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lacement age for the mafic-ultramafic plutons in the northern Dabie Mts.(Hubei):Zircon U-Pb, Sm-Nd and ^(40)Ar/^(39)Ar dating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江海 邓尚贤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1期1-12,共12页
The protoliths of mafic-ultramafic plutons in the northern Dabie Mts. (NDM) (Hubei) include pyroxenite and gabbro. The zircon U-Pb dating for a gabbro suggests that emplacement of mafic magma took place in the post-co... The protoliths of mafic-ultramafic plutons in the northern Dabie Mts. (NDM) (Hubei) include pyroxenite and gabbro. The zircon U-Pb dating for a gabbro suggests that emplacement of mafic magma took place in the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at the age of 122.9±0.6 Ma.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 reliable Sm-Nd isochron age, due to disequilibrium of the Sm-Nd isotopic system. Two hornblende40Ar/39Ar ages of 116.1±1.1 Ma and 106.6±0.8 Ma may record cooling of metamorphism in the mafic-ultramafic plutons in Hubei below 500°C. The hornblende40Ar/39Ar ages for the mafic-ultramafic rocks in Hubei are evidently 15–25 Ma younger than those for the same rocks in Anhui,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diversity of the cooling rates for the mafic-ultramafic rocks in Hubei and Anhui.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cooling rates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north-dipping normal faults in the NDM. The intense metamorphism occurring in the mafic-ultramafic rocks in Hubei may result from the Yanshanian magmatic reheating and thermal fluid action induced by the Cretaceous migmatization. The geochemical similarity of these mafic-ultramafic rocks wherever in Hubei and Anhui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ame tectonic setting via an identical genetic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fic-ultramafic plutons GEOCHRONOLOGY Dabie Mountains
原文传递
Post-collisional plutonism with adakitic signatures:The Triassic Yangba granodiorite (Bikou terrane,northern Yangtze Block) 被引量:2
2
作者 QIN Jiangfeng LAI Shaocong LI Yongfe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1期72-81,共10页
The post-collisional Yangba granodiorite intruded into the Bikou metasedimentary-volcanic group, southern Mianlue Suture, central China. The host granodiorites contain many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which have acic... The post-collisional Yangba granodiorite intruded into the Bikou metasedimentary-volcanic group, southern Mianlue Suture, central China. The host granodiorites contain many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which have acicular apatite, phenocrysts of host granodiorites, implying that the enclav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as magma globules into host granodioritic magma and undergone rapid cooling.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major and trace ele- ments between enclaves and host rocks suggest a mixing and mingling process with respect to their petrogenesis. The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hoshonite with SiO2≤63%, σ (4.54–6.18)>3.3, high K2O content (4.22%–6.04%), K2O/Na2O>1; in the K2O-SiO2 diagram, all the samples plot in the shoshonite field, which are enriched in LILE and LREE, with obvious Nb, Ta negative anomalies, indicating a subducting fluid-metasomatised mantle source. Zircon LA-ICP-MS dating of the granodiorites yielded an age of 215.4±8.3 Ma, indicating they were formed during the late-orogenic or post-collisional stage (≤242±21 Ma) of the South Qinling Mountain Belt. The host granodiorites have many close compositional similarities to high-silica adakites from su- pra-subduction zone setting, but tend to have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K2O (3.22%–3.84%) and Mg#. Chon- drite-normalized rare-earth element patter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ratios of (La/Yb)N, the extreme HREE deple- tion and a lack of