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1
作者 陈义 史宏宝 +1 位作者 张世锐 刘晓龙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7期318-322,共5页
以铺龙湾煤业81021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机理,分析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修护补强方案,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优化相关支护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81021巷两帮表现为剪涨滑移扩容破坏和帮-顶底... 以铺龙湾煤业81021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机理,分析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修护补强方案,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优化相关支护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81021巷两帮表现为剪涨滑移扩容破坏和帮-顶底板界面剪切滑移破坏,两帮煤岩体破碎,帮与顶、底板岩层交界面处发生显著的整体性剪切滑移;两帮变形进一步导致巷道顶板下沉和强烈底臌,顶板及肩窝等处围岩破碎;81021巷采用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总体位移量不大,围岩较为稳定,围岩的承载性能得到显著强化和提升,支护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分层巷道 强帮支护 围岩控制 工业性试验
下载PDF
大倾角下分层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研究
2
作者 吕星 毛玉辉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85-188,193,共5页
大倾角下分层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主要面临设备稳定性差、煤矸易滚落、顶板破碎、伪倾斜不易控制等问题,回采过程中设备防倒防滑管理、顶板管理以及防滚矸管理等都制约着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生产。通过分析平煤股份香山矿己组西翼复采工... 大倾角下分层破碎顶板综采工作面主要面临设备稳定性差、煤矸易滚落、顶板破碎、伪倾斜不易控制等问题,回采过程中设备防倒防滑管理、顶板管理以及防滚矸管理等都制约着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生产。通过分析平煤股份香山矿己组西翼复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上述技术和管理难题,确定了设备选型和开采方案,制定了采煤机和液压支架防倒防滑措施、破碎顶板加强管理措施、工作面防滚矸措施等,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出现支架倾倒、运输机下滑、顶板冒漏及滚矸伤人等问题,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下分层 综采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高瓦斯特厚煤层下分层千米钻孔瓦斯抽采技术 被引量:38
3
作者 周西华 王鹏辉 +2 位作者 门金龙 赵海波 毕建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4,29,共6页
针对高瓦斯特厚煤层开采上分层时工作面瓦斯频繁超限的问题,依据上分层开采时,下分层在采动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及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以亭南煤矿205 工作面为试验背景,对下分层千米钻孔瓦斯抽采进行研究。采用理论计算和FLAC3D 数... 针对高瓦斯特厚煤层开采上分层时工作面瓦斯频繁超限的问题,依据上分层开采时,下分层在采动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及卸压瓦斯运移规律,以亭南煤矿205 工作面为试验背景,对下分层千米钻孔瓦斯抽采进行研究。采用理论计算和FLAC3D 数值模拟,确定下分层塑性破坏最大深度约为13 m,千米定向钻孔布置的最佳区域在工作面底板以下6~9 m。通过对不同位置千米钻孔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瓦斯抽采量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6~9 m 的千米钻孔抽采效果最为明显,钻场瓦斯抽采量随工作面推进成指数上升,最终增长到68%左右。千米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实现了对高瓦斯特厚煤层下分层卸压瓦斯长时间、高浓度抽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特厚煤层 下分层瓦斯抽采 千米钻孔 底板采动裂隙 卸压增流
下载PDF
下分层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昌盛 白占芳 翟新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91-195,共5页
我国综放开采技术是在分层综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一直采用分层综采的一些大型厚煤层生产矿井,面临着顶分层采后下分层综放开采技术问题,这个问题与一次采全厚整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有所不同.下分层综放开采时,二次垮落的直接... 我国综放开采技术是在分层综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一直采用分层综采的一些大型厚煤层生产矿井,面临着顶分层采后下分层综放开采技术问题,这个问题与一次采全厚整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有所不同.下分层综放开采时,二次垮落的直接顶岩层碎胀系数较小,垮落带高度与采高的比值将增加,造成顶分层开采时下位老顶岩层垮落后转化为规则垮落带,成为下分层综放工作面的上位直接顶,促使下分层综放工作面的老顶“砌体梁”式平衡结构向更高层位岩层发展.上位直接顶岩块强度较高、块度较大,容易形成“岩-矸”半拱式平衡结构.该结构的周期性失稳和垮落,造成采场出现小的周期来压现象;而“砌体梁”平衡结构的周期性失稳和垮落,将导致采场出现大的周期来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下分层 平衡结构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苹果片低氧热泵干燥工艺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磊 支梓鉴 +4 位作者 刘云宏 朱文学 张玉先 朱敏 王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以红富士苹果作为实验材料,以氮气为干燥介质置换空气降低设备中氧体积分数,研究了温度、切片厚度、氧体积分数和风速对苹果片热泵干燥速率、L值、VC和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切片厚度... 以红富士苹果作为实验材料,以氮气为干燥介质置换空气降低设备中氧体积分数,研究了温度、切片厚度、氧体积分数和风速对苹果片热泵干燥速率、L值、VC和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切片厚度5 mm、氧体积分数5%,干燥后苹果片水分含量为5.83%,L值为83.01,VC含量为3.68 mg/100 g,总酚含量为68.26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片 低氧 热泵干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髂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赵绍宏 郭伟 +2 位作者 刘小平 聂永康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16层螺旋CT 下肢 髂部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哈密瓜片充氮低氧热泵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罗磊 王强 +5 位作者 任广跃 段续 刘云宏 朱文学 褚冠勇 朱敏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13年第6期50-57,共8页
