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47
1
作者 毕春娟 陈振楼 +2 位作者 许世远 李丽娜 陈晓枫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9-314,共6页
选择长江口滨岸潮滩最具代表性的4个岸段,在广泛的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样点生物量较大的几种大型底栖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的潮滩中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并对河蚬和缢蛏的生物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 选择长江口滨岸潮滩最具代表性的4个岸段,在广泛的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样点生物量较大的几种大型底栖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的潮滩中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并对河蚬和缢蛏的生物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蚬是长江口滨岸潮滩分布最广的大型底栖动物。其软体组织对Cu、Mn和Zn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秋季时BSAFs值分别达2.01、1.41和2.85;河蚬对Cu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作用,不同岸段河蚬体内Cu含量差异不大.软体动物麂眼螺和泥螺幼体以及所有甲壳动物对Cu有明显的富集作用,BSAFs值达2.97~7.97.单位面积的泥螺幼体对Cu,Pb、Fe和Cr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其它底栖动物,对Mn、Zn的吸收量仅少于浒浦的河蚬.与我国海洋生物的质量标准相比。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贝类的生物质量总体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大型底栖动物 累积 潮滩 长江口
下载PDF
红树林植被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光程 余丹 +1 位作者 叶勇 陈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红树林与其周边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比较,以及生境变化对动物群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红树林植被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从物种数量上看,软体动物和甲壳... 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红树林与其周边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比较,以及生境变化对动物群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红树林植被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从物种数量上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构成了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部分。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海水盐度、潮位和土壤特性等,但在小范围区域,林内动物的分布更多地与红树林植被特性和潮位有关。因此,由于红树林植被破坏或者恢复引起的生境变化,将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常见物种种群的变化,尤其对底上动物影响明显;随着人工恢复红树林的发育,林内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相应增加,优势种也发生变化。相比位于相同潮位的无植被滩涂,红树林可促进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分布 恢复
下载PDF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蓉 叶勇 +1 位作者 陈光程 翁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以九龙江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林为研究对象,在白礁选取10 a生和5 a生人工桐花树林及天然成熟桐花树林,以光滩为对照,比较不同林龄桐花树林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在浮宫选8 a生桐花树林和光滩与白礁红树林对照,比较潮位、... 以九龙江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林为研究对象,在白礁选取10 a生和5 a生人工桐花树林及天然成熟桐花树林,以光滩为对照,比较不同林龄桐花树林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在浮宫选8 a生桐花树林和光滩与白礁红树林对照,比较潮位、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为红树林植被恢复的生态系统改造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丰度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呈负相关,且随盐度降低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整体而言红树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光滩都要高.光滩甲壳类动物生物量不低于红树林,有些值比红树林更高,但是多毛类生物量远低于红树林.光滩和红树林主要优势种不同,且不同发育程度的红树林底栖动物种类和结构也不同.潮位对红树林底栖动物数量和结构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树 恢复 大型底栖动物
下载PDF
城镇化对湟水河上游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宁 陈阿兰 +3 位作者 杨春江 孙瑜旸 马国良 马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70-3576,共7页
2015年4月(枯水季)和8月(丰水季),调查了受不同城镇化强度影响的青海省湟水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水体的理化性质及底栖动物群落。并以城镇化强度指标的不透水地表面积比(PIA)与溪流水质和生物群落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2015年4月(枯水季)和8月(丰水季),调查了受不同城镇化强度影响的青海省湟水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水体的理化性质及底栖动物群落。并以城镇化强度指标的不透水地表面积比(PIA)与溪流水质和生物群落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温、TN、TP、NH+4-N、PO34-P、电导率、水深、水面宽、细砂淤泥比(%)与PIA呈显著正相关,与草地(%)、林地(%)呈显著负相关。底栖动物指标与PIA的拟合曲线表明,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集食者(%)、耐污类群(%)及BI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余各项指标则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总分类单元数、丰富度指数、水生昆虫中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hopetra和毛翅目Trichopetra(简称,EPT)(%)及捕食者(%)、撕食者(%)、滤食者(%)、刮食者(%)与PIA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地(%)、草地(%)呈显著正相关。但BI指数、集食者(%)、耐污类群(%)、寡毛纲(%)、与PIA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城镇化强度的提高,湟水河上游物理生境退化、水体氮、磷营养水平逐步提高、敏感底栖动物消失、耐污物种个体数量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 城镇化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透水地表面积比(PIA)
