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催化剂在间硝基苯磺酸钠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知滨 郑辉东 +1 位作者 范立海 吴丹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10期56-62,共7页
间氨基苯磺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由多种方法制备得到,催化加氢法是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但工业化报道较少,这是由于在间硝基苯磺酸钠加氢合成间氨基苯磺酸钠的液相反应中催化剂存在失活现象,难以多次套用,工业化成本高。使用自... 间氨基苯磺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由多种方法制备得到,催化加氢法是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但工业化报道较少,这是由于在间硝基苯磺酸钠加氢合成间氨基苯磺酸钠的液相反应中催化剂存在失活现象,难以多次套用,工业化成本高。使用自制Pd/C催化剂进行间硝基苯磺酸钠的液相加氢反应,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QTOF-MS)、X射线衍射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表面分析等方法对Pd/C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探究,确定催化剂的失活原因。Pd/C催化剂的失活是由于在硝基选择性加氢过程中,原料间硝基苯磺酸钠转化为偶氮化合物或氧化偶氮化合物,由于这些中间体的吸附性较强,易堵塞活性炭载体的孔道,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少,导致催化剂暂时性的中毒失活,而并非是加氢还原了原料中磺酸基团生成硫化钯而导致的催化剂永久性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间硝基苯磺酸钠 催化加氢 pd/c催化剂 催化剂失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and High Dispersion Pd/C Catalyst and Its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被引量:8
2
作者 TANG Ya-wen ZHANG Lin-lin +4 位作者 WANG Xin BAO Jian-chun ZHOU Yi-ming LU Lu-de LU Tian-h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A carbon supported Pd(Pd/C) catalyst used as the anodic catalyst in the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DFAFC) was prepared via the improved complex reduction method with sodium ethylenediamine tetracetate(EDTA) a... A carbon supported Pd(Pd/C) catalyst used as the anodic catalyst in the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DFAFC) was prepared via the improved complex reduction method with sodium ethylenediamine tetracetate(EDTA) as stabilizer and complexing agent. This method is very simple.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Pd particles in the Pd/C catalyst prepared with the improved complex reduction method is as small as about 2.1 nm and the Pd particles in the Pd/C catalyst possess an excellent uniformity. The Pd/C catalyst shows a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the formic acid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catalyst complex reduction method Formic acid oxid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Deactivation by Sulfur and Regeneration of Pd/C Catalyst in Hydrogenation of N-(3-nitro-4-methoxyphenyl) Acetamide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Qunfeng LU Jinghui MA Lei LU Chunshan HIU Wei LI Xiaonia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22-626,共5页
Deactivation of Pd/C catalyst often occurs in liquid hydrogenation using industrial materials. For in-stance, the Pd/C catalyst is deactivated severely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N-(3-nitro-4-methoxyphenyl) acetamide. In... Deactivation of Pd/C catalyst often occurs in liquid hydrogenation using industrial materials. For in-stance, the Pd/C catalyst is deactivated severely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N-(3-nitro-4-methoxyphenyl) acetamide. In this study, the chemisorption of sulfur on the surface of deactivated Pd/C was detect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ulfur compounds poison the Pd/C catalyst and increase the forma-tion of azo deposit, reducing the activity of catalyst. We report a mild method to regenerate the Pd/C catalyst: wash the deposit by N,N-dimethylformamide and oxidize the chemisorbed sulfur by hot air. The regenerated Pd/C cata-lyst can be reused at least ten runs with stabl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catalyst HYDROGENATION DEAcTIVATION REGENERATION SULFUR
下载PDF
