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促进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李军 《开发研究》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与规划的编制过程,论证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优化空间格局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小平 李理 +1 位作者 梁颖 杨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36-244,F0003,共10页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分析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可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推动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后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结合碳排... 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分析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可为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推动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后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规律,结合碳排放数据以及贡献率分析测度了国土空间转移导致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持续增加、农业空间减少,主体功能区实施后国土空间变幅趋缓;2)各主体功能区内国土空间变化量的增减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净碳排放量(以C计)减少了14956.57 kg/(m^(2)·a),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且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栅格尺度上由碳排放转为碳汇的数量增多;4)农业生产空间转为林地生态空间以及农业生活空间转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导致净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农业空间转为城镇空间则是导致各主体功能区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造成碳排放量变化的国土空间类型趋于多样化。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国土空间减碳增汇,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因地制宜编制低碳导向型国土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时空格局 碳排放效应 主体功能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 被引量:98
3
作者 顾朝林 张晓明 +1 位作者 刘晋媛 张从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7-798,共12页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新时期传统区划理论和方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次重要创新。作者认为: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在于解决区域问题,用...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新时期传统区划理论和方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次重要创新。作者认为: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在于解决区域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发展。因此,功能区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文章通过盐城沿海开发空间区划实例进行功能区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首先,综合经济区划。运用传统的综合经济区划理论与方法进行经济区划分,大致确定不同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布局方向;其次,控制开发区划。综合考虑上述综合经济区的功能,景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土地利用现状、辐射沙洲分布、近海海域污染、海港分布、水源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确定相关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第三,开发潜力区划。以乡镇为基本单元,运用多因子分析方法,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个主因子进行开发潜力区划;最后,在上述三个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文章也认为:主体功能区实质是一种区域发展政策区,其区划也只是一种纯粹的区域划分,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分立走向"三规"合一的空间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划 盐城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49
4
作者 赵永江 董建国 张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2,共4页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同时就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指标体系 规划 河南省
下载PDF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考虑主体功能区环境约束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年磊 蒋洪强 +1 位作者 卢亚灵 张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7,共8页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不同区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公平合理分配方法是目前污染物总量管理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污染物削减潜力、主体功能区类型环境目标约束...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不同区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公平合理分配方法是目前污染物总量管理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污染物削减潜力、主体功能区类型环境目标约束、水环境质量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国家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与改进等比例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国家COD和氨氮总量控制目标进行省级行政单元分配。结果显示,COD和氨氮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削减目标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但削减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以及中西部的山西、陕西、宁夏和青海等部分地区,其COD和氨氮削减率高于全国平均削减率,分别介于9.1%-14.1%和11.0%-21.8%,这主要与其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治理水平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有关。削减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西藏、新疆、甘肃、贵州和云南等地以及东部的福建和江苏等部分发达地区,其COD和氨氮削减率低于全国平均削减率,分别介于4.7%-7.7%和6.6%-9.5%。其中,西部五省区较低的削减率与其较小的水环境压力、较高的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约束有关,东部两省因其污染治理水平较高,削减率略低于全国平均削减水平。从COD和氨氮分配结果来看,符合不同主体功能区类型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以及污染减排的最终目的。该分配方法体系,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实现不同地区间协同控制以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分配 水污染物 主体功能区 改进的等比例法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冯德显 张莉 +1 位作者 杨瑞霞 赵永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主体功能区 河南省
下载PDF
空间异质性下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武汉、荆门、黄冈为实证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李海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5,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的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调研区域农地流转率为15.2%,农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966.85·元/hm2·a、1933.95元/hm... 研究目的: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的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调研区域农地流转率为15.2%,农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966.85·元/hm2·a、1933.95元/hm2·a,流转率和租金价格水平偏低;农户偏好将土地流转给自家亲戚或同村村民,仅有10%的农户信任土地流转中介,考虑灵活行使土地权利,倾向1—5年内的短期流转;(2)重点开发区受经济区位、家庭禀赋及生计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流转率、租金水平相对较高,农地流转后"非耕作"现象逐渐增多;农产品主产区家庭户均经营规模较大,农户更偏好土地流入;生态功能区农户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信赖程度偏低;(3)农地流转行为受家庭劳动力特征、经济特征、未来预期、耕地资源特征、区域发展特征等变量的影响,且影响因素的基本特征在空间上异质。研究结论:不同主体功能区农地流转行为及市场发育程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应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流转政策,考虑土地流转的空间差异及限制因素,推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流转 Heckman模型 主体功能区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莉 冯德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4,共5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划分 主导因素 河南省
下载PDF
“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31
9
