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启《姑苏杂咏》:想象苏州的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贾文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高启《姑苏杂咏》呈示出一种迥异常规的写作方式,即背离传统的即景会心、激发与回应的抒情方式,借助历史、传说的文本进行的想象和追忆取代了经验的动力学地位;与此相应,诗歌中的抒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带上了建构和虚拟的意味。这种新... 高启《姑苏杂咏》呈示出一种迥异常规的写作方式,即背离传统的即景会心、激发与回应的抒情方式,借助历史、传说的文本进行的想象和追忆取代了经验的动力学地位;与此相应,诗歌中的抒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带上了建构和虚拟的意味。这种新的写作范式,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文学史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苏杂咏》 经验与文本 虚构的抒情
下载PDF
诗意的策略 神话的终极——王安忆小说文体艺术论 被引量:1
2
作者 佘艳春 高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5-98,共4页
王安忆用“抽象性语言”显示了自己对极微小平凡的事物保持审美态度的才情 ;用自我命名的小说叙事方法 ,带来了小说艺术的一场革命 ;用双层对比的小说结构 。
关键词 王安亿 小说文体 抽象性语言 女性叙事 双层对比结构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与“汪氏文体”特征——论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艳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1期20-32,共13页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家。汪曾祺专擅短篇小说,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殆无疑义。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家。汪曾祺专擅短篇小说,其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及其后的中国小说创作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殆无疑义。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文气说"影响很深,再加上西方文学的影响,共同在汪曾祺身上产生了"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通过梳理汪曾祺在散文化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流脉里的师承和传承关系,看其风俗画特征的、将风俗视为"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写作。汪曾祺小说多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在视点几乎不发生转换的情况下,借由贴近人物叙述,依然写出了生动感人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晚明小品 抒情散文化小说 贴近人物叙述
下载PDF
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心灵史》文体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忠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74,共4页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抒情倾诉欲望,又使《心灵史》具有鲜明的抒情诗的品质,回到了文学,从而形成了由非虚构的历史叙述与抒情诗式的倾诉相结合的新型文体,即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文体 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下载PDF
摹仿、创造与虚构:西方文学虚构传统溯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亮 樊宝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6-81,共6页
从西方美学史角度考察西方文学虚构传统的来源:"诗"最初被定义为"制作的某种东西"。柏拉图首先将诗并入摹仿艺术并指责文学虚构的虚假性。亚里士多德又将"摹仿"与"创造"结合,肯定文学虚构。文... 从西方美学史角度考察西方文学虚构传统的来源:"诗"最初被定义为"制作的某种东西"。柏拉图首先将诗并入摹仿艺术并指责文学虚构的虚假性。亚里士多德又将"摹仿"与"创造"结合,肯定文学虚构。文艺复兴时期,锡德尼将诗人的虚构与上帝的创世结合,"虚构"被理解为"创造",不再当作"谎言"受到指责。到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虚构说得到极大发展,"虚构性"被视为包括抒情诗在内的传统文学类型的核心性质。但也有部分现代西方批评家因抒情诗缺乏显而易见的摹仿和虚构特征质疑其虚构性,这种讨论大抵逃不脱古老的摹仿论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 摹仿 创造 虚构 抒情诗
下载PDF
“赋者古诗之流”说在明清的嬗变
6
作者 何诗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8,共9页
“赋者古诗之流”是赋学史上的经典命题,体现了对赋的文体渊源、政教功用和敷陈写实的艺术特征等的普遍看法。明清时期,关于此论题的探讨依然热烈。文论家基于“赋源于诗”这一传统认知,反复阐扬赋对“六义”的涵摄性,强调赋的抒情功能... “赋者古诗之流”是赋学史上的经典命题,体现了对赋的文体渊源、政教功用和敷陈写实的艺术特征等的普遍看法。明清时期,关于此论题的探讨依然热烈。文论家基于“赋源于诗”这一传统认知,反复阐扬赋对“六义”的涵摄性,强调赋的抒情功能、虚构特征以及对声韵的关注,丰富、发展了这一传统命题的理论内涵,也体现了明清文学思潮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之流 六义 抒情 虚构 文体 声韵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论纲
7
