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very of vanadium and carbon from low-grade stone coal by flot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 孙伟 张庆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3767-3773,共7页
Flotation technology of high-carbon stone coal bearing vanadium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mineralogical study. Carbon and vanadium flotation circui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for carbon and vanadium mine... Flotation technology of high-carbon stone coal bearing vanadium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mineralogical study. Carbon and vanadium flotation circui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for carbon and vanadium mineral concentrates. Carbon and vanadium minerals were efficiently separated via regrinding process in the carbon flotation circu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V2O5 in flotation concentrate are 1.32% and 88.38%, respectively, and the tailings yield is 38.36%. Meanwhile,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the carbon mineral are 30.08% and 75.10%, respectively, which may be utilized as the fossil fuels directly. The leaching rates of the flotation products are as high as 8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adverse effect of flotation process on vanadium leaching. This technology could potentially reduce cost and increase the treatment capacity of vanadium extra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stone coal flota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TATION low grade stone coal VANADIUM CARBON
下载PDF
FUZZY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FOR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S' DAMAGE GRADE CAUSED BY COAL MINING 被引量:3
2
作者 连传杰 刘立民 高闯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9年第1期33-37,共5页
Coal mining under buildings certainly causes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therefore, it brings about deformation even fracture for buildings.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evaluate correcly the buildings’ damage gr... Coal mining under buildings certainly causes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therefore, it brings about deformation even fracture for buildings.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evaluate correcly the buildings’ damage grabe caused by coal min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nsidering some factors of buildings’ fracture,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s’ damage grade affer coal mining in this paper.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buildings’reidercement before mining and maintenance or compensation after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ing under buildings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 buildings' damage grade Fuzzy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下载PDF
Graded coal-its role in iron casting production from greensand systems 被引量:1
3
作者 Alexander Brown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1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Coal has often been regarded as a problem additive to solve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finish of iron castings,but at the same time causes other issues such as increased loss on ignition,total fines and moisture in syste... Coal has often been regarded as a problem additive to solve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finish of iron castings,but at the same time causes other issues such as increased loss on ignition,total fines and moisture in system sands.Although many altermatives have been tried,there is no real substitute for thw all round properties of this wonderful natural resource.With the correct choice of coal,the combination of low ash,high volatile and swell index properties coupled with the key element of grading size,ensures castings are produced free from metal penetration and surface related problems.By careful selection,safe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coal continues to offer a good simple cost effective solution.Coal is subject to regulations in storage,processing and transportation and then further subjected to safe handling and use by the foundry.Despite these handicaps,it is still economical to the end user and modern processing and grading methods ensure it is used in the optimum condition to help produce quality cas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ded coal carbonaceous additive BENTONITE iron casting greensand system PRODUCTION
