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詹发余 古凤宝 +2 位作者 李东生 曹连强 奎明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52-1368,共17页
东昆仑地区沿昆中深大断裂分布的一些晚三叠世火山岩和花岗岩,具有高Al2O3、Sr、Sr/Y、(La/Yb)N和低Y、Yb含量,弱负至正Eu异常,表现出与埃达克岩(Adakite)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简称浆混杂岩体)时空伴生,其稀... 东昆仑地区沿昆中深大断裂分布的一些晚三叠世火山岩和花岗岩,具有高Al2O3、Sr、Sr/Y、(La/Yb)N和低Y、Yb含量,弱负至正Eu异常,表现出与埃达克岩(Adakite)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简称浆混杂岩体)时空伴生,其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和同位素组成与底侵作用形成的基性岩有亲缘性。研究表明:东昆仑地区的埃达克质花岗岩和火山岩不是由俯冲的洋壳熔融形成,而是由晚三叠世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形成,该埃达克质火成岩的物质来源与底侵作用形成的基性岩相似,都为富集地幔Ⅱ。埃达克质岩的发现标志着昆中深大断裂向东延入鄂拉山构造带的南端,揭示了昆中深大断裂独特的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意义。在埃达克(质)岩的发育地段,多形成了东昆仑最具魅力的矿产集中区,进一步分析初步认为其中的赛什塘铜矿与埃达克质岩及其共生岩石成矿关系密切,有明显斑岩矿床特点,具进一步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构造岩浆背景 底侵作用 浆混杂岩体 成矿作用 青海省
下载PDF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抬升过程中伸展拆离和岩浆底辟联合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家声 C.W.Passchier +2 位作者 J.Konopasek 牛向龙 黄雄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39,共14页
北京地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在白垩纪阶段抬升的早期,伴随着沿四合堂剪切带由北向南的拆离滑脱和大型花岗闪长岩的垂向侵位,晚期变形发生在花岗闪长岩岩基周边及其邻近围岩中,形成云蒙山剪切带,并伴随大量同构造的花岗岩和伟晶岩岩脉灌入... 北京地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在白垩纪阶段抬升的早期,伴随着沿四合堂剪切带由北向南的拆离滑脱和大型花岗闪长岩的垂向侵位,晚期变形发生在花岗闪长岩岩基周边及其邻近围岩中,形成云蒙山剪切带,并伴随大量同构造的花岗岩和伟晶岩岩脉灌入。剪切带中所有的岩脉都随时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较老的岩脉形成紧闭的圆柱状褶皱,枢纽与剪切带的线理和面理接近平行。岩脉与剪切带中L-S组构的平行化作用主要是由于这种转动的结果。岩脉的成分和长英指数随它们的变形程度发生变化,说明持续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韧性剪切变形是同时发生的。云蒙山剪切带由岩浆底辟引起的上盘岩石重力所驱动,并不断得到同构造侵位岩脉的补充,起到存储和不断改造侵位岩脉的作用。早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四合堂剪切带局部遭受云蒙山剪切带的改造或复合。该地区的岩石、构造和同构造岩脉的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证据表明,太古宙结晶基底的抬升是下部岩浆底辟与上部地壳伸展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杂岩 岩脉 韧性剪切带 岩浆底辟 拆离
下载PDF
内蒙古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被引量:56
3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1 位作者 贾文 王佩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290,共8页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它对称伸展和不对称隆升的特征 ,130~ 10 0 Ma是其快速隆升的时期。从该区长期的热演化历史以及同构造的岩浆活动来看 ,可以认为喀喇沁变质核杂岩是地幔热隆及岩浆侵入引起地壳伸展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岩浆底辟 热隆 伸展构造 喀喇沁 内蒙古 隆升机制 大陆 岩石圈
下载PDF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部强变形带的成因新解 被引量:9
4
作者 燕滨 何斌 +2 位作者 徐义刚 Scott Paterson 张焘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1-527,共7页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缘不对称发育一条弧形塑性强变形带,前人根据岩体东南部组构缓倾和岩体内部强应变分布特征提出岩浆斜向底辟侵位模式(王人镜等,1990;张吉顺和李志中,1990)。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山岩体的组构进行系统观测,...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西北缘不对称发育一条弧形塑性强变形带,前人根据岩体东南部组构缓倾和岩体内部强应变分布特征提出岩浆斜向底辟侵位模式(王人镜等,1990;张吉顺和李志中,1990)。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山岩体的组构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了西北缘固态塑性强变形带地质特征,着重探讨了岩体侵位时围岩热结构状态。文章认为岩浆同侵位固态塑性强变形带的形成需要早期岩浆进入准固态-固态和后期岩浆膨胀动力这两个必要条件。房山岩体西北部的强变形带是由于岩体侵位时西部围岩的温度较低,岩浆较早进入准固态-固态,后期岩浆侵位时膨胀动力双重因素造成的,提出了围岩热结构状态是房山岩体不对称的固态塑性强变形带的控制因素,而不是岩浆斜向底辟侵位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不仅较合理地解释了房山岩体强变形带不对称发育特征,而且对研究同类花岗质岩体的定位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岩体 强变形带 岩浆底辟 围岩热结构
下载PDF
河北省变质核杂岩 被引量:14
5
作者 傅朝义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16,49,共8页
河北省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 新生代,围绕华北拗陷盆地呈环带状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地区。分为穹状和长垣状两种。同美国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相比,在主拆离断层内缺失巨厚的韧性剪切带。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包括岩浆底辟。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岩浆底辟 大陆伸展 地幔柱 河北
下载PDF
抚顺东部地区太古宙花岗质侵人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凌贤长 孙德育 《国土资源》 1993年第4期305-321,共17页