作者 周新民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4-104,共21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历经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萌芽期、形成期、定型期、转型期、成熟期。萌芽期的小说理论主要张扬小说的社会价值、政治功能、教育价值。形成期的小说理论获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写实小说理论和抒情小说理论两种理论... 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历经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萌芽期、形成期、定型期、转型期、成熟期。萌芽期的小说理论主要张扬小说的社会价值、政治功能、教育价值。形成期的小说理论获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写实小说理论和抒情小说理论两种理论形态基本形成,小说的要素得以确立。定型期的小说理论主要体现为写实小说理论和抒情小说理论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左翼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写实小说向观照社会现实上发展,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取代写实主义小说理论。而抒情小说理论则确立了情调结构、心理结构、随笔结构的理论范型。在写实小说理论和抒情小说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人物理论、环境理论、结构理论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转型期则是小说理论独尊现实主义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成熟期则是现实主义小说理论、抒情小说理论、形式本体论小说理论、“文化—形式”小说理论获得了充分发展。总体看来,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呈现出开放性与传统性并举深入发展的历史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写实主义 抒情小说理论 开放性 传统性
下载PDF
抒情性:意象、象征与意境营造——京派女作家的小说抒情艺术
8
作者 庄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23,共9页
京派女作家是学界长期疏略的女性书写群体。她们以叙事性为本体,将小说的叙事艺术与中国抒情写意的文艺传统相结合,不仅"把人事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而且融和了诗歌、绘画、音乐等的审美基因与表现技法,推呈出一批与京派男作... 京派女作家是学界长期疏略的女性书写群体。她们以叙事性为本体,将小说的叙事艺术与中国抒情写意的文艺传统相结合,不仅"把人事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而且融和了诗歌、绘画、音乐等的审美基因与表现技法,推呈出一批与京派男作家同中有异的抒情写意小说①。它们在意象、象征与意境的营造方面崭露出新颖的审美特征,堪称现代诗化小说的另一范式。女作家其他体式的优秀小说也常蕴含着抒情写意的诗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女作家 诗化小说 抒情艺术
下载PDF
论抒情小说中“真”的构成
9
作者 冯欣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抒情小说与写实叙事小说相比较而言,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与精神内容。抒情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与场面的营造以及叙事结构方面都与写实叙事小说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将抒情小说独有的那种“个人性”、“内倾性”、“主观... 抒情小说与写实叙事小说相比较而言,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与精神内容。抒情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与场面的营造以及叙事结构方面都与写实叙事小说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将抒情小说独有的那种“个人性”、“内倾性”、“主观性”、“幻想性”综合组建出一种“真,”并且将这种“真”以审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不仅表现出20世纪中国抒情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重铸国民的精神世界这一命题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小说 人物 环境 叙事结构 “真”
下载PDF
论郁达夫的抒情小说创作
10
作者 王卫英 曾贤兆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6期73-77,共5页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作家。他凭借丰富的创作实绩成为早期"创造社"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人物。他的小说从海外游子的苦闷到"零余者"的彷徨,从普通劳动者的哀痛到寄情山水...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作家。他凭借丰富的创作实绩成为早期"创造社"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人物。他的小说从海外游子的苦闷到"零余者"的彷徨,从普通劳动者的哀痛到寄情山水的精神超然,抒情风格呈现出相继与求变的色调,而这种变化,除了时代的投影,还与国外小说的艺术影响有着深刻的血缘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抒情色调
下载PDF
石玉昆包公案说书底本原貌及小说《三侠五义》成书研究
11
作者 于鹏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1,共30页
今见以石玉昆为号召的《三侠五义》版本繁多易混,经过对比分析研究,排定了鼓词、石派书、小说三类作品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学者认为的鼓词晚于小说的观点提出商榷。考证吴晓铃旧藏石派书《忠烈侠义传》为石玉昆的说唱原稿本,由此断定石派... 今见以石玉昆为号召的《三侠五义》版本繁多易混,经过对比分析研究,排定了鼓词、石派书、小说三类作品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学者认为的鼓词晚于小说的观点提出商榷。考证吴晓铃旧藏石派书《忠烈侠义传》为石玉昆的说唱原稿本,由此断定石派书不同版本的先后次序。对石派书与小说的叙事与情节进行比较,还原石玉昆说书底本原貌;探讨了小说对石派书的提升作用;辨析了石玉昆、文冶庵、祥乐亭等对《三侠五义》的贡献。同时对《三侠五义》从鼓词、石派书,到小说的成书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玉昆 《三侠五义》 石派书 鼓词 侠义小说 《龙图公案》 《忠烈侠义传》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重要流派类别界定及综述——兼论现代小说发展流脉阶段特征
12
