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FMG拮抗LPC诱导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程 刘飞 +2 位作者 全梅芳 曹建国 符晓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97-1301,1306,共6页
目的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凋亡的影响。方法... 目的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EC。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Caspase-3、8和9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色素c和死亡受体-4、-5表达。结果 LPC(10μmol/L)处理HAEC 24 h,细胞凋亡率为(31.6%±4.1%)(P<0.001)。DFMG预孵育降低LPC诱导HAEC细胞凋亡率,Caspase-3、-8和-9活化及细胞色素C和死亡受体-5表达(P<0.05)。结论 DFMG拮抗LPC诱导HAEC细胞凋亡作用与阻断LPC激活死亡受体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 主动脉内皮细胞 溶血性磷脂酰胆碱 细胞凋亡 死亡受体-5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LPC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燕堂 张颖 +3 位作者 郑文 杨华 王家富 商战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观察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下,二苯乙烯苷(TS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NO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细胞经培养、传代,将第3、4代用于实验。随机将细... 目的:观察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下,二苯乙烯苷(TS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NO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细胞经培养、传代,将第3、4代用于实验。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C组和TSG+LPC组。10 mg/L LPC作用于HUVECs,孵育24 h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建立细胞损伤的模型;10.0、1.0、0.1μmol/L TSG预先作用于HUVECs 1 h后,再给予10mg/L LPC作用于HUVECs共同孵育24 h,建立TSG+LPC组。然后,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ADMA、NO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LPC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DMA含量显著增加,而NO含量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有所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与LPC损伤组比较,10.0、1.0、0.1μmol/L TSG作用HUVECs 1 h后,再予10 mg/L LPC作用HUVECs 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DMA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结论:二苯乙烯苷能够通过抑制ADMA的表达,增加NO的生成,并抑制细胞的凋亡,增加细胞的存活,从而对LPC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内皮细胞 溶血磷脂酰胆碱 非对称性二甲 基精氨酸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离体模型研究推测荸荠蒸制中LPC(18:1)和LPE(18:1)形成壬醛和癸醛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秀娟 罗杨合 +4 位作者 李官丽 黎小椿 张奕涛 聂辉 伍淑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3-130,共8页
模拟荸荠的pH、油酸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8:1(LPC(18:1))和油酸酰溶血磷脂乙醇胺18:1(LPE(18:1))含量及荸荠蒸制条件,构建LPC(18:1)、LPE(18:1)和油酸的离体模型,以离体模型生成的壬醛、癸醛和油酸的含量以及过氧化值(POV)作为指标,探讨荸... 模拟荸荠的pH、油酸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8:1(LPC(18:1))和油酸酰溶血磷脂乙醇胺18:1(LPE(18:1))含量及荸荠蒸制条件,构建LPC(18:1)、LPE(18:1)和油酸的离体模型,以离体模型生成的壬醛、癸醛和油酸的含量以及过氧化值(POV)作为指标,探讨荸荠蒸制中LPC(18:1)和LPE(18:1)生成壬醛和癸醛的机制。结果表明,LPC(18:1)和LPE(18:1)氧化形成壬醛和癸醛的可能机制如下:LPC(18:1)和LPE(18:1)的不饱和酰基链上紧靠双键的C8位和C11位分别失去H,形成R·;R·可直接与O_(2)和H反应形成8-氢过氧化物(8-ROOH),或经电子重排后再与O_(2)和H反应形成9-氢过氧化物(9-ROOH)和10-氢过氧化物(10-ROOH);其中8-ROOH均裂形成癸醛,9-ROOH和10-ROOH的均裂形成壬醛。研究结果可为果蔬风味物质形成机制研究和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油酸酰溶血磷脂酰胆碱18:1(lpc(18:1)) 油酸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LPE(18:1)) 壬醛 癸醛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血清LPE、LP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园园 陈娟 +1 位作者 卢维娜 李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8期2238-224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及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108例ACS患者作为ACS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SAP组,另选取... 目的 探讨血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及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108例ACS患者作为ACS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SAP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查体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各组血清LPE、LPC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LPE,LPC水平与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E、LPC、cTnT对ACS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血清LPE、LPC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和SAP组,ACS组血清高血压发生率、LPE、LPC、cTnT、CK-MB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ACS患者血清LPE、LPC水平与血清cTnT、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r=0.612、0.568、0.408、0.426,均P<0.05)。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中危组及低危组ACS患者血清LPE、LP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E、LPC、cTnT 3项指标单独检测对ACS诊断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98(0.660~0.736)、0.780(0.757~0.822)、0.798(0.746~0.814),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0.834~0.897)。相比于单项检测,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明显较高(P<0.05)。血清LPE、LPC、cTnT水平升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LPE、LPC水平升高,二者表达水平与ACS危险程度有关,是AC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LPE、LPC、cTnT联合检测对AC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溶血磷脂酰胆碱 早期诊断 预后