Ionic Liquid-Complex Pd/C System as Catalyst for Copolymerization of CO and Styrene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霞 郭锦棠 +2 位作者 胡光 冯亚凯 武瑞涛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O and styrene catalyzed by Pd/C toward the formation of polyketones (PK)was studied in the N-valeronitrile-N&#39;-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C4CNmim]+PF6-) medium. The synth...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O and styrene catalyzed by Pd/C toward the formation of polyketones (PK)was studied in the N-valeronitrile-N&#39;-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C4CNmim]+PF6-) medium. The synthe-sized PK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elemental analysis, 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3C-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The supported ionic liquid film on the surface of Pd/C catalyst can prevent the products from covering the hole of active carbon due to its chemical stability and weak coordination ability with metal ions, and thus efficiently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ionic liquid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usability of the catalyst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K were discussed. When the usage of ionic liquid is 10wt%(0.1 g ionic liquid/1 g active carbon carrier) and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Pd2+is 5wt%(0.05 g Pd2+/1 g active car-bon carrier),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2 963.64 gSTCO/(gPd&#183;h) is achieved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PK as Mn=9 684, Mw=13 452 and Mw/Mn=1.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ed ionic liquid pd/c catalyst cOPOLYMERIZATION POLYKETONES
下载PDF
3,3’,4,4’-联苯四甲酸合成用Pd/C催化剂制备工艺研究
5
作者 闫江梅 方礼理 +3 位作者 刘春红 张鹏 王昭文 李岳锋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3,3’,4,4’-联苯四甲酸合成用Pd/C催化剂,考察不同沉淀剂、还原剂对Pd/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使用不同沉淀剂和还原剂时,催化剂活性及3,3’,4,4’-联苯四甲酸收率存在明显差异,硼氢化钠还原的Pd/C催化剂活性及3,3’...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3,3’,4,4’-联苯四甲酸合成用Pd/C催化剂,考察不同沉淀剂、还原剂对Pd/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使用不同沉淀剂和还原剂时,催化剂活性及3,3’,4,4’-联苯四甲酸收率存在明显差异,硼氢化钠还原的Pd/C催化剂活性及3,3’,4,4’-联苯四甲酸收率最高。进一步考察助金属协同催化作用对Pd/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中添加质量分数1.0%Mn后催化剂活性及3,3’,4,4’-联苯四甲酸收率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pd/c催化剂 3 3’ 4 4’-联苯四甲酸 助金属 沉淀剂 还原剂 脱卤偶联
下载PDF
Pd/C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啶酰菌胺中间体
6
作者 闫江梅 方礼理 +3 位作者 张鹏 王昭文 李岳锋 张之翔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采用过氧化氢改性活性炭,并将其作为载体制备Pd/C催化剂。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活性炭织构和表面性质被选择性地修饰,载体表面官能团影响钯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和化学状态。与其他处理温度相比,250℃处理的活性炭表面含有更多的酸性... 采用过氧化氢改性活性炭,并将其作为载体制备Pd/C催化剂。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活性炭织构和表面性质被选择性地修饰,载体表面官能团影响钯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和化学状态。与其他处理温度相比,250℃处理的活性炭表面含有更多的酸性含氧基团,所制得Pd/C分散度最高。在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啶酰菌胺中间体4′-氯-2-硝基联苯中活性显著提高,反应收率增加。酸性含氧基团为钯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提供了有效的锚定位点,促进了载体与钯纳米颗粒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了相对缺电子的钯纳米颗粒,从而提高了Pd/C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活性炭 改性 pd/c 表面官能团 SUZUKI偶联
下载PDF
Synergy in magnetic Ni_(x)Co_(1)O_(y) oxides enables base-fre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on loaded Au nanoparticles
7
作者 Hao Zhang Yinghao Wang +5 位作者 Qizhao Zhang Bang Gu Qinghu Tang Qiue Cao Kun Wei Wenhao F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26-536,I0014,共12页
The base-free aerobic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 to 2,5-furandicarboxylic acid(FDCA)in water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and sustainable upgrading process for cellulosic carbohydrates.However,selectiv... The base-free aerobic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 to 2,5-furandicarboxylic acid(FDCA)in water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and sustainable upgrading process for cellulosic carbohydrates.However,selectivity control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Here,we disclose that the unique synergy in magnetic Ni_(x)Co_(1)O_(y)(x=1,3 and 5) bimetallic oxides can induce reactive oxygen defects and