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值对磷酸铵镁(MAP)晶体生成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唐滨 张云辉 +2 位作者 郝俊凯 高越 翦英红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11,34,共6页
在MAP生成过程中,溶液的pH的影响和变化都十分明显,重点研究了pH值对MAP生成过程、产量及晶型的影响。溶液的pH值在8~11范围内,随着MAP晶体的形成,溶液的pH值急剧下降,加药8 min后迅速降低至7左右。但是当溶液的pH值增加到12后,其变化变... 在MAP生成过程中,溶液的pH的影响和变化都十分明显,重点研究了pH值对MAP生成过程、产量及晶型的影响。溶液的pH值在8~11范围内,随着MAP晶体的形成,溶液的pH值急剧下降,加药8 min后迅速降低至7左右。但是当溶液的pH值增加到12后,其变化变缓,但沉淀物中杂质成分明显增加,基本不再生成MAP晶体。MAP产量影响实验表明:pH值10为最佳MAP生成条件,此时晶体产量高达2.52 g,且沉淀物中杂质成分很少,主要为磷酸铵镁晶体。沉淀物的SEM和XRD谱图分析显示:pH值不同,沉淀物的成分是不一样的。pH值为8~10条件下,主要为磷酸铵镁。pH值为11~12时,沉淀物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磷酸镁、氢氧化镁、磷酸铵镁的混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铵镁晶体的形成过程中,溶液pH值的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map) PH 生成过程 产量 晶型
下载PDF
MAP法+臭氧处理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宏宇 齐晓丹 +2 位作者 张立勇 刘俊良 张铁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0,共6页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可生化性差、碳氮比失衡的废水,处理难度大,若不经过严格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MAP法在pH=10、n(Mg^(2+)):n(NH_(4)^(+)):n(PO_(4)^(3-))为1.3:1:1条件下能够去除垃圾渗滤液中93.75%的氨氮,并且能够去除部分COD...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可生化性差、碳氮比失衡的废水,处理难度大,若不经过严格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MAP法在pH=10、n(Mg^(2+)):n(NH_(4)^(+)):n(PO_(4)^(3-))为1.3:1:1条件下能够去除垃圾渗滤液中93.75%的氨氮,并且能够去除部分COD,然后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臭氧流量、反应时间、垃圾渗滤液pH以及H2O2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浓度75 mg/L、臭氧流量0.7 L/min、反应时间20 min、pH为8.9、n(Η_(2)Ο_(2))/n(Ο_(3))为0.5,出水水质为COD为543 mg/L、BOD5为225 mg/L、BOD5/COD为0.414,、氨氮质量浓度为10.2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66.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臭氧高级氧化 过氧化氢 磷酸氨镁沉淀法
下载PDF
电化学MAP工艺对鸡粪沼液中氮磷回收的试验
3
作者 李健 宋繁永 +3 位作者 徐晓鸣 李天元 徐珊珊 钟传青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82-90,158,共10页
针对鸡粪沼液中氮、磷残余量大且处理回收困难的特点,文中采用电化学结合鸟粪石结晶法(MAP)的工艺,回收沼液中的氮、磷。根据该工艺配置了小试和中试试验,测试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得到最优反应条件:沼液pH值为... 针对鸡粪沼液中氮、磷残余量大且处理回收困难的特点,文中采用电化学结合鸟粪石结晶法(MAP)的工艺,回收沼液中的氮、磷。根据该工艺配置了小试和中试试验,测试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得到最优反应条件:沼液pH值为9.0、反应时间为105 min、电流密度为20 mA/cm^(2),小试结果表明:该条件下氮、磷的去除效率分别可以达到74.51%、93.55%;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氮、磷的回收率分别可达72.90%、93.48%。通过对回收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表征发现,其主要成分是鸟粪石,且纯度较高。电化学MAP工艺回收鸡粪沼液中氮、磷元素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沼液 鸟粪石 氮磷回收 电化学 中试 鸟粪石结晶法(map)
下载PDF
基于MAP法和HAP法的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滕俊 罗进财 +1 位作者 庞福静 董姗燕 《四川环境》 2023年第4期328-337,共10页
剩余污泥中磷的回收利用是实现污水和剩余污泥中磷元素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磷酸铵镁结晶法(MAP法)和磷酸钙结晶法(HAP法)两种磷回收技术,指出两种方法均是有效的磷回收技术,二者反应条件对磷回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之... 剩余污泥中磷的回收利用是实现污水和剩余污泥中磷元素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磷酸铵镁结晶法(MAP法)和磷酸钙结晶法(HAP法)两种磷回收技术,指出两种方法均是有效的磷回收技术,二者反应条件对磷回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MAP法可以同时将污水中的氨氮和磷酸盐回收去除,而HAP法适用于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回收;阐述了晶种是促进产物生成效率和提高产物纯度的有效方法,而污泥中有机物、相关离子或重金属等干扰因素则对产物生成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提出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及其转化与磷释放和磷回收机制的影响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以实现磷和有机酸等物质的同步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磷回收 map HAP法 晶种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饶力 汪晓军 +2 位作者 陈振国 袁延磊 郭冠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4,共4页