下载PDF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光程 叶勇 卢昌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选择林龄为4(K4)、7(K7)、19(K19)和43 a(K43)的人工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以及两片光滩(NF1和NF2)作为对照,比较福建九龙江口不同恢复时间的秋茄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大于光滩,K4、K7的物种数大... 选择林龄为4(K4)、7(K7)、19(K19)和43 a(K43)的人工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以及两片光滩(NF1和NF2)作为对照,比较福建九龙江口不同恢复时间的秋茄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大于光滩,K4、K7的物种数大于K19,K43.在获得的22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弧边招潮(Uca arcuata)、秀丽长方蟹(Metaplaxelegans)、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和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为优势种.秋茄幼林内的优势种为秀丽长方蟹,而弧边招潮则是光滩和K19、K43的优势种.腹足类主要分布在K4、K7.K19和K43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但与K4和K7不同,说明恢复时间达到19年后,秋茄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发育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水葫芦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区域内外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8
6
作者 王智 张志勇 +2 位作者 张君倩 张迎颖 严少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9,共8页
于2010年8~10月对滇池白山湾人工控制性种养的约70hm2的水葫芦区、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采样分析,探讨了水葫芦种养工程区域内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葫芦区、近水葫芦区及远水葫芦区,底栖动物总密度分别为294.5,159,26... 于2010年8~10月对滇池白山湾人工控制性种养的约70hm2的水葫芦区、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采样分析,探讨了水葫芦种养工程区域内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葫芦区、近水葫芦区及远水葫芦区,底栖动物总密度分别为294.5,159,261ind/m2,其中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绝对优势种,分别占各自区域总密度的68.3%,59.6%和86.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体总磷(TP)和底泥非稳定态磷(Labile-P)与霍甫水丝蚓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表明霍甫水丝蚓对水体的富营养状况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水葫芦区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P〈0.05),在水葫芦区、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分别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4种、10种和6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0,0.57和0.54.种植水葫芦后,在水葫芦区及近水葫芦区,10月份的Margalef、Shannon-Wiener、Simpson和Peilou指数较8月份和9月份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远水葫芦区,却未出现类似的结果.一定面积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对大型富营养化湖湾水体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富营养化 水体修复 群落结构 底栖动物
下载PDF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3 位作者 李尚鲁 陈少波 仇建标 周志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非常明显,春季的物种数(53种)明显高于秋季(25种),而两个季节都出现的物种只有17种。浙南大型底栖藻类平均生物量为540.16g·m-2,春季(722.18g·m-2)明显高于秋季(358.14g·m-2);从垂直分布来看,秋季与春季各断面生物量也并不相同,秋季低潮区739.45g·m-2>中潮区334.95g·m-2>高潮区0g·m-2;春季中潮区1 943.30g·m-2>低潮区965.03 g·m-2>高潮区290.41g·m-2。从物种优势度可以看出,两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在群落的功能地位上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如春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是第1优势种,而秋季却成第2优势种。Shannon-Winner指数(H′)、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秋季分别为1.38±0.66、0.70±0.38、0.93±0.41,春季分别为1.65±1.09、1.07±0.63、0.80±0.38。各断面多样性相差较大,这与浙南各断面的大型底栖藻类的稳定和复杂性有很大关系,这一点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也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大型底栖藻类 物种 生物量 优势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西南山区河流阶梯—深潭系统的生态学作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兆印 程东升 +1 位作者 何易平 王洪铸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6,共8页
山区河流发育的阶梯—深潭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学作用。阶梯—深潭系统增大水流阻力和河床抗冲刷力,稳定了河床和岸坡。大卵石堆积成阶梯,细颗粒泥沙在深潭河段的缓流滞流区沉积下来形成淤泥层,形成适宜多种生物的栖息地。选择小江支流... 山区河流发育的阶梯—深潭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学作用。阶梯—深潭系统增大水流阻力和河床抗冲刷力,稳定了河床和岸坡。大卵石堆积成阶梯,细颗粒泥沙在深潭河段的缓流滞流区沉积下来形成淤泥层,形成适宜多种生物的栖息地。选择小江支流———深沟、蒋家沟和小白泥沟,以及四川九寨沟和金沙江进行野外实验、取样分析。结果发现阶梯—深潭系统较发育的深沟和九寨沟底栖动物密度高达552个/m2,生物量高达5.96 g/m2。而邻近的小白泥沟和蒋家沟底栖动物密度仅0.75个/m2,生物量不到0.006 g/m2。考虑河流不同部位底质、水深、流速等特性,提出了生物栖息地多样性及其计算方法,研究发现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随栖息地多样性增加而增加。利用阶梯—深潭系统治理山区河流,既能保持河道稳定,又能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深潭系列 河流生态 大型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栖息地多样性
