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Lower Rigid Support Structure for the HT-7U Vacuum Vessel 被引量:3
1
作者 宋云涛 姚达毛 +1 位作者 武松涛 翁佩德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89-1296,共8页
Vacuum vessel of the HT-7U is a fully welded toroidal structure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nested in the bore of the TF coil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hysics design, sixteen horizontal ports on outb... Vacuum vessel of the HT-7U is a fully welded toroidal structure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nested in the bore of the TF coil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hysics design, sixteen horizontal ports on outboard mid-plane and thirty-two vertical ports on the top and bottom are designed for diagnostics, plasma heating, current driving, vacuum pumping and gas puffing. Bellows on these port necks are used for flexible components to absorb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in radi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due to external load, thermal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and assembly tolerance, and also used for isol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For the support system of vacuum vessel it should be not only strong enough to withstand forces acting on the vessel interior components and the vessel itself due to the dead weight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s during plasma disruption, but also sufficiently flexible to be suited to thermal expansion during baking. In order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a new kind of low rigid support has been designed, which has a perfectly rigid in vertical direction and perfectly soft in radial direction. Some three-dimension finite element COSMOS model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ir structural strength, stiffness and fatigue lif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tatic stress analysis. The load spectra during vacuum vessel operation were also simulated on these models in the view of fatigue design.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bellows and support had sufficient strength in the designed range of the loa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k stress on bellows was 87 MPa and on the support system was 97 MPa. Now all kinds of bellows and support system have been designed. In order to accumulate some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nd probe into some molding die and welding technologies, prototypical bellows and support system have been fabricated. At the same time a mechanical testing apparatus was designed for proof tests on the prototypical bellows and support to verify their functional and structure cap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ere coincident with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present vacuum vessel's bellows and support system ar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lower Rigid support Structure for the HT-7U Vacuum Vessel HT
下载PDF
Consideration of the Self-Care Supporting Program Including Simple Exercise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Lower-Limb Lymphedema
2
作者 Chitose Arakawa Chiharu Akazawa Sayoko Teraguchi 《Health》 2021年第3期238-252,共15页
<strong>Aim: </strong>We devised a self-care supporting program targeting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lower-limb lymphedema. The program incorporates “Simple exercises to replace lymphatic dra... <strong>Aim: </strong>We devised a self-care supporting program targeting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lower-limb lymphedema. The program incorporates “Simple exercises to replace lymphatic drainage” based on lymphatic flo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sider the feasibility of continuing this program. <strong>Methods:</strong> The participants were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lower-limb lymphedema after gynecological cancer surgery and lymphedema therapists with more than five years of experience. Patients continued self-care at home after being briefed on the program, and they were analyzed on their self-care continuity status one month later based on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lf-care