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μ-Syntheses of Suspension Systems for EMS and EDS Maglev Vehicles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汉全 姚兴苗 冀贞海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Under model uncertainty and complex disturbance, the robust control strategy should be used in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for various Maglev vehicles to obtain ride comfort of passengers. In this paper, the robust con... Under model uncertainty and complex disturbance, the robust control strategy should be used in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for various Maglev vehicles to obtain ride comfort of passengers. In this paper, the robust controllers are synthesized using μ approach for levitation system of electromagnetic Maglev vehicle and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super conducting Maglev vehicl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different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and different disturbances are accomplished, and a comparison of μ control and H ∞ control is perform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oth H ∞ control and μ control for two kinds of Maglev vehicles exhibit good stability robustness to plant model uncertainty, but μ control exhibits better performance robustness than H ∞ control, therefore better ride quality could be obtained by μ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vehicles suspension system robust control μ control strategy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ew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based high-speed Maglev vehicles in China:Historical and rece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dynamical simul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Sansan Ding Peter Eberhard +9 位作者 Georg Schneider Patrick Schmid Arnim Kargl Yong Cui Ullrich Martin Xin Liang Chao Huang Markus Bauer Florian Dignath Qinghua Z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2023年第2期97-118,共22页
High-speed Maglev is a cutting-edge technology brought back into the focus of research by pla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600 km/h Maglev train.A Chinese‐German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ia... High-speed Maglev is a cutting-edge technology brought back into the focus of research by pla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600 km/h Maglev train.A Chinese‐German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ial and academic partn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pursue this ambitious goal and bring together experts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the joint work and achievements of CRRC Qingdao Sifang,thyssenkrupp Transrapid,CDFEB,and the ITM of th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regar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high‐speed Maglev systems.Furthermore,an overview is give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rapid in Germany,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f dynamical simulation models,and recent developments regarding high-speed Maglev trai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high-speed maglev vehicle magnetic levitation simulation models dynamic simulation vehicle dynamics
原文传递
Vibration reduction for a new-type maglev vehicle with mid-mounted suspension under levitation failure
3
作者 ZHANG Min LIU Jing +2 位作者 CAO Yi CHEN XianFa MA WeiHu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3475-3487,共13页