下载PDF
HPLC-ELSD多烯磷脂酰胆碱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程伟青 刘迪 严拯宇 《海峡药学》 2007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建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多烯磷脂酰胆碱含量及溶血磷脂酰胆碱的限量检查。方法丙二醇键合硅胶色谱柱(5μm,4.6×250mm,Hanbon),柱温:55℃,流动相:A为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三乙胺(814:170:15:1.4),B为异丙醇-水-冰醋酸-三乙... 目的建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中多烯磷脂酰胆碱含量及溶血磷脂酰胆碱的限量检查。方法丙二醇键合硅胶色谱柱(5μm,4.6×250mm,Hanbon),柱温:55℃,流动相:A为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三乙胺(814:170:15:1.4),B为异丙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44:140:15 :1.4),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物化温度50℃,蒸发温度90℃,载气流速2.0 ml·min^(-1)。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在0.1~1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1.7%;中间精密度RSD为1.4%;三批样品中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标示量%分别为100.9%,99.84%,100.2%,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占多烯磷脂酰胆碱表示量的3.9%,4.4%,3.9%。本样品中磷脂酰乙醇胺未检出。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的测定胶囊中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及溶血磷脂酰胆碱的限量检查,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LSD 多烯磷脂酰胆碱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梁英 刘同涛 田庆印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408-409,411,共3页
①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和分泌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eNOS)、组织型纤溶... ①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和分泌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eNO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的影响。③结果 溶血磷脂酰胆碱明显增加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提高细胞死亡率 ,增强PAI 1的活性 ,抑制eNOS及t PA的活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F =17.93~ 88.6 8,q =4 .0 1~ 2 0 .88,P <0 .0 5 )。而氨氯地平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F =6 .34~ 11.2 2 ,q =5 .33~ 13.2 2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脐静脉 氨氯地平 溶血磷脂酰胆碱类 细胞死亡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戴文卓 孔岳南 王鹏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年第3期169-171,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10μg/L)LPC组、中浓度(20μg/L)LPC组...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10μg/L)LPC组、中浓度(20μg/L)LPC组和高浓度(40μg/L)LPC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RT-PCR法检测LPC对HUVECs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蛋白及Ang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1 receptor,AT1R)、AngⅡ2型受体(AngⅡtype2 receptor,AT2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C可显著上调HUVECsAngⅡ蛋白及AT1RmRNA的表达。结论 LPC能够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系统部分组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输液用蛋黄磷脂中溶血性组分的薄层色谱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安永祥 宋航 +1 位作者 黄明刚 付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建立输液用蛋黄磷脂中溶血性组分 LPC,LPE 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择并优化展开剂,对溶血性组分LPC,LPE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展开剂为氯仿-无水乙醇-三乙胺-水(10∶10∶5∶3)时,分离效果良好,得到7个磷脂组分的定性结果... 目的:建立输液用蛋黄磷脂中溶血性组分 LPC,LPE 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择并优化展开剂,对溶血性组分LPC,LPE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展开剂为氯仿-无水乙醇-三乙胺-水(10∶10∶5∶3)时,分离效果良好,得到7个磷脂组分的定性结果。LPC 在0.25-2.5μg线性度较好,r=0.9901,LPE 的质量情况得到分析。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作为静脉输液用磷脂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磷脂 薄层色谱分析 溶血性 输液用 色谱分析方法 lpc 定量分析 无水乙醇 分离效果 磷脂组分 有效方法 质量监控 展开剂 三乙胺 线性度 5μg 定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中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泽 李云晶 +2 位作者 马越 韩静 赵宇明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中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以及有关物质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SEDEX55,MERCK的Li Chrospher 100 Diol-5色谱柱(125mm×4.0 mm,5μm);流动相A为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三乙...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中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以及有关物质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SEDEX55,MERCK的Li Chrospher 100 Diol-5色谱柱(125mm×4.0 mm,5μm);流动相A为正己烷-异丙醇-冰醋酸-三乙胺(814∶170∶15∶0.8),流动相B为异丙醇-超纯水-冰醋酸-三乙胺(844∶140∶15∶0.8),梯度洗脱。结果磷脂酰胆碱在0.912~2.736mg·mL^(-1),溶血磷脂酰胆碱在0.072~0.216 m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均为0.999)。磷脂酰胆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3%;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1.9%。