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AIP1、EDIL3表达变化观察
1
作者 马志飞 陈文 +2 位作者 张爱平 沈晓康 郑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相互作用蛋白1(AIP1)、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EDIL3)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方法纳入155例NSCLC患者,...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相互作用蛋白1(AIP1)、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EDIL3)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方法纳入155例NSCLC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IP1、EDIL3蛋白,Weidner法检测癌组织MVD。比较不同AIP1、EDIL3表达的NSCLC患者MVD值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患者癌组织AIP1、EDIL3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IP1、EDIL3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癌组织中EDIL3阳性表达率高、AIP1阳性表达率低(P均<0.05)。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TNM分期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AIP1、EDIL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5。AIP1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癌组织MVD值低于AIP1阴性表达者(P<0.05),EDIL3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癌组织MVD值高于EDIL3阴性表达者(P<0.05)。EDIL3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低于EDIL3阴性表达者(P<0.05),AIP1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3年OS率高于AIP1阴性表达者(P<0.0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A期、EDIL3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AIP1阳性表达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NSCLC癌组织中AIP1阳性表达率降低,EDIL3阳性表达率升高;癌组织中AIP1、EDIL3阳性表达率与MVD、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TNM分期有关,是NSCLC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相互作用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 微血管密度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Maspi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asculogenic Mimicry 被引量:18
2
作者 武世伍 俞岚 +3 位作者 承泽农 宋文庆 周蕾 陶仪声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3期346-352,共7页
Maspin belongs to the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serpin) family and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suppressor of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many types of tumo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 Maspin belongs to the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serpin) family and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suppressor of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many types of tumo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aspi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asculogenic mimicry (VM). A total of 160 specimens of NSCLC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nd 20 specimens of normal lung tissue served as controls. VM,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nd the expression of maspin were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maspin and VM in the NSCLC group were 48.1% (77/160) and 36.9% (59/16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positive rates of maspin and VM being 100% and 0% respectively (P〈0.05). VM, MV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aspi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umor differentiat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inical stages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all P〈0.05). The maspin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ose with adenocarcinoma (P〈0.05). The maspin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M and MVD,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M and MVD. Maspin-negative expression, VM and high MVD score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5-year-survival rate. PTNM stages, VM, MVD and maspin expression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NSCLC (P〈0.05).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oss of expression of maspi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NSCLC and it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VM in NSCLC. Combined detection of maspin, VM and MVD may help predict th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ASPIN vasculogenic mimicry microvessel density PROGNOSIS
下载PDF
Antitumor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on rats with transplanted Lewis lung cancer 被引量:10
3
作者 Zhan-Wu Yu Ying-Hua Ju +4 位作者 Cheng-Liang Yang Han-Bing Yu Quan Luo Ye-Gang Ma Yong-Yu Li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8期652-655,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Endostar) injection in tumor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isplatin on subcutaneous transplanted Lewis lung cance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Endostar) injection in tumor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isplatin on subcutaneous transplanted Lewis lung cancer in rats. Methods: A total of 30 C57 rats were selected, and the monoplast suspension of Lewis lung cancer was injected into the left axilla to prepare the subcutaneous transplanted tumor models in the axilla of right upper limb. The mode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B, and C. Medication was conducted when the tumor grew to 400 mm3. Group A was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B was injected with Endostar 5 mg.kg-1.d for 10 d. Group C was given the injection of Endostar 5 mg.kg-1.d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isplatin 5 mg.kg-1.d for 10 d. All the rats in three groups were executed the day after the 10-d medication and the tumor was taken off for measurement of volume and mass changes and calculation of antitumor rate, after which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concentration in rats' plasma was determined by ELISA. The tumor tissues were cu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nventional biopsies. After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the pathologic histology was examined to observe the structures of tumor tissues, VEGF score and microvessel density(MVD)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volume and mass of tumor in Groups B and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A(P < 0.05) while the tumor volume and mass in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B(P < 0.05). The antitumor rate in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P < 0.05), but the tumor VEGF score, MVD and plasma VEGF