significant Eu anomal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igh abundances of Ba and Sr as well as the low abundances of Y and HREE, these patterns suggest a feldspar-poor, garnet ± amphibole-rich fractionation mineral assemblage. High Mg# values demonstrate that the host granodiorites were contaminated by enclave magma. On a whole,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suggested the Yangba granodiorites and their mafic micro- granular enclaves resulted from mixing of enriched mantle-derived shoshonitic magma and thickened lower crust-derived felsic magma. In combination with previous studies we consider that the Yangba granodiorites were likely to represent underplating activities and delamination of the lower crust during the late orogenic stage in west- 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成现象 三叠纪 花岗岩 岩石
下载PDF
贵东岩体与下庄铀矿田年代学特征
3
作者 朱卫平 陈正乐 +2 位作者 谢民英 潘家永 王勇峰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918-933,共16页
贵东岩体是华南南岭地区EW向大东山—贵东—五里亭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庄铀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下庄铀矿田以及发育其中的岩脉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本文总结了该区年代学研... 贵东岩体是华南南岭地区EW向大东山—贵东—五里亭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庄铀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下庄铀矿田以及发育其中的岩脉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本文总结了该区年代学研究进展与特征,结果表明:1)贵东岩体是由加里东—燕山期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其形成年龄为450~151 Ma,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岩体(246~214 Ma)和燕山期岩体(189~151 Ma),其分布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老的规律。下庄矿田发育NWW、NEE和NNE向3组基性岩脉,岩脉形成年龄为211~91 Ma,按年龄段可进一步划分为5组:211~185 Ma、~180 Ma、145~139 Ma、110~100 Ma和93~91 Ma,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下庄矿田铀成矿作用自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中新世,年龄为175~20 Ma,铀成矿作用可划分为5期6阶段:中侏罗世铀成矿作用(175~162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138~123 Ma、113~100 Ma)、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96~66 Ma)、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其中138~123 Ma、96~54 Ma为该区铀主成矿期。2)根据年代学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可将贵东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划分为8期、12个阶段:①加里东中晚期岩浆活动(450~418 Ma),主要在贵东岩体北部与东部外围发育次火山岩和花岗岩体;②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246~214 Ma),以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花岗岩浆活动为主;③燕山早期基性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211~162 Ma),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基性岩脉活动(211~200 Ma)、早侏罗世花岗岩浆活动(~180 Ma)、中侏罗世基性岩脉与晶质铀成矿作用(179~162 Ma);④燕山期岩浆活动(163~139 Ma),该时期形成了贵东西部的燕山期岩体,可划分为中侏罗世晚期花岗岩浆活动(163~151 Ma)和晚侏罗世岩浆活动(145~139 Ma)2个阶段;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及基性岩脉活动(138~100 Ma),进一步划分为2个阶段:早白垩世早期铀成矿作用(138~123 Ma)和早白垩世晚期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113~100 Ma);⑥燕山晚期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及基性岩脉活动(96~66 Ma),为主成矿期之一;⑦喜山期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⑧喜山期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3)区内岩体和铀成矿作用的形成时间均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花岗岩体(238~220 Ma)、燕山期岩体(163~151 Ma)、基性脉岩活动(211~91 Ma)、铀成矿作用(138~123 Ma、96~54 Ma),铀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体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说明铀成矿并非岩体同期作用的产物。每期铀成矿作用之前都发育一期基性岩脉活动,显示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活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东岩体 基性岩脉 下庄铀矿田 成岩年龄 成矿年龄
下载PDF
幔源岩浆持续提供热的有力证据:以湘南九嶷山花岗岩体中暗色包体成因研究为例
4
作者 张斌武 郭春丽 +1 位作者 陈振宇 许以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086,共26页
