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shaped charge jet and a single moving plate
1
作者 Andreas Helte Jonas Lundgren Jonas Candl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Reactive armour is a very efficient add-on armour against shaped charge threats.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 consists of one or several plates that are accelerated by an explosive.Similar but less violent acceleration of... Reactive armour is a very efficient add-on armour against shaped charge threats.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 consists of one or several plates that are accelerated by an explosive.Similar but less violent acceleration of plates can also be achieved in a completely inert reactive armour.To be efficient against elongated jets,the motion of the plates needs to be inclined against the jet such that a sliding contact between the jet and the plates is established.This sliding contact causes a deflection and thinning of the jet.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the contact will become unstable,leading to severe disturbances on the jet.These disturbances will drastically reduce the jet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and it is therefore of interest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that leads to an unstable contact.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aped charge jets and flyer plates have shown that it is mainly the forward moving plate in an 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 that is effective in disturbing the jet.This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plate-to-jet mass flux ratio involved in the collision of the forward moving plate compared to the backward moving plate.For slow moving plates,as occurs in inert reactive armour,the difference in mass flux for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moving plate is much lesser,and it is therefore of interest to study if other factors than the mass flux influences on the protection capability.In this work,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where a plate is accelerated along its length,interacting with a shaped charge jet that is fired at an oblique angle to the plate’s normal,either against or along the plate’s velocity.The arrangement corresponds to a jet interacting with a flyer plate from a reactive armour,with the exception that the collision velocity is the same for both types of obliquities in these experiments.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disturbances on the jet are different in the two cases even though the collision velocities are the same.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interaction support the observation.The differe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contact pressure in the interaction region.For a backward moving plate,the maximum contact pressure is obtai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action zone and the contact pressure is therefore higher upstream than downstream of the jet 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a forward moving plate.A negative interface pressure gradient with respect to the jet motion results in a more stable flow than a positive,which means that the jet-plate contact is more stable for a backward moving plate than for a forward moving plate.A forward moving plate is thus more effective in disturbing the jet than a backward moving plate,not only because of the higher jet to plate mass flux ratio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contact with the j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armour flyer plate Shaped charge jet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quasi-isentropic driving model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in the detonation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2
