极,强度以大鼠后肢末端轻微抖动为宜)治疗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0d后,取胃组织,肉眼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及组织HMGB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AchRα7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余组胃黏膜损伤指数(UI)、血清IL-1β及胃组织HMGB1含量均较低,且胃组织nAchRα7表达均较高(P<0.05,P<0.01);(2)与足三里组比较,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组胃组织UI及血清IL-1β和胃HMGB1水平均较高(P<0.05,P<0.01),且阳陵泉组nAchRα7表达明显偏低(P<0.01)。结论:(1)电针与消化系统相关的内腑下合穴均可通过IL-1β、HMGB1及nAchRα7等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降低黏膜损伤,实现对AGML模型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2)对比可知:足三里组对AGML模型大鼠的总体干预效应优于其他组,部分说明足三里穴与对应胃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下合穴 AGML模型大鼠 IL-1β HMGB1 nAchRα7 合治内腑
原文传递
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的俞穴、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允海 王军龙 许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17-2020,共4页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的俞穴、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自愿受试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胆的背俞穴(胆俞)、募穴(日月)、下合穴(阳陵泉)的红...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的俞穴、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自愿受试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胆的背俞穴(胆俞)、募穴(日月)、下合穴(阳陵泉)的红外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左右温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胆俞、阳陵泉穴双侧温度对比无差异,而日月穴双侧温度对比有差异(P<0.05),且均呈现右侧高于左侧的规律;3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比较,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穴具有反应脏腑疾病演变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胆囊切除可明显改善胆囊病变引起的胆腑功能失常,但对机体胆腑功能仍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红外热成像 募穴 背俞穴 下合穴 经穴特异性
原文传递
关于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的下合顺序与主治特异性思考 被引量:27
20
作者 程凯 秦卓 +1 位作者 王婧 翟丽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均归属于下合穴,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于足阳明胃经下肢循行线上,按其在下合穴对应的脏腑来看,自上而下的分布顺序为胃、大肠、小肠。这与现代医学胃、小肠、大肠的消化道生理功能顺序存在明显差异,但却符合三者在解... 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均归属于下合穴,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于足阳明胃经下肢循行线上,按其在下合穴对应的脏腑来看,自上而下的分布顺序为胃、大肠、小肠。这与现代医学胃、小肠、大肠的消化道生理功能顺序存在明显差异,但却符合三者在解剖位置中由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了进一步证实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的穴位主治特异性与解剖位置有紧密的联系,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发现,这3个下合穴的功能主治分别与胃、大肠、小肠确实存在明显相关性,进而提示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排列顺序与所通之腑的解剖位置的排列顺序相关,而这一研究的发现,可有助于探讨解剖定位在认识穴位主治特异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合穴 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 主治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