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TBA技术辅助早期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效果
1
作者 陈占军 杜容宇 马银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21-352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肺支气管血管重建(3D-CTBA)技术在早期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3D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 目的探讨三维肺支气管血管重建(3D-CTBA)技术在早期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3D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T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3D组接受3D-CTBA技术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机体创伤指标[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通气量(MVV)]、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CRP、E、Cor、AngⅠ均低于对照组(P<0.05),FEV_(1)、FVC、MVV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BA技术辅助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是早期肺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能减轻机体创伤,促进术后早期病情恢复,改善患者肺功能,能确保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 肺段切除手术 三维重建 创伤 肺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孔建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早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早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创伤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为(138.52±10.52)min、(3.12±0.45)d、(10.35±1.25)d,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05.41±12.36)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18.52±8.36)ng/ml、(185.93±14.52)ng/L、(32.41±4.25)m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为(8.96±1.15)ng/ml、(3.88±0.42)ng/ml、(12.63±1.54)U/ml,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创伤应激反应,加快肿瘤标志物复常,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CT引导 Hook-wire定位 胸腔镜手术 创伤应激指标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Effects of three 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s on rat lung hydrogen peroxide and apoptosis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3
作者 Amanda R. Thimmesch Qiuhua Shen +1 位作者 Richard L. Clancy Janet D. Pierce 《Open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Integrative Physiology》 2013年第1期27-35,共9页
Hemorrhagic shock causes a reduction in oxygen supply to tissues leading to increas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sulting in lung injury. Oft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required as supportive treatment;however, ventila... Hemorrhagic shock causes a reduction in oxygen supply to tissues leading to increas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sulting in lung injury. Oft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required as supportive treatment;however, ventilation can also induce lung injury and apopt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ree mode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olume control, pressure control, and 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on lung injury as measured by hydrogen peroxide and apoptosis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three 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oups. Hemorrhagic shock was elicited by removing approximately 40% of the blood volume over 30 minutes. The rats were treated with one of three mod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40% oxygen for 60 minutes. The lungs were removed and measured for hydrogen peroxide and apoptosis based on nuclear differential dye uptak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odynamics, arterial blood values,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s, tidal volume, respiratory rates, and intrathoracic pressures across three groups. However, lung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and apoptosi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volume control and pressure control, compared to pressure-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In this study, early signs of 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were not detected using commonly employed clinical measurements. However, when examining lung cellular injury (hydrogen peroxide and apoptosis), we were able to measure significant lung damage in volume control and pressure control, but not pressure-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Thu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ssure-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is the preferable mod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ANIMAL Model lung INJUR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下载PDF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对食管癌患者创伤程度、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勇 贾俊 陈方 《癌症进展》 2023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对食管癌患者创伤程度、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7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MIE组(n=35,新辅助放化疗联合MIE)和开放食管癌切除术(OE)组(n=35,新辅助放化疗联合OE)。...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对食管癌患者创伤程度、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7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MIE组(n=35,新辅助放化疗联合MIE)和开放食管癌切除术(OE)组(n=35,新辅助放化疗联合OE)。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程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_(1)/FVC]。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NE和5-HT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MIE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NE和5-HT水平均低于O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APTT均长于本组术前,D-D和FIB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MIE组患者APTT短于OE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O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FEV_(1)、FVC和FEV_(1)/FVC均低于本组术前,MIE组患者FEV_(1)、FVC和FEV_(1)/FVC均高于O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MIE治疗食管癌可降低患者的创伤程度,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放化疗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食管癌 创伤程度 凝血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急诊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评估
