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lncRNA TUG1下调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症小体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婷婷 陈建红 +1 位作者 刘爱翠 李海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3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模型+敲低lncRNA TUG1组[model+lncRNA TUG1短发夹RNA(shRNA)组]和model+shRNA非靶标(NT)组,每组10只。分别采集12周龄第1天(3月龄)和32周龄第1天(8月龄)小鼠外周血和脑皮质组织,并分离皮质中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每个时间点每组5只小鼠。Real-time PCR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水平,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补体蛋白C1r和C1s mRNA的水平。ELISA法测定其外周血浆中MIF含量。对3月龄和8月龄小鼠脑皮质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CCK-8法测定上述2种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MIF、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8月龄各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结果3月龄和8月龄时,与WT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相比,model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升高;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以及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和NLR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而NLRP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shRNA NT组小鼠上述所有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因子表达上调与脑皮质内NLRP1炎症小体激活成正相关,敲低lncRNA TUG1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长链非编码RNA 牛磺酸上调基因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Associations of content and gene polymorphism of macrophage inhibitory factor-1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Xun-Jun Yang Xiao-Ou Wang +1 位作者 Yao Chen Song-Dao Y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41期6378-6390,共13页
BACKGROUND The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inhibitory factor-1(MIC-1) is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 However, whether MIC-1 gene polymorphism is correlated with r... BACKGROUND The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inhibitory factor-1(MIC-1) is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 However, whether MIC-1 gene polymorphism is correlated with relevant diseases is not yet reported.AIM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in MIC-1 exon region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METHODS This case-control study enrolled 17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CHC) in the case group, and 82 healthy subjects from the same region who had passed the screening examination comprised the control group. The genotypes of rs1059369 and rs1059519 loci in the MIC-1 gene exon were detected by DNA sequencing. Also, the MIC-1 level, liver function metrics, liver fibrosis metrics, and HCV RNA load were determined. Un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these parameter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dependent relevant factors of CHC.RESULTS The plasma MIC-1 level in the CH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type II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known as PIIINP), type IV collagen, and HCV RNA(P < 0.05), where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P < 0.05). The genotype and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t the rs1059519 locu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The allele frequency maintain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Pc < 0.05).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ST, PIIINP, MIC-1, and genotype GG at the rs1059519 locus were independent relevant factors of CHC(P < 0.05). Linkage disequilibrium(LD) was found between rs1059369 and rs1059519 loci,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aplotype A-C between the CHC and control groups(P < 0.05). Meanwhile, we found the MIC-1 level trend to increase among rs1059519 genotypes(P = 0.006) and the level of MIC-1 in GG genotype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C genotype(P = 0.009,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CONCLUSION Plasma MIC-1 level was increased in CHC patients and correlated with liver cell damage, liver fibrosis metrics, and viral load. The polymorphism at the MIC-1 gene rs1059519 locus was correlated with HCV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plasma MIC-1 level. G allele and GG genotype may be an important susceptible factor for C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Chronic infection Exon region Polymorphism macrophage inhibitory factor-1 Case-control study
下载PDF
血清MIF、MCP-1、suPAR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合并ARDS风险的关系
3
作者 闫晓笑 刘桢干 +3 位作者 李燕 杨立明 苗慧慧 王跃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20)、严重脓毒症组(n=48)和脓毒症休克组(n=18)。入院72 h内参考ARD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RDS组(n=27)和非ARDS组(n=59)。检测并比较各组脓毒症患者血清MIF、MCP-1、suPAR水平。收集ARDS组与非ARDS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感染类型、既往史、心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总胆固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F、MCP-1、suPAR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分别为(94.02±10.13)、(506.55±45.15)、(13.89±3.95)ng/mL,均高于脓毒症组[(76.93±7.01)、(148.38±35.74)、(6.07±2.13)ng/mL]和严重脓毒症组[(85.46±8.74)、(327.08±40.62)、(8.42±1.07)ng/mL],而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与非ARDS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合并症、感染类型、白细胞计数、心率、吸烟史、饮酒史、血乳酸、AST、ALT、总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有急腹症和胰腺炎占比及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均高于非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腹症、胰腺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IF、MCP-1、suPAR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均能预测脓毒症患者ARDS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10、0.917,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血清MIF、MCP-1、suPAR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并发ARDS密切相关,且血清MIF、MCP-1、suPAR水平对ARDS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糖类抗原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4
