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Zaozhuang Gangue Hill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Scenery”and“View”
1
作者 CAO Ying LIANG Zhiwei ZHANG L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Gangue hill is the associated accumulation landscape of long-term coal mining.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gangue hills left in coal mining cities,which not only causes ecological damage but also affects the urban envi... Gangue hill is the associated accumulation landscape of long-term coal mining.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gangue hills left in coal mining cities,which not only causes ecological damage but also affects the urban environment,thus becoming the focus of urban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of coal mining cities.With the increase of people’s demand for ecological leisure,it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to transform gangue hill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to community park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system,as a huge regeneration landform in the city and a unique landscape in the mining area,gangue hill not only needs to be afforested,but also needs to be connected with mining heritages and landscape nodes in the city to for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scenery”and“view”,so as to form an integrated mining cultural landscape system at the urban level.On the basis of this concept,taking the gangue hill of Zhongxing in Zao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bes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ite in the gangue hill via viewshed analysis in GIS.Through this method,the gangue hill and Zhongxing mining heritage are closely combined,so as to establish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scenery”and“view”.It can guid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ightseeing route and footpath system,and also provide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community parks transformed from gangue h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gue hill Zhongxing mining heritage Interaction of“scenery”and“view” Viewshed analysis
下载PDF
城市生态景观区的划定和管控方法——以广州为例
2
作者 陈戈 徐晓曦 李佳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27,共7页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从“守住底线、凸显特色”的原则出发,形成城市生态景观区的划定和管控方法,分析识别广州山边、水边、林边、田边、海边独特的自然禀赋,对生态景观区周边城市建设进行引导,并通过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基础...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从“守住底线、凸显特色”的原则出发,形成城市生态景观区的划定和管控方法,分析识别广州山边、水边、林边、田边、海边独特的自然禀赋,对生态景观区周边城市建设进行引导,并通过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出台系列标准导引等,提高管控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以期为城市空间的形态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景观区 城市设计 广州
下载PDF
“永远发出自己的声音”——叶兆言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3
作者 施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9-184,216,共7页
在新世纪小说创作中,叶兆言紧紧抓住人最本质、最原始的方面,即人的情、欲、性三位一体的情感与欲望的存在,揭示其丰富性、复杂性和顽固性,从而呈现一个个真实的人类自我。他笔下的形象大都是平庸的灰色调人物,融合了严肃与荒诞、正经... 在新世纪小说创作中,叶兆言紧紧抓住人最本质、最原始的方面,即人的情、欲、性三位一体的情感与欲望的存在,揭示其丰富性、复杂性和顽固性,从而呈现一个个真实的人类自我。他笔下的形象大都是平庸的灰色调人物,融合了严肃与荒诞、正经与滑稽、善良与猥琐的性格特征;创作手法的开放与包容、小说质地的厚重与细腻、小说风格的求新求变,构成了新世纪叶兆言创作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欲望 灰色调 顽固 风景
下载PDF
楼阁文学视角下的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风貌研究
4
作者 张卫 崔凌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景观同楼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建废盛衰与历史变迁、楼阁文学与文化积淀联系紧密。文章旨在探究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开拓城市更新发展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 楼阁文学 景观风貌
下载PDF
作为景观的扶贫集体经济
5
作者 邓燕华 王颖异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0,共13页
有关研究多认识到部分扶贫集体经济作为景观而存在,但却未对其生成机制和实际影响开展系统的考察。我们认为,不少原贫困地区难以在短期内培育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精准扶贫阶段设定的紧迫的脱贫时间线,... 有关研究多认识到部分扶贫集体经济作为景观而存在,但却未对其生成机制和实际影响开展系统的考察。我们认为,不少原贫困地区难以在短期内培育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精准扶贫阶段设定的紧迫的脱贫时间线,既促进了部分贫困地区集体经济的快速成长,也导致了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制造了“扶贫景观”。另外,扶贫工作的考核验收方式进一步催生了作为景观的扶贫集体经济在发展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形成。在那些地区,基层政府一方面在辖区内大多数村庄打造简单景观以应对检查组的“普查”,另一方面集中扶贫资源在特定的村庄建设精致景观以回应上级的“抽查”。那些作为景观而存在的扶贫集体经济,主要是为应对验收而存在,难以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扶贫景观 考核验收 景观化
