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SD1和PIEZO1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转归关系研究
1
作者 罗昕骁 邱妮 +4 位作者 赵殊艺 何武书 肖晨亮 徐路 肖玉鸿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85,共6页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1)在口腔癌中表达及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中...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1)在口腔癌中表达及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中留取口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PIEZO1表达;分析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表达情况分为LSD1阳性表达组、PIEZO1阳性表达组、LSD1阴性表达组、PIEZO1阴性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LSD1、PIEZO1阳性/阴性表达口腔癌患者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口腔癌组织中LSD1、PIEZO1阳性表达率升高(χ^(2)/P=47.684/<0.001、43.929/<0.001)。LSD1、PIEZO1在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5 m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升高(LSD1:χ^(2)/P=5.815/0.016、6.669/0.010、8.145/0.004、10.879/0.001,PIEZO1:χ^(2)/P=6.136/0.013、5.796/0.016、6.771/0.009、8.116/0.004)。113例口腔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6.64%(64/1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SD1阳性表达组、PIEZO1阳性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低于LSD1阴性表达组、PIEZO1阴性表达组(χ^(2)/P=12.097/0.001、9.795/0.002)。低分化、浸润深度>5 m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和LSD1、PIEZO1阳性表达为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131(1.129~8.679)、4.011(1.426~11.283)、5.100(1.274~20.417)、8.357(1.800~38.795)、3.623(1.059~12.395)、3.454(1.191~10.019)]。结论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转归有关,可能成为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病理特征 预后转归
下载PDF
LSD1、HDAC及其双靶点抑制剂在抗肿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延秋铭 叶理 +1 位作者 陈念 查晓明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46-149,152,共5页
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其可逆性及在疾病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调控癌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靶点,抑制这两种蛋白可以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本综述聚... 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其可逆性及在疾病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调控癌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靶点,抑制这两种蛋白可以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本综述聚焦于LSD1和HDAC的单靶点及双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双靶点抑制剂通过同时抑制LSD1和HDAC活性,提供了超越单一抑制剂的抗癌效果,展示了改善治疗效果的潜力。文章细致回顾了这些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表现,指出其优势与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1 HDAC 双靶点 抑制剂
下载PDF
ORY-1001靶向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下调胶质母细胞瘤Notch/HES1通路的表达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3
作者 杨红丽 向亚运 +1 位作者 谭婷婷 雷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30,共11页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组。肿瘤细胞种植后,每7 d用400μg/kg ORY-1001进行灌胃,检测肿瘤生长和动物生存时间,评估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效应。检测A490 nm值测定ORY-1001对GBM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ORY-1001对LSD1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试剂,构建稳定敲降LSD1的GBM细胞(sh-LSD1),并通过动物成瘤实验评估沉默LSD1在活体动物内的作用以检测LSD1药物抑制获得的表型特异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LSD1相关的基因及通路。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LSD1及不同剂量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Notch1(oeNotch1)的U87细胞。测定过表达Notch1后,ORY-1001对GBM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ChIP揭示ORY-1001对Notch/HES1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 LSD1在GBM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01)。ORY-1001治疗以及LSD1基因沉默都使荷瘤动物肿瘤负荷减轻(P<0.05)和生存时间延长(P<0.001),对多种GBM细胞的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ORY-1001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SD1的表达。Notch通路富集了与LSD1抑制相关的差异基因,LSD1沉默及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表达显著下调(P<0.05),逆转了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作用(P<0.05)。结论 ORY-1001通过抑制GBM中LSD1的表达而下调Notch/HES1通路,并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生信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 Notch/HES1通路 癌症治疗
下载PDF
Lsd1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发育及活化的影响
4