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检测限为0.57μg。结论本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软胶囊 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胆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尼莫地平脂肪乳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凯燕 谢依侨 +1 位作者 夏自花 杨帆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413-3416,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尼莫地平脂肪乳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ichrosherDiol,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A为正庚烷-异丙醇溶液(43∶57,V/V),流动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尼莫地平脂肪乳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ichrosherDiol,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A为正庚烷-异丙醇溶液(43∶57,V/V),流动相B为正庚烷-异丙醇-水(29.5∶59∶11.5,V/V/V)(梯度洗脱),流速为1.5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LPC和LPE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0~0.4000mg/ml(r=0.9990)、0.0100~0.2000mg/ml(r=0.9996),LPC和LPE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其峰面积的对数值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0.0134、0.0130mg/ml,检测限分别为0.0078、0.0076m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回收率分别为95.96%~100.63%(RSD=1.83%,n=9)、99.22%~101.76%(RSD=0.80%,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尼莫地平脂肪乳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尼莫地平脂肪乳 溶血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含量测定
下载PDF
Brief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enhances intrinsic repair capacity of the focally demyelinat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被引量:4
11
作者 Lydia Ayanwuyi Nataliya Tokarska +2 位作者 Nikki A.McLean Jayne M.Johnston Valerie M.K.Verg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042-1050,共9页
Our lab has shown that brief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ES)has a dramatic impact on remyelination of 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induced focally demyelinated rat peripheral nerves,while also inducing an axon-prote... Our lab has shown that brief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ES)has a dramatic impact on remyelination of 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induced focally demyelinated rat peripheral nerves,while also inducing an axon-protective phenotype and shifting macrophages from a predominantly pro-inflammatory toward a pro-repair phenotype.Whether this same potential exist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s not known.Thus,for proof of principle studies,the peripheral nerve demyelination and ES model was adapte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whereby a unilateral focal LPC-induced demyelination of the dorsal column at the lumbar enlargement where the sciatic nerve afferents enter was created,so that subsequent ipsilateral sciatic nerve ES results in increased neural activity in the demyelinated axons.Data reveal a robust focal demyelination at 7 days post-LPC injection.Delivery of 1-hour ES at 7 days post-LPC polarizes macrophages/microglia toward a pro-repair phenotype when examined at 14 days post-LPC;results in smaller LPC-associated regions of inflammation compared to non-stimulated controls;results in significantly more cells of the oligodendroglial lineage in the demyelinated region;elevates myelin basic protein levels;and shifts the paranodal protein Caspr along demyelinated axons to a more restricted distribution,consistent with reformation of the paranodes of the nodes of Ranvier.ES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levels of phosphorylated neurofilaments detected in the zones of demyelination,which has been shown to confer axon protection.Coll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at strategies that increase neural activity,such as brief electrical stimulation,can be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intrinsic repair following focal demyelinating insults in demyelinating diseases such as multiple sclerosis.All animal procedures performed were approved by the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s Animal Research Ethics Board(protocol#20090087;last approval date:November 5,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on protection DEMYELINATION immune response lysophosphatidyl choline macrophage microglia multiple sclerosis MYELIN nervous system repair neural activity polarization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蓉 苏静华 郝刚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Zorbax RX-SIL(250 mm×4.6 mm,5μm)柱,以流动相A: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5∶15∶0.4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Zorbax RX-SIL(250 mm×4.6 mm,5μm)柱,以流动相A: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5∶15∶0.45∶0.05),流动相B:正己烷-异丙醇-流动相A(20∶48∶22)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漂移管温度为75℃,雾化气流速为1.5 L·min^-1,进样量为20μl。