5
作者 王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6期53-55,6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胸腔镜手术治疗对其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 目的观察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胸腔镜手术治疗对其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急诊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经治疗输液量(1720.11±21.32)mL、C反应蛋白(108.44±3.66)mg/L、红细胞压积(32.01±1.45)%、凝血酶原时间(11.42±0.23)s优于对照组(2901.14±21.45)mL、(129.47±3.58)mg/L、(23.67±0.34)%、(17.77±0.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892、22.498、30.671、111.67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胸腔镜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手术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性休克 肺功能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在永 郭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8期18-22,共5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肺功能、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2022年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胸...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肺功能、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2022年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引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3、5 d观察组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肺功能改善效果及创伤应激的控制效果均相对更好,因此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安全性 肺功能 创伤应激
下载PDF
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善明 钮海弟 +2 位作者 钟金龙 卢正兴 陈喜云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总结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18例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06例;死亡12例.伤后24h内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伤后72h内死... 目的:总结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18例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06例;死亡12例.伤后24h内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伤后72h内死于ARDS 2例;死于其它并发症2例.结论:早期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合理补液、运用激素、利尿剂等是治疗肺挫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多发伤 肺挫伤 诊断与治疗 早期 2000年10月 多脏器功能衰竭 胸部CT检查 2004年 创伤性休克 诊治方法 治疗效果 回顾分析 伤患者 失血性 24h 72h 并发症 呼吸机 利尿剂
下载PDF
白介素-10和一氧化氮对内毒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释放的调节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杨 梁继河 +2 位作者 贾斌 尹文 冯蕾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和外源性一氧化氮 (NO)对内毒素 (L 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 (PAM)核因子 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基因表达的调节 ,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 PAM进行培养 ,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和外源性一氧化氮 (NO)对内毒素 (L 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 (PAM)核因子 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基因表达的调节 ,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 PAM进行培养 ,分为正常对照组、L PS组、IL 10 +L PS组和 NO+L PS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法分别检测核提取物中 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 :L PS组 NFκB活性和 TNFα含量在刺激后 3小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IL 10 +L PS组和 NO+L PS组 NFκB活性和 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 L PS组。结论 :L PS诱导 PAM的 NFκB活化 ,导致 TNFα基因表达增强 ;白介素 10和外源性 NO可抑制 NFκB活化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急性 肺泡巨噬细胞 核因子-КB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0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大剂量沐舒坦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的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吴俊峰 段俊峰 +3 位作者 张耀森 李国鹏 邓睿华 黄颖雯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盐酸氨溴索,Ambroxol)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沐舒坦治疗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患者60例。根据沐舒坦用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沐舒坦60mg加生理盐水100ml...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盐酸氨溴索,Ambroxol)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沐舒坦治疗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患者60例。根据沐舒坦用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沐舒坦60mg加生理盐水100ml;大剂量组:沐舒坦5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7天。根据胸部X线片和CT确诊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肺损伤的程度分级参照"肺挫伤简易评分法",胸部创伤程度分级应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法)。观测记录两组病例每天血气分析结果、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胸部X-线的肺损伤变化、发生肺不张及肺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例比较,治疗后第7天,Ⅰ级和Ⅲ级肺损伤的改善程度,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1,P<0.025),肺不张及肺感染的发生情况,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P<0.05);治疗后第5天和第7天,呼吸机辅助时间,大剂量组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P<0.025,P<0.025),动脉血氧分压(PaO2)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P<0.01);治疗后第3天,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2);治疗后第3天、第5天,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P<0.02)。结论大剂量沐舒坦对胸部创伤所致肺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损伤的程度,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肺损伤 大剂量沐舒坦
下载PDF