作者 夏妙然 周航 +1 位作者 王达祎 陈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发育及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条件性敲除胸腺T细胞中Lsd1的C57BL/6小鼠(Lsd1 fl/fl Lck-Cre),取对照组及敲除组小鼠胸腺、...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发育及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条件性敲除胸腺T细胞中Lsd1的C57BL/6小鼠(Lsd1 fl/fl Lck-Cre),取对照组及敲除组小鼠胸腺、脾和淋巴结,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的数量和比例,并统计效应Treg(activated effector Treg cell,eTreg)和静息Treg(naive-like central Treg cell,cTreg)比例(eTreg/cTre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小鼠胸腺指数减小,胸腺中CD4+T细胞减少,但Treg的数量和比例增加。在外周,脾和淋巴结中Treg的比例增加,eTreg/cTreg比值增加。结论条件性敲除T细胞中Lsd1促进胸腺中Treg的发育,并可能引起脾和淋巴结中Treg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胸腺萎缩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FEN1、GTF2IP23、KDM4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谭秋芬 胡惠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11-315,321,共6页
目的探讨瓣状核酸内切酶-1(FEN1)、转录因子Ⅱⅰ假基因23(GTF2IP23)、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KDM4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进行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2例及同期进行手术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0例... 目的探讨瓣状核酸内切酶-1(FEN1)、转录因子Ⅱⅰ假基因23(GTF2IP23)、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KDM4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进行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2例及同期进行手术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0例,收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距癌组织5 cm癌旁组织标本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后做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FEN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TF2IP23、KDM4A表达,分析FEN1、GTF2IP23、KDM4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良性肿瘤组织、乳腺癌组织中FEN1、GTF2IP23、KDM4A表达较高(P<0.05);乳腺癌组织中FEN1、GTF2IP23、KDM4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FEN1、GTF2IP23、KDM4A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分化情况密切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FEN1与GTF2IP23、KDM4A表达呈正相关(r=0.404、0.553,均P=0.001);GTF2IP23与KDM4A表达也呈正相关(r=0.582,P=0.001)。与FEN1、GTF2IP23、KDM4A单项检测相比,三项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灵敏度提高,特异度降低;FEN1、GTF2IP23、KDM4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1、0.659、0.708(P<0.05)。结论FEN1、GTF2IP23、KDM4A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三者具有相关性,同时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能够较好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瓣状核酸内切酶-1 转录因子Ⅱⅰ假基因23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
下载PDF
LSD1和KDM5家族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LSD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贾超 王洁 +1 位作者 邵根宝 陆祖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研究赖氨酸特异去甲基化酶1(LSD1)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家族(KDM5家族成员)在人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LSD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在3种卵巢癌细胞株中,分别用RT-PCR检测LSD1、KDM5A、KDM5B、KDM5C、KDM5D的mRNA的表达,蛋白... 目的:研究赖氨酸特异去甲基化酶1(LSD1)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家族(KDM5家族成员)在人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LSD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在3种卵巢癌细胞株中,分别用RT-PCR检测LSD1、KDM5A、KDM5B、KDM5C、KDM5D的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前4种酶的表达;在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和癌细胞株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SD1的表达;用MTT法检测LSD1对卵巢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划痕试验检测LSD1对卵巢癌细胞株迁移的影响。结果:在3种人卵巢癌细胞的上述5种酶中,LSD1表达水平最高(P<0.01),KDM5家族成员在不同细胞系中差异表达。LSD1抑制剂反苯环丙胺处理卵巢癌细胞后,用MTT法发现抑制LSD1能显著降低癌细胞增殖(P<0.05),刮痕实验发现该药物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迁移(P<0.05)。结论:LSD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KDM5家族差异化表达;LSD1与卵巢癌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去甲基化酶 卵巢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LSD1、NDRG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邵根宝 王冉冉 +2 位作者 魏野 金洁 张柳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作用关系。方法取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通过shRNA方法建立诱导型干扰LSD1的SKOV3细胞株(LSD1-shRNA-SKOV3)... 目的观察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作用关系。方法取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通过shRNA方法建立诱导型干扰LSD1的SKOV3细胞株(LSD1-shRNA-SKOV3),将其分为对照组、Dox组、转染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用水处理,Dox组用100 ng/m L Dox处理,转染组转染NDRG1 siRNA,联合组转染NDRG1 siRNA的同时加入100 ng/m L Dox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4组LSD1、NDRG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对照组和Dox组NDRG1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3K4me2)程度;Transwell小室测算4组细胞迁移率。结果 Dox组、转染组、联合组、对照组LSD1mRNA表达分别为0.407±0.029、0.936±0.024、0.413±0.018、0.941±0.035,蛋白表达分别为0.306±0.013、0.879±0.036、0.341±0.057、0.893±0.052,Dox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Dox组、转染组、联合组、对照组NDRG1 mRNA表达分别为0.791±0.045、0.107±0.016、0.165±0.021、0.239±0.027,蛋白表达分别为0.907±0.005、0.130±0.006、0.216±0.019、0.358±0.062,Dox组、转染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与Dox组、转染组相比,P均<0.05。