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 TONG'S MADWOMAN
1
作者 CARLOS OTTERY 《The World of Chinese》 2015年第5期82-84,共3页
Unsettling fictions scratch beneath a China in the not so distant past苏童的短篇小说集《桥上的疯妈妈》:在不太遥远的过去,十四个故事交织成让人不寒而栗的日常生活和一触即发的疯狂The finest short stories leave much of thei... Unsettling fictions scratch beneath a China in the not so distant past苏童的短篇小说集《桥上的疯妈妈》:在不太遥远的过去,十四个故事交织成让人不寒而栗的日常生活和一触即发的疯狂The finest short stories leave much of their content unsaid;they are oblique,implicit rather than explicit,leaving the reader aghast—slightly straining for meaning—as if the stories themselves are someh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 TONG’S madwoman
原文传递
成就与缺憾的反思——《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论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莉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阁楼上的疯女人》从禁锢—作者身份焦虑—应对策略这一路径出发,展开了对19世纪英美妇女文学的综合研究,同时高度重视作家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对文本结构、人物、意象等的影响,将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等融于一炉;但其将作... 《阁楼上的疯女人》从禁锢—作者身份焦虑—应对策略这一路径出发,展开了对19世纪英美妇女文学的综合研究,同时高度重视作家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对文本结构、人物、意象等的影响,将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等融于一炉;但其将作品表层与深层结构作二元机械对立,并过分强调作家与文本中角色、文本中主人公与次要人物之间对应关系的独断、机械之处与其他盲点,亦可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阁楼上的疯女人》 “作者身份焦虑” 成就 缺憾 反思
下载PDF
阁楼上的疯女人——《藻海无边》之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性这一性别群体的主体存在得以彰显和认同之时,在艺术手法上亦采用了以性别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作为参照角度来生发文本、展开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人 男权中心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他者与自我:从蘩漪到曹七巧
4
作者 刘传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社会性别 疯女人 他者 自我
下载PDF
“疯女人”·火·自然——从“疯女人”和“火”意象看夏洛特·勃朗特的生态女性主义
5
作者 范彩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3,共4页
夏洛特.勃朗特根据女性与自然的相似性而把她的女性主义寄托在"火"意象上,并通过在男权社会失去话语权的"疯女人"伯莎纵火摧毁旧世界达到她声讨男权主义的目的。文章从"火"意象入手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赋... 夏洛特.勃朗特根据女性与自然的相似性而把她的女性主义寄托在"火"意象上,并通过在男权社会失去话语权的"疯女人"伯莎纵火摧毁旧世界达到她声讨男权主义的目的。文章从"火"意象入手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赋予"疯女人"与"火"的生态女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生态女性主义 “疯女人” 意象
下载PDF
阁楼上的疯女人是谁?──从《圣经》中女性博弈劣势的宿命影响说起
6
作者 张玉堂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疯女人,作为博弈中的失败者,其角色是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的,她作为弈者的角色不只是在《简·爱》这一著作中才有涉及。她是男性压迫的受害者,也是同为受害者的女性中的次等公民。这一观念在《圣经》"创世纪"中也有间接论述... 疯女人,作为博弈中的失败者,其角色是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的,她作为弈者的角色不只是在《简·爱》这一著作中才有涉及。她是男性压迫的受害者,也是同为受害者的女性中的次等公民。这一观念在《圣经》"创世纪"中也有间接论述。《圣经》是人类文化瑰宝,信徒心目中的正典,但《圣经》之基本架构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之上的。《圣经》故事中对女人的轻视及对其角色的歪曲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压制的一种极端表现,使女性在博弈中明显处于下风。对待《圣经》的态度本应是以爱和宽容为根基的,如何真正接受并对疯女人给予宽容与同情不仅是文学问题,疯女人的角色也充分体现在当下,《圣经》在人们心中的正典地位的确立必须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元怪圈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人 圣经 男人
下载PDF
出走城堡又返回城堡的“疯女人”——《呼啸山庄》中西斯克利夫之雌雄同体浅析
7
作者 姚璐璐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95-97,共3页
"雌雄同体"赋予了小说《呼啸山庄》男主人公西斯克利夫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艾米莉.勃朗特采用了巧妙的"女性文本的计策",通过赋予他内心的"疯女人"以强悍的男人外形与计谋,使其成功地"出走城堡&qu... "雌雄同体"赋予了小说《呼啸山庄》男主人公西斯克利夫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艾米莉.勃朗特采用了巧妙的"女性文本的计策",通过赋予他内心的"疯女人"以强悍的男人外形与计谋,使其成功地"出走城堡"又"返回城堡",担负起实现女性在父权社会所无法实现的梦想重任——执着于爱情理想,反抗、颠覆父权制、殖民主义等多重压迫,完成"边缘的中心化",这在十九世纪保守的父权制的男权文化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同体 女性文本的计策 疯女人 父权制殖民主义
