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tation Patterns in Lysostaphin
1
作者 Chunhong Zhang Weisheng Ye +1 位作者 Shaomin Yan Guang Wu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6期322-332,共11页
Lysostaphin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ut its mutants can abolish its killing activity. The difficulty in studies of mutations in lysostaphin is the shortage of data, which may... Lysostaphin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ut its mutants can abolish its killing activity. The difficulty in studies of mutations in lysostaphin is the shortage of data, which may need many decades to collect, although lysostaphin is so important for clinical therapeutics and drug development. In order not to passively wait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new data, in this study 1) the 23,442 mutations in 1408 proteins from databank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mutations in lysostaphin follow the general mutation trend obtained from the databank, 2) the amino-acid pair predictability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underlined mechanism for lysostaphin mutations, and 3) the amino-acid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was used to associate the mutation with dysfunction of lysostaph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tations in lysostaphin follow the general trend of mutations in proteins;the underlined mechanism for mutations in lysostaphin is explainable from a viewpoint of randomness, and a mutation with increased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would have a larger chance to dysfunction lysostaphin.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design of anti-S. aureus drug and enzym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ACID PAIR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lysostaphin MUTATION Pattern PREDICTABILITY
下载PDF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燕祝 王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 分析探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 目的 分析探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凡士林水胶体敷贴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与愈合时间以及愈后皮肤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患者创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的细菌载荷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23.030、270.124、4.475,P均<0.001);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573、2.468,P<0.001、P=0.016);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创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236、4.389,P均<0.001)、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617、5.304,P均<0.00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545,P<0.001);观察组患者愈后皮肤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中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607、2.281、3.194、3.737,P <0.001、P=0.026、P=0.002、P=0.001)。结论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联合湿润烧伤膏能够有效降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细菌载荷量、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度烧伤 湿润烧伤膏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 细菌载荷量 瘢痕增生
下载PDF
溶葡球菌酶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信怡 游雪甫 蒋建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3-1117,共5页
溶葡球菌酶是一种最初从模仿葡萄球菌培养物中分离出来的含Zn2+金属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葡萄球菌活性,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抗葡萄球菌感染药物。从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人体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溶葡球菌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 溶葡球菌酶是一种最初从模仿葡萄球菌培养物中分离出来的含Zn2+金属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葡萄球菌活性,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抗葡萄球菌感染药物。从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人体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溶葡球菌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球菌酶 药效学 药动学 人体治疗
下载PDF
重组溶葡球菌酶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信怡 游雪甫 +5 位作者 娄人慧 张伟新 陈慧贞 李聪然 黄青山 蒋建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茵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计数法测定此酶对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茵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对5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计数法测定此酶对45株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不同浓度重组溶葡球菌酶不同时间的杀菌结果绘制杀菌曲线,检测其对4株受试葡萄球菌的动态杀菌趋势;此外,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MIC的影响。结果:此酶对257株金葡球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28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弱;结合MBC和杀菌曲线结果,可以判断此酶对敏感菌为快速杀菌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pH,细菌接种量及高浓度血清蛋白对MIC有一定影响,受试浓度的二价金属离子对MIC影响不明显。结论:重组溶葡球菌酶主要对金葡菌体现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抗菌作用没有明显差别,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球菌酶 金葡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杀菌曲线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酶对创面肉芽组织抗菌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莉 郭力 熊爱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酶在体外和创面肉芽组织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见创面感染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用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抗菌效果;并用组织细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酶在体外和创面肉芽组织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见创面感染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用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抗菌效果;并用组织细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溶葡萄球菌酶对29例Ⅲ度面积10%~3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的烧伤患者残留创面肉芽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白色念珠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对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效果较差。