作者 郑舒丹 杨柳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IC-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以术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MIC-1、CA19-9分别及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9-9、MIC-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MIC-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MIC-1、CA19-9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84.21%)均低于三者分别诊断(92.11%、90.79%、90.79%),特异度(91.67%)均高于三者分别诊断(79.17%、83.33%、75.00%)。三者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96.97%,阴性预测值为64.71%。结论在对胰腺肿瘤进行良恶性诊断时,采用超声内镜、MIC-1、CA19-9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9-9 胰腺癌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对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诊断价值
5
作者 蔡蓉蓉 施平平 顾春燕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诊的150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感染组(n=40)和低危型HPV感染(n=11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经阴道镜活检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100)。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HPV-DNA分型试剂盒检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MGB1和CXCL1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MIF染色强度。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对比低危型和高危型HPV感染组HMGB1、MIF和CXCL16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对高危型HPV感染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与低危型HPV感染组相比,高危型HPV感染组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更高(均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48、0.684、0.791和0.93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2.577、3.152、2.096,均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HMGB1、MIF和CXCL16与不同HPV感染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615、0.633、0.649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MGB1、CXCL16水平和MIF阳性细胞占比得分显著高于低危型和对照组,临床检查中应用HMGB1、MIF和CXCL16联合检测可提升高危型HPV感染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分型 感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 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
下载PDF
lncRNA MIF-AS1调节miR-423-5p/PYCR1轴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杨剑波 邵继春 +2 位作者 曾治军 赵涛 王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44-2549,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反义RNA1(MIF-AS1)调节miR-423-5p/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敲低MIF-AS1或下调miR-423-5p表达,检测PC患者肿瘤...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反义RNA1(MIF-AS1)调节miR-423-5p/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敲低MIF-AS1或下调miR-423-5p表达,检测PC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和细胞中MIF-AS1、miR-423-5p和PYCR1 mRNA的表达;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PYCR1蛋白表达;验证miR-423-5p和MIF-AS1、PYCR1的关系。结果MIF-AS1、PYCR1 mRNA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miR-423-5p呈低表达。沉默MIF-AS1可抑制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PYCR1表达,上调miR-423-5p表达,诱导细胞凋亡(P<0.05);抑制miR-423-5p表达可逆转沉默MIF-AS1对PC3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MIF-AS1、PYCR1与miR-423-5p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结论沉默MIF-AS1可能通过上调miR-423-5p来抑制PYCR1表达,抑制PC细胞的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反义RNA1 miR-423-5p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 前列腺癌 恶性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via the PI3K/Akt pathway 被引量:13
7
作者 Guo-Qing Li Juan Xie +1 位作者 Xiao-Yong Lei L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4期5541-5548,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MGC-803 cells and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and p27Kip1 in them,and further determine whether the e...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MGC-803 cells and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and p27Kip1 in them,and further determine whether the effects are related to the PI3K/Ak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METHODS:Gastric cancer MGC-803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then treated with 50 μg/L recombinant human MIF (rhMIF) with and without a PI3K inhibitor,LY294002 (25 μmol/L).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on of MGC-803 cells. Cell cycl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and p27Kip1 mRNA was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tein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Akt (p-Akt),Akt,cyclin D1 and p27Kip1 was examin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rhMIF signifi cantly stimula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MGC-803 cells and cell cycle progression from G1 phase to S phase in a concentration-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After the MGC-803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rhMIF for 24 h,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was signifi cantly up-regulated compared with the cells not treated with rhMIF at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0.97 ± 0.02 vs 0.74 ± 0.01,P = 0.002; 0.98 ± 0.05 vs 0.69 ± 0.04,P = 0.003). The p27Kip1 was down-regulated but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protein level. rhMI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Akt,which reached the peak at 30 min,but did not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Akt. However,LY294002 inhibited all the effects of rhMIF.CONCLUSION:Macrophage MIF increases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and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p27Kip1 at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 via the PI3K/Akt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Gastric cancer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Cyclin D1 P27^KIP1 PI3K/Akt