Levitation failure occasionally occurs when a maglev vehicle runs on a track. At the moment of levitation failure, the levitation module falls and hits the track, and there is a violent impact on the maglev vehicle-br... Levitation failure occasionally occurs when a maglev vehicle runs on a track. At the moment of levitation failure, the levitation module falls and hits the track, and there is a violent impact on the maglev vehicle-bridge coupled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response of the maglev vehicle-bridge coupled system at the moment of and after levitation failure is analyzed, and three methods of reducing the vibration are proposed. First, a dynamics model of the maglev vehicle-bridge coupled system, which considers the control system, five flexible bridges, and track irregularit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using test data. The system response for different failure cases is then analyzed. Finally, the three methods of reducing vibration under levitation failure are proposed,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position and speed barely affect the response, whereas the maximum impact forces due to levitation failure reduced by 13%, 63%, and 50% by adopting the three methods, namely connecting the first and third coils in series, coupling the ends of the levitation module vertically, and adopting two sets of anti-roll devices, respectively. When the latter two schemes are combined, the maximum impact force reduced from 133 kN(without vibration-reduction measures) to 9 kN, and the vibration-reduction measure is also effective for failures of the levitation units at the ends of the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and low-speed maglev vehicle maglev vehicle with mid-mounted suspension coupled vibration levitation failure vibrat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磁力馈能主动悬架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陈丽 许丽 +1 位作者 周冉 孙凤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4,共7页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BP-PID)搭建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理论仿真。建立B级和C级随机路面,仿真分析不同速度、不同...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BP-PID)搭建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理论仿真。建立B级和C级随机路面,仿真分析不同速度、不同等级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效果和PID控制的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效果,采用BP-PID控制可明显提高悬架稳定性。B级随机路面60 km/h时车身垂直加速度改善了45.90%,证明了BP-PID控制的合理性,可有效提升悬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馈能主动悬架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被动悬架 车身垂直加速度 悬架动行程 轮胎动位移
下载PDF
电磁悬浮型高速磁浮车-岔垂向动力响应
5
作者 曾国锋 韩紫平 +1 位作者 刘鸣博 朱志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从车辆构造特点出发,建立电磁悬浮(EMS)型高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悬浮电磁铁链式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引入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悬浮控制算法。结合反映道岔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建立车-岔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 从车辆构造特点出发,建立电磁悬浮(EMS)型高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悬浮电磁铁链式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引入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悬浮控制算法。结合反映道岔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建立车-岔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精细化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节和多节编组列车在静悬以及低速和高速通过道岔等多种工况下的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高速磁浮车-岔系统振动特征。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明确车-岔-悬浮控制之间的参数匹配关系是揭示车-岔相互作用机理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悬浮(EMS)型高速磁浮道岔 车-岔动力响应 精细化模型 悬浮控制 振动机理 仿真试验
下载PDF
基于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的高温超导磁浮车辆悬挂参数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燕 吴兴文 +1 位作者 杨浚纲 池茂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2,共9页