抚顺东部地区太古宙花岗质侵入体为一套组成较复杂的大陆弧花岗岩,包括紫苏花岗岩和TTG岩系,具有奥长花岗岩及钙碱性双重演化趋势,形成于晚太古代大陆边缘或大陆弧环境中,其成因直接导源于古老的板块俯冲运动及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侵位机... 抚顺东部地区太古宙花岗质侵入体为一套组成较复杂的大陆弧花岗岩,包括紫苏花岗岩和TTG岩系,具有奥长花岗岩及钙碱性双重演化趋势,形成于晚太古代大陆边缘或大陆弧环境中,其成因直接导源于古老的板块俯冲运动及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侵位机制属于主动型岩浆底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宙 大陆弧 底辟作用 原生岩浆 残留混浆 深熔岩浆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容须卡岩浆-穹隆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叶亚康 曾敏 +3 位作者 周雄 武文辉 徐云峰 李峥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3期37-46,共10页
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雅江穹隆群北东部的容须卡岩浆底辟穹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为厘清容须卡地区岩浆与穹隆的演化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探讨了容须卡穹隆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该穹隆中心发育... 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雅江穹隆群北东部的容须卡岩浆底辟穹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为厘清容须卡地区岩浆与穹隆的演化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探讨了容须卡穹隆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该穹隆中心发育无根或肠状褶皱,及“S”型、“Z”型褶皱和“A”型平卧褶皱;穹隆外围发育叠加褶皱,反映造山带早期SN向和EW向收缩挤压。该穹隆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印支末期)SN向与EW向的“双向挤压”作用;成穹期岩浆向上侵位时限为(214.4±1.2)Ma;成穹后经历了挤压推覆和应力松弛阶段;早中新世(17~10Ma),由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快速抬升,松潘—甘孜造山带发育NW-SE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使容须卡地区形成一系列NNW向韧脆性和脆性破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须卡穹隆 松潘-甘孜造山带 岩浆底辟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云南建水县长岭岗碱性侵入岩体岩石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新仁 王长兵 张黎 《云南地质》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云南建水县长岭岗碱性侵入岩体由碱长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广义的)构成。其中霞石正长岩(广义的)可进一步划分为黑云霞石正长岩、霓辉霞石正长岩、黑榴霞石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岩石属过碱性岩石,轻稀土富集,具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该碱... 云南建水县长岭岗碱性侵入岩体由碱长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广义的)构成。其中霞石正长岩(广义的)可进一步划分为黑云霞石正长岩、霓辉霞石正长岩、黑榴霞石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岩石属过碱性岩石,轻稀土富集,具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该碱性侵入岩形成于板块内部环境的可能性较大,可能是在地幔底辟的作用下由地壳下部物质重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侵入岩 板块构造 底辟作用 重熔岩浆 云南建水长岭岗
下载PDF
赣北燕山期花岗岩浆的底辟伸展造山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长信 项新葵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16,共11页
以赣北中生代伸展造山体制为例,提出了“陆内花岗岩浆底辟伸展造山模式”。上地幔隆起区的中、下地壳向周围山根地带拆离下滑而减薄。壳幔间及中、下地壳内的韧性剪切拆离断层带,不但是陆壳迁移的传送带,而且也是热流体的传导带及热... 以赣北中生代伸展造山体制为例,提出了“陆内花岗岩浆底辟伸展造山模式”。上地幔隆起区的中、下地壳向周围山根地带拆离下滑而减薄。壳幔间及中、下地壳内的韧性剪切拆离断层带,不但是陆壳迁移的传送带,而且也是热流体的传导带及热源产生带。山根下部的地壳在增厚及热流体的不断富集过程中,导致重熔产生大量花岗岩浆。在浮力作用下花岗岩浆不断上升扩张,在上地壳内以底辟形式就位,使上地壳产生伸展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 花岗岩浆 伸展造山 燕山期 赣北
下载PDF
呼和浩特热隆伸展构造:华北“变质核杂岩”再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宇 董树文 施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49,共11页
对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除了岩石圈厚度减薄和地幔性质改变外,最直接的标志是广泛出露的弥散状穹隆构造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带、低角度正断层和断陷盆地.这些伸展穹隆构造通常被解释为“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ore complex,MCC),但... 对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除了岩石圈厚度减薄和地幔性质改变外,最直接的标志是广泛出露的弥散状穹隆构造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带、低角度正断层和断陷盆地.这些伸展穹隆构造通常被解释为“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ore complex,MCC),但其组成结构、变形机制和深部过程等方面与北美西部盆岭省经典的变质核杂岩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选择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进行剖析和再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穹隆核、韧性剪切带和低角度滑覆系统之间的时空关系,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将一个以简单剪切应变为主的穹型韧性剪切带(变形时间为152~141 Ma)从原伸展系统中剥离,从而揭示出一个以花岗岩为核的热隆-伸展构造.呼和浩特热隆-伸展构造分为3个结构单元.(1)花岗岩核:由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136~127 Ma)组成;(2)纯剪切应变带:分布在核部花岗岩周缘以纯剪切应变为主的高温(>500℃)变形带,面理发育(无线理),可能由核部岩体侵位时体积膨胀导致;(3)低角度滑覆系统:由韧性剪切带、微角砾岩带、低角度正断层和上叠断陷盆地组成,其变形时代为早白垩世(约134~130 Ma),运动学标志指示上部向南东的剪切特征,其演化过程和变形行为受控核部岩体侵位.通过对热隆-伸展构造的厘定,本研究提出热岩石圈背景下由岩浆上侵主导并伴生热变质变形的伸展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华北克拉通伸展动力学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 热隆-伸展构造 岩浆底劈 低角度滑覆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