level in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s A and B(P < 0.05). In Group B, the tumor VEGF score, MVD and plasma VEGF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A(P < 0.05). The microscopic image of Group C showed that its number of active tumor cells and the blood capillary around tumor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Groups A and B, and meanwhile atrophy and liquefactive necrosis were seen in local tumor. Conclusions: Endosta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isplatin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umor VEGF score and MVD of transplanted tumor tissues in rats with Lewis lung cancer to obstruct the nutrient supply of tumor cells and kill tumor cells, so that the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can be achieved with a remarkabl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lung cancer CISPLATIN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icrovessel density
下载PDF
PFT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陈颖 李伟 +1 位作者 林涛 杨丽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PFTAIRE蛋白激酶1(PFT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8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检测P... 目的探讨PFTAIRE蛋白激酶1(PFT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8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检测PFTK1表达,并进行MVD计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FTK1表达与MVD计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χ^(2)检验分析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NSCLC患者中,PFTK1总阳性率为70.45%(62/88)。不同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有无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之间PFTK1阳性率和MVD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级的NSCLC患者之间PFTK1阳性率和MVD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TK1阳性组MVD计数显著高于PFTK1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TK1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95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有淋巴转移、肿瘤直径>3 cm、PFTK1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PFTK1呈高表达,且与MVD计数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TAIRE蛋白激酶1 微血管密度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达络肺仙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国梁 杨华 +3 位作者 孙丽凤 宋晓栋 亓晓 刘颖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564-569,582,共7页
目的:观察达络肺仙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达络肺仙饮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微... 目的:观察达络肺仙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达络肺仙饮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微RNA-29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8(IL-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透明质酸(HA)水平;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用力肺活量(FVC);治疗前、后给予患者高分辨CT(HRCT)评价及6 min步行距离(6MWT)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以上血清学指标,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W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多于较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RCT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7.87%,对照组89.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络肺仙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微血管产生及肺纤维化,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络肺仙饮 特发性肺纤维化 炎症反应 微血管 肺功能
下载PDF
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对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谢艳萍 陈才平 +3 位作者 王建春 钱桂生 王应灯 徐智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2-145,i002,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脂多糖 (LPS)、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对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P- 1)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肺水异常代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 目的 通过观察脂多糖 (LPS)、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对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P- 1)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肺水异常代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分为LPS组、TNF α组、IL- 1β组和对照组 ,前三组分别给予LPS 10 0ng/mL、TNF -α 10 0 0U/mL、IL -1β10 0 0U/mL刺激 4h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QP- 1的表达。结果 刺激组AQP -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 0 1)。结论 LPS、TNF -α、IL- 1β刺激下AQP- 1表达下降 ,提示AQP -1在急性肺损伤时可能与肺水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IL-1β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AQP LPS 脂多糖 对照组 鼠肺
下载PDF
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卫金 张冬 +4 位作者 杨春艳 邹利光 廖翠薇 王文献 戴书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16层螺旋CT灌注扫描,病理标本常规HE染色及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将灌...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MS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16层螺旋CT灌注扫描,病理标本常规HE染色及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将灌注参数值和微血管密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恶性组)20例,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炎性组)5例,其他良性结节或肿块(良性组)8例。恶性和炎性组的MVD明显大于良性组(P<0.01),而恶性与炎性两组间MVD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MTT外,BF、BV和PS与MVD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P<0.01),其中以BV值相关系数最高。结论肺结节或肿块的BF、BV和PS值与MVD之间呈正相关,MSCT灌注成像为在活体无创性评价肺肿瘤的MVD情况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结节 肿块 微血管密度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91
8
作者 徐晓玉 严鹏科 +1 位作者 陈刚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 ,川芎嗪注射液 5 0、10 0、2 0 0mg·kg-1·d-1腹腔注射2 1d后 ,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 ,并用Wes...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 ,川芎嗪注射液 5 0、10 0、2 0 0mg·kg-1·d-1腹腔注射2 1d后 ,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 ,并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 川芎嗪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和肺转移灶数 ,并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与转移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 ,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LEWIS肺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丙泊酚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AQP-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巨 招伟贤 +1 位作者 项冬梅 石永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0-672,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l)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减轻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5份:①C组(对照组);②LPS0.1组(脂多糖终浓度为0.1μg/m...