湘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南岭西段,由一个加里东期岩体和四个燕山期岩体组成。其西侧金鸡岭岩体中广泛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包体。本次选取一个2m×2.5m不规则椭球形包体开展研究,发现它与寄主岩具有较为相近的年龄、矿物组合、地... 湘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南岭西段,由一个加里东期岩体和四个燕山期岩体组成。其西侧金鸡岭岩体中广泛发育形态多样的暗色包体。本次选取一个2m×2.5m不规则椭球形包体开展研究,发现它与寄主岩具有较为相近的年龄、矿物组合、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1)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寄主岩和暗色包体的年龄分别为154.0±1.6Ma和151.4±2.1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2)两者均以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磷灰石、锆石等为主要的矿物组成,但在矿物组成比例、粒度和形态上有所差距;(3)寄主岩和暗色包体的SiO2含量分别为70.9%~75.6%和67.3%~68.0%,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但暗色包体的LILE略低于寄主岩而HFSE略高于寄主岩;(4)寄主岩的ε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8.6~-0.4和7.8‰~8.9‰,包体的ε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7.0~+1.6和7.3‰~8.9‰。这些特征表明,金鸡岭暗色包体是由富钾的下地壳玄武质变质火成岩在受到幔源岩浆持续加热后发生部分熔融,熔融产物注入到已存在于中上地壳的岩浆房中(寄主岩)后发生淬冷作用形成的。尽管寄主岩和暗色包体均是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但地壳成分的不均一性导致两者拥有略有差异的同位素和元素组成。沿南岭郴州-临武北东走向断裂带从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姑婆山、铜山岭、九峰、骑田岭、宝山、锡田花岗质岩体,其所含暗色包体的εHf(t)和δ18O值从亏损(+8、5‰)到富集(-8、9‰)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南岭地区暗色包体成因模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幔源岩浆的长期活动持续为下地壳的熔融和岩浆房演化提供热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金鸡岭花岗岩体 九嶷山复式岩体 南岭地区 华南地区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南缘高家村岩体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利林 杨崇辉 +3 位作者 耿元生 王新社 任留东 周喜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97-1908,共12页
高家村岩体辉长岩-橄榄岩中矿物组合、矿物结晶顺序及岩浆成因角闪石的普遍出现,指示矿物结晶于富含水的岩浆体系。主量元素Al_2O_3、CaO与MgO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斜长石并非早期堆晶相。稀土元素含量为5.97×10^(-6)~221.32&#... 高家村岩体辉长岩-橄榄岩中矿物组合、矿物结晶顺序及岩浆成因角闪石的普遍出现,指示矿物结晶于富含水的岩浆体系。主量元素Al_2O_3、CaO与MgO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斜长石并非早期堆晶相。稀土元素含量为5.97×10^(-6)~221.32×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弱-中等程度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辉长岩-含辉石闪长岩无明显的Eu异常,而橄榄辉长岩-橄榄岩具有较明显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中,辉长岩-含辉石闪长岩类具有明显的Nb、Ta、Zr、Hf和Ti负异常,Ba、Sr正异常,同时ε_(Nd)(t)为0.59~1.86,低于同期的亏损地幔值,与岛弧基性岩浆特征类似。含辉石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结果822±8Ma,为新元古代。综合分析认为,高家村岩体应形成于受俯冲带流体改造的亏损上地幔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南缘 高家村 岩体成因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年代学 证据 辉石闪长岩 辉长岩 mineral assemblage negative partial melting depleted MANTLE trace elements 稀土元素含量 指示矿物 橄榄岩 upper MANTLE SHRIMP 轻稀土元素
下载PDF
印支期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娟 李鑫 +1 位作者 赖绍聪 秦江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印支期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五龙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花岗闪长岩界限明显或呈渐变关系。笔者对两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茬河与五... 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印支期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五龙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花岗闪长岩界限明显或呈渐变关系。笔者对两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茬河与五龙花岗质岩具明显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Y:富集Sr、Ba,高Sr/Y和Y/Yb比值;Eu微弱负异常。表明源区以石榴石、角闪石为主,有少量斜长石。暗色包体富Mg(MgO=4.15%~8.13%)、Cr(14.8μg/g~371μg/g)、Ni(20.0μg/g~224μg/g)及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推测起源于地幔组分。两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87)Sr/^(86)Sr)i=0.70445~0.70645,εNd=-1.50~-3.62,T_(DM)=1.02~1.38 Ga。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西茬河、五龙岩体可能是由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两岩体在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是由受地幔物质混染程度不同造成.其形成代表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茬河 五龙 暗色微粒包体 埃达克岩 SR-ND同位素 底侵
下载PDF
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及专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涛 童英 +4 位作者 郭磊 张建军 苏尚国 焦建刚 王连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43-2052,共10页