下载PDF
从清宫内务府汉文奏销档看织染局种种
6
作者 崔岩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汉文奏销档中关于织染局的七份档案,通过梳理乾隆和嘉庆年间内织染局设置及所辖人、财、物变更等重要事项,分析了清朝中期织染局的沿革历史、人员构成和分工、所用物料、织造品类和使用去向等种种问...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汉文奏销档中关于织染局的七份档案,通过梳理乾隆和嘉庆年间内织染局设置及所辖人、财、物变更等重要事项,分析了清朝中期织染局的沿革历史、人员构成和分工、所用物料、织造品类和使用去向等种种问题,阐明了织染局作为清代官营织造机构之一的特殊性质和使命,以及与江南三织造的联系和区别。织染局作为清代唯一一处位于京内的官营织造机构,其用丝主要来自江南三织造的供应,在匠役的来源上也与江南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地理条件及生产规模所限,织染局所产丝织原料质量、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别均不能与三织造相比。但是作为随传随办的织造机构,织染局能够灵活应变,满足上用和内用的临时需求,因此在清代官营织造机构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自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织染局迁入万寿山演化为耕织图后,不仅通过精简人员和技艺优化来扩大生产品类和提高产品质量,更与皇帝倡导农桑的政策紧密结合,逐渐形成兼具实际生产意义和政策示范性的场所,同时也满足了皇帝对江南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承载官营生产织造和皇帝人文思想的理想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内务府 汉文奏销档 织染局 耕织图 工匠 染料 生产品类
下载PDF
Study on "Borrowing Scene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motion" in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被引量:1
7
作者 薛晓飞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1期73-76,共4页
One of the main theories of "borrowing scenery" which was "borrowing scene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motion" was expounded from two aspects.And the second aspect was emphasized,that is,integrating s... One of the main theories of "borrowing scenery" which was "borrowing scene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motion" was expounded from two aspects.And the second aspect was emphasized,that is,integrating social beauty into natural beauty so as to produce artistic beauty of landscape,and layer beauty was the main content manifested in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ORROWING scenery "Borrowing scene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motion"
下载PDF
基于设计事理学的中印窗制窗景比较研究——以退思园和风之宫的女性之窗为例
8
作者 成方中 李永春 曾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比较探究设计事理学视角下中印窗制窗景设计的异同,从窗制窗景的背景概念出发,以中国苏州同里古镇和印度斋普尔风之宫的女性之窗为例展开可比性研究。文章采用设计事理学方法,对窗制窗景的形态进行研究,并将其纳入相应的建筑、空间和... 为比较探究设计事理学视角下中印窗制窗景设计的异同,从窗制窗景的背景概念出发,以中国苏州同里古镇和印度斋普尔风之宫的女性之窗为例展开可比性研究。文章采用设计事理学方法,对窗制窗景的形态进行研究,并将其纳入相应的建筑、空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以便比较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通过对设计事理逻辑的分析,讨论了造成中印窗制窗景设计异同的三个层面,从设计主体(人)、设计对象(事)、设计成果(物)等角度进行剖析,探讨了导致中印窗制窗景设计异同的原因,旨在加深对设计文化本质和规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事理学 中印 窗制窗景设计 女性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南阳历代八景诗概述及审美意蕴研究
9
作者 卢富清 白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八景诗是八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早在金代正大年间就已经出现八景诗,现存历代方志中收录的八景诗数量较为可观。这些八景诗横跨三个朝代,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的审美意蕴十分丰富。南阳八景诗的审美意蕴既有古典诗词的共性,... 八景诗是八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早在金代正大年间就已经出现八景诗,现存历代方志中收录的八景诗数量较为可观。这些八景诗横跨三个朝代,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的审美意蕴十分丰富。南阳八景诗的审美意蕴既有古典诗词的共性,也呈现出鲜明的南阳特色。南阳八景诗延续了山水诗的创作传统,诗人们钟情山水,对自然之美进行了观照。此外,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诗人们将南阳的历史文化融汇进八景诗中,使得诗歌带有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呈现出别样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景诗 南阳 审美意蕴
下载PDF
简·奥斯汀小说中的风景抒写
10
作者 薛爱兰 张艳威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风景成为艺术的过程,就是观察者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风景进行审视、构造、抒写的过程。在奥斯汀的小说中,风景被构造成艺术的过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奥斯汀作品时又对其中的风景进行了二次构造,由此形成了读者心... 风景成为艺术的过程,就是观察者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风景进行审视、构造、抒写的过程。在奥斯汀的小说中,风景被构造成艺术的过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奥斯汀作品时又对其中的风景进行了二次构造,由此形成了读者心目中独特的“奥斯汀”式的风景,从而成就了奥斯汀小说经久不衰的神话,成为奥斯汀小说历久弥新的奥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抒写 奥斯汀小说
下载PDF
论息县八景诗的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11
