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n Control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Paleozoic in Central Saudi Arabia 被引量:2
1
作者 Bai Guoping (Key L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17,共8页
Sandi Arabia is renown for its rich oil and gas Mesozoic. However, the discovery of Paleozoic fields in resources with the bulk of the reserves reservo/red in the the late 1980s has encouraged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 Sandi Arabia is renown for its rich oil and gas Mesozoic. However, the discovery of Paleozoic fields in resources with the bulk of the reserves reservo/red in the the late 1980s has encouraged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Paleozo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 Paleozoic petroleum geology in central Saudi Arabia and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Paleozoic. The Lower Silurian Qusaiba hot shale is the principal source rock for the hydrocarbons discovered in the Ordovician to Permian reservoirs. Of them, the Permo- Carboniferous Unayzah and Upper Ordovician Sarah Formations have the best exploration potential. The key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Unayzah Formation are migration pathways and reservoir petrophysics. The key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arah Formation are reservoir petrophys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tr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zoic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central Saudi Arabia main controls Qusaiba hot shale Unayzah play Sarah play
下载PDF
Differenc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omposi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JIANG Tongwen HAN Jianfa +5 位作者 WU Guanghui YU Hongfeng SU Zhou XIONG Chang CHEN Jun ZHANG Huif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229-241,共13页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feature 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of fluid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dynamics, the regularity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feature 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of fluid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dynamics, the regularity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and gas in the Tazhong uplif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accumulation mainly controlled by faults, and more than 80% of the oil and gas reserves are enriched along fault zones. There are large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Tazhong uplift, an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faults and accumulation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in complex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The active scale and stage of faults determine the fullness of the traps and the balance of the phase, that is, the blocking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the insufficient filling of oil and gas, and the unsteady state of fluid accumulation are dependent on the faults. The multi-period tectonic sedimentary evolution controls the differences of trap conditions in the fault zones, and the multi-phas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auses the differences of fluid distribution in the fault zones.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trolled by fault is the key to the overall evaluation,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y of new reserves in the Tazhong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zhong uplift fault zone complex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下载PDF
下刚果—刚果扇浊积水道沉积演化与成藏主控因素——以A油田下中新统X砂组为例
3
作者 刘丽军 周瑞 +4 位作者 胡俊峰 程学峰 任朝波 方建明 张红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7-288,共2页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为深水浊积岩油气勘探成功的典型含油气盆地。盆内广泛发育的浊积水道为重要储层类型,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前人从构造和沉积等角度对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Henry et al.,2019;...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为深水浊积岩油气勘探成功的典型含油气盆地。盆内广泛发育的浊积水道为重要储层类型,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前人从构造和沉积等角度对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Henry et al.,2019;陈华等,2021)。然而也有大量实钻资料表明水道体系内部砂体期次的沉积发育和叠置关系非常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很强(张文彪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水道 沉积演化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下中新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J-A构造古近系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4
作者 杨沂川 马永坤 +3 位作者 周清波 魏旭旺 詹骏彦 龚鑫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0期52-61,共10页
以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J-A构造为研究对象,在构造、地层、地震等资料以及对岩心、薄片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和动态成藏过程研究,厘清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XJ-A构造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 以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J-A构造为研究对象,在构造、地层、地震等资料以及对岩心、薄片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和动态成藏过程研究,厘清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XJ-A构造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为Ⅱ_(1)~Ⅱ_(2)型干酪根,生油潜力较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多为Ⅱ类及以上级别储层,适合大规模成藏;成藏期通源断裂活动速率降低,油气在超压驱动下主要通过断层、砂体和裂缝输导运移成藏。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埋藏史分析,油气充注可划分为三个期次:第一期(距今15.9~10.8Ma)为低熟原油充注期,第二期(距今10.8~5.4Ma)为成熟原油主力充注期,第三期(距今5.4~0Ma)为成熟原油混合部分天然气的充注期。在烃源岩良好、储集物性优越及超压充注的背景下,XJ-A构造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和输导条件。油气成藏模式具有“旁生侧储、下生上储、近源成藏、超压强供”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凹陷古近系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油气充注 烃源岩 超压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5
