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mPEG的合成和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13
1
作者 季冬英 吴琼珠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用开环反应合成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LA-mPEG)共聚物,通过DSC、IR、1HNMR确证其结构,荧光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溶剂蒸发-固体熔融分散法制备多西紫...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用开环反应合成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LA-mPEG)共聚物,通过DSC、IR、1HNMR确证其结构,荧光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溶剂蒸发-固体熔融分散法制备多西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正交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IR确证含药胶束的形成。结果:采用比例为6/4的PLA-mPEG共聚物为载体,以乙腈为有机溶剂制备,所得胶束平均粒径为47.0nm,载药量为27.3%,包封率为97.4%,且IR确证药物已被包封在胶束中,而非物理混合。结论:PLA-mPEG聚合物胶束能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合物胶束
下载PDF
柚皮素-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丽 黄一聆 房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 制备柚皮素-[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聚合物胶束的0.5%CMC-Na溶... 目的 制备柚皮素-[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聚合物胶束的0.5%CMC-Na溶液(20 mg/kg),于0、0.25、0.5、1、2、2.5、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柚皮素用量25 mg,mPEG-PLA用量150 mg,有机溶剂体积3 mL,水相体积20 mL,旋蒸温度30℃,旋蒸时间3.5 h,所得聚合物胶束平均包封率为86.76%,载药量为12.71%,粒径为68.27 nm,PDI为0.181,Zeta电位为-18.6 mV,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1.05%。与原料药比较,聚合物胶束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38倍。结论 mPEG-PLA聚合物胶束可有效促进柚皮素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 聚合物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溶剂挥发法 HPLC
下载PDF
mPEG-PLA-NGF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民 张纲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075-2077,共3页
目的自行设计合成一种以骨缺损修复为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并进行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实验。方法复乳法制备mPEG-PLA-NGF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大小形态,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用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体外释放率。结果微球... 目的自行设计合成一种以骨缺损修复为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并进行理化性能和体外释放实验。方法复乳法制备mPEG-PLA-NGF缓释微球,并观察其大小形态,用ELISA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用动态透析释药法测定体外释放率。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较均匀。微球粒径为(74.2±21.3)μ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1.8)%和[(2.13±0.24)×10-5]%,体外释放实验中,没有发现突释现象,24 h释放率为27.36%,微球在21 d后释放度达72.34%。结论 mPEG-PLA-N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缓释 神经生长因子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 体外释放
下载PDF
银杏内酯B 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和体外性质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力 何盛江 张现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3,共3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m PEG-PLA)(50/50)作为载体,制备银杏内酯B(GB)聚合物胶束(GB-m PEG-PL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制备GB-m PEG-PLA溶液,再冷冻干燥保存,并对制得的GB-m PEG-PLA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m PEG-PLA)(50/50)作为载体,制备银杏内酯B(GB)聚合物胶束(GB-m PEG-PL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制备GB-m PEG-PLA溶液,再冷冻干燥保存,并对制得的GB-m PEG-PLA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GB-m PEG-PLA的体外释放。所制得的GB-m PEG-PLA载药量为7.5%,包封率为82.2%,平均粒径为74.5 nm;扫描电镜显示胶束为类球形;GB-m PEG-PLA释放曲线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 PEG-PLA胶束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纳米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 胶束 缓释
下载PDF
mPEG-PLA的合成及吡喹酮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兰天 卜祥媛 +1 位作者 吴慧琴 姚瑶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嵌段共聚物,制备吡喹酮mPEG-PLA嵌段共聚物胶束,提高吡喹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采用开环聚合反应合成mPEG-PLA嵌段共聚物,并通过IR、1 H-HMR确证其结构;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共聚物胶束,分别用...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嵌段共聚物,制备吡喹酮mPEG-PLA嵌段共聚物胶束,提高吡喹酮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采用开环聚合反应合成mPEG-PLA嵌段共聚物,并通过IR、1 H-HMR确证其结构;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共聚物胶束,分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及饱和溶解度。结果制备了3种不同嵌段组成的共聚物胶束,扫描电镜下观察为近球形;共聚物胶束的粒径和载药量受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共聚物嵌段比例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筛选得到有机溶剂为丙酮,油水比为1∶4,共聚物嵌段组成为mPEG2000-PLA5000为最适条件;得到胶束的平均粒径为(34.5±5.1)nm,载药量为(19.6±1.8)%,包封率为(74.2±1.6)%。结论 mPEG-PLA聚合物胶束可作为疏水性药物吡喹酮的载体,具有较高的载药性能,能一定程度提高吡喹酮在水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eg-pla 共聚物 吡喹酮 胶束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对夏黑葡萄穗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梁端宾 刘峻 《塑料包装》 CAS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对葡萄穗果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夏黑葡萄为原料,采用2种不同组成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制袋包装夏黑葡萄穗果,并以纯PLA薄膜制袋包装的葡萄穗果作为空白对照,于4℃环境下贮藏,每... 目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对葡萄穗果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夏黑葡萄为原料,采用2种不同组成的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制袋包装夏黑葡萄穗果,并以纯PLA薄膜制袋包装的葡萄穗果作为空白对照,于4℃环境下贮藏,每隔2d测定各项保鲜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组葡萄穗果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可以改善葡萄穗果的贮藏品质和硬度,降低葡萄穗果失重率、腐烂率,减缓Vc含量的流失。结论:ε-聚赖氨酸-壳聚糖-PLA复合保鲜膜能够有效改善夏黑葡萄穗果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穗果 pla Ε-聚赖氨酸 壳聚糖
下载PDF