下载PDF
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藻类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磊 张秀梅 +1 位作者 吴忠鑫 张沛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附着藻类共3门13种,其中红藻门(Rhodophyta)藻类...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附着藻类共3门13种,其中红藻门(Rhodophyta)藻类的种类数最多(6种),褐藻门(Phaeophyta)藻类的平均生物量最大(92.724 g/m2)。人工鱼礁上附着的藻类群落渐趋成熟;夏秋季藻类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冬季。聚类分析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石块礁和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结构相似度(83.1%)较高,其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混凝土礁体。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对藻类群落变化的解释量达到47.6%。影响自然礁石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N、P营养盐,而影响石块礁和混凝土礁体上藻类群落变化的次要因子为pH和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藻类群落 人工鱼礁 去趋势对应分析 主成分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在漳河上游水生态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文彦 孟宪智 +1 位作者 张世禄 孔凡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了解漳河上游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5年非汛期和汛期对漳河上游的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所调查站点的水质和人为扰动情况,将布设的12个站点分为参照点(4个)和受损点(8个)。使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对漳河上游水生... 为了解漳河上游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5年非汛期和汛期对漳河上游的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所调查站点的水质和人为扰动情况,将布设的12个站点分为参照点(4个)和受损点(8个)。使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对漳河上游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对4个类型的18个候选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以及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筛选出构建漳河上游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4个核心参数,分别为总分类单元数、(甲壳类+软体类)单元百分比、耐污分类单元数百分比和捕食者百分比。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获得漳河上游12个站点的B-IBI值。结果表明,漳河上游的12个站点中,5个站点为健康或亚健康状态,3个站点为一般状态,4个站点为较差或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河上游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完整性 水生态评价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永定河水系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3
11
作者 孔凡青 崔文彦 周绪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55,共6页
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为了解永定河水系的水生态健康状况,2016年对永定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布设样点30个,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其中水生昆虫33种(摇蚊科16种),环节动物门3种,软体动物2种。从耐污值(Tol... 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为了解永定河水系的水生态健康状况,2016年对永定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布设样点30个,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其中水生昆虫33种(摇蚊科16种),环节动物门3种,软体动物2种。从耐污值(Tolerance Value,TV)看,TV≤3的敏感类群所占百分比为13.2%,TV≥7的耐污类群所占百分比为44.7%。从类群出现频率看,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种分别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德永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tokunagai)和云集多足摇蚊(Polypedilum nubifer),分别为46.7%、40.0%和36.7%,3个物种均为耐污值较高的种类。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方法评价永定河水系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确定永定河水系生态状况评价B-IBI的核心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和BI指数(Botic Index)3个指标。根据比值法,以参照点25%分位数确定永定河水系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标准。根据参照点25%分位数确定永定河水系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标准,即B-IBI>2.13为健康,1.60~2.13为亚健康,1.06~1.60为一般,0.53~1.06为较差,0~0.53为极差。B-IBI评价结果显示,永定河水系6.7%河段处于健康状态,23.3%河段处于亚健康状态,36.7%河段处于一般状态,20.0%河段处于较差和13.3%处于极差状态。除官厅水库坝上和宁车沽闸下外,其余样点的底栖动物完整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表明永定河水系水体的健康状况整体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水系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健康评价 B-IBI指数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坤 黄勃 刘福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5-680,共6页