下载PDF
The Unfair Treatment of Bertha Mason
8
作者 黄士花 《海外英语》 2010年第5X期200-201,204,共3页
Jane Eyre is a masterpiece of realism in the 19th century.But the author distorts the Bertha Mason,who is a sacrifice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The whole story of her is told by Rochester from the opposite side.She nev... Jane Eyre is a masterpiece of realism in the 19th century.But the author distorts the Bertha Mason,who is a sacrifice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The whole story of her is told by Rochester from the opposite side.She never gets a chance to speak for herself.She is first betrayed by her father then by Rochester-her husband.Her rebellion of men and society is inappropriate.She is treated unfairly both in the reality and in the f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RIARCHAL SOCIETY UNFAIR TREATMENT madwoman REBELLION distort
下载PDF
女性悲剧及其价值建构——对《金锁记》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女性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金锁记》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并没有任何事实联系。将两部作品置于比较阅读的地位,意在另辟蹊径,探讨两位悲剧主人公疯狂、疯狂的原因以及疯狂反抗的局限性。并希望在探讨其相似性原因的过程中,达到两个目的: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  《金锁记》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并没有任何事实联系。将两部作品置于比较阅读的地位,意在另辟蹊径,探讨两位悲剧主人公疯狂、疯狂的原因以及疯狂反抗的局限性。并希望在探讨其相似性原因的过程中,达到两个目的: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艺术形象的理解;促使人们深思女性的命运和价值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锁记》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女性形象 悲剧 小说 社会道德标准
下载PDF
失语的“他者”:从叙事学角度解读《简·爱》中的殖民思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永华 《海外英语》 2011年第7X期5-7,10,共4页
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为什么是一个来自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尔人?该文通过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发现:作者运用明暗两条叙事主线,赞美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却极力贬低来自大英帝国殖... 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为什么是一个来自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尔人?该文通过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发现:作者运用明暗两条叙事主线,赞美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却极力贬低来自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克里奥尔妇女——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竭力强调自己的个性独立,却枉顾和有意无意地贬低自己和罗切斯特财产的来源地,也是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西印度群岛。这些都显示出作者的白人优越感以及其对于殖民地人民的极度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简·爱 罗切斯特 疯女人 海外殖民地 殖民意识
下载PDF
试析《远大前程》中的疯女人形象——以郝薇香小姐为例
11
作者 李海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0-63,共4页
郝薇香小姐是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着墨最多、描写最细致、形象最丰满的女性人物之一。她以哥特式的生活方式和曲折的爱情经历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然而,她却是一个被边缘化和异化了的悲剧性人物。当爱情失败,被父权社会剥夺了话... 郝薇香小姐是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着墨最多、描写最细致、形象最丰满的女性人物之一。她以哥特式的生活方式和曲折的爱情经历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然而,她却是一个被边缘化和异化了的悲剧性人物。当爱情失败,被父权社会剥夺了话语权后,她便把自己囚禁在监狱般的沙提斯宅,过着罪犯般的生活,并以报复的行为使自己走上了疯癫的道路。然而,疫癫的背后,体现出了她向社会的理性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薇香小姐 疯女人 权力话语 非理性 理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形象研究
12