中国侵入岩填图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目前,需要探索中大比例尺(1∶5万~1∶2.5万)填图方法。依据以往的填图实践经验,特别是同源花岗岩、异源花岗岩、中基性岩、超基性岩试点填图,提出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无论何种成因,侵入岩填图应该... 中国侵入岩填图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目前,需要探索中大比例尺(1∶5万~1∶2.5万)填图方法。依据以往的填图实践经验,特别是同源花岗岩、异源花岗岩、中基性岩、超基性岩试点填图,提出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无论何种成因,侵入岩填图应该建立不同级别的等级体制填图单位,即侵入体-单元-序列(或岩套)-超序列(或超岩套)-超序列组合(或超岩套组合),分别对应岩体-岩基-岩带-巨型岩带。同源花岗岩岩浆,可以按照以往的谱系单位填图,其侵入体-单元-序列-超序列应该是同一个岩浆旋回演化的产物。岩浆混合花岗岩,可以按照混合程度划分单元,归并序列。中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也可以参考上述谱系单位和混合单位填图。侵入岩不同级别等级体制单位的建立有利于深入认识岩浆系统及其制约因素。此外,花岗岩等侵入岩蕴含了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有必要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花岗岩体 中性-基性-超基性岩体 等级体制单位 岩浆系统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南秦岭佛坪地区五龙花岗质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娟 金强 +2 位作者 赖绍聪 秦江峰 李鑫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7,共9页
南秦岭印支期五龙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界限或截然,或呈过渡关系。通过对五龙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表... 南秦岭印支期五龙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界限或截然,或呈过渡关系。通过对五龙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表现出明显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0.33×10^-6~0.96×10^-6)和Y(4.77×10^-6~11.2×10^-6);富集Sr(643×10^-6~1115×10^-6),Ba(775×10^-6~1386×10^-6);高Sr/Y(57.8~160)和Y/Yb(11.0~14.3)比值,不发育Eu异常(6Eu=0.70~0.83),表明其源区是以石榴石士角闪石为主,很少或没有斜长石。暗色包体表现出高Mg(4.15%~8.13%),Cr(14.8×10^-6~371×10^-6),Ni(20.0×10^-6~224×10^-6)和Nb/Ta(15.4~21.9),暗示其起源于地幔底侵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年龄为:225.3Ma±6Ma,应为五龙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综合分析五龙埃达克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它的形成可能代表了印支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五龙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埃达克岩 底侵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区阳坝花岗闪长岩体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1
9
作者 秦江锋 赖绍聪 李永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710,共14页
本文对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南侧碧口地区的阳坝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重点讨论了阳坝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广泛发育代表岩浆混合作用的暗色微... 本文对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南侧碧口地区的阳坝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重点讨论了阳坝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广泛发育代表岩浆混合作用的暗色微粒包体。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阳坝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215.4±8.3Ma,晚于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地球化学特征上,寄主花岗闪长岩显示部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56%,Al2O3>15%, Na2O>K2O,Mg#(50.8-54.5)>47,富集LILE和LREE,Sr>900μg/g,Sr/Y比值(65-95)>65,负Eu异常不明显(δEu=0.84 -0.89),亏损HREE、Y(Y=9.51-14.5μg/g,Yb=0.74-1.20μg/g,Y/Yb=11.12-15.10),REE强烈分异((La/Yb)N= 22.18-29.51),但是,花岗闪长岩相对高的K2O含量和HREE相对平坦的特征更类似于中国东部中生代C型埃达克岩,暗示其可能是由加厚基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岩石的高Mg#暗示其受到地幔物质混染。暗色微粒包体显示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63%,σ(4.54-6.18)>3.3,K2O含量(4.22%-6.04%)高,大多数样品K2O/Na2O>1;在K2O -SiO2图中,所有样品均落入钾玄岩区域,暗色微粒包体强烈富集LILE和LREE及明显的Nb、Ta和Ti负异常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曾经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Harker图解上,寄主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主量和微量元素表现出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表明岩体可能是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和其所诱发的加厚下地壳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结合秦岭地区已有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认为阳坝岩体的形成可能代表了西秦岭地区在秦岭主造山晚期或造山期后发生的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和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 碧口地区 阳坝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埃达克岩 岩石成因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阳坝岩体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秦江锋 赖绍聪 +2 位作者 李永飞 白莉 王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对阳坝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反演岩浆源区的温度.计算结果表明,阳坝花岗闪长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62~773℃,平均值为769℃,暗色微粒包体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52~770℃,平均值为760℃.这表明阳坝花岗闪长... 通过对阳坝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反演岩浆源区的温度.计算结果表明,阳坝花岗闪长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62~773℃,平均值为769℃,暗色微粒包体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52~770℃,平均值为760℃.这表明阳坝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增厚下地壳在有外来流体注入的条件下发生低温(770℃)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外来流体则可能是底侵作用早期由富含挥发分的偏基性岩浆发生去气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饱和温度 阳坝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底侵作用 扬子板块北缘