下载PDF
Optimum active and inert ratios for different metamorphic grade coals
4
作者 LI Deping WEI Zheng TANG Qin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3期12-17,共6页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of optimum active and inert ratio of various metamorphic grade coking coals, the rule of coke micro-strength index (MSI), determinated by adding different proportio...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of optimum active and inert ratio of various metamorphic grade coking coals, the rule of coke micro-strength index (MSI), determinated by adding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inert content to ten kinds of single coal, changing with active and inert ratio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ree kinds of change rule of the MSI of ten kinds of single coal changing with active and inert ratio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research.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Gauss curve model is the optimal model to describe the optimum active and inert ratio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grade coals. On this basis, the optimum active and inert ratio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grade coals can b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orphic grade coking coal active and inert ratio Gauss curve
下载PDF
地下煤火分维—分级探测预警技术研究
5
作者 孔彪 郑永超 +4 位作者 胡相明 陆伟 张斌 赵旭帅 谢华东 《安全》 2024年第10期26-32,共7页
为实现煤自燃隐蔽火源的高效监测预警和防治,本文对地下煤火分维—分级探测预警技术展开研究。首先,揭示煤自燃受热升温及燃烧过程的煤自燃的电磁—声波—温—气变化特征,形成电磁—声波—氡气—红外多维探测方法,实现井上井下联合多维... 为实现煤自燃隐蔽火源的高效监测预警和防治,本文对地下煤火分维—分级探测预警技术展开研究。首先,揭示煤自燃受热升温及燃烧过程的煤自燃的电磁—声波—温—气变化特征,形成电磁—声波—氡气—红外多维探测方法,实现井上井下联合多维探测应用;其次,根据大尺寸煤自燃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建立基于正压输运的煤自燃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地下煤自燃发火的分级精准预警;最后,依据复杂区域综放面煤层自燃发火特点、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提出复杂开采煤自燃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井下煤自燃灾害预警防治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电磁 声波 分维—分级 防治体系
下载PDF
煤矸石规模化综合利用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晓凯 陈文慧 +5 位作者 王浩 李文军 狄子琛 赵瑞彤 宋慧平 吴海滨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基于我国煤矸石的来源、性质和危害,研究分析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对煤矸石规模化综合利用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探究,并结合煤炭资源禀赋,提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的煤矸石规模化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矸石进行分... 基于我国煤矸石的来源、性质和危害,研究分析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对煤矸石规模化综合利用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探究,并结合煤炭资源禀赋,提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的煤矸石规模化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矸石进行分类、分质梯级利用,以期实现煤矸石无害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该方案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等大型煤炭基地。结合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煤矸石规模化综合利用进行评估与分析,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规模化 综合利用 梯级利用 整体方案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长时序植被碳汇分级方法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飞 崔宽宽 +4 位作者 张成业 李军 王金阳 杜甜梦 张浩然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50,共12页
植被碳汇是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精确反演植被碳汇并进行准确分级对探索矿区生态修复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露天煤矿植被碳汇分级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出内... 植被碳汇是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精确反演植被碳汇并进行准确分级对探索矿区生态修复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露天煤矿植被碳汇分级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出内蒙古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区2005-2020年间排土场的植被碳汇时空分布;通过构建目标函数并迭代计算,获取了该区植被理想光能利用率、最佳气温和降水条件,量化并建立了植被碳汇分级标准;对不同时期各个排土场的植被碳汇结果进行分级,并对分级面积和占比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间研究区植被固碳能力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值和增长率分别为1.43gC/(m^(2)·a)和6.97%。(2)各排土场生态修复后,植被碳汇值大幅提高,极高和高植被碳汇区面积不断扩大。(3)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存在差异,南北排土场表现最佳,沿帮次之,内排土场相对较差。到2020年南、北排土场极高植被碳汇区面积分别达0.94和0.92km2,占比为92%和94%;沿帮排土场极高和高植被碳汇区面积达3.64km2,占比66%;内排土场极高植被碳汇区面积增长至1.22km2,占比达31%;2020年南、北和沿帮排土场已不存在极低植被碳汇区。研究成果不仅为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矿区生态修复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环境评价 排土场 植被碳汇 分级