Dox组、对照组细胞NDRG1基因启动子区H3K4me2水平分别为3.32±0.41、0.83±0.17,两组相比P<0.01。Dox组、转染组、联合组、对照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1.75%±1.816%、79.13%±2.561%、40.13%±2.039%、68.91%±3.167%,Dox组、转染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与Dox组、转染组相比,P均<0.05。结论 LSD1基因沉默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降低,NDRG1基因沉默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升高;LSD1通过降低NDRG1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2水平,抑制NDRG1的表达,从而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N-myc下游调节基因1 表观遗传调控 细胞迁移 卵巢肿瘤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triazole-fused pyrimidine derivatives as highly potent and reversible inhibitors of 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1(LSD1/KDM1A) 被引量:8
8
作者 Zhonghua Li Lina Ding +13 位作者 Zhongrui Li Zhizheng Wang Fengzhi Suo Dandan Shen Taoqian Zhao Xudong Sun Junwei Wang Ying Liu Liying Ma Bing Zhao Pengfei Geng Bin Yu Yichao Zheng Hongmin Li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94-808,共15页
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modulator in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 in epigenetics. Dysregulation of LSD1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ncers. ... 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modulator in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 in epigenetics. Dysregulation of LSD1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ncers. Herein,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the hit compound 8 a(IC50=3.93 μmol/L) and further medicinal chemistry efforts, leading to the generation of compound 15 u(IC50=49 nmol/L, and Ki= 16 nmol/L), which inhibited LSD1 reversibly and competitively with H3 K4 me2, and was selective to LSD1 over MAO-A/B. Docking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rationalize the potency ofcompound 15 u. Compound 15 u also showed strong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four leukemia cell lines(OCL-AML3, K562, THP-1 and U937) as well as the lymphoma cell line Raji with the IC50 values of 1.79, 1.30, 0.45, 1.22 and 1.40 μmol/L, respectively. In THP-1 cell line, 15 u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olony formation and caused remarkable morphological changes. Compound 15 u induced expression of CD86 and CD11 b in THP-1 cells, confirming its cellular activity and ability of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The finding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argeting LSD1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AML treatment, the triazolefused pyrimidine derivatives are new scaffol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SD1/KDM1 A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genetic regulation HISTONE demethylase lsd1 Pyrimidine-triazole Mercapto HETEROCYCLES ANTIPROLIFERATIVE ability AML treatmen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SARs)
原文传递
抑制LSD1酶活性对HBV模型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轶晴 汪晓莺 +1 位作者 吴磊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SD1)酶活性下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尾静脉高压注射重组HBV1.3质粒建立HBV小鼠模型;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SD1小干扰RNA(siRNA)处理组和反苯环丙胺(TCP)治... 目的研究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SD1)酶活性下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尾静脉高压注射重组HBV1.3质粒建立HBV小鼠模型;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SD1小干扰RNA(siRNA)处理组和反苯环丙胺(TCP)治疗组。取各组小鼠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体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 D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sAg在肝脏中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LSD1的表达。结果 HBV模型小鼠造模成功;LSD1 siRNA处理组和TCP治疗组小鼠HBsAg、HBV DNA和LSD1的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HBsAg的分布也明显减少。结论抑制LSD1酶活性对HBV模型小鼠体内HBV的清除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小干扰RNA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LSD1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敏 刘修恒 陈志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918-922,共5页