采用鸟粪石法对氧化铁红厂高氨氮废水进行处理,以p H、n(N)∶n(Mg)和n(N)∶n(P)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对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拟合程度高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预测的最佳实验条件:p H=9.40,n(N)∶n(Mg)∶n(P)=0.8∶1∶1,... 采用鸟粪石法对氧化铁红厂高氨氮废水进行处理,以p H、n(N)∶n(Mg)和n(N)∶n(P)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对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拟合程度高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预测的最佳实验条件:p H=9.40,n(N)∶n(Mg)∶n(P)=0.8∶1∶1,此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为99.77%。通过对镁盐和磷酸盐投加量的分析得到,当n(N)∶n(Mg)∶n(P)=0.9∶1.25∶1时,出水氨氮能够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且出水正磷酸盐浓度较低。SEM和XRD表征结果显示,所得沉淀物大部分为磷酸铵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氧化铁红 高氨氮废水 磷酸铵镁
下载PDF
铁炭微电解-MAP沉淀法联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5
6
作者 彭书传 张雁 +1 位作者 刘国栋 王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9-982,共4页
采用铁炭微电解-磷酸氨镁(MAP)沉淀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铁炭比为5∶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3 h时,铁炭微电解的COD的去除率为47.5%;在投加药剂n(Mg2+)∶n(PO43-)∶n(NH4+)为1.4∶1∶1,pH值为9,反应时间为1 h的条件下,... 采用铁炭微电解-磷酸氨镁(MAP)沉淀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铁炭比为5∶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3 h时,铁炭微电解的COD的去除率为47.5%;在投加药剂n(Mg2+)∶n(PO43-)∶n(NH4+)为1.4∶1∶1,pH值为9,反应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氨氮去除率达到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铁炭微电解 磷酸镁氨(map)沉淀
下载PDF
EDTA对剩余污泥磷释放及MAP法磷回收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德秀 张艳 张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1618,共8页
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添加对剩余污泥厌氧过程中磷释放及后续鸟粪石(MAP)法磷回收的影响.根据EDTA添加量对污泥上清液中总磷(TP)、蛋白质、多糖、DNA和SCOD的影响确定了最优释磷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构建MAP磷回收的二次多项式... 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添加对剩余污泥厌氧过程中磷释放及后续鸟粪石(MAP)法磷回收的影响.根据EDTA添加量对污泥上清液中总磷(TP)、蛋白质、多糖、DNA和SCOD的影响确定了最优释磷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构建MAP磷回收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EDTA添加量为5mmol/L,厌氧5d时预处理效果最佳.污泥SCOD破解度(DD)和TP、DNA、蛋白质及多糖均有显著相关,其中TP相关性最强,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66.MAP磷回收的最佳工艺参数是:pH=9.5,n(Mg):n(P)=1.6,搅拌时间22min,此时磷回收率可达95.68%,形成晶体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MgNH_4PO_4×6H_2O),纯度为7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EDTA) 释磷 磷回收 鸟粪石(map) 响应曲面
下载PDF
MAP法沉淀回收装置的运行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荣敏 雷延峰 +1 位作者 闫越 王昌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7-1051,共5页
采用一种简易的MAP回收装置,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反应时间和曝气量对MAP法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反应时间为90 min,最佳曝气量为1.2 L/min,相应的除磷率可达98.26%,沉淀回收率为74.54%。当增加一个漏斗形隔板分离反应区和沉淀区并... 采用一种简易的MAP回收装置,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反应时间和曝气量对MAP法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反应时间为90 min,最佳曝气量为1.2 L/min,相应的除磷率可达98.26%,沉淀回收率为74.54%。当增加一个漏斗形隔板分离反应区和沉淀区并连续运行时,除磷率和沉淀回收率分别为92.11%和63.66%。当不投加镁盐和铵盐而仅调控实际污泥脱水滤液的pH值为9.8时,其连续运行的平均除磷率和MAP回收率分别可达95.16%和70%,运行性能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 除磷 污泥脱水滤液 运行条件
下载PDF
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勤 杨彬彬 +1 位作者 潘水秀 张智 《四川环境》 2010年第5期93-97,共5页
MAP法(磷酸铵镁沉淀法)是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叙述了MAP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反应机理,分析pH值、物质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同时还实现了对氮的有... MAP法(磷酸铵镁沉淀法)是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叙述了MAP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反应机理,分析pH值、物质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同时还实现了对氮的有效回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 磷酸铵镁法 氨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AP法中镁沉淀药剂的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鹏 周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5,共3页
