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演唱分析
1
作者 王莹莹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叙事歌曲《牛郎织女》是以我国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由我国著名词作家刘麟填词、作曲家王志信谱曲,二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作为叙事性音乐体裁,歌曲内容感人,传统民族风格的创作手法与现代作曲风格技法的融合,... 叙事歌曲《牛郎织女》是以我国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由我国著名词作家刘麟填词、作曲家王志信谱曲,二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作为叙事性音乐体裁,歌曲内容感人,传统民族风格的创作手法与现代作曲风格技法的融合,使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风格极具特色。该文围绕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演唱进行分析,对该叙事歌曲的音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论述该叙事歌曲的歌词内涵、旋律特征和曲式结构,分析了该叙事歌曲的音乐特点,同时结合自身舞台实践经验,对该叙事歌曲的演唱情感处理以及情感内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歌曲《牛郎织女》 歌词内涵 旋律特征 曲式结构 音乐风格 演唱技巧 情感内涵
下载PDF
安多弹唱音乐的演变与传承:旋律、唱法与社会互动
2
作者 银珠桑毛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安多弹唱是藏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与民歌紧密相关,融合了地方特色,并与其他音乐形式相融。本文分析了安多弹唱的旋律基础和传承中的演变因素,探讨了其与安多方言区特别是牧区的联系,强调了旋律演变中的变异和选择,并指出其... 安多弹唱是藏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与民歌紧密相关,融合了地方特色,并与其他音乐形式相融。本文分析了安多弹唱的旋律基础和传承中的演变因素,探讨了其与安多方言区特别是牧区的联系,强调了旋律演变中的变异和选择,并指出其不稳定的特性。本体研究侧重于典型歌手的正规出版物和官方资料,详细分析了安多弹唱的调式、音列、节拍、节奏和织体特征,强调了其音声特性和风格形成的原因。唱法部分突出了安多弹唱的“喉颤”装饰音特点,以及与其他民歌装饰音的差异。另外本文强调了安多弹唱在发展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变迁对其发展的影响为理解安多弹唱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弹唱 民歌 音声形态 唱法 动态性
下载PDF
古代声乐文化生态如何促进宋词演唱与发展——以笙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希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具有文学和音乐双重属性的宋词,其演唱与发展既有自身内在的文学规律,又受其所处声乐文化生态影响。词倚声而填,和乐而歌,不同乐种的风格倾向、不同乐曲的审美差别、不同乐器的选择使用乃至不同歌者的临场处理均会对歌词发生影响,而这... 具有文学和音乐双重属性的宋词,其演唱与发展既有自身内在的文学规律,又受其所处声乐文化生态影响。词倚声而填,和乐而歌,不同乐种的风格倾向、不同乐曲的审美差别、不同乐器的选择使用乃至不同歌者的临场处理均会对歌词发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会凝定于歌词并成为传统流传下去。以笙为例,这种古老乐器在周秦之际沉淀了浓厚的礼乐色彩与图腾意味,在宋代借助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其种类多、形制繁的特征而介入宋词表演,进而从多方面强化了宋词宴会表演属性和喜庆色彩。这种影响也最终在歌词中凝定下来并成为歌词传统的一部分。笙的内涵与演奏对宋词演唱的影响,是中国声乐文化促进宋词发展的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文化 宋词演唱 发展
下载PDF
原生态民歌的文化特征及其唱法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98-102,107,共6页
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发展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复制的。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生成"材质"、"族域性"、"基因"的文化特征和... 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发展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复制的。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生成"材质"、"族域性"、"基因"的文化特征和内涵以及个性化唱法等予以分析,旨在为创建原生态民歌区别于其他音乐种群的"族域性音乐形态模式"的理论架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歌 文化特征 唱法
下载PDF
从同歌异唱的分析兼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模式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袁东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文章以《我爱你 ,塞北的雪》和《我们是黄河泰山》两首歌曲为例 ,从民族和美声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入手 ,提出了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之研究 ,首先应明确定义与范畴 ,把握好继承传统和借鉴美声的关系 ,找准个体与民族风格之间的最佳... 文章以《我爱你 ,塞北的雪》和《我们是黄河泰山》两首歌曲为例 ,从民族和美声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入手 ,提出了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之研究 ,首先应明确定义与范畴 ,把握好继承传统和借鉴美声的关系 ,找准个体与民族风格之间的最佳切合点 ,使中国民族声乐能够健康、科学地发展。并由此进一步地提出了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模式的设想极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声乐模式 民族唱法 同歌异唱 多元化 特色
下载PDF