simultaneously stabilize small-sized metallic Au nanoparticles in the Au/Ni_(x)Co_(1)O_(y)catalysts.Such catalytic features render effective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O_(2),OH and C=O groups,realizing selective oxidation of HMF to FDCA.On a series of magnetic Au/Ni_(x)Co_(1)O_(y)catalysts with almost identical Au loadings(ca.0.5 wt%) and particle sizes(ca.2.7 nm),the variable Ni/Co molar ratios give rise to the tunable electron density of Au sites and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NiO and CoO_(y).The initial conversion rates of HMF and its derived intermediates(i.e., DFF,HMFCA and FFCA) show a volcano-like dependence on the number of oxygen defects(i.e.,O_(2)^(-)and O^(-)) and electron-rich Au0sites.The optimum Au/Ni3Co1Oycatalyst exhibits a highest productivity of FDCA(12.5 mmol_(FDCA)mol_(Au)^(-1)h^(-1)) among all the Au catalysts in the literature and achieves> 99% yield of FDCA at 120℃ and 10 bar of O_(2).In addition,this catalyst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by a magnet and show superior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during six consecutive cycling tests.This work may shed a light on Au catalysis for the base-free oxidation of biomass compounds by smartly using the synergy in bimetallic oxide c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oxidation 2 5-Furandicarboxylic acid c=O group conversion magnetic catalyst Oxygen defects Synergistic effect
下载PDF
以Pd/C为催化剂的松香加氢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13
8
作者 阳承利 陈小鹏 +2 位作者 王琳琳 林洁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0,共6页
在温度403~433K,压力3.0~7.0MPa下,研究了以Pd/C为催化剂的松香催化加氢本征动力学,为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减少催化剂粒度和提高搅拌转速,以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在松香加氢反应过程中,在线跟踪了反应物和产物... 在温度403~433K,压力3.0~7.0MPa下,研究了以Pd/C为催化剂的松香催化加氢本征动力学,为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减少催化剂粒度和提高搅拌转速,以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在松香加氢反应过程中,在线跟踪了反应物和产物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实验数据,采用EVIEWS软件对10个可能的反应机理模型进行筛选,认为最可几的反应机理为:松香中的主要成分枞酸分子不吸附,枞酸分子与催化剂表面上被吸附的氢原子进行反应,氢原子的吸附为控制步骤;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据此导出反应速率常数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 (Hk =5.695exp((2498.5/T), bs =9.4(10(3exp(192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催化剂 松香 催化加氢 本征动力学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四氯化碳加氢制氯仿Pt-Pd/C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蒋晓原 毛建新 +3 位作者 陆维敏 郑小明 操来章 吴周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83-486,共4页
在FYX -1型 1L高压反应釜上考察了Pt/C、Pt-Pd/C催化剂对四氯化碳加氢制氯仿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 12 5℃、H2 压力 4 0MPa和CCl4的质量分数 12 0 %时 ,0 0 5 %Pt-0 0 5 %Pd/2 0~ 40目C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加氢反应... 在FYX -1型 1L高压反应釜上考察了Pt/C、Pt-Pd/C催化剂对四氯化碳加氢制氯仿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 12 5℃、H2 压力 4 0MPa和CCl4的质量分数 12 0 %时 ,0 0 5 %Pt-0 0 5 %Pd/2 0~ 40目C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加氢反应活性 ,其CCl4的转化率和CHCl3 的选择性均达到 95 %~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四氯化碳 氯仿 催化剂
下载PDF
Pd/C催化剂上松香加氢制备二氢和四氢枞酸的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韦小杰 李前 +3 位作者 陈小鹏 阳承利 王琳琳 周龙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5,共7页
采用FYX-2G型高压搅拌釜,以Pd/C为催化剂进行松香催化加氢制备二氢和四氢枞酸本征动力学的研究。通过减小催化剂粒度、加入200号溶剂油和增加高压釜的搅拌转速,消除了加氢过程内外扩散的影响,在温度403~433K、压力3.0~7.0 MPa下,在线... 采用FYX-2G型高压搅拌釜,以Pd/C为催化剂进行松香催化加氢制备二氢和四氢枞酸本征动力学的研究。通过减小催化剂粒度、加入200号溶剂油和增加高压釜的搅拌转速,消除了加氢过程内外扩散的影响,在温度403~433K、压力3.0~7.0 MPa下,在线跟踪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采集动力学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对17种可能的反应机理模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枞酸加氢生成二氢枞酸和四氢枞酸是并行反应;最可几的反应机理为:松香中的主要成分枞酸分子不吸附,枞酸分子与催化剂表面上被吸附的氢原子进行反应,氢原子的吸附为控制步骤,生成二氢枞酸和四氢枞酸的活化能分别为27.758 kJ·mol-1和237.12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催化加氢 本征动力学 pd/c催化剂
下载PDF
Pd-Co/C催化剂上葡萄糖的催化氧化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一兵 余林 +3 位作者 孙长勇 叶飞 方奕文 林维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76-980,共5页
