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对异体复合组织皮瓣移植后存活时间的影响
1
作者 马戈甲 裴蛟淼 +1 位作者 李杨 韩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99-502,512,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中是否参与了早期的排斥反应,干预淋巴结后能否延长皮瓣存活时间。方法: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进行腹部游离皮瓣异体移植。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移植;B组:术中去... 目的:探讨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中是否参与了早期的排斥反应,干预淋巴结后能否延长皮瓣存活时间。方法:BN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进行腹部游离皮瓣异体移植。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移植;B组:术中去除受体移植区域引流淋巴结;C组:将皮瓣卷成皮管,利用硅胶管隔离移植物和受体之间的皮肤接触,仅保留血管相通。观察三组皮瓣存活状态,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皮瓣HE染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检测。结果:B、C组皮瓣存活时间相对于A组均延长(均P<0.05)。A组3 d皮瓣出现水肿和出血点,B、C组在7 d以后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点。A组相较于其他各组,I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排斥终点(术后第7天)达到最大;B、C组在术后第7天IL-2表达水平分别为(145.15±4.2)ng/L和(96.28±4.62)ng/L,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在免疫排斥早期起着关键的作用,移除移植物局部引流淋巴结可以延长皮瓣存活时间。如果早期能够干预引流淋巴结,就有可能减少效应T细胞的产生,从而减轻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 引流淋巴结 次级淋巴组织 淋巴系统 皮瓣排斥反应 抗原提呈细胞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理改变及其与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郎振为 马佩卿 +8 位作者 赵红心 兰孟东 刀文彬 张亮 沈冰 石晓虹 马志春 王培之 张福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2-62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的阳性表达;在1、2期病变淋巴结内,FoxP3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于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更加明显。结论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存在有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其数量减少或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调节性T淋巴细胞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猫爪草胶囊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磊 张振凌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部颁药品猫爪草胶囊近年来在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附睾结核以及接种卡介苗引起的腋窝淋巴结反应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猫爪草胶囊 肺结核 淋巴结核 附睾结核 淋巴结反应
下载PDF
己烯雌酚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在小鼠淋巴结内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陈莉 卫兰 +1 位作者 张思宇 张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6-801,共6页
目的了解生后不同时期BALB/c小鼠淋巴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表达状况及给予新生期BALB/c小鼠己烯雌酚(DES)后对该表达所产生的影响,并借此探讨生后不同时期小鼠淋巴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可能来源及DES对TSH表达所产生影响的... 目的了解生后不同时期BALB/c小鼠淋巴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表达状况及给予新生期BALB/c小鼠己烯雌酚(DES)后对该表达所产生的影响,并借此探讨生后不同时期小鼠淋巴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可能来源及DES对TSH表达所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同窝及体重差异小于5%的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DES组与对照组,雌、雄各选30对,即共取小鼠120只,在生后24h内,DES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ES,每隔24h注射1次,共连续注射5次;对照组小鼠平行注射等量无菌豆油。分别在生后第7、14、21、35、49和第63天将小鼠处死,每个时间点雌、雄各取5对小鼠,取其颈深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TSHR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DES组,小鼠从生后第7天到第63天,淋巴结内均可见到TSHR阳性细胞,阳性表达在雌性和雄性小鼠分别于生后第49天和第35天达到峰值。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和DES组相比较发现,无论是平均吸光度(AA)还是积分吸光度(IA),DES组均高于对照组。在雌性小鼠,两组间AA和IA在生后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在雄性小鼠,两组间AA在生后第14、21、35和第49天有统计学差异,IA在第14、21、35、49和第63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BALB/c小鼠淋巴结细胞在生后不同时期均具有结合垂体前叶来源TSH的受体基础。新生期接触DES可导致小鼠淋巴结内TSHR阳性表达增加,雌性小鼠大于雄性小鼠。而DES对雌性和雄性小鼠淋巴结内TSHR表达的影响均可持续至小鼠成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己烯雌酚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BALB C小鼠
下载PDF
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
5
作者 陈东 陈爱军 刘佳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淋巴结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发生.结果:生后18天始,淋巴结浅层皮质内sIgM阳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初级淋巴滤泡.生后3周ED-5阳性滤泡树突... 目的:研究大鼠淋巴结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发生.结果:生后18天始,淋巴结浅层皮质内sIgM阳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初级淋巴滤泡.生后3周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出现.随着鼠龄及体重的增长,初级淋巴滤泡不断扩大,每个淋巴结内淋巴滤泡数亦增多.生后13周滤泡数达高峰,平均每个淋巴结86个,13周以后体重缓慢增长,淋巴滤泡数逐渐下降.生后8周时,次级淋巴滤泡出现,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亮区.结论:初级淋巴滤泡形成过程中B淋巴细胞聚集可能诱导局部网状细胞分化成滤泡树突状细胞;发育期间淋巴滤泡数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可能与某些决定机体生长的因素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淋巴滤泡 滤泡树突状细胞 生后发育 大鼠
下载PDF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6