本文以哈密瓜为试验材料,以氮气为干燥介质置换空气降低设备中氧体积分数,研究了温度、切片厚度、氧体积分数和风速对哈密瓜热泵干燥速率、L值、Vc和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0℃,切片厚度5 ... 本文以哈密瓜为试验材料,以氮气为干燥介质置换空气降低设备中氧体积分数,研究了温度、切片厚度、氧体积分数和风速对哈密瓜热泵干燥速率、L值、Vc和总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0℃,切片厚度5 mm,氧体积分数5%,干燥后哈密瓜片水分含量为7.42%,L值为71.28,Vc含量为21.06 mg/100g,总酚含量为8.46 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片 氮气 低氧 热泵干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陶冉 崔进国 王晓琪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6-5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CTA及DSA两种成像结果。结果 CTA及DSA诊断22例26支下肢动脉共156个兴趣区内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CTA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壁的钙化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可为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及评价术后疗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桂广华 吴发银 +2 位作者 史恒峰 陈平 何琴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859-863,共5页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mm,螺距0.8,重建层厚1 mm,对比剂用量1.5 mL·kg-1,注射速率4~5 mL·s-1。CT薄层重建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重建技术,DSA采用分段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将接受两种检查方法的29例患者的CTA与DSA相同血管节段进行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161/174)、97.1%(103/106),χ2值0.385,P值为0.984&gt;0.05,说明CT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与DSA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64层螺旋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明华 范新东 +1 位作者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下肢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16层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扫描参数 重建方式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辉 于咏梅 +1 位作者 李亚敏 金艳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共30例,其中动脉病变21例,静脉病变9例。采用1.5mm准直,0.75mm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CT扫描对下肢血管... 目的探讨MSCT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共30例,其中动脉病变21例,静脉病变9例。采用1.5mm准直,0.75mm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CT扫描对下肢血管及其分支显示良好,CTA可清晰显示21例患者的病变的位置、范围、血管壁的钙化程度。CTV4例正常,5例下肢静脉栓塞,其不仅可显示栓子的存在,而且可显示栓子的性质。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的显示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并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成像 多排螺旋CT 静脉造影 动脉造影
下载PDF
碘海醇造影剂与碘普罗胺造影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国武 彭峰河 +1 位作者 石逸杰 彭如臣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1期2178-21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造影剂在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同时采用碘海醇造影剂与碘普罗胺造影剂多层螺旋CT血管... 目的探讨不同造影剂在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临床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同时采用碘海醇造影剂与碘普罗胺造影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检测后观察两组患者股深动脉和股浅动脉分叉处、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上段CT值、CT血管成像诊断效能各指标以及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以及有效剂量值。结果检测后,患者股深动脉和股浅动脉分叉处、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上段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海醇造影剂的灵敏度98.18%、特异度86.67%、准确度95.71%、阳性预测值96.43%、阴性预测值92.86%均高于碘普罗胺造影剂87.27%、71.43%、84.06%、92.31%、58.82%;碘海醇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显著低于碘普罗胺组[(1005±113)m Gy·cm比(1179±117)m Gy·cm,(19.2±2.6)m Sv比(34.1±3.1)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碘海醇造影剂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检测和评估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分层回采巷道帮锚杆支护机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延华 段景广 李良红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68,共4页
两帮稳定是保证下分层回采巷道围岩整体稳定的关键.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上分层回采巷道开挖、上分层回采和下分层回采巷道开挖3个阶段.计算结果显示了内错式下分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过程和破坏范围;两帮煤壁位移不对称,... 两帮稳定是保证下分层回采巷道围岩整体稳定的关键.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上分层回采巷道开挖、上分层回采和下分层回采巷道开挖3个阶段.计算结果显示了内错式下分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过程和破坏范围;两帮煤壁位移不对称,深部位移是表面位移的主要成分,两帮上侧位移大于下侧位移;帮锚杆主要控制两类破坏面的发展,起到挡土墙的作用.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帮锚杆可以有效支护两帮煤体,实验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分层回采巷道 非线性有限元 煤壁破坏 两帮位移 帮锚杆支护
下载PDF