notes. We interviewed the lymphedema therapists about this program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continuing it and obtain feedback. <strong>Results:</strong> The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ere six women who underwent surgery wi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 The therapists were five nurses and one occupational therapist. The patient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all items in the self-care. “Observation,” “Touching,” and “Skin care” were relatively easy to continue. “Lymph drainage” and “Exercise” were continued with “Simple exercises to replace lymphatic drainage”. “Other exercises” were able to continue by adding distance and time to daily activities. Furthermore,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became a burden and were difficult to continue. Nonetheless, this program was generally approved by the lymphedema therapists. They also pointed out the content and format of the self-care notes as improvements. <strong>Conclusions: </strong>We found that the self-care supporting program that incorporated “Simple exercises to replace lymphatic drainage” might be feasible to continue self-care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lower-limb lymphedema.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we needed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sections of this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lower-Limb Lymphedema Early Stages Self-Care supporting Program Lymphatic Drainage Exercises
下载PDF
下肢康复减重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胡军 余增 +3 位作者 王芳 刘国庆 王鹏越 张凯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8-1135,共8页
面向我国脑卒中和老龄化等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和重心轨迹的双腋支撑下肢康复减重系统。首先,分析研究了减重支撑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其次,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并结合人体重心轨迹研究,对... 面向我国脑卒中和老龄化等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和重心轨迹的双腋支撑下肢康复减重系统。首先,分析研究了减重支撑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其次,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并结合人体重心轨迹研究,对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确定了相关尺寸;然后,通过静力学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最后,对减重模块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仿真。该系统可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现模仿正常人行走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 减重支撑 人体重心轨迹 足底压力 结构设计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三层正放四角锥预应力网架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高福聚 徐敬 +1 位作者 宋昱豪 尹宏志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79-82,90,共5页
网架以其优良的工程性能成为大跨度结构的首选结构类型之一。为改善传统网架结构在大跨度条件下变形大、用钢量大的缺陷,文中通过对网架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达到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预应力的施加必然会对网架的稳定性能造... 网架以其优良的工程性能成为大跨度结构的首选结构类型之一。为改善传统网架结构在大跨度条件下变形大、用钢量大的缺陷,文中通过对网架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达到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预应力的施加必然会对网架的稳定性能造成影响,其中支承形式对网架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并通过对网架施加不同预应力后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不同预应力布索方式对网架稳定性影响,为网架的实际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弦多点支承 三层正放四角锥网架 网架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研究
5
作者 李守超 尹倩 +2 位作者 王卓吾 贺小华 周昌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9,320,共11页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随着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宽越大,中心裂纹板屈曲载荷对裂纹越敏感,中心裂纹板承载能力受到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影响越明显。弹塑性屈曲载荷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厚越大,屈曲载荷的下降程度越显著。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显著大于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弹塑性屈曲载荷与相对裂纹长度、裂纹倾角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试验发现,采用压缩力学性能计算弹塑性屈曲载荷更接近试验结果,试验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含裂纹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荷 有限元方法 Ⅰ-Ⅱ复合型裂纹 弹塑性屈曲载荷 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 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
下载PDF
大跨铁路斜拉桥下横梁自承式施工参数分析
6
作者 李涛 黄媛媛 +2 位作者 覃早 占玉林 邵俊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125,共7页