作者 贾忠 封光华 +1 位作者 王春友 陈道达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lymphoidtissuechemokine,SLC)在胃癌淋巴结中的表达,以进一步阐明胃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测定29例胃癌组织淋巴结中SLC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转移淋巴结中SLC... 目的:研究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lymphoidtissuechemokine,SLC)在胃癌淋巴结中的表达,以进一步阐明胃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测定29例胃癌组织淋巴结中SLC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转移淋巴结中SLC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胃黏模组织,但其表达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不相关。结论:在胃癌转移淋巴结中,SLC的表达明显受抑,后者可能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提高淋巴结中SLC的表达可能成为控制胃癌转移和复发的又一关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胃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己烯雌酚对催乳激素在小鼠淋巴结内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蒲晓宇 张思宇 +2 位作者 卫兰 张京 徐彩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期雌性和雄性BALB/c小鼠接触己烯雌酚(DES)后其淋巴结内催乳激素(PRL)表达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两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同窝及体重差异小于5%的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DES组与对照组,雌、雄各选25对,在生后24 h内... 目的探讨新生期雌性和雄性BALB/c小鼠接触己烯雌酚(DES)后其淋巴结内催乳激素(PRL)表达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两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同窝及体重差异小于5%的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DES组与对照组,雌、雄各选25对,在生后24 h内,DES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ES,每隔24 h注射1次,共连续注射5次;对照组小鼠平行注射等量无菌豆油。分别在生后第7、21、35、49天和第63天将小鼠处死,每个时间点雌、雄各取5对小鼠,取其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PRL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DES组,雌、雄小鼠从生后第7天至第63天,淋巴结内均可见到PRL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呈淋巴细胞形态结构特点,皮质和髓质均有分布。PRL阳性表达从生后第7天至35天逐渐增多,第35天后逐渐下降。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和DES组相比较发现,无论是平均吸光度(AA)还是积分吸光度(IA)在DES组均高于对照组。在雌性小鼠,两组间AA在生后第35天有统计学差异,IA在生后第21天、35、49天和第63天均有统计学性差异,其中在第35天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在雄性小鼠,两组间AA在生后第35天有统计学差异,IA在生后第21天和第35天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BALB/c小鼠,其淋巴结内均存在PRL阳性表达细胞,表达水平在生后第35天达到最高。新生期接触DES可导致小鼠淋巴结内PRL阳性表达增加。雌性小鼠对DES的敏感性大于雄性小鼠,DES对雌性小鼠淋巴结PRL表达的影响至少可持续至成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己烯雌酚 催乳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BALB/c小鼠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的制备及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祯 黄赤兵 +5 位作者 宋亚军 余雪松 贺伟峰 陈益荣 胡文刚 王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外周淋巴结中分离纯化exosome,鉴定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BN(RT1n)大鼠的外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并研磨、离心以获得非细胞组织上清,采用超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exosome。透射电镜对收集的exosome进... 目的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外周淋巴结中分离纯化exosome,鉴定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BN(RT1n)大鼠的外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并研磨、离心以获得非细胞组织上清,采用超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exosome。透射电镜对收集的exosome进行形态学鉴定,BCA法进行蛋白定量,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IL-10的表达,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两种淋巴组织来源的非细胞组织上清均含有exosome,肠系膜淋巴结源性exosome蛋白浓度[(1.92±0.10)μg/μL]显著高于外周淋巴结源性exosome[(1.57±0.06)μg/μL,P<0.05],SDS-PAGE显示两种组织源性exosome所含蛋白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固有exosome中IL-10的表达显著高于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固有exosome和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对T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P<0.05),外周淋巴结源性exosome的促增殖作用显著大于肠系膜淋巴结源性exosome(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外周淋巴结均含有组织固有exosome,两种组织来源exosome有蛋白浓度和蛋白种类的差异,且均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程度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OME 淋巴结 超滤密度梯度离心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下载PDF
HIV-1_(CN54)合成gp120基因(syngp120)的DNA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诱导全身的和粘膜的免疫应答
9
作者 张欣 闫惠平 +3 位作者 陈磊 陶欣 肖瑶 邵一鸣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HIV-1CN54合成gp120基因的DNA疫苗(pcDNA3.1-syngp120)鼻内接种小鼠是否诱发免疫应答。方法 DNA疫苗免疫后,制备脾和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在体外测其增殖应答和CD8+CTL应答。间接ELISA法测血清和粘膜洗液抗原-... 目的 初步探讨HIV-1CN54合成gp120基因的DNA疫苗(pcDNA3.1-syngp120)鼻内接种小鼠是否诱发免疫应答。方法 DNA疫苗免疫后,制备脾和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在体外测其增殖应答和CD8+CTL应答。间接ELISA法测血清和粘膜洗液抗原-特异的IgG和IgA抗体滴度。中和实验测免疫血清和阴道洗液是否中和 HIV-1SF33。结果 在 DNA疫苗未次免疫后,小鼠第 1周检测到脾和 MLN CD8+CTL应答较弱,而第 5周未检测到。另外,在末次免疫后的第1、5周检测到MLN而未检测到脾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应答。并且检测到特异的血清IgG抗体和粘膜的(包括粪便和阴道洗液)IgA抗体,但未检测到血清的IgA抗体和粘膜的(包括粪便和阴道洗液)IgG抗体。中和实验发现末次免疫后第5周的血清能中和实验室毒株HIV-1SF33(B亚型),而阴道洗液则没有。