48例严重肺挫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玲 陈德昌 景炳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总结严重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 将 48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 ,早期诊治组 2 9例 ,一般治疗组 19例。早期诊治包括早期诊断、进行科学的容量支持和配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救治 ;一般治疗指对确诊患者进行一般的呼吸... 目的 总结严重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 将 48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 ,早期诊治组 2 9例 ,一般治疗组 19例。早期诊治包括早期诊断、进行科学的容量支持和配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救治 ;一般治疗指对确诊患者进行一般的呼吸支持、氧疗和容量支持等救治措施。比较两组间肺部感染、ARDS、MODS、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结果 早期诊治组呼吸治疗后缺氧改善较一般治疗组快而明显 (P <0 0 1) ,使用呼吸机的天数较一般治疗组明显缩短 ,且ARDS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 (P <0 0 5 ) ,但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早期诊治能快速改善患者缺氧状况 ,减少呼吸机治疗天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创伤性肺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茂洪 古婕 +5 位作者 谭永良 黄春元 王建华 罗帝林 侯瑜 曾剑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提高对创伤性肺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对14例肺撕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囊肿4例,单发10例,均位于肺野边缘。CT分型包括含气囊肿、液气囊肿、含液囊肿。短期周围出现多发卫星小囊肿8例,部分并有节段性... 目的提高对创伤性肺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对14例肺撕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囊肿4例,单发10例,均位于肺野边缘。CT分型包括含气囊肿、液气囊肿、含液囊肿。短期周围出现多发卫星小囊肿8例,部分并有节段性肺不张,囊内密度易变、愈合期有纤维化。结论创伤性肺囊肿影像表现典型,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对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囊肿 X线摄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严重胸部创伤合并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9
12
作者 夏晓明 周谋和 +1 位作者 赵汉卫 李朝晖 《创伤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肺挫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6 8例严重肺挫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2 0分 )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6 8例中治愈 5 2例 (76 % ) ,死亡 16例 (2 4% )。在治疗过程中并发ARDS 31例 ,肺炎 4... 目的 探讨严重肺挫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6 8例严重肺挫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2 0分 )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6 8例中治愈 5 2例 (76 % ) ,死亡 16例 (2 4% )。在治疗过程中并发ARDS 31例 ,肺炎 40例 ,肺不张 8例。结论 咯血或血痰、肺部音、呼吸困难是严重肺挫伤的主要表现。胸部X线、CT检查是诊断的可靠依据。PaO2 /FiO2 是判断低氧血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积极治疗合并伤、合理应用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合并症 肺挫伤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白介素-10抑制核因子-κB活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杨 尹文 +2 位作者 梁继河 宋祖军 蔡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5-567,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 10 (IL - 10 )对内毒素 (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调节 ,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肺泡巨噬细胞 (PAM)进行培养 ,分正常对照组、LPS组、NO +...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 10 (IL - 10 )对内毒素 (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调节 ,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肺泡巨噬细胞 (PAM)进行培养 ,分正常对照组、LPS组、NO +LPS组和IL - 10 +LPS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提取物中NF -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 -α含量。结果 LPS组NF -κB活性和TNF -α含量在刺激后 0 5~ 4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NO+LPS组和IL - 10 +LPS组的NF -κB活性和TNF -α含量与LPS组相比均明显下降 ,尤在刺激后 1h最显著 (P <0 0 1)。结论 LPS诱导PAM的NF -κB活化 ,导致TNF -α基因表达增强 ;NO和IL - 10可抑制NF -κB活化 ,减少TNF -α的释放 ,缓解LPS诱导的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核因子-KB 一氧化氮 白介素-10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余丹凤 沈盛晖 +2 位作者 张庚 胡马洪 周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8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4例仅用西医常规治...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8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4例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内清醒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 2)、IL 6水平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均<0.01),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28%比40.91%,P<0.05),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11.63%比15.9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不仅能提高其1周内清醒率,且能降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颅脑损伤 重症 细胞因子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创伤及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者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亚利 戴华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治疗创伤及术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从外科系统入选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传统治疗加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肺部感染。对照组44例,... 目的为了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治疗创伤及术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从外科系统入选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传统治疗加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肺部感染。对照组44例,传统方法治疗肺部感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愈率和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确切,且术中危险性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术 重症肺部感染 创伤 手术
下载PDF