赵庄煤业3号煤层遗留资源开采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化敏 刘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结合赵庄煤业3号煤层遗留煤炭的赋存特点和原矿井生产系统等条件,研究了遗留煤炭的采煤工艺方法,进行了开采工艺分析、参数计算和设备初选,为安全高效采出遗留煤炭资源、实现矿井绿色开采奠定基础,并为类似条件下遗留煤炭资源开采提供... 结合赵庄煤业3号煤层遗留煤炭的赋存特点和原矿井生产系统等条件,研究了遗留煤炭的采煤工艺方法,进行了开采工艺分析、参数计算和设备初选,为安全高效采出遗留煤炭资源、实现矿井绿色开采奠定基础,并为类似条件下遗留煤炭资源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炭 煤柱回采 下分层开采 村庄下采煤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320层CT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3 位作者 全昌斌 袁小东 田梅 秦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分析CTA与DSA结果。将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单侧下肢动脉分为15个节段,本组病例共900节段,进行盲法评估。结果在全部900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诊断Ⅲ及Ⅳ级病变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9%、98%。在评估主动脉、髂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股动脉、腘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腘动脉以下水平的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7%、99%。另有1个节段在320CTA显示不清,49个节段在DSA显示不清,无法评估。结论 320层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较DSA能显示更多节段,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及临床治疗计划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层CT DSA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个性化应用于下肢动脉造影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敏波 王德杭 +1 位作者 唐立钧 朱晓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75-776,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显示下肢动脉病变中,采用个性化扫描时间的方法。方法42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CTA)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改良的个性化动脉扫描时间可以更好地完成CTA检查,更准确地采集...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显示下肢动脉病变中,采用个性化扫描时间的方法。方法42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CTA)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改良的个性化动脉扫描时间可以更好地完成CTA检查,更准确地采集动脉期的图像,并排除了静脉的干扰。结论采用个性化扫描时间的方法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光超 邓钢 +7 位作者 秦永林 杨明 靳激扬 李国昭 丁慧娟 沈志萍 吴旻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恢 张在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1059-1062,共4页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影像学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层螺旋CT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研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使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本文对近年来CT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技术、进展及价值进...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影像学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层螺旋CT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研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使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本文对近年来CT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技术、进展及价值进行相关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多层螺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辉 刘炎 张林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5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TA检查。扫描范围1000~1500mm,层厚1.25mm,螺距0.984。造影剂剂用量90~100ml,注射速度3ml/s,高压注射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5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CTA检查。扫描范围1000~1500mm,层厚1.25mm,螺距0.984。造影剂剂用量90~100ml,注射速度3ml/s,高压注射器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0S,对全部图像进行MIP、VRT、MPR重建使下肢血管清晰显示,每例患者血管分段为10段,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其中有20例患者1周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相同血管节段对照研究。结果:CTA结果与DSA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阳性预测率92.5%,阴性预测率98.6%。结论:64层CTA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动脉 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56例多排螺旋CTA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3 位作者 吴飞云 康桂荣 庞长珠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1-90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了5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正常6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8例、腘窝假性动脉瘤4例、双下肢大动脉炎10例、糖尿病性血管炎1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5例、股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了5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正常6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8例、腘窝假性动脉瘤4例、双下肢大动脉炎10例、糖尿病性血管炎1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5例、股动脉搭桥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DSA证实。造影剂用量按2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Bolus,层厚2 ̄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三维(realtime3D)及容积显示(Fly3D)等。结果:6例为正常双下肢动脉血管,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见不同程度的动脉壁钙化斑。4例腘动脉瘤CTA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瘤蒂。10例大动脉炎见双下肢动脉血管管壁呈锯齿状,部分节段见血栓形成。12例糖尿病性血管炎与大动脉炎表现相近似。15例股动脉血栓栓塞,CTA见股动脉充盈缺损至管腔填塞,最长栓塞达60cm。1例人造血管CTA可清晰显示走向和双股动脉。结论: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