横梁自承式施工方法由于可节省施工支架造价,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定自承式施工中分层浇筑高度以及支架刚度合理取值,以明月峡长江大桥横梁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施工阶段模型,对横梁分层浇筑高度和支架刚... 横梁自承式施工方法由于可节省施工支架造价,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定自承式施工中分层浇筑高度以及支架刚度合理取值,以明月峡长江大桥横梁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施工阶段模型,对横梁分层浇筑高度和支架刚度进行参数研究,分析上述参数对横梁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层浇筑高度为1 m和2 m时,将会出现拉应力,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浇筑高度由3 m增至5 m时,在施工过程中横梁均受压且满足规范限值。随着分层高度增大,在横梁施工阶段,横梁上缘最小压应力最大可减小约1.5 MPa;横梁下缘最小压应力最多增大约1.3 MPa;在成桥阶段,横梁下缘最大压应力增大约0.5 MPa,上缘最小压应力减小约2 MPa。为使得横梁在运营阶段有足够的应力储备,建议第一层浇筑高度选为3 m。支架刚度由1×107 kN/m变化至2×10^(5) kN/m,横梁的应力和挠度基本不变;当支架刚度由2×10^(5) kN/m减小至1×10^(5) kN/m时,横梁上缘最小压应力减小约0.3 MPa,下缘最小压应力减小约0.4 MPa,挠度增加约1 mm,建议支架刚度宜大于2×10^(5)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大跨度斜拉桥 下横梁 自承式施工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堆芯下支承板失效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魏超 李春 +1 位作者 郭超 刘巧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1,共5页
堆芯下支承板作为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于承载整个堆芯的质量,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支承板的失效过程对于事故进程的发展和缓解措施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堆芯下支承板结构特点,结合严重事故下堆芯熔化进程,研究确定了机械失效、机械熔... 堆芯下支承板作为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于承载整个堆芯的质量,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支承板的失效过程对于事故进程的发展和缓解措施的有效性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堆芯下支承板结构特点,结合严重事故下堆芯熔化进程,研究确定了机械失效、机械熔融混合失效和熔融失效3种堆芯下支承板的失效模式,以及温度、熔融材料、水环境和熔融物作用位置等4方面影响失效模式的重要因素;并针对各因素开展了分析,从而为严重事故下堆芯熔融物的行为与现象研究和核安全审评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下支承板 失效模式 影响因素 严重事故
下载PDF
超高层外伸结构悬挑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8
作者 余健豪 孟珊 +2 位作者 黄琪琦 刘迪 赵梓彤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外立面造型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高楼层外伸结构不断增多,这也给主体结构外伸部分施工带来了难度。针对超高层外伸结构类工程实例,悬挑式支撑架仍是施工中常用的支撑体系。目前,悬挑式支撑架结构形式常用的有...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外立面造型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高楼层外伸结构不断增多,这也给主体结构外伸部分施工带来了难度。针对超高层外伸结构类工程实例,悬挑式支撑架仍是施工中常用的支撑体系。目前,悬挑式支撑架结构形式常用的有钢丝绳斜拉式和型钢下撑式。结合某项目超高层外伸结构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解决外伸结构模板支设的难题,找到具备经济适用、安全、工艺简便等优点的施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伸结构 下撑式 型钢悬挑 支撑体系
下载PDF
一种可调节换药用护理支架的设计
9
作者 焦晓春 周琴 +3 位作者 曹效亲 刘梦栋 陈宝莉 薛姣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8期110-112,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可调节和拆卸功能的换药用护理支架,以便为下肢损伤患者进行换药。方法:可调节换药用护理支架由支撑板、圆筒、上部调节结构和下部固定结构4个部分组成。支撑板为长度40~80 cm的弧形结构,便于患者的腿部放置;圆筒的内... 目的:设计一种具有可调节和拆卸功能的换药用护理支架,以便为下肢损伤患者进行换药。方法:可调节换药用护理支架由支撑板、圆筒、上部调节结构和下部固定结构4个部分组成。支撑板为长度40~80 cm的弧形结构,便于患者的腿部放置;圆筒的内部固定卡接有第二滑套,便于支撑板的调节;上部调节结构主要由第二滑杆、第二横杆和调节板组成;下部固定结构主要由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组成。结果:该护理支架可稳固地固定在病床上,并可根据患者伤口位置及主观舒适度对高度、角度进行调节。结论:该护理支架安全、舒适,可应用于各类下肢损伤患者的换药护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支架 下肢损伤 换药支架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上采下掘”巷道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10
作者 张海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8-344,共7页
“上采下掘”巷道主要受多次动压影响,矿压显现剧烈、支护难度大,上部煤层回采使得下部巷道准备困难,围岩变形加剧。本文以3201回风顺槽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软件,通过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下部巷道布置方式对其... “上采下掘”巷道主要受多次动压影响,矿压显现剧烈、支护难度大,上部煤层回采使得下部巷道准备困难,围岩变形加剧。本文以3201回风顺槽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软件,通过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下部巷道布置方式对其稳定性影响、相向“上采下掘”应力分布、时空关系等,为巷道布置、掘进提供设计依据。本研究方法可在类似条件的矿井提供参考。实践表明:“上采下掘”期间,巷道采用内错布置,上下进入扰动期后,停止上部回采,错峰施工,同时对下部巷道采取补强支护,可有效控制巷道的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上采下掘 数值模拟 补强支护
下载PDF
高层建筑外扩层框架外斜柱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1
作者 郭子君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1期1377-1381,共5页
随着建筑外观造型设计更加新颖,建筑的主体结构造型也不再是方正造型,不断出现结构楼层外扩的形式,超长悬挑混凝土梁、框架外斜柱越来越多,为解决高空超长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支撑问题,以北京某中医科研楼为例,通过对现在常见模板支撑... 随着建筑外观造型设计更加新颖,建筑的主体结构造型也不再是方正造型,不断出现结构楼层外扩的形式,超长悬挑混凝土梁、框架外斜柱越来越多,为解决高空超长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支撑问题,以北京某中医科研楼为例,通过对现在常见模板支撑形式优化,设计出满足悬挑梁、框架外斜柱共用支撑架的新型悬挑支撑体系,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外斜柱 柱梁共用支撑架 下支撑型钢 超长悬挑支撑