下载PDF
北秦岭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中锆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洪英 刘军锋 杨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以侵位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对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榴闪岩中锆石包裹体成分及锆石微量元... 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以侵位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对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榴闪岩中锆石包裹体成分及锆石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相邻的镁铁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岩)不是同一构造旋回的地质体。斜长角闪岩先形成,之后松树沟岩体侵位其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MORB和IAT两个端员组分特征,很可能是秦岭群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沟 镁铁质岩体 锆石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万里城花岗岩及其岩浆包体的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鄢圣武 朱兵 +4 位作者 伍文湘 白宪洲 文龙 杨辉 王玉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2-305,共14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着三叠纪花岗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研究区花岗岩浆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万里城岩体寄主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69.43%~73.10%)和较高的全碱含量,具弱过铝质(A/CNK=1.01~1.12)... 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着三叠纪花岗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研究区花岗岩浆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万里城岩体寄主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69.43%~73.10%)和较高的全碱含量,具弱过铝质(A/CNK=1.01~1.12)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类。暗色微粒包体具较低的SiO2含量(52.85%~59.50%)和较高的Mg#值(45~63),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二长(闪长)岩。包体为典型的岩浆细粒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环带结构斜长石、瞳状石英、反鲍文序列的不平衡岩浆结构等。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包体起源于壳幔混合作用,是底侵的幔源玄武质岩浆与上覆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的产物,混合的熔体经历了钛铁矿、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最终形成万里城暗色微粒包体。而寄主花岗岩则起源于纯的长英质陆壳,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21~39)、中等的CaO/(MgO+TFeO)值、较高的K2O/Na2O和(Na2O+K2O)/(TFeO+MgO+TiO2)值等,指示源区主要为变杂砂岩类。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大规模花岗质岩体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万里城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I型花岗岩 岩浆混合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库卫基性侵入岩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刚 董连慧 +4 位作者 秦纪华 张立武 贺永康 赵忠合 雷永孝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库卫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岩体稀土元素含量低,∑REE值为9.97×10-6~26.43×10-6,角闪辉长岩(La/Yb)N值为1.77~1.83,铕的正异常弱;橄榄辉长岩(La/Yb)N值为3.07~4.42,具明显的正铕异... 库卫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岩体稀土元素含量低,∑REE值为9.97×10-6~26.43×10-6,角闪辉长岩(La/Yb)N值为1.77~1.83,铕的正异常弱;橄榄辉长岩(La/Yb)N值为3.07~4.42,具明显的正铕异常。岩体不相容元素含量低,具明显的Sr,Rb,K正异常和Nb,Ta负异常,没有明显的P,Ti异常。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81.2±2.8)Ma,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岩浆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可能受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卫 基性侵入岩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南秦岭西坝花岗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汪欢 王建平 +9 位作者 刘家军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贺志春 高创 赵新江 齐峰 张国刚 王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本区花岗质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且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岩体及镁铁质包体显示有多种壳-幔岩浆混合的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冷凝边、斜长石环带成分显示核部和边缘偏基性,而幔部偏酸性,包体中见大量的长针状磷灰石及角闪石,包体中有两种产状的角闪石等。根据矿物温度压力计计算,西坝岩体的结晶温度为646.72~703.84℃,压力为1.67×108~3.66×108Pa,平均为3.12×108Pa。