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l)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减轻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5份:①C组(对照组);②LPS0.1组(脂多糖终浓度为0.1μg/mL);③LPS1组(脂多糖终浓度为1μg/mL);④LPS10组(脂多糖终浓度为10μg/mL);⑤P4(丙泊酚终浓度为4μg/mL)+LPS10组;⑥P40(丙泊酚终浓度为40μg/mL)+LPS10组;⑦I40(脂质溶剂的体积和浓度同P40)+LPS10组。按上述分组,在相应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丙泊酚、等量脂肪乳剂或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孵育30 m in,再在相应组中加入LPS,置于培养箱继续孵育6 h。收集细胞并测定下列指标:AQP-1(免疫细胞化学和W estern b lotting)和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σ)。结果LPS可浓度依赖性减少内皮细胞AQP-l的表达和(值P<0.01)。与LPS10组比较,P4+LPS10及P40+LPS10两组能显著增加内皮细胞AQP-1的表达和(值P<0.01),而I40+LPS10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调节AQP-l的表达和σ变化,从而减轻ALI/ARDS肺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水通道蛋白-1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伍建林 李巍 +3 位作者 王克礼 谭庆伟 王淼淼 沈慧聪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 (鳞癌 14例 ,腺癌 19例 )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 周...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 (鳞癌 14例 ,腺癌 19例 )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VD。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MVD明显高于鳞癌 ,其MVD分别为 63 .4± 11.9和 5 0 .2± 16.3 (P <0 .0 5 ) ,边缘区和间质部分的MVD高于坏死区、瘢痕区和实质部分。肺癌MVD值与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 (P均 <0 .0 5 )。肺腺、鳞癌平均CT强化值分别为 ( 4 3 .4± 11.8)HU和 ( 3 4.6± 10 .7)HU (P <0 .0 5 ) ,与其相应的MVD值均呈正相关 (r =0 .719,P <0 .0 1;r =0 .819,P <0 .0 1)。结论 周围型肺腺癌的部分CT征象和CT增强幅度与其MVD值有密切关系 ,可用于预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评价其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征象 动态CT增强 微血管密度 诊断
下载PDF
川芎嗪和丹参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71
11
作者 陈刚 徐晓玉 +1 位作者 严鹏科 廖端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检测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TMP组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 MVD和 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 ;丹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P可抑制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 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丹参对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丹参 LEWIS肺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肺癌微血管定量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项锋钢 沈毅 +2 位作者 朱红 牛兆山 牟志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技术以F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19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肺癌微血管密度为53.6±24.2个/200×,无转移组的为35.7±19.8个/20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技术以F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19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肺癌微血管密度为53.6±24.2个/200×,无转移组的为35.7±19.8个/200×;淋巴结有转移组的微血管腔面积为5181.2±2522.4,无转移组为3491.1±2083.7,两者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P<0.02)。微血管密度在5年以上生存组为32.7±20.8个/200×,半年内死亡组为49.1±30.5个/20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血管腔面积在三组不同生存期的患者间差异亦具显著性(P<0.01),腔面积不同,术后生存时间不同,提示微血管定量分析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血管 定量 预后 转移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复合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Janus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关嵩 钱桂生 +2 位作者 周元国 关崧 陈维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复合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Janus激酶 (Januskinase ,JA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复合培养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采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正常组、LPS2、8、16h组的JAK... 目的 研究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复合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Janus激酶 (Januskinase ,JA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复合培养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采用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正常组、LPS2、8、16h组的JAK2和TYK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复合培养 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JAK2mRNA表达水平升高 ,在LPS 8h组达最高 ,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在正常组和LPS刺激组均未见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YK2基因。结论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TYK2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复合培养 肺微血管 内皮细胞 JANUS激酶 急性肺损伤 RT-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茶氨酸对内皮细胞生长及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莫贵艳 李敏 +2 位作者 胡成平 雷明盛 胡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043-2046,共4页
目的探讨茶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凋亡、小管形成及肺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HUVECs分为6组,予以6种不同浓度茶氨酸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茶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凋亡、小管形成及肺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HUVECs分为6组,予以6种不同浓度茶氨酸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三维培养反映体外小管形成能力;建立异位肺腺癌裸鼠模型,分为茶氨酸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茶氨酸组予以茶氨酸腹腔注射,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检测肿瘤中VEGF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明确茶氨酸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随着茶氨酸浓度的增加,HUVECs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增加(P<0.05,P<0.01);茶氨酸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小管形成(P<0.05,P<0.01);茶氨酸组较对照组肿瘤中VEGF表达、MVD明显下降(P<0.05)。结论茶氨酸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体外小管形成。茶氨酸能抑制裸鼠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肺癌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LPS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AQ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艳萍 王建春 +2 位作者 钱桂生 王应灯 肖贞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7-769,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脂多糖 (LPS)刺激下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P 1)表达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肺水异常代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使用浓度为 10 0ng、1、10 μg ml的LPS... 目的 通过观察脂多糖 (LPS)刺激下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P 1)表达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肺水异常代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使用浓度为 10 0ng、1、10 μg ml的LPS与之孵育 2、4、6、8h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及RT PCR法检测AQP 1的表达。 