为提高高温超导磁浮车辆在高速运行下的品质,建立了高温超导磁浮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桥梁刚度和车辆悬挂参数匹配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叠加轨道不平顺谱实现桥梁预拱,分析车辆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高温... 为提高高温超导磁浮车辆在高速运行下的品质,建立了高温超导磁浮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桥梁刚度和车辆悬挂参数匹配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叠加轨道不平顺谱实现桥梁预拱,分析车辆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高温超导磁浮车辆在高速运行下,其平稳性对减振器阻尼和桥梁挠跨比的取值较敏感;桥梁挠跨比取1/7752、桥梁挠度取4.1 mm、桥梁预拱量取4 mm时能抵消车辆高速运行过程中桥梁下挠带来的线路不平顺,使车辆动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磁浮车辆 悬挂参数 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模型的高温超导磁浮车辆悬浮架结构对比分析
7
作者 吉宇昂 池茂儒 吴兴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1-2442,共12页
高温超导磁悬浮(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HTS)列车因其自悬浮导向自稳定特性被认为是未来超高速交通运输中较为理想的运行方式之一。作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悬浮架的结构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方案的... 高温超导磁悬浮(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HTS)列车因其自悬浮导向自稳定特性被认为是未来超高速交通运输中较为理想的运行方式之一。作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悬浮架的结构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方案的悬浮架结构建立车桥耦合模型,从运行平稳性、舒适度、振动传递率等方面对不同结构设计的悬浮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结构的悬浮架在动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共性,双层悬浮架结构下车辆平稳性与舒适度指标更好,双层结构受空簧刚度影响最大。垂向减振器阻尼对3种结构的振动传递率影响均为阻尼越大,低频传递率越低,高频传递率越高。在车辆动态载荷作用下,桥梁跨中垂向位移的变化均为先略有上翘再下挠,而后呈现较大幅度的上翘与下挠,最后恢复正常。双层结构的悬浮架引起的桥梁跨中垂向加速度变化最为平顺。单层结构的悬浮架产生的跨中垂向加速度明显大于其余2种结构。桥梁的上挠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桥梁的下挠则是速度越大垂向位移越小。所得的结果是在特定的结构参数、负载条件下的仿真分析结果,可以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悬浮架结构的设计与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磁浮 悬浮架 车桥耦合 结构对比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磁轨关系建模对高速磁浮动力学仿真的影响
8
作者 王志宇 马卫华 +3 位作者 罗世辉 王波 王爱彬 张晓旭 《机械》 2023年第7期31-37,共7页
为研究磁轨关系建模方式对高速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将磁轨关系简化为2、4、12三种等效集中力数量的单电磁铁模型,计算单电磁铁模型在正弦轨道不平顺下受到的悬浮力,得到不同相位、不同角频率的轨道不平顺激扰对悬浮... 为研究磁轨关系建模方式对高速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将磁轨关系简化为2、4、12三种等效集中力数量的单电磁铁模型,计算单电磁铁模型在正弦轨道不平顺下受到的悬浮力,得到不同相位、不同角频率的轨道不平顺激扰对悬浮力的影响。其次通过修正后的德国高速低干扰谱设置轨道不平顺,对比分析不同单电磁铁模型的悬浮力变化;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列车车体与摆杆间接口的垂向载荷数据,最后通过雨流计数法得到接口载荷幅值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效集中力数量对仿真计算中第1位摆杆接口载荷的影响较大,随着等效集中力数量的增加,所得载荷数据中大幅值循环占比逐渐减小,小幅值循环占比逐渐增大。在低速时等效集中力数量对于仿真结果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在时速600 km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动力学模型 磁轨关系 接口载荷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交通缓和曲线参数动力学仿真
9
作者 蒋彪 罗华军 +2 位作者 洪远卓 吴志会 高锋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3年第6期18-22,共5页
文章基于Simpack动力学仿真,通过对中低速磁浮交通圆曲线工况、圆曲线和竖曲线叠加的复合曲线工况下的缓和曲线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复合曲线工况下磁浮车辆悬浮系统的悬浮稳定性。结果表明:横坡角扭转率对磁浮车辆悬浮系统悬浮稳定性... 文章基于Simpack动力学仿真,通过对中低速磁浮交通圆曲线工况、圆曲线和竖曲线叠加的复合曲线工况下的缓和曲线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复合曲线工况下磁浮车辆悬浮系统的悬浮稳定性。结果表明:横坡角扭转率对磁浮车辆悬浮系统悬浮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在R150 m曲线工况下,横坡角2.74°、车辆通过速度40 km/h、横坡角扭转率接近0.08°/m时,磁浮车辆端部悬浮架出现悬浮失稳现象;横坡角扭转率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横坡角可降低未平衡离心加速度,能略微改善磁浮车辆悬浮系统悬浮稳定性;在圆曲线和竖曲线叠加的复合曲线工况下,磁浮车辆悬浮系统悬浮稳定性较单一的圆曲线工况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车辆 横坡角扭转率 悬浮间隙 复合曲线
下载PDF
EMS型磁悬浮列车电磁系统动态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及其悬浮与牵引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金志颖 杨仕友 +4 位作者 倪光正 熊素铭 倪培宏 徐善纲 常文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该文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场路耦合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 EMS 型磁悬浮列车电磁系统动态电磁场分布及其相应工程参数。为避免由于电机定、转子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气隙场域剖分网格的畸变问题,在气隙中引入了运动边界。实例计算验证了该... 该文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场路耦合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 EMS 型磁悬浮列车电磁系统动态电磁场分布及其相应工程参数。为避免由于电机定、转子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气隙场域剖分网格的畸变问题,在气隙中引入了运动边界。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文构造方法的正确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系统 力特性 气隙 场路耦合 转子 电机 电磁场 磁悬浮列车 牵引力 实例计算