采用MAP法处理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磷酸根离子由Na2HPO4提供,镁沉淀剂选用MgSO4、MgCl2和MgO,并将海水作为新型的镁沉淀剂的替代品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综合考察与探讨了四种镁沉淀剂对氨氮的去除率、出水磷的残余量的影响,并对... 采用MAP法处理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磷酸根离子由Na2HPO4提供,镁沉淀剂选用MgSO4、MgCl2和MgO,并将海水作为新型的镁沉淀剂的替代品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综合考察与探讨了四种镁沉淀剂对氨氮的去除率、出水磷的残余量的影响,并对药品进行了成本分析。结果表明MgCl2的处理效果最好,而海水作为镁沉淀剂也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 镁沉淀剂 海水
下载PDF
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芙蓉 徐君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年第2期34-36,共3页
以MgCl2和Na2HPO4作沉淀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5,反应摩尔比n(PO34-)∶n(NH4+)∶n(Mg2+)为0.8∶1∶1,反应时间为45 min时,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可达... 以MgCl2和Na2HPO4作沉淀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5,反应摩尔比n(PO34-)∶n(NH4+)∶n(Mg2+)为0.8∶1∶1,反应时间为45 min时,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可达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氨镁 氨氮 化学沉淀
下载PDF
混凝-MAP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亚峰 杨严 张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目的确定混凝-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向垃圾渗滤液中投加混凝药剂进行混凝试验;将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运用MAP法进行处理;以COD、NH4-N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试验研究表明:PFAC的投... 目的确定混凝-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向垃圾渗滤液中投加混凝药剂进行混凝试验;将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运用MAP法进行处理;以COD、NH4-N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试验研究表明:PFAC的投加量为1 500 mg/L、PAM的投加量为5 mg/L、pH=5.5时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达到了较好效果;调节pH=8.5、n(Mg2+)∶n(NH4+)=0.9∶1、n(PO34-)∶n(NH4+)=1.2∶1、反应时间为25min,在此条件下NH4-N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结论运用混凝-MAP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COD与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2.3%与93.15%.为后续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混凝沉淀 map NH4-N
下载PDF
MAP法处理焦化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燕 胡红伟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2-34,38,共4页
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使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形成磷酸氨镁沉淀的化学沉淀法(MAP法),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子优化实验,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药剂配比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反应时间为20min,n(Mg2+):n(NH... 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使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形成磷酸氨镁沉淀的化学沉淀法(MAP法),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子优化实验,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药剂配比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反应时间为20min,n(Mg2+):n(NH4+):n(PO43-)=1.4∶1.0∶1.0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map) 焦化废水 氨氮 废水处理
下载PDF
ITO靶材生产废水脱氮工艺实验及监测研究
14
作者 卢亚伟 郁亚磊 杨晓凡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35-137,165,共4页
对ITO靶材生产废水含氨氮废水质进行分析,对常用的氨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选用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和次氯酸钠折点加氯除氨氮方法进行监测实验研究,此废水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最佳摩尔比N∶Mg∶PO_(4)=1∶1.7∶1.7,次氯酸钠折点加氯方法最... 对ITO靶材生产废水含氨氮废水质进行分析,对常用的氨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选用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和次氯酸钠折点加氯除氨氮方法进行监测实验研究,此废水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最佳摩尔比N∶Mg∶PO_(4)=1∶1.7∶1.7,次氯酸钠折点加氯方法最佳摩尔比N∶Cl摩尔比1∶1.6,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和次氯酸钠折点加氯方法均能将氨氮降到标准以下,单独使用的药剂成本分别为3700元/吨和2500元/吨。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产生的鸟粪石如果可以1200元/每吨以上价格出售,对于ITO靶材生产含氨氮废水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具有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氨氮废水 磷酸铵镁化学沉淀法 次氯酸钠折点加氯除氨氮