下载PDF
700℃级先进煤电高温构件选材与连接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碧强 刘俊峰 +12 位作者 袁勇 黄锦阳 党莹樱 李沛 尹宏飞 刘鹏 李力敏 杨珍 周永莉 张鹏 严靖博 黄琳皓 刘恒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为适应700℃等级先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700℃A-USC)机组严苛的服役环境,助力高效低碳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高温合金拟被用于制造电站锅炉和汽轮机的高温构件。结合本国火电发展特点,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先后提出并... 为适应700℃等级先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700℃A-USC)机组严苛的服役环境,助力高效低碳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高温合金拟被用于制造电站锅炉和汽轮机的高温构件。结合本国火电发展特点,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具有各国特色的700℃技术研究计划。高温合金由于元素种类多、焊接难度大、产生焊接缺陷的倾向大,因此焊接技术和接头综合性能评价技术对高温构件的厂内制造、现场加工与修复以及服役安全性与完整性的影响重大。当前国内外700℃技术实际应用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制造、连接、检测等技术障碍未完全解决。综述了国内外700℃技术的研究计划,并分析其发展前景,讨论了锅炉侧和汽轮机侧高温构件的选材现状,总结了当前高温合金焊接技术的现状与优缺点,分析了高温构件接头综合性能评价的关注重点,最后提出中国发展700℃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等级 燃煤发电 高温构件 选材 焊接 综合性能评价
下载PDF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优质煤系高岭岩的成矿机制
9
作者 柳建平 张帅 +2 位作者 马小军 袁堂琛 刘钦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07-3917,共11页
以山西省大同煤田小峪煤矿的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优质煤系高岭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优质煤系高岭岩的物源和成因机制。研究发现优质煤系高岭岩的矿物成分以高有... 以山西省大同煤田小峪煤矿的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优质煤系高岭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优质煤系高岭岩的物源和成因机制。研究发现优质煤系高岭岩的矿物成分以高有序度高岭石为主,不含碎屑矿物石英、长石和白云母。部分样品含有勃姆石,是高岭石脱硅蚀变的产物。高岭岩中的锆石是典型的岩浆锆石,且年龄均一,集中在300 Ma左右,与煤层的沉积年龄一致,证实它们由火山灰蚀变形成。此外,高岭岩中普遍含有板/柱状和蠕虫状高岭石,也是火山灰蚀变的典型特征。这些粗晶高岭石认为是由火山灰中的晶屑,例如斜长石和黑云母等,蚀变形成的假象高岭石。锆石的εHf(t)以变化范围较大的负值为主,指示产出锆石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与华北北缘内蒙古隆起上同期大陆弧火山作用形成的岩浆岩锆石εHf(t)一致,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同源关系。锆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纹也指示锆石的产出岩浆来源于大陆弧构造背景。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晚古生代时期是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在晚石炭—早二叠纪的聚煤时期,其北部的古亚洲洋板片在华北克拉通之下持续南向俯冲,诱发了频繁的大陆弧火山作用。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华北海陆过渡的泥炭沼泽中,经淋滤蚀变形成煤系高岭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煤系高岭岩 火山灰 古亚洲洋 活动大陆边缘
下载PDF
脱气时间对中煤级煤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
10
作者 颜志丰 张旭峰 +5 位作者 唐书恒 张松航 丁占成 张振国 高莲凤 侯海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脱气时间的实验,选择的脱气时间分别为2 h,3 h,4 h,5 h,6 h,9 h,12 h,24 h。选取三种中煤级煤岩样品为实验材料,分别为济宁三号井气煤、张北矿气煤以及临涣矿焦煤。研究不同脱气时间下中煤级煤样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脱气时间。通过分析煤样的吸附曲线、吸附-脱附曲线“滞后环”、阶段孔容曲线、平均孔径等参数,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发生变化时,煤样孔隙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为2 h和3 h时吸附-脱附曲线的类型以H3为主,其孔隙结构简单。煤样测定的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3 h达到最大值,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5 h达到最小值。在脱气3 h时,水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挥发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较低,此时煤样的孔隙结构更佳。三种中煤级煤样最佳脱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 脱气时间 中煤级煤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下载PDF
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降尘技术
11
作者 张天 穆新升 +4 位作者 葛少成 李胜 佟林全 陶爽 王长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18-3128,共11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大量的呼吸性粉尘产生,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喷雾技术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具高效、清洁等优点,但现有的喷雾技术对呼吸性粉尘的捕获能力不强,雾化效率低。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技术。通过...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大量的呼吸性粉尘产生,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喷雾技术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尘技术,具高效、清洁等优点,但现有的喷雾技术对呼吸性粉尘的捕获能力不强,雾化效率低。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技术。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技术的雾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自行设计的降尘实验平台对比了超音速汲水虹吸气动雾化降尘技术与超音速同轴气动雾化降尘技术的降尘特性。同时通过2种技术的隔尘对比实验揭示了粉尘在超音速动力微雾幕作用下的沿程沉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气动压力下,超音速同轴雾化降尘装置所采用的同轴探针注水方式大幅降低了探针结构对超音速流场能量的损耗,显著提高了雾化效率,产生了大量11μm以下、空间分布均匀的高速雾滴群,与虹吸雾化装置相比,粒径减小了12%~50%,在喷雾流场中形成了大范围高速细雾区域。雾滴场与粉尘场的耦合效果,可以由粉尘的瞬时分散度表征,并由雾滴场特性的分布特征决定。不同时刻,各个粒径区间的分级降尘效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不同压力下对总的降尘效率的贡献不同。超音速同轴雾化技术产生的大范围高速细雾易于捕集呼吸性粉尘,PM0~PM2.5的分级效率在75%以上,最高可达90%。压力的增大使高速细雾范围增大,有利于对微细颗粒的捕集。含尘气流在有限空间运移过程中粉尘在超音速动力微雾幕作用下的沿程沉降过程可划分为雾滴捕尘区、凝并沉降区、蒸发逃逸区。在不同区域雾滴与粉尘不同的行为与浓度分布,是受到喷雾气流及气载风流曳力运移,高速微雾碰撞捕捉、雾滴凝并沉降、雾滴蒸发失重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 喷雾降尘 超音速同轴雾化 动力微雾 分级降尘效率