作者 李宣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44-154,共11页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不同区带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油气富集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早期通源断裂与砂体耦合及晚期保存条件,并根据储盖组合及油气分布规律划分为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3个成藏组合,其中花港组是主要的成藏层系,花港组具备发育岩性体的沉积环境,具有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在3900~3700 m低渗储层广泛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叠合次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油气充注与圈闭的形成时间配置关系好。研究结果对于西湖凹陷的持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西湖凹陷 中央背斜带
下载PDF
西非几内亚湾油气差异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玮 张丽媛 +5 位作者 仓辉 孙萍 宋元威 王鹏 王利磊 付晨阳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西非几内亚湾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以西非几内亚湾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和加蓬海岸盆地为例,在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并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 西非几内亚湾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以西非几内亚湾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和加蓬海岸盆地为例,在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并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非几内亚湾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发育盐下、盐间和盐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以发育盐上生储盖组合为主,宽扎盆地以发育盐下生储盖组合为主,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以发育盐上生储盖组合为主,南加蓬次盆以主要发育盐下生储盖组合为主。各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集中”、平面上“广泛”的特点,下刚果盆地具有“陆下海上”的特点,宽扎盆地具有“陆上海下”的特点,加蓬海岸盆地具有“北上南下”的特点。烃源岩是4个盆地油气成藏最主要、最直接的控制因素,其次是沉积构造演化作用和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规律 成藏主控因素 盐岩 西非几内亚湾
下载PD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nd gas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of Puguang gas field in the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9
7
作者 MA YongSheng CAI XunYu GUO TongL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1期193-200,共8页
Combined with oil and gas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structure-lithology evolution history, and with geochemistry and synthesizing geology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il and gas discharge history of Puguang larg... Combined with oil and gas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structure-lithology evolution history, and with geochemistry and synthesizing geology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il and gas discharge history of Puguang large scale gas field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ccumulation. The natural gas in Puguang gas field is mainly coal-derived gas and oil-racked gas. The main hydrocarbon is Upper Permian coal mudstone and Lower Silurian mud shale with organic material. Puguang gas field has gone through discharge and adjustment 3 times, and it has favorable palaeostructure location, high quality dredge and effectively conserv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积蓄 四川盆地 地质 资源开发
原文传递
美国页岩油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8
8
作者 张廷山 彭志 +2 位作者 杨巍 马燕妮 张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共10页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态、吸附态及少量溶解态赋存于泥页岩层系中的原油,目前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开采,而我国页岩油研究起步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页岩油一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美国海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总结了国内外...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态、吸附态及少量溶解态赋存于泥页岩层系中的原油,目前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开采,而我国页岩油研究起步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页岩油一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美国海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总结了国内外在页岩油形成条件、储层特征、成藏机理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重要认识.对中国和美国页岩油发育特征的系统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复杂,与砂质互层频繁;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较好,TOC质量分数一般大于2%,但成熟度普遍偏低(Ro为0.5%~1.2%);细粒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大于50%),储集物性较差;页岩油成藏主要受生烃条件(特别是成熟度)和储集条件控制,而在断陷等构造强烈地区还受保存条件的影响;混合岩性型和裂缝型页岩油总体显示好,勘探潜力较大,基质型次之.建议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在页岩油赋存机理、微观孔隙结构、页岩油滞留成藏机理、构造保存条件、勘探评价体系和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孔隙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潘高峰 刘震 +1 位作者 赵舒 王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现今含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和0.03×10-3μm2,属于特低孔低渗油藏。主成藏期、成岩作用、埋藏史及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致密油藏缘于成藏后储层致密化。传统方法是通过统计现今含油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现今含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和0.03×10-3μm2,属于特低孔低渗油藏。主成藏期、成岩作用、埋藏史及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致密油藏缘于成藏后储层致密化。传统方法是通过统计现今含油物性下限作为成藏物性下限,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成藏后再致密油藏的研究。以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为切入点,利用砂岩孔隙度演化规律,对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进行成藏后孔隙度损失量补偿,从而求取油气成藏孔隙度下限,利用该方法得出镇泾地区长8段石油成藏孔隙度下限为10.5%。研究表明成藏物性下限是镇泾地区长8段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只有成藏期孔隙度大于成藏孔隙度下限时油气才可能进入圈闭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地区 致密砂岩油藏成因 成藏孔隙度下限 成藏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断控复式油气聚集的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5