作者 Hongfu Wang Yan Liu +5 位作者 Fan Bai Chao He Yingliang Xu Qiang Zhou Chuan Xiao Fenglei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96-618,共23页
Taking CL-20(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based aluminized explosives with high gurney ener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research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the work capability of different aluminized explosive f... Taking CL-20(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based aluminized explosives with high gurney ener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research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the work capability of different aluminized explosive formulations when driving metal flyer plates in the denotation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ulations with 43 μm aluminum(Al) powder particles(The particle sizes of Al powder were in the range of 2~43 μm) exhibited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in driving flyer plates along the denotation wave propagation direction. Compared to the formulations with Al powder 13 μm, the formulations with Al powder 2 μm deliver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accelerating metal flyer plates in the early stage, which, however, turned to be poor in the later stage. The CL-20-based explosives containing 25% Al far under-performed those containing 15% Al. Based on the proposed quasi-isentropic hypothesis, relevant isentropy theories, and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tonation parameters and entropy as well as Al reaction degree, the characteristic lines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in accelerating flyer plates we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a quasi-isentropic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aluminized explosive driving the flyer plate was built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variations of flyer plate velocity, Al reaction degree, and detonation product parameters with time and axial positions were develop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built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CL-20-based aluminized explosive driving flyer pla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del built could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variations of flyer plate velocity and Al reaction degree over time. In addition, how phys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detonation produc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aried with time and axial positions was identified. The action time of the positive pressure after the detonation of aluminized explosives was found prolonged and the downtrend of the temperature was slowed down and even reversed to a slight rise due to the aftereffect reaction between the Al powder and the detonation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zed explosive flyer plate experiment Quasi-isentropic theoretical model Al reaction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爆炸焊接飞板运动速度的计算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杰 杨文彬 +2 位作者 奚进一 董守华 孙明 《爆破器材》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在爆炸焊接中,飞板运动速度计算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文章用二维特征线法对飞板运动速度进行了计算,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动态弯折角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硝铵炸药γ值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飞板 数值计算 焊接 运动速度
下载PDF
8km/s激光驱动飞片发射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牛锦超 龚自正 +3 位作者 曹燕 代福 杨继运 李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实验研究了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中激光能量剖面和飞片靶金属膜层的力学特性对飞片的速度和完整性的影响,认为激光能量剖面整体呈"平顶型"的光束是发射高质量飞片的基础,同时飞片靶的膜基附着力、金属膜层的强度和韧性三者之间应... 实验研究了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中激光能量剖面和飞片靶金属膜层的力学特性对飞片的速度和完整性的影响,认为激光能量剖面整体呈"平顶型"的光束是发射高质量飞片的基础,同时飞片靶的膜基附着力、金属膜层的强度和韧性三者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匹配才能得到完整的飞片。制备了基底/Cr/Al复合结构飞片靶,利用波长1 064nm、脉宽15ns的激光,将直径1mm、厚度3μm的铝飞片稳定驱动至8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金属膜层的力学特性 激光能量剖面 激光驱动飞片 飞片的速度和完整性