以活性炭作为载体 ,制备了 Pd/C、Pd-Co/C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在 Pd-Co/C催化剂上反应3 h后 ,葡萄糖的转化率达 92 % ,选择性为 94% ,较 Pd/C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显著提高。BET和 XPS表征结果表明 ,Pd-Co/C催化剂的良好催化... 以活性炭作为载体 ,制备了 Pd/C、Pd-Co/C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在 Pd-Co/C催化剂上反应3 h后 ,葡萄糖的转化率达 92 % ,选择性为 94% ,较 Pd/C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显著提高。BET和 XPS表征结果表明 ,Pd-Co/C催化剂的良好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是由于 Co的添加及焙烧过程改变了 Pd/C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及结构 ,提高了 Pd的还原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pd-co/c催化剂 催化氧化 活性炭负载钯钴催化剂
下载PDF
Pd/C催化剂上葡萄糖催化氧化反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一兵 孙长勇 +2 位作者 叶飞 陈德平 林维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以活性炭作载体,制备了Pd/C催化剂,通过活性评价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催化氧化反应适宜温度为333K。以空气鼓泡作为反应体系的混合方式,能有效地增大气泡与溶液和... 以活性炭作载体,制备了Pd/C催化剂,通过活性评价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催化氧化反应适宜温度为333K。以空气鼓泡作为反应体系的混合方式,能有效地增大气泡与溶液和催化剂的接触,降低了反应物种的相间传质阻力,使得催化剂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此反应条件下,用H2还原的2%Pd/C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4h后,葡萄糖的转化率达91 6%,产物选择性为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pd/c催化剂 催化氧化
下载PDF
Pd/C催化下碱木质素与环己烯的还原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桂珍 李丽英 叶结旺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以钯/炭(Pd/C)为催化剂,以环己烯为氢给予体与麦秆碱木质素进行还原反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参数,用化学法对反应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Pd/C催化、环己烯还原法活... 以钯/炭(Pd/C)为催化剂,以环己烯为氢给予体与麦秆碱木质素进行还原反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参数,用化学法对反应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Pd/C催化、环己烯还原法活化碱木质素的反应条件为:pH值10,催化剂质量分数7%,反应时间1.5h,碱木质素与环己烯质量比1:4.1,反应后碱木质素的总羟基含量为13.45%,增加了104.72%;羧基含量为1.60%,降低了39.39%;羰基2.96%,降低了50.99%.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对于反应前后的碱木质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在1000~10000之间,所占比例分别为63.23%、84.66%,经Pd/C催化还原后碱木质素的多分散系数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环己烯 pd/c催化剂 还原反应
下载PDF
Pd/C催化下麦草碱木质素与氢气的还原反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叶结旺 方桂珍 杜添川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钯/炭(Pd/C)为催化剂,以氢气为还原剂与麦草碱木质素进行反应,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用化学法测定了反应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的含量,并与环己烯还原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Pd/C催化剂负载量为3%、用量0.1g/g、氢气流... 以钯/炭(Pd/C)为催化剂,以氢气为还原剂与麦草碱木质素进行反应,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用化学法测定了反应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的含量,并与环己烯还原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Pd/C催化剂负载量为3%、用量0.1g/g、氢气流速20mL/min、反应温度363K、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反应后碱木质素的总羟基、酚羟基、醇羟基含量分别为14.39%、4.21%和10.18%,较反应前分别增加了133.68%、27.96%和264.87%。与环己烯法相比,氢气还原法的催化剂用量明显减少,醇羟基数增加较为显著,酚羟基含量基本一致。氢气还原活化效果明显优于环己烯还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催化剂 碱木质素 还原反应
下载PDF
纳米Pd/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乙二醛生成乙醛酸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苏琳琳 董守安 +2 位作者 杨辅龙 余明坤 潘再富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6,共7页
利用化学还原法分别以PdCl2和Pd(OAc)2为前体制备了胶体Pd纳米粒子,然后采用胶体负载法获得2种Pd/C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乙二醛氧化生成乙醛酸的反应。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如温度、乙二醛初始浓度以及在催化剂制备中Pd负载量、使用的前体... 利用化学还原法分别以PdCl2和Pd(OAc)2为前体制备了胶体Pd纳米粒子,然后采用胶体负载法获得2种Pd/C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乙二醛氧化生成乙醛酸的反应。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如温度、乙二醛初始浓度以及在催化剂制备中Pd负载量、使用的前体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在最佳催化条件下得到乙醛酸产率为31.07%,选择性为67.06%的反应结果;利用XPS技术对Pd/C催化剂使用前后Pd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简要探讨了Pd/C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催化剂失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复合催化材料 pd/c催化剂 制备 乙二醛氧化 乙醛酸
下载PDF