10
作者 江同文 韩剑发 +5 位作者 邬光辉 于红枫 苏洲 熊昶 陈军 张慧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基于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构造与沉积特征剖析、流体性质及生产动态研究,探讨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油气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中隆起油气具有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复式成藏特征,80%以上油气储量沿断裂带富集;塔中隆起发育大型... 基于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构造与沉积特征剖析、流体性质及生产动态研究,探讨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油气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中隆起油气具有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复式成藏特征,80%以上油气储量沿断裂带富集;塔中隆起发育大型逆冲及走滑断裂,断裂形成演化与成藏耦合关系决定了复式油气聚集的差异性,断裂活动规模与期次决定了圈闭的充满程度与相态平衡,即输导体系的不畅通、油气充注的不充分、流体聚集的非平衡等受控于断裂,多期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断裂带圈闭条件的差异性,多期油气运聚成藏控制了断裂带流体分布的差异性。断控复式油气差异性聚集理论是塔中隆起整体评价、立体开发与增储上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断裂带 复式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差异性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65
11
作者 黄薇 梁江平 +2 位作者 赵波 孙国昕 杨庆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5-644,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在已提交的探明储量中,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11.8%,渗透率平均为2.30×10-3μm2,以岩性油藏为主;剩余勘探目标以赋存于孔隙度小于10...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在已提交的探明储量中,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11.8%,渗透率平均为2.30×10-3μm2,以岩性油藏为主;剩余勘探目标以赋存于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3μm2储集层中的致密油为主。从烃源岩、构造、断裂和储集层4个方面阐述了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认为成熟烃源岩控制了研究区致密油分布范围,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运聚指向区,北西向断裂带控制油气富集,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甜点"区。采用类比法进行致密油资源潜力评价,初步估算扶余油层致密油资源潜力为13.09×108t,是大庆油田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主控因素 资源潜力 扶余油层 泉头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巴西海上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熊利平 邬长武 +1 位作者 郭永强 李嵩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之盐上储层分布的不同,造成2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巨大差异。桑托斯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外部高地带的盐下领域,而坎波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中部低凸带的盐上储层中。通过分析2个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地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优选了盐下、盐上成藏组合的有利区,剖析了2个盆地成藏条件的异同,可指导我国石油公司在这2个盆地新项目评价和在执行区块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膏岩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 坎波斯盆地 桑托斯盆地
下载PDF
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81
13
作者 王红军 马锋 +7 位作者 童晓光 刘祚冬 张新顺 吴珍珍 李登华 王勃 谢寅符 杨柳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0-862,共13页
重点评价全球非常规油气可采资源潜力,揭示非常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潜力区。完善重油、油砂、致密油、油页岩、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7类资源划分标准,利用全球含油气盆地商业数据库、北美地区单井资料包及中国石油公司在全球非常规... 重点评价全球非常规油气可采资源潜力,揭示非常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潜力区。完善重油、油砂、致密油、油页岩、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7类资源划分标准,利用全球含油气盆地商业数据库、北美地区单井资料包及中国石油公司在全球非常规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基础数据,通过对7类非常规油气资源关键参数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进行空间图形插值运算,形成可采资源丰度等值线图,系统评价全球7类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揭示:1全球7类资源主要分布在363个含油气盆地的476套层系内。2全球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 421′108 t,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27′1012 m3。3非常规油气资源可分为"源控型"和"层控型"两类。"源控型"资源主要受全球6套优质烃源岩控制,其中致密油气资源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开发利用前景最优;"层控型"的油砂和重油资源受后期构造改造作用的控制,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盆地斜坡带,浅层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好。4未来非常规油气的发展除目前北美热点地区外,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内乌肯盆地的致密油、阿拉伯盆地的重油等也将是全球未来非常规油气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资源评价 评价参数 评价方法 可采资源量 富集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杨伟伟 柳广弟 +3 位作者 刘显阳 冯渊 独育国 程党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显;(4)距离源岩越远,石油富集程度越差。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排替压力较大,浮力很难驱动石油发生明显的运移,石油在优质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剩余压力驱动下,向上、向下连续充注进入邻近砂体,近源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裂缝发育条件下,已聚集石油可在浮力驱动下沿裂缝进行垂向、侧向运移调整,远源成藏,形成次生油藏。综合石油成藏期次、裂缝特征及形成时间、储层孔隙演化史以及成藏动力演化等特征,建立了陇东地区延长组油藏的成藏模式:早期低熟油小规模充注模式、中期成熟油大规模充注成藏模式、晚期构造抬升调整成藏模式。其主要控制因素为源储大面积广泛接触奠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石油富集的基础,优质烃源岩生排烃范围控制了原生油藏分布范围,裂缝发育特征控制了次生油藏分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藏特征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29
15