下载PDF
ATP酶抑制因子1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琪 李瑞语 +4 位作者 施昌盛 孙彩霞 方石磊 马瑞 邵东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6-854,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ATP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IF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作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CRISRP activation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ATP酶抑制因子1(ATPase inhibitory factor 1,IF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作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CRISRP activation质粒构建过表达IF1的MH-S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IF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β水平;JC-1和MitoSOX™Red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线粒体膜蛋白TOM20和线粒体自噬蛋白parkin水平;荧光共定位检测线粒体的标记探针MitoTracker Red与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IF1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加(P<0.01),MMP下降,ROS水平升高、LC3-II/LC3-I比值与parkin蛋白水平升高,TOM20蛋白水平下降(P<0.01),Mito-Tracker Red与LC3蛋白共定位增加。上调IF1后,过表达组中IF1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炎症因子分泌也相应减少,MMP和ROS水平恢复,LC3-II/LC3-I比值与parkin蛋白水平下降,TOM20蛋白水平升高,MitoTracker Red与LC3蛋白共定位减少。结论:IF1可能通过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自噬并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减轻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酶抑制因子1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王莉莉 康丽 +3 位作者 张春霞 张浩 张蕾 杨玉侠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0期51-5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就诊的80例子宫瘢痕妊... 目的 分析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就诊的8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一医院就诊的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和超声检查,比较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和超声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内膜更厚,附件区包块更大,盆腔积液更深(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检查,血清水平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独检查,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瘢痕妊娠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更高(P<0.05)。结论 血清MIC-1、PAPP-A、β-HCG水平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超声
下载PDF
血清MIC-1、PAPP-A联合超声造影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艳丽 赵维英 叶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2077-208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超声造影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接诊的135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瘢痕妊娠发...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超声造影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接诊的135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瘢痕妊娠发生情况,将发生瘢痕妊娠分为病例组(n=52),未发生瘢痕妊娠分为对照组(n=83)。分析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MIC-1、PAPP-A浓度;记录各组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峰值强度(PST)、达峰时间(PIT)、胰腺实质始增时间(SLP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C-1、PAPP-A和超声造影对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MIC-1、PAPP-A水平分别为(0.54±0.12) g/L、(5.41±0.78)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42) g/L、(9.69±1.7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超声造影PST、PIT、SLPT水平分别(43.16±1.23) dB、(40.42±1.23) s、(12.24±1.26) 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47±1.45) dB、(55.86±1.58) s、(19.45±1.08)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MIC-1、PAPP-A、超声造影参数及联合检测预测瘢痕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991、0.962、0.982、0.920、0.999,截断值分别为0.78 g/L、6.93 ng/mL、47.15 dB、48.56 s、15.48 s,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较单独检测更高(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和血清MIC-1、PAPP-A联合诊断瘢痕妊娠的灵敏度高于各项单独诊断,联合检测对瘢痕妊娠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妊娠相关蛋白-A 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抑制剂ISO-1对重症肺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虎年 张淑敏 +2 位作者 杜芳 刘杰 何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抑制剂ISO-1对重症肺炎大鼠炎症反应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ISO-1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大鼠制备重症肺炎模型,成功造模后正常...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抑制剂ISO-1对重症肺炎大鼠炎症反应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ISO-1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大鼠制备重症肺炎模型,成功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经尾部注射100 mL生理盐水,ISO-1组注射溶解ISO-1(7 mg/kg)的5%二甲基亚砜溶液(2 mL/kg)。分别在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情况,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检测肺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各组大鼠BALF内炎症标志物CD14、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肺部结构正常,无组织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表征为广泛病理学异常与形态学受损,表现肺泡水肿、萎缩,肺泡壁厚度增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至肺泡腔内;ISO-1组大鼠相对于模型组大鼠其组织病理学受损显著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BALF内细胞数量、MPO活性,TNF-α、IL-1、IL-6、IL-10、MyD88、IRF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CO_(2)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氧饱和度(SO_(2))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ISO-1组PaCO_(2)、BALF内细胞数量、MPO活性,TNF-α、IL-1、IL-6、IL-10、MyD88、IRF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CO_(2)含量、PaO_(2)及SO_(2)均升高(P<0.05)。