作者 魏后凯 邬晓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48,共19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近年来,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地区经济呈现相对均衡增长态势,东西部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农村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近年来,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地区经济呈现相对均衡增长态势,东西部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农村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除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外,还应按照主体功能区和关键问题区两种类型区,实行差别化的国家区域调控政策和国家区域援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关键问题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测算初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王焱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主体功能区划分后,应根据区域的不同功能类别,进行人口迁移,以保证人口数量不影响区域主体功能的发挥。以往适度人口容量的定量研究,为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测算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初步拟测算了各类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分后,应根据区域的不同功能类别,进行人口迁移,以保证人口数量不影响区域主体功能的发挥。以往适度人口容量的定量研究,为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测算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初步拟测算了各类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为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测算提供方法,从而为主体功能区人口迁移政策制定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适度人口 容量 测算 P-R-E模型
下载PDF
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瑞霞 张莉 +3 位作者 闫丽洁 冯德显 匡在谊 张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从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不同空间单元的过程。对省域国土空间的划分和规划,指...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从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角度,将区域划分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不同空间单元的过程。对省域国土空间的划分和规划,指标体系和划分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特性。利用GIS技术建立规划支持系统,可以将数据管理、模型计算、区划和规划结果可视化显示集成在一起,为区划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以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技术规程为指导,围绕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数据库内容、功能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规划 区划 支持系统
下载PDF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主体功能区区划 被引量:16
12
作者 傅鼎 宋世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市、即墨市、胶南市处于超载状态;青岛市市区则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市区。②青岛市各辖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其中市区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能力最大。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市区>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③青岛市各主要辖区综合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且基本保持稳定。综合承载力序列(由大到小):市区>平度市>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青岛市2005-2008期间主要辖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区划,结果显示青岛市所辖6市区均属于优化开发区,在"十二五"期间,产业调整与优化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承载力 主体功能区 青岛市
下载PDF
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铮 孙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主体功能区思想下的国土协调开发是当前主导的区域发展理论。这种区域思想指导下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区域协调关系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省级多区域动态CGE模型,面向主体功能区格局进行区域分析,并开展白、黄、蓝... 主体功能区思想下的国土协调开发是当前主导的区域发展理论。这种区域思想指导下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区域协调关系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省级多区域动态CGE模型,面向主体功能区格局进行区域分析,并开展白、黄、蓝3种区域产业政策情景模拟,其中白情景作为比对的基准情景,黄情景和蓝情景分别刻划面向优化开发主导区金融服务业的倾向政策和面向重点开发主导区工业发展的倾向政策。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优化开发主导区和重点开发主导区之间的竞争,在推进"主体功能区政策"作用下,区域差距将会增大,区域自然收敛的动力还不足以较快缩小区域差距,从而需要更强烈的区域政策进行调控。另外,区域产业结构自然演化的结果会带来"自动"碳减排,从而衍生出更强的减排政策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产业结构 政策模拟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尹少华 王金龙 张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7,44,共8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主体功能区 评价 路径选择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人口空间分布预测和建议 被引量:9
15
作者 娄峰 侯慧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74,共7页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出我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2050年,优先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183.57、151.68和144.03百万人;重点开发区的哈长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中原经济区、江淮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34.526、117.028、12.147、58.896、65.560、25.075、32.372和21.613百万人。最后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提出了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主体功能区 人口规划 预测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与产业生态经济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贵明 匡耀求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11,147,共4页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体功能区 产业生态经济
下载PDF
连片地区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迟超月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实证区,旨在探讨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理论框架,从分别代表现有发展程度、未来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益三... 以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3个连片县域为实证区,旨在探讨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创新方法。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理论框架,从分别代表现有发展程度、未来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效益三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训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绩效评价 区域发展模式 BP人工神经网络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补偿机制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常春 洪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3-67,共5页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长江流域区域补偿应以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协调与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区域补偿体系理论为基础,整合生态补偿、农业补偿和特殊补偿三方面内涵和类型,形成综合性的统一体系。区域补偿标准应主要包括直接损失、...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长江流域区域补偿应以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协调与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区域补偿体系理论为基础,整合生态补偿、农业补偿和特殊补偿三方面内涵和类型,形成综合性的统一体系。区域补偿标准应主要包括直接损失、机会成本、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及缩小区域差距的特殊补偿,并考虑国家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补偿能力。补偿模式主要包括纵向补偿、横向补偿和市场补偿三种模式,另外还应对区域补偿的保障措施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区域补偿 内涵 机制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明明 赵明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7-241,共5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主体功能区 山东省
下载PDF
西部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海霞 李慧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6,共5页
基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探讨了该区域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建设中,面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移、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兵地融合等五方面的发展困境。提出只有建立并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基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探讨了该区域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建设中,面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移、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兵地融合等五方面的发展困境。提出只有建立并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要利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移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产业是西部地区扭转贫穷落后状况的根本途径;在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关键要解决持续稳定的利益补偿长效机制的构建,防止移民再度开垦引发的过度开垦;在唯一保留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的新疆,其主体功能区建设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形成兵、地融合经济发展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产业 生态移民 兵地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