目的检测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观察LSD1在高Gleason评分、低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将前列腺癌LN... 目的检测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观察LSD1在高Gleason评分、低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将前列腺癌LNCaP细胞转染LSD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组)或siRNA(干扰组)来上调或下调LSD1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试验评估LSD1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并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LSD1和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钙黏素(E-cadherin)、N-钙黏素(N-cadherin)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LSD1在前列腺癌组织内呈高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且其在高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Gleason评分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SD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过表达组中显著增加(P<0.05),LSD1表达增加显著提高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使N-cadherin和α-SM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使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SD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干扰组中显著降低(P<0.05),抑制LSD1表达显著降低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使N-cadherin和α-SMA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而使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LSD1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加,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加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lsd1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力
下载PDF
LSD1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妍妍 王斌 陈东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787-2790,共4页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单胺氧化酶,可以特异性地催化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me1、H3K4me2)及第9位赖氨酸(H3K9me1、H3K9me2)去甲基化,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近年...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单胺氧化酶,可以特异性地催化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me1、H3K4me2)及第9位赖氨酸(H3K9me1、H3K9me2)去甲基化,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近年来功能研究发现LSD1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胚胎分化、异染色质的形成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对LSD1的结构、作用方式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组蛋白修饰 肿瘤
下载PDF
TGF-β1上调LSD1表达激活ERK/NF-κB p65通路促进胃癌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春 张帮柱 邹恩纪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上调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表达激活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核因子κBp65(NF-κB p65)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人重组TGF-β1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MGC-...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上调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表达激活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核因子κBp65(NF-κB p65)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人重组TGF-β1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AGS和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SD1蛋白表达。将MGC-803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TCP(LDS1抑制剂)组、TGF-β1+SIS3(SMAD3抑制剂)组、TGF-β1+SCH772984(ERK1/2抑制剂)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MAD2、p-SMAD3、p-ERK1/2、p-p65蛋白和核p65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65在细胞核中的定位。结果TGF-β1可促进MGC-803、SGC-7901、AGS细胞的增殖活性,且上调LSD1蛋白表达,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TGF-β1组比较,TGF-β1+TCP组MGC-803细胞LSD1蛋白表达下调,增殖抑制率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MGC-803细胞LSD1、p-SMAD2、p-SMAD3、p-ERK1/2、p-p65和核蛋白p65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β1+SIS3组LSD1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TGF-β1+SCH772984组LSD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65蛋白核定位量也减少。结论LSD1在TGF-β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与TGF-β1上调LSD1表达与激活下游ERK/NF-κB p65信号通路,促进p65核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 增殖 ERK/NF-κB p65信号通路
下载PDF
LSD1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鑫鑫 周宁 刘长春 《化学试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3-829,共7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苯甲酰肼类结构为母核的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小分子抑制剂,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首先,通过体外酶水平单浓度抑制实验进行了初步评价,并随后进一步考察目标化合物对多种LSD1高表达肿瘤细胞株增...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苯甲酰肼类结构为母核的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小分子抑制剂,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首先,通过体外酶水平单浓度抑制实验进行了初步评价,并随后进一步考察目标化合物对多种LSD1高表达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表征确证。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3R,5S)-3,5-二甲基吗啉代)磺酰基)-N'-(7-羟基-2,3-二氢-1H-茚-1-亚基)苯甲酰肼、N'-(1-(5-氯-2-羟基苯基)亚乙基)-3-(((3R,5S)-3,5-二甲基吗啉代)磺酰基)苯甲酰肼和N'-(4-氯-7-羟基-2,3-二氢-1H-茚-1-亚基)-3-((4-吗啉代哌啶-1-基)磺酰基)苯甲酰肼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有4个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多种LSD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3-(((3R,5S)-3,5-二甲基吗啉代)磺酰基)-N'-(7-羟基-2,3-二氢-1H-茚-1-亚基)苯甲酰肼对BGC823、HCT116、A2780s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32、0.54、0.9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1 小分子抑制剂 合成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抑制LSD1对hiPSCs向定型内胚层分化的调控作用