作者 张逸飞 焦体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山川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现存明清息县方志所见八景诗共112首,涉及诗人27位,八景诗题10个。在艺术特色方面,息县八景诗用典丰富、对仗工整,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八景诗人结合息县的自然人文风光,围绕着固定的景...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山川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现存明清息县方志所见八景诗共112首,涉及诗人27位,八景诗题10个。在艺术特色方面,息县八景诗用典丰富、对仗工整,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八景诗人结合息县的自然人文风光,围绕着固定的景观内容进行创作,彰显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文学价值方面,息县八景诗整体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与贯穿古今的沧桑之感,具有独特的文学地域学价值和审美意蕴。同时,息县八景诗在保存息县作家作品、研究息县本土文学发生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县 八景诗 艺术特色 文学价值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湿地保护可持续路径解析——以苏州为例
12
作者 张冠湘 付元祥 +1 位作者 冯育青 张大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6-79,83,共5页
长三角湿地是一个复杂、动态、跨区域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的重要城市苏州湿地保护为切入点,研究总结苏州湿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苏州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湿地是一个复杂、动态、跨区域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的重要城市苏州湿地保护为切入点,研究总结苏州湿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苏州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将保护规划重点聚焦湿地保护质量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修复,考虑流域协同保护,从人文生态视角发掘湿地自然与文化资源,提质特色湿地景观,提高湿地科学管理等方面,这些尝试对长三角乃至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湿地保护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湿地 苏州湿地 人地矛盾 问题导向 整体性保护 湿地水乡风貌 湿地科学管理
下载PDF
蓄热式电采暖参与消纳受阻风光的源荷协调滚动调度
13
作者 李伟 周云海 +2 位作者 宋德璟 石亮波 陈奥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具有时移性和连续可调性,可作为需求侧资源解决乡村地区新能源消纳困难与清洁供暖问题。当前实施的峰谷分时电价,不能根据源荷变化有效引导电采暖运行以消纳受阻风光。因此提出采用场景法描述风光荷的不确定性,根据源... 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具有时移性和连续可调性,可作为需求侧资源解决乡村地区新能源消纳困难与清洁供暖问题。当前实施的峰谷分时电价,不能根据源荷变化有效引导电采暖运行以消纳受阻风光。因此提出采用场景法描述风光荷的不确定性,根据源荷峰谷时段变化确定分时电价。并且考虑电采暖响应分时电价时出现用电同时率高问题,引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建立以蓄热式电采暖运行成本和系统负荷峰谷差期望最小的日前日内源荷协调优化模型,滚动调整每时段各灵活资源出力。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电采暖 受阻风光消纳 分时电价 需求价格弹性 源荷优化
下载PDF
大规模水能富集电网短期多目标嵌套多能互补运行方式研究
14
作者 章雅雯 马光文 +2 位作者 朱燕梅 黄炜斌 姚铧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4,共7页
在“双碳”的背景下,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内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能源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不同断面输送电任务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区分内外层,逐层递进优化并尽可能消纳风光清洁能源... 在“双碳”的背景下,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多能互补系统内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能源深度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在考虑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不同断面输送电任务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区分内外层,逐层递进优化并尽可能消纳风光清洁能源,且兼顾全网源荷匹配程度的多目标嵌套多能互补模型,两层均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MILP)进行求解。内层立足于断面角度,以通道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将水风光打捆进行互补优化,使其出力最大化,尽可能占满通道。外层立足于全网角度,以源荷匹配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全网水风光电源联合调节后的剩余负荷波动最小来表达源荷匹配目标,使剩余负荷平稳。本文以西南某水能富集地区大规模电网为研究对象,包含304座水电站,12个断面,选取夏秋丰水期和冬春枯水期风光峰谷差最大日、风光平均发电日共4个典型日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电网丰水期平均通道利用率约为80%,枯水期平均通道利用率约为40%,丰枯期内全网剩余负荷波动率均小于5%。得出以下结论:在夏秋丰水期,水风光系统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电能,在冬春枯水期,水风光系统出力过程更为稳定。在风光出力平稳时期可为电网提供更多电能,同时使得电网运行更为稳定。本次研究成果对大规模水能富集地区电网多能互补优化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水能富集电网 水风光互补系统 多断面跨流域补偿 分层嵌套 短期调度
下载PDF
宗白华“情景交融”论的三重内涵和理论生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鹏飞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宗白华立足中西比较,从形上哲思、主体人格与艺术本体、批评和创作实践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构起了“情景交融”论,赋予其心物合一、人生艺术化与价值升华、艺术形象创造的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推动了这一传统美学和诗学思想向更具理论... 宗白华立足中西比较,从形上哲思、主体人格与艺术本体、批评和创作实践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建构起了“情景交融”论,赋予其心物合一、人生艺术化与价值升华、艺术形象创造的相互关联的三重内涵,推动了这一传统美学和诗学思想向更具理论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现代美学命题转换。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宗白华整合了中西资源,在坚守文化本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这种中西互鉴的理论生成模式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情景交融 心物 意境 比兴
