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膏盐层及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晖 操应长 +3 位作者 姜在兴 王升兰 王艳忠 徐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3,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和实测压力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古近系地层压力在垂向上表现为浅层正常压力系统和深层超压系统的"双层结构"。平面上,异常压力的分布范围与膏盐岩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膏盐岩地层的压力封闭和物性封闭的双重封闭机制是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地层超压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分布特征 膏盐岩 沙河街组四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 被引量:9
2
作者 孟江辉 刘洛夫 +1 位作者 姜振学 高永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为一套紫红色或红色碎屑岩沉积,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因此对该层段原油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17个油砂和5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Ⅰ类原...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为一套紫红色或红色碎屑岩沉积,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因此对该层段原油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17个油砂和5个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Ⅰ类原油分布于平方王地区和博兴洼陷,Pr/Ph>0.8,Ph/nC18<0.6,伽马蜡烷含量极低,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相对高,Ts/Tm、藿烷/甾烷值相对高,可能来源于一套淡水湖相环境下形成的、富含粘土矿物的泥岩。Ⅱ类原油分布于纯化—乐安构造带、陈官庄构造带,Pr/Ph<0.6,Ph/nC18>2,伽马蜡烷含量高,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Ts/Tm和藿烷/甾烷值低,可能与一套盐湖相泥岩或灰质泥岩有成因关系。Ⅲ类原油分布于青城北缓坡构造带,检测出25-降藿烷系列,伽马蜡烷含量介于Ⅰ类和Ⅱ类之间,可能为早期充注的Ⅱ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和晚期充注的Ⅰ类原油形成的混源油,且以晚期充注为主。Ⅳ类原油分布于王家岗地区孔店组,具有C29甾烷绝对优势和高含量的伽马蜡烷,推断为Ⅱ类原油和一种来源于浅湖—沼泽相的原油形成的混源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成因类型 沙四下亚段 孔店组 红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地质体精细刻画 被引量:7
3
作者 石先滨 李红香 +4 位作者 黄传炎 蒲秀刚 曾清斌 陈思 任培罡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6-544,共9页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黄骅坳陷目前的勘探热点地区——歧北次凹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段,即沙一下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8个五级层序,建立了沙一下亚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歧北次凹目标层内单个地质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刻画,研究其空间展布,并剖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分析地质体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物源供给、断裂陡坡带及断裂转换带对地质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炼出地质体发育模式,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 精细刻画 隐蔽油气藏 歧北次凹 沙一下亚段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国奇 刘鹏 刘雅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1-948,共8页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成岩演化规律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明确勘探方向,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环境、埋藏深度和有机酸共同控制下,渤南洼陷出现的压实、压溶、胶结...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成岩演化规律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明确勘探方向,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环境、埋藏深度和有机酸共同控制下,渤南洼陷出现的压实、压溶、胶结、溶蚀和交代5种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在不同区域的成岩强度和分布范围有所差异;受控于断裂体系、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及异常高压分布,洼陷中心断裂带处的储集体经历了碱酸交替的成岩环境,在3 200~4 600 m深度段形成了次生孔隙发育带,而洼陷边缘的储集体孔隙演化呈现的是正常压实曲线;依据次生孔隙发育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应是在洼陷中心、断裂发育、上覆沙四上亚段地层中存在异常高压和较厚烃源岩的区域,结合已发现含油面积,认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应是洼陷中西部的辫状河道储集体与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体发育区。研究结果为深层油气有利勘探区预测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勘探区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沙四下亚段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湖盆咸化成因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世悦 王玲 +2 位作者 李聪 蒲秀刚 孙廷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7,共8页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简称沙一下亚段)在整体湖扩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套薄层白云岩发育于暗色泥岩的特殊岩性段,显示出较强的咸化湖盆环境。对研究区内不同岩性样品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主要为盐度较大的...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简称沙一下亚段)在整体湖扩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套薄层白云岩发育于暗色泥岩的特殊岩性段,显示出较强的咸化湖盆环境。对研究区内不同岩性样品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主要为盐度较大的咸水环境;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显示该区碳酸盐岩δ13 C偏正异常明显,Z值分布范围为111~168.52;锶稳定同位素分布范围略高于同期海水,远低于同期河、湖水。结合薄片观察中发现的具指相意义的海绿石、胶磷矿,扫描电镜下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盆咸化可能是海侵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一下亚段 咸化湖盆 海侵 微量元素 同位素
下载PDF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淑萍 王铸坤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控制因素及分类评价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砂砾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岩相、成岩相及裂缝.岩相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最有利岩相为砂岩相、含砾砂岩相,中等有利岩相为砾岩相、砾质砂岩相,不利岩相为粉砂岩相、泥质/灰质砂岩相.成岩相促进储层物性分异,有利成岩相为溶解主控型成岩相,中等有利成岩相为压实主控型成岩相,不利成岩相为胶结主控型及杂基支撑主控型成岩相.构造高部位发育的大量裂缝对储层具有明显改造作用,距离古隆起脊线越近储层物性变好.以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组合为基础,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划分为Ⅰ类、Ⅱ1类、Ⅱ3类、Ⅲ2类、Ⅲ3类、Ⅳ类等4大类6小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最好,产能最高,为优质储层;Ⅱ1类、Ⅱ3类储层物性中等,产能中等,为中等储层;Ⅲ2类、Ⅲ3类储层物性较差,产能较低,为差储层;Ⅳ类储层物性最差,产能最低,为无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分类 储层评价 砂砾岩 沙四下亚段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连续型油气藏聚集与形成机理——以渤南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程付启 宋国奇 +2 位作者 刘雅利 金强 孙菲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49-1357,共9页