下载PDF
磁驱动飞片的一维磁流体动力学数值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桂吉 蒋吉昊 +3 位作者 孙承纬 谭福利 张宁 莫建军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6-781,共6页
磁驱动高速飞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实验技术,在冲击波物理领域得到应用。该过程伴随着磁场扩散,并由此引起焦耳加热,使得飞片加载面的相状态发生变化,这决定了飞片厚度的范围。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利用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电... 磁驱动高速飞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实验技术,在冲击波物理领域得到应用。该过程伴随着磁场扩散,并由此引起焦耳加热,使得飞片加载面的相状态发生变化,这决定了飞片厚度的范围。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利用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电阻率方程和状态方程数据库,对磁驱动铝飞片进行了一维磁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获得了不同时刻铝飞片密度、温度的剖面分布,得到了磁场扩散速率随加载电流密度的变化关系。文章所选取的电导率方程只考虑到汽化点为止,对于等离子体形成的过程无法描述,如果要精确描述更高电流密度下的驱动过程,需考虑更为普适的电导率方程。磁场扩散速率随加载电流密度的变化存在转折点,在转折点前后可分别用两个线性关系表达式加以刻画。利用这些关系和冲击波物理相关知识,对磁压加载等熵驱动飞片实验样品厚度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动 一维磁流体动力学 数值计算 高速飞片
下载PDF
磁驱动准等熵平面压缩和超高速飞片发射实验技术原理、装置及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孙承纬 赵剑衡 +3 位作者 王桂吉 张红平 谭福利 王刚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利用脉冲大电流产生随时间平滑上升的磁压,实现对样品的准等熵平面压缩和超高速飞片发射,是近十年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强动态斜波加载技术(ramp wave loading).本文简述了其原理、加载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 利用脉冲大电流产生随时间平滑上升的磁压,实现对样品的准等熵平面压缩和超高速飞片发射,是近十年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强动态斜波加载技术(ramp wave loading).本文简述了其原理、加载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着重评述利用该技术和方法开展高压物态方程、材料动力学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在冲击动力学、天体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动加载 准等熵压缩 高速飞片 大电流实验装置 反向积分
下载PDF
磁驱动飞片二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阚明先 王刚华 +1 位作者 赵海龙 谢龙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37-2141,共5页
针对磁驱动高速飞片发射技术,建立了磁驱动飞片的二维磁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并考虑了焦耳热对飞片的影响。在四边形网格的基础上,采用算子分裂法,把磁流体力学方程依次分成热扩散、磁扩散、理想流体力学三个物理过程进行求解,研制了磁驱... 针对磁驱动高速飞片发射技术,建立了磁驱动飞片的二维磁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并考虑了焦耳热对飞片的影响。在四边形网格的基础上,采用算子分裂法,把磁流体力学方程依次分成热扩散、磁扩散、理想流体力学三个物理过程进行求解,研制了磁驱动飞片二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程序。对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Z装置上的一个磁驱动飞片发射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时刻焦耳加热对飞片的烧蚀情况,计算得到的飞片自由面速度曲线与实验激光速度干涉仪测量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力学模型 磁驱动飞片 自由面速度 算子分裂法
下载PDF
爆炸参数对钛/钢复合板爆炸焊接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继红 蔡俊清 +1 位作者 刘娟娟 张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TA1/Q345复合板爆炸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炸药的不同起爆方式和爆炸工艺参数(炸药厚度、间距)对爆炸焊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炸药在中心引爆方式下比边界引爆方式下能量利用率高,实际生产中采用中心起爆... 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TA1/Q345复合板爆炸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炸药的不同起爆方式和爆炸工艺参数(炸药厚度、间距)对爆炸焊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炸药在中心引爆方式下比边界引爆方式下能量利用率高,实际生产中采用中心起爆较为合理;在复板和炸药厚度一定的条件下,复板和基板间距≤1.1 cm时复合板的结合良好;在复板与基板间距和复板厚度一定的条件下,炸药厚度≥3.5 cm时复合板的结合良好;参数优化与调整后当复板厚度为0.55 cm、炸药厚度为3.5 cm、基复板间距为1.1 cm时的爆炸复合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起爆方式 基复板间距 装药厚度
下载PDF
传爆序列飞片起爆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凯民 于宪峰 +1 位作者 蔡瑞娇 严楠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0,64,共5页
在考虑受主炸药盖片对撞击入射冲击波衰减作用的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飞片起爆计算模型,经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改进模型更符合实际系统。
关键词 传爆序列 飞片起爆 冲击波 衰减
下载PDF