14
作者 周淑艳 李富荣 +3 位作者 闫红杰 李阳 杨晓菲 张根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1-1819,共9页
目的:探讨抑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对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向定型内胚层(DE)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LSD1抑制剂或shRNA抑制LSD1表达,观察hiPSCs形态变化并检测LSD1活性水平,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qPCR检... 目的:探讨抑制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对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向定型内胚层(DE)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LSD1抑制剂或shRNA抑制LSD1表达,观察hiPSCs形态变化并检测LSD1活性水平,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qPCR检测hiPSCs多能性基因及各胚层标志基因的表达,IP-WB方法检测LSD1调控靶基因的复合体模式,Ch IP-qPCR方法检测DE标志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H3K4me2/me3)及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水平。结果:(1)抑制LSD1可显著下调hiPSCs多能性基因OCT4、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盒2(SOX2)及Nanog同源盒(NANOG)的表达水平(P <0. 05);显著上调外胚层标志基因β3-微管蛋白(TUBB3),DE标志基因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盒17(SOX17)和叉头盒A2(FOXA2),以及中胚层标志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水平(P <0. 05);(2)当LSD1活性为正常水平的53. 4%时利于DE分化;(3) LSD1在hiPSCs核内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阻遏物元件1沉默转录因子辅阻遏物(CoREST)以复合体的形式调控靶基因;(4)抑制LSD1后,SOX17和FOXA2基因启动子区域LSD1与HDAC1结合水平均显著下降,同时H3K4me2/me3和H3K9ac富集水平显著提高(P <0. 01)。结论:LSD1通过调控DE分化关键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和H3K9ac水平来影响hiPSCs向DE的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定型内胚层 RNA干扰 分化
下载PDF
敲低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
15
作者 周淑艳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阳 张翠 孙瑶 张根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 目的探索一种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的诱导方案。方法 RNAi技术敲低hiPSC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后,利用四步法诱导其体外分化为IPC。流式细胞术分析IPC分化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LSD1、POU5同源盒转录因子1(OCT4)、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因子17(SOX17)、叉头盒蛋白A2 (FOXA2)、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 (PDX1)、配对盒转录因子4(PAX4)、PAX6、肝细胞核因子6 (HNF6)、肝细胞核因子1同源盒蛋白A(TCF1)、NK6同源盒蛋白1(NKX6. 1)、葡萄糖转运子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及MAF b ZIP转录因子A(MAFA)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PDX1、胰岛素的表达和定位;双硫腙(DTZ)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内胰岛素的分泌和分泌颗粒分布情况; 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和C肽分泌量。结果 LSD1敲低组的IPC分化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胰岛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SOX17、PDX1、PAX4、胰岛素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LSD1敲低组的IPC共表达成熟β细胞特异性蛋白PDX1和胰岛素。另外,这些IPC能感应葡萄糖刺激并以胰岛素分泌小泡形式释放胰岛素,胰岛素或C肽释放量约为天然胰岛细胞的1/6(而对照组仅为1/8)。结论敲低LSD1基因可以促进hiPSC体外高效分化为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 产胰岛素细胞(IPC) 敲低 分化
下载PDF
LSD1与冬凌草提取物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16
作者 葛蓓蕾 陈艳 +3 位作者 左菲菲 姚珂 徐少博 徐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590-593,共4页
目的研究LSD1与冬凌草提取物的相互作用。方法在PH 7.40的缓冲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LSD1与冬凌草提取物(JD160和JD284)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在分别改变提取物浓度和扫描速率的条件下,提取物峰电流与提取物浓度和扫描速率均... 目的研究LSD1与冬凌草提取物的相互作用。方法在PH 7.40的缓冲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LSD1与冬凌草提取物(JD160和JD284)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在分别改变提取物浓度和扫描速率的条件下,提取物峰电流与提取物浓度和扫描速率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p H 7.40的缓冲液中,LSD1无峰电流出现,提取物有峰电流出现,且其电化学行为具有典型的不可逆特征。当LSD1逐渐加入到提取物中,二者发生作用,峰电流减小,峰电位负移。结论 JD160和JD284均可与LSD1结合生成非电活性化合物,使电解液中游离化合物浓度降低。LSD1的加入使冬凌草提取物的氧化峰峰值电流减小。LSD1与JD160的相互作用可逆,与JD284不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1 冬凌草提取物 循环伏安法 峰值电流
下载PDF
七氟烷下调LSD1表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17
作者 计超 席思维 +3 位作者 张磊 于悦 吴晓炀 姜虹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通过下调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的表达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导致细胞干性下调。方法:将E14小鼠胚胎干细胞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对照组+LSD1过表达组、七氟烷组和七氟... 目的:研究七氟烷通过下调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的表达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导致细胞干性下调。方法:将E14小鼠胚胎干细胞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对照组+LSD1过表达组、七氟烷组和七氟烷+LSD1过表达组。前两组给予含有5%CO_2和21%O_2的混合气体,后两组给予4.1%七氟烷,均处理6 h。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LSD1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性基因Oct4、Sox2、Nanog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在干预后小鼠胚胎干细胞出现提前分化现象,LSD1及干性基因(Oct4、Sox2、Nanog)表达显著下降(P<0.05)。LSD1过表达逆转七氟烷造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LSD1及干性基因表达下调。结论:七氟烷可能通过下调小鼠胚胎干细胞LSD1的表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从而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正常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七氟烷 胚胎干细胞 干性