于2010年3—12月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进行4次采样,研究该地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栖息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季节红树林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差异极大,大型底栖动物种类... 于2010年3—12月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进行4次采样,研究该地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栖息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季节红树林群落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差异极大,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以冬季为最多(45种),夏季为最少(28种),生物量以秋季为最高(272.78 g.m-2),夏季为最低(165.93 g.m-2),密度以冬季为最大(679.25 m-2),夏季为最小(504.95 m-2)。对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栖息密度及不同红树群落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站位-季节间无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生物量、均匀度指数在站位间差异显著(P<0.05)。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底质和红树种类是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东寨港红树林恢复有利于底栖动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东寨港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指标与标准 被引量:155
13
作者 张远 徐成斌 +2 位作者 马溪平 张铮 王俊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9-927,共9页
根据2005年4月期间辽河流域25个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参照点12个,受损点13个),通过指数值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分析,从20个候选指数中筛选出了辽河流域的B-IBI构成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前... 根据2005年4月期间辽河流域25个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参照点12个,受损点13个),通过指数值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分析,从20个候选指数中筛选出了辽河流域的B-IBI构成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个体相对丰度和粘附者个体相对丰度6个生物指数.其中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反映群落丰度,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反映个体数量比例,敏感类群个体相对丰度反映生物耐污能力,粘附者个体相对丰度反映小生境质量.采用比值法计算每种生物的指数值,并将各个生物指数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健康等级标准,并对小于25%分位数值的分布范围进行4等分,提出了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标准:B-IBI>3.66为健康,B-IBI=2.75~3.66为亚健康,B-IBI=1.83~2.75为一般,B-IBI=0.92~1.83为差,B-IBI<0.92为极差.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25个样点中9个为健康,8个为亚健康,2个为一般,3个为较差,3个极差.B-IBI与水质状况、栖息地环境质量显著相关,其中与DO、栖息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CODCr、CODMn、BOD5、悬浮物、氨氮、总磷、总氮、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B-IBI指数 生态完整性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基于B-IBI指数的温榆河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柳 李泳慧 +2 位作者 王俊才 杨玉格 丁振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13-3322,共10页
基于温榆河底栖动物和水质采样数据,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方法,进行温榆河生态健康评价,并探求河流水质与B-IBI指数的相关性。通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以及相关性分析等,确定研究区B-IBI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单元数、总生物量、... 基于温榆河底栖动物和水质采样数据,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方法,进行温榆河生态健康评价,并探求河流水质与B-IBI指数的相关性。通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以及相关性分析等,确定研究区B-IBI指标体系,包括总分类单元数、总生物量、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生物指数和粘附者个体丰度6个指标。根据参照点25%分位数确定温榆河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标准,即B-IBI>1.821为健康,1.366—1.821为亚健康,0.910—1.366为一般,0.455—0.910为较差,0—0.455为极差。结果表明,温榆河27.3%河段处于健康状态,9.1%河段处于亚健康状态,13.6%河段处于一般状态,50%河段处于较差和极差状态。河流水质与B-IBI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549,表明生物指标作为水体评价的补充指标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河流生态健康 B-IBI指数 水质
下载PDF
河口盐沼植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0
15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刘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6-333,共8页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海三棱藨草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不同盐沼带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盐沼植物群落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 :1沿着河口盐沼海拔梯度 ,从低位盐沼到高位盐沼 ...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海三棱藨草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不同盐沼带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盐沼植物群落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研究发现 :1沿着河口盐沼海拔梯度 ,从低位盐沼到高位盐沼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 ;2盐沼植被与底栖动物群落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植株高度、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底栖动物密度、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的相关性最显著 ;3盐沼植被影响底栖动物群落 ,是由于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构导致盐沼生境结构复杂 ,增加了沉积物表层环境的结构异质性 ,使生境多样化 ,给底栖动物提供了大量生活空间 ;4不同盐沼带海三棱藨草群落的差异 ,提供了盐沼表层地貌的变化。这种变化及植物结构的复杂化 ,在为一些动物提供拓殖地的同时 ,也为底栖动物躲避捕食者提供了良好的避护所 ;5盐沼植被可以改变河口潮滩生境中的沉积环境 ,并通过消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盐沼植物 底栖动物群落 植物群落特征 崇明海滩 长江口