溶葡萄球菌酶纱布在烧伤残留创面连续使用3d后,能杀死肉芽组织中89.2%的细菌。证明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控制肉芽组织中的细菌数量。同时,杀菌纱布所含成分是生物酶类,使用后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溶葡萄球菌酶除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外,对白色念珠菌也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溶葡萄球菌酶可以作为控制中晚期烧伤残余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非常有效的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 烧伤
下载PDF
重组溶葡球菌酶治疗小型猪皮肤烫伤MRSA感染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信怡 张伟新 +7 位作者 李聪然 娄人慧 刘京芳 陈慧贞 母立新 黄青山 蒋建东 游雪甫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实验性皮肤烫伤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的抗感染作用。方法: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建立局部皮肤烫伤后MRSA感染模型,不同处理组创面治疗3 d或7 d后,进行痂下组织活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药物抗菌疗效... 目的:评价重组溶葡球菌酶对实验性皮肤烫伤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的抗感染作用。方法: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建立局部皮肤烫伤后MRSA感染模型,不同处理组创面治疗3 d或7 d后,进行痂下组织活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价药物抗菌疗效。结果:重组溶葡球菌酶对烫伤皮肤的感染细菌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治疗后d 4和d 8高浓度(1 000 U.mL-1)组创面活菌计数[(5.94±0.61)和(4.03±0.75)lg CFU.g-1组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7.48±0.33)和(6.32±0.60)lg CFU.g-1组织]和阳性药SD-Ag组创面[(7.44±0.19)和(5.29±0.40)lg CFU.g-1组织],P<0.05或P<0.01;治疗后d 8,中浓度(330 U.mL-1)组创面活细菌计数[(5.10±0.29)lg CFU.g-1组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创面[(6.32±0.60)lg CFU.g-1组织],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也反映了重组溶葡球菌酶的良好疗效。结论:重组溶葡球菌酶对MRSA引起的实验性皮肤烫伤感染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球菌酶 烫伤感染模型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抗菌效应
下载PDF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曦 任志涛 +9 位作者 李聪然 胡辛欣 聂彤颖 黄青山 陆海荣 李雪 李国庆 蒋建东 游雪甫 杨信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发生规律和机制。方法用3株临床分离金葡菌,体外以亚抑菌浓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一步法诱导耐药,观察耐药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改变情况,测序分析肽聚糖甘氨酸五肽... 目的:探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发生规律和机制。方法用3株临床分离金葡菌,体外以亚抑菌浓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一步法诱导耐药,观察耐药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改变情况,测序分析肽聚糖甘氨酸五肽桥联的关键合成酶编码基因 femABX。并观察其中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生长曲线、小鼠感染毒力情况。结果金葡菌耐药发生频率为10-4~10-8水平,与原代株比较,耐药株体外生长速率和小鼠体内毒力显著降低,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提高2~4000倍。测序结果显示耐药株 f emA编码基因存在突变,可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可诱导金葡菌耐药性产生,但耐药株生长繁殖力、致病力及抵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能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诱导耐药 FEMA B X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苏运芳 李义 +3 位作者 齐雪峰 马会明 张涌 赵献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溶葡萄球菌素的食用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7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提供溶葡萄球菌素含量为1μg/mL(低剂量)、5μg/mL(中剂量)和15μg/...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溶葡萄球菌素的食用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7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提供溶葡萄球菌素含量为1μg/mL(低剂量)、5μg/mL(中剂量)和15μg/mL(高剂量)的饮水10mL/(只.d),于饮用第0(饮用前),1,3,7,14,21天以及停饮第3,7,14天采集小鼠新鲜粪便样品,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DGGE图谱显示,各组小鼠试验前后不同时间肠道内的优势菌种相似;经UPGMA聚类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小,高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饮用各阶段带谱与试验前的相似性与对照组相应阶段的相似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葡萄球菌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在停饮后第7天带谱与饮用前的相似性分别达到了70.8%,66.9%和63.8%;对图谱中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 taiwanensis和1株不可培养细菌有促进作用。【结论】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停饮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素 肠道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酶对控制烧伤创面MRSA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雄 刘凤彬 刘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8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烧伤创面MRSA感染的效果。方法对67例烧伤创面MRSA感染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处理后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外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对控制烧伤创面MRSA感染...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烧伤创面MRSA感染的效果。方法对67例烧伤创面MRSA感染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处理后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外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对控制烧伤创面MRSA感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烧伤
下载PDF