金属电阻率模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阚明先 王刚华 +1 位作者 赵海龙 谢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6,共5页
修正了Burgess电阻率模型中的错误公式和算法流程,获得了与文献中结果完全相同的电阻率曲线。采用Burgess电阻率对Z装置上的磁驱动飞片实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自由面速度曲线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由于液体到达汽化点时,是气液混合体,... 修正了Burgess电阻率模型中的错误公式和算法流程,获得了与文献中结果完全相同的电阻率曲线。采用Burgess电阻率对Z装置上的磁驱动飞片实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自由面速度曲线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由于液体到达汽化点时,是气液混合体,因此从汽化点到临界温度的Burgess电阻率公式不应采用气体计算公式,应改为气液混合体的计算公式。采用从汽化点到临界温度阶段修改为气液混合体的电阻率公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自由面速度曲线与实验结果、文献计算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金属电阻率 修正的Burgess电阻率模型 磁驱动飞片
下载PDF
磁驱动金属飞片速度理论近似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桂吉 孙承纬 +3 位作者 蒋吉昊 莫建军 谭福利 张宁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从能量守恒关系出发,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近似估计磁驱动金属飞片速度的一维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磁驱动过程中工作区电感的动态变化以及烧蚀能、磁场能的影响;用3个实验例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无冲击形成... 从能量守恒关系出发,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近似估计磁驱动金属飞片速度的一维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磁驱动过程中工作区电感的动态变化以及烧蚀能、磁场能的影响;用3个实验例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无冲击形成以及飞片内能累积不大的情况下,用该模型可准确估计飞片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动 金属飞片 能量守恒 飞片速度
下载PDF
磁驱动高速飞片模拟中滑移界面处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阚明先 王刚华 +2 位作者 张红平 赵海龙 杨龙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在二维单介质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结构整体非结构的网格拼接方法,研制了处理滑移界面的二维多介质程序。二维多介质程序解决了单介质程序无法处理的电极与飞片之间相互作用的模拟问题,能更准确地模拟磁驱动发射... 在二维单介质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结构整体非结构的网格拼接方法,研制了处理滑移界面的二维多介质程序。二维多介质程序解决了单介质程序无法处理的电极与飞片之间相互作用的模拟问题,能更准确地模拟磁驱动发射实验的飞片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发射飞片的自由面部分始终保持固体密度状态;自由面速度历史和VISAR测量的速度曲线相吻合;飞片中间部分在电流加载过程中始终具有良好的平面性,飞片两端出现拖尾质量,产生不稳定性,这是由于飞片两端与飞片中间部分的磁场强度分布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力学 磁驱动飞片 不稳定性 滑移界面
下载PDF
“聚龙一号”装置上磁驱动铝飞片实验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阚明先 张朝辉 +4 位作者 段书超 王刚华 杨龙 肖波 王贵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236,共5页
采用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对大电流脉冲装置"聚龙一号"上的151发次磁驱动370μm厚铝飞片实验、164发次磁驱动330μm厚铝飞片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表明:370μm厚铝飞片和330μm厚铝飞片的磁驱动过程中,V... 采用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对大电流脉冲装置"聚龙一号"上的151发次磁驱动370μm厚铝飞片实验、164发次磁驱动330μm厚铝飞片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表明:370μm厚铝飞片和330μm厚铝飞片的磁驱动过程中,VISAR测量的速度不是飞片自由面的速度,而是飞片中邻近自由面最近的固体反射面的速度。这是由于磁驱动飞片发射过程中,飞片自由面部分被烧蚀,密度低于固体密度状态,而飞片自由面和加载面中间的飞片还保持固体密度状态。VISAR测量的激光将穿过自由面的低于固体密度状态的飞片部分,到达飞片自由面最近的固体密度位置再反射回去,获得这一位置的飞片速度。数值模拟的飞片固体反射面速度历史和VISAR测量的速度历史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龙一号”装置 磁驱动飞片 MDSC2程序 固体反射面 自由面速度
下载PDF
基于激光驱动的飞片动能耦合效率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翔 苏伟 +2 位作者 李东杰 高杨 席仕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426-428,共3页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作为一项高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激光与飞片的能量耦合关系一直是该项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激光诱导爆轰波(LSDW)理论,从爆轰波压力的时空分布入手,推导了激光驱动飞片动能耦合效...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作为一项高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激光与飞片的能量耦合关系一直是该项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激光诱导爆轰波(LSDW)理论,从爆轰波压力的时空分布入手,推导了激光驱动飞片动能耦合效率的数学解析表达式。并以铝飞片为例,重点分析了激光参数(功率密度、脉宽)和飞片结构参数(厚度、直径)与飞片动能耦合效率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飞片动能耦合效率与激光脉宽和飞片直径呈递增变化,而与激光功率密度和飞片厚度呈递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片 耦合效率 小型化
下载PDF
爆炸反应装甲驱动飞板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甄金朋 刘天生 +1 位作者 张硕 钟建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1,共4页