下载PDF
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磊 古文哲 +4 位作者 袁超峰 刘成勇 潘浩 宋天奇 盛奉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4,共12页
为实现煤矸石原位、绿色和规模化处置,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作为新兴充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应用。论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框架提出、浆体充填理论体系形成、工程示范应用及技术迭代创新等不同阶段下浆体充填标... 为实现煤矸石原位、绿色和规模化处置,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作为新兴充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应用。论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框架提出、浆体充填理论体系形成、工程示范应用及技术迭代创新等不同阶段下浆体充填标志性成果与关键工艺技术,形成了高位注浆、低位灌浆和邻位注浆3种充填方式,建立了煤矸石浆体采空区垮落带流动的“介入理论”和浆体管道输送的“三度一场”理论,成功开展了国内外首套煤矸石井下浆体充填和地面制浆+井下邻位注浆充填示范工程;阐述了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体系,围绕煤矸石浆体充填过程中的煤矸石破碎、成品矸石粉料加水制浆、制备浆体泵送和井下目标区域充填等工艺流程,探讨了煤矸石高效分级破碎、浆体精准制备、浆体管道输送和末端充填等关键技术核心问题,分析了破碎设备、筛分设备、计量设备、搅拌设备和泵送设备等关键设备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以张家峁煤矿小空间、多设备、高能力的煤矸石浆体充填需求为工程背景,创新研发设计了煤矸石浆体充填地面制浆、管道输送、井下充填和智能控制等不同系统的布置,年充填矸石量可达55.4万t,形成了煤矸石浆体充填工程示范,实现了矿井矸石零排放和绿色处置,树立了良好的地区示范效应;未来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将围绕设备小型轻量化、系统高度集成化、技术迭代创新化等方向进一步研究发展,为构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浆体充填 煤矸石高级分级破碎 绿色开采 “双碳”目标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及工艺研究
13
作者 邓二庆 杨珍妮 +2 位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王纪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2,共7页
针对煤气化细渣浮选回收时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的问题,以陕西榆林某地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粒级浮选、以及对全粒级浮选产品的粒度分析与各粒级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的计算,结合0.5~0.25 mm与0.25~0.125 mm的SEM、XRD和FTIR... 针对煤气化细渣浮选回收时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的问题,以陕西榆林某地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粒级浮选、以及对全粒级浮选产品的粒度分析与各粒级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的计算,结合0.5~0.25 mm与0.25~0.125 mm的SEM、XRD和FTIR结果分析,判断+0.125 mm煤气化细渣不能有效通过浮选分离有机质与无机质,因此提出“预先分级+浮选”联合工艺流程,对-0.125 mm进行浮选分步释放实验,将-0.125 mm粒级浮选后富集的精煤与预先分级的+0.125 mm部分合并作为最终精煤,获得了灰分为26.38%,产率为66.42%的精矿。“预先分级+浮选”联合与全粒级浮选工艺流程相比,不但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药剂消耗低,工艺流程调控灵活等优点,而且具有高产率、低灰分的优势,可以更高效地回收利用气化细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气化渣 粒度组成 预先分级 分步释放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煤矿区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77-280,共4页
以某煤矿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结合煤矿区工业遗产价值的构成内容,从本体价值和再利用价值2个角度构建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工业厂区、工业遗址建筑单体的价值评估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煤矿区工业遗产分级保护,... 以某煤矿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结合煤矿区工业遗产价值的构成内容,从本体价值和再利用价值2个角度构建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工业厂区、工业遗址建筑单体的价值评估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煤矿区工业遗产分级保护,介绍煤矿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旨在为后续煤矿区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和分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工业遗产 价值评价体系 分级保护 再利用策略
下载PDF
基于ZOA CNN GRU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
15
作者 刘艳冬 刘滢 +3 位作者 卢兰萍 白峰青 王铁记 卫皓皓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模型参数过多造成模型训练速率下降和出现过拟合现象等问题,引入斑马优化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进行优化,建立ZOA CNN GRU神经网络煤层底... 针对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模型参数过多造成模型训练速率下降和出现过拟合现象等问题,引入斑马优化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进行优化,建立ZOA CNN GRU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突水等级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采用九龙矿区煤层底板突水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将所建模型和CNN GRU神经网络以及GRU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CNN GRU神经网络和GRU神经网络模型相比,ZOA CNN GRU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达到98%,且ZOA CNN GRU神经网络模型稳定性、泛化能力均优于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斑马优化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ZOA CNN GRU神经网络 突水等级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及分级支护技术研究
16