下载PDF
复杂顶板高位钻孔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设计及应用
12
作者 刘智 许超 姜磊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226,共5页
针对煤矿井下复杂顶板高位钻孔穿越破碎层位段下放大直径套管过程中施工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介绍了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的方案制定,详细叙述了前内撑组件、后内撑组件和缸体、卡瓦等关键零部件的设... 针对煤矿井下复杂顶板高位钻孔穿越破碎层位段下放大直径套管过程中施工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介绍了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的方案制定,详细叙述了前内撑组件、后内撑组件和缸体、卡瓦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并简述了利用钻机进行套管下放的工艺步骤。现场工业性试验过程中,向倾角为17°的4个定向钻孔内累计下入直径为φ245 mm长度为1.5 m的套管68根,共计102 m;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满足了复杂顶板高位钻孔机械化下放大直径套管的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高位钻孔 套管下放装置 内撑组件 套管下放工艺
下载PDF
适应人体重心起伏的悬吊减重康复系统设计
13
作者 王创 陈文杰 +2 位作者 陈伟海 孙先涛 林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2-2330,共9页
减重系统对下肢疾病患者的行走康复训练有重要影响。现有的下肢康复外骨骼减重装置大多只考虑如何减去患者体重的百分比,而忽略了患者身体重心的起伏。由于外骨骼的骨盆支架在竖直方向运动轨迹固定,患者步态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重心高度... 减重系统对下肢疾病患者的行走康复训练有重要影响。现有的下肢康复外骨骼减重装置大多只考虑如何减去患者体重的百分比,而忽略了患者身体重心的起伏。由于外骨骼的骨盆支架在竖直方向运动轨迹固定,患者步态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重心高度与骨盆支架运动轨迹不符,这一差异会作用到患者的骨盆位置,影响下肢关节的活动,并产生额外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通过采集足底压力来预测重心位置变化,并利用获得的重心轨迹解算出应施加的减重力方法,为患者训练提供安全有效的减重系统。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已获仿真证实,并在研发的外骨骼减重系统上获得实际验证,模糊控制器跟踪重心轨迹的误差相比PID控制减少了21.2%,稳态误差维持在±1 mm范围内,髋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相比常规减重分别增加了14.36%和1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康复训练 悬吊减重 重心起伏 PID控制
下载PDF
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郭永明 刘福尧 罗鸿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3-355,392,共4页
目的探讨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由滑动杆、固定杆... 目的探讨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40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由滑动杆、固定杆、螺母等结构组成的不锈钢支架),将这些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者人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开复位次数以及术者受辐射频率。术后通过定期随访,进一步比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感染、骨不愈合例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6~18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复位次数及术者受辐射频率上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感染及骨折不愈合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行研制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辅助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开复位比例,术中透视次数低,术者受辐射频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下肢手术支架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减重步态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步态研究
15
作者 李娜 梁雪琴 +2 位作者 潘芳芳 段亚男 张香玉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伸肌协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组(对...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伸肌协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组(对照组)以及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减重步态训练组(试验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辅以MOTOmed智能系统训练,包括利用MOTOmed智能系统的下肢环转运动训练和主动模式进行抗阻力训练。试验组增加减重步态训练,减小重量从体质量的30%开始,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酌量减少至体质量15%水平,或完全负重,平板运行速度为0.2~1.0 m/s。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康复评估,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偏瘫步态分析评价量表、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LE)及平衡功能评估(BBS),比较2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偏瘫步态分析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Barthel指数评定提高(P<0.05),患侧支撑期百分比、步速、步频和步长增大(P>0.05),双支撑期百分比减少(P<0.05),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改善(P<0.05),FMA-LE和BBS评分增加(P<0.05)。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伸肌协同偏瘫患者的步态及步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 减重步态训练 下肢功能 MOTOmed智能训练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16
作者 陈义 史宏宝 +1 位作者 张世锐 刘晓龙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7期318-322,共5页