结论MIF抑制剂ISO-1可显著降低重症肺炎大鼠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yD88、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炎症反应 ISO-1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糖类抗原19-9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李倩 刘娜 鲁洁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9期2140-2143,共4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MIC-1、IGFBP...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MIC-1、IGFBP3、CA19-9水平,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和MIC-1、IGFBP3、CA19-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MIC-1、IGFBP3、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2例胰腺癌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61例与预后不良组21例,好转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MIC-1、IGFBP3、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MIC-1≥500 pg/ml、IGFBP3≥40 U/ml、CA19-9≥40 U/ml均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C-1、IGFBP3、CA19-9联合检测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4%、71.9%,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15~0.917),高于MIC-1、IGFBP3、CA19-9单独检测。结论MIC-1、IGFBP3、CA19-9水平升高均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三者在胰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糖类抗原19-9 胰腺癌 预后
下载PDF
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升高临床价值分析
13
作者 宋洁 聂虹 +1 位作者 迟卉 郭瑞芳 《肝脏》 2023年第8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b型CHC患者84例。以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病毒学应答结果1b型CHC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b型CHC患者84例。以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病毒学应答结果1b型CHC患者资料。结果84例1b型CHC患者中病毒学应答61例,未应答组23例。应答组年龄为45(37,55)岁,高于未应答组的36(33,44)岁(P<0.05)。应答组ALT、AST、PⅢNP、C-Ⅳ及MIC-1为40(15,82)U/L、37(18,94)U/L、27.0(10.1,114.6)ng/mL、28.4(11.5,108.4)ng/mL及298.8(145.2,746.8)pg/mL,低于未应答组的56(26,122)U/L、49(22,120)U/L、33.7(11.3,160.6)ng/mL、36.7(14.1,170.1)ng/mL及646.3(156.7,1540.3)pg/mL(P<0.05)。84例1b型CHC患者治疗前MIC-1为714.8(171.0,1582.1)pg/mL,高于治疗后的365.0(159.9,1004.0)pg/mL(P<0.05);应答组治疗前MIC-1为720.4(184.7,1570.1)pg/mL,高于治疗后的298.8(145.2,746.8)pg/mL(P<0.05)。以1b型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状态为因变量,将年龄、ALT、AST、PⅢNP、C-Ⅳ及MIC-1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MIC-1(HR=5.31,95%CI:2.74~11.52,P=0.008)为影响1b型CHC患者应答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C-1是1b型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状态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HCV感染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型慢性丙型肝炎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在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14
作者 曾颖鸥 乔弟 王强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吞噬细胞糖蛋白-1(sCD4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在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根...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吞噬细胞糖蛋白-1(sCD4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在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良性组(41例)和恶性组(57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进行患者入院时临床指标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相关性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良性组与恶性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和结节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组与恶性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肿瘤部位、sCD44、NGAL和MIC-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是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2.7%,AUC为0.948,明显高于单个指标sCD44(Z=3.153,P=0.002)、NGAL(Z=2.967,P=0.003)和MIC-1(Z=3.180,P=0.001),而三个指标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血清sCD44水平与NGAL(r=0.672,P<0.01)和MIC-1(r=0.728,P<0.01)水平呈正相关;血清NGAL水平与MIC-1水平也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血清sCD44、NGAL和MIC-1水平是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可溶性吞噬细胞糖蛋白-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检测在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戴斌 曾颖鸥 +3 位作者 乔弟 邬云龙 王勐 王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6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在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晚期肺癌患者95例为肺癌组。选...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在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晚期肺癌患者95例为肺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治疗,完成后1周内进行化疗。比较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治疗前后和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预测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MIC-1和LMTK-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MIC-1和LMTK-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IGFBP-7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癌组血清IGFBP-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癌患者出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6例,稳定(SD)+进展(PD)29例,SD+PD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MIC-1和LMTK-3水平明显高于CR+PR晚期肺癌患者,而SD+PD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IGFBP-7水平明显低于CR+PR晚期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MIC-1和LMTK-3水平升高,IGFBP-7水平降低是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1年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晚期肺癌治疗后1年内发生死亡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5.8%,AUC为0.974,其AUC明显大于MIC-1(Z=2.378,P=0.017)、LMTK-3(Z=2.897,P=0.004)和IGFBP-7(Z=3.213,P=0.001)单独检测的AUC,而3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C-1、LMTK-3和IGFBP-7是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后的重要疗效评估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晚期肺癌治疗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Lemur酪氨酸激酶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消融 