结论 该DNA疫苗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粘膜免疫应答,包括 MLN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和 CD8+CTL应答,同时诱导较弱的粘膜IgA抗体应答。此外,能诱导脾CD8+CTL应答和血清IgG抗体应答。免疫血清中和HIV-1S F33,而阴道洗液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CTL应答 鼻相关淋巴组织 IGA 肠系膜淋巴结 HIV 艾滋病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异常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琨 李玉丹 +1 位作者 包明稳 邓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异常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高频超声检查并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138例疑似颈部异常淋巴结体检者的诊断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将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异常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高频超声检查并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138例疑似颈部异常淋巴结体检者的诊断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将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异常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对颈部异常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3.80%、80.00%、95.49%、74.07%、91.30%。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异常淋巴结有不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异常淋巴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淋巴结核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慢性淋巴结炎 神经鞘瘤
下载PDF
44例中晚期外阴癌疗效分析
11
作者 起美毅 邓蕴华 夏和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6-368,共3页
本文报道了1976年至1992年间本科收治的44例中晚期外阴癌。其中60岁以上的占43%。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部肿块、搔痒、流水及疼痛等症状。按照FIGO分期。44例中Ⅰ期16例,Ⅲ期25例,Ⅳ期3例。随访率达93%,经... 本文报道了1976年至1992年间本科收治的44例中晚期外阴癌。其中60岁以上的占43%。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部肿块、搔痒、流水及疼痛等症状。按照FIGO分期。44例中Ⅰ期16例,Ⅲ期25例,Ⅳ期3例。随访率达93%,经放疗、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4%、43%。作者认为中晚期外阴癌仍以综合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外阴肿瘤 淋巴结转移瘤 综合疗法
下载PDF
RANKL-RANK interaction in immune regulatory systems 被引量:5
12
作者 Taishin Akiyama Miho Shinzawa Nobuko Akiyam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9期142-150,共9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and its receptor RANK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diverse tissue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studies regarding the fu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and its receptor RANK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diverse tissue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studies regarding the functions of RANKL signaling in immune regulatory systems.Previous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RANKL signal promotes the survival of dendritic cells(DCs),thereby activ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In addition,RANKL signaling to DCs in the body surface barriers controls self-tolerance and oral-tolerance through regulatory T cell functions.In addition to regulating DC functions,the RANKL and RANK interaction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several lymphoid organs.The RANKL signal initiates the formation of clusters of lymphoid tissue inducer cells,which is crucial for lymph node organogenesis.Moreover,the RANKL-RANK interaction control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 cells,specialized epithelial cells in mucosal tissues,that take up and transcytose antigen particles to control the immune response to pathogens or commensal bacterium.The development of epithelial cells localized in the thymic medulla(m TECs)is also regulated by the RANKL-RANK signal.Given that the unique property ofm TECs to express a wide variety of tissue-specific selfantigens is critical for the elimination of self-antigen reactive T cells in the thymus,the RANKL-RANK intera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suppression of autoimmunity.Future studies on the roles of the RANKL-RANK system in immune regulatory functions would be informa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hibitors of RANKL signaling for diseas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L T CELLS Dendritic CELLS Thymus 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 lymphoid tissue INDUCER CELLS Lymph node M CELLS Peyer’s patches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初期不同部位HIV-1DNA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艳梅 王蕊 +2 位作者 张彤 陈德喜 吴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了解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早期,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中单个核细胞中HIV-1DNA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至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规律随诊的留取有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标本的HIV-1/AIDS患者,... 