山莨菪碱治疗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简文 樊爱琳 +2 位作者 尹文 戚好文 柏长青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家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肺损伤组(IG)和治疗组(EG),每组24只.各组动物分别于肺损伤模型建立后1,2,3,4h...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家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肺损伤组(IG)和治疗组(EG),每组24只.各组动物分别于肺损伤模型建立后1,2,3,4h各放血处死6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离肺泡巨噬细胞(PAM),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和RT-PCR法检测PAM中NF-κB的活性变化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BALF上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IGNF-κB活性、TNF-αmRNA表达及TNF-α,IL-8含量于模型建立后1~4h内均明显高于CG(P〈0.01);EG经山莨菪碱治疗后上述指标与IG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ALI有治疗作用,此作用与其对NF-κB活性及TNF-αmRNA,TNF-α,IL-8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创伤 急性肺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尹文 虎晓岷 +2 位作者 黄杨 袁静 宋祖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6 5 4 - 2 )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I)炎症反应影响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创伤性ALI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C)组 (8只 )、创伤模型 (M )组 (8只 )、6 5 4 - 2干预 (T)组 (8只 ) ,进行各组动...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6 5 4 - 2 )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I)炎症反应影响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创伤性ALI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C)组 (8只 )、创伤模型 (M )组 (8只 )、6 5 4 - 2干预 (T)组 (8只 ) ,进行各组动物动脉血气、肺湿 /干 (U/D)比值 ,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含量及BALF中C3a、C5a、白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测定。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检测肺泡巨噬细胞 (PAM )核提取物中核因子 -κB(NF -κB)的活性。并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 :6 5 4 - 2治疗能明显改善创伤性ALI动物的血气 ,减少肺W/D值 ,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TNF -α、IL - 6及BALF中TNF -α、IL - 6、C3a、C5a、白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量 ,明显抑制创伤组PAM中NF -κB的活性 ,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 :山莨菪碱发挥抗炎和防治创伤性ALI的作用与其对NF -κB的活性和炎性介质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创伤 急性肺损伤 核因子-КB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虎晓岷 尹文 +4 位作者 梁继河 张金山 姚兵 宋祖军 蔡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 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创伤性 AL I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创伤性 AL I组 (8只 )和丹参治疗组(8只 ) ,进行各组动物动脉血气 ... 目的 :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 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创伤性 AL I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创伤性 AL I组 (8只 )和丹参治疗组(8只 ) ,进行各组动物动脉血气 ,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及 BAL F中白细胞数量、补体 C3a、C5 a、白蛋白含量的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原位定量分析方法检测肺、肝、心、肾组织 TNFα蛋白表达、分布及相对含量 ,并进行各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 :丹参能改善创伤性 AL I动物的血气 ,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 TNFα及 BAL F中 TNFα、C3a、C5 a和白蛋白含量 ,抑制肺、肝、心、肾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 ,减轻内脏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 :丹参能减少组织及血浆 TNFα的生成及含量 ,降低TNFα等细胞因子介导的多器官组织损害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AL I和 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创伤性 TNF-Α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肺损伤激酶IKK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7
19
作者 尹文 虎晓岷 +4 位作者 杨剑虹 袁静 张金山 黄杨 梁继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激酶IKK - β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I)病理变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山莨菪碱 (6 5 4 - 2 )的影响效应。方法 复制创伤性ALI家兔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模型组、6 5 4 - 2治疗组。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中... 目的 探讨激酶IKK - β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I)病理变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山莨菪碱 (6 5 4 - 2 )的影响效应。方法 复制创伤性ALI家兔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模型组、6 5 4 - 2治疗组。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KK - β的mRNA表达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 (PAM)中核因子 (NF) -κB的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含量。同时对各组动物动脉血气、肺湿 /干 (W /D)比值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6 5 4 - 2治疗能明显改善创伤性ALI动物的血气 ,减少肺W/D值 ,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 ;能明显抑制创伤性ALI家兔肺组织中IKK - β的mRNA表达和PAM中NF -κB活性 ,降低BALF中TNF -α、IL - 6含量。结论 IKK - β/NF -κB/TNF -α效应在创伤性ALI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6 5 4 - 2可通过抑制IKK - β的激活 ,阻止NF -κB活化 ,缓解TNF -α介导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创伤 急性肺损伤 1-kB激酶 核因子-KB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治疗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尹文 梁继河 +4 位作者 虎晓岷 张松涛 蔡春 张金山 姚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TX)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 I)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兔创伤性 AL I模型 ,观察 PTX对动脉血氧分压、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及 BAL F中白细胞数量、白蛋白含...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TX)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 I)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兔创伤性 AL I模型 ,观察 PTX对动脉血氧分压、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及 BAL F中白细胞数量、白蛋白含量的影响。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 ,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原位定量分析检测肺、肝、心、肾组织中 TNFα的 m RNA表达。结果 :PTX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 ,血氧分压改善 (P<0 .0 5 ) ,血浆和 BAL F中的 TNFα含量明显降低 (P<0 .0 1或 P<0 .0 5 ) ,肺泡、支气管中的白细胞浸润减少(P<0 .0 5 ) ,白蛋白含量降低 (P<0 .0 5 )。病理观察 :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肺湿重 /干重 (W/ D)值下降。TNFαm RNA在肺等组织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数量不同程度减少 (P均 <0 .0 5 )。结论 :PTX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创伤性 AL I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肺损伤 己酮可可碱 原位杂交 TNF-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