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氧逸度(lgfO2为-16.16×105^-17.06×105Pa)、中等水逸度(fH2O为46.82×105~136.85×105Pa)和氢逸度(fH2为0.32×105~0.91×105Pa)环境。岩体的这种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金进入熔体相或流体相,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坝花岗质岩体 镁铁质包体 矿物学 岩浆混合 物理化学条件 南秦岭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塔尔结拜-科布克特-库卫铜镍钛铁矿区镁铁质侵入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晓贵 秦纪华 +4 位作者 安康 张立武 闫宏宽 胡林朝 朱伯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0-178,共9页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塔尔结拜一科布克特一库卫镁铁质岩中产有塔尔结拜铜镍矿和库卫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床。经研究分析识别出两个具不同成矿专属性的岩石系列:①与钒钛磁铁矿化有关的钛铁系列。矿化岩石主要为中细粒辉长岩,次为闪长岩,岩石...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塔尔结拜一科布克特一库卫镁铁质岩中产有塔尔结拜铜镍矿和库卫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床。经研究分析识别出两个具不同成矿专属性的岩石系列:①与钒钛磁铁矿化有关的钛铁系列。矿化岩石主要为中细粒辉长岩,次为闪长岩,岩石相对偏基性,以富碱、富铁、高钛、铝、钙而镁铁指数(m/f)低为特征,具明显正铕异常,强不相容元素Rb,Ba,K和中等不相容元素Sr总体富集,Ce相对亏损;②与铜镍硫化物矿化有关的铜镍系列。岩石组合为辉石橄榄岩一橄榄辉石岩一辉石岩一蚀变辉长岩,偏超基性,富镁,贫钛、铁,相对低铝、硅和钾、钠,具弱正铕异常或负铕异常,强不相容元素Rb,Ba,Th,K和中等不相容元素Sr总体亏损,Ce相对富集。铜镍系列岩石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406.8±1.0)Ma,钛铁系列科布克特岩体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407.8±1.2)Ma,二者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岩浆来源亏损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阿尔泰 镁铁质侵入岩 钛铁系列 铜镍系列 年龄
下载PDF
缅甸中部抹谷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及对特提斯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希节 许志琴 +2 位作者 Kyaing Sein 孟元库 蔡志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60-3080,共21页
本文系统报道了缅甸抹谷变质带中部Yinmabin花岗闪长岩体及其基性岩墙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花岗闪长岩和基性岩墙的岩石成因、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抹谷Yinmabin花岗闪长岩体主量元素显示... 本文系统报道了缅甸抹谷变质带中部Yinmabin花岗闪长岩体及其基性岩墙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花岗闪长岩和基性岩墙的岩石成因、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抹谷Yinmabin花岗闪长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富钠(N2O/K2O=1.5~1.75)、准铝(ACNK=0.94~0.97)和钙碱性岩石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富集轻稀土(LREE)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岩体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具有活动陆缘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抹谷Yinmabin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1~135 Ma,其εHf(t)值在-15.66^-2.99之间,平均值为-8.77,单阶段模式年龄(tDM)为795~1569 Ma;而后期侵位的辉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0~118 Ma,其εHf(t)值在-13.72^+5.82之间,平均值为-2.7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为570~1341 Ma,表明这些岩石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但同时也受到地幔物质的加入混染。与滇西以及北拉萨岩浆带的Lu-Hf同位素特征十分相近,暗示抹谷-毛淡棉地块早白垩世岩浆岩带与波密-察隅-高黎贡-拉萨岩浆岩带形成环境相似,可能是腾冲岩浆岩带向南延伸的一部分。结合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抹谷花岗闪长岩体及基性岩墙的形成与中特提斯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同时俯冲-碰撞转换的时限应该在120 Ma左右。这对于研究抹谷地体在中生代期间中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抹谷 早白垩世 花岗闪长岩及基性岩墙 特提斯
下载PDF
南祁连拉脊山构造带早古生代岩浆混合作用:以马场岩体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牛漫兰 文凤玲 +4 位作者 闫臻 吴齐 李秀财 孙毅 李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64-2384,共21页
拉脊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北缘,发育大量早古生代岩浆岩。其南缘马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7±... 拉脊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北缘,发育大量早古生代岩浆岩。其南缘马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7±7Ma、468±6Ma、466±6Ma。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低K 2O/Na 2O(0.28~0.37)、高Sr/Y(125~168)比值特征,为埃达克质岩;同时,黑云母花岗岩还具有相对低的MgO、Cr、Ni含量和Mg#值,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Sr)以及Zr、Hf,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Eu正异常(Eu/Eu*=1.30~1.58),亏损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87 Sr/86 Sr)t=0.7044~0.7046,εNd(t)=+2.05~+2.21,εHf(t)=+8.2~+10.2),指示黑云母花岗岩是新生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之间呈过渡-截然接触界线,发育反向脉,角闪石嵌晶结构、斜长石不平衡生长结构、镁铁质凝块以及刀刃状黑云母、针状磷灰石等显微结构反映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Pb、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与黑云母花岗岩一致的Sr-Nd同位素组成,但镁铁质微粒包体具有更高的MgO含量(6.15%~9.12%)、Mg#值(57~60)和Cr(271×10^(-6)~424×10^(-6))、Ni(54.7×10^(-6)~86.6×10^(-6))含量,暗示镁铁质微粒包体与花岗闪长岩是由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熔体与新生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熔体经岩浆混合而成。结合区域背景分析,本文认为马场岩体的形成与南祁连洋俯冲过程中幔源岩浆底侵加热新生地壳以及岩浆混合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微粒包体 早古生代 岩浆混合 马场岩体 拉脊山构造带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暗色微粒包体证据 被引量:7
