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最小完备性震级测定及b值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
作者 高智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2期86-90,共5页
科学评估Mc是开展地震活动水平、地震发生率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该文利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区域的地震目录和基于Gutenberg-Richter(G-R)公式的多种统计地震学方法,寻找测定该区域最小完备震级Mc的最优方法。研究区域的整体完... 科学评估Mc是开展地震活动水平、地震发生率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该文利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区域的地震目录和基于Gutenberg-Richter(G-R)公式的多种统计地震学方法,寻找测定该区域最小完备震级Mc的最优方法。研究区域的整体完备性震级M_(c)=1.2、b值=0.6+/-0.00。鄂尔多斯周缘的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明显,整体上自2008年以后,完备性震级逐年减小,说明地震台网的逐年加密,加强地震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完备震级Mc G-R公式 b值时空分布 地震监测 鄂尔多斯块体
下载PDF
论情报商品价值量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学英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论情报商品价值量李学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湖北430077)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magnitudeofvalueabouttheinformationcommodityinC... 论情报商品价值量李学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湖北430077)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magnitudeofvalueabouttheinformationcommodityinChina.Fromthisre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商品 情报价值 情报理论
下载PDF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种新的解说
3
作者 杨青龙 伍世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的分析思路,可从时空维度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从空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世界必...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的分析思路,可从时空维度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从空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世界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是产品内分工中生产各种投入品(含中间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时间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Ⅲ"是社会总时间(包括总劳动时间和总休闲时间)中必须用于劳动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是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须付出的劳动时间。这四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系统层次上统一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论 社会分工 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量 国际贸易 国内贸易 等价交换
下载PDF
社会最终总产品与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4
作者 高士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提出了商品加工全过程的价值分析公式并运用这一公式,对社会总产值的价值组成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社会总资本由社会总固定资本和社会总可变资本组成,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只能用社会总固定资本与社会总可变资本的比例来衡量。
关键词 商品加工全过程的价值分析公式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下载PDF
关于商品价值、生产价格及其售卖价格公式量化的探讨
5
作者 张昆仑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11,共6页
传统的商品价值公式C+V+m,只能理解为商品在生产领域所形成的价值,而不能理解为是商品价格因供求变化围绕其价值中枢上下波动的那个商品价值。真正的商品价值,应既包括商品的生产价值,又包括商品的流通价值。因为,在流通领域中的保管、... 传统的商品价值公式C+V+m,只能理解为商品在生产领域所形成的价值,而不能理解为是商品价格因供求变化围绕其价值中枢上下波动的那个商品价值。真正的商品价值,应既包括商品的生产价值,又包括商品的流通价值。因为,在流通领域中的保管、运输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同时,纯粹商业劳动亦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依据这一思路,生产价格应改为“生产———流通价格”或“商品平均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 生产价格 商品售卖价格公式
下载PDF
论商品、价格与价值理论——关于一个新的价值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炳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9,共6页
本文论证的价值理论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框架之外。文中探讨了商品使用价值的两面性,揭示了交换的机理及通过交换增加财富的可能性。文中首次提出了生产定律和生存定律及其推论交换原理一和交换原理二,并探讨了商品价值的两个结构属... 本文论证的价值理论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框架之外。文中探讨了商品使用价值的两面性,揭示了交换的机理及通过交换增加财富的可能性。文中首次提出了生产定律和生存定律及其推论交换原理一和交换原理二,并探讨了商品价值的两个结构属性--商品社会替代价值Tv和商品社会成本价值Cv。文中利用交换剩余S量化交换满意程度M,得到商品交换满意程度曲线。文中通过论证、数学推导获得商品社会交换区间H=Tv Cv,并进一步论证交换区间H的Pv点处交换发生的概率最大,定义商品价值V为:商品的交换能力,其大小为该商品社会交换区间H中交换概率最大那一点的数值,即价值公式V=(Tv+C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 生产定律 替代价值 交换满意程度 交换区间 价值公式
下载PDF
百年来对《资本论》的一个误读——商品价值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吗?
7
作者 王传林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当今世界 ,各种劳动的知识化水平千差万别 ,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相去甚远。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实体的概念和商品价值相对性原理 ,衡量各种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尺度应该是社会平均劳动而非简单劳动。诚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当今世界 ,各种劳动的知识化水平千差万别 ,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相去甚远。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实体的概念和商品价值相对性原理 ,衡量各种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尺度应该是社会平均劳动而非简单劳动。诚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 ,各种劳动的计量单位是简单劳动 ,但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劳动实际上就是指社会平均劳动。后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因此 ,传统的商品价值量公式就成了没有前提条件的永远适用的教条而未能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平均劳动 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 商品价值量公式
下载PDF
全面认识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解龙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6-18,共3页
作者认为,方法论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发展非常有限的首要障碍。因此,作者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认为从孤立的静态角度来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则不... 作者认为,方法论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发展非常有限的首要障碍。因此,作者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认为从孤立的静态角度来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则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 经济理论 中国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衔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9,共6页
无论从单个商品来看,还是从商品价值总量来看,商品价值量都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反向变动,即"成反比"。考察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同时提高发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而与劳动复杂程度"... 无论从单个商品来看,还是从商品价值总量来看,商品价值量都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反向变动,即"成反比"。考察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同时提高发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仍然"成反比",而与劳动复杂程度"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的增加只能用社会分工的发展来解释,这正是被众多文献所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成正比 成反比
原文传递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动关系的理论界定及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67,共8页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将马克思经典"成反比"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即假定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反向变动关系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将马克思经典"成反比"理论中关于劳动因素做了重新假定,即假定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伴随劳动客观因素的变化,劳动主观因素也发生同方面的变化,并假设劳动主观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客观条件的变化幅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呈现正向变动趋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理论假定 新的释义
原文传递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不可能成正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金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9,共12页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定义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和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时,分别使用了包含不同内容的劳动...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定义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和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时,分别使用了包含不同内容的劳动概念,特别是把复杂劳动看成只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而不具有具体劳动的属性,从而只能用于计算商品的价值量而不能用于计算劳动的生产力。实际上,在讨论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时,如果始终使用具有同样内容的劳动概念,则在任何条件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都不可能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力 成正比 成反比
原文传递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和某些“成正比”观点的误区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金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3,共7页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劳动量为零时产量为零,产量随劳动量的增加而先递增上升然后递减上升,且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上升,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随劳动量的增加先减少然后增加,并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减少。近年来出现的关于单位...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劳动量为零时产量为零,产量随劳动量的增加而先递增上升然后递减上升,且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上升,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随劳动量的增加先减少然后增加,并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减少。近年来出现的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理论的主要错误是混淆了决定价值量的、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与决定使用价值量的、具体的有效劳动,以及混淆了劳动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生产力 单位商品价值量 成反比 成正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