下载PDF
“景”与“诗景”:唐代文人园林景观审美与诗学概念的形成
16
作者 王书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景”在唐代成为一个具有景观审美义的诗学概念,与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审美密切相关。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营造与审美促使山水审美由宏观远赏向微观近赏转变,自然山水向园林山水延伸,“园景”成为继自然山水之后又一重要的诗歌书写对象... “景”在唐代成为一个具有景观审美义的诗学概念,与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审美密切相关。唐代文人的园林景观营造与审美促使山水审美由宏观远赏向微观近赏转变,自然山水向园林山水延伸,“园景”成为继自然山水之后又一重要的诗歌书写对象。不仅“景”“风景”“景物”等用来描述园景,而且出现了“胜景”“清景”“幽景”等丰富的品鉴园林景观的诗歌语汇。同时,在“采园景入诗”之主动行为与普遍行为的影响下,“吟景”“入诗”“诗情”“诗境”等诗语大量涌现,“诗境”概念应运而生。由“景”到“诗景”,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园林景观审美在诗学概念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景 园林景观审美 诗学概念
下载PDF
图像学视域下风景古香缎的意象表达研究(1951-1989)
17
作者 邹晓琴 龚建培 《江苏丝绸》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风景古香缎中承载的图像不仅清晰的展现了各时期普罗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更是作为见证美好生活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创作。本文基于图像学的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图像学的三个层次对风景古香缎的意象表达进行探... 风景古香缎中承载的图像不仅清晰的展现了各时期普罗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更是作为见证美好生活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创作。本文基于图像学的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图像学的三个层次对风景古香缎的意象表达进行探析,第一个层面是对风景古香缎意象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第二个层面是从人文、历史等角度对其意象生成原因展开探析;第三个层面考察其意象表达与时代背景、民族精神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通过对风景古香缎意象表达的图像学分析、研究,可以发现风景古香缎在元素构成、造型与色彩上都有着鲜明的织锦工艺特征,其纹饰与图像蕴涵着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研究结果可为近现代丝绸设计和丝绸文化研究提供新路径与可资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风景古香缎 意象表达:1951-1989
下载PDF
宋代服饰文化中“一年景”的美学价值及应用浅析
18
作者 肖颖 安红 +1 位作者 李娅淑 周安琪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3期136-138,共3页
文章基于对宋代“一年景”花冠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及其设计应用方法的探析,通过结合宋代服饰文化,分析宋代“一年景”花冠的自然、造型、色彩等美学特征及其蕴含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探究将“一年景”花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的路径与方法... 文章基于对宋代“一年景”花冠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及其设计应用方法的探析,通过结合宋代服饰文化,分析宋代“一年景”花冠的自然、造型、色彩等美学特征及其蕴含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探究将“一年景”花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的路径与方法。研究认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可以通过对“一年景”花冠进行元素提取、解构重组、图形变幻、情感融合等方法进行设计融合。文章通过对宋代服饰文化的探究,为现代服饰设计的创新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服饰文化 “一年景”花冠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民族文化与王蒙小说“狂欢化”语言风格的形成
19
作者 邓永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王蒙在新疆生活了十六年,并通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深入多民族文化内核。这段经历成为王蒙新时期“思想和文学创作新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王蒙新时期创作主题的拓展、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他的“新...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王蒙在新疆生活了十六年,并通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深入多民族文化内核。这段经历成为王蒙新时期“思想和文学创作新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王蒙新时期创作主题的拓展、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他的“新疆经验”,尤其是维吾尔语言文化经验。例如,王蒙在《这边风景》中,就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汉/维双语混合思维下的汉语叙事特征,使其小说语言呈现出了“多声部”的现象。这一创作经验为其“狂欢化”语言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语言风格 维吾尔语 “狂欢化” 《这边风景》
下载PDF
文学借景在南宋盘洲园中的运用
20
作者 胡玉琦 彭依帆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6期195-198,共4页
为了探究南宋文人园林中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作用原理,更好地促进传统园林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南宋盘洲园为研究对象,用景名为切入点来分析南宋盘洲园文学借景的“借用”效果——借时间之“景”、借空间之“景”,并以此达到空间生产的目的... 为了探究南宋文人园林中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作用原理,更好地促进传统园林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南宋盘洲园为研究对象,用景名为切入点来分析南宋盘洲园文学借景的“借用”效果——借时间之“景”、借空间之“景”,并以此达到空间生产的目的。盘洲园的文学借景是南宋文人对“出仕”和“入仕”矛盾心理的反映,也是中国园林与诗词文化交融的现实体现。以盘洲园景名讨论文学借景的同时,借助诗歌这种媒介去感受南宋时期的园林风貌,思考时代背景中的社会文化问题与人文思想,对其进行再认知,整理转换形成当下中国园林文化的实践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名 南宋园林 盘洲园 文学借景 洪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