18
作者 雷传扬 唐菊兴 +5 位作者 李威 袁华云 张伟 尹滔 裴亚伦 郎兴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5-686,共22页
阿翁错复式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岩浆混合、不协调现象为特征。本文以阿翁错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系... 阿翁错复式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岩浆混合、不协调现象为特征。本文以阿翁错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了阿翁错复式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暗色微粒包体塑性变形特征明显,与寄主岩呈截然或渐变接触,偶见反向脉发育,包体具细-中粗粒结构,含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暗色镶边石英等斑晶,偶见角闪石斑晶横跨包体和寄主岩,在包体及包体周围寄主岩中见长柱状斜长石、角闪石和针状磷灰石等结构特征,表明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二者具有强烈的地球化学亲源关系,且经历了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9. 1±1. 0Ma和107. 4±0. 7Ma,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处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由弧-陆碰撞向陆陆碰撞的转换阶段即软碰撞阶段。研究表明,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向羌塘地块之下俯冲的背景下,洋壳脱水,引起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镁铁质岩浆向上运移,并底侵于壳-幔边界,引发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当镁铁质岩浆从底部注入长英质岩浆房时,镁铁质岩浆快速冷凝,形成部分色率高、粒度细,具冷凝边的包体,与寄主岩呈截然型接触,随着端元岩浆之间的温差逐渐降低,包体色率降低,粒度变大,与寄主岩呈渐变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年代学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阿翁错复式岩体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 西藏
下载PDF
新疆北山启鑫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敏 刘洋旭 蔡永丰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岩石学分析表明,新疆北山一带启鑫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斜方辉橄岩、辉橄岩、辉石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岩体铜镍矿化明显。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启鑫岩体具富铁镁,贫钾钠特征,MgO... 岩石学分析表明,新疆北山一带启鑫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蛇纹石化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斜方辉橄岩、辉橄岩、辉石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岩体铜镍矿化明显。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启鑫岩体具富铁镁,贫钾钠特征,MgO含量为8.42%~34.37%,Mg#为0.77~0.85,SiO_2含量为36.31%~51.50%,属基性-超基性岩类。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等,部分样品Zr,Hf,Ta呈一定程度的正异常,表明启鑫岩体起源于高镁拉斑玄武质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分离结晶相主要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并存在斜长石的堆晶作用,同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推测启鑫岩体可能形成于岛弧向板内环境转换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山 基性-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 岩石学 启鑫岩体
下载PDF
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令通 陈柏林 +4 位作者 王永 孙岳 吴玉 张文高 何江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北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阿北花岗岩体出露于喀腊大湾与阿尔金北缘断裂交叉部位的东南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27.3±5... 北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阿北花岗岩体出露于喀腊大湾与阿尔金北缘断裂交叉部位的东南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27.3±5.7 Ma。阿北花岗岩体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2(68.68%-72.83%)、高碱(Na2O+K2O=6.52%-7.91%,Na2O〉K2O)、准铝质(A/CNK≈1);2高Sr和LREE,低Y(〈10μg/g)和Yb(〈1μg/g);3高Sr/Y值(〉40);4非常弱甚至没有Eu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阿北花岗岩体形成于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其源区残留了大量的石榴子石而不含斜长石;同时,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440-420 Ma北阿尔金造山带中残留有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而在420 Ma之后发生了广泛的下地壳拆离与减薄。也就是说,北阿尔金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为440-420 Ma,伴随着阿北花岗岩体的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造山带 早古生代 阿北花岗岩体 构造体制转换 下地壳部分熔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