下载PDF
永磁和电磁构成的混合式悬浮系统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莉 熊剑 +1 位作者 张昆仑 连级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4,共5页
永久磁铁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悬浮系统,悬浮能耗小,可实现大气隙悬浮。本文建立了该混合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它的一些性质,采用定气隙控制指标,设计了使系统稳定的控制器,并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 永久磁铁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悬浮系统,悬浮能耗小,可实现大气隙悬浮。本文建立了该混合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它的一些性质,采用定气隙控制指标,设计了使系统稳定的控制器,并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式悬浮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实现大气隙、低能耗的稳定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悬浮 永磁 混合悬浮 磁浮列车
下载PDF
电动悬浮型磁悬浮列车悬浮与导向技术剖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万尚军 钱金根 +3 位作者 倪光正 徐善纲 温旭辉 张鸣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2-25,31,共5页
基于场 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和仿真 ,深入系统地剖析了EDS型磁浮列车最新的悬浮、导向系统。揭示了由交叉连接“8”字形零磁通线圈与超导磁体组成的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的内涵 ,从而满足了高速磁浮列车悬... 基于场 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和仿真 ,深入系统地剖析了EDS型磁浮列车最新的悬浮、导向系统。揭示了由交叉连接“8”字形零磁通线圈与超导磁体组成的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的内涵 ,从而满足了高速磁浮列车悬浮、导向功能的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悬浮型磁浮列车 磁悬浮 导向系统
下载PDF
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电磁悬浮系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莉 张昆仑 连级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常导电磁吸力悬浮系统悬浮气隙小、悬浮功率大,电动斥力悬浮系统不能实现静止悬浮、磁场污染大。由于受电流变化率限制,单独采用高温超导线圈构成的电磁吸力悬浮系统不能实现稳定悬浮。经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 常导电磁吸力悬浮系统悬浮气隙小、悬浮功率大,电动斥力悬浮系统不能实现静止悬浮、磁场污染大。由于受电流变化率限制,单独采用高温超导线圈构成的电磁吸力悬浮系统不能实现稳定悬浮。经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用高温超导线圈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电磁吸力型悬浮系统方案。采用这种混合式悬浮方案可增大悬浮气隙、实现稳态"零"功率悬浮、减轻车体重量、降低制冷费用、且无磁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悬浮 高温超导线圈 常导线圈 磁浮列车
下载PDF
磁浮列车静悬浮车轨耦合振动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科任 罗世辉 +2 位作者 马卫华 陈晓昊 邹瑞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二系悬挂中置与端置的两种三悬浮架低速磁浮列车的车轨耦合振动特性,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其垂向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动力学方程分别分析了两种磁浮列车车体和悬浮架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研究了两种磁浮列车悬浮架均存在... 为研究二系悬挂中置与端置的两种三悬浮架低速磁浮列车的车轨耦合振动特性,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其垂向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动力学方程分别分析了两种磁浮列车车体和悬浮架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研究了两种磁浮列车悬浮架均存在0.09°的初始角位移时的动力学特性,最后研究了两种磁浮列车中二系悬挂对悬浮架作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二系悬挂端置的磁浮列车相比,二系悬挂中置的磁浮列车,车体与悬浮架之间的耦合关系更少;当两种磁浮列车悬浮架均存在0.09°的初始角位移时,采用二系悬挂中置的磁浮列车与采用二系悬挂端置的磁浮列车相比,前者具有更小的车体位移、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轨道梁振动位移和悬浮间隙波动;以上4个参数前者最大值分别为0.005 mm、0.004 m/s^2、0.004 mm和0.005 mm;而后者最大值分别为0.023 mm、0.02 m/s^2、0.021 mm和0.02 mm;与二系悬挂端置的磁浮列车相比,二系悬挂中置的磁浮列车,其二系空气弹簧对悬浮架作功更小,仅为前者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二系悬挂 车轨耦合系统 对比分析 做功
下载PDF
整车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 被引量:32
15
作者 陈杰平 冯武堂 +2 位作者 郭万山 乔印虎 陈皓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3,19,共8页
在建立整车磁流变减振器(MRD)半主动悬架模型基础上,利用八板块方法设计了整车的变论域控制策略。基于重构的标准B级和C级路面激励信号,分别在10、20和30 m/s 3个车速下进行了整车在直线和转向行驶工况下的仿真研究。在完成试验车辆... 在建立整车磁流变减振器(MRD)半主动悬架模型基础上,利用八板块方法设计了整车的变论域控制策略。基于重构的标准B级和C级路面激励信号,分别在10、20和30 m/s 3个车速下进行了整车在直线和转向行驶工况下的仿真研究。在完成试验车辆改装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台架和道路工况下的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半主动悬架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振动强度可降低9%~22%,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磁流变减振器 半主动悬架 变论域模糊控制 仿真 试验