相和歌辞研究三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叙论称相和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和侧调五种调式,但在《乐府诗集》实际著录的相和歌辞中,却只收录了前四调的歌辞,并未著录侧调歌辞。这是由于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时参照的《宋书·乐志》因存在阙文而无侧调歌辞的缘故。在《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这一大类下又分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大曲十五曲九小类,其中大曲十五曲并不是与其他八小类并列的一类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歌辞 唱奏方式 相和调 大曲十五曲
下载PDF
《雄雉》章句不合成因考——对“错简”说的再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冬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诗经》中有部分诗歌常被疑为错简,原因是诗的内容或抒情语气前后不合。这种看法有一定根据,但失之简单化。《诗经》作为实用性乐歌,其文本形态的最后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歌唱方式、配乐、应用等。本文以《雄雉》为例进行个案... 在《诗经》中有部分诗歌常被疑为错简,原因是诗的内容或抒情语气前后不合。这种看法有一定根据,但失之简单化。《诗经》作为实用性乐歌,其文本形态的最后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歌唱方式、配乐、应用等。本文以《雄雉》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试图找到一条解释《诗经》章句不合现象成因的途径,从而为解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雉》 章句不合 错简 乐歌 歌唱方式
下载PDF
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利珍 《嘉应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 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方言 演唱方法
下载PDF
《公莫舞》与中国早期戏剧形态研究方法辨析——《公莫巾舞歌行》的文献解读与汉代戏剧形态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小鸥 王克家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15,共10页
《公莫舞》的发现将有剧本可考的中国戏剧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如果从三个方面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解读,即《公莫舞》乐舞程式与汉代戏剧舞台定制、历史地理学方法与《公莫舞》的内容、汉魏乐府歌诗曲唱文本与《巾舞歌辞》校勘方法异同,则可... 《公莫舞》的发现将有剧本可考的中国戏剧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如果从三个方面对其研究方法进行解读,即《公莫舞》乐舞程式与汉代戏剧舞台定制、历史地理学方法与《公莫舞》的内容、汉魏乐府歌诗曲唱文本与《巾舞歌辞》校勘方法异同,则可以看出其戏剧的舞台定制、内容以及校勘方法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莫舞》 《公莫巾舞歌行》 《巾舞歌辞》 汉代戏剧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浅论艺术歌曲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艳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8-109,共2页
艺术歌曲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是由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繁荣,是诗与歌的完美结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演唱方法及其欣赏性使艺术歌曲表现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 艺术歌曲 舒伯特 诗歌与音乐 钢琴伴奏 演唱方法 欣赏性
下载PDF
欧美英文流行歌曲演唱方法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 刘娟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11期60-62,共3页
在全球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背景下,英文流行歌曲的演唱已成为一举多得的教学资源,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从语音、气息、风格三方面对其演唱的方法及要领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旨在提高学习者的综合演唱水平。
关键词 英文歌曲 教学资源 演唱方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小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学习型歌唱系统
12
作者 潘伟洲 单志龙 +2 位作者 邱景钦 袁世超 黄煜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分别实现了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和模仿人类阅读文本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现计算机学习并演唱歌曲的系统。系统运用敲击定位法定位发音时刻,然后利用Daubechies小波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出对应的基频,采用语音合成... 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分别实现了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和模仿人类阅读文本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实现计算机学习并演唱歌曲的系统。系统运用敲击定位法定位发音时刻,然后利用Daubechies小波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出对应的基频,采用语音合成技术输出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TS技术 歌唱 Daubechies小波变换 快速傅里叶变换 语音合成
下载PDF