根据夹层装药爆轰产物驱动飞板运动的物理过程,建立了飞板运动的简化计算模型。用三维有限元程序(LS-DYNA3D)对飞板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上飞板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炸药爆速、下飞板厚度对上飞板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根据夹层装药爆轰产物驱动飞板运动的物理过程,建立了飞板运动的简化计算模型。用三维有限元程序(LS-DYNA3D)对飞板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上飞板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炸药爆速、下飞板厚度对上飞板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爆速较高的高能混合炸药,或适当提高下飞板厚度,可以明显提高上飞板的飞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驱动 夹层装药 数值模拟 飞板
下载PDF
激光起爆引信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杨 赵翔 +3 位作者 赵兴海 於海武 周美林 苏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基于光纤传输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驱动飞片起爆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引信——激光起爆引信的基本概念。与电起爆引信相比,激光起爆引信在能量形式、起爆机理、组成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符合引信技术从机械电子到光电子的发展脉络,是... 基于光纤传输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驱动飞片起爆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引信——激光起爆引信的基本概念。与电起爆引信相比,激光起爆引信在能量形式、起爆机理、组成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符合引信技术从机械电子到光电子的发展脉络,是引信设计创新、性能优化、应用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论述了激光起爆引信在核武器以及先进常规武器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参考文献总结出激光起爆的三种实现方式。激光起爆引信的关键单元,包括小型化激光器、光纤传能、激光冲击片雷管等,简要讨论了相关的科学研究、总体设计和单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激光点火 激光驱动飞片 小型激光器 传能光纤 激光雷管
下载PDF
滑移爆轰作用下飞板运动的解析解 被引量:7
17
作者 谭多望 孙承纬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给出了滑移爆轰作用下飞板运动的近似解析解,应用其结果计算炸药滑移爆轰时飞板的运动,同实验结果和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表明该近似解析解具有较高的精度。解析解简洁,便于工程应用。
关键词 滑移爆轰 飞板 爆轰驱动 爆炸复合
下载PDF
自由面被烧蚀磁驱动飞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阚明先 段书超 +3 位作者 王刚华 杨龙 张朝辉 王贵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1,共5页
为了理解磁驱动飞片自由面烧蚀的机理、自由面被烧蚀后飞片的物质状态、自由面被烧蚀后激光速度干涉仪(VISAR)测量的机理等,采用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对聚龙一号装置上PTS-151发次磁驱动飞片实验中370μm厚飞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数... 为了理解磁驱动飞片自由面烧蚀的机理、自由面被烧蚀后飞片的物质状态、自由面被烧蚀后激光速度干涉仪(VISAR)测量的机理等,采用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对聚龙一号装置上PTS-151发次磁驱动飞片实验中370μm厚飞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表明,334ns之前飞片自由面部分保持固体状态,334ns之后飞片自由面部分已经熔化,到340ns后整个飞片都被熔化。飞片自由面烧蚀的主要机制是电流焦耳加热,热扩散和压缩做功的贡献很小。数值模拟的固体密度反射面速度历史和VISAR测量的速度历史一致。飞片自由面熔化后,VISAR测量的速度是距离自由面最近的固体密度反射面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动飞片 固体密度反射面 自由面速度 烧蚀
下载PDF
“阳”加速器磁驱动平面飞片实验和速度计算校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贵林 李军 +7 位作者 张朝辉 王刚华 周荣国 欧阳凯 杨亮 王雄 章征伟 沈兆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6-264,共9页
脉冲功率驱动源作为磁驱动加载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其电路参数可调节负载电流波形,实现对样品无冲击准等熵加载。在"阳"加速器上,开展了一系列轴对称结构和带状结构构型的磁驱动平面飞片发射实验,电极材料采用不锈钢和LY-12... 脉冲功率驱动源作为磁驱动加载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其电路参数可调节负载电流波形,实现对样品无冲击准等熵加载。在"阳"加速器上,开展了一系列轴对称结构和带状结构构型的磁驱动平面飞片发射实验,电极材料采用不锈钢和LY-12铝。实验中测量了进入负载的电流历史和电极后自由面速度历史,并通过时序控制将两者时间关联起来。本文以测量到的电流历史数据为基础,引入负载电流分布系数,并结合已知的LY-12铝的状态方程数据,计算电极后自由面速度历史和飞片速度历史。通过实验测量自由面速度历史校验负载各个位置的电流分布系数。另外,基于装置参数和实验数据确定了考虑负载电感变化的装置等效电路模型,形成了计算样品压力加载历史和电极后自由面速度历史估算程序。此外,初步分析不同厚度电极的自由面速度历史,获取了电极材料的准等熵加载波剖面信息,观察到一系列准等熵加载下材料动力学性能引起的物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加速器 自由面速度测量 装置等效电路模型 磁驱动平面飞片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的动量计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翔 苏伟 +1 位作者 李东杰 高扬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1-823,共3页
文章以激光支持的爆轰波(LSDW)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约束和无约束条件下激光驱动飞片的动量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激光的能量、脉宽、靶面大小对飞片动量的影响,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激光 LSDW 飞片 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