下载PDF
Targeting histone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KDM1A/LSD1 to control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program in breast cancers
18
作者 Carmen D.Saccà Francesca Gorini +2 位作者 Susanna Ambrosio Stefano Amente Barbara Majello 《Journal of Cancer Metastasis and Treatment》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a plastic and reversible process, ess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tissue homeostasis.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EMT causes induction of tumor growth, angiogenesis and meta...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is a plastic and reversible process, ess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tissue homeostasis.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EMT causes induction of tumor growth,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According to its reversible nature, the EMT program is associated with vast epigenetic changes. Targeting the epigenetic network that controls the EMT pathway in disease progression is a novel promising strategy to fight cancer metastasis. The impact of alterations in histone methylation in cancer ha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and demethylases as promising novel targets for therapy. Specifically, th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 also known as KDM1A)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EMT. Here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causative role of LSD1 in the EMT process, summarizing recent findings on its emerging functions in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 KDM1A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breast cancers METASTASIS INVASION lsd1-complex
原文传递
木兰花碱减轻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对脑部LSD1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冰雁 刘艺洁 +4 位作者 武莉莉 费乔曼 杨冰 张玲 乔卫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4,I0002,共5页
目的探索木兰花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抑郁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抑郁模型组(PG组)、木兰花碱高剂量组(MH组)和木兰花碱低剂量组(ML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建立抑... 目的探索木兰花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抑郁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抑郁模型组(PG组)、木兰花碱高剂量组(MH组)和木兰花碱低剂量组(ML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建立抑郁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的变化,并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脑部LSD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木兰花碱在行为学上改善了小鼠的抑郁状况,与PG组相比,MH组和ML组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G组LSD1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ML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PG组相比,ML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G组小鼠脑部LSD1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而ML组较PG组增加。结论在木兰花碱治疗抑郁小鼠的过程中,LSD1可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木兰花碱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下载PDF
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负向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近 秦毅 +5 位作者 张波 吉顺荣 许文彦 施思 刘江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sirtuin3,SIRT3)基因是位于线粒体内的抑癌基因,通过调控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损伤行使抑癌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转录调控的手段,研究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与SIRT3的关系。方法:通过RNA干扰(RAN interference,RNAi)、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及启动子活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探讨LSD1与SIRT3在PANC-1细胞中的关系。结果:通过RNAi的手段干扰LSD1的表达,发现SIRT3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的手段,发现LSD1可以与SIRT3转录调控的重要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相互作用;通过ChIP方法,发现LSD1与PGC-1α共同募集到SIR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染色质上;通过启动子活性分析,发现LSD1基因可以显著抑制PGC-1α对SIRT3基因的转录调控。结论:LSD1可以表观遗传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转录,为深入研究LSD1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应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ANC-1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 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 表观遗传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