结果 LPS刺激组AQP 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AQP 1表达下降与LPS刺激浓度有关。结论 LPS刺激下AQP 1表达下降 ,提示AQ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水通道蛋白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金葡菌α-溶血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水通道蛋白AQP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尔然 王波 +2 位作者 李艳杰 王秋月 康健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观察金葡菌α-溶血素(α-Toxin)致急性肺损伤时大鼠肺部AQ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α-Toxin 6h组,α-Toxin 10h组及α-Toxin 24h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给予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则注入α... 目的观察金葡菌α-溶血素(α-Toxin)致急性肺损伤时大鼠肺部AQ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α-Toxin 6h组,α-Toxin 10h组及α-Toxin 24h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给予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则注入α-Toxin(5μg/100g),分别于6h、10h及24h采集标本。结果金葡菌α-Toxin可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动脉血氧下降,且损伤程度与毒素作用时间明显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1主要分布在肺微血管内皮,肺泡毛细血管内皮AQP1密度明显低于小血管内皮及细支气管旁毛细血管内皮(P<0.05)。注入α-Toxin后6h肺AQP1表达显著下降,10h下降达高峰,24h后AQP1表达有部分恢复(P<0.05)。结论α-Toxin可致大鼠肺损伤,并可同时下调肺AQP1表达,提示AQP1可能参与了金葡菌致急性肺损伤时肺内的异常液体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金葡菌α-溶血素 急性肺损伤 肺微血管内皮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Notch1~4和DLL4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慧秋 文继舫 +3 位作者 胡玉林 周建华 邓征浩 詹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讨Notch1~4及DLL4在肺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肺鳞癌和癌旁非肿瘤肺组织中Notch1~4及DLL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1计数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 目的探讨Notch1~4及DLL4在肺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肺鳞癌和癌旁非肿瘤肺组织中Notch1~4及DLL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1计数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1)肺鳞癌肿瘤细胞内Notch1~4及DLL4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P<0.05),其中Notch1、3和DLL4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r=0.334、0.421、0.475,P<0.05),Notch1与Notch2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56、0.417,P<0.05);(2)肺鳞癌间质及癌旁肺间质中Notch1~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Notch4与DLL4在肺鳞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肺间质(P<0.05),且与肿瘤大小(r=0.300、0.440,P<0.05)及临床分期(r=0.365、0.336,P<0.05)呈正相关;(3)肿瘤细胞中DLL4及间质内DLL4、Notch4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0.285、-0.323、-0.258,P<0.05)。结论肺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Notch与DLL4的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发展,并对肿瘤血管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NOTCH DLIA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俞婷婷 张焕 +2 位作者 张涛 单莉 韩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075-3077,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9月收治的NSCLC患者58例,收集其术后肺癌组织蜡块作为观察组,非肿瘤性肺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肺良...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9月收治的NSCLC患者58例,收集其术后肺癌组织蜡块作为观察组,非肿瘤性肺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肺良性病变患者45例,收集其术后良性病变肺组织蜡块作为良性病变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PO的表达,CD34染色法观察新生微血管形成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3组EPO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观察组高于癌旁对照组(P=0.000)和良性病变对照组(P=0.000)。不同性别、年龄、p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EPO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EPO阳性表达者MVD大于EPO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EPO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将EPO阳性表达作为NSCLC的辅助性诊断指标。EPO阳性表达与MVD有关,在NSCLC治疗过程中应用EPO治疗肿瘤相关的贫血时要考虑患者的获益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促红细胞生成素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外周血VEGF与Tumstatin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波克 罗以勤 +4 位作者 姚丽娟 董行 赵亮 陈婺 李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抑素(Tumsta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4例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与血清Tumstatin、VEGF的水平。运用...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抑素(Tumsta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4例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与血清Tumstatin、VEGF的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肺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血小板、血清Tumstatin水平在肺癌恶性进展中降低,血小板、血清VEGF水平以及肺癌组织中MVD在肺癌恶性进展中升高;血小板、血清Tumstatin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中的水平分别低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病灶无坏死组(P<0.05),而血小板、血清VEGF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中的水平分别高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无坏死组(P<0.05);MVD计数在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水平高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在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与肺癌病灶无坏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Tumstatin与VEGF之间的平衡关系对肺癌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周血血管形成调节因子的水平与肿瘤组织MVD密切相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进展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抑素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CD_(34)与CD_(31)显示78例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正文 孙印臣 +3 位作者 王炳胜 朱光君 苏红 黄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 4与CD3 1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微血管密度 (MVD)中的差异 ,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LSAB)检测CD3 4与CD3 1在 78例NSCLS中的阳性表达。结果 两种血管内皮标记...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 4与CD3 1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微血管密度 (MVD)中的差异 ,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LSAB)检测CD3 4与CD3 1在 78例NSCLS中的阳性表达。结果 两种血管内皮标记物CD3 4与CD3 1显示的MVD分别是 65 8± 14 3条和 63 5± 17 9条 ,范围分别是 18~112条和 16~ 10 2条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D3 4与CD3 1微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NSCLC的MVD ,在转移组分别是 69 5± 15 7和 65 3± 14 5 ,在无转移组分别是 44 3± 14 3和 40 5± 12 6,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 ,而两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之间显示的MVD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D3 4、CD3 1相关抗原均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 ,CD3 4比CD3 1因子相关抗原更敏感 ,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 ;MVD与转移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密度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