作者 周健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1-64,共4页
中国现代小说在兴起、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批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创作流派,形成了以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为两大流脉而又多元发展的多样化态势,由此开启了现代小说异彩纷呈的源头,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 现代小说 重要流派 人生写实 浪漫抒情 特征
下载PDF
文心续铸费思量:从《小说稗类》到《文章自在》——试析张大春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演进
13
作者 杨君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1-188,共8页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旧作《小说稗类》,以分章专攻,各个击破的笔记体形式,条分缕析地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因素进行了评述,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对于小说的全部理论建构,自成体系。而他的新作《文章自在》,虽然原本是为指导需要应...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旧作《小说稗类》,以分章专攻,各个击破的笔记体形式,条分缕析地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因素进行了评述,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对于小说的全部理论建构,自成体系。而他的新作《文章自在》,虽然原本是为指导需要应考作文的中学生而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却也掰开揉碎地仔细讲述了陈义更高的文章之道,并不局限于应试作文的辅导和准备。《文章自在》的要旨在于:写文章,不搞作文,提倡需要写文章的人,特别是应试者应增强写作意识,发挥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本文尝试从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入手,来探讨作者关于跨文类(即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的某些一以贯之的创作观念,是如何发展和演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书写 非虚构 教化 抒情
下载PDF
“江南三部曲”的中国式虚构与抒情
14
作者 冯跃华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7-61,共5页
江南三部曲包含"虚构"与"抒情",在"写实"与"载道"的传统之外,接续了中国文学"虚构"与"抒情"的文学能力,且迥异于西方。在虚构技巧方面,江南三部曲自"写实"中生... 江南三部曲包含"虚构"与"抒情",在"写实"与"载道"的传统之外,接续了中国文学"虚构"与"抒情"的文学能力,且迥异于西方。在虚构技巧方面,江南三部曲自"写实"中生发出幻灭与诗意;在抒情风格方面,江南三部曲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抒情传统,包括"红楼遗梦""纸上江南"两大文学传统。江南三部曲的"虚构"与"抒情"体现了格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这一深刻思考被深深地嵌于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的范式转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虚构 抒情 格非
下载PDF
华人学者中国叙事传统建构及其对抒情传统的补充
15
作者 周飞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5-55,共11页
中国叙事传统是华人学者继抒情传统后建构的又一理论话语体系,集中展现了海外学界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论的中国性发掘和现代性建构。早期中国叙事传统主要围绕小说文本和小说史研究,开拓了前叙事学阶段的中国小说传统,逐步实现了由文... 中国叙事传统是华人学者继抒情传统后建构的又一理论话语体系,集中展现了海外学界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论的中国性发掘和现代性建构。早期中国叙事传统主要围绕小说文本和小说史研究,开拓了前叙事学阶段的中国小说传统,逐步实现了由文本研究向理论体系建构的转化;20世纪70年代,王靖宇、鲁晓鹏等人征用西方叙事概念,在与西方叙事传统的比照中重构了中国小说叙事理论,描绘出一条从历史性到虚构性的理论体系;高友工、黄卫总、顾明栋等人则从单一的西方叙事概念中挣脱出来,拓展了中国叙事传统的多元可能性,揭示出其跨文类的抒情性和跨文化的非西方性。华人学者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抒情传统的纠正与补充,而且共同促进了本土中国叙事传统研究及世界叙事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历史性 虚构性 抒情性 非西方性
下载PDF
《骆驼草》周刊的抒情文体
16
作者 焦敬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残酷的斗争,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 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残酷的斗争,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的抒情小说达到了他无法超越的至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草》周刊 抒情文体 趣味小品文 抒情小说
原文传递
悠悠家族史 浓浓乡土情——评胡亚才散文集《水的血脉》
17
作者 徐洪军 《郑州师范教育》 2017年第5期59-61,72,共4页
胡亚才的散文集《水的血脉》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作者深情地回望自己的家族历史,在审美性地想象自己的故土家园时,使用了一种明显带有虚构色彩的小说笔法,充满诗歌气质的抒情语言以及从容淡定的散文情调等技法。这一切... 胡亚才的散文集《水的血脉》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作者深情地回望自己的家族历史,在审美性地想象自己的故土家园时,使用了一种明显带有虚构色彩的小说笔法,充满诗歌气质的抒情语言以及从容淡定的散文情调等技法。这一切都使得这部散文集取得了卓尔不群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历史 故土家园 小说笔法 抒情语言 散文情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