rhBMP-2/PLA复合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程祥荣 杜兵 韩光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 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 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植入兔股骨内 ,分别于 4,8,12 ,16周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及组织化学观察 ,检测其成骨活性。结果 :构建的活性涂层种植体具有骨诱导能力 ,PLA为rhBMP - 2的良好控释载体。结论 :rhBMP - 2 /PLA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是一种理想的种植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种植体 基因重组人内形成蛋白-2 聚乳酸 控释骨架 成骨活性 pla RHBMP-2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PCL-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及其形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崔志香 涂建炳 +3 位作者 司军辉 刘琼 王乾廷 陈文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6-790 830,共6页
本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对PCL-PLA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 本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芯-壳结构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对PCL-PLA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芯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比对PCL-PLA芯-壳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层溶液推进速度大于芯层时,形成了完整的芯-壳结构;另外,随着壳层溶液推进速度的增加,PCL-PLA复合纤维芯层含量降低;随着纺丝电压和收集距离的增加,PCL-PLA复合纤维平均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壳结构 聚乳酸(pla) 聚己内酯(PCL) 复合纤维
下载PDF
E-BA-GMA三嵌段共聚物对PLA/PBAT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熊凯 焦建 +2 位作者 钟宇科 徐依斌 章明秋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E-BA-GMA)作为增韧剂对聚乳酸(PL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E-BA-GMA的环氧官能团... 研究了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E-BA-GMA)作为增韧剂对聚乳酸(PLA)/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E-BA-GMA的环氧官能团与PBAT/PLA体系的端羧基和端羟基发生反应,使得PBAT与PLA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E-BA-GMA的加入导致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和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PBAT共混物 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增韧
下载PDF
水稻类树状突变体pla1-5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10
作者 封功能 张昌泉 +4 位作者 赵冬生 朱孔志 涂怀洲 徐辰武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在粳稻品种台北309经60 Co-γ辐射诱变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类树状突变体pla1-5,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小且数量增多、分蘖数减少、高位分蘖、穗分化受阻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 在粳稻品种台北309经60 Co-γ辐射诱变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类树状突变体pla1-5,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小且数量增多、分蘖数减少、高位分蘖、穗分化受阻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两个分子标记CHR1027和CHR1030之间,物理距离为58kb,并与SSR标记CHR1028和CHR1029共分离。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注释,该区域内存在5个完整的预测基因。测序分析表明pla1-5突变体中一个编码细胞色素P450CYP78A11的释义基因LOC_Os10g26340第1外显子内缺失了一个碱基T,导致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据此,初步推测细胞色素P450CYP78A11基因为PLA1-5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树状突变体pla1-5 遗传分析 基因克隆 P450CYP78A11
下载PDF
PLA/P(3HB-co-4HB)共混膜的制备及降解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茗匀 张丽影 +2 位作者 侯俊萍 赵小菁 范圣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1,共3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物拉伸性能以及其在土壤及模拟体液中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形貌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3HB-co-4HB)做了...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物拉伸性能以及其在土壤及模拟体液中的质量损失率、表面形貌的测定,研究了其降解行为,并同纯P(3HB-co-4HB)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提高,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共混膜的降解能力显著提高,在土壤中降解90 d质量损失率可达98.2%,模拟体液中降解失重小于土壤降解,为6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pla) 降解 扫描电镜(SEM)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磷脂酶PLA2-Ⅰ 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
12
作者 王博婧 杨冠 +5 位作者 孔菲 高彦飞 王红霞 余晓东 滕艳 杨晓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明确磷脂酶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检测PLA2-Ⅰ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Northern印迹验证PLA2-ⅠB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明确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利用反转录PC... 目的:明确磷脂酶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检测PLA2-Ⅰ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Northern印迹验证PLA2-ⅠB在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明确PLA2-ⅠB在正常小鼠胃组织中的细胞表达类型;利用反转录PCR检测14例人胃癌组织中PLA2-ⅠB的表达情况。结果:PLA2-ⅠB主要表达在小鼠腺胃的主细胞;与癌旁相比,PLA2-ⅠB的表达在93%的人胃癌标本中显著下降。结论:磷脂酶PLA2-Ⅰ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pla2-ⅠB 主细胞 胃癌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 MS的PLA吸管中未知物的筛查识别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景杰 叶蕾 +1 位作者 支朝晖 夏伊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7-1632,共6页
该文采集了不同的PLA吸管样品,通过迁移实验模拟PLA吸管的不同使用场景,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分析PLA吸管向食品模拟液中迁移的化学物质,通过靶向筛查与非靶向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识别出30个迁移物,不同... 该文采集了不同的PLA吸管样品,通过迁移实验模拟PLA吸管的不同使用场景,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分析PLA吸管向食品模拟液中迁移的化学物质,通过靶向筛查与非靶向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识别出30个迁移物,不同吸管样品之间以及不同食品模拟液之间的迁移物有所差异。识别的迁移物可分为低聚物和添加剂两类,其中低聚物可视为非有意添加物,主要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PBAT),以环状结构为主;添加剂包括抗氧剂、润滑剂和增塑剂,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有意添加物(原料、杂质、副反应产物等)。所有迁移物中,仅5种在GB9685-2016的肯定列表中,其余物质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进行危害评估,大部分被判定为CramerⅢ类(高毒)物质,需予以更多关注以确保PLA吸管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吸管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迁移物筛查 危害评估