以铺龙湾煤业81021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机理,分析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修护补强方案,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优化相关支护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81021巷两帮表现为剪涨滑移扩容破坏和帮-顶底... 以铺龙湾煤业81021巷为工程背景,探究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机理,分析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修护补强方案,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优化相关支护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81021巷两帮表现为剪涨滑移扩容破坏和帮-顶底板界面剪切滑移破坏,两帮煤岩体破碎,帮与顶、底板岩层交界面处发生显著的整体性剪切滑移;两帮变形进一步导致巷道顶板下沉和强烈底臌,顶板及肩窝等处围岩破碎;81021巷采用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总体位移量不大,围岩较为稳定,围岩的承载性能得到显著强化和提升,支护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分层巷道 强帮支护 围岩控制 工业性试验
下载PDF
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17
作者 熊杏秀 张正辉 +4 位作者 邓春燕 李云波 陈镇鹏 李元杰 宋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Berg平衡量表(BBS)、FMA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X轴轨迹长、动摇平均速度、动摇总轨迹长、Y轴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BBS评分、FMA-LE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809,P<0.001)。除X轴轨迹长和动摇平均速度外,其他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2.268,P<0.05)。结论增加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 运动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董志军 刘福尧 +1 位作者 潘圆 付桂红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空心加压...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Hip function, Harris)评分,下肢功能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评分降低,观察组更低,功能、活动评分升高,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步长、步频、步行速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步长、步频、步行速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7%,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P<0.05),且观察组慢性疼痛发生率4.87%,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远期髋关节功能和下肢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同时能够减轻患者术后慢性疼痛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加压螺钉 内侧支撑钢 股骨颈骨折 下肢功能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Roadway failure and support in a coal seam underlying a previously mined coal seam 被引量:5
19
作者 Lu Yinlong Wang Lianguo Zhang B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5期619-624,共6页
The influence of an upper,mined coal seam on the stability of rock surrounding a roadway in a lower coal seam is examined.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roadway control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exis... The influence of an upper,mined coal seam on the stability of rock surrounding a roadway in a lower coal seam is examined.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roadway control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existing in the Liyazhuang Mine No.2 coal seam.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floor failure in the lower works after mining the upper coal i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roof and walls of a roadway located in the lower coal seam is described.The predicted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roadway for different distances between the two coal seams are used to design two ways of supporting the lower structure.One is a combined support consisting of anchors with a joist steel tent and a combined anchor truss.A field test of the design was performed to good effect.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supports for roadways located in simil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acent coal seams Floor destruction of the upper coal lower coal roadway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support measure
下载PDF
滨海土岩地层浅埋暗挖车站临时支撑拆除优化分析
20
作者 杨明媚 杨宏伟 +1 位作者 殷建国 李文斌 《路基工程》 2024年第5期215-220,共6页
以滨海地区某地铁暗挖车站初支拱盖法开挖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临时支撑拆除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围岩沉降最大值位于拱顶部位,两侧拱腰附近的位移量小于拱顶,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最后拆除与拱... 以滨海地区某地铁暗挖车站初支拱盖法开挖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临时支撑拆除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围岩沉降最大值位于拱顶部位,两侧拱腰附近的位移量小于拱顶,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最后拆除与拱顶连接的竖撑对控制拱顶初支沉降效果较好,且在拆除过程中可保证横撑与竖撑有连接部分;优化后的拆除方案考虑二衬施作,下部竖撑采用间隔拆除的方法,拱脚二衬对拱盖上部围岩提供支撑保护作用,可控制拱顶附近发生过大沉降;拆撑时应加强监测,现场实测数据可见采用优化后的拆除方案,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与净空收敛变化趋势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上软下硬地层 浅埋暗挖 拱盖法 支撑拆除 监控量测 方案优化 沉降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