关于魏良辅《曲律》的传本及对《南词引正》中“昆山为正声”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1961年《戏剧报》上发表了《南词引正校注》,这是魏良辅《曲律》的又一刊本面世,是当时音乐界的轰动之事。这一刊本中有"昆山为正声"的内容,涉及到昆山腔之源及创始人,也涉及到魏良辅《曲律》是否有另一传本,本文就《南词引... 1961年《戏剧报》上发表了《南词引正校注》,这是魏良辅《曲律》的又一刊本面世,是当时音乐界的轰动之事。这一刊本中有"昆山为正声"的内容,涉及到昆山腔之源及创始人,也涉及到魏良辅《曲律》是否有另一传本,本文就《南词引正》中有关"昆山为正声"段进行查证予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曲律》 《南词引正》 昆山腔 黄幡绰 顾坚
下载PDF
《胡笳十八拍》唱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尚翡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9-100,共2页
琴歌的发掘和传承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胡笳十八拍》取材于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是一首经典的长篇叙事、抒情琴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从分析《胡笳》的歌词与演唱方法入手,可以探究古琴的风格以及古琴歌曲的演唱方法,并能发掘此类古... 琴歌的发掘和传承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胡笳十八拍》取材于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是一首经典的长篇叙事、抒情琴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从分析《胡笳》的歌词与演唱方法入手,可以探究古琴的风格以及古琴歌曲的演唱方法,并能发掘此类古琴歌曲的艺术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歌 胡笳十八拍 唱法
下载PDF
浅论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金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8-70,共3页
我国的民族唱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演唱方法,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搞好民族唱法的教学,本文从对美声唱法的借鉴、歌唱的咬字吐字、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曲目的选择等方面谈了有关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 咬字吐字 演唱风格
下载PDF
浅谈歌曲主题的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池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88-89,92,共3页
歌曲主题的创作是写好歌曲的前提 ,歌曲主题应与歌词主题相统一。要写好歌曲主题 ,不仅应把握歌词的主题、体裁、风格及其节奏、声韵 ,熟谙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所创造的意境 ,还应把握词曲关系。一般说来 ,音乐主题节奏... 歌曲主题的创作是写好歌曲的前提 ,歌曲主题应与歌词主题相统一。要写好歌曲主题 ,不仅应把握歌词的主题、体裁、风格及其节奏、声韵 ,熟谙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所创造的意境 ,还应把握词曲关系。一般说来 ,音乐主题节奏及其音调起伏有时与歌词朗诵节奏、声调相一致 ;有时从塑造作品的整体形象出发 ,音乐主题节奏与歌词的朗诵节奏、音高运动方向与声调的起伏不完全一致。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不要急于求成 ,要善于抓住“灵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风格 歌曲主题 创作方法 主题节奏 声调 声韵
下载PDF
琵琶与宋词演唱
17
作者 董希平 张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3-135,共13页
琵琶是唐宋燕乐功能强大的乐器,也是与宋词演唱结合方式最多的乐器。它吸收中土琵琶进行自身改良,从胡乐进入中原俗乐系统,成为教坊使用率最高的乐器。或独奏,或伴奏,或重奏,或协奏,或迭奏,或起乐,琵琶与宋词的歌舞演唱交相碰撞,完美融... 琵琶是唐宋燕乐功能强大的乐器,也是与宋词演唱结合方式最多的乐器。它吸收中土琵琶进行自身改良,从胡乐进入中原俗乐系统,成为教坊使用率最高的乐器。或独奏,或伴奏,或重奏,或协奏,或迭奏,或起乐,琵琶与宋词的歌舞演唱交相碰撞,完美融合。北宋流行以琵琶为代表的弦乐器,节奏明快、促碎,故小令繁盛,及至南宋,管乐器盛行,曲调悠扬、啴缓,故慢词兴起。考察南北宋词风之变迁与转关,琵琶之用废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宋词演唱 渊源 形制
下载PDF
“流连光景惜朱颜”——宋词中的人生况味及其与歌妓的关系
18
作者 彭洁莹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64-67,共4页
宋词中大量存在的伤春悲秋词 ,隐含着深沉的人生况味 ,其实质是对人生易逝、好景不长的叹息 ,是人生意识的觉醒。而歌妓在宋人人生的得意与失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 宋词 人生况味 歌妓
下载PDF
湘西苗歌艺术特色探析
19
作者 杨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从"湘西苗歌歌词特色"、"湘西苗歌旋律特色"、"湘西苗歌发声及演唱形式"三方面来看,湘西苗歌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多样、旋律多变等特色。
关键词 湘西苗歌 歌词 旋律 发声 演唱形式
下载PDF
中国歌唱艺术二题
20
作者 周晓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本文讨论了中国歌唱艺术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歌唱艺术历史性特点,指出其内容和风格总是同特定的历史时代紧密关联;二是中国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对近二十多年来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创造真正的中国声乐流派的关键,在于打破一切条条框... 本文讨论了中国歌唱艺术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歌唱艺术历史性特点,指出其内容和风格总是同特定的历史时代紧密关联;二是中国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对近二十多年来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创造真正的中国声乐流派的关键,在于打破一切条条框框,树立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创造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唱方法 歌曲 声乐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