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旭 王文奎 +6 位作者 孟志民 王雅 邵妍妍 韦栋 樊宁远 倪语星 韩立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评估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烧伤常用药物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及磺胺甲噁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目的评估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烧伤常用药物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及磺胺甲噁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头孢西丁的MIC值区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根据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结果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收集的1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9.4%、88.3%、87.1%和0,其中MRSA有146株(占85.4%)。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范围为0.015~0.5 U/mL,MIC50为<0.015 U/mL,MIC90为0.03 U/mL。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对于临床烧伤创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重组溶葡萄球菌素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萄球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烧伤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体外抗流感病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强 居丽雯 +3 位作者 朱献忠 于宏杰 周联娣 姜庆五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体外抗流感病毒效果,探寻预防、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新药和给药途径。方法:应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和直接免疫荧光法,经不同给药途径、作用时间和剂量,研究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体外抗流感病毒效果。并与已被普遍公...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体外抗流感病毒效果,探寻预防、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新药和给药途径。方法:应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和直接免疫荧光法,经不同给药途径、作用时间和剂量,研究溶葡萄球菌复合酶体外抗流感病毒效果。并与已被普遍公认有效的抗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比较。结果:两种试验方法都显示,两种药物在不同给药方式下,大部分实验组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葡萄球菌复合酶1:5稀释后与病毒作用30 m in和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组的抗病毒效果最显著,且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葡萄球菌复合酶在体外抗流感病毒中具有较明显的作用,部分实验组的效果和公认的高效抗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没有差别。在预防流感流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复合酶 抗流感病毒药物
下载PDF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清除烧伤创面细菌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辰 蔡卫林 +1 位作者 陈志泉 张燕飞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691-694,共4页
目的观察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清除烧伤创面常见耐药菌定植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无菌纱布浸湿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后湿敷于创面,对照组用0.5%碘伏纱布湿敷,1... 目的观察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清除烧伤创面常见耐药菌定植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无菌纱布浸湿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后湿敷于创面,对照组用0.5%碘伏纱布湿敷,1次/d,连续使用,直至创面愈合。于换药前及换药后24、72h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菌落总数计数;换药前后进行不良反应观察,每例使用前及每隔1周后行肝、肾功能检查等,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细菌以MRSA、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为主。换药前两组患者4种细菌载荷量测定均较高(〉10^5cfu/cm^2),换药24、72h后,观察组菌落总数均降到40cfu/cm^2以下,而对照组中MRSA、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菌落数量仍在103cfu/cm^2以上,两组菌落总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85±2.53)d,明显短于对照组[(24.01±2.16)d,P〈0.05]。两组肝、肾功能正常,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具有较强的广谱杀菌能力,可以有效清除微生物,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烧伤慢性创面微生物定植和感染控制等方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复合酶 微生物 细菌 载荷量 愈合
下载PDF
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青山 张继恩 +1 位作者 吴宏宇 莫云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HRP标记,以双向免疫扩散法确定抗血清效价。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建立双抗夹心法标准曲线,鉴定其最小检出限、精确度、回收率。实验显示多克隆抗体能与溶葡萄... 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HRP标记,以双向免疫扩散法确定抗血清效价。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建立双抗夹心法标准曲线,鉴定其最小检出限、精确度、回收率。实验显示多克隆抗体能与溶葡萄球菌酶特异性结合,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抗原的最小检出限为0.98ng/mL,标准曲线在0.98~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3份同批样本分别重复6次测定,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6.4%;3份不同批样本分别重复6次测定,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6.5%。血清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抗原,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8.6%。此法检测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可测范围广,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变异系数较小。结果证实建立的检测血清中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含量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aay,ELISA)灵敏、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酶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下载PDF
溶葡球菌酶的纯化和某些性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润琦 马力 +3 位作者 张培德 阎栋材 杨瑞蓉 陈石根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3期358-363,共6页
1.应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克隆菌株枯草杆菌0044进行了溶葡球菌酶的发酵生产,产量为150—200mg/L; 2.通过DEAE-纤维素,CM-纤维素和Sephadex G-50层析纯化了该酶;并以NaCl盐析方式,首次获得了该酶结晶; 3.测定了溶葡球菌酶的某些性质; 4.观... 1.应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克隆菌株枯草杆菌0044进行了溶葡球菌酶的发酵生产,产量为150—200mg/L; 2.通过DEAE-纤维素,CM-纤维素和Sephadex G-50层析纯化了该酶;并以NaCl盐析方式,首次获得了该酶结晶; 3.测定了溶葡球菌酶的某些性质; 4.观察并讨论了溶葡球菌酶与溶菌酶等在溶菌作用上的相互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酶 提纯
下载PDF
重组溶葡球菌酶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运芳 李义 +4 位作者 屈延延 南志春 齐雪峰 张涌 赵献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2,共4页
采用试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rLspn)的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与溶葡球菌酶标准品和两种抗生素相比较,评价rLspn的体外抑菌活性。试纸片法试验结果显示,rLspn有专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采用试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溶葡球菌酶(rLspn)的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与溶葡球菌酶标准品和两种抗生素相比较,评价rLspn的体外抑菌活性。试纸片法试验结果显示,rLspn有专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无效;rLspn与标准品的抑菌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rLspn仍然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肉汤稀释法结果表明rLspn的抑菌活性优于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有效的盐酸万古霉素,MIC为0.1μg/mL^0.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球菌酶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成峰 迟云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冲洗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深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深Ⅱ度四肢烫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0)与观察组(n=30)。常规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冲洗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深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深Ⅱ度四肢烫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0)与观察组(n=30)。常规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冲洗配合密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伤后第5、10、15、20天更换负压引流,观察并比较伤后第5、10、15天创面愈合率,第1、5、10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以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0、15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3%(1/3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6.5±2.1)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17.8±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作为密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冲洗剂,能有效控制创面细菌感染,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烫伤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 负压吸引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素基因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检测及转基因核供体细胞的制备
17
作者 上官陶 张勃伟 +2 位作者 孙薇薇 黄欣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kb的3′侧翼区(poly...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kb的3′侧翼区(poly A)序列作为调控序列,制备成含有绿色荧光和新霉素筛选标记的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用转染试剂FuGene HD反复转染牛pEPB乳腺上皮细胞3~5次,用催乳素诱导后,经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然后,用电转染法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后,把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并提取其基因组,因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是外源基因,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已经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结果表明,溶葡萄球菌素基因在牛乳腺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整合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得到了转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核供体细胞。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可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素基因 乳腺特异表达 牛乳腺上皮细胞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转基因核供体细胞
下载PDF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金葡菌诱导试验性小鼠乳腺炎的防治研究
18
作者 利凯 马利芹 +3 位作者 徐彤 杨永红 霍亚男 吴占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19-2522,共4页
试验采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探讨了对小鼠试验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18只泌乳8~10 d的BALB/C母鼠随机... 试验采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探讨了对小鼠试验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18只泌乳8~10 d的BALB/C母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母鼠经第4对、第5对乳腺乳头管注入50μL 2.0×105CFU的细菌悬液。试验组攻菌出现症状后,每个乳腺经乳头管注入1 U·mL-1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稀释液50μL,间隔12 h 1次。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测定体温、血常规等指标。接菌66 h后,颈静脉放血处死小鼠,取小鼠乳腺进行细菌计数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结果显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1 U·mL-1,MBC值为0.063 U·mL-1。病理组织观察显示,正常组的腺泡结构完整,而阳性对照组的乳腺组织局部被破坏,间质增宽,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试验组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有轻度充血。说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感染,降低组织的损伤程度,对乳腺有一定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 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葡萄球菌溶酶对h-VRSA溶菌作用观察
19
作者 王敬华 马筱玲 +1 位作者 刘励军 姚辉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检测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 yc in-res istan t staphy lococcus aureus,h-VRSA),并考察葡萄球菌溶酶对h-VRSA体外杀菌作用。方法采用E-test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 目的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检测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 yc in-res istan t staphy lococcus aureus,h-VRSA),并考察葡萄球菌溶酶对h-VRSA体外杀菌作用。方法采用E-test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筛选h-VRSA,采用棋盘稀释法考察葡萄球菌溶酶单独或联合万古霉素对h-VRSA体外杀菌作用。结果从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检测出2株h-VRSA(6.7%),葡萄球菌溶酶联合万古霉素对h-VRSA溶菌作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 IC<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有h-VRSA存在,其对万古霉素表现出的异质性耐药不容忽视;葡萄球菌溶酶和万古霉素之间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E—test 葡萄球菌溶酶
下载PDF
产溶葡球菌酶工程菌的发酵工艺
20
作者 李宗林 王磊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9,共5页
对溶葡球菌酶生产菌BacillusSubtilis-0041的发酵条件和工艺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该菌的摇瓶产酶可达550u/ml,在5L自动发酵罐上达680u/ml,且发酵周期大大缩短,仅5~6小时,发酵产率比原工... 对溶葡球菌酶生产菌BacillusSubtilis-0041的发酵条件和工艺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该菌的摇瓶产酶可达550u/ml,在5L自动发酵罐上达680u/ml,且发酵周期大大缩短,仅5~6小时,发酵产率比原工艺提高一倍以上。滚工艺全部使用国产常用原料,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便利。在研究中发现溶解氧对培养过程非常重要;pH对产酶没有明显影响;发酵中期流加葡萄糖可抑制蛋白酶对产物酶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球菌酶 发酵 溶解氧 工程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