目的了解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早期,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中单个核细胞中HIV-1DNA量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至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规律随诊的留取有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标本的HIV-1/AIDS患者,共11例。平均年龄39(25~55)岁,收集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患者的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标本,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D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HIV-1DNA拷贝数。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比较各实验组之间HIV-1DNA拷贝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不同部位HIV-1DNA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36,P〈0.01),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HIV-1DNA量[(10714±2043)拷贝/10^6细胞]和淋巴结内[(9145±1202)拷贝/10^6细胞]高于外周血[(66±8)拷贝/1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均为0.00,P值均〈0.05)],治疗前淋巴结与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HIV-1DNA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6.00,P〉0.05);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2周后,不同部位HIV一1DNA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1);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HIV-1DNA量[(1701±790)拷贝/10^6细胞]和淋巴结内[(11591±1781)拷贝/10^6细胞]高于外周血[(18±3)拷贝/10。细胞(U值均为0.00,P值均〈0.05)];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HIV-1DNA水平从平均10714拷贝/10^6细胞降低至平均1701拷贝/1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5);外周血HIV-1DNA水平从平均66拷贝/10。细胞降低至平均18拷贝/1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5)。结论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是HIV-1DNA储存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淋巴组织 淋巴结 HIV-1 DNA 病毒
原文传递
淋巴增强因子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晓智 刘洋 +1 位作者 易宣洪 熊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增强因子1(LEF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6年期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59例,均为不能接受手术,经穿刺诊断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 目的研究淋巴增强因子1(LEF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6年期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59例,均为不能接受手术,经穿刺诊断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食管癌病理组织中LEF1蛋白的表达。分析LEF1表达情况与患者放疗疗效及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明显不良反应。5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有效为(CR 13例、PR 17例)30例,放疗无效为(NR)29例。放疗有效组30例核表达阳性9例,阳性表达率30.0%,无效组核表达阳性18例,阳性表达率62.1%,相对于有效组,LEF1蛋白核表达水平在无效组中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13)。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组,LEF1蛋白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9,P=0.034);Ⅲ~Ⅳ期病例肿瘤组织中的LEF1表达高于Ⅰ~Ⅱ期病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9,P=0.015);LEF1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长度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LEF1表达程度可能是预测食管鳞癌放射抗性分子指标。LEF1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可能参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增强因子1 食管鳞癌 放疗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源于中国人转移性黑素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5
作者 刘影 易秀莉 +2 位作者 叶竹标 高天文 朱冠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女性转移性黑素瘤来源的黑素瘤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从1例17岁女性恶性黑素瘤患者腋窝淋巴结分离转移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型检测对比细胞系与其来源组织信息,并检测... 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女性转移性黑素瘤来源的黑素瘤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从1例17岁女性恶性黑素瘤患者腋窝淋巴结分离转移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型检测对比细胞系与其来源组织信息,并检测基因突变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锚定非依赖性恶性增殖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数量及结构;以高侵袭性黑素瘤细胞系A2058、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为对照,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瘤特异性标记物HMB45、S100、Melan-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裸鼠荷瘤,观察在体内的致瘤性。结果成功建立1株黑素瘤细胞株,命名为ZJMM-45,在超1年的时间中培养70余代次,显示出稳定的形态和增殖,细胞呈梭形、多角形,可产生黑素颗粒。STR匹配分析显示,样本ZJMM-45与患者冻存淋巴结组织匹配度96%,为同一来源。ZJMM-45细胞系存在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位点BRAFV600E(c.1799 T>A);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ZJMM-45细胞染色体多为三倍体,呈异常结构。ZJMM-45体外培养呈指数增长,至第5天达到平台期;在琼脂中呈克隆样生长并形成克隆球,显示出锚定非依赖性和恶性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ZJMM-45与A2058细胞均表达HMB45、S100和Melan-A;Transwell实验显示,ZJMM-45侵袭、迁移细胞数量(300±14、260±14)均高于A2058细胞(150±6、160±19,t=13.25、11.76,P<0.001)。裸鼠荷瘤实验4周后5只小鼠均发展成内径为1.0 cm的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包括增殖性黑素瘤细胞核深染,形成小巢,与原实体瘤相似。结论成功构建1株来源于中国黑素瘤患者的转移期细胞系ZJMM-45,携带BRAFV600E突变,表达黑素瘤特异性标记物,在体外培养中有快速增殖、侵袭、转移等多种恶性特点,体内实验有明显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细胞系 肿瘤 中国汉族人群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