下载PDF
MAP结晶法去除猪场废水中氮、磷元素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国平 张从良 王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以实际猪场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对磷酸铵镁(magnesiumammonium phosphate,MAP)结晶法去除猪场废水中氮、磷元素的3种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只调节pH工艺,最佳pH值范围为9.0-10.0;通... 以实际猪场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对磷酸铵镁(magnesiumammonium phosphate,MAP)结晶法去除猪场废水中氮、磷元素的3种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只调节pH工艺,最佳pH值范围为9.0-10.0;通过曝气可提高废水pH,曝气时间以60 min为宜,可提升废水pH值至8.9,铵态氮、磷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16.8%、78.4%、21.4%;补加镁源工艺可有效提高磷去除率,最佳pH范围为9.0-10.0,Mg∶P(摩尔比)为1.6,磷去除率为95.4%;同时补加镁源和磷源工艺,可获得较高的铵态氮去除率,最佳pH值为9.5,P∶N(摩尔比)为1.0,Mg∶N(摩尔比)为1.1,铵态氮去除率为87.4%,余磷质量浓度小于1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map结晶法 去除率
下载PDF
畜禽粪便沼液絮凝预处理及MAP法磷回收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泉智 向连城 +2 位作者 宋永会 冯传平 钱锋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2-207,共6页
分别选用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铁〔Fe2(SO4)3〕,有机絮凝剂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畜禽粪便沼液进行预处理,考察各物质投加量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PAM对SS... 分别选用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铁〔Fe2(SO4)3〕,有机絮凝剂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畜禽粪便沼液进行预处理,考察各物质投加量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PAM对SS的去除效果最好,当沼液中的SS浓度为13500mg/L时,投加1.02g/L(210mL)的CPAM絮凝后,沼液中的SS浓度降为148mg/L,SS去除率达98.9%。对絮凝后的水样(PO43--P浓度为35mg/L左右)进行磷酸铵镁(MAP)结晶处理,结果发现,当Mg与P摩尔比为1:1,pH为9.5时PO43--P去除率最高;而当Mg与P摩尔比为1.5~2:1,pH为10.0时PO43--P去除率最高。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结晶产物为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沼液 絮凝 磷回收 磷酸铵镁(map)
下载PDF
Urea hydrolysis and recover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as MAP from stale human urine 被引量:7
17
作者 LEE Duuj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018-1024,共7页
Laboratory-scale tests for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precipitation following urea hydrolysis of human urine were conducted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temperature and the volu... Laboratory-scale tests for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precipitation following urea hydrolysis of human urine were conducted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temperature and the volumetric ratios of stale urine to fresh urine,on urea hydrolysis in urine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final hydrolysis time to recover most nitrogen from separated human urine by MAP.With a volumetric ratio of stale to fresh urine>10% and at temperature≥20℃,urea hydrolysis could be completed in two days.Alkaline pH inhibited urea hydrolysis progress.The final pH values were all around 9.0 following urine hydrolysis,while the suspension pH might act as an indicator to detect the start and extent of urea hydrolysis.Over 95% of ammonium nitrogen and over 85% of phosphorus from hydrolyzed urine as MAP precipitate were obtained using MgCl;·6H;O and Na;HPO;·12H;O as precipitation agents at pH 8.5,molar ratio of Mg;:NH;-N:PO;-P at(1.2-1.3):1:1,mixing speed of 120 r/min,and precipitation time and reaction time of 3 h and 15 min,respectively.The precipitate has a structure resembling pure MAP crys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a hydrolysis human urine magnesium ammomum phosphate(map ammonium-nitrogen(NH_4^+-N) PHOSPHORUS