晚期肺癌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宇宁 王小兵 +6 位作者 王腾 张超 张坤鹏 臧若川 支修益 张伟 孙克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7-215,共9页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重要成员,研究发现MIC-1表达水平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患者血清中均有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重要成员,研究发现MIC-1表达水平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患者血清中均有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MIC-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与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152例早期肺癌、4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05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分析MIC-1诊断肺癌中的作用,同时分析血清MIC-1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肺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肺良性疾病组(P<0.001),设1,000 pg/m L为诊断肺癌的临界值,MIC-1检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99.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0;95%CI:0.87-0.94];MIC-1血清水平与年龄(P=0.001)、性别(P=0.03)有关,病理TNM分期T2的患者MIC-1血清水平高于T1患者(P=0.022);血清MIC-1>1,465 pg/m L组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7.6%,低于血清MIC-1<1,465 pg/m L组的患者94.8%(P=0.02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1>1,465 pg/m L是I期、II期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HR=3.37,95%CI:1.09-10.42,P=0.035)。结论 MIC-1作为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提高肺癌早期诊断。MIC-1的检测对判断I期、II期NSCLC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可能为其独立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ISO-1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萌 何兴祥 +2 位作者 刘成勇 苏杭 郭海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4-737,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对人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组用0.01-100μmol/L的ISO-1作用于大肠癌细胞Lovo,对照组为相应浓度的DMSO处理;MIF互变异构酶活性通过L-多巴色素甲酯测定;微... 目的研究选择性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对人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组用0.01-100μmol/L的ISO-1作用于大肠癌细胞Lovo,对照组为相应浓度的DMSO处理;MIF互变异构酶活性通过L-多巴色素甲酯测定;微孔迁移法检测ISO-1对Lovo细胞体外侵袭的影响;ELISA法测定ISO-1作用后培养上清中MIF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SO-1对Lovo细胞MMP-9和IL-8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较高浓度ISO-1(10-10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MIF互变异构酶活性,但不影响细胞外分泌MIF蛋白水平;100μmol/L ISO-1作用24h Lovo细胞穿透聚碳酸酯膜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53±13vs204±10,P〈0.05);100μmol/L ISO-1作用24h Lovo细胞表达MMP-9和IL-8 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MMP-9 mRNA:0.5187±0.072vs0.6757±0.026.P〈0.05;IL-8 mRNA:0.1541±0.019vs0.2081±0.030,P〈0.05)。结论选择性MIF活性抑制剂ISO-1降低了Lovo细胞的侵袭,其可能机制为ISO-1抑制了MIF互变异构酶活性并下调MMP-9和IL-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互变异构酶活性 ISO-1 RT-PCR
下载PDF
MIC-1、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志宇 杨渤彦 +4 位作者 窦征岳 韩强 贾琳 毕雪冰 程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7-609,共3页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中MIC-1、VEGF和P53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C-1表达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MIC-1、VEGF和P53表达与直肠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MIC-1和VEGF、P53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MIC-1、VEGF和P53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IC-1 VEGF P53
下载PDF
IGF-1、HMGB-1、GSN和MIF水平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京娥 陈燕 +2 位作者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733-2736,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GF-1、HMGB-1、GSN和MIF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GF-1、HMGB-1、GSN和MI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IGF-1和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GF-1和GSN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P<0.01),预后良好组的IGF-1和GS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而HMGB-1和MIF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P<0.01),预后良好组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并发现IGF-1水平与HMGB-1(r=-0.457,P<0.05)和MIF(r=-0.536,P<0.05)呈负相关,与GSN呈正相关(r=0.754,P<0.05);HMGB-1水平与GSN呈负相关(r=-0.486,P<0.05),与MIF呈正相关(r=0.864,P<0.05),GSN与MIF呈负相关(r=-0.758,P<0.05)。结论 IGF-1、HMGB-1、GSN和MIF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凝溶胶蛋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下载PDF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璐华 王庸晋 +2 位作者 王金胜 王治平 李启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 150nmol/L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48h使其转化为巨噬细胞,并用抗人CD68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以不同浓度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1、5、10、20和30μmol... 目的研究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 150nmol/L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48h使其转化为巨噬细胞,并用抗人CD68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以不同浓度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1、5、10、20和30μmol/L)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24h及20μmol/L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0h、6h、12h、24h及48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20和30μmol/L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24h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与0h组相比,20μmol/L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12、24和48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可上调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THP-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