结果:LPC和LPE分别在82.72~517.03μg·ml-1(r=0.9999)、19.19~119.93μg·ml-1(r=0.9990)范围内,浓度的对数值与其峰面积的对数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LPC和LPE的回收率分别为95.44%(RSD=1.10%,n=9),97.54%(RSD=1.52%,n=9)。36批制剂中均检出LPC和LPE,并且溶血磷脂含量随时间和温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建议贮藏条件为25℃以下密闭储存,不可冷冻,有效期为12个月。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中有害杂质溶血磷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血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下载PDF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测定方法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丽燕 郑娟 朱晓晓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的 :开展HPLC-ELSD法测定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方法学验证。方法 :参照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征求意见稿项下LPC和LPE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LPC在20.56~411.1... 目的 :开展HPLC-ELSD法测定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方法学验证。方法 :参照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征求意见稿项下LPC和LPE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LPC在20.56~411.12 mg/ml(R=0.999 8),LPE在5.79~115.71 mg/ml(R=0.999 4)范围内线性良好;他们的定量限浓度分别为23.1 mg/ml、10.3 mg/ml,检测限浓度分别为9.2 mg/ml、4.1 mg/ml。两者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0.7%、8%;方法重复性、耐用性好。结论 :本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溶血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前列地尔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硕 付永慧 +2 位作者 武立华 孙银玲 陈阳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研究了HPLC-ELSD法测定前列地尔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采用低温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气为氮气,雾化气压力为25 psi,漂移管温度为40℃),Ultimate Diol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 研究了HPLC-ELSD法测定前列地尔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采用低温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气为氮气,雾化气压力为25 psi,漂移管温度为40℃),Ultimate Diol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5∶15∶0.5∶0.05)为流动相A,以正己烷-异丙醇-流动相A(20∶48∶32)为流动相B,柱温为40℃,梯度洗脱。结果表明:溶血磷脂酰胆碱在0.02~0.20 mg·mL^(-1)(R=0.9999,n=6),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在0.01~0.1 mg·mL^(-1)(r=0.9998,n=6)成良好线性关系;定量限分别0.02 mg·mL^(-1)和0.01 mg·mL^(-1),检测限分别为0.006 mg·mL^(-1)和0.003 mg·mL^(-1);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4%(RSD=2.4%)和98.8%(RSD=1.9%)。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前列地尔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前列地尔注射液 溶血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 含量
下载PDF
通脉宁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建勋 王硕仁 +5 位作者 路广林 牛福玲 崔巍 李菲 黄启福 陈淑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培养 ,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方法 ,AngⅡ1 0 - 6 mol/L、LPC 1 0 - 8mol/L作为刺激因子 ,制备通脉宁... 目的 观察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培养 ,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方法 ,AngⅡ1 0 - 6 mol/L、LPC 1 0 - 8mol/L作为刺激因子 ,制备通脉宁全方、益气拆方、活血拆方药物血清。采用Fluo 3染色荧光探针标记测定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 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VSMC内钙超载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且通脉宁全方组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益气拆方组及活血拆方组。结论 通脉宁药物血清抑制AngⅡ及LPC诱导的VSMC增殖与部分阻断AngⅡ及LPC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这可能是通脉宁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宁 血管紧张素Ⅱ 溶血磷脂酰胆碱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超载
原文传递
薄层色谱法检查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的溶血磷脂酰胆碱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媛 杨柳 +1 位作者 王雪彦 晁若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4-2337,共4页
目的:建立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的薄层色谱检查方法。方法:样品用正庚烷-异丙醇(1∶2)溶解后直接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氯仿-无水乙醇-三乙胺-水(10∶13∶5∶3),显色剂为Dittmer-Lester试剂;薄层扫描条件:双... 目的:建立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的薄层色谱检查方法。方法:样品用正庚烷-异丙醇(1∶2)溶解后直接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氯仿-无水乙醇-三乙胺-水(10∶13∶5∶3),显色剂为Dittmer-Lester试剂;薄层扫描条件:双波长锯齿扫描,测定波长680nm,参比波长400nm,线性参数SX=3,狭缝宽度0.4mm×0.4mm,灵敏度中等。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样品中LPC斑点与其他磷脂斑点分离良好,LPC在0.4~1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2.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可用于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LPC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注射液 卵磷脂 溶血磷脂酰胆碱 TLC扫描 含量测定 限度检查