作者 张淑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3-68,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这一阶段被频繁地引入。在所有的疯癫形象里,尤以农民、知识分子和女性三类最为突出。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导致疯癫的原因和症状,然而细加考量,会发现现代文学中描写的疯癫是有着相似...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这一阶段被频繁地引入。在所有的疯癫形象里,尤以农民、知识分子和女性三类最为突出。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导致疯癫的原因和症状,然而细加考量,会发现现代文学中描写的疯癫是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精神所指的。在疯癫的外表下,疯癫形象担负着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封建黑暗势力的重任,是时代觉醒的先驱。这些疯癫既传承着传统文化,而又因为时代的不同,散发着它特有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 疯癫形象 疯女人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天使与怪物——《觉醒》中“疯女人”形象研究
13
作者 常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73-77,共5页
"疯女人"形象是19世纪女性作家认同并共同书写的女性形象,是女性作家在父权诗学中心下克服女性作家身份焦虑的重要写作策略。在小说《觉醒》中,凯特·肖邦塑造了多位在19世纪父权中心文化统治下的"疯女人"形象... "疯女人"形象是19世纪女性作家认同并共同书写的女性形象,是女性作家在父权诗学中心下克服女性作家身份焦虑的重要写作策略。在小说《觉醒》中,凯特·肖邦塑造了多位在19世纪父权中心文化统治下的"疯女人"形象,既有代表着"天使"的拉提诺夫人,又有代表着"怪物"的芮芝小姐。模式化的正反两位女性人物形象作为女主人公艾德娜的镜子,映照并影响着离经叛道的"疯女人"艾德娜的觉醒之路。肖邦通过书写小说中"疯女人"女性形象,克服女性作家身份焦虑,修正与反拨父权制的文学权威,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19世纪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天使 怪物 疯女人 女性文学传统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疯女人--论《哈姆莱特》中的奥菲丽雅与《两贵亲》中的狱吏女儿
14
作者 张文颐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1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哈姆莱特》与《两贵亲》两部莎剧中,奥菲丽雅和狱吏女儿这两位“疯女人”虽然社会阶层一高一低,结局也看似一悲一喜,但她们的疯癫呈现出了相似的女性特征。本文借用肖瓦尔特关于疯癫与性别关联的论述,分析、比较莎剧中女性疯癫的成... 在《哈姆莱特》与《两贵亲》两部莎剧中,奥菲丽雅和狱吏女儿这两位“疯女人”虽然社会阶层一高一低,结局也看似一悲一喜,但她们的疯癫呈现出了相似的女性特征。本文借用肖瓦尔特关于疯癫与性别关联的论述,分析、比较莎剧中女性疯癫的成因、表征与意义。本文认为,这两位莎翁笔下的“疯女人”都是父权制度下无意识的反抗者一只有在疯癫的状态中,女性才能暂时摆脱理性与秩序的压抑,建构主体身份,实现真实自我。尽管两位“疯女人”的抗争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身体与精神的自我毁灭之路,但她们的疯癫本身即是对女性身份束缚的挣脱,对于颠覆父权社会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疯女人 《哈姆莱特》 《两贵亲》
下载PDF
“阁楼上的疯女人”:卡罗尔·安·达菲诗歌中的“监禁”与“逃脱”
15
作者 张孟玲 南健翀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英国当代桂冠女诗人卡罗尔·安·达菲在其诗歌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疯女人”形象,呼应了19世纪女性作家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监禁”与“逃脱”主题。身体意象成为贯穿达菲早、中、后三个时期诗歌的“疯女人”形象的演... 英国当代桂冠女诗人卡罗尔·安·达菲在其诗歌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疯女人”形象,呼应了19世纪女性作家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监禁”与“逃脱”主题。身体意象成为贯穿达菲早、中、后三个时期诗歌的“疯女人”形象的演变线索。从沉默的身体、反抗的身体到享乐和创造的身体,身体形象的变化展演了达菲诗歌中“疯女人”从被监禁到逃脱,再到超越的心路历程,既体现了达菲对19世纪女性作家创作主体的焦虑的呼应,也反映了诗人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罗尔·安·达菲 疯女人 监禁与逃脱 身体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他者与自我:从蘩漪到曹七巧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传霞 《理论界》 2006年第1期183-184,共2页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叙事 社会性别 疯女人 他者 自我
原文传递
双面镜折射的女性光辉——重读阁楼上的疯女人
17
作者 陈静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
《简·爱》自1847年面世便引起读者与批评界的轰动,然焦点多集中在诉求平等的女主人公简·爱身上。随着女权主义热浪来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被忽略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被双面镜隔开的简·爱与疯女人引起关于女性... 《简·爱》自1847年面世便引起读者与批评界的轰动,然焦点多集中在诉求平等的女主人公简·爱身上。随着女权主义热浪来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被忽略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被双面镜隔开的简·爱与疯女人引起关于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解读"失语"的疯女人形象,有助于重审一个被迫害者与反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疯女人 双面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