作者 刘义孟 张自政 +2 位作者 王克伟 柏建彪 覃疏捷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9,共6页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及支护难题,以高家庄煤矿4201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业性试验的方法,分析了3#煤层开采后底板岩层损伤特征、底板应力演化规律,确定了4#煤层首采工作面...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及支护难题,以高家庄煤矿4201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业性试验的方法,分析了3#煤层开采后底板岩层损伤特征、底板应力演化规律,确定了4#煤层首采工作面巷道采用内错布置方式,水平错距6 m。根据层间距变化,提出了2.8 m层间距以下采用“全锚杆+架棚”、2.8~3.3 m采用“帮锚杆+顶板短锚索+架棚”、层间距3.3 m以上采用“帮锚杆+顶板长/短锚索”等分级支护方案。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最大变形为顶板下沉,无论哪种层间距条件下均不超过100 mm,围岩控制效果好,保证了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采空区 锚索支护 分级支护
下载PDF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top coal in steep top caving coal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妮 张洁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 the top cav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supporting pressure, dip ang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al on horizontal s...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 the top cav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supporting pressure, dip ang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al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were analyzed as well. By terms of the practice project analysis, the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p angle β and thickness of coal seam M. Dip angle of coal seam β has tremendous impact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while thickness of coal seam M has slight impact. When thickness of coal seam is below 10m,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sharply. While thickness exceeds 15m, it is not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any 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grade coal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DAMAGE statistic mechanic model
下载PDF
低变质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警值和临界值确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尚国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86-189,共4页
低变质程度煤层中具有较多活性基团,活性基团使煤层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煤矿生产过程中,低变质程度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较高。为确定低变质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警值和临界值,建立了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和回风隅角CO体... 低变质程度煤层中具有较多活性基团,活性基团使煤层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煤矿生产过程中,低变质程度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较高。为确定低变质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警值和临界值,建立了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和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预测数学模型,以122109工作面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回风隅角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O的预警值和临界值分别为94.4×10^(-6)、346.2×10^(-6),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了煤层自然发火分级预警指标。通过案例测试表明,以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为基础的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应用于低变质程度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变质程度煤层 活性基团 温度分布 预警值 临界值 分级预警
下载PDF
基于时空图卷积网络的瓦斯体积分数预警效果研究
19
作者 高翼飞 张晓航 +2 位作者 畅明 葛帅帅 陈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了提升瓦斯体积分数预警效果,提出1种融合时空特征的瓦斯体积分数预警模型(STGCN),以图神经网络作为基本框架对同一工作面多传感器进行统一的训练和推断,并通过图卷积的方式捕捉瓦斯体积分数数据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瓦斯体积... 为了提升瓦斯体积分数预警效果,提出1种融合时空特征的瓦斯体积分数预警模型(STGCN),以图神经网络作为基本框架对同一工作面多传感器进行统一的训练和推断,并通过图卷积的方式捕捉瓦斯体积分数数据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瓦斯体积分数分级预警方法,将预测扩展为分级预警。研究结果表明:STGCN在瓦斯体积分数预测和预警任务上取得更好的准确率和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体积分数预警 图卷积网络 时空数据 可学习矩阵 分级预警方法 煤矿安全
下载PDF
平山湖矿区煤炭洁净等级划分及清洁利用方向
20
作者 田步令 琚惠姣 王普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69,共5页
为查明平山湖矿区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对平山湖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3-3层的煤层分布规律、煤炭工艺性能进行分析,采用化验测试等手段对该区煤岩煤质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本区煤炭属于低至中灰、高挥发分、低硫、中发热量长焰煤,是较好的动力... 为查明平山湖矿区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对平山湖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3-3层的煤层分布规律、煤炭工艺性能进行分析,采用化验测试等手段对该区煤岩煤质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本区煤炭属于低至中灰、高挥发分、低硫、中发热量长焰煤,是较好的动力煤和民用燃料。依据煤炭资源洁净等级体系划分,本区煤3-3原煤洁净等级Ⅲ级,为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Ⅱ级,为好洁净煤,洁净程度较高。通过煤炭气化、液化、中低温热解评价体系评价,认为本区煤3-3层清洁利用方向总体上适用于气流床气化用煤和低温热解用煤,并不适合固定床气化煤和液化用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湖矿区 煤3-3 长焰煤 洁净等级划分 清洁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