下载PDF
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曾宴平 马家海 +2 位作者 陈斌斌 蔡永超 高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然后是秋季,夏季最少。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海藻群落优势种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孔石莼(Ulva pertu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调查结果表明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岛 大型底栖海藻 生物量 优势种 季节性变化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分布及药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欣 黄晓林 +3 位作者 南海函 陈少波 仇建标 余海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824,共7页
通过对浙南地区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并分析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的区系特征,本次调查的61种大型底栖藻类中,已有药用记载的底栖藻类达到51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脑血管、清热解毒、化瘀... 通过对浙南地区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并分析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的区系特征,本次调查的61种大型底栖藻类中,已有药用记载的底栖藻类达到51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脑血管、清热解毒、化瘀祛痰、利水降压、驱虫等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大型底栖藻类 生物量 药用价值
下载PDF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1,共5页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 ,优势种为河蚬 (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 (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 ,优势种为河蚬 (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 (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 (Helicetridenstientsinen 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 ,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底栖动物资源 生态学特征 环境功能 岛屿湿地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8
19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42-1647,共6页
通过对长江口南岸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围垦潮滩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围垦对潮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围垦使底栖动物群落种类减少 ,种类组成发生变... 通过对长江口南岸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了围垦潮滩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围垦对潮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围垦使底栖动物群落种类减少 ,种类组成发生变化 ;总趋势是 ,围垦以后 ,甲壳动物种类明显减少 ,由 7种减少到 1种 ;随着围垦时间延长 ,多毛类种类减少 ,由 4种减少到 3种 ,直到最后消失 ;而软体动物和昆虫幼虫种类所占比例则明显增加 ,分别从占总种数的 2 9.41 %、5 .89%增加到 5 0 .0 0 %和 2 5 .0 0 % ;2围垦 1 a且仍受潮水影响的潮滩 ,底栖动物种类丰度虽有降低 ,但其密度和生物量却明显增加 ,分别从 1 3 2 .1 0个 /m2 、3 5 .3 1 g/m2 (湿重 )增加到 2 1 8.3 2个 /m\+2和 79.66g/m2 (湿重 ) ;围垦 2 a且潮水不能进入的潮滩 ,底栖动物生物量大大降低 ,降到 3 .0 2 g/m2 (湿重 ) ;3围垦时间短且仍受潮水影响的潮滩与未围垦的自然潮滩相比 ,其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不明显 ;围垦时间长且潮水不能进入的潮滩 ,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反映了围垦导致潮滩湿地生境退化 ;4围垦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是通过改变潮滩湿地生境中的多种环境因子造成的 ,如潮滩高程、水动力、沉积物特性、植被演替等 ,是各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潮滩 围垦 长江口南岸
下载PDF
应用人工阶梯-深潭治理下切河流——吊嘎河的尝试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余国安 王兆印 +1 位作者 张康 刘怀湘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我国西南山区下切河流——吊嘎河上利用人工阶梯-深潭进行河流治理的野外试验。吊嘎河河床严重侵蚀下切,由此引发塌岸、滑坡甚至泥石流灾害,河流生态环境变化剧烈,水生生态受到抑制。在吊嘎河中上游选取长约150m河段,模仿自然阶梯-深... 在我国西南山区下切河流——吊嘎河上利用人工阶梯-深潭进行河流治理的野外试验。吊嘎河河床严重侵蚀下切,由此引发塌岸、滑坡甚至泥石流灾害,河流生态环境变化剧烈,水生生态受到抑制。在吊嘎河中上游选取长约150m河段,模仿自然阶梯-深潭的地貌及结构特点,布置人工阶梯-深潭,并对河流微地貌、水生栖息地环境及生态进行了5个月的观测。人工阶梯-深潭布置后,试验段河床持续冲刷下切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维持了较为稳定的水生栖息地环境,同时水生栖息地多样性增加。采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评价河流生态显示,吊嘎河的水生生态也得到明显改善。吊嘎河野外试验初步表明,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是山区下切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下切河流治理 人工阶梯-深潭 河流微地貌 水生生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