作者 谢增业 魏国齐 +4 位作者 李剑 杨威 张光武 国建英 张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29-40,共12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层系上主要富集在中下三叠统、上二叠统、石炭系、奥陶系及震旦系5大层系。截至2010年底,12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储量为1.69×10”rn。,占全国45个大气田储...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层系上主要富集在中下三叠统、上二叠统、石炭系、奥陶系及震旦系5大层系。截至2010年底,12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储量为1.69×10”rn。,占全国45个大气田储量的27.2%。碳酸盐岩大气田由单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大中型气藏组成;储层总体以低孔为主,并有随储层时代变新其孔隙度增大的趋势,单个气藏储量〉10×10^7m3的储层平均渗透率以〉1mD为主;有效储层厚度一般为15~75m,含气面积主要为10~100km。;储量丰度除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大气田为056×10^8m3/km2外,其他多〉5×10^8m3/km2,表现为中一高丰度特征;埋藏深度范围大(1000~6370m),以超深层、深层一中深层为主;气藏压力系数除磨溪气田〉2.0外,其他多〈1.3,主要表现为常压;由构造、岩性(含古潜山)等圈闭所组成的复合型气藏是碳酸盐岩大气田的主要气藏类型。继承性大型古隆起、多套优质烃源岩的高强度充注、断裂及侵蚀沟槽的有效输导、大面积溶蚀孔洞型空间的规模聚集、膏盐岩及泥质岩的有效封盖等要素的时空有效配置造就了碳酸盐岩天然气的规模富集与成藏。高地温场背景下的古油藏原油裂解形成干气藏、煤成气与液态烃裂解气混合形成干气藏、低地温场背景下的油藏受到干气气侵作用形成凝析气藏是碳酸盐岩大气田的三类典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大气田 气藏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原油裂解气 气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9致密油成藏机理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2
16
作者 白玉彬 赵子龙 +2 位作者 赵靖舟 刘鹏 李树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27-3136,共10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致密油为近年来新发现的含油层位,认为其不具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条件,为此,以陕北斜坡中东部安塞地区长9油藏为例,探讨这种非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机理与主控...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致密油为近年来新发现的含油层位,认为其不具备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条件,为此,以陕北斜坡中东部安塞地区长9油藏为例,探讨这种非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塞地区长9油藏烃源岩质量较好、大面积分布但厚度较小,储层广泛分布,与烃源岩互层接触但非常致密,综合认为其成藏条件为较好—中等;早白垩世(120-100 Ma)时,长9暗色泥岩达到成熟阶段,油气生成并充注到长9致密砂岩储层中,近源运移并形成非常规油气聚集;长9油藏分布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储层和鼻状隆起背景控制,其中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控制油藏分布范围,储层展布及非均质性控制油气富集地区及含油层段,鼻状隆起背景对油气的富集高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安塞地区 长9油层组 致密油 成藏机理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3 位作者 范立民 付晓飞 孙永河 高煜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67-4178,共12页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敏组末—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反转,受活动断层调整形成次生油藏。纵向上发育中下部两套含油气系统(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与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一套上部含油组合,油主要分布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1)"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区域性优质泥岩盖层,控制了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晚期盆地反转,部分断裂活动使得油气穿越盖层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2)"源-储"共控油气分布范围,中下部含油气系统均发育一套烃源岩,其中南一段中部源岩为优质源岩。受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部分区域发育优质储层,烃源岩与优质储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洼陷中生成的油气优先在附近优质储层中聚集。(3)"断-隆-扇"共控油气聚集部位,中央背斜带控制潜山油藏聚集,滚动背斜带控制形成构造油藏,反向断层下盘掀斜隆起带与中央隆起带控制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受反转构造影响活动的断裂控制上部含油组合油气聚集,近岸水下扇及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洼漕中心油气成藏形成岩性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隆起带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模式 被引量:25
18
作者 商丰凯 陈林 +2 位作者 王林 韩梓航 刘子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2,85,共11页
以录井、测井、薄片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解剖车排子凸起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类型.油气沿油源断层和"毯砂"进行复式输导,石炭... 以录井、测井、薄片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解剖车排子凸起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类型.油气沿油源断层和"毯砂"进行复式输导,石炭系顶面"硬壳"为良好盖层.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为"毯砂"、岩性、"硬壳",物性优越的"毯砂"为石炭系油气富集提供良好的输导条件,有利岩性为油气提供优质的赋存条件,石炭系顶面区域性"硬壳"是油气大面积成藏的关键.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模式为昌吉凹陷二叠系油源、断层和"毯砂"复式输导、有利岩相富集、"硬壳"封盖的断块油藏.将该成果应用于勘探部署中,多口探井钻探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火山岩油藏 储集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9
作者 钱志 金强 +1 位作者 王锐 王圣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D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超压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伏侏罗系西山窑组烃源岩。油藏与油源的分布特征表明:生烃和成岩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穿层性超压而导致的层间、层内小断裂在油气垂向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D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超压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伏侏罗系西山窑组烃源岩。油藏与油源的分布特征表明:生烃和成岩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穿层性超压而导致的层间、层内小断裂在油气垂向运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超压与断裂共同控制了油气的幕式运聚成藏,此外,该区继承性鼻状构造背景,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断裂 异常高压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其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广胜 张立含 +2 位作者 佟奎 姜子杰 史彦尧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油成藏主控因素、时期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有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内部油藏,内部油藏又可分为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油成藏主要受源岩供油及... 在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油成藏主控因素、时期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有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内部油藏,内部油藏又可分为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油成藏主要受源岩供油及其充足程度、连接源岩和基岩潜山圈闭的输导通道和裂缝储集空间的控制,油成藏时期主要为伊敏组沉积末期;油成藏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洼槽中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基岩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圈闭中聚集成藏模式,另一种为洼槽中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沿源断裂垂向运移至基岩潜山的内部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 油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成藏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