MPB5型Pd/C催化剂的失活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小娟 崔群 +2 位作者 王海燕 堵文斌 汪洋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6-539,共4页
采用BET,TG,ICP,XRD,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对PTA加氢失活的MPB5型Pd/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新鲜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失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837.8 m2.g^-1,Pd的质量分数为0.37%,比新鲜催化剂的比表面积(1146.3 m2.g^-1)和Pd的质... 采用BET,TG,ICP,XRD,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对PTA加氢失活的MPB5型Pd/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新鲜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失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837.8 m2.g^-1,Pd的质量分数为0.37%,比新鲜催化剂的比表面积(1146.3 m2.g^-1)和Pd的质量分数(0.53%)分别下降了26.9%和30.2%;失活催化剂中Pd晶粒的粒径为50-100 nm,约是新鲜催化剂中Pd晶粒的10-20倍。说明MPB5型Pd/C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比表面积的下降,Pd含量的降低及Pd晶粒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pd/c催化剂 失活
下载PDF
苯丙酮酸在Pd/C催化剂上还原胺化合成DL-苯丙氨酸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广文 李光兴 +1 位作者 梅付名 纪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以苯丙酮酸 (PPA)在Pd/C催化剂上还原胺化合成DL 苯丙氨酸 (Phe)。实验表明 :在 5 5℃、1 0MPa,苯丙酮酸初始质量浓度 ρ(PPA) =6 0g/L ,n(NH3)∶n(PPA) =3 0∶1 0 ,还原胺化 3h ,苯丙氨酸收率在 95 %以上 ,产品纯度w(DL Phe) >96 % ... 以苯丙酮酸 (PPA)在Pd/C催化剂上还原胺化合成DL 苯丙氨酸 (Phe)。实验表明 :在 5 5℃、1 0MPa,苯丙酮酸初始质量浓度 ρ(PPA) =6 0g/L ,n(NH3)∶n(PPA) =3 0∶1 0 ,还原胺化 3h ,苯丙氨酸收率在 95 %以上 ,产品纯度w(DL Phe) >96 % ,并通过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 还原胺化 铅/碳催化剂 合成 氨基酸
下载PDF
Co改性的Pd/C催化剂在转移加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纯智 张国华 +1 位作者 文颖频 张春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8-363,共6页
通过调整Co和Pd的浸渍顺序制备了不同的钴改性的Pd/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3,5-二羟基苯甲酸转移加氢制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反应中的活性。确认先浸渍钴后浸渍钯、并在300℃以氢气还原得到的Co-Pd/C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反应转化率和... 通过调整Co和Pd的浸渍顺序制备了不同的钴改性的Pd/C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3,5-二羟基苯甲酸转移加氢制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反应中的活性。确认先浸渍钴后浸渍钯、并在300℃以氢气还原得到的Co-Pd/C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4.6%和99.5%。对该催化剂以BET、TPR、XRD、SEM、TEM、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先浸渍的钴占据了活性炭的微孔使最可几孔径由2.72nm增大为3.32nm,并且与一些对反应不利的官能团作用,使后浸渍的钯主要分布在催化剂的大孔中,避免了过多深度加氢副产物的生成。催化剂活性组分为零价的钯,其平均粒径约10nm,以有利于转移加氢的聚集态存在,使催化剂获得了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催化剂 3 5-二羟基苯甲酸 转移加氢
下载PDF
掺杂Fe元素对Pd/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江红 冯兰英 +2 位作者 朱红 郭志军 张新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7-850,共4页
用Fe作为掺杂元素,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溃还原方法制备了Pd:Fe原子比分别为1:1、2:1、1:2的Pd-Fe/C催化剂.采用TEM和XRD技术对合金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获得的Pd-Fe/C催化剂合金粒子在载体上分布均匀,粒径<5nm,Fe... 用Fe作为掺杂元素,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浸溃还原方法制备了Pd:Fe原子比分别为1:1、2:1、1:2的Pd-Fe/C催化剂.采用TEM和XRD技术对合金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获得的Pd-Fe/C催化剂合金粒子在载体上分布均匀,粒径<5nm,Fe的掺杂量对Pd/C催化剂晶体结构有很大影响,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比较,分析了三个不同比例的Pd-Fe/C催化剂和Pd/C催化剂对氢和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得出:在相同的峰值电位下,几种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大小顺序为:Pd-Fe/C(1:1)>Pd-Fe/C(2:1)>Pd/C>Pd-Fe/C(1:2).结果表明,适量掺杂Fe提高了Pd/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且Pd:Fe原子比为1:1时催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pd—Fe/c催化剂 电化学催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下Pd/C催化剂催化松香加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海春 于世涛 +2 位作者 李露 刘福胜 解从霞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06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超临界CO2条件下采用Pd/C催化剂进行催化松香加氢反应的研究。超临界CO2条件与常规条件下反应产物相比较,产品中枞酸、去氢枞酸含量都较常规条件下的氢化松香产品低。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对反... 在超临界CO2条件下采用Pd/C催化剂进行催化松香加氢反应的研究。超临界CO2条件与常规条件下反应产物相比较,产品中枞酸、去氢枞酸含量都较常规条件下的氢化松香产品低。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d/C催化剂中Pd的流失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 氢化松香 超临界c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