原文传递
溶血卵磷脂在胰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小丰 钱祝银 苗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 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在胰性脑病(P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环节和效应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组,用AhoHJ法将实验组、对照组1制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随后对实验组大鼠尾静脉应用LPC ;对照组1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2是假... 目的 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在胰性脑病(P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环节和效应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组,用AhoHJ法将实验组、对照组1制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随后对实验组大鼠尾静脉应用LPC ;对照组1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2是假手术组,经尾静脉注入LPC。连用LPC 5d后的7~10d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二氨基联苯氨(HRP DAB)显色法检测其血脑屏障(BBB)是否开放,同时行脑组织切片丽春红、固蓝染色观察有无脱髓鞘改变。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BBB开放较明显,对照组的BBB几乎无开放。实验组脱髓鞘较明显,对照组脱髓鞘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LPC对胰腺炎大鼠的BBB具有开放作用,对胰腺炎大鼠脑部有脱髓鞘作用;LPC是PE的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卵磷脂 病发病机制 血脑屏障(BBB)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辣根过氧化物酶 静脉注入 对照组 脱髓鞘改变 脱髓鞘作用 实验组 lpc 效应机制 胰性脑病 随机分组 SD大鼠 静脉应用 生理盐水 氨基联苯 组织切片 染色观察 致病因素 显色法 丽春红 统计学 PE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溶血磷脂的含量 被引量:11
18
作者 祝艺娟 黄媛 晁若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溶血磷脂。方法:采用Alltima Silica色谱柱,以甲醇-冰醋酸(100:0.2,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0℃,气体:空气,流量:1.8 L·min-1。结果: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溶血磷脂。方法:采用Alltima Silica色谱柱,以甲醇-冰醋酸(100:0.2,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0℃,气体:空气,流量:1.8 L·min-1。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溶血磷脂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良好。溶血磷脂的检测限为0.1μg;溶血磷脂在0.04~0.20 mg·mL-1范围内,峰面积的对数与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3.0%,RSD为1.8%。结论:本法简便、专属、准确,可用于脂肪乳注射液及卵磷脂中溶血磷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注射液 卵磷脂 溶血磷脂 降解产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原文传递
HPLC-ELSD测定大豆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俊 刘文一 周建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大豆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的含量。方法:采用NH2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速为0.8mL·min^-1,进样量为10μL。流动相:甲醇-氯仿(97:3)为流动相A,草酸-乙醇(16:84...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大豆磷脂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的含量。方法:采用NH2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速为0.8mL·min^-1,进样量为10μL。流动相:甲醇-氯仿(97:3)为流动相A,草酸-乙醇(16:84)为流动相B,A:B=7:3;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漂移管温度:80℃,雾化气:空气,气体流量:2.0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大豆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之间可达到很好分离。溶血磷脂酰胆碱进样量在0.2~3.2m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最低检测限为80g(S/N=3),3个浓度水平下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平均回收率(n=9)为100.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溶血磷脂酰胆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原文传递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蛋黄卵磷脂中的8种磷脂组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迎春 郑璐侠 +3 位作者 许旭 陈钢 陈桂良 杨新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建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并测定蛋黄卵磷脂中的三棕榈酸甘油酯(TG)、胆固醇(CH)、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胆碱(PC)、鞘磷脂(SM)、溶血磷脂酰胆碱(LPC)8种磷脂组分。方法:采用Zorbax Sil... 目的:建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并测定蛋黄卵磷脂中的三棕榈酸甘油酯(TG)、胆固醇(CH)、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胆碱(PC)、鞘磷脂(SM)、溶血磷脂酰胆碱(LPC)8种磷脂组分。方法:采用Zorbax Silic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与Li Chrosphere 100 Diol色谱柱(250 mm×4 mm,5μm)串联,以二氧化碳为流动相A,甲醇-氨水(100∶0.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2.3 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二氧化碳补偿液(甲醇)流速为0.2 m 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为90℃,雾化气流速为1.2 L·min^(-1)。结果:8种磷脂组分分离完全,且峰面积与浓度的双对数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RSD为0.2%~2.0%,日间精密度RSD为0.5%~2.0%,检测限为0.137~0.584μg,定量限为0.273~1.169μg,加样回收率为97.1%~100.6%,RSD为1.1%~2.7%,测得3批蛋黄卵磷脂中的TG为1.6%~1.8%,CH为0.4%~0.5%,PE为7.8%~8.9%,LPE为0.7%~0.9%,PI为0.9%~1.1%,PC为79.1%~83.0%,SM为1.4%~1.5%,LPC为1.6%~1.7%。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蛋黄卵磷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卵磷脂 三棕榈酸甘油酯(TG) 胆固醇(CH) 磷脂酰乙醇胺(PE)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 磷脂酰肌醇(PI) 磷脂酰胆碱(PC) 鞘磷脂(SM) 溶血磷脂酰胆碱(lpc) 超临界流体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