下载PDF
常导磁浮列车动态磁轨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梁鑫 罗世辉 马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5,共7页
研究常导磁浮列车动态磁轨关系,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思想出发,结合特定悬浮控制规律,建立考虑微小波动时的单磁铁动态悬浮控制数学模型;通过悬浮控制的磁浮车辆-轨道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特定悬浮控制系统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磁轨... 研究常导磁浮列车动态磁轨关系,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思想出发,结合特定悬浮控制规律,建立考虑微小波动时的单磁铁动态悬浮控制数学模型;通过悬浮控制的磁浮车辆-轨道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特定悬浮控制系统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磁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间隙反馈系数对悬浮系统的初始状态影响很小;当系统受到外界激扰时,间隙反馈系数对悬浮状态影响变大,随着间隙反馈系数的增大,悬浮间隙的动态变化趋于稳定;车辆在桥梁上运行时,悬浮间隙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且车辆在进、出桥梁时波动最大,动态悬浮间隙与车速成正比,车辆载重与桥梁振动幅度成正比。当车速超过250km/h后,动态悬浮间隙受车速的影响迅速增大,磁轨关系的线圈电流、电磁悬浮力的变化与悬浮间隙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动态磁轨关系 间隙反馈系数 磁浮车辆-轨道相互作用
下载PDF
磁浮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Ⅰ)——磁/轨相互作用及稳定性 被引量:69
17
作者 翟婉明 赵春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0,共10页
磁浮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问题直接影响磁浮交通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而这三个性能则是决定其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磁浮系统动力学研究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磁/轨相互作用及磁浮系统稳定性。关... 磁浮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问题直接影响磁浮交通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而这三个性能则是决定其应用前景的重要因素。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磁浮系统动力学研究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磁/轨相互作用及磁浮系统稳定性。关于磁/轨相互作用研究,目前在电磁铁二维受力理论分析、数值求解及其动态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三维磁/轨作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是其未来的研究方向。磁浮系统稳定性研究由单纯的悬浮稳定性研究、单铁/轨道系统稳定性研究逐步进入磁浮车辆/轨道系统稳定性研究,将来的研究仍需探索新的磁浮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磁浮列车系统动力稳定性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车辆 高架梁 耦合动力学 电磁悬浮 反馈控制 稳定性
下载PDF
EMS磁浮列车的轨道共振和悬浮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云钢 常文森 龙志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3-96,共4页
主要从悬浮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来解决磁浮列车的轨道共振问题,研究鲁棒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讨论观测器参数的选择方法。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悬浮控制系统可以消除轨道共振。
关键词 磁浮列车 轨道共振 状态观测器 悬浮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万向磁悬浮动量轮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刚 张育林 +2 位作者 刘昆 程谋森 肖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5,共6页
目前大部分空间飞行器三轴姿态控制采用的是飞轮系统 ,其精度较高 ,而采用磁悬浮轴承支承的动量轮比普通的滚珠轴承动量轮有更高的姿控性能。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动量矩方向可改变的万向磁悬浮动量轮可以单独实现三轴较高精度的主动姿态控... 目前大部分空间飞行器三轴姿态控制采用的是飞轮系统 ,其精度较高 ,而采用磁悬浮轴承支承的动量轮比普通的滚珠轴承动量轮有更高的姿控性能。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动量矩方向可改变的万向磁悬浮动量轮可以单独实现三轴较高精度的主动姿态控制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 ,万向磁悬浮动量轮的研究也为集成能源与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文意介绍了万向磁悬浮动量轮在国际上研究和发展的情况 ,概括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给出了一种初步的结构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轮 姿态控制系统 空间飞行器 磁悬浮轴承 飞轮 浮动 发展 技术支持 能源 国际
下载PDF
超大构件机加工的定位拟合算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为民 朱志浩 +2 位作者 樊留群 陈炳森 李鹏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134,共4页
通过预设特征测量点的方法简化测量,并通过几何拟合算法和数学规划优化算法均化毛坯变形造成的误差。对两种算法的拟合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测量点数目为3对的情况下,几何拟合算法的效果与和数学规划优化算法相差很小,但前者的计算时... 通过预设特征测量点的方法简化测量,并通过几何拟合算法和数学规划优化算法均化毛坯变形造成的误差。对两种算法的拟合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测量点数目为3对的情况下,几何拟合算法的效果与和数学规划优化算法相差很小,但前者的计算时间要远少于后者;当测量点数目超过3对时,数学规划优化算法的拟合效果明显提高,但计算时间上升较快。轨道梁机加工实际应用主要采用几何拟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构件 工件寻位 磁浮列车 轨道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