为了研究渤南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是常规隐蔽油气藏、还是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的问题,对其油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国内外连续型油气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渤南洼陷中心区沙四上亚段油气藏无底水、气-油倒置... 为了研究渤南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是常规隐蔽油气藏、还是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的问题,对其油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国内外连续型油气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渤南洼陷中心区沙四上亚段油气藏无底水、气-油倒置、储层致密(孔隙度为2%~10%、渗透率为0~1.0 mD)、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可达1.6)且紧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具备连续型油气藏的特征及形成条件,为连续型油气藏。分析认为,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不仅需要异常高的生烃压力排驱油气完成初次运移,还需要在高压驱动下在储层中进行二次运移,而储层内的高压来自生烃压力的传递作用。因此,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即是伴随油气充注、源-储压力趋于平衡的过程。成藏动-阻力分析认为,连续型油气藏形成的前提是源岩生烃压力超过储层中值压力,据此推导了连续型油藏形成的孔隙度下限计算公式,并计算了30多口探井的孔隙度下限值。计算结果显示,在生烃压力最大的深洼区,储层孔隙度大于4%即可成藏,与目前勘探揭示的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型油气藏 成藏过程 物性下限 渤南洼陷 沙四上亚段
下载PDF
古物源体系多方法表征——以渤海湾盆地沾化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棵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杨怀宇 朱世发 董艳蕾 金磊 申婷婷 叶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2-1560,共19页
古物源体系是深时“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沉积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物源示踪的表征方法已从单一迈向综合、由定性走向定量,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母岩发育特征、物源区构造背景、沉积物路径系统等,进而建立更可靠的古物源... 古物源体系是深时“源—汇”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沉积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物源示踪的表征方法已从单一迈向综合、由定性走向定量,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母岩发育特征、物源区构造背景、沉积物路径系统等,进而建立更可靠的古物源体系发育模式。碎屑锆石U-Pb定年等多方法物源体系表征研究表明,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Es_(4)^(x))砂岩样品主要发育岩浆成因的锆石,这些锆石颗粒自形程度较好,具有清晰的岩浆环带,其Th/U>0.4,稀土元素普遍具有“Ce正异常、Eu负异常”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砂岩岩石学特征揭示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陆源碎屑具有岩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酸性花岗质源岩的属性。母岩的发育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及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综合优势年龄贡献、母岩属性、岩石学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最终建立了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古物源体系发育模式,即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同时发育“近源堆积”和“远源供给”两类路径系统,发育东侧中生界岩浆岩主导型物源系、南侧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母岩联合控制型物源系、中部混合物源系。其中,东侧物源系和中部物源系的关联性较大,应属于同一沉积物路径系统,南侧物源系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四下亚段 锆石U-PB定年 古物源体系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集层物性下限 被引量:5
9
作者 高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埋深跨度大,油气相态复杂,钻井少,单层试油资料匮乏,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难以界定。利用试油法、岩心含油产状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正逆累计法,对不同深度、...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埋深跨度大,油气相态复杂,钻井少,单层试油资料匮乏,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难以界定。利用试油法、岩心含油产状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正逆累计法,对不同深度、不同流体的砂砾岩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埋深为3 000~4 000 m时发育油藏,孔隙度下限为6%,渗透率下限为1.0 mD;埋深为4 000~4 500 m时发育凝析气藏,孔隙度下限降低至4%,渗透率下限为0.2 mD;埋深大于4 500 m时发育天然气藏,孔隙度下限降低至3%,渗透率下限降低至0.1 mD;随着埋深增加,储集层中的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储集空间类型也发生变化,导致储集层物性下限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北部陡坡带 沙河街组 沙四下亚段 砂砾岩 有效储集层 物性下限
下载PDF
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辉 肖博雅 +3 位作者 雍杰 焦素丽 徐乐 窦连彬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54-58,124,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压汞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X0井区沙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粉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喉结构类型属于粗-中喉型,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隙,...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压汞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廊固凹陷WX0井区沙四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X0井区沙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粉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喉结构类型属于粗-中喉型,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隙,粒间(内)溶孔和裂缝较少。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溶蚀、胶结、交代等四种成岩作用,处于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三个阶段。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沉积作用控制有利的沉积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孔渗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储层特征 沙四段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