下载PDF
ABR-MAP-MBR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养殖废水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聂丽君 李德豪 +3 位作者 何京东 钟华文 林培喜 周如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22-2729,共8页
针对养殖废水高悬浮物、高有机物及高氨氮的特点,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磷酸铵镁沉淀/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BR-MAP-MBR)组合新工艺对其进行中试处理研究,考察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条件;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水温和溶解氧(DO)等运... 针对养殖废水高悬浮物、高有机物及高氨氮的特点,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磷酸铵镁沉淀/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BR-MAP-MBR)组合新工艺对其进行中试处理研究,考察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条件;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水温和溶解氧(DO)等运行参数对养殖场废水各阶段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MAP沉淀法对ABR厌氧出水的NH_4^+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阶梯负荷启动策略,60 d完成ABR反应器的启动,厌氧环节在HRT为24 h、水温25~35℃时COD去除率达73.5%;磷酸铵镁沉淀过程中选择氯化镁、磷酸三钠作为沉淀剂,控制Mg^(2+)∶NH_4^+∶PO_4^(3-)摩尔比为1.2∶1∶0.95,pH为8.5~9.0条件下处理ABR厌氧出水,COD、NH_4^+和PO_4^(3-)-P去除率分别为28.2%、85.4%和89.7%;通过对A/O-MBR反应器HRT和DO的条件优化,该单元的COD、SS、NH_4^+和TN等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82.0%、95.2%、72.4%和67.7%(HRT=16 h,O区DO≥3.0 mg·L^(-1))。经过组合工艺的综合处理,系统出水各项主要指标(SS、COD、TN和TP等)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一级排放标准,表明该新工艺在规模化养殖场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磷酸铵镁沉淀法 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处理预防MAP形成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蒋和团 李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从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处理阶段产生结晶盐(俗名鸟粪石MAP)的现象分析,找出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段产生MAP的成因,通过试验模拟了MAP的产生过程,提出了预防MAP产生的措施,通过化学除磷的方法打破MAP的反应平衡,可有效防止MAP的生成.... 从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处理阶段产生结晶盐(俗名鸟粪石MAP)的现象分析,找出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段产生MAP的成因,通过试验模拟了MAP的产生过程,提出了预防MAP产生的措施,通过化学除磷的方法打破MAP的反应平衡,可有效防止MAP的生成.试验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添加FeCl3的化学除磷效果,得出FeCl3添加量在80 mg/L及pH值5.0条件下,达到75%左右的最佳除磷效果,可有效预防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厌氧段MAP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废水处理 鸟粪石 化学除磷
下载PDF
工业有机危险废物气化激冷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立豪 张浙锦 +4 位作者 孟耀庭 章磊 陈欣露 雷乐成 杨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0-988,共9页
高温气化炉协同处理工业有机危险废物(IOHW)是近年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热门技术之一。由于IOHW来源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高温气化炉气化IOHW时产生的激冷废水特性及其相应处理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探究了激冷废水的来... 高温气化炉协同处理工业有机危险废物(IOHW)是近年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热门技术之一。由于IOHW来源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高温气化炉气化IOHW时产生的激冷废水特性及其相应处理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探究了激冷废水的来源、特性及元素迁移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激冷废水呈现高盐、高磷、高有机物、高氨氮污染等特点。研发了以板框过滤法、磷酸铵镁结晶法、磷酸盐沉淀法、臭氧氧化法和电渗析法为主体的组合工艺技术,在激冷废水处理量为1m^(3)·h^(-1)的中试规模工艺流程中实现了激冷废水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并评价了其主要经济指标。结果表明,激冷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持续波动会影响该工艺处理效率的稳定性,氨氮、总氮、总磷、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4.6%~67.4%、33.9%~60.1%、91.9%~96.1%和43.1%~72.9%,处理1 m^(3)激冷废水的总工艺成本约6元,副产品收益为6元,基本可实现收支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冷废水 高温气化 臭氧氧化 磷酸铵镁结晶法 高盐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