下载PDF
E-MA-MAH三嵌段共聚物对PLA/PBAT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凯 焦建 +5 位作者 卢昌利 杨晖 麦开锦 董学腾 蔡彤旻 曾祥斌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78-80,共3页
通过研究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三嵌段共聚物(E-MA-MAH)作为相容剂对聚乳酸(PLA)/对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容剂的酸酐官能团与PBAT和PLA共混体系的活性官能团发生反应... 通过研究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三嵌段共聚物(E-MA-MAH)作为相容剂对聚乳酸(PLA)/对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容剂的酸酐官能团与PBAT和PLA共混体系的活性官能团发生反应,增加了界面的粘结力,共混物的韧性提升明显。SEM分析表明,当E-MA-MAH含量为5%时,增韧机理为剪切屈服机理。DSC分析表明:E-MA-MAH的加入后,PLA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BAT共混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韧
下载PDF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15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下载PDF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娟 陆洋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优化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处方。方法: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释放率及总评优化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用Design-Expert 7.0.3软件(试用版)进行数据拟... 目的:优化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处方。方法: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以包封率、粒径、释放率及总评优化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用Design-Expert 7.0.3软件(试用版)进行数据拟合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结果: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2.67±0.88)%;粒径为(248.8±20.3)nm;8 h体外释放率为(42.24±3.35)%,与理论值偏差均小于10%。结论: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甘草次酸长循环脂质体,其体外理化性质稳定,各项指标与理论值均能较好地吻合,模型选用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长循环脂质体 处方优化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plampeg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5-氟尿嘧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尹静波 陈红丹 +3 位作者 罗坤 庄秀丽 陈学思 曹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74-1176,共3页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an antimetabolite drug 5-Fluorouracil were prepared from (poly(lactic) acide)(PLA) or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LA-PEG) as the carrier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sol...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an antimetabolite drug 5-Fluorouracil were prepared from (poly(lactic) acide)(PLA) or poly(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PLA-PEG) as the carrier by using a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conditions of the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such as polymer concentration in organic solvent,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PLA-PEG and PLA/PEG mass ratio were discuss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observed by SEM. The drug content of microspheres was examined by TGA and the drug release in vitro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rug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nano-silica used. The highest drug content in this study was 39.9%. The drug-release kinetics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rolled drug-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聚乳酸(pla) 乳酸-乙二醇(pla—PEG) 微球 纳米二氧化硅 控制药物释放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贾安奎 刘彦轩 +3 位作者 张国林 仲华 林志强 许光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28 d为终点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外周血PLA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升高,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L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PLA可能在脓毒症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 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 ( pla) platelet-neutrophil AGGREGATES ( PNA)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 ( PMA)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莹 雷小峰 +1 位作者 程炎 李志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入院时以及入院后24、48、72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记录END发生情况,据此分为END组、非END组。依次对两组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ACI患者中,发生END者49例,END发生率为24.87%。根据AR的判定标准,END组AR 23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 15例、阿司匹林敏感(AS) 11例,非END组AR 17例、ASR 29例、AS 102例。经单因素分析,END组AR、ASR及PL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均高于非EN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及PLA、PMA、PNA、PLyA均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AR及PLA、PMA、PNA、PLyA水平越高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AR和血小板活化可能都是ACI患者发生END的重要危险因素,AR联合PLA检测对于预测END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据此及时调整抗血小板策略,有望减少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阿司匹林抵抗(AR)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 预测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佑宁 樊国栋 杨小玲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0-53,共4页
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乙二醇的种类及其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70℃,0.8%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乳酸与1%PEG400共聚10h可合成黏均分... 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乙二醇的种类及其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70℃,0.8%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乳酸与1%PEG400共聚10h可合成黏均分